膀胱癌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
膀胱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VG E F的生物学效 应 : 管 内皮 生长 血
因此 E F G R家族 是启 动细胞 内所有
造成癌进展、 转移和治疗抵抗等生物学特 性 的信号事件级 联反应 的关键 J 。因此 EF G R家族被 认为 是抗 肿瘤 治疗 新 的分
因子( E F 家 族属 血小 板 源生 长 因子 VG )
B、 E F—C、 E F—D、 E F—E 和 V G V G V G
胎盘生长 因子 。V G E F通 过与 其 特异 性
子靶点 。临床前 研究证 明阻断 E F G R可
I es) r s 为苯胺 奎 哪唑啉 化 合物 , 一 种 r a 是 可 以口服的 、 强有力的 E F G R酪氨酸激 酶 抑制剂 ( K s , T L ) 作用 靶点 为 T , K 对癌 细
延长患者 的生存期 。因此 发展 以对疾 病
相关生物学 了解为基础 的新 的治疗方 法
显得十分必 要。肿瘤 的分子靶 向治疗 是
用。同为针 对 V G E F和 P G D F受 体 的多 靶 点小分 子 酪氨 酸激酶 抑制剂 S I2 8 U 14 ( u inbm l e 在治疗转移性 泌尿系肿 S n i a t) ti a
EF G R的生物学 效应 : 类 E F 人 G R家
族包 括 E F eb 1 H R 一1 、 rB G R( rB / E ) eb 2
转移仍是威胁患 者生命 的重要原因 , 而放 化疗虽可减轻患者症状 , 对膀胱癌有一 定 的疗效 , 但不 良反应 较大 , 且并不 能实 际
因子 单 克 隆 抗 体 。 V G R 结 合 , 与 EF 使 V G R不能与其配体 V G EF E F—A结合 , 进 而抑制受体介 导的肿瘤 血管 的细胞信号
信迪利单抗治疗转移性膀胱癌1例病历分享
0 PD-1抑制剂
(n = 74)
6.7
2.2 4.4 化疗 (n = 90)
ORR (%) ORR (%)
de Wit, et al. ESMO 2017. Abstract LBA37_PR.
PD-1抑制剂比化疗显著延长总生存(OS)
中位OS PD-1抑制剂 (N=270) 化疗 (N=272)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无特殊。 • 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无特殊。 • 胸腹部增强CT(2019-08-04):1、双肺可见散在结节状密度增高影,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较大者位于左肺舌叶,结合病史,考虑为肺转移 瘤。 2、左侧肾上腺区结节影,考虑为转移可能。 • 浅表淋巴结彩超: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
• CT影像描述:双肺可见散在分 布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界 清,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 较大者位于左肺舌叶,直径约 2.2cm。左肾上腺见结节影,直 径约1.6cm,增强扫描可见明显
不均匀强化。
临床诊断
膀胱癌根治术后多发转移(肺转移、左肾上腺转移)Ⅳ期
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 2019 CSCO指南
2020-05-27
二线治疗如何选择?
疾病进展,下一步该如何 选择?
