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

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

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摘要: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华法林剂量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为华法林抗凝治疗个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旨在综述基因检测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其对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并讨论相关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基因检测;华法林;抗凝治疗引言: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华法林的用药存在剂量调整困难、个体反应差异大等问题,容易导致出血或血栓复发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体化用药逐渐成为可能,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而指导华法林的剂量调整,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一)华法林用药中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问题尽管华法林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剂量的个体化调整仍然存在困难。

华法林的剂量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基础疾病、遗传因素以及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药物等。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患者之间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华法林的剂量过大,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而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抗凝效果,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基因检测技术在个体化医疗中的作用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对个体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基因检测可以鉴定与华法林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变异,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华法林的反应,并调整合适的剂量。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携带与华法林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变异,进而根据个体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其他临床因素,选择合适的华法林剂量和监测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治疗。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技术、芯片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位点的变异情况。

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解读

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解读

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解读华法林基因检测是一项常用的遗传检测方法,用于预测个体对华法林药物的反应。

根据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疾病。

然而,华法林的剂量调控非常复杂,因为不同人对该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华法林基因检测主要检测两个关键基因:CYP2C9和VKORC1。

CYP2C9基因编码的酶参与华法林的代谢和清除,一些基因型变异会导致该酶活性下降。

基因型状态为*1/*1的个体是正常代谢者,对华法林的剂量需要较低。

然而,*1/*2和*1/*3基因型的个体需要更低剂量才能达到合适的抗凝血效果。

VKORC1基因编码的酶参与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其基因型与华法林的剂量反应性强相关。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对华法林的敏感度较高,剂量需要较低。

而基因型为G/G的个体对华法林较不敏感,剂量需要较高。

根据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解读,医生可以根据个体的基因型和相应的用药指南,制定适合患者的用药方案。

对于基因型为*1/*1的患者,一般常规剂量即可。

对于基因型为*1/*2或*1/*3的患者,医生会减少初始剂量并进行进一步调整,以减少出血风险。

而对于VKORC1基因型为A/A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更低的剂量来避免药物过量。

相反,对于VKORC1基因型为G/G 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来达到治疗效果。

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这项基因检测之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测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

总之,华法林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个体化用药方案,增加华法林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这项检测结果只是医生用来参考的依据之一,最终的用药方案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其他相关因素。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在现代医学领域,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凝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或阻止已形成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

抗凝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分别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和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能够迅速起效,但需要注射给药,且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华法林口服方便,但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同样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以调整剂量。

新型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则通过直接与凝血酶或 Xa 因子结合,发挥更精准、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

二、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凝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和优化也在持续进行。

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达比加群酯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是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通过与 Xa 因子活性位点结合,阻断其参与凝血过程。

这两种药物具有口服方便、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骨科大手术术后的血栓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酶解或化学降解得到的片段,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风险低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 CYP2C9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 CYP2C9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cytochromep4502c9华法林warfarin是香豆素的衍生物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vitk环氧化还原酶活性阻止vitk循环利用并使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x无法激活从而发挥抗凝作用?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口服抗凝药存在s一华法林左旋华法林和r一华法林右旋华法林s华法林是消旋华法林片剂的主要成分
110 bp和21 bp的片段,由于21 bp片段的分子量较小,在琼
脂糖凝胶电泳中难以显示,所以当受检个体为野生型纯合子
时,酶切产物可见110 bp一条带;如为突变纯合子,则不能
被NsiⅠ酶切,电泳图上只有131 bp的片段;如为杂合子,则
显示110 bp、131 bp两条带。本文检测了151例口服华法林
15 min,分别收集血浆和血细胞部分,分装后- 80℃保存待检。
1.3方法
1.3.1基因组DNA提取采用EZ- 10柱式血液基因组DNA
抽提试剂盒抽提全血DNA,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生物工程公司。
1.3.2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分析CYP2C9*2的PCR上游引
物序列为5'- TACAAATACAATGAAAATATCATG - 3';下游引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霍梅1,刘春1,杨超2,李体远3,龚亮4
摘要: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细胞色素P4502C9 ( CYP2C9)基因CYP2C9*1、CYP2C9*2、CYP2C9*3多态性的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 RFLP)检测151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基因CYP2C9*1、CYP2C9*2、CYP2C9*3的多态性。[结果] 151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中未检测出CYP2C9*2等位基因, CYP2C9*1、CYP2C9*3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2.7%和7.3%,CYP2C9*1*1、CYP2C9*1*3、CYP2C9*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4% (129)、14.6% (22)、0 (0)。[结论]深圳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中存在CYP2C9*3突变基因,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检测患者CYP2C9的基因型。

