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李国发).doc
叠前反演
![叠前反演](https://img.taocdn.com/s3/m/11df2385d4d8d15abe234ee6.png)
一引言岩层中地震波的速度决定于弹性模量和密度,岩石的弹性模量又首先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其次是孔隙度、孔隙流体性质以及压力、温度等环境因素,而孔隙度、孔隙流体及环境因素是通过影响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密度而影响速度的,所以决定岩石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岩石成分,因此我们自然想到用速度来判别岩性。
然而,各种岩石的速度范围太宽,互相重叠,我们很难仅仅根据速度来作岩性判别。
因此利用AVO和叠前弹性反演进行岩性预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叠前反演方法原理(一)AVO的方法原理AVO分析技术是利用地震反射振幅与炮检距变化的关系 (Amplitude—Versus Offset,简称AVO),即:通过分析CDP道集中不同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来识别岩性及检测含气性的一种地震技术。
其物理意义是:在两种不同岩层之间的界面上,当一种岩层的纵、横波速度之比Vp/Vs与另一种岩层的速度之比明显不同时,其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炮检距)而变化。
AVO反演主要利用不同岩性泊松比差异所形成的AVO特征响应,来区分波阻抗相近的储层与非储层。
当地震纵波P1非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时,会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其中反射波包括反射纵波P2和反射横波S1,透射波包括透射纵波P3和透射横波S2(图1-1图1-1纵波倾斜入射到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示意图纵波非垂直入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满足Zeoppritz方程:⎥⎥⎥⎥⎦⎤⎢⎢⎢⎢⎣⎡---=⎥⎥⎥⎥⎦⎤⎢⎢⎢⎢⎣⎡∙⎥⎥⎥⎥⎥⎥⎥⎦⎤⎢⎢⎢⎢⎢⎢⎢⎣⎡------11112112222122111122111222221112221112221122112cos 2sin cos sin 2sin 2cos 2sin 2cos 2cos 2sin 2cos 2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φθθθφρρφρρφφφρρθρρφθφθφθφθφθPS PP PS PP P S P P P S S P S P S P S S P T T R R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1)其中介质1表示入射波和反射波所在的介质,介质2表示透射波所在的介质,VP1、VS1分别表示介质1中纵、横波的速度;VP2和VS2分别表示介质2中纵、横波的速度;ρ1和ρ2分别表示介质1和介质2的密度;θ1表示纵波的入射角和反射角;φ1表示横波的反射角,θ2和φ2分别表示透射纵波、横波的透射角;RPP 、RPS 、TPP 、TPS 分别表示P 波反射系数、SV 波反射系数、P 波透射系数和SV 波透射系数。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李国发)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李国发)](https://img.taocdn.com/s3/m/2f538eb81a37f111f1855b45.png)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李国发刘洋王濮(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信息科学与地球物理系,北京102249)摘要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提供储层的的岩性和物性信息。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叠前反演方法——叠前弹性阻抗反演,与常规叠后反演和叠前AVO反演相比,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方法能够更好地提供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的信息。
国内外应用实例表明: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是继叠后反演和叠前A VO反演之后,地震反演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关键词声波阻抗,弹性阻抗,叠前反演,弹性参数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的处理方法、解释结果和储层分析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精细储层预测地要求。
尽管传统的迭后反演方法在精细储层描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迭后信息对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模糊以及反演结果的多解性限制了迭后反演方法在储层预测中作用。
迭前A VO反演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地震资料的迭前信息,但是其理论局限以及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使得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陷阱”,成功的实例鲜有报道。
特别是目前对迭后反演技术和A VO技术的人为修饰和“改进”,脱离理论、不切实际的渲染和套用,加剧了这两项技术在应用中的混论。
迭后反演技术很好地利用测井信息,但丢失了地震信号的迭前信息;A VO技术利用了地震资料的迭前信息,但是不能很好地利用测井信息。
迭后反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辨率,但不能得到泊松比、流体特性等信息;A VO反演技术能够得到有关岩性和流体的信息,但是稳定性和分辨率较低。
随着与角度有关的弹性阻抗概念的提出和建立,迭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很好的融合了迭后反演和A VO反演的优点,弹性阻抗中既有纵波信息也有横波信息,进而可以得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诸多岩石物性参数,这些参数不同于迭后反演方法由波阻抗派生得到的信息,而是通过反演得到的独立信息。
因此迭前弹性阻抗反演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利用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和储层描述的能力,是地震反演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探析叠前同时反演进行岩性识别及流体预测技术.
