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资料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讲义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讲义

第六章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本章内容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理论、检查指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三、血气分析技术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正常情况下,体液之间的水与电解质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易受体内外因素影响而被破坏,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水的分布及平衡2.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2)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3)阴离子隙(AG)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水平衡紊乱2.钠平衡紊乱3.钾平衡紊乱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2.方法学钾、钠的测定方法氯的测定方法(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水的分布及平衡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年龄越小,含水量越高,男性高于女性,肾脏含水量最多,而脂肪含水量最少。

正常情况摄入量与排出量持平。

小儿水的摄入量略大于排出量;疾病时因病情而异。

(3)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①影响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因素:毛细血管膜是半透膜主要通过血管壁,三个影响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②影响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也是半透膜,功能极为复杂。

主要影响因素是晶体渗透压。

水从低渗透压的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较细胞内液容易变动。

水代谢平衡的调节水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1)口渴思饮产生口渴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2)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的,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1乱ppt课件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1乱ppt课件

高钠血症
过不同分为
低渗性高钠血症 等渗性高钠血症 高渗性高钠血症
三、钾平衡紊乱
(一)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蛋白质和糖原合成 临床上利用该性质以缓解高血钾或低血钾。 维持细胞体积、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当出现酸中毒时,ECF中H+增加,H+进入细胞而K+移到细胞外;肾小管上 皮细胞泌H+增加,泌K+减少 ——血钾增高。 维持心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参与动作电位的形 成)
见于: • 氮质血症,磷酸盐和硫酸盐潴留。 • 乳酸堆积。 • 酮体堆积。
(三)体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支配生物膜两侧水穿过膜, 使其达到一定平衡的一种压力。它是由溶液中溶质的微粒 所产生的渗透效应形成的,取决于溶质的微粒数,与微粒 的大小无关。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Cl-、葡萄糖和尿素。
2000~2500
每天水的最小需求量
肾脏排出 皮肤蒸发 肺部呼 代谢水 生理需水量:1500ml/day
各体液间的水交换
蛋白质等大分子 物质受限 水和电解质自由 交换
水自由通过 蛋白质、Na+ 、 K+、Ca 2+等不 能自由通过
细胞内外、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二、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或有机物。
渗透平衡(Gibbs-Donnan平衡)法则:
1. 阳离子数=阴离子数。 2. 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 3. 某一阴离子的减少将通过另一种阴离子的 增加来维持电中性。
阳离子(因) 阴离子(果)
(二)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 指细胞外液(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

7.酸碱平衡紊乱

7.酸碱平衡紊乱

第七章酸碱平衡紊乱第1节概述一、概念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举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须要条件。

普通哺乳动物的细胞外液为弱碱性,PH为7.25-7.54,平均值为7.4,变动范围较小,各种动物之间差异不大。

在正常代谢过程中,固然机体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也常常摄取一些酸性或碱性食物,但是依赖体液的缓冲系统,以及肺和肾的调节功能,血浆pH值仍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为酸碱平衡。

病理情况下,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酸碱超负荷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的体液环境酸碱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调节机制:①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CO3一]/[H2CO3]缓冲对。

②肺的调节:通过CO2呼出量调节H2CO3的浓度。

③肾脏的调节:主要通过重吸收HCO3一和排出H+举行调节。

④细胞内外的调节:通过细胞内外H+-Na+、H+-K+等离子交换的方式举行调节。

二、常用指标1.血液pH:与呼吸性因素及代谢性因素密切相关。

pH大于正常表明碱中毒;pH小于正常表明酸中毒。

2.血浆CO2分压(PaCO2):指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障碍的主要指标。

·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高于正常(通气不足有CO2潴留)·呼吸性碱中毒时,PaCO2低于正常(CO2呼出过多)3.血浆CO2结合力(CO2CP):指血浆中呈化学结合状态的CO2量,即血浆中HCO3—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障碍的主要指标。

