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脲酶米氏常数简易测定2010(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器材
15ml 大试管20支 1ml 移液管2支 5ml 移液管2支 10ml 移液管2支 200ml 烧杯2个 100ml 烧杯2个 玻棒 1支 双蒸水1瓶(50ml) 比色皿1套(4个)、玻璃皿1套、洗瓶1个 吸耳球 1个 恒温水浴锅1台 试管架2个200μl-1000μl、20μl-200μl、0.5μl10μl移液器各1支; 小号、中号、大号枪头各1盒(需灭菌) 旋涡混合器1套(置于每组桌上)
充分摇匀,室温下静置5min,过滤,另取5支试管,同上编号,加入以下试剂 滤液(ml) 双蒸水(ml) 显色液(ml) 1 2 0.75
迅速摇匀,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下测定各管A值。
4.2 数据处理
• 各管在420nm测定OD420nm值。 • 由于光密度(OD420nm)与显色,显色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反应时间均为15min。故以1/A取代1/V为纵坐标作图。 • 测定所用单位为Km单位g· L-1 。 • 由1/A对1/[S]作图,求得回归方程,计算α-淀粉酶催化 可溶性淀粉溶解的米氏常数Km。
2.实验原理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 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 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 特征。 •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 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 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 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 加,表现为零级反应。
酶促反应中的米氏常数的测定和Vmax的测定 有多种方法。比如固定反应中的酶浓度,然后测试 几种不同底物浓度下的起始速度,即可获得Km和 Vmax值。但直接从起始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图中确定 Km或Vmax值是很困难的,因为曲线接近Vmax时是 个渐进过程。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米 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来测定,即Lineweaver-Burk plot,也可称为双倒数方程(double-reciprocal plot):
生物技术专业系统实验(四)
—酶(蛋白质)工程实验VI
六、脲酶米氏常数(Km值) 简易测定
• 1.目的意义
• 3.仪器设备 • 5.实验报告
2.实验原理
4.实验方法 6.思考题
1.目的意义
1913年,由Michaelis L.和Menten M.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是酶学中表示一个酶促反应 、[S]关系的方程。 1925 的起始速度V与底物浓度 年,经过Briggs和Haldane修正后,提出更有普 遍意义的酶促反应速度方程,如下所示:
3.1 试剂
大豆粉(教师准备)。 脲酶液:取大豆粉2g移入250ml三角烧瓶,加30%酒精 100ml,连续搅动15min,室温下静止1-4h,离心或脱脂 棉过滤,收上清备用(上清液需清亮、透明)。 30%酒精(教师准备) 。 0.1 mol· L-1脲液:取尿素0.6g定容至100ml。然后分别 稀释至1/20、1/30、1/40、1/50 mol· L-1系列液(教师 准备) 。
米氏常数的意义
• 由米氏方程可知,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即V = 1/2Vmax时, Km = [S] 。 • 上式表示,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 浓度。 • 因此,米氏常数的单位为mol· L-1。 •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 数。 • 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 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 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 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 活性高。 • 通过Km值的测定,可鉴定酶的各种底物,Km值最小者为酶 最佳底物,即天然底物。
1/15 mol· L-1PB(磷酸盐缓冲液,pH7.0;教师准备)。
100g· L-1硫酸锌(教师准备) 。 100g· L-1酒石酸钾钠(教师准备) 。
纳氏试剂: 分别溶解3.5g氯化高汞(HgCl2)于20ml热 蒸馏水,10g碘化钾于5ml水中,再将前者慢慢 倒入碘化钾溶液中,不断搅拌,直至出现微红 色的少量沉淀为止。向此液中加70ml 30%KOH, 不断搅拌,再滴HgCl2溶液至出现红色沉淀为止。 混匀,静置过夜。倾出上清液贮存于棕色试剂 瓶(用橡皮塞)中放置暗处保存。 显色液: 将100g· L-1酒石酸钾钠和纳氏试剂按1:2混 合即成显色液(临用前混合)
V max [ S ] V Km [ S ]
1 Km 1 1 V V max [S ] V max
用1/V 对1/[S]作图,即可得到一条直线,该 直线在Y轴的截距即为1/Vmax,在X轴上的截距即为 1/Km的绝对值,斜率为Km/Vmax。如图所示:
Km=-1/x
3.仪器设备
5.实验报告
5.1 根据所得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表
5.2 讨论
6.思考题
1.在测定酶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m时和最 大反应速度Vmax时,应如何选择底物浓度范围? 2.为什么说米氏常数Km是酶的一个特征常 数,而Vmax却不是? 3.米氏常数Km值的物理学意义和生物学意 义是什么?
V max [ S ] V Km [ S ]
源自文库
• 其中,V为酶促反应速度;Vmax为最大反应反应速度(与V 的单位相同, mol· L-1· min-1); [S]为底物浓度(mol· L-1); Km为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速度V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 半时的底物浓度,即V = 1/2Vmax时, Km = [S] 。 • 在酶促反应中,底物在低浓度情况下,反应相对于底物是 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而当底物浓度处于 中间范围时,反应(相对于底物)是混合级反应(mixed order reaction);当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由一级反应 向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过渡;当底物浓度[S] 逐渐增大时,速度V相对于[S]的曲线为一双曲线。下图为 米氏方程的模拟作图:
4.实验方法
• 取一定量的酶(稀释为10-5倍); • 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底物(如表所示); • 在一定时间内测定产物的量(15min); • 建立x,y轴,作图,建立回归方程;
• 在Y=1/2Vmax时,求其x(即[S])→Km;
4.1 测定—取5支试管,分别标记1-5号,按照下表操作。
管号 尿素稀释液浓度[S](mol· L-1) 尿素稀释液加入体积(ml) 尿素终浓度( mol· L-1 ) 1/15 mol· L-1 PB(pH7.0,ml) 10 -5脲酶液(ml) 煮沸脲酶液(ml) 1 1/20 0.2 1/100 2 1/30 0.2 1/150 0.6 0.2 0 摇匀,37℃水浴15min 100g· L-1硫酸锌(ml) 蒸馏水(ml) 0.5 mol· L-1 NaOH(ml) 0.5 3 0.5 3 1/40 0.2 1/200 4 1/50 0.2 1/250 5 1/50 0.2 1/250 0.6 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