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1]
日本的文学特征
![日本的文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564635d804d2b160b4ec04a.png)
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
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
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
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
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
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
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古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
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
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
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aaf4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c.png)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不同国家的文学也会不同的特色,阅读过日本文学作品的朋友一定知道它的魅力所在。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日本文学都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日本文学特点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
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
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
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
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
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
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古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
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
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
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论日本文学的特征
![论日本文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87f4e6d27284b73f2425063.png)
统 、心 理状 态 、语 言特 色等 , 具有 1 3本列 岛的特性 。
对1 3本 文学 作 品进行 解读 ,有助 于 了解 1 3本社 会 的 生 活状态 和 风俗 习惯 。 1 3本 的地 理 条件 、社 会 条 件 和 历史 条件 决定 了其 文学 的特 征 ,可从 这 几方 面 来
印度 等文 明古 国 , 为帝 王君 主 歌功 颂 德 的政 治 作 品 不胜枚 举 , 而在 1 3本 , 这 样 的作 品却 是 极 少 的 。这
就是 1 3本 文学 的特 点 , 虽在 君 主 主权 的 政治 制 度 下
发展 , 但 几乎 没有 为 君 王歌 功 颂 德 的文 学 作 品 ,它 的脱 政治 性在 世界 文 学 中是 罕 见 的。
会 反映 日本 民族 的 社 会 生 活 、风 俗 习 惯 、文 化 传
日本 , 而 他 的讽 喻 诗却 几 乎 没有 被 介 绍 ,比他 名 气 更 大 的杜甫 的诗 作也 几 乎 没 有传 人 1 3本 。相反 , 如 《 游 仙 窟》 之类与政治毫无关联的“ 软文学” ,却 被
积 极 、大 量地 介绍 了过 去 。 具 有脱 政 治性 的不仅 是 1 3本 的传统 文 学 , 其 现 代 文学 也是 如 此 。日本 明治 维新 运 动 对 近代 文 学 的 发 展起 了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尽 管 如此 ,1 3本 的 现代 文学依 然 与政 治 相 分 离 。铃 木 修 次 先 生 说 道 : 同样 是“ 政 治小 说 ” ,1 3本 的政 治小说 多是 政 治家 闲 时的
书纪》 和《 古事记》 , 其 中涉及神灵及天皇家族起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 2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文学资料
![日本文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7d426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6.png)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从古代的和歌、物语到现代的小说、诗歌,日本文学展现了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探讨其文学特点和影响。
古代文学和歌:和歌是日本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通常是由五、七、五、七、七音组成的诗歌。
《万叶集》是最著名的和歌集,包括了多位贵族和歌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
物语:古代的物语是口头流传的故事,如《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描绘了各种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被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瑰宝之一。
近代文学侠客小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侠客小说风靡日本文坛。
以描写江户时代武士、盗贼和忍者为主题,作品充满了刺激和浪漫,如江户川乱步的《红蜘蛛》等。
浪漫主义小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日本文学,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作品多以热衷于幻想、追求爱情和自由为主题,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
现代文学战后文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学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如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等,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当代小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当代日本文学探讨了更多的当代社会议题和个人心理困境,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
