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血糖调节的其他激素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2023届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第1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学习目标]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3.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其他激素: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5.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判断正误(1)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2)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3)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4)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的浓度升高()(5)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1)√(2)√(3)√(4)×(5)√特别提醒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只为骨骼肌供能,不能补充血糖。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注:“+”表示促进。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靠体液的调节。

(3)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血糖调节是人体内部维持血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机制,对于我们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在高二生物学中,我们需要掌握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肝糖原这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二生物血糖调节的知识点。

一、胰岛素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内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于降低血糖浓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节血糖浓度:1.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抑制肝糖原合成和糖异生:肝脏是能够合成和储存糖原的器官,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胰岛素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减少血糖的产生和释放。

3.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还可以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血糖浓度、胃肠激素和神经调节等。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分泌的胰岛素也会随之减少。

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调节机制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内的α细胞分泌的激素,与胰岛素相反,它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胰高血糖素能够刺激肝脏分解糖原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增加血糖浓度。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肝脏进行糖异生,将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促进脂肪酸的释放:胰高血糖素能够刺激脂肪组织分解脂肪酸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从而升高血糖。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低血糖、饥饿、交感神经的兴奋等。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α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来增加血糖。

三、肝糖原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肝糖原是储存在肝脏中的一种糖原,它在血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人体需要能量时,肝糖原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提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血糖浓度过低时,肝脏的α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刺激肝糖原的分解,将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调节血糖含量的激素主要有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TRH 垂体――→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6.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2)实验验证过程: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连线]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1)含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调节过程[据图填空](1)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乙:促甲状腺激素(TSH)。

(3)作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调节方式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4.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2)在血糖含量低的情况下,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3)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分解(×)(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5)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6)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可以是垂体(√)(7)激素一般对所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具有一定的特异性(√)(8)甲状腺激素可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新陈代谢(×)2.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解析:选B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均由下丘脑分泌;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由卵巢等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甲状腺和垂体分泌。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激素调节的过程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激素调节的过程

(3) 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 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什么?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 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4)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否只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
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 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 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 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临床上发现,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液中甲状 腺激素水平升高,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降 低;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 平下降,TSH的水平升高。结合下列甲状腺激素 分泌的调节模式图,讨论解决问题。
(1)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 关系垂体分 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可促 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这种通过“下丘脑—垂体—相 关内分泌腺”组成的分层控制的方式,是一种分级调节。
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 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2)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 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注意问题
(1) 参与调节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 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2)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调节血糖浓度?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 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 变为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 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高中生物《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课件ppt

高中生物《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课件ppt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一、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二、血糖的平衡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血糖
分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0—120mg/dl
CO2+H2O +能量 肝糖元 肌糖元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肝糖元
脂肪等 非糖物质
合成
转化
转变
二、血糖平衡的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 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 如及时能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 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 惊厥和昏迷等。只要及时从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症状就会缓解。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叫高血糖症, 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不会出现糖尿。 4、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会引发 糖尿病,此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出现尿中 含糖现象。(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mg/dL),才 会出现糖尿。)
(2)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 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 量水分,于是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的现象。 (3)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 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等。
六、糖尿病的确症
七、糖尿病的治疗
1.轻者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口服降血 糖药物。
三、血糖的调节—胰腺
β细胞:
胃 胰腺
胰岛素(蛋白质)
十二指肠
α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四、激素的调节机理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使血糖下降)
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 存和利用葡萄糖 ②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1.生命观念——尝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记忆。

2.社会责任——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1.血糖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2.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3.人体血糖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 ) 3.胰岛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氧化分解。

( ) 5.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 )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 ) 提示:1.√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胰岛素为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

4.× 5.× 6.√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1)图示模型(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高血糖素。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岛素。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4种器官①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血糖调节机制及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一、血糖调节机制在人体内,维持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糖和低血糖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复杂而精密的生理机制来调节血糖水平。

1. 胰岛素的释放与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内分泌细胞所产生和释放的激素,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时,胰腺内的β细胞就会感知到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从而刺激释放胰岛素。