·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CO2CP降低,血浆中HCO3—含量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浆CO2CP升高,血浆中HCO3—含量升高第 1 页/共8 页第2节酸中毒体内[HCO3—]↓或[H2CO3]↑时,[HCO3—]/[H2CO3]比值减少,血液pH值降低,称为酸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pH值降低,是酸碱平衡紊乱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见于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如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酮病)、酸性物质摄入过多(如大量使用水杨酸)、酸性物质排出减少(如肾功能不全)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如肠液走失)。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七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七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七八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七章: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A型题]1.下列关于血钾测定正确的是A.血浆和血清结果一样B.全血标本冷藏对结果没有影响C.酸中毒时会使结果偏低 D .全血标本放置在室温血钾会降低E.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 0m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2.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分布是A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以上都不对E.以上全对3.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以pH来表示,可采用下列哪种表达式A. log10【H+】 B. -log10【H+】 C.loge【H+】D. -loge【H+】 E.以上都不是4.关于血浆[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血标本冷藏时间过长会使血浆[K+J↑B.餐后由于蛋白质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 ↓C.餐后由于糖原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 ↓D.酸中毒时会使血浆[K+] ↓E.低血钾时可致肌无力5. 细胞内的主要阴离子是A.Cl-B. HCO3- C .SO42-D. 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E. 0H-6.钠、钾、氯高于的主要排泄器官是A.皮肤B.肠道C.肝脏D.肾脏E.肺7.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分布A.细胞外液等于相胞内液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 不能确定E.以上全对8.对阴离子隙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细胞外液阳离子与阴离子之差B.公式为AG=([Na+]+[K+])-([Cl_]+[HCO3_])C临床以AG升高多见D.临床以AG降低多见E对代谢性酸中毒有鉴别诊断的作用9. 肾脏调节血液pH是通过A. CI-的重吸收B. Na+-K+交换C. HCO3-的重吸收 D.排泄固定酸保留并维持血中碱剩余E.以上都不是10.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A.130mmol/LB.140mmol/LC.145mmol/LD.150mmol/LE. 155mmol/L11.体液分布最多的部位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E.组织间液12.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的离子是A.氯离子B.钠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E.镁离子13. 细胞内高钾和低钠是依靠A.膜的渗透性B.膜上的钾钠泵的主动转运C. 离子间交换D.电荷平衡E以上都不是14.关于正常状态下人体体液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B.有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C.胶体渗透压在血浆与细胞间液交换中具有主要作用D.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交换主要受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影响E晶体渗透压决定人体体液之间的交换15.新生儿含水量约为体重的A. 70%B.85%C. 90%D.75% E .80%16.血气分析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 PO2仅与cdO2有关 B. ctO2=cdO2+O,HbC. PCO2仅与cdCO2有关 D. ctCO3=cdCO2+CO2HbE .Chco3-=ctCO2一cdCO217.维持血容量恒定的关键阳离子是A.K+B.Mg2+C. Mn2+D. Na+E.Ca2+18. 下列能引起血钾浓度降低的是A.创伤B.高热C.饥饿D.饱食 E缺氧19. 正常人随年龄增长其体液总量的变化是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成年前多,而后减少并保持恒定D.成年前少,而后逐渐增加E.不受影响20. 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是A.Ca2+B. K+ C .Na+ D. .Mg2+ E.H+21.高血钾见于A.呼吸性碱中毒B.细胞大量坏死C.代谢性碱中毒D.大量补充葡萄糖E.大量补充氨基酸22.大量饮水后,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皮肤B.肠道C.肺D.肾E.胆道23. 正常成人血钾浓度(mmol/L)为A. 3.5~5.5B. 5.5~7.5C.6.5~8.5D. 4.5~6.5E.7.5~9.524.常用血浆阴离子间隙(AG)的计算是用A.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液B.血浆阴离子减去阳离子C.血浆阴离子总和D.血浆[CI -]与[HCO3-]之和减去[Na+]E血浆[Na+]与[K+]之和减去[CI -]与[HCO3-]之和25.哪种原因最易引起高血钾A.因长期不能进食而由静脉补充营养时B.严重呕吐C.静脉输入过多钾盐D.糖和蛋白代谢旺盛E进食含钾较多食物26.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最主要离子是A. K+, CI -B. K+、HPO42- C. Na+、CI-D: Na+、HPO42- E. Na+、HCO3-27.严重腹泻常引起A.血中CO2结合力↑ B.血液pH↑C.血[Na+J和[HCO3-]↑ D.低血钾E.代谢性碱中毒28.急性脱水性疾病时体重减轻的原因是A.组织蛋白分解消耗B.体液的丢失C.体内脂肪消耗D.肌糖原酵解E.肝糖原氧化29.血浆与细胞间液组成成分的差别是A.阳离子种类不同B.阴离子种类不同C.阴离子含量不同D.阳离子含量不同E.蛋白质含量不同30.体内钠主要分布在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骨骼D.肌肉E. 肝、肾31.钠主要排泄途径是A.唾液B.肾脏C.汗液D.呼吸道分泌物E.肠道32.目前临床上最为简便和准确的血清[CI -]的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33.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批量标本分析的血清[K+]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C.离子色谱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34. 关于低钠血症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渗透性利尿B. 右心衰竭C.呕吐、腹泻D.大量出汗E.恶性肿瘤晚期35. 当严重创伤时,血钾A.无改变B.明显降低C. 明显升高D.变化随血钠而定E.变化随尿量而定36. 细胞内钾约占总钾量的98%,血浆中仅占A. 2%B.0.2%C. 1.5%D. 0.3%E. 1.2%37. 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钾血症的是A.急性肾功能不全B.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严重呕吐、腹泻E.输钾过多38. 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标本,会引起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 血清钠增高D. 血清钠降低E.血清钾、钠同时增高39. 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火焰光度法E.滴定法40.血清钾、钠直接ISE法________ ,使结果更真实反映临床情况,大多数临床医生推荐使用该方法_A.免去了样本的稀释B.为参考方法C可控制离子的活度系数 D.免除了电解质排斥效应E使离子活度与浓度相等4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总是等于大气压P(Amb)B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C.混合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混合气体分压特性同样适合于溶液中的气体E.以上说法都不对42.估计氧饱和度的表示方法为A. O2Sat B. SO2C. FO2Hb D. PO2Hb E. FOSat43.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应为A.动脉全血B.静脉全血 C血浆D.毛细血管血E.血清44. 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必须采用以下哪种抗凝剂A.枸橼酸钠B.草酸钾 C,氟化钠 D.肝素 E草酸5. 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A.磷酸氢二钠磷酸氢钠缓冲系统 B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C.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D.血浆蛋白的缓冲系统E细胞内H+作为底物被利用46.在pH7.4的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中,HCO3-/H.2CO3的比值是A.1:20B. 20: 1C.5:1D. 10:1E.1: 1047.糖尿病酮症会引起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48. 下列哪一项的测定可以帮助找出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钾B.钠C.氯D.二氧化碳 E钙49.因肺部排CO2减少引起的高碳酸血症被称为A. 代谢性碱中毒B. 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50.慢性梗阻性肺病常有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51.过多的酸通过呼吸道排出,可导致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52. 当血清中cHCO 3- < 22mmol/L 时,一 般判断应考虑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53. pH=7, 16,PCO 2= 50mmHg ,cHCO 3- = 18mmol/L ,应考虑A. 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54.哪一项不是O 2在肺泡里被摄取的支配因素A.肺泡气中PO 2B. O 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C. Hb 释放CO 2换取O 2的能力D. HHb 对O 2的亲和力 E 正常Hb 的量55.哪项不是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检测途径A. O.2SatB. SO 2C. FO 2HbD.氧含量/氧容量E. PO-Hb 56. 血可携带O 2的量可用以下因素来判定,但除外A. O 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B. 动脉血中PO 2 C 红细胞中正常Hb 量 D. Hb 对O 2的亲和力 E Hb 有正常结合与释放O 2的能力57.下面哪个不是Hb 对O 2的亲和力的依赖因素A. PO 2B. SO 2 C .pH D. 2.3-DPG E.温度 58.