结语日本文学作为东方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和人文精神,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愿我们永远保留对日本文学的热爱和探索,将其珍贵传统传承下去。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2e29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8.png)
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日本古代的文学与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这片东方国度,人们通过文字和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与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日本古代文化的魅力。
古代文学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约4500首诗歌,涵盖了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其简洁、深邃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日本人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许多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如“秋风吹,白露凝,野田穗绿,水边芦草,秋色浓”;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痛,如“遥望山川,思念家乡,泪水满襟”等。
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古代日本人的生活和感情,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除了诗歌,日本古代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巨著,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
这部小说以宫廷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源氏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写细腻入微,展示了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而《枕草子》则是由女作家清少纳言于10世纪创作的一部随笔集,记录了她的日常生活和见闻。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文字风格,成为了古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代日本的艺术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
传统绘画以中国的绘画技法为基础,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山水画和花鸟画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而花鸟画则以描绘花鸟虫鱼等自然界的生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体现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陶瓷艺术是古代日本的另一大特色。
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源远流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瓷器和茶道。
瓷器制作技术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5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陶瓷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2032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d.png)
日本文学的特点日本文学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风格特点,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体现出日本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气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日本文学的特点。
1. 清新淡雅的风格日本文学的写作风格通常清新淡雅,语言简练优美。
日本人喜爱借助诗情画意的修饰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来表达情感。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古典文学中,也贯穿于现代文学的作品之中,使得日本文学独具雅致和韵味。
2. 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日本文学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
作家们经常从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情感中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出角色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
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3. 强烈的传统文化烙印日本文学浸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古代的诗歌、歌舞伎、小说,还是现代的流行文学、漫画等,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这种传统文化烙印赋予了日本文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得作品更加有血有肉,富有魅力。
4.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日本文学在探讨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许多作家通过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分析人性弱点、反映时代变迁,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现实关怀使得日本文学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气息,引导人们思考、反思现实社会。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传统文化烙印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而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赋予了日本文学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独占一席之地。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c1b0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2.png)