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
2020 CSCO指南
KEYNOTE-045:研究设计
随机III期试验,评估PD-1抑制剂vs 经铂化疗治疗后的转移性尿道上皮细胞癌
纳入标准
• 转移性或局部进展的UC患者在铂类化
R
疗后复发或进展; ECOG PS ≤ 2; 肿瘤
治疗经过
分别于201பைடு நூலகம்-08-08,2019-09-02行“吉西他 滨+顺铂”方案第1、2周期化疗
应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应用于膀胱癌灌注治疗的化学药物研究进展摘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膀胱癌术后关灌治疗化学药物有:丝裂霉素、吉西他滨、紫杉醇等。
本文通过对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这三种常用的灌注治疗化疗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膀胱癌;灌注治疗;化疗;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吉西他滨膀胱癌临床治疗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但是由于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需要在术后辅助灌注治疗,辅助手术治疗效果[1]。
一般情况下灌注治疗的并发症极少,但是若发生并发症,将会直接打乱临床治疗方案,影响到后期治疗的依从性,甚至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2]。
灌注治疗中的化疗药物机理不同,并发症也不同。
本文就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灌注治疗化学药物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丝裂霉素的研究进展丝裂霉素[3]是一种抗菌素类的化疗药物,是膀胱癌灌注治疗中常用的化学药物,其作用机理为:与DNA分子结合,使得DNA原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功能被抑制,达到抑制增殖期DNA复制的效果,且对增殖期的细胞有抑制和杀灭的效果。
另外,丝裂霉素还能作用于静止期的细胞。
凡是接触丝裂霉素的细胞都无法继续繁殖。
丝裂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抗生素,是在头状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药物,应用于膀胱癌术后注治疗中,能起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其只有少量的药物会被膀胱黏膜组织吸收,对尿路的刺激较小,所以并发症发生率少[4]。
何安仁[5]等人对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单纯采用卡介苗灌注治疗的B组患者术后复发率(25.6%)明显高于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联合灌注治疗的A组(12.5%),组间差异显著。
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
说明在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中,卡介苗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何毅[6]等人对小剂量的丝裂霉素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研究发现:在随访5年内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生存率差异不明显,但是小剂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说明在膀胱癌灌注治疗应用丝裂霉素时需要合理控制剂量,应用小剂量可以达到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新进展
【 中图分 类号 】R7 . 0 5 3 2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 7 - 7 22 1 )9c- 1 0 0 4 0 4 ( 0 0 () O 2 - 2 6 0 目前 , 阿霉素不 同衍生物也 广泛应用于临 床 , 南阿霉素(H ) 如吡 T P 和表 阿 霉素(P)涂新 华 对4 例膀 胱癌 术后 T 灌注 患者 随访 , E I。 6 HP 术
离 出来 的抗生 素类化 疗剂 , 抑制 D 合成 , 量39 膀胱黏 膜 可 NA 分子 2D, 吸 引较 少 , 部 反应 和全 身 反应 极 少 yvs rR 等学 者研 究 发 局 S let J e 现 , 肿瘤 切除 术后6 4 内进 行丝 裂霉 素膀胱 灌注 化疗 可 以使 膀胱 ~2h
盛眶强
药 物 研
究
抗 肿 瘤 药 物 膀 胱 灌 注 治 疗 新 进 展
王志强 ( 重庆 市合 川 区人 民 医院 泌尿外 科 重庆 4 0 1) 006
【 要 】抗 肿瘤 药物膀胱 灌 注是 预 防浅表性 膀胱 癌术后 复发 的重要 手段 。 胱 灌注的理 想抗 肿瘤 药最 好是价 廉 , 摘 膀 全身吸 收和 局部毒 性极 少 , 且能有效 防止原发 灶切除 后肿 瘤的复发 和进 展或根 治不 易完全除 的病灶 。 目前各种 灌 注治疗药物 大都 存在 着长期疗效不 肯 但 定, 副作 用发生 卒高甚 至有可 能 出现一 些可 预测的 严重并发 症等缺 点 。 寻求更 有效 的抗 肿瘤 药物 , 更合适 的 灌注治 疗方案 以及 最佳 的 给 药方法成 目前的研 究热点 。 【 键 词 】膀胱 肿 瘤 抗 肿 瘤药 关
作用。 刘贤 平等 对 3 例患 者术 后 行噻 替 哌膀 胱 癯 注 预 防 膀 胱 癌 复 9
2024年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需求分析
膀胱癌疾病治疗市场需求分析引言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本文将对膀胱癌治疗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根据统计数据,膀胱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有约4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其中约25%的患者来自发达国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预计膀胱癌患者数量将继续增加。
治疗技术与方法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得膀胱癌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问题。
放射治疗和化疗在膀胱癌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副作用和有效性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市场需求分析1.高效治疗需求:膀胱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追求是市场需求的核心。
他们希望通过治疗能够控制病情的进展、延长生存期,并尽可能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2.个性化治疗需求: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对于治疗方法的个性化需求也很强。
患者希望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3.整体治疗方案需求:膀胱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治疗手段。