以下哪一项因素不会引起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A.体温降低B. PCO 2增高国休用修和C. O 2亲和力增加D.2,3-DPG 降低E. pH 增加 59.哪一原因不会引起P 50增加A.体温升高B. O 2亲和力降低C. pH 降低D. PCO 3降低E.2.3-DPG 增高 60.以下哪一项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 cHCO 3 过多堆积B.有机酸产生过多C. H +排泌减少 D. HCO 3-过多丢失 E.酸堆积太多 61. 下列哪一现象在口渴时不出现A.血浆渗透压↑B. 水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水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D.唾液减少E.尿量减少6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凭pH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B. pH正常能排除机体酸碱失衡C当pH>7. 45时,为失代偿性碱中毒D.当pH<7.35时,为失代偿性酸中毒E.血pH即血浆中[H+]的负对数值=6. 1kPa,AB=32mmol/L,SB =25mmol/L.63.某患者呼吸表浅,口唇发绀,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pH=7.28,PCO2可基本诊断为A.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B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D.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E.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64.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pH= 7.36,PCO=4. 0kPa,SB =19mmol/L. AB=18mmol/L.BE=-5mmol/L,2可考虑为A.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B. 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D.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x型题]1.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相互关系是A.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钾 B .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引起高血钾D.高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E.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无关2. 参加水、电解质和pH调节的主要器官有A.肺B.肝C.肾D.肠E.骨3.关于总体水在体内的分布,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1/3存在于ECFB.2/3分布在ICFC. ECF 的3/4为细胞间液D. ECF的1/4为血管内液E. 1/3存在于ICF4.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相应指标变化为A. pH↓B. PCO2↓ C AB↓ D. SB↓ E. AG↑5.钾在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B.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C.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D.在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E.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6.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有A.钾自细胞内移出或细胞外液钾进入细胞B.细胞外液受稀释C.钾总量过多D.体液酸碱平衡紊乱E.标本严重溶血城COH17.常见高钾血症引起的原因有A.细胞外液受稀释B.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测C.钾输人过多D.钾排泄障碍E.标本严重溶血8.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如下哪些指标,其他指标则由这些指标计算而得A.pHB. HCO3- C. PCO2D. PO2E. AG9.钠、钾测定可用的方法有A.离子选择电极法B.酶试剂比色法C.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D. HPLCE.大环发色团显色法10.临床常用氯的检测方法有哪些A.汞滴定法B.分光光度法C.库仑电量分析法D. ISE法E.酶法11.02在肺泡里被摄取主要受哪些因素支配A.肺泡气中P02B. 0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进人血液的能力C.静脉血红细胞中还原血红蛋白对02的亲和力D.动脉血P02E.肺泡气中PC022.动脉血哪些特性将保证足够的O2被送到组织A.肺泡气中PO2 B Hb对O2的亲和力必须正常C.动脉血P O2高D.血的O2结合功能正常E Hb有能力在组织释放O213.血液中CO2存在形式有A.物理溶解 B HCO3-C PCO2D.与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与白蛋白结合成氨基甲酸白蛋白14.引起氧解离曲线左移的原因有A. pH降低B. 温度降低C. PCO2降低D. 2,3-DPG降低E. PO2.降低15. P50增加引起的主要原因有A.高热B.酸中毒C.高碳酸血症D.高浓度的2,3-DPGE.输氧16.排除呼吸性影响因素的血气分析指标有A. BEB. ABC. SBD. BBE. PCO217. 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哪3种机制之一A.碱排泌碱少B. 附加酸增加C.酸排泌减少D.碱的丢失增加E.酸排泌增加18.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原因有A.有机酸产生超过排出速度B.酸排泌减少C.氯离子过多丢失D. HCO3过多丢失E.碱排泌减少19.呼吸性酸中毒因哪些原因引起A.肺部排CO2减少 B. PO2增高 C.原发性cdCO2过剩D. HCO3-过多丢失 E.附加酸增加20.血气分析中通过计算的指标有哪些A. BE-BB.SO2 C. cHCO3- D. ctO2E . pH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A型题]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5条带,由正极数它们的顺序是A. A、α1 、β、Y、α2B. A、β、a1、a2、YC.A、a1、α2、Y、βD. A、a1、α2 、β、YE. a1、A、a2、β、Y2急性黄疸性肝炎时,血清中哪一种酶活性下降A. ALTB. CHEC. ALPD. γ-GTE. AST3. 急性肝炎早期诊断的最好指标A. ALPB. y-GTC. ALTD.ASTE. ACE(全血)4.下列哪种不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A. ALTB. ACPC. ASD. OCTE. CHE5.下列关于结合胆红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是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B.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C.水溶性D.可随正常人尿液排出E.不易透过生物膜6. 溶血性黄痘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血游离胆红素增加B.尿胆素原增加C.粪胆素原增加D.尿中出现胆红素E.粪便颜色加深7. 下列何者不正确A.正常人总胆红素5.1~17.1μlmol/L,结合胆红素0~ 6μmol/LB.肝细胞性黄痘总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增加C. 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正常D肝细胞性黄疸总胆红素正常,吉合胆红素增加.E.以上都不对8.有关甲胎蛋白(AFP)的论述错误的是A.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B. 原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明显升高C.恶性畸胎瘤患者羊水中升高D.健康成人肝细胞也大量合成E.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患者血中也呈中等等度升高9.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 肾脏B.胃肠道C.肝脏D.心脏E.胰腺10.以下血浆蛋白质不在肝脏合成的是A.白蛋白B.凝血酶原C.免疫球蛋白D.纤维蛋白原E.前白蛋白11.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石胆酸B. 甘氨胆酸C.牛磺胆酸D.甘氨鹅脱氧胆酸E.牛磺鹅脱氧胆酸12.关于肝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的情况,叙述最准确的是A. ALT↑B. A/G比值↓C.糖原合成作用↓D. 血浆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降E.以上均是13. 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 使药物失活B.使生物活性物灭活C.使毒物毒性降低D.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E.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14.下列哪一种胆汁酸属于初级胆汁酸A.石胆酸B.胆酸C.脱氧胆酸D.熊脱氧胆酸E.甘氨脱氧胆酸15.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日不妹用A. γ-球蛋白B. a1-球蛋白C. β-球蛋白D. a2-球蛋白E.白蛋白16.下列对结合胆红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主要是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B.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C.水溶性小D.随正常人尿液排出隐讯日E.易透过生物膜17.胆红素进人肝细胞后即被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以利于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1.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 2. 调节途径 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以及肾 三大环节完成调控。 3. 水摄入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 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摄入量到 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4. 水的排出 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
3.5
10.5
142
145
4
4
5
2~3
2
1~2
痕量物质(mmol/L)
1
总阳离子(mmol/L)
154
Cl-(mmol/L) HCO3-(mmol/L) 蛋白质(mmol/L) 有机酸(mmol/L) H2PO4-(mmol/L) SO42-(mmol/L) 总阴离子(mmol/L)
103
114
27
教学内容
掌握:水平衡的概念和水平衡紊乱的类型,低钠血症、高钠血
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常用酸碱平衡紊乱诊断指标的 意义和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血气、钠、钾、氯测定的方 法学原理与评价,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求。
熟悉: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水、钠、钾平衡紊乱的特点和
常见原因,血气分析的质量保证。
心肌的兴奋性 ∝
[K+] + [Mg2+] + [H+]
低血钾,骨骼肌和平滑肌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 力,胃肠蠕动减慢,肠道出现麻痹等症状;高血钾, 心肌兴奋性降低,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导致 病人死亡。
17
2、 主要的电解质
Na+、K+、Ca2+、Mg2 + Cl-、HCO3-、HPO4 2- 、H2PO4-、SO42-、有机阴离子