香豆素类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香豆素类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香豆素类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香豆素类药物(如双香豆素和华法林)在临床上被用来抗凝,其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作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Ⅳ、V的羧化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1961年在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了人的遗传性耐受,几年以后又有药理和遗传特征类似的病例报道。

患遗传性耐受的人和鼠在营养不良时,维生素K的需求增大,而在用华法林治疗的过程中,此需求降低。

单剂量服用华法林钠后,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活性呈现明显的二相分布。

基因图谱显示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其可以通过男子遗传,故为非线性染色体偶联。

维生素K是华法林的生理竞争性拮抗剂,而非耐受者和耐受者服用华法林的量效曲线平行,且耐受者的量效曲线右移,即耐受者要达到非耐受者的抗凝水平,所需华法林的量大大超过非耐受者,这表明华法林和维生素K共同的受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有所改变。

利用维生素K竞争技术进一步对华法林耐受的两个家族进行研究,其对极低剂量的外源性维生素K就很敏感,说明人体中香豆素抗凝耐受的药理机制可能是由于编码维生素K和抗凝药物的受体结合位点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使得受体对华法林的亲和力减弱而呈耐受。

基因研究表明小鼠在7号染色体上与已知基因标志物非常接近的位置产生了一个华法林耐受基因,类似其在大鼠相应染色体上的位置Rω3,但在人体中此华法林受体精确的突变位点尚不明确。

正常人体内维生素K有氧化型和还原型,在氧化酶和还原酶的作用下保持着动态平衡。

还原型维生素K作用于某些凝血因子前体,使其羧化而形成活性因子以促进凝血。

有研究认为耐受者体内的维生素K还原酶活性增高,机体内的还原型维生素K含量增加,从而使得抗凝药的用量增加,表现为耐受。

无论是在人还是在小鼠身上,华法林均为细胞色素P450香豆素羧化酶所催化氧化,人体中参与此氧化的P450酶是CYP2C9亚族。

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抗凝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抗凝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在过去的几年里,抗凝治疗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药物和疗法。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

DOACs相比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快速起效、无需经常监测、副作用少等。

大量研究表明,DOACs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媲美甚至更好的效果。

除了DOACs之外,一些新型抗凝药物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选择性凝血因子抑制剂、抗凝酶等。

这些新型药物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安全性,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化治疗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等方法,可以针对患者的遗传特征和代谢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抗凝治疗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策略。

比如,联合应用多种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发挥不同药物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抗凝效果。

另外,一些新型的治疗装置,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药盒等,也为抗凝治疗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抗凝治疗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药物、治疗策略和技术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然而,也需要注意,抗凝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出血风险、药物相互作用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抗凝治疗领域会有更多的新突破,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带来更多希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有所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黄智勇【摘要】Warfarin is now widely used oral anticoagulants , is a vitamin K antagonists. Warfarin drug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is very big. Genetic , food , medicaments , disease condition and so on have all influence the anticoagulation of warfarin.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research hotspots in genetic aspects, such as the research of cytochromes protein 2C9 gene polymorphism and apolipoprotein E polymorphism, etc. ; Various drugs and dietary which affect the anticoagulation of warfarin have also fradually be found. Therefore , Sood knowledge of varioua factors which have the influence of warfarin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octors.%华法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药,为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用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遗传、饮食、药物、疾病的状态等均对华法林抗凝有影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各因素的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均不相同,以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最大.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也在遗传方面,如细胞色素蛋白质2C9基因多态性以及载脂蛋白E多态性的研究等;各种药物和饮食对华法林影响因素也逐渐发现.因此,熟悉并掌握各种影响因素对华法林的影响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03【总页数】3页(P449-451)【关键词】华法林;抗凝;维生素K【作者】黄智勇【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2华法林(warfarin)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Wisconsin大学合成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疑血药,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它是当今抗凝治疗的首选药[1],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如瓣膜病、瓣膜置换、非瓣膜病性房颤、电复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