胰岛素能够促进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中新陈代谢产生的葡萄糖。

这种作用使得体内葡萄糖浓度得以下降。

2. 葡萄糖生成与储存在人体内,葡萄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生成。

一种是通过消化食物中的淀粉、糖和蛋白质,将它们分解为单糖,然后经过胃肠道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

另一种途径是通过肝脏的糖原合成。

在餐后,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会被肝细胞摄取,并部分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

3. 其他激素的作用除了胰岛素以外,多种激素也参与了血糖调节机制。

例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能够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具有抗胰岛素作用,可以提高血糖水平;生长激素在长期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等。

二、糖尿病的发生机制1. 类型1糖尿病类型1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身体自身胰岛β细胞所导致的。

这种攻击使得几乎全部的胰岛β细胞受损或者丧失功能。

结果就是胰岛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导致高血糖。

2. 类型2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首先出现胰岛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即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

这时,虽然身体中仍然有一定量的胰岛素释放出来,但细胞无法充分利用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胰腺逐渐减少了制造足够量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需求。

因此,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有效运输到组织和器官中,导致高血糖。

3. 其他类型的糖尿病除了类型1和类型2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例如妊娠期间出现的妊娠期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糖尿病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3章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新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3章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新课课件

知识点二、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调节方式:
(1)甲状腺激素作用:
神经-体液 调节
①提高 细胞代谢 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
多的热量;

②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 级
奋性; ③促进 生长和发育 ;④升高血糖、血压
(2)分级调节示意图:
调 。节
反 馈 调
●三级腺体;●三种激素;●两种调节机制;
(5)由图可知仅仅由 抗体1 (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科学技术社会--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
1,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 过按时注射 胰岛素 来治疗。
2,临床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 物治疗过敏性鼻炎,还可以消除发 热症状。这些激素可抑制热量释放 或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从而使 体温下降或防止发热。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1)从图中可知,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胰高血糖
素、 胰岛素 、 神经递质 。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除图示途径外,胰岛素还抑制
,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使其维持在浓范围内。
(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随体液 运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相抗衡 ,
●副交感神经 (4)易错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
胰岛A
胰高血糖素
升高
●为主 (2)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 调节
(−)
(5)此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 甲状腺和肾上腺 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
含量。
●间接途径
(6)能够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信息分子: 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 。
(7)能够作用于胰岛A细胞的信息分子: 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

2022-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作业

2022-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 血糖平衡的调节  作业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2.右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3.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C.结构①可通过有关神经,直接调控甲的分泌D.c与b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4.(2022徐州高二期末)下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脂肪等C.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都为拮抗作用D.人体细胞质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5.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B.与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一定分布在细胞膜上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相互拮抗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6.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相关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X最可能是降低血糖含量B.刺激X→a→下丘脑→b→胰岛 A细胞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激素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降解,所以机体需要不断产生激素D.图示靶细胞受到激素刺激后,会使肌糖原分解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7.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化学能的一部分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8.为验证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实验,他们选择若干健康且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并均分为Ⅰ~Ⅴ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from:YY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from:YY

Q: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哪些?其调节机制?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有两类: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

一、常见升糖激素1、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与肝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 s蛋白-cAMP-PKA途径或G q蛋白-IP3/DG-PKC途径激活肝细胞内的糖原磷酸化酶、脂肪酶及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系,引起后续反应:(1)加速肝糖原分解、减少肝糖原合成及增强糖异生作用,提高血糖水平;(2)减少肝内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促进脂肪酸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3)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其分解,加速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2、糖皮质激素(GC)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是脂溶性类固醇激素,极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胞质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进入细胞核内并与特异的DNA位点结合,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应的效应。