第七章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七章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七章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 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平衡及其紊乱
体液:机体内存在的液体。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
〔1〕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ICF〕占40% 〔2〕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占20%
A. 血管内液 B. 组织液 各部位体液之间受机体生理机制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
可由水增多或钠减少引起 临床常见水增多引起的低血钠症 病因可分为
1〕肾性原因 2〕非肾性原因
〔二〕钾平衡紊乱
人体中的钾98%存在于细胞内,2%存在于细胞外液 生理功能
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维持肌肉、神经的应激性 参与细胞内的合成代谢
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 酸中毒血清钾升高,碱中毒血清钾降低 细胞外液浓缩时血钾增高,稀释血钾降低 输注葡萄糖造成钾进入细胞,血清钾降低
原发性PCO2增高〔高碳酸血症〕,血液pH有下 降趋势。
病因:
①呼吸中枢抑制,如中枢神经系统〔CNS〕药 物损伤〔麻醉药和巴比妥类药等〕、CNS创伤、 CNS肿瘤或CNS感染等;
②肺和胸廓疾病,如异物阻塞、气胸、肿瘤压 迫、慢性梗阻性肺病、肺纤维化、哮喘〔严重〕、 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腹部膨胀等。
②[HCO3-]原发性下降;
③PCO2代偿性下降;
④血清K+〔由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增高, 当固定酸增 多时,AG增高;如HCO3-丧失过多 时,AG正常,[K+ ]
下降〔由于K+ 的丧失〕而[Cl-]增高。
代偿机制
①呼吸调节:加大通气量,使CO2呼出。
②肾脏调节:通过H+-Na+交换,分泌有机酸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概念:机体摄入钠过多或水减少而造成血浆钠浓度高于 150mmol/L称为高钠血症。
临床表现: ⑴、钠摄入增多少见,临床上主要见于水排出过多
而无相应的钠丢失(如水样泻、尿崩症、大汗及糖尿病 患者)。
⑵、高钠血症时,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出现口 渴;并因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内脱水。
2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别、疾病等密切相关。人体各组织含水量 也不相同,血浆含水量最多。
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
1.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
2. 调节途径: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 (ADH)以及肾三大环节而完成调控。
3. 水摄入: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 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刺激下丘脑 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 当摄入量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钾对神经-肌肉、心肌的兴奋性的影响
[Na+] + [K+]
神经-肌肉兴奋性 ∝
[Ca2+]+[Mg2+]+[H+]
心肌兴奋性 ∝
[Na+]●[Ca2+]●[OH-] [K+]● [Mg2+]●[H+]
2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钾平衡紊乱
钾平衡紊乱与否,要考虑钾总量和血钾浓度。血钾 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体内总钾的状况。血浆钾浓度比血 清钾浓度低约0.5mmol/L。
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体液交换包括血浆与细胞间液、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 间的交换。
血浆与细胞间液:以具有半透膜作用的毛细血管壁相 隔。细胞间液是血浆通过细胞膜的超滤液,除蛋白质不易 透过外,水和其它电解质能自由通过。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