因此,市场需求也包括对整体治疗方案的需求,希望通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便捷就医需求:膀胱癌患者希望能够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这包括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诊疗路径的优化以及医疗服务的便利化等方面。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膀胱癌治疗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免疫治疗药物在一部分膀胱癌患者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同时,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也成为了市场发展的热点。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膀胱癌治疗将朝着更加安全、有效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
率较 高 , 虽经 各 种 治 疗 , 后 仍 比较 差 。 活 检 以便 进 行 病 理 诊 断 。 预 由于 肿 瘤 分 期 S i e 首次 成 功应 用 噻 替 哌 膀 胱 内灌 wn y n
。 = I J 在 西 方 国 家 ,膀 胱 癌 在 男性 常 见 肿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首届 国际膀胱癌 无 复 发 。但 该 方 法 应 用 于 临 床 时 n 较 尚无随机大样本 的临床试验证实 , 故 fs i ent n l o sl o itn i m 瘤 中所 LI居 第 4位 。2 1 年 , 国 咨 询 会 ( r tra o a cnut in 短 , LJ  ̄ 01 美 步 n ld ̄ mos FC T 和 et A 发现 7 3 例 新 的膀 胱 癌 患 者 , 05 0 同时 有 o bac r u r, I B ) Au 共 同 有 待 进 一 完 善 和 验 证 。
部 肿 瘤 , 是 切 除组 织 进 行 病 理 分 级 和 剂为血卟啉衍生物 ( D 类 物质 , 一 HP ) 存
替 分 期 。 国泌 尿 外 科 学 会 ( 荚 Amei n — 较 大 的不 良反应 , 之 在 临床 应 用 上 受 介苗有效, r a Ur c 使 但不 良反应很小, 因此常被用 oo i l sca o ,AU l c oit n g a As i A) 指 出 , 行 到 限 制 。 近几 年来 , 人 用 5氨 基 果 糖 于 B G 禁 忌 或 B G 治 疗 失 败 的 患 者 。 有 一 C C
吉西他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吉西他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比较文小程【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1(14)23【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吉西他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红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E-钙黏素、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近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中位生存时间。
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2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E-钙黏素、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b、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5个疗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0.00%(x^(2)=5.094,P=0.024);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8.00%(x^(2)=4.367,P=0.037);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21±3.4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2.25±2.45)个月(t=5.906,P=0.000)。
结论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用于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3页(P106-108)【作者】文小程【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2.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3.吉西他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晚期膀胱癌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4.盐酸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价值分析5.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局部膀胱癌的效果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提名奖种:科技进步奖提名者:云南省提名意见:该项目组以改善膀胱癌综合诊疗方案为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历经25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形成三个突出创新点,一是鉴定了全新膀胱癌标志物“AG-CD71抗原”,阐明了KMT1A-GATA3-STAT3信号通路促进BCSCs自我更新的机制,揭示了LASS2在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二是制备了ABC71单抗,建立以AG-CD71抗原与ABC71单抗为基础的体外诊断系统,开发了抗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三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及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并进行了系列临床技术创新。
该项目建立了完善的膀胱癌诊疗体系,在云南多个地州成立专家工作站,为我国偏远地区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成果在北京、四川、上海等省份广泛应用,100余万人次受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发表论文253篇,其中SCI收录57篇(影响因子累积190.224);创新膀胱癌诊疗相关技术,申请33项专利,其中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2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人才7000余人次。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的膀胱癌病例数接近500,000例。
目前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