华法林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及质谱检测

华法林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及质谱检测

CYP1A1 CYP1A2 CYP3A4
CYP2C9
6-hydroxywarfarin 8-hydroxywarfarin 10-hydroxywarfarin
7-hydroxywarfarin
华法令的S-对映体的体外抗凝 活性为其R-对映体的6-8倍, 体内抗凝活性为2-5倍,此差 异可能的解释是S-对映体的蛋 白结合率较R-对映体高。 S-华法林在人体内主要进行7羟化代谢,而R-华法林则主要 进行6-羟化和酮基还原反应。
血浆中华法令在0.40~200 ng·mL-1浓度范围 内与峰面积比线性良好,定量下限(LLOQ) 为0.40 μg·mL-1,其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 求。
华法林是维生素K的竞争性拮抗剂
Scully, M. The Biochemist, 2002
临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体差异 治疗窗窄 调整剂量时间长 出血风险
药物基因组学
All patients with same diagnosis
1
Non-responders and toxic responders
CYP2C9与华法林的剂量和出血风险
9项研究,2775例患者,20%突变 剂量低,出血风险高 基因 CYP2C9*2 CYP2C9*3 CYP2C9*2/*3 剂量减少*(mg/日) 0.85(0.60–1.11) 17% 1.92 (1.37–2.47 ) 37% 1.47 (1.24–1.71) 27% 出血风险(OR) 1.91 (1.16–3.17) 1.77 (1.07–2.91 2.26 (1.36–3.75)
Elizabeth A. Sconce, Tayyaba I. Khan etal . Blood. 2005 (106): 2329-2333

华法林基因检测

华法林基因检测
操作繁琐
华法林基因检测操作过程较为繁琐,需要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并进行特殊处理 。
患者依从性和伦理问题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可能不愿意接受华法林基因检测,或者在检测后不按照检测结果调整华 法林剂量。
伦理问题
华法林基因检测涉及到患者基因信息,因此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如患者隐私保 护、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等问题。
基因检测的结果可以用来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针对每个患者的基因特点 进行精准用药。
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代谢特点,从而提高疗效并降低药 物副作用。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治疗效果
基因检测可以监测患者使用华法林后的治疗效果,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对华法林治疗的反应,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
意义
华法林基因检测有助于预测个体对华法林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避免因基因差异引起的药物 不良反应。
检测方法
基于SNP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与华法林代谢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预测个体对药 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
基于基因组的检测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发现与华法林代谢相关的基因变异 位点,预测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3华法林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
基因突变类型鉴定
基因突变类型鉴定是指确定基因序列中发生变异的类型和位 置,包括单核苷酸变异、插入或缺失等。这些变异可能影响 华法林的代谢和敏感性,从而影响抗凝效果。
基因突变类型的鉴定方法包括基因测序、基因芯片和生物信 息学分析等。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到基因序列中的变异,并对 其进行分类和注释,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一、引言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药物与个体基因组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研究个体的基因型,可以预测药物的代谢情况、药效以及不良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用药,提高用药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

本文将从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代谢、药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1. 对华法林代谢的影响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其代谢主要通过CYP2C9和VKORC1基因编码的酶来完成。

CYP2C9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华法林的代谢速度,进而影响药物的剂量和疗效。

VKORC1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华法林的靶点敏感性,从而影响药物的抗凝效果。

根据个体的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可以预测华法林的代谢速度和抗凝效果。

例如,CYP2C9*1/*3或*3/*3基因型的患者代谢华法林的速度较慢,需要减少剂量以防止药物积聚导致出血风险。

VKORC1基因型为CC的患者对华法林更为敏感,需要降低剂量以避免出血。

因此,在华法林用药中,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对贝那普利代谢的影响贝那普利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通过ACE基因编码的酶来代谢。

ACE基因存在多态性,影响贝那普利的代谢速度和药效。

研究表明,ACE基因的I/D多态性与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关。

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降压效果的显著性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I等位基因则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通过对患者的ACE基因型进行分析,可以预测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例如,对于ACE基因的DD基因型患者,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但可能伴随着咳嗽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贝那普利用药中,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华法林的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_孙安修