日本文学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日本文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读者喜爱。
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日本文学在表达方式和主题选择上与其他文学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特色到主题内涵等方面,探讨日本文学如何揭示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一、古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在古代,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保留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古代日本文学主要以和歌、童谣、物語等形式存在,其中和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和歌是一种以五、七、五、七、七等音节构成的短诗,其内容多为描绘自然景色、人情万象和对爱情的表达。
和歌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简洁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示出一种内敛、含蓄的美学观。
而其短小的篇幅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物語则是古代日本的长篇叙事文学形式,其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描写人物、事件与情感的发展,展现出日本文化的独特审美观。
在物語中,作者常常以唐突的插叙方式,将事件展开,通过视角的切换和时间的前后推移,展示了一种跳跃的叙事美学。
二、近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也迎来了现代化的发展。
近代日本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揭示出日本社会和人民的内心世界,以及日本文化的独特美学。
与古代文学相比,近代日本文学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情感冲突、矛盾和挣扎,揭示出日本社会中的压抑和困惑,展现了一种深沉、复杂的审美观。
同时,近代日本文学还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革和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家以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与内心幻象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迷离而又独特的美学风格。
这种独特的美学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思潮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观。
三、现代日本文学的独特美学在当代,日本文学以多样的形式和题材呈现,展示了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现代日本文学作品涉及范围广泛,既有关注当代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以奇幻、科幻等方式表达的想象力作品。
日本文学概论
![日本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00153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6.png)
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是指在日本国土上产生的文学作品,涉及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漫画、小说集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
日本文学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演变成了众多类型和形式。
本文将介绍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作品,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一、古典文学日本文学的最早期始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在这一时期,万葉集成为了日本最早的文学遗产。
万葉集是一部由诗歌组成的集合,在这些诗歌中反映了日本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族等多种方面。
另外,此时期还形成了和歌,就是指依据艺术方式来发挥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到了公元10世纪的平安时代,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重要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源氏物语》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作者是女作家紫式部,用美丽的描写为这段历史画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图景。
《枕草子》则是一部集中讲述诸如春天、秋天等主题的杂文集。
这两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一些特点,更是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近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逐渐进入了现代版的阶段。
在19世纪,时代大变,日本经历了市民文化和西方现代化思想的影响。
这样,代表近代小说创世人的坂口安吾,和执行战前的中原中也等人相继出现,使得小说从古典文学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在二战后的时期,日本文学迅速地扩大了内容范围,其中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兴文体。
例如,日后备受崇拜的村上春树,就创作了许多有深刻哲学思想的作品。
除此之外,同时期还出现了诸如映画莓之森、宫泽英明等人创造的漫画文学,现代严肃文学和另类小说等新型文学类型。