但目前膀胱癌缺少高特异度和灵敏度的无创性筛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困难,如能对膀胱癌进行筛查,就能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此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如能在手术中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和肠道功能,就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该项目组以改善膀胱癌综合诊疗方案为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历经25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形成了以“AG-CD71抗原与ABC71单抗”为核心的体外诊断系统和靶向治疗方法,以及以“乙状结肠原位尿流改道术”为基础的一系列的手术规范与技术创新。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膀胱癌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癌症之一,若是发展到晚期的膀胱癌,预后效果也相对较差,患者十年内生存几率为29-49%。
所以了解其早期病发症状很有必要。
一、膀胱癌临床表现1、血尿是膀胱癌是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从早期到晚期一直存在,90%的患者会产生血尿,临床方面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所谓的肉眼血尿指的是可以直视的带血尿液,而镜下血尿需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发现红细胞混杂在患者的尿液当中。
膀胱癌血尿与其他疾患所致的血尿相比,膀胱癌的血尿有两个特点:(1)无痛性即在发生血尿时,患者无任何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无痛性血尿。
这与结石有血尿时多伴有肾、输尿管疼痛不同,也与膀胱炎所致的血尿多伴尿频、尿急、尿痛不一样。
但若癌肿坏死、溃疡和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2)间歇性即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轻,两次血尿可间隔数天或数月,甚至半年,容易造成血尿已治愈好转的错觉,从而未能及时就诊检查。
2、下腹肿块不容忽视,多为可以触及到的肿块,导致患者的下腹疼痛严重。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会产生尿路刺激症状,尤其是合并血尿时,还会排出腐肉样的物质,甚至于排出肿块或是血块,伴有尿痛、尿频及尿急出现,导致患者特别困扰,对于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害。
3、膀胱刺激症状早期膀胱肿瘤较少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若膀胱肿瘤同时伴有感染,或肿瘤发生在膀胱三角区时,则尿路刺激症状可以较早出现。
此外还必须警惕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提示膀胱原位癌的可能性。
因此,凡是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状患者,应采用积极全面的检查措施,以确保早期作出诊断。
4、转移灶症状晚期膀胱癌可发生盆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
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
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前列腺及直肠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引起输尿管口浸润,可造成一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当肿瘤伴有膀胱结石时,会出现尿痛和血尿等膀胱结石的症状。
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1期107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进展孔祥丰,陈国俊(通讯作者)(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0)0 引言张鑫[1]等在《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中对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方式和应用过程展开了讨论,并且对临床价值予以分析,作者认为吉西他滨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提升膀胱保存率。
1 吉西他滨应用在膀胱癌灌注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吉西他滨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其本身和常见的灌注类药物药效较为相似,且肿瘤的一年复发率大约为25%。
另外,利用吉西他滨合并卡介苗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降低复发率。
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治疗失败后,要对复发效果和时间等进行集中分析,若是从安全层面对吉西他滨药效进行分析,相较于丝裂霉素,吉西他滨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能降低药物性膀胱炎和排尿困难等问题,有效提升治疗的综合水平。
徐峰等[2]等在研究中表示,118例患者中,利用吉西他滨能使得两年复发率降低到20%左右,并且仅仅存在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其他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2 吉西他滨应用在膀胱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2.1 术前新辅助化疗。
目前,在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对术前辅助化疗予以关注,利用吉西他滨进行治疗时,五年整体生存率会有所提高。
尤其是四个周期GC 手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应用吉西他滨能提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且无复发水平也能维持在14个月左右,和甲氨蝶呤、长春碱等进行联用效果更好。
2.2 术后新辅助治疗。
对于淋巴阴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利用吉西他滨能提升根治性膀胱手术的几率,且五年后的OS 率得以提高。
若是淋巴结受到累及,在术后生存率也会有所提升,术后辅助化疗能消除残余肿瘤细胞。
并且,借助吉西他滨就能合理性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膀胱癌概述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内皮组织。
据统计,膀胱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膀胱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膀胱癌根据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非肌侵袭性膀胱癌和肌侵袭性膀胱癌两大类,其中肌侵袭性膀胱癌的治疗远比非肌侵袭性膀胱癌更为复杂和困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晚期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从而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药物。
在免疫系统中,存在着一些受体和配体,它们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来调控免疫细胞的活性。