华法林的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_孙安修

VKORC1-1639G > A GG GA AA
表 1 CYP2C9 以及 VKORC1 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 INR 达标日剂量推荐表( mg / d)
CYP2C9* 1 /* 1 5 ~7 5 ~7 3 ~4
CYP2C9* 1 /* 2 5 ~7 3 ~4 3 ~4
CYP2C9* 1 /* 3 3 ~4 3 ~4
GGCX 是细胞的一种膜蛋白,催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的 γ-羧化作用。人类 GGCX 的基因突变导致华法林抗凝活性 下降,从而达到目标 INR 所需的剂量增加。 2. 3 载脂蛋白 E( ApoE) 基因
ApoE 是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协助维生素 K 转运至肝 脏。ApoE 最主要的 3 个基因型是 E2、E3 和 E4。Kohnke 等[8] 研究结果显示,携带 E4 等位基因的患者,维生素 K 在肝脏摄 入量增多,故华法林的 INR 达标剂量相应增加。ApoE 基因可 以解释 6% 华法林达标剂量的个体差异。 2. 4 CYP4F2 基因
华法林的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给药
孙安修* ,顾 欣#( 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R973 + . 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14009 / j. issn. 1672-2124. 2015. 05. 004
文章编号 1672 - 2124( 2015) 05 - 0569 - 02
0. 5 ~ 2
CYP2C9* 2 /* 2 3 ~4 3 ~4
0. 5 ~ 2
CYP2C9* 2 /* 3 3 ~4
0. 5 ~ 2 0. 5 ~ 2
CYP2C9* 3 /* 3 0. 5 ~ 2 0. 5 ~ 2 0. 5 ~ 2

华法林抗凝之外作用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抗凝之外作用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抗凝之外作用的研究进展△彭晓鹏1,2,黄劲松1,周成斌1,吴敏1[1.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510080;2.东莞康华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外科,广东东莞523000)提要:华法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血药物。

其抗凝血活性基于对正常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K依赖性(vitamin K-dependent,VKD)凝血因子合成的抑制作用。

华法林还可影响与止血无关的VKD蛋白的合成,其中包括某些促进骨骼生长和血管钙化的蛋白。

华法林抗肿瘤的作用部分源于其抗血栓的能力,另一部分则源于其对非止血性VKD蛋白以及与VKD蛋白无关的其他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华法林的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表明了该药物在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更广泛的前景。

本文根据已发表的数据概述了华法林除抗凝血之外的生物学作用。

关键词:华法林;抗肿瘤活性;炎症;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R9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688(2020)01-0103-04华法林上市60多年来,因其具有抗凝和溶栓双重调节作用、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早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仍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之一。

但在此药的既往使用中,人们发现其不仅仅拥有抗凝血的能力,更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其他鲜为人知的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及最新对华法林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向读者介绍华法林促进骨骼生长和血管钙化、抗肿瘤、炎症/免疫调节作用,表明华法林在多种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1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肝脏微粒体内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还原型维生素K(维生素KH2)的生成,进而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vitamin K-dependent,VKD)凝血因子的γ-羧基化作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血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肝素,低分子肝素与华林法降低了血栓性事件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减少了静脉血栓的复发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

但这些药物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肝素、低分子肝素作用位点较多,须监测抗凝指标以调整剂量;另一方面,肝素类药物可与血小板因子-4(PF4)结合产生抗原,进而产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以致在部分患者中的应用受限。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制剂,虽然性价比较高,但其治疗窗窄,代谢受到饮食及药物的影响较大,增加出血的风险,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控,因此,亟需研发抗凝效果好、副作用小、经济效益比高的新型抗凝药物。

1. 新型抗凝药物概述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最终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

目前研发出的多种新型抗凝药物,针对凝血过程的特定环节,具有较高的靶向性,抗凝作用强且安全性高。

总体来说,分为凝血激活过程抑制剂,凝血活化过程抑制剂和凝血酶抑制剂(图1)。

图1:新型抗凝药物的作用位点2. 凝血激活过程抑制剂当血管损伤后,TF(组织因子)可以和血液中的Ⅶ和Ⅶa因子结合,通过内源或外源性途径触发凝血级联反应。

因此,TF/Ⅶa复合物成为抗凝药物研发的靶点。

目前,针对此靶点研发的药物包括重组TFPI(替法可近),线虫抗凝肽(NAPc2)等。

2.1 替法可近(TFPI):是内皮细胞上发现的生理性TF抑制剂。

动物实验已证实,TFPI可以改善凝血功能,提高存活率,提示其预防急性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能力。