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

HbA(亚基) N …—Thr— Pro — Glu —Glu—Lys—… … … TGT GGG CAT CTT TTT … … … … ACA CCC GUA GAA AAA … …
DNA 异常 mRNA
Hbs (亚基)N … —Thr — Pro—Val — Glu—Lys—…
肺泡里
O2被摄取主要靠: 肺泡气中PO2 O2自由扩散能力 还原血红蛋白(HHb) 对O2的亲和力。
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以 其次以HCO3-;
Na+
为主,阴离子以Cl-,
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以 K+ 为主,其次Mg2+,, 阴离子以HPO42-和蛋白质为主。 细胞内外钠钾离子转运---Na-K-ATP
Donnan平衡学说:体液中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
总数相等。
阴离子间隙(AG): 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
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电解质离子产生.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二、钠平衡紊乱 三、钾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失H2O>Na+
失H2O=Na+
失Na+ > H2O
一、水平衡紊乱
水肿
高渗性水肿
等渗性水肿
低渗性水肿
二、钠平衡紊乱
(一) 钠代谢
食物
Na+ 细胞外液:50% 骨骼肌:40-45%
尿液
肉类
K+
150mmol/L
粪便
水果 汗液
血清钾3.5-5.5mmol/L
肾脏调节钾的特点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生物化学检验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生物化学检验
8
衰竭
3.等渗性脱水
❖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 本平衡,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原因:如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 分液体之间无明显水的转移。
9
3.等渗性脱水
❖特点 (1)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血浆渗透 压正常 (2)血浆Na+浓度130--150mmol/L (3)由于细胞外液量减少,造成有效循环血容 量减少和循环障碍,表现出尿少、口渴、血压下 降等临床表现。
4
水平衡紊乱
➢ 基本原因:水摄入和水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 体内水的动态平衡。
➢ 水平衡紊乱的表现: ①总体水过少或过多; ②总体水变化不大,但水的分布有明显异常。 ➢ 水平衡紊乱多伴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
压的变化。
5
(一)脱水(总体水过少)
❖ 脱水是由于水摄
入过少和/或水
丢失过多而引起
细胞外液减少。
13
(二)钾平衡
➢ 人体K+主要来自食物。蔬菜、果品、肉类均含有
丰富的K+。成人每日约需K+2~3g,其中98%存
在于细胞内液,仅有2%存在于细胞外液。维持钾
的梯度平衡依赖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来维持两者正
常梯度,使细胞排钠储钾。
➢ 食物中所含的钾90%在消化道以离子的形式吸收,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钾的代谢特点为多吃
10
(二)水过多和水中毒
➢ 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 多、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
➢ 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过多可分为高 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和低渗性 (水中毒)三种。
➢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水肿,一般水增加使体液超 过体中的10%以上时,可出现水肿症状。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酸碱)(课堂PPT)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酸碱)(课堂PPT)
在H—H方程中H2CO3代表了呼吸成分,并直接影响pH值,即:
[NaHCO3] pH=6.1+log—————
0.03Pco2
【参考范围】动脉血PCO2:35-45mmHg(4.67-6.0kPa)
是否为呼吸性酸碱紊乱,
代偿后的代谢性酸碱紊乱。
.
28
(三)氧分压 pO2
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是指血浆 中物理溶解的O2所产生的张力。
.
2
血气分析仪的发展历史
20世纪五十年代末,丹麦的Poul Astrup 研制 出第一台血气分析仪
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50年代末-60年代 手动、笨重、样品用量大、项目 少
70年代-80年代 自动定标、自动进样、自动清洗、 自动检测仪器故障和电极状态,并自动报警,电极的 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仪器的预热和测量时间 也逐步缩短。几百~几十微升 ,测量+计算
血浆HCO3-的含量。
反映代谢性酸碱紊乱
【参考范围】22-27mmol/L
呼吸性酸碱紊乱后的肾代偿
(五) 实际碳酸氢盐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指血浆中HCO3-的
实际浓度。即指未接触空气的血液在37℃时分离的血浆中
HCO3-的含量。
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
【参考范围】22-27mmol/L 当AB=SB =24mmol/L时,正常
.
17
采集标本的标准化
确保密闭
必须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抽血时必须做到: ①抽血针筒不漏气; ②抽气时应让血液自动进入注射器,切勿用力拉 针蕊,以免空气沿针筒壁进入; ③针头拔出时应立刻将针头刺入橡皮塞内,注意 针头不要穿通橡皮塞。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7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7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体液、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一、体液、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 (一)体液分布细胞内液40%体液 血浆5%细胞外液20%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间液1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 成年男性体液量占体重60%.女性占50%,新生儿可达70%。