或者也可以通过与靶细胞膜中的受体结合,通过第二信使产生快速效应(非基因组效应),但机制尚不清楚。

主要作用机制:(1)促进肝内糖异生,增强肝内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的活性;(2)降低肌肉与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发挥抗胰岛素的作用;(3)减慢葡萄糖分解,利用丙酮酸和乳糖等在肝和肾再合成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E&N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作用于靶细胞α受体和β受体后,分别通过PLC-IP3/DG-PKC和AC-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主要作用机制:(1)促进肝糖原分解;(2)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3)一般多在应激、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发生;E和NE均有升糖作用,但因受体差异,机制略有不同:通过α受体可促进糖原异生(α1受体)、减少胰岛素分泌(α2受体);通过β受体可加强肌糖原分解(β2受体)、脂肪分解(β3受体)等,为肌肉持久活动供能。

因E兼具α、β作用,故其生糖作用比NE显著。

血清素与血糖调节神经递质在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

血清素与血糖调节神经递质在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

血清素与血糖调节神经递质在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胰岛素是体内重要的调节血糖的激素之一,它通过促进体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及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然而,血清素和其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胰岛素的分泌与血清素的关系血清素,也称为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起着调节和传递信号的作用。

研究发现,血清素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血清素的作用主要通过其所处的神经元系统来实现,这些神经元系统中包括血清素能神经元和血清素受体。

1. 血清素能神经元:血清素能神经元是产生和释放血清素的主要细胞群,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包括脑干和丘脑等。

研究发现,当血清素能神经元兴奋时,其释放的血清素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2. 血清素受体:血清素受体是血清素作用的关键环节,分为多种类型,包括5-HT1受体、5-HT2受体等。

这些受体存在于胰岛β细胞和其他细胞中,可以接受血清素的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效应。

研究发现,某些血清素受体的激活可以增加β细胞内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胰岛素的分泌与其他血糖调节神经递质的关系除了血清素,还有其他一些神经递质也参与了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如肾上腺素、胆固醇、胆固醇克罗腈肽等。

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能够通过α和β受体对胰岛β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肾上腺素的作用可以增强β细胞的葡萄糖感应,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能够抑制胰岛素的分解和清除,从而提高血糖水平。

2. 胆固醇:胆固醇主要由食物摄入和肝脏合成,它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研究发现,胆固醇和其代谢产物胆固醇克罗腈肽能够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提高血糖水平。

三、血清素与其他血糖调节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除了独立地调节胰岛素分泌外,血清素和其他血糖调节神经递质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激素调节的过程【新教材】人教版(2019)

激素调节的过程【新教材】人教版(2019)

巩固练习: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
C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
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当
4.激素关系:拮抗: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协同: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3.反馈调节
(1)含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 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促进原来生命活动(血液凝固、排 尿排便、分娩、河流的重度污染等)。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过程①⑤分别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案: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
学习目标(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寒冷等刺激
温度感受器
分神负
级经反
调 节
-
体 液
馈 调
调节

下丘脑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体

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3.促进糖异生
交感神经兴奋,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1.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
2.促进糖异生.
低血糖,低氨基酸,促胰酶(胆囊素收缩素)
糖皮质激素
1.促进肝外组织蛋白分解生成氨基酸
2.促进肝脏中糖异生
应激
生长素
早期:有胰岛素样作用(时间很短)
晚期:有抗胰岛素样作用(主要作用)
低血糖,运动,应激
多种激素参与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有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等,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表4-2激素对血糖及糖原合成、分解代谢影响
降低血糖的激素
升高血糖的激素
激素
对糖代谢影响
促进释放
主要因素
激素
对糖代谢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释放主要因素胰岛素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使血糖易于时入细胞内(肝、脑例外)
2.促进葡萄糖激酶活性,使血糖易于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
3.促进糖氧化
4.促进糖变成脂肪
5.抑制糖异生,肝糖元分解
高血糖,高氨基酸,迷走神经兴奋
胰泌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1.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
2.促进肌糖原酵解

激素对血糖浓度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

激素对血糖浓度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

生物化学实验实验名称:激素对血糖浓度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时间:2014年6月9日星期一姓名:学号:201312201202003指导老师:毛水龙老师一,实验目的掌握血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血糖的正常范围及意义;熟悉调节血糖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家兔动物实验。