肿瘤细胞常常利用这些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攻击,进而生长和扩散。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就是阻止这种逃避机制的发生,让免疫系统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作用于PD-1、PD-L1和CTLA-4等免疫检查点,通过阻断它们之间的信号传导通路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这种治疗策略不仅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够诱导长期的免疫记忆,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复杂而多样,其治疗效果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验证。
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显示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2. 正文2.1 晚期膀胱癌的治疗难点1. 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大部分膀胱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进展到晚期阶段,此时肿瘤已经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使得治疗难度增加。
2. 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来说,这些治疗方式的效果有限,容易复发和耐药。
3. 耐药性问题:使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癌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得药物失效,进而使治疗效果变差。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晚期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的治疗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
本文综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应用、疗效关系、最新进展、联合治疗、潜在机制等方面。
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个体化治疗和联合治疗策略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安全性、机制研究、发展方向、结论、展望1. 引言1.1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晚期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具有侵袭性和蔓延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来说,传统治疗效果有限,并且会导致较严重的副作用。
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至关重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潜在机制研究也在逐渐展开。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晚期膀胱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转移性膀胱癌的首款靶向药治疗效果一览
去年4月,FDA加速批准 Balversa (Erdafitinib,厄达替尼) 用于治疗携带有FGFR3或FGFR2突变的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成人患者,包括新辅助或辅助铂化疗12个月内的患者。
成为了首款获批针对转移性膀胱癌的靶向药物。
Erdafitinib(厄达替尼)的获批是基于一项2期临床试验 BLC2001 的结果(87名晚期FGFR基因突变的膀胱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ORR为32.2%:CR 2.3% + PR 29.9%)1,2。
目前,该试验的更新数据显示出更好的响应率(99名晚期FGFR基因突变的膀胱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ORR为40%:CR 3% + PR 37%),并于2019年7月25日发表在《N Engl J Med》上。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 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 3.2/10万和 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 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约占3%~7% ;膀胱腺癌比例<2%。
目前,免疫治疗(PD-1/L1)已成为膀胱癌的常规治疗手段,比如: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Pembrolizumab、Nivolumab 可作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无效后的二线治疗手段,而 Atezolizumab 及 Pembrolizumab 可作为不适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的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但是在靶向治疗方面一直没有任何起色(主要集中在VEGF,EGFR,MET,VEGFR2等靶点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直至 Erdafitinib(厄达替尼)的获批,膀胱癌终于迎来了第一款靶向药!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发表于《N Engl J Med》上的Erdafitinib关键数据:1研究背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编码基因的突变在尿路上皮癌中是比较常见的,这可能与免疫治疗反应不佳有关。
免疫治疗在膀胱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免疫治疗在膀胱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曹达龙;叶定伟【摘要】膀胱癌已成为泌尿男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自1976年将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膀胱灌注成功地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之后,膀胱癌的治疗未见显著进步,尤其是局部进展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膀胱癌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和细胞毒 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能显著改善局部进展和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预后.PD-1、PD-L1和CTLA-4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负向调控信号,恢复T细胞活性,从而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他免疫治疗还包括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等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研究将对免疫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等进行综述.