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细胞外液——男女性均占20%。

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主要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三)电解质的分布①细胞外液主要离子成分:主要阳离子是Na+,主要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②细胞内液主要离子成分: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③阴离子间隙(AG):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正常参考值:8~16mmol/L,平均12mmol/LAG值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各种原因引起代酸时,其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表现为AG增加。

见于:①肾功能不全引起氮质血症时,磷酸、硫酸盐潴留;②缺氧导致乳酸堆积;③饥饿、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增加,导致酮体堆积。

④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 + K+、葡萄糖和尿素mOsm/(kg.H2O)=1.86(Na+ [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mmol/L]+9 (9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一)水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别称急性脱水,混合性脱水慢性脱水,继发性脱水原发性脱水血Na+135~150mmol/L <135 mmol/L >150 mmol/L渗透压正常降低升高主要病因消化液或体液急性丢失(大量呕吐、肠外瘘、肠梗阻、烧伤、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消化液或体液慢性丢失(慢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大创面慢性渗液);排钠利尿剂水分摄人不足(食道癌)、大量出汗、糖尿病昏迷、溶质性利尿、大面积烧伤失水部位细胞外液为主组织间液与血浆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为主组织间液丢失比例大于血浆以细胞内液为主组织间液与血浆丢失血压降低严重降低(易发生休克) 正常(严重时降低) 休克偶尔发生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不口渴脱水征: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恶心呕吐、视觉模糊,不口渴头晕、起立时容易晕倒口渴,乏力舌干、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水中毒 病因:①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或输注水分过多 急性水中毒-水过多-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慢性水中毒一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二)钠平衡紊乱Na+功能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低钠血症ECF Na+ <130mmol/L低钠血症可由钠减少或水增多引起,常见引起原因有:肾性因素、非肾性因素高钠血症ECF Na+ >150 mmol/L高钠血症可因摄入钠过多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电解质排斥效应血浆中一些不溶性物质(高脂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和可溶性物质(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增多,使单位体积的水含量减少,血钠或钾等电解质浓度降低(钠钾等只溶解在水中),从而引起假性低钠或低钾血症。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后果: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严重者心跳停止于舒张期
第20页
第七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低钾血症(hypokalemia)
概念:血清钾 < 3.5 mmol/L 原因:
1)摄入不足 2)排出增多:消化液丢失、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使用 3)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Glu+Insulin\代碱 4)血浆稀释
后果:
1)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变细胞膜功能 2)严重者心跳停止于收缩期
第21页
第七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对K+的分布 当细胞外液pH降低,出现酸中毒时,H+通过细 胞膜进入细胞内,机体为保持细胞内、外液的 电荷平衡,将部分K +从细胞内移出。 同时细胞外液H+浓度的增加使肾小管泌H+作用 增强,泌K+作用减弱,结果在酸中毒时可出现 高血钾;
第34页
第七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概念: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 临床意义:
1. 判断呼吸性酸碱紊乱的性质
①PaCO2<35mmHg为低碳酸血症:肺通气过度
②PaCO2>45mmHg为高碳酸血症:肺通气不足
PaCO2>50mmHg:呼吸衰竭
第29页
第七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Acid-base balance and its regulation )
肾的调节
排泄固定酸,维持血浆HCO3-浓度
以NH4+的形式排除多余的H+,排出多余的固定酸
排酸保碱
必要时排出多余的HCO3-
起效慢,作用持久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课件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课件
肾调节
排酸保碱 特点 作用最慢、强、持久;
排酸(固定酸)保碱作用重要。
途径 重吸收HCO3-、酸化尿液、分泌氨。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 零售经 营企业 经营备 案后的 现场核 查,以 及医疗 器械经 营企业 的各类 监督检 查
名称
酸碱度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碳酸氢根浓度 标准碳酸氢根浓度 缓冲碱 剩余碱 二氧化碳结合力 氧饱和度(动脉血)
正常范围
7.35-7.45 98-100mmHg 35-45mmHg 22-27mmol/L 24mmol/L 45-55mmol/L ±3mmol/L 22-29mmol/L 98%
体液的渗透压
决定水通过生物膜(半透膜-细胞膜、血管 内皮)扩散(渗透)程度
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
正常血浆渗透压(mOsm/L)=
2×[Na+(mmol/L)+K+(mmol/L)]+BUN(mg/dl)/2.8+Glu (mg/dl)/18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 零售经 营企业 经营备 案后的 现场核 查,以 及医疗 器械经 营企业 的各类 监督检 查
高钾血症
定义: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5.5mmol/L,一般高 血钾比低血钾更危险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高钾血症在心脏毒性发生前通常无症状 进行性高钾血症的心电图变化呈动态性 血钾>5.5mmol/L时ECG可出现QT间期缩短和高 耸,对称“T”波峰 血钾>6.5mmol/L时则可能表现为交界性和室性 心律失常,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和“P”波消 失 血钾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导致QRS波异常、心室颤 动或室性停搏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4

临床生化检验习题4

第七章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一、A型题1. 体内总体水量约_____C____升。

A. 14B. 24C. 34D. 442.血浆含水量约占ECF的__A____。

A. 1/4B. 3/4C.2/3D.1/33.细胞内钾约占总钾量的98%,血浆中仅占__D____。

A. 2%B.0.2%C.1.5%D.0.3%4.___B_____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血钾症。

A.急性肾功能不全B.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严重呕吐、腹泻5.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的标本,会引起___A_____。