![探析叠前同时反演进行岩性识别及流体预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9c535bb307e87101f696d9.png)
探析叠前同时反演进行岩性识别及流体预测技术1.引言反演方法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岩性识别和流体预测的有效手段。
常规的纵波阻抗反演利用叠后地震数据,反演得到纵波阻抗,进而利用纵波阻抗与地下介质岩石物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地下介质的岩性、孔隙度及孔隙流体充填等特征的变化。
叠后波阻抗反演是单参数反演,很多情况下,不同地质体、不同孔隙发育、不同流体充填,会有相似的纵波阻抗特征,从而对岩性识别和流体预测造成困难。
叠前同时反演有效利用了叠前地震数据中包含的AVO 信息,通过多个共角度部分叠加数据体同时反演得到纵横波阻抗、密度、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提供了对岩性和流体识别更为有效的弹性参数或参数组合。
相比叠后波阻抗反演,叠前同时反演结果更加准确,信息更加丰富。
东方物探研究院处理中心在国内首先引进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在四川盆地广安地区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型储层预测及含气性检测等多个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叠前同时反演处理流程①角道集叠加。
对地震数据进行保幅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利用工区的低频速度模型进行角道集分选,然后分别对近、中、远三个角度(最少两个,可以更多)进行角道集叠加处理。
②测井曲线的编辑、校正和模型分析。
对测井数据进行认真的编辑校正,保证井口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真实响应。
应用Gassmann 流体替代理论研究目标储层中饱和流体充填引起的纵波阻抗等弹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精细的测井分析为岩性识别和流体预测提供有效的敏感因子及定量化解释的依据。
③叠前同时反演。
应用不同角度范围的多个共角度部分叠加数据体,每个叠加数据体分别提取相应的子波,不同入射角下反射系数的求取利用精确的Zoeppritz 方程或简化式(Aki和Richards 等)。
基于地震数据的一维褶积模型假设,通过同时匹配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合成道与地震道,同时反演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三个弹性参数,进一步计算得到其他弹性参数。
④反演结果综合解释分析。
弹性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弹性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5f2e1649649b6649d747a5.png)
弹性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
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是油气勘探领域正在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分角度叠加数据及横波、纵波、密度等测井资料,可以联合反演出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用于综合判别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关键词:弹性波阻抗反演;储层预测;应用引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阶段。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不断从构造圈闭向地层岩性圈闭倾斜,储层描述就显得更为重要。
1弹性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1)用弹性阻抗反演方法开展储层预测。
根据L隆起共反射点道集的实际情况,对叠前道集按照6°、18°和30°三个入射角做部分叠加,在这三个角度的地震数据上进行弹性阻抗反演。
子波提取一个子波是由它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定义的。
其中相位谱的类型有:零相位、常相位、最小相位或非最小相位。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明了数种提取子波的方法,这些方法基本都是在频率域确定子波的振幅谱和相位谱,在上述两者中,确定相位谱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反演中存在误差的一个主要来源。
(2)初始模型建立,弹性阻抗反演可以看作不同入射角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反演,因此,在反演过程中需要建立不同角度弹性阻抗的初始模型,用以补偿地震数据所缺失的低频信息。
本文利用校正后的地层纵波速度模型,分别估算横波速度和密度,然后计算不同入射角的弹性阻抗初始模型。
由于地震数据是有效带宽的,递归反演结果也是有限带宽的,需要对反演结果进行低频补偿,本文采用低频速度模型根据Gardner公式转换得到低频阻抗模型。
即在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Gardner公式,构建低频波阻抗趋势模型。
(3)弹性波阻抗反演,相对弹性阻抗反演递归反演属于有限带宽反演,为使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更接近真实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值,必须在反演结果开始前,预先给定一个基准线值。
选取在研究区内广泛发育、分布稳定的T2反射界面作为反演基准层。
叠前反演技术
![叠前反演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3b9e7d2a58da0116c17499b.png)
叠前反演技术叠前反演技术,与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和定量AVO都是指同一概念。