获取家兔注射激素前后的血液样本并对其;进行血糖测定。

邻苯甲胺方法测定血糖浓度。

实验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对家兔注射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并通过耳缘静脉采血,获取激素注射前后的血液样本,采用邻甲苯胺法处理样本,最终与标品比色得出结论。

1.调节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和甲状腺素等。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其他激素均使血糖升高。

2.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机制主要作用于肝细胞膜受体,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激活肝磷酸化酶,同时抑制糖原合成酶,导致肝糖原分解加速。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是:降低肝细胞cAMP水平,从而抑制肝磷酸化酶,激活糖原合成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诱导糖酵解关键酶类的合成,阻遏糖异生关键酶的合成;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等组织的异化扩散,促进糖的利用。

3.血液中的葡萄糖,在热的冰醋酸溶液中可脱水生成5-羟甲基-2-呋喃甲醛(或称羟甲基糠醛)。

后者在与邻甲苯胺缩合,生成蓝绿色的西夫式碱(Schiffbase)。

其色泽的深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葡萄糖溶液比色,即可求得待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材料:家兔两只,刀片,草酸钠,小烧杯。

2.试剂:①肾上腺素(1mg/lml)②胰岛素(20单位/ml)③碘酒、消毒酒精④饱和硼酸溶液⑤邻甲苯胺-硼酸⑥5%三氯醋酸溶液⑦饱和苯甲酸溶液⑧标准葡萄糖贮存液⑨标准葡萄糖应用液四,实验方法1.取健康正常家兔一只,实验前饥饿14~16h左右,称体重。

2.耳缘静脉采血。

小刀刮去耳缘的毛,用酒精棉球擦拭使其充血,再用干棉球擦干。

血糖调节的机制

血糖调节的机制

血糖调节的机制血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血糖的调节机制涉及多个器官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血糖调节的机制及其重要性。

一、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被刺激。

胰岛素通过以下机制降低血糖水平:1. 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肌肉和脂肪细胞中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刺激肝脏的葡萄糖的储存: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合成,促进葡萄糖的储存,进一步降低血糖。

3. 抑制葡萄糖的产生: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减少葡萄糖的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腺的α细胞分泌的激素,它与胰岛素相反,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在低血糖状态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被刺激,从而促进血糖的升高。

胰高血糖素通过以下机制升高血糖水平:1. 促进葡萄糖的产生:胰高血糖素刺激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增加葡萄糖的产生。

2. 抑制葡萄糖的利用:胰高血糖素降低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减少葡萄糖在肌肉和脂肪细胞中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提高血糖浓度。

三、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在一些应激情况下,比如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

肾上腺素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也能够升高血糖水平。

肾上腺素通过以下机制参与血糖调节:1. 促进葡萄糖的产生:肾上腺素刺激肝脏中糖原的分解,促进葡萄糖的产生。

2. 提高葡萄糖的利用:肾上腺素增加葡萄糖在肌肉细胞中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身体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此外,肾上腺素还能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来增加血糖水平。

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参与血糖的调节,通过相互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呈现出平衡状态。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血糖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血糖调节的其他激素
(1)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

它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胰岛素的反应相反,有些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亮氨酸等都可以引起生长抑素的分泌。

生长抑素很可能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具有作用,由于生长抑素度对血糖浓度升高发生反应,因此可作为一个制动器以维持胰岛素分泌的速度与血糖浓相适应。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一起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为糖元和葡萄糖。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刺激时(创伤、缺氧、疼痛、感染、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等)、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增强,使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改变机体的代谢状况,提高对这些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自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教案
神经和激素对血糖代谢的控制
正常机体血糖水平总是处于80~120 mg范围之内,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大致高达160~180 mg时,便可从尿中排出。

所以这范围是肾排糖阈值。

神经和激素对血糖浓度有调节作用。

血糖低于70毫克%时,或由于过度兴奋、激动时,均可刺激延脑第四脑室“糖中枢”的反射性兴奋,这种兴奋传至肝脏,使部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另外,刺激交感神经有同样的效果。

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时,神经冲动发出的信号减弱,于是糖原分解减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