有临床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替法可近可显著降低败血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但其出血风险并无增加。

但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2.2 重组线虫抗凝肽(NAPc2):是一个由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NAPc2首先与Ⅹ因子及Ⅹa因子结合,然后抑制TF/Ⅶa复合物中的Ⅶa,达到抗凝的作用。

中药对华法林药动学及抗凝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对华法林药动学及抗凝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对华法林药动学及抗凝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天娇;陈潮;陈倩倩;郑培永;李雪;杨铭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23(45)2
【摘要】华法林是一种常用口服抗凝药,临床上普遍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华法林剂量-反应(国际标准化比值)个体差异较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单独或联合用药时需严密监测,临床治疗中华法林常与其他药物联用来增强疗效或者减少
副反应的发生。

本文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分析整合相关文献报道,从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提取物或单味药、中药制剂这3个层面对常用中药对华法林药动学及抗凝作
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6页(P488-493)
【作者】张天娇;陈潮;陈倩倩;郑培永;李雪;杨铭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R969.1
【相关文献】
1.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2.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红参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影响的研究
4.中药注射剂对华法林抗凝作
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5.活血化瘀中药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及机制的研
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用药的关系

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用药的关系

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用药的关系强亚平【摘要】华法林作为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慢性心房颤动、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抗凝治疗.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华法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决定华法林代谢和作用的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华法林有效抗凝治疗剂量的个体差异.现就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关系予以综述.%Warfarin,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oral anticoagulant drugs, is widely used as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for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venous thrombosis,pulmonary embolism,and afte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The safe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has always been a hot spot and urgent problem i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the drug genomics study of warfarin found that gene polymorphism which determined metabolism and the role of warfarin,largely determines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 anticoagulant dose between individuals. Here is to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 polymorphism and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of warfari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个体化用药【作者】强亚平【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2华法林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Wisconsin大学合成的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如瓣膜病、瓣膜置换、非瓣膜病性房颤、电复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是近年来在房颤患者治疗中取得的重要突破。

传统的抗凝治疗主要依赖于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但使用VKA存在剂量调整困难、狭窄的治疗窗口以及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NOA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酶原活化物(FⅡa)或活化因子X(FⅩa)的药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包括非瓣膜性房颤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和栓塞性事件的风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的预防性抗凝治疗主要依赖于VKA,但VKA的副作用和治疗监控的要求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NOACs因其方便的口服给药、快速的开始和结束作用以及不需要经常性监测而备受关注。

目前,已有多个临床试验评估了NOACs在房颤患者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其中最重要的试验莫过于ROCKET-AF、ARISTOTLE、ENGAGE AF-TIMI 48和RE-LY等。

这些试验均证明了NOACs相对于VKA的优势。

ROCKET-AF试验是一个随机、双盲、非劣效性试验,比较了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显示,达比加群不劣于华法林,并且使用达比加群的患者罹患中风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更低。

ARISTOTLE试验是另一个重要的临床试验,比较了阿哌沙班和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的效果。

结果显示,阿哌沙班相对于华法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卓越的预防缺血性卒中和栓塞事件的能力。