还有,日本俳句和短歌因其含义简洁而流行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日本文学的重要性日本文学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与扩张,已经成了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文学不仅分析了人类的私人感受,还是一种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整体社会和文化大环境的方法。
日本文学之所以能够聆听人类心灵的因素,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的心灵文化历来就是重要的,同时对诸多家用课程和社交礼仪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
日本文学的特质
![日本文学的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2ac0a3fc9e314332396893b9.png)
日本文学受 中国文学影响之深远从 日本人所创作 的汉诗 集也能看 出。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 为《 风藻》, 书于天平圣 怀 成
宝 三 年 ( 元 7 1年 ) 共 收 入 “ 津 皇 子 …‘ 武 天 皇 ” 6 公 5 . 大 文 等 4 位 作 者 的 10首 汉 诗 。这 部 汉 诗 集 的名 称 的 意 思 是 缅 怀 先 哲 2 遗 风 之 诗 集 。作 品 刻 意 模 仿 中 国 六 朝 至 唐 代 的 诗 歌 风 格 , 以
0 0年 第 2 1 第 3期 1 卷 9月 1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Sp 0 0 e .2 1
V0. No. 1 1l 3
日本 文 学 的特 质
吕玉 元
( 昌学院 , 许 河南 许 昌 4 10 ) 6 00
摘
一
要: 文学是 一种 文化发展到最 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 所焕发 出来 的绚丽光彩 , 文化、 会 的反 映。从 大和时代至今 的 是 社
关键词 : 日本 文 学 ; 质 ; 朝 女 流 文 学 ; 裁 特 王 体
日本文学 的历史从 第一部 作品 《 古事记 》 公元 7 2年 ) ( 1
的诞生算起 , 已走 过 了近一千 三百 年的 路程 , 《 事记》 而 古 成 书之前就广泛流传着 歌谣 等 口头传颂 的作 品 , 其历史则 更长。 这其间有文学作 品层 出不 穷 、 大放 异彩 的 时代 ; 有 匮乏佳 也 作、 文坛 暗淡 的时 代。5世 纪左右 可 以说 是 日本文 学史 上 的
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 , 日本文学处 于 口头传诵阶段 , 在此 以
五言古诗为主。当时的 中国是 日本 民族憧憬 的文化圣 地 , 当 时的 日本政治体制开始模 仿 中国的唐 朝 , 汉文作 文赋诗是 用 当时的贵族及知识分子必不可少的教养。之后有小野岑守 的
日本古典文学专业
![日本古典文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8149ce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7.png)
日本古典文学是日本文化中最古老、最深厚、最富有影响力的文学领域之一。
它凝练博大、充满本国特色,荟萃自古以来的典籍及传说,滋养出一种完美、宏大的叙事文学。
日语中“古代”一词的解释为“清人秋”,它的真正的含义可以用“典籍”来更好的表示,日本古典文学包含了多种形式如诗歌、剧本、小说、故事等,这也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日本古典文学有许多著作,其中《日本古典诗与诗歌》是最有名的,凝聚了日本文学历史的精华。
其中的多句诗带有一种神秘、宏大、长远的叙事,能够深入地启发其他文学形式的创作,如版画、话剧、诗歌等。
而典型的日本古典文学表达形式,也包含了许多古典的哲学思想,如慈悲、节制、安宁、善良等。
这些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真谛,为自己的创作带来不同的思路,继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日本古典文学是一门特殊有趣的学科,其中涵盖着弥漫困难但又具有成就感的质朴之美,受众便是想要清晰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化精髓的读者。
其中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历史,以及让我们更加了解日本文学的精髓。
同时,另外也会让读者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发现精神力量,鼓舞精神上艰苦历练,这样读者才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浪费。
日本古典文学专业广泛地吸引着一大批对日本古典文学入迷的学者前来深入探索它们,古典文学是日本人保存文化、创造民族文学的起源,这里蕴含着历史、传统、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既有现在的探索,又有对未来的展望。
了解古代文学,意味着启发新的思想,激发崭新的活力,以整体的思维去理解古典文学,深入古人所表达的文学价值,从而发现文学之美,创造更多新生的文学作品。
日本文学的特征
![日本文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f1ab14ffe4733687e21aa00.png)
日本文学的特征加藤周一日本文学与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比较,具有若干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第一,涉及文学在文化整体中的作用;第二,涉及历史的发展类型;第三,涉及语言及其文学表现法;第四,涉及文学的社会背景;第五,涉及世界观的背景。
探讨这些特征的相互关系,就会弄清贯穿于各历史时期的日本文学现象的固有结构(至少是一种固有模式)。
在这种结构的框架内,无疑是可以有条理地叙述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日本文学的。
所以,同时假设这种结构,前提是为了在一般的发展过程中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来。
文学的作用文学和造型艺术在日本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个时代的日本人,主要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辨哲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
比如《万叶集》,可以说它远比同时代的佛教理著,都更能明了地表现出奈良时代的人对事物的思考方法。
摄关时代[1]的宫廷文化,产生过高度精练的和歌及物语文学,但却没有建立独创性的哲学体系。
在日本史上,镰仓的佛教与德川时代[2]的一部分儒学大概是例外吧。
然而,法然和道元的宗教哲学,后来并没有发展成为体系。
仁斋和伹徕的古学,对以后的思想家影响很大,但也没有产生更为抽象、更为完整的思维。
日本文化无可争辩的倾向,历来都不是建设抽象的、体系的、理性的语言秩序,而是在切合具体的、非体系的、充满感情的人生的特殊地方来运用语言的。
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感觉世界,与其说表现在抽象的音乐里,莫如说主要表现在造型美术、尤其是具体的工艺作品上。
比如,摄关时代的艺术家,在佛像雕刻和画卷方面发挥了叹为观止的独创性。
但是,在赞歌和雅乐方面,日本人的独创性究竟发挥到何种程度是令人怀疑的。