该技术是利用叠前CRP道集数据(或部分叠加数据)、速度数据(一般为偏移速度)和井数据(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密度及其他弹性参数资料),通过使用不同的近似式反演求解得到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并进一步,用来预测储层岩性、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的叠前反演呢?首先,由于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是多炮多道的观测系统,每个CDP点或CMP点记录的不同道具有不同的炮检距,每道上的反射振幅随炮检距不同而变化。
叠后反演基于常规处理的水平叠加数据,以自激自收为假设条件,即每个CDP或CMP道集经动校正后,把不同炮检距的记录道动校正为零炮检距位置,之后进行水平叠加。
这样,叠加剖面无法反应野外采集所记录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性,并损失了与炮检距关系密切的大量横波信息。
其次是叠后波阻抗反演是不随入射角发生变化,仅与纵波速度、密度有关,而叠前反演的弹性阻抗与入射角密切相关并与纵波、横波速度、密度4项参数有关。
由于同时利用了纵横波速度,其计算产生的弹性参数远较叠后反演丰富,可区别岩性与含油气性,为钻探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依据。
技术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进行叠前反演时,要注意资料条件及处理解释的结合。
一是地震资料的采集必须针对目的层深度,有足够大的炮检距来记录大量信息,并在处理中,对振幅进行补偿,严格保持相对振幅关系,避免虚假振幅信息的产生。
二是在地震资料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时,炮检距或角度范围的选择要针对目的层深度,使不同炮检距范围能明显反应用振幅的变化。
三是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子波,子波振幅谱对应于不同炮检距部分叠加数据。
四是在纵横波资料分析中,当岩石中含有油气时,纵波速度会降低,有时会出现含油气砂岩的速度接近泥岩速度,在声阻抗上无法区分岩性,但横波阻抗受油气影响很少,因此,两者的交汇图分析对划分岩性及含油气意义深远。
五是弹性参数综合分析,其物理意义不同,有的反应弹性模量,有的反应剪断模量,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c01b47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e.png)
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及其应用张京思;王明臣;李瑞【摘要】应用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目标工区进行有效的储层流体识别.在无井或少并区,通过对叠前道集进行反演求得不同弹性物理参数,得到可以对油气进行识剐的AVO强度剖面,进行储层内流体的预测工作,并用已知钻井资料进行验证.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减少了已知钻井资料的约束,而用较多的井资料来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在砂体预测,平面展布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从而为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叠前无井弹性参数反演技术使无井区域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类似区块的储层预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3(010)001【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叠前反演;弹性参数;储层预测;属性【作者】张京思;王明臣;李瑞【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 引言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勘探和开发面临的油气储集体也越来越复杂。
常规的叠后反演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藏勘探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更多的能准确反映储层和流体特征的信息。
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
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充分挖掘地震资料的潜力,是对目前储层预测技术的一个扩展[1],其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叠后反演技术。
叠前道集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规律(AVO)蕴含着大量岩性及流体的信息,怎样提取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储层预测,是当前石油勘探工作研究中的一个热点[2]。
叠前反演技术以Zoeppritz方程及其近似公式为理论基础。
叠前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叠前反演技术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64b52a4b35eefdc8d333c1.png)
叠前反演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是基于零偏移距的假设之上,并且只能反演出单一的纵波阻抗信息,因此,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在精确预测储层方面存在不足。
随着油气勘探的需要和技术的进步,叠前资料的反演和应用逐渐成为热点。