ENGAGE AF-TIMI 48试验也比较了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的效果。

与ROCKET-AF试验和ARISTOTLE试验相比,该试验的结果相对更为复杂和矛盾。

RE-LY试验是第一项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和华法林之间的优劣的试验。

该试验共纳入了18000多例房颤患者。

结果显示,相较于华法林,达比加群在预防中风和系统性栓塞的效果不亚于华法林,并且在全因病死率和出血副作用上有明显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YP
CYP2C9木2基因突变是第3外显子C—T,使Arg_+
Cys;CYP2C9宰3基因突变是第7外显子C_+A,造成 Ile_ku,白种人中2种变异等位基因频度分别约为 12%和8%。30%以上的欧洲人有1个或2个上述等 位基因;非洲人或非籍美国人的频度较低,为1%~ 3%;亚洲人(如中国人、El本人及韩国人)的CYP2C9 簟3基因频度为1%~3%,未发现CYP2C9宰2。其他 变异等位基因(CYP2C9木4一CYP2C9半6和CYP2C9 木11)在人群中的频度为1%或更少。与野生型 CYP2C9串1基因相比,CYP2C9牢3基因编码的酶类 对大多数底物的分解活性明显降低;而CYP2C9宰2 基因编码的酶类活性,中等度降低。体外试验表 明[3 J,CYP2C9:Ic 2和CYP2C9木3基因重组体,对S一 华法林的代谢效率,仅为野生基因的70%和5%。因 此,CYP2C9木2和CYP2C9掌3基因携带者对华法林 敏感,华法林达到恒定剂量的时间延长,人群INR极 高的比例增加,从而使药物维持阶段出血率增加。 VKORCl使降解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再生为维 生素K,后者是凝血因子II,、Ⅶ、Ⅸ和x通过谷胺酰
羧化作用而活化的共同必需因子;VKORCl主要有4 种单倍体:VKORCl木1(野生型)、宰2(6853G>C)、卡 3(9041G>A)和水4(6009 C>T)。VKORCI宰2的2 个常见的基因多态性为内含子1173T>C和5‘上游 区的一1639G>A。白种人中,VKORCl卑1的频度< 1%;VKORCl串2为亚洲人中的主要单倍体;在美籍 华人中的频度为90%;日本人为89%。欧洲人主要 为VKORCl串2和木3,各约40%;非洲人最主要为 VKORCl木1和,Ic 3,分别为31%和43%,而VKORCl 串2频度为14%【3 J。VKORCl的遗传变异,导致患者 对华法林的敏感性改变。Sehwarz等"o对297名患者 (白种人265,非洲人29,西班牙人3)进行了前瞻性队 列研究,评估CYP2C9和VKORCl等位基因变异,对 华法林初始抗凝效果的影响。CYP2C9的主要变异等 位基因为CYP2C9宰2、CYP2C9木3和CYP2C9木5。 华法林的目标INR为1.8—3.5,其中69%的患者INR 为2~3。华法林的平均起始剂量为(4.8±0.8)mg。 不同CYP2C9基因型和VKORCl单倍体之间的年龄、 性别、诊断、目标INR、华法林起始剂量和患者合并用 药等因素比较,对华法林可能的增强或削弱作用没有 显著差异。VKOItCI单倍体A的等位基因频度为 32.6%,其中非洲人较白种人的频度低(13.8%vs 34.3%,P=0.006)。具有VKORClA/A单倍体的患 者,首个INR达治疗范围的时间缩短,并且INRI>4, 与非A/非A单倍体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CYP2C9木2和CYP2C9木3等位基因频度为12.0%和 4.8%,患者中没有发现CYP2C9木5基因。研究结果 表明,CYP2C9基因型不能很好预测首个INR达治疗 范围的时间;但能较好预测首个INR≥4的时间。 CYP2C9基因型和VKOItCl单倍体,在华法林治疗首 个2周内,显著影响华法林的需要量。Scott等【61在阿 什克纳济(n=592)和塞法迪犹太人(//,=82)中,检测 了CYP2C9的6种基因型(CYP2C9木1一CYP2C9书 6)和VKORCl的7种基因型(一1639G>A,85G> T,121G>T,134T>C,172A>G,1331C>A和 3487T>G)。阿什克纳济犹太人的CYP 2C9宰2和
万方数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第26卷第9期2010年9月(总第13l期)
响。研究表明,要达到相同的INR,CYP2C9宰3纯合 子的患者,华法林的平均需要量比CYP2C9乖1纯合
0.82)mg・d。VS(1.60 4-1.29)mg・d~,P< 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除上述基因因素 外,患者年龄和体质量同样影响华法林的需要量。 Xie等旧1在健康中国青年志愿者(忍=24)中,研究 VKORCl不同基因型对华法林反应的差异。华法林3 mg・d。1组:VKORCl(一1639AA)和(1173TF)基因 型(n=7),VKORCl(一1639AG)和(1173TC)基因型 (n=5)。华法林6 mg・d“组:VKORCl(一1639AA) 和(11731fIT)基因型(/1.=6),VKORCl(一1639AG)和 (1173TC)基因型(n=6)。华法林3 mg・d‘1组,用药 第3天,携带一1639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上 海200240)
关键词: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抗凝 中图分类号:R973.2;R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21(20lO)09—0696一05
JI Min—ehun,SHEN Xiao—ying,
XU Lin,YANG Yao—fa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Fudan U-
codes the main functional variants of genes affecting warfarin metabolism
nivem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nd
activity,were widely investigated.We reviewed some literatures
Abstract:The oral
anticoagulant
warfarin has
aபைடு நூலகம்
narrow
therapeutic range
and
wide inter—individual dosing requirements,genetic factors together
with several non—-genetic patient——specific factors[Me important determi・・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1,VKORCl)变异等位基因者,应当减少华
法林的起始剂量,并且增加INR监测的频度¨J。目前对编码药物代 谢酶的基因组学的研究,提高了抗凝治疗前预测患者所需药物剂量 的可能性,特别是对CYP2C9基因型和所需药物剂量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本文回顾了影响华法林抗凝疗效的药物基因学研究,希望有
696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第26卷第9期2010年9月(总第131期)
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the pharmacogenomics of the oral anticoagulant agent warfarin
季闽春,沈晓英,徐琳, 杨耀芳
摘要:华法林是一个治疗范围窄、剂量个体差异大的口服抗凝药物,决定其维持 剂量的有遗传和某些非遗传因素,其中编码代谢酶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降解酶 的基因变异是研究最广泛的遗传因素。本文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学的部分研究 内容进行了综述,以便临床更好开展个体化治疗,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万方数据
Chin