诚然,在音乐方面,室町时代[3]创造了能乐,德川时代创造了净琉璃。
可是这以后,一度创造出来的这种音乐模式没有获得很大的发展。
室町时代采用水墨画发展成为狩野派[4]绘画,一方面出现了南宗画派[5],另一方面融合日本画,绽开了琳派[6]的绚丽的花朵,并终于产生了浮世绘[7]木版画。
日本中古文学
![日本中古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71522858fb770bf78a5549.png)
第三期:通过理性的文字结 合各种技巧确立了《古今集》 的诗歌风格
代表歌人:撰者らの時代
物语
日本人利用汉字独创的词意为发生的事 向人仔细叙说,即故事或杂谈,成熟的 物语文学即小说。它是在日本民间评说 即日本古代神话故事与传说的基础上形 成的,还接受了中国元朝和隋唐传奇的 影响。
• 其形成之初有两大类型:一是具 有神话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 (又称“虚构物语”),以《竹 取物语》、《落洼物语》为代表, 一是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 以《伊势物语》、《大和物语》 为代表。
• 《日本灵异记》一书成于平安时代(7941192)时代至室町时代日本说话文学的代表 之作。
• 《今昔物語集》成立于平安时代末期,它收 录了「天竺(印度)」「震旦(中国)」和「本 朝(日本)」的佛教和世俗故事一千多则,是日 本说话文学史上最大也是质量最高的作品 集。
随笔
• 《枕草子》 • “枕” ——“枕词” ;“枕边” ;随笔、笔
• 短歌由五七五、七七共31个音节构成;
和歌の分野
勅撰集――八代集の七つ 私家集――個人的な歌集 歌論――和歌に関する評論
八代集
• 《古今和歌集》(第一部勅撰集) • 《後選集》《拾遺集》 • 《後拾遺集》《金葉集》 • 《詩花集》《千載集》
古今和歌集(905年)
❖編者
❖歌数 ❖歌体
頭歌 ❖歌風
(汉诗文迎来全盛时期)
中古文学的特征
三、国风文化发展
表现:漢詩文から和歌、散文へ 宮廷女流文学
汉诗文
敕撰三诗集: 《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
《白氏文集》 《本朝文萃》
和歌:日本的一种诗歌体。
• 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形式,均 由五、七音节相配交叉而形成。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869997f561252d380eb6e90.png)
思想发 生实质的变化 , 形成 了 “ 融合 ・ 并 面 。与 日本社会发展相似 ,日本现代文 纸 等都 是带 有民族特 色的近代小说 的文
日本 文学 中传统古典 文 体得 以延 续 ,多种 文 学 形 式并存
一
、
界级 的文学 大家 , 诺 贝尔 文学 奖得 主川 特 色的戏剧作品。 端康成 、大 江健 三郎。 日本文化是多种文化的杂糅 ,外来 川端康成将现实 主义和 日 本 的传统 文学相结合 , 运 用传统手法抒发人物 内
本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 ,古典与传
统 、本土优秀文化与欧美文学高效地融
合 ,现代 的诗歌 、小说等 由此产生 。甚
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 东京 :岩波书店 ,1 9 5 9 . [ 2 ] 叶 渭渠 。 唐 月梅 . 2 O世 纪 日本 文 学 而日 本在假名 的语言基础上 ,根据实际 世界 ,描绘了现代的芸芸众生相 。 需要加入大量 “ 外来语 ”,扩充 、丰富 史[ H ] . 青岛:青 岛 出版社 ,2 0 1 0 . 作者简介
⑩ 睡墅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周 爱 军
摘
要 : 日本文 学以大和 民族为主体 ,以其传 统的文 学思想和 世界观为基础 ,吸收海外 文学创作 的思想和技 巧,在 彼此融合
中蜕变 ,最终 “ 本土化 、 日本 化”。从本土诞 生 ,到吸收大 陆文学,再到近现代 的欧化 学习,可 以充分肯定 , 日本 文学 的每
周 爱军 ( 1 9 8 2 一 ),男 ,甘肃天水人 ,
三 、 日本文学 在其发 展过 程 中 ,形 成 了 它独 有 的 民族 文化特色
日本文学在诗歌 、小说等方面 的创 作呈现出迥异于世界各国 的风格 ,在内 容和形式 E 都有其独特之处 。最初 的 日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34246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3.png)
日本文学的特点
1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早在八世纪《日本古典文学》中就有了萌芽,经过时间的洗礼,演变出一派诗人和散文家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
从现在起到古代,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般来说,日本文学以其神秘而又神秘的精神气质而闻名于世,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渗透着东方艺术精髓和审美趣味。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它描绘了日本宫廷的深远历史,以及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将人物的思想心理和精神形象勾勒出一幅丝丝入扣的生动画面,被誉为日本文学“昆虫书”。
而中世纪的先期文学如《古今集》和《万葉集》中的诗歌,更是有趣的诗句加上音乐美艳的抒情,犹如一条思想支线贯穿了日本历史,将禅宗文化与普通民间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
在20世纪以后,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日渐显著,后期的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叙述手法,比如川端康成的文学是一种实际叙述的文学,以一种淡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竘度成熟的逻辑性,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日本文学在各种文学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对推动世界文学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文学不仅有着厚实的文学积淀,在艺术表现上也拥有其独特性,日本文学作品里少不了诗歌所展示的美感,加上绘画技巧的精良
叙述,更为画面增色,丰富和深入地展示出人物各种心境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有情有趣的精神对人生的感受。
总之,日本文学是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精粹,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无论是叙事手法、结构形式还是人物叙事,都像一抹柔和、圆润的心灵画卷,给人一种新的审美享受,让人心旷神怡,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和激发他们的知性思维。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1d2c9b58fafab069dc02fd.png)
日本文学的特点1、日本文学的许多特点都来自日语本身。