与叠后地震反演技术相比,叠前反演技术由于充分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从近、中、远等多个部分叠加的数据体中同时反演出纵、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并进一步可求得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等弹性参数,这些信息的获得丰富了岩性和流体的识别手段,提高了储层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角叠加数据;叠前反演;弹性参数;储层预测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基于零偏移距的假设叠加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单纯地应用纵波阻抗,则很难对有效储层及储层的含流体情况进行识别。
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基于能反映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多个角度叠加的叠前数据体及井上的纵、横波和密度曲线,同时反演,不仅可以得到纵波阻抗,还可以得到横波阻抗和密度,并进一步可求得一系列弹性参数体。
基于波的传播理论,储层含有油气后,纵波速度会降低,而横波速度变化不大,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利用纵横波速度比或泊松比等弹性参数对储层和流体进行定量的解释。
1 叠前弹性反演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叠前弹性阻抗是通过弹性阻抗来反映储层岩性物性的计算方法,弹性阻抗是一个不可测量的属性,但可以通过确定的弹性参数计算得到:弹性阻抗的引入,使波阻抗反演从叠后发展到叠前,弹性阻抗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叠前地震记录非零偏移距地震信息的潜力,反演中可以提取许多岩性参数,进一步得到更多更丰富的反映流体及岩性变化的演示物理属性。
2 叠前反演的关键技术(1)横波速度估算技术。
横波速度是岩石物理分析的重要参数,也是叠前反演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在建立理论岩石模型基础上,应用流体和矿物构成及岩石结构等基础信息,获得有效的岩石弹性属性,根据对实测的弹性波曲线与正演得到的合成曲线的对比结果来修正模型参数,从而建立符合该区实际情况的岩石物理模型。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EI)方法与应用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EI)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bcec87a0116c175f0e4875.png)
提 出建 议 。 关 键 词 : 演 ; 性 波 阻 抗 ; V 岩 性 识别 ; 反 弹 A O; 流体 预 测
1 基本原理
19 9 9年 ,a i o nl P t c C n o y首 次 提 出 了弹 性 波 阻 rk l 抗 的 概 念 , 同 年 正 式 发 表 了 弹 性 波 阻 抗 ( l t Ea i sc
仿 照 A 与 R( 的关 系 , 写 出 E 与 R( ) I 0) 可 I 0
的关 系为 删 = ( 4)
I pdneE ) m eac, I 方法 的 经典论 文 I 1 】 。与仅 利 用叠后 法 线 反 射振 幅 的声 波 阻抗 ( I 相 比 ,I 分 利 用 叠 A) E充 对 于与 角度 相关 的数据 , 震褶 积模 型变成 地
方 程计 算 不 同入 射 角度 下 的正 演 合 成 角 度 道 集地
震记录。
式 :为 7 的 均 ;为 射 。 中 v 平 值 入 角 ;
( ) 3 将正演合成角度道集地震记录与实际采
第 6 第 3期 卷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集 得 到 的角 度道 集地 震记 录进行 比较 , 到误 差 。 得 ( 4)将 误差 反馈 到反演 算 法 中 , 噪声 和 分辨 在
演有更高的精度、 保真度与可信度 。
入射角 信息 , 采用各种反演算法, 反推出介质的物
理性 质 V P等 。即 p x 、
(, , P) ( R , R , 0) ( 2)
2 技术方法简介
当前 弹性 波 阻 抗反 演 的 主 流 是 基 于模 型 的反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理论与应用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理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066d49168884868762d655.png)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理论与应用
叠后声阻抗反演因使用了全角度多次叠加的地震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反映储层特征的敏感性,而且叠后反演只能提供种类很少的纵波阻抗等参数,在研究岩性和流体方面受到了限制。
针对叠后反演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使用叠前的不同角度部分叠加数据的弹性阻抗反演理论,并对不同类型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该理论的应用研究。
本文首先以反射纵波的AVO响应为基本理论依据对弹性阻抗与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方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针对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随角度在量纲上有很大变化的缺点,对弹性阻抗公式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并用标准化后的公式依据叠后波阻抗反演的基本流程和理论给出了弹性阻抗反演算法;为得到更多的岩性信息,本文进行了叠前弹性参数研究,对标准化后的弹性阻抗公式进行了处理,采用参数回归技术给出了直接从反演所得的数据体中对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进行定量提取的方法,进而可间接得到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弹性模量等多种物性参数数据体,为研究地下储层的岩性及流体特征提供了新的手段;利用上述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三角洲相、河流相及复杂的三角洲-河流-滨海相储层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并根据所得的数据结果对实际储层进行了描述和预测。