Clin
PharmacoI
2010(Senal No.131)
697
V01.26 No.9 September
助于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华法林的个体化 治疗,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l华法林的代谢途径 临床应用的华法林是R一和s一对映体混合的消 旋体,2种对映体的代谢和药效学作用强度不同。S一 对映体,对靶酶VKORCl的抑制作用较尺一对映体强 3~5倍,而多数患者R一对映体的平均血浓度较S一 对映体高约2倍。因此,s一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占总 和的60%一70%;而尺一对映体占30%~40%。 CYP2C9、CYP2C8、CYP2C19、CYPlA2和CYP3A4等 多种CYP450均参与华法林的肝脏代谢,其中 CYP2C9主要参与S一对映体的代谢,代谢物为6一 羟、7一羟化物。CYP3A4、CYP2C8和CYP2C19可以 形成S一对映体的4’一羟化物。R一对映体的氧化代 谢更加复杂,主要代谢物包括6,8和10一羟化物,同 时还有少量7和4’一羟化物。此外,R一对映体的 P450氧化代谢物侧链的酮基,被羰基还原酶系还原。 华法林的2种对映体形成的羟化物,通过尿苷二磷酸 葡萄糖转移酶和巯基转移酶,被进一步代谢旧J。 2华法林代谢的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对华法林反应的个体差异的 重要因素。目前约有30个基因与华法林剂量有相关 性,其中最重要的是CYP2C9和VKORCl基因。除野 生等位基因外,CYP2C9最常见的变异等位基因是 CYP2C9木2(430C>T)和CYP2C9串3(1075A>C),
Key words:warfarin;pharmacogenomics;anticoagulant
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是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心房 纤颤、心脏瓣膜置换及肺栓塞等)的一线药物,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 普遍。1998年,美国门诊病人,华法林的处方数为2110万张;2004 年,约3060万张,增长了约45%。华法林的治疗指数特别小,通常以 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a—
bout pharmacogenomics of warfarin,that may help clinicians to give indi・ vidualized therapy
as on
patients,and
minimize adverse drug reaction such
bleeding.
Normalized
Ratio,INR),决定患者下
一个剂量,因此剂量必须个体化,否则容易引起药物过量出血或剂量 不足致血栓形成。1990—2000年,美国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中,华法林是引起严重不良事件最多的10种药物之一。1999—2003 年,每年因出血并发症而急诊者为2900人次;2003—2004年,抗凝药 物名列药物治疗引起死亡之首…。 除年龄、性别、药物相互作用等危险因素外,药物反应的遗传变 异也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07年,美国FDA指出,对携带细胞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