从诗体来说, 基于日语多以元音结尾的特性,日本诗歌有其独特的形式,散文与韵文的区别与其他民族不同。
以文体而论, 日文也有自己的特点。
譬如句子, 日语典型的句式都是动词在后。
这种来自语言的特点是难于改变的。
一些作家试图改变它, 往往行不. 通。
日本文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富于余情。
话不说尽, 留有余地, 让读者去想像, 余韵无穷。
暖昧、委婉而又意味深。
2、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3、日本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4、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日本文学简介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
19 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日本古典文学中最初的作品上代文学篇1.『古事記』(U吉)处現存丁召日本最古①書物。
和銅五年(712年)広成立—太安万侶(H尢編者r 稗田阿礼(誦習『古事記』編纂o最大o目的处諸氏族o持二伝承总統一—、天皇支配o正統性总示—疋天皇总中心七—尢国家統一总進^feo^o『古事記』处上、中、下o三巻力>5^9、上巻0口止天地創造広始求召神話力人収、物語性、文学性o富住。
中、下巻处天皇一代e^o系譜总中心、皇族壬英雄o伝説力述^^nrv^o《古事记》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书籍。
中日文学特质宏观比较
![中日文学特质宏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facc42f0066f5335a812171.png)
的《毛诗序》进一步发挥:“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 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 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移风俗。 ”①至此,“明志载道”成为中国 文学主流的审美要求和创作的指导性原则。 因而有 屈原作品中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情志,有司马迁 “发愤”而作《史记》,有杜甫的“诗史”,有韩愈、柳宗 元以“文以载道”为纲领的古文运动,有元稹、白居 易等主张“美刺”的“新乐府运动”。
文学研究
·
中日文学特质宏观比较
黎跃进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中日两国文学虽然彼此相互影响, 但各自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学发展中发挥作用, 因而 中日文学在文学主题、 文学功能和文学表现风格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 中国文学主题偏重明志载道, 日本文学主题偏重人情况味; 中国视文学为经国大业, 日本作家常以游戏心态对待文学; 中国文学表现 出雄浑壮阔的美学追求, 日本文学则变现出纤细小巧的审美意识。
一、文学主题:明志载道与人情况味
基于伦理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强调 明志载道。 “诗言志”、“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文 学主张,成为中国几千年文学创作的金科玉律。 在 历 代 文 学 理 论 中 , 强 调 “ 情 志 合 一 ”, 将 抒 情 言 志 的 内容纳入“明道”的轨道,要求作家诗人在创作中无 论抒情还是言志, 都要作伦理道德的理性思考,将 个人情感与社会群体联系起来,表现“治国、平天 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宣扬忠孝节义的伦理规范, 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和黑暗, 书写报国济民的情 怀。 《尚书》提出“诗言志”,荀子在《解蔽》、《儒效》、 《正名》等篇中,提出“文以明道”的思想,孔子提出 “思无邪”、“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诗教说,汉代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8b160d778e9951e79b892763.png)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文汉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内容提要:日本古代文学具有以本民族为主体,以固有的文学观、传统的文学思想为根基,积极吸收外来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思想和技巧,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优良传统。
古代和文学的主旨是抒情状物、悦己娱人,而汉文学则受中国文学观影响,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审美取向方面,形成了主情、文静、含蓄、恬淡的主体风格。
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和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宗教思想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古代文学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
诚然,文学本身就是一座蕴涵着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宝库。
日本文学也不例外。
它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也是极具内涵的。
欲探明其特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里,笔者仅就日本古代文学(本文探讨的下限至明治维新)表现出的一般性倾向及其代表性特征,试作探讨。
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1730—1801)曾长期致力于日本和歌、物语文学的研究。
他认为“物哀”精神是日本古代文学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物”,就是指作者感知的客观对象,是文学素材;所谓“哀”,是指作者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产生的深层次感情。
这种感情“有悲哀的、感伤的,也有怜悯的、同情的、壮美的,也就是喜怒哀乐诸相”①。
“物哀”的最大特点是独立于道德之外,是靠感觉、靠心性直接产生的非理性化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想的纯精神性的美。
当作者以“物心合一”的态度将这种感情客观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日本文学便产生了优雅、沉静、纤弱、细腻的文风。