通过对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理论及其对实际工区的应用研究表明,弹性阻抗反演实现了多种岩性参数的定量提取,为储层的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正演模拟验证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碳酸盐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正演模拟验证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碳酸盐储层预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8d910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d.png)
正演模拟验证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碳酸盐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李宗杰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2013(052)003
【摘要】叠前弹性阻抗反演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弹性波阻抗体,对地下储层岩性及含流体性质的判别能力相对较强,但仍存在多解性问题.从实际的地质及地震资料出发,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建立符合地下实际的缝洞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首先从正演的角度分析目标储层的地震波场特征,然后对正演模拟结果及实际地震资料分别进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正演模拟与实际资料弹性阻抗反演结果相互印证,综合判识缝洞型储层的岩性和含流体特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总页数】6页(P323-328)
【作者】李宗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川西致密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2.叠前地震反演在雷家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3.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埕北断阶带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4.叠
前AVO反演技术在顺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5.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及其在含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苏里格气田盒8段致密气层的应用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苏里格气田盒8段致密气层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57dce2e009581b6bd9eb1c.png)
尺 ( 一Ea EM 印g 瓦 2 ) I- 1
进行 了相关性分 析 , 求取 了最佳 弹性 阻抗 角度 , 并在 此基础上 对求取 的最佳 角度进行 了弹性 反演。 结果表 明, 弹 性 阻抗反 演可 以提高对储 层 的识别 能力 , 技术对 苏里格地 区气藏的勘探 与开发将发挥 重要作用 。 该 关 键词 : 弹性 阻抗 反演 ; 角度选择 ; 井 ; 石物理性质 ; 测 岩 效果 分析 ; 苏里格地 区
式() 4 中有 、 和 I 3 未知 数 , 果 利用 不 D 个 如 同角度 ( 中、 )即不同入射角数据进行反演 , 近、 远 , 就
与岩石性质直接有关 的信息 。基 于此 , 文对 该 得 到 3 入 射 角 弹 性 阻 抗 , 此 建 立 的 方 程 组 就 本 个 由 地 区试 验 性 地 使 用 弹 性 阻抗 反 演 技 术 进 行 预 测 分 可求取得到其他弹性参数 , 用于岩性及油气预测。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2 1年 1 01 月
P T O E M G O H SC E R L U E P Y IS
第9 第 1 卷 期
叠前 弹性 阻抗 反演在苏里格气 田 盒 8 致 密 气 层 的应 用 段
潘仁 芳 王 鹏 ’
1 长江 大学油气 资源与勘探技 术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地球科 学学 院 ) )
式 : 是v v的 均 0 入 角 中 霞 l 平 值;是 射 。 /
一种改进的射线弹性阻抗公式及弹性参数反演
![一种改进的射线弹性阻抗公式及弹性参数反演](https://img.taocdn.com/s3/m/53a2372b0722192e4536f6c7.png)
性阻抗反演相比"它有三大优点%一是射线弹性阻 抗不用做入射角归一化处理"减少了多解性&二是 无须假设纵横波速度比为常数&三是用$个部分叠 加剖面#常规为#个$即可获得弹性参数"适合偏移 距不大的数据*但是"用射线弹性阻抗求解纵横波 速度比时"解析式是一种射线弹性阻抗比值构成的 高幂次关系式"在数值解中比值的稳定性和抗噪能 力最差"因此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O%4.*
$"射线弹性阻抗
近年来"为了改善弹性阻抗的性能"许多学者 推导了不同类型的弹性阻抗公式"其中一种称为射 线弹性阻抗的公式-$.值得关注"其推导原理如下*
根据 -UEO@EJ0KCF对 _=ARRCEH/方程的近似得 到纵波反射系数W1##$为
W1##$N% $#%P'$%$$BEG$#$#&&O
% $#%OHKG$#$#$$P'$%$$BEG$##%% ##$
上油田工区应用该方法进行反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弹性阻抗&射线弹性阻抗&改进的射线弹性阻抗&弹性参数反演&稳定性和抗噪性