%Bladder cancer is one of the common genitourinary malignancies. Since the discovery of 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in the 1970s for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here have not been any major breakthrough drugs especially for locally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 Recently, the immun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 targeting the programmed death 1 (PD-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and 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 (CTLA-4) pathways have shown significant long-term responses and tolerable safety profiles for locallyadvanced and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 Inhibitors targeting PD-1, PD-L1 and CTLA-4 are mainly used to restore T cell activity by blocking negative regulation signal, and to enhance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 cells. Other immunotherapies including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 therapy also have great prospects. In this review, 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eutic agents and the mechanisms in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cancer a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7页(P81-87)【关键词】膀胱癌;免疫治疗;卡介苗;PD-1;PD-L1;CTLA-4【作者】曹达龙;叶定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欧美国家的第九位常见恶性肿瘤[1-2]。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新药物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其中,PD-1/PDL1 抑制剂和 CTLA-4 抑制剂最为常见。
PD-1/PDL1 抑制剂通过阻断 PD-1 与 PDL1 的结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CTLA-4 抑制剂则通过解除 CTLA-4 对 T 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
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膀胱癌等。
例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在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PD-1/PDL1 抑制剂与化疗、放疗或其他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显示出了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也并非一帆风顺。
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无反应,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肠炎等。
因此,如何筛选出对免疫治疗敏感的患者,以及如何管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
这些靶点通常是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所必需的关键分子,如基因突变产物、受体、激酶等。
通过抑制这些靶点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肺癌治疗中,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 ALK 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
在乳腺癌治疗中,HER2 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出现也为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此外,针对其他肿瘤相关靶点的药物,如 BRAF 抑制剂、VEGF 抑制剂等,也在相应的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膀胱癌治疗进展
膀胱癌治疗进展
曹 志 成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伊 利 沙 伯 医 院 临 床 肿 瘤 科
关 键 词 : 胱癌 ; 膀 中西 医 结 合 ; 疗 学 ; 述 治 综
中 图 分 类 号 :R7 7 1 3 . 4;文 献 标 识 码 :A;文 章 编 号 :1 7 — 9 7 2 0 ) 10 8 — 7 6 21 7 ( 0 7 0 —0 50
色 - - 1。 6
年约有 3 6万 新 发 病 例 , 病 率 居 恶 性 肿 瘤 第 九 位 , 发 男 性 患 者 约 占 7 ~ 8 。 均 发 病 年 龄 为 7 岁 ; 5 O 平 0 每 年 约有 1 万 人 死 于 膀 胱 癌 , 致 命癌 症 中排 第 在 1 2位 . 非 治 疗 情 况 下 , 在 自然 生 存 期 约 1 6至 2 个 O
膀 胱 癌 是 泌尿 系 统 常 见 恶 性 肿 瘤 . 移 行 上 皮 以 细 胞癌 为 多。据世 界 卫生 组织 20 0 2年 统 计 , 球 每 全
发 现 柯 萨 奇 病 毒 mRNA 和 Mapn基 因 的 低 表 达 si 与 浸 润 性 膀 胱 癌 的 发 展 有 关 : ; 白 质 芯 片 实 验 显 蛋 示 脂 肪 细 胞 型 脂 肪 酸 结 合 蛋 白在 浸 润 性 癌 肿 中 呈 低 表达 , 示其 在 膀 胱 癌 的发 展 中扮 演 一 定 的 角 提
3 诊 断 方 法 首 选 诊 断 方 法 为 尿 液 细 胞 学 检 查 。 检 查 尿 内 能
患者 直 系亲 属 有较 高 的患 病风 险: 此 外 , 。 已知 膀
胱 癌 存 在 许 多致 癌 基 因 或 抑 癌 基 因 突 变 , 致 癌 基 如 因 IS HE /C ” ’ 激 活 和 抑 癌 基 因 P 3 T 、 R 2 lH、 2 的 . I / l ( 5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晚期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较差,临床上常常出现耐药和复发的情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恢复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PD-1抑制剂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抑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PD-1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也是一种广泛研究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CTLA-4抑制剂通过阻断CTLA-4与其配体B7的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的负调控信号,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研究表明,CTLA-4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副作用较大,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或放疗的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化疗和放疗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识别,从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以寻找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晚期膀胱癌治疗的重要进展。