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血清钠增高D.血清钠降低6.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____D______。

A.分光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火焰光度法。

7.血清钾、钠直接ISE法___D____,使结果更真实反映临床情况,大多数临床医生推荐使用该方法。

A.免去了样本的稀释B.为参考方法C.可控制离子的活度系数D.免除了电解质排斥效应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A. 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总是等于大气压P(Amb)的B. 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C. 混合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D. 混合气体分压特性同样适合于溶液中的气体9.血气分析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DA. PO2仅与cdO2有关B. ctO2= cdO2+O2HbC. PCO2仅与cdCO2有关D. ctCO2= cdCO2+CO2Hb10. O2在肺泡里被摄取主要受以下因素支配,但除__C___外。

A. 肺泡气中PO2B. 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C. Hb释放CO2换取O2的能力D. HHb对O2的亲和力二、X型题1.参加水、电解质和pH调节的主要器官有_A、C____?A. 肺B.肝C.肾D.肠2.关于总体水在体内的分布,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BCDA. 1/3存在于ECFB. 2/3分布在ICFC. ECF的3/4为细胞间液D. ECF的1/4为血管内液3.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有哪些?ABCDA. Na+B.Cl-C.葡萄糖D.尿素4.钾在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ABCD____?A.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B. 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C.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D.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5.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有__ABCD___?A. 钾自细胞内移出或细胞外液钾进入细胞B. 细胞外液受稀释C. 钾总量过多D. 体液酸碱平衡紊乱6.常见高血钾症引起的原因有_BCD____?A.细胞外液受稀释B.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C.输入过多D.排泄障碍7.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的测定钠、钾的方法有哪些?ABDA.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分光光度法8.测定钠、钾的分光光度法主要有哪些方法?BDA. 染料结合法B.酶法C.荧光滴定法D.大环发色团法9.临床常用氯的检测方法有哪些?ABCDA. 汞滴定法B.分光光度法C.库仑电量分析法D.ISE法10.O2在肺泡里被摄取主要受哪些因素支配?ABCA. 肺泡气中PO2B. 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的能力C. 静脉血红细胞中还原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D. 动脉血PO2三、名词解释1. 电解质排斥效应2. P503. Donnan平衡学说4. 阴离子隙5. 气体分压四、问答题1.简述体内水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李贵星一、概述二、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检测指标三、体液及酸碱平衡紊乱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掌握:水平衡的概念和水平衡紊乱的类型,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常用酸碱平衡紊乱诊断指标的意义和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血气、钠、钾、氯测定的方法学原理与评价,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求。

♦熟悉: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水、钠、钾平衡紊乱的特点和常见原因,血气分析的质量保证。

♦了解: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在呼吸功能判断上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一、水平衡二、水平衡紊乱三、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四、酸碱平衡及其紊乱一、水平衡体液:体内存在的液体。

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1)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ICF)占40%(2)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占20%A. 血浆5%B. 细胞间液(interstitial fluid)15%各部位体液之间受机体生理机制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体液的组成➢水➢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电解质:体液中存在的离子,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二、水平衡紊乱脱水水肿原因:总体水的变化,或水分布有差异,水摄入和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平衡。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1.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

2. 调节途径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以及肾三大环节完成调控。

3. 水摄入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摄入量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4. 水的排出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

(一)脱水(Dehydration )♦脱水:由于水摄入过少和/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细胞外液减少。

♦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脱水三种。

临床上常见脱水原因①消化道丢失。

如呕吐、腹泻、消化道梗阻等;②肾脏丢失。

如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糖尿病等;③肺脏丢失。

如由于呼吸道、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呼吸加快、加深;④皮肤丢失。

如高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⑤烧伤等造成的创面渗出;⑥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摄入不足。

1. 高渗性脱水♦以水丢失为主。

♦原因:进水量不足、高热出汗过多、胃肠道和泌尿道丢失大量低渗液体。

♦结果:(1)使总体水减少。

(2)血浆渗透压增高[>295mOsm/(kg·HO)]。

2(3)血浆[Na+]>150mmol/L或[Cl-]+[HCO-] >140mmol/L。

3♦临床表现:剧烈口渴、体温上升以及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烦躁、谵妄以至昏迷),同时还有尿量减少,体重明显下降。

2. 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

♦原因见左图。

♦表现:(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液经组织间液流向ICF。

(2)血容量明显降低、尿钠减少。

(3)血浆[Na+] <130mmol/L[Cl-]+[HCO3-] <120mmol/L(4)出现眼球凹陷、皮肤干燥及弹性降低、颜面瘦削等脱水貌。

3. 等渗性脱水♦原因: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本平衡,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分液体之间无明显水的转移。

♦血浆[Na+] :130~150mmol/L[Cl-]+[HCO3-] :120~140mmol/L♦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

(二)水过多和水中毒♦水过多(水肿)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

若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则称为水中毒。

♦分类: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肿可分为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和低渗性(水中毒)水肿。

水过多和水中毒的原因♦ADH分泌失调(过多)——某些恶性肿瘤导致的异源性ADH分泌、肺部感染(肺组织合成和释放ADH)和中枢神经病变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等。

♦ADH代偿性分泌增多——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等。

♦肾功能障碍引起水排出减少——见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量减少而引起的排水困难,而摄入水分未加限制时。