F%#%%.3#*+*!V3EBBG3%...O%''%3$.%%3.'3..#
中图分类号1+#%3'
文献标识码-
""弹性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中重要的 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常规的弹性阻抗反演主要有 !=GG=>>Q提出的基于_=ARRCEH/方程 -UEO@EJ0KCFB近 似的与角度有关的弹性阻抗反演方法#)>KBHEJ[GDACO BE=G"简称 )[反演$*它将弹性阻抗表示为纵,横波 速度和密度的关系式"通过弹性阻抗反演得到纵,横 波速度和密度等弹性参数*在后续应用中"人们认 识到常规弹性阻抗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许多学者 提出了改进的弹性阻抗表达式"如%针对常规弹性阻 抗抗噪能力较差的问题"王保丽等-%.提出了一种改 进的弹性阻抗表达式"将弹性阻抗表达为纵,横波阻 抗的函数表达式&针对常规弹性阻抗需要假设纵横 波速度比为常数和入射角归一化的问题"9K等-$.提 出了一种射线路径弹性阻抗反演公式"简称为射线 弹性阻抗反演#@)[反演$"将弹性阻抗表示为纵波 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的函数关系式*射线弹性阻抗 不需要假设纵横波速度比为常数"更符合实际情况" 也无需进行入射角归一化处理"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但在求解弹性参数时"解析式不稳定"抗噪能力差" 因而限制了射线弹性阻抗的实际应用*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在赤道几内亚X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在赤道几内亚X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72ef3b0b4c2e3f5727637f.png)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 0 1 3正
1 岩 石 物理 统 计 分 析 研 究
x区块地 层岩性 复杂 , 有 泥岩 、 砂岩 、 含钙砂岩、 致 密砂 岩 、 灰岩等 , 导 致 区块 内 的岩 石物 理 特 征 复 杂
( 图2 ) , 砂岩波阻抗范围在 5 5 0 0 ~ 9 5 0 0 g・ c m ・ s 之间, 泥岩波阻抗值在 6 0 0 0 — 8 5 0 0 g ・ c m ・ s 一之 间, 砂岩与泥岩阻抗值相互重叠 , 因此 , 无法用常规波阻抗 区分泥岩和砂岩储层 , 造成 了岩性 圈闭储层预 测难度大 , 特别是储层 的精细描述 , 如砂体 的边界 、 厚度等。针对区块砂岩与泥岩难 区分的情况 , 对 x工
F i g . 3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ma p o f P wa v e i mp e d a n c e
图 4 地震波传播示意 图
F i g . 4 S c h e ma t i c ma p o f
s e i s mi c wa v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1 1
p1 1
s i n 2 01
1
. , ’
。
∞ 2 6
S 2 P2 V
—
c ∞ 。 s 2 咖 2
C O S 2 61
理论 上讲 , 求解 Z o e p p r i t z 方 程可 以得 到纵波 速度 、 横波 速 、 密度进 而 求取 岩石 的弹性 物 理参 数 。在 描 述 岩石 物理性 质 的所有 弹性参 数 中 , 泊松 比在 Z o e p p r i t z 方 程 中以一个 独立 的参 数 出现 。 由于 Z o e p p r i t z 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李国发)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李国发刘洋王濮(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信息科学与地球物理系,北京102249)摘要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提供储层的的岩性和物性信息。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叠前反演方法叠前弹性阻抗反演,与常规叠后反演和叠前AVO反演相比,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方法能够更好地提供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的信息。
国内外应用实例表明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是继叠后反演和叠前A VO反演之后,地震反演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关键词声波阻抗,弹性阻抗,叠前反演,弹性参数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的处理方法、解释结果和储层分析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精细储层预测地要求。
尽管传统的迭后反演方法在精细储层描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迭后信息对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模糊以及反演结果的多解性限制了迭后反演方法在储层预测中作用。
迭前A VO反演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地震资料的迭前信息,但是其理论局限以及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使得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陷阱”,成功的实例鲜有报道。
特别是目前对迭后反演技术和A VO技术的人为修饰和“改进”,脱离理论、不切实际的渲染和套用,加剧了这两项技术在应用中的混论。
迭后反演技术很好地利用测井信息,但丢失了地震信号的迭前信息;A VO技术利用了地震资料的迭前信息,但是不能很好地利用测井信息。
迭后反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辨率,但不能得到泊松比、流体特性等信息;A VO反演技术能够得到有关岩性和流体的信息,但是稳定性和分辨率较低。