由于女性感情细腻,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敏感,所以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平安时代(794—1192),女作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和歌到物语、日记、随笔等,在不同的文学体裁创作中,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铃木修次在《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中曾就日本文学的这种风格论道:“日本文学本来就是岛国的、以同一家族的小集团为对象的文学……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必要盛气凌人,没有必要冠冕堂皇地进行思想逻辑的说教。
日本古代文学作品的“生态”特质探析
![日本古代文学作品的“生态”特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f04d0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1.png)
日本古代文学作品的“生态”特质探析
佟姗
【期刊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以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探寻社会生态危机为核心内容。
“靠天吃饭”的日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敏感,自从日本古代文学出现的那一刻,自然万物便成为日本作家写作的对象,作品的“生态”特质也随处可见。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佟姗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新特质及引导机制探析 [J], 谢福山
2.日本生态工业园探析——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 [J], 林健;吴妍妍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探析 [J], 白莉
4.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新特质及引导机制探析 [J], 谢福山;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生态思想的演变 [J], 王熙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文化独特性分析
![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文化独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5011d55727a5e9846a6103.png)
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文化独特性分析摘要:日本文学历史发展经历十分漫长的历程,在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也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文化特性,越来越多人认可日本文学中的主流文学,重视到传承日本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日本文学传承过程中,既没有被新的文学所淘汰,也充分突出与新时代文化相融合的特征,有许多旧的文学形式依然体现在日本文学中,并没有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将日本旧文学形式用新文学全部代替。
关键词:日本文学;历史发展;文化独特性引言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日本文学的发展特点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
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脱离政治性、具有相当连贯性以及在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将多种民族文化相融合特征。
一、日本文学历史发展历程在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被看做是短歌的演化产物,比较突出的是日本室町时代的俳句,这些短句当中,充分体现出日本的传统文学特征,可以使人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审美情趣。
在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松尾芭蕉被人称为“俳圣”,其主要原因是松尾芭蕉把日本传统文学的特征进一步扩大,并用逐渐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风雅美,进一步提升日本诗歌美学的感染力和范围。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学的发展也逐渐融入相应的欧洲文化。
在融入欧洲新文化的过程中,日本的传统文学并没有被新时代所代替,反而被新时代所接受和继承,这也充分突出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日本的文学发展不是新文化代替旧文化,而是呈现出新旧文化共存的一种局面和特征,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日本文学的历史发展具有较强的历史统一性。
二、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文化独特性(一)呈现较强脱离政治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国家政治有一定的联系,充分突出各个国家的文化时代和风格,尤其是中国的文学,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政治联系较为紧密。
相反,在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化呈现出较强的脱离政治性,这也是日本文学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独特性一面,其文化特征明显区别于世界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文汉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内容提要:日本古代文学具有以本民族为主体,以固有的文学观、传统的文学思想为根基,积极吸收外来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思想和技巧,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优良传统。
古代和文学的主旨是抒情状物、悦己娱人,而汉文学则受中国文学观影响,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审美取向方面,形成了主情、文静、含蓄、恬淡的主体风格。
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和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宗教思想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古代文学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
诚然,文学本身就是一座蕴涵着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宝库。