1.高渗性水肿♦原因:高张盐水或高张NaHCO3的大量输入。

♦表现:血浆Na+浓度增高(>150mmol/L)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ICF的水分向ECF转移——引起细胞脱水﹑组织间液和血容量明显增多,出现血压增高﹑颈静脉怒张、心脏负荷增加和四肢浮肿等症状。

2.低渗性水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ECF和血容量增加——(1)血Na+被稀释,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低于130mmol/L)。

(2)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ECF的水分向ICF转移,各部份渗透压重新平衡,而容量均增大。

(3)尿量增多,尿钠减少。

♦严重者因脑细胞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惊厥、昏迷、死亡。

3.等渗性水肿♦亦称全身性水肿。

♦可原发于心脏、肝、肾等疾病。

♦通过醛固酮和ADH使水、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ECF增多,但渗透压正常。

♦临床表现——主要为组织间液与血容量增多,血液被稀释。

三、电解质平衡及紊乱体液电解质的作用: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液正常分布电解质的组成:阳离子: Na+、K+、Ca2+、Mg2+阴离子:Cl-、HCO3-、HPO42-,H2PO4-、SO42-以及乳酸和蛋白质。

体液中电解质与水的分布成分(单位)血浆细胞间液细胞内液水(L) 3.5 10.5 28(TBW=42) Na+(mmol/L)142 145 12K+(mmol/L) 4 4 156Ca2+(mmol/L) 5 2~3 3Mg2+(mmol/L) 2 1~2 26痕量物质(mmol/L) 1总阳离子(mmol/L)154Cl-(mmol/L)103 114 4 HCO3-(mmol/L)27 31 12蛋白质(mmol/L)16 55有机酸(mmol/L) 5H2PO4-(mmol/L) 2SO42-(mmol/L) 1总阴离子(mmol/L)154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AG =(Na++ K+)-(Cl-+ HCO3-)AG增加常见于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主要见于:①氮质血症,磷酸盐和硫酸盐潴留;②乳酸堆积;③酮体堆积。

体液的交换血浆与细胞间液: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之差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Cl-、葡萄糖和尿素计算mOsm/kg(水)=1.86(Na+[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mmol/L]+9 9 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参考值: 275~300mOsm/kg(水)(一)钠平衡紊乱Na+功能: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ECF Na+<130mmol/L 低钠血症ECF Na+>150 mmol/L 高钠血症低钠血症渗透压不同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低钠血症:等渗性低钠血症假性:电解质排斥效应低渗性低钠血症(缺失性)和(稀释性)缺失性低钠血症钠丢失多于水丢失肾外丢失:尿钠(<10mmol/L)肾性丢失:尿钠(>20mmol/L)稀释性低钠血症水过度潴留高渗性低钠血症其他溶质(如糖)增加血浆渗透压等渗低渗高渗假性低钠血症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高糖血症甘露醇尿毒症容量状态血容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血容量增加>20 <10 >20 <10尿Na+(mmol/L)肾功衰竭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肾丢失: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代谢性碱中毒非肾丢失:消化液丢失皮肤丢失水过量伴正常、↓or↑Nacl 单独Nacl不足脱水伴Nacl不足ADH分泌异常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素过少尿Na+(mmol/L)高钠血症过度水丢失钠增加过多钠排泌减少渗透压不同分为:低渗性高钠血症等渗性高钠血症高渗性高钠血症高渗性高钠血症等渗性低渗性水过剩伴大量Na+过剩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s综合征高渗液体治疗单独Na+过脱水伴或不伴Na+过剩尿Na+可变尿Na+(mmol/L)>20 <10等或低渗性尿高渗性尿(U OSM>800)渗透性利尿利尿治疗和摄入水减少肠道或皮肤丢失并摄入水减少U OSM(mOsm/kg)>800<800中枢性或肾源性尿崩症隐性丢失-肺-皮肤(二)钾平衡紊乱生理功能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体积、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钾平衡紊乱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钾自细胞内移出或进入细胞ECF稀释或浓缩钾总量改变或细胞内外比例改变酸碱平衡紊乱,影响钾细胞内外分布及肾排量变化观察钾平衡时,除血钾外,还应考虑什么因素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引起原因:摄入不足排出增多血浆稀释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低血钾神经肌肉症状影响心肌功能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引起原因:输入过多排泄障碍细胞内钾向外转移神经肌肉症状影响心肌功能(三)氯平衡紊乱➢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血清浓度为96~108mmol/L。

➢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的形式摄入氯和钠。

通常摄入体内NaCl的量大于其需要量。

➢肾脏是氯的主要排出途径。

➢氯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与钠一致。

➢血清氯水平一般与碳酸氢盐水平呈相反关系。

➢Cl-与HCO3-为细胞外的两个主要阴离子,机体为了重新吸收和再生更多的碳酸氢盐,就必须从尿中排出更多的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四、酸碱平衡及其紊乱♦血气:血液中的气体,包括O2、CO2、N2及空气中其它、的气体。

主要是指参与物质代谢和气体交换有关的O2两种气体。

CO2♦血气分析:通过测定血液pH、P O2、P CO2和碳酸氢盐(HCO-)等几项指标,了解心肺的功能状况,评价患者3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

(一)血液中的气体和酸碱度大气、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氧的运输与氧解离曲线(1)氧的运输:HbO2占血液中总O2量的98.5%(化学方式)物理溶解在血浆的O2仅占1.5%(物理方式)(2)血氧饱和度:血液中HbO2的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O2)之比氧的运输与氧解离曲线(3)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以血氧饱和度对P O2作图所得的曲线。

Hb的氧解离曲线呈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P50: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