随着与角度有关的弹性阻抗概念的提出和建立,迭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很好的融合了迭后反演和AVO反演的优点,弹性阻抗中既有纵波信息也有横波信息,进而可以得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诸多岩石物性参数,这些参数不同于迭后反演方法由波阻抗派生得到的信息,而是通过反演得到的独立信息。
因此迭前弹性阻抗反演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利用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和储层描述的能力,是地震反演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1. 弹性阻抗反演的现状和进展1999年BP公司的Patrick A. Connolly在TLE(The Leading Edge)第4期上发表了“弹性波阻抗”(Elastic Impedance)一文,此后,弹性反演在国外蓬勃开展并取得成功。
早在1988年Connolly就开始思考一种针对角度叠加数据新的反演方法,即如何将波阻抗反演技术应用到A VO角度叠加数据并与岩石物理参数联系起来。
1993年他提出了一个公式(这就是以后经常被提到的著名的弹性波阻抗公式)可以对角度叠加数据针对某一角度进行反演,这样就可以在某一角度定量测量岩石和流体性质。
其实Connolly只是使用了弹性波阻抗,实际上目前弹性参数反演不仅仅是弹性波阻抗,还包括一系列弹性参数,如横波速度Vs、Lamda-Rho(l*r)、Mu-Rho(m*r)、体积模量K、泊松比σ 、伪泊松比Vp/Vs等,这些弹性参数为岩性预测和流体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随后,在2000年的SEG年会上同时出现了4篇论文对EIelastic impedance进行了研究,ARCO公司介绍了他们申请专利的弹性波阻抗反演方法,David 2002 针对流体和岩性预测提出了扩展弹性阻抗概念。
马劲风等2002 提出了广义弹性阻抗的概念。
孟宪军等2004 研究了应用叠前A V A角道集叠加数据、岩石地球物理模型、测井数据及构造模型约束控制下的弹性阻抗EI反演技术和叠前A V A地震纵横波阻抗同步反演技术,得到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以及密度等弹性参数。
Lu S.2004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提取了P波和SV波弹性阻抗,稳定性分析表明改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常正时2005讨论了弹性反演技术在卡塔克地区的应用。
王保丽2005运用弹性阻抗反演对实际资料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可靠的反演结果。
从1999年弹性阻抗概念的诞生,BP Amoco、CGG、ARCO、statoil、westem Geco等公司均有著作探讨对叠前弹性反演的方法改进和应用效果。
与此同时,各商业软件公司纷纷推出弹性阻抗反演模块,最先推出的是Jason公司的RockTrace软件、paradigm在商业软件vanguard中推出弹性阻抗模块,此外,Hampson-Rusell、CGG等均推出各自软件模块。
由此,弹性阻抗反演进入了商业化时代。
近年来,国外各大油公司纷纷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弹性阻抗反演的研究与解释,如SHELL、BP、CHEVRON等公司开展了大量科研生产工作。
应用资料的区域有北海、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印尼等地区,并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这些研究进展表明弹性阻抗反演已经成为波阻抗反演的重要发展方向,地震反演的发展正走向AI和EI结合、AI和A VO结合的道路。
2. 弹性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Connolly1999在Aki-Richards近似方程的基础上对EI做了定量推导。
Aki-Richards近似方程是一个反映P波反射系数的Zoeppritz线性方程,若射线以低于临界角入射则弹性系数变化较小,此方程是准确的。
1其中设计一个函数,使其与声阻抗有相似的性质,以便以任意角度入射时反射系数均可表示成下式的形式 2 将这个函数称为弹性波阻抗。
当弹性波阻抗的变化较小时,用其对数值来表示反射系数3 因此 4 其中。
进一步用来替换,将作为常数,对进行积分,并设积分常数为0,得到 5 众所周知,地震波垂直入射时的褶积模型地震道S是反射系数R和子波W的褶积为 6 为了将弹性阻抗与地震资料联系起来,也可借助于褶积模型来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与角度相关的数据,褶积模型变成7 其中,为角度地震道、是角度反射系数,它可以通过测井的P波速度、S波速度和密度,由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公式计算得到;是角度子波,它是通过反射系数和角道集地震资料而得到的。
就像对反射系数R进行积分而得到声阻抗一样,角度反射系数可用来计算弹性阻抗ElasticImpedance。
弹性阻抗EI并不是一个可以进行物理测量的参量,它是一个通过推导而得出的用来解释地震数据的参量,它的获取目前只能通过计算得到。
运用弹性阻抗EI进行正反演计算时,要求整个剖面的纵、横波速度比平方的平均值K必须为常数,限制P波的入射角必须是常数。
反演所使用的地震资料必须是共角度的A V A拟合叠加剖面,不适合共中心点叠加地震剖面。
为此,马劲风等2002提出了广义弹性阻抗Generalized Elastic Impedance的概念,新的广义弹性阻抗GEI定义为8 用类似于常规叠后地震反演的方法进行弹性阻抗反演。
代表性的方法有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人工神经网络法,以统计物理学为基础的模拟退火法,以生物工程为基础的遗传算法和混沌反演。
而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宽带弹性阻抗反演已成为工业界的主流反演技术。
弹性波阻抗反演主要提供不同入射角的弹性阻抗参数,比常规波阻抗反演提供了更丰富的岩性信息。
3. 弹性阻抗EI与声波阻抗AI的比较含油砂岩含水砂岩泥岩含油砂岩含水砂岩泥岩图1 含水砂岩、含油砂岩、泥岩声波阻抗(左)和弹性阻抗(右)分布图(a)(b)弹性阻抗是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和入射角的函数,与反射波密切相关,它不能脱离反射而存在。