虽然目前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筛选适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如何减轻治疗的副作用等。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将在晚期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癌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
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
膀胱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负担,全世界每年有超过430000名男性和女性被诊断为膀胱癌,高发于50~7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全世界每年有将近17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膀胱癌有许多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与一系列职业或职业接触有关。
现已证实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职业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25%。
膀胱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与多种临床结局相关。
尿路上皮癌(UC)以前常被称为移行细胞癌,在美国和欧洲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
UC起源于上尿路(即肾盂、输尿管和尿道)的较少。
侵犯逼尿肌的肿瘤被称为肌浸润性膀胱癌(MIBCs),具有更高的扩散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倾向。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包括不同的实体,包括原位癌(CIS)、乳头状非侵袭性肿瘤和侵犯固有层的乳头状肿瘤。
NMIBC约占新诊断膀胱癌的70%,并且考虑到需要反复内镜评估和切除,其是治疗护理花费最昂贵的恶性肿瘤之一。
NIMB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90%。
大约15%至20%的NMIBC会进展为MIBC,CIS和高级别乳头状肿瘤进展为MIBC的可能性更高。
MIBC患者的5年OS率约为60%至70%,约10%的UC患者存在膀胱以外的疾病,相关的5年OS率为5%至30%。
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MIBC约占膀胱癌新诊断病例的20%。
尽管进行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仍然有约50%的患者最终会因为播散性微转移而在远处发生肿瘤。
因此,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在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基于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测试为MIBC的潜在治疗策略。
Scher 等人用甲氨蝶呤、长春碱、阿霉素和顺铂(MVAC)治疗了50例MIBC患者,30例随后接受了RC治疗。
在接受RC治疗的患者中,33%的患者获得了病理完全应答(pCR),另外17%的患者病情减轻到低于病理T2(pT2)肿瘤分级,淋巴结状态为阴性。
在多个分析中,新辅助化疗(NAC)降低MIBC分期与提高生存率相关。
BA0630894试验是迄今为止完成的规模最大的NAC研究。
在该试验中,976名患者在RC前接受新辅助顺铂、甲氨蝶呤和长春碱(CMV)或不接受NAC。
中位随访8年后,使用新辅助CMV可将10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36%(危险比[HR],0.84;95% CI,0.72-0.99;P=0.037)。
SWOG-8710试验(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单纯膀胱切除术与新辅助M-VAC+膀胱切除术的对比试验)随机分配317名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MVAC,然后进行RC与RC单独治疗。
与无NAC相比,疾病特异性的生存率因NAC的使用而提高(HR,0.60;95%CI,0.41-0.82;P=0.002),5年OS有改善的趋势(57%vs 45%;HR,0.75;95%CI,0.57-1.00;P=0.06)。
因此,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已成为符合条件的MIBC患者的护理标准。
顺铂不耐受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策略:尽管以顺铂为基础的NAC是公认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但大约50%的MIBC患者由于年龄相关或疾病相关的风险而不耐受。
Galsky等人将顺铂不耐受定义为符合以下标准之一:东方肿瘤合作组表现状态≥2,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CrCl)≤60mg/min/1.73m2,纽约心脏病协会III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第4版)≥2级听力损失,以及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第4版)≥2级神经病变。
卡铂加吉西他滨(GCa)是mUC中GC的一种弱化的替代品,已在多个MIBC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的pCR率为与基于顺铂的方案相比,单臂紫杉醇、卡铂和吉西他滨或纳米颗粒结合紫杉醇、卡铂和吉西他滨的2期试验导致pCR率降低,血液学毒性增加。
基于这个原因,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不推荐围手术期非顺铂化疗。
对于CrCl≥40 mg/min/1.73m2的患者,分剂量顺铂(第1天和第2天为35 mg/m2)联合吉西他滨可能是一种具有良好耐受性和临床活性的替代方案,但尚未进行随机研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使用是一个关键的新兴治疗策略,PD-1/PD-L1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晚期U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基于这些疗法对晚期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其在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和膀胱保留中的应用进行了扩展性的研究。