对介质中任一点来说,弹性阻抗是不确定的,它是一个不可测量的属性,只能通过弹性参数计算得到。
波阻抗是介质的本质属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反射波,它是一个可测量的属性。
EI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折衷,为了将EI和地震联系起来,叠加数据应使用角度叠加而不能使用固定范围的偏移距。
弹性阻抗EI还可以应用于岩石物理性质、油气饱和度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EI与AI的交会图来估测不同岩石组合的A VO反映。
图1是某油井的页岩、含水砂岩和含油砂岩的声波阻抗和弹性波阻抗分布图。
可以看出,在图1a的声波阻抗分布图上,三者有较大的重叠,而在图1b的弹性阻抗分布图上,三者的重叠面积明显缩小,只有声波阻抗重叠面积的一半。
因此,利用弹性阻抗能够更好地将三种不同的岩性区分开来。
图2是声波阻抗(AI)与弹性阻抗EI与油气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的情况,可以看出弹性阻抗较声波阻抗更好地反应了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饱和度饱和度图2 声波阻抗(左)和弹性阻抗(右)随饱和度的变化曲线(a)(b)4.弹性阻抗反演技术的应用图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弹性阻抗反演剖面(据甘利灯)自从2002年开始,国内开始做弹性参数反演方面的研究或试验项目,如准葛尔盆地彩35井区弹性参数反演试验,辽河油田仙鹤地区弹性参数反演前期研究,青海Q工区弹性参数反演,中原油田文405井岩石物理研究。
图3是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甘利灯等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利用弹性阻抗反演得到的弹性阻抗剖面,结合测井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区分有效储层的门槛值,即当弹性阻抗小于2900时为有效储层,大于2900是是非储层和差储层,预测结果得到了较好的证实。
图 4 西部某油田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得到的拉梅常数(上)和泊松比(下)剖面(据王九栓)图4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对西部某油田的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的结果,图4的上部是反演得到的拉梅常数μ,下部是反演得到的泊松比剖面。
拉梅常数μ和泊松比剖面反映含气层的厚度,通过与实际井资料进行对比,吻合较好。
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洋、李国发等与塔里木油田合作开展了吉南地区弹性阻抗反演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5. 结论与建议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通过引入弹性阻抗发展了目前工业界普遍应用的叠后声波阻抗反演和叠前A VO反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示了较好的储层描述和储层预测能力。
然而,与叠后反演相比,由于弹性阻抗反演所使用的是经过叠前偏移的CRP记录,无论是计算量,还是计算过程要比叠后反演复杂的多,涉及到更多的处理和解释环节,是一项更加复杂的系统工作。
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对储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处理方法进行严格的实验和论证。
以免重复不加分析地进行叠后反演,导致有些叠后反演结果“好看不好用”的覆辙。
参考文献[1] David, Extended elastic impedance for fluid and lithology prediction,Geophysics , 2002,67, 6367 [2] Connolly,, 1999, Elastic impedance The Leading Edge, No. 4,438–452 [3] Ni Yi,Zhang Kui,The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LG Gas Field,2004,SEG Expanded Abstracts [4] Whitcombe, D. N., Elastic impedance normalization,Geophysics, 2002, 67, 6062 [5] Milos Savic,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in Practice , 2000,SEG Expanded Abstracts [6] VerWest, B.,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2000,SEG Expanded Abstracts [7] 甘利灯,赵邦六,杜文辉,李凌高.弹性阻抗反演及其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8] 苑书金、董宁、于常青,叠前联合反演P波阻抗和S波阻抗的研究及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3)[9] 马劲风,地震勘探中广义弹性阻抗的正反演,地球物理学报,2003,46 1 [10] 张繁昌,叠前地震数据的弹性波反演方法研究,[博士论文],东营,中国石油大学,2004 [11] 常正时,弹性反演技术在卡塔克地区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第2期[12] 王保丽、印兴耀、张繁昌,弹性阻抗反演及应用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 201 [13] 常正时、刘联海、陈君,地震勘探中弹性反演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石油物探,2004, 第43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