PURE-01(新辅助Pembrolizumab治疗肌萎缩性尿路上皮性膀胱癌;NCT02736266)是一项单臂2期试验,是首次在新辅助条件下进行单剂ICI研究,其中50名MIBC患者接受了pembrolizumab。
在这项新的研究设计中,其中包括不考虑顺铂的患者,在RC前给予3个周期的pembrolizumab,对于那些经历早期疾病进展的患者,手术前可选择使用剂量密集方式给药的MVAC(ddMVAC)。
46名患者(92%)被认为符合顺铂治疗条件,4名患者因使用pembrolizumab的早期疾病进展而接受了序贯MVAC化疗。
在整个患者队列中,21名患者(42%)实现了pCR,27名患者(54%)的pT2N0下降到<10。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PD-L1阳性肿瘤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百分比,对合并阳性得分(CPS)≥10的患者的pCR率进行了测量,与CPS<10的患者相比(54.3%比13.3%)更高。
新辅助治疗条件下单剂ICI的正在进行的研究如图所示。
图1:肌浸润性膀胱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另一个潜在的策略,围手术期系统治疗顺铂不耐受的患者进行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
联合抑制PD-1/PD-L1和CTLA-4可能导致免疫反应增强,因为它们对T细胞活化和效应T细胞反应的作用机制互补。
事实上,双ICIs已成为其他实体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如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等。
在新辅助双ICIs的首次报告中,对cT2-cT4aN0M0的不符合顺铂条件的患者给予durvalumab联合tremelimumab。
在21例接受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中,9例(43%)有pCR,另外2例有非肌肉浸润性癌。
联合用药耐受性良好,17%的患者出现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最常见的是肝炎。
在MIBC患者的早期临床试验中也研究了Ipilimumab加nivolumab (14例cT3-cT4N0,10例cN+)。
54%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irAEs,6例患者在2个周期后停止治疗。
在22例接受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中,10例(45%)获得了pCR,另外3例患者患有非肌肉浸润性癌。
需要更大的随机试验来确定新佐剂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是否在MIBC的治疗中起作用。
改善顺铂患者的预后: 虽然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RC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残留的癌细胞仍然存在。
事实上,Bhindi等人在一项对MIBC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在残留癌患者中,接受NAC治疗的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生存率较差。
对于NAC 难治的这一亚组患者,疾病的侵袭性,需要优化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
一种可能的选择是根据化疗的免疫调节特性实施化学免疫治疗(图1A)。
Hoimes等人在对cT2-cT4aN0M0 UC/混合型患者使用pembrolizumab和GC的1b/2期试验中首次证明了新辅助化学免疫疗法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制的毒性组织学癌。
在4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有1例因严重不良事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未接受RC治疗。
107例患者有11例3级或4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低钠血症、血栓栓塞和肾功能不全。
病理性非肌肉浸润率为60%;在14个月的中位随访中,估计的12个月无复发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0%和97%。
Gupta等人评估了新辅助剂nivolumab联合GC和RC对MIBC患者的疗效。
在他们的报告中,41名患者(cT2N0,90%;cT3N0,7%;cT4N1,3%),病理性下降(≤pT1N0)和pCR发生率分别为66%和49%。
就安全性而言,20%的患者出现3级和4级不良事件,主要归因于化疗,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肾功能不全。
目前有3个正在进行的基于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的随机第3阶段研究:nivolumab(ENERGIZE,NCT03661320),durvalumab(NIAGARA,NCT03732677),pembrolizumab(KEYNOTE-866,NCT03924856)。
优化基于顺铂的NAC的另一个潜在解决方案是在佐剂设置中添加ICI(图1C)。
在首次报道的这种方法的研究中,atezolizumab(IMvigor010,NCT02450331)没有达到提高无病生存率的主要终点。
另外三个三期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包括pembrolizumab对比观察组(ambassar,NCT03244384)、durvalumab(NIAGARA)和nivolumab vs安慰剂(CheckMate274,CT02632409)。
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晚期UC由局部晚期UC和mUC组成,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
迄今为止,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仍是晚期UC的一线治疗标准。
在那些认为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风险大于潜在益处的患者中,被以卡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所取代。
晚期UC的二线治疗方案历来受到限制。
在过去的5年里,对UC生物学的深入了解促进了一些治疗进展,包括ICI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
批准这些新疗法的时间表如图2所示。
图2:晚期尿路上皮癌新疗法批准时间表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仍然是一线选择: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提高膀胱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得到证实,当时MVAC比单用顺铂更能提高生存率。
由于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粘膜炎和周围神经病变,MVAC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其使用死亡率为3%-4%。
因此,人们研究了其他选择,如GC和ddMVAC。
在第2阶段的研究中,GC 具有与MVAC相似的临床活性和更好的毒性特征。
随后,第3阶段的试验,虽然不是设计为非劣效性研究,但其客观有效率(ORR)相似(GC与MVAC分别为49%和46%),两种方案的OS相似。
ddMVAC与经典剂量MVAC相比也显示出更好的耐受性;尽管两种方案在OS 结局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经历持久性疾病控制的患者亚组更倾向于使用ddMV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