日本文学也不例外。
它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也是极具内涵的。
欲探明其特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里,笔者仅就日本古代文学(本文探讨的下限至明治维新)表现出的一般性倾向及其代表性特征,试作探讨。
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1730—1801)曾长期致力于日本和歌、物语文学的研究。
他认为“物哀”精神是日本古代文学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物”,就是指作者感知的客观对象,是文学素材;所谓“哀”,是指作者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产生的深层次感情。
这种感情“有悲哀的、感伤的,也有怜悯的、同情的、壮美的,也就是喜怒哀乐诸相”①。
“物哀”的最大特点是独立于道德之外,是靠感觉、靠心性直接产生的非理性化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想的纯精神性的美。
当作者以“物心合一”的态度将这种感情客观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日本文学便产生了优雅、沉静、纤弱、细腻的文风。
由于女性感情细腻,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敏感,所以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平安时代(794—1192),女作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和歌到物语、日记、随笔等,在不同的文学体裁创作中,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铃木修次在《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中曾就日本文学的这种风格论道:“日本文学本来就是岛国的、以同一家族的小集团为对象的文学……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必要盛气凌人,没有必要冠冕堂皇地进行思想逻辑的说教。
倒是有使人相互安慰、分担哀愁、体贴入微的必要。
咏叹也最好只摘取心有灵犀的那一点。
在彼此了解的同伴当中,也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作解释了。
大约,到了这种境地便诞生了短歌的艺术世界。
的确,在这样的世界里,‘愍物宗情’(即‘物哀’)的感受,以及对于这种感受的领会,便成了重要的文学因素。
”②日本民族崇尚自然,钟情于大自然孕育出的自然美。
日本文学家尤其是歌人,对自然以及对自然界四季景物的变化,观察得格外细致;有时也会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当中,以自然为友,以四季为伴,并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笔下的景物之中,使景物灵性化、使自然人格化。
在日本文学家眼里,生生不息的自然美,四季流转的季节美已化作美意识的底流,成为自己寄托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日本人的这一审美取向源自本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
远古时代,日本先民以采集和捕捞为生。
待水稻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兼以捕捞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由于基本生活需求均直接来自大自然,所以在日本列岛上,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日120本先民遂以感恩的心情审视大自然,认为大自然是生命的母体,是生命的本源。
另一方面,日本多地震多火山,并时有海啸发生。
这类无法抗拒的几近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又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无比恐惧、敬畏的心情。
他们把山、把海都视为神圣的存在,认为山有山神,海有海神。
在“纪·记”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由山神山幸彦与海神之女丰玉姬结合而诞生的。
所以,日本民族对自然既有一种与之共生的亲和力,又有一种将自然神化的敬畏感和崇拜意识,他们本能地把人生、自然与神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四季的流转、自然的律动,视万物为有生命的存在。
基于这种感受,大自然在日本民族心目中已成为有灵性的美的存在,成为日本文学家争相讴歌、赞美的对象。
所以,日本的和歌集多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类,俳句则须咏入直接表现季节或暗示节令的季语。
否则,则是不规范的,至少算不上佳作。
简素、恬淡是日本古代文学审美取向的又一特征。
这一特点源于禅宗尚简忌繁、尚淡泊忌浓烈、重悟性好闲寂的禅心、禅趣以及禅的精神。
公元1192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
为了对抗以京都为中心的贵族佛教,夺回被京畿贵族把持的文化领导权,镰仓幕府积极扶持禅宗,出资兴建禅寺,从大陆延聘高僧弘禅布教,遂使禅宗得到迅速发展。
大德高僧成为镰仓幕府的幕僚重臣,有的甚至被尊为日本中世文化的精神领袖。
以五大禅院为核心的众多文笔僧创作了大量的汉文学作品,从而铸就了日本汉文学史上的第二次繁荣,这就是“五山文学”。
不仅以禅诗为主的汉文学,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的整个日常生活以及绘画、音乐、舞蹈、书法乃至和文学等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
譬如,日本三弦音色单纯,但余韵悠长;舞姿舒缓简素,但富有张力,不乏流畅美。
尤其是茶道,则121典型地体现了禅的精神与趣旨。
茶师在狭小的茶室里,努力创造出一种枯淡、幽寂的氛围,使茶人充分享受“无即是有,一即是多”的余情与幽韵。
日本的传统房屋为木制结构,室内整洁简朴。
早晨起床后,将被褥置入壁橱,居室便形成一个虚空的世界。
在和文学方面,歌人藤原为家倡导的平淡美、源实朝主张的清新歌风、军事小说《平家物语》表现出的对人生的幽怨与虚无,以及能乐、随笔等文学样式所展现出的幽邃与枯淡,都与佛禅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禅的精神已注入日本文化的深层,成为构建日本文化内核的重要部分,并对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学史序说》中指出:“日本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向心倾向,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住在大城市里,读者也是大城市里的居民,作品题材也多取自城市生活。
”⑤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不止是近现代文学,即使是出现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的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也都是经过都市文人的加工,才得以传世的。
直至近代,汉文一直是日本文学创作者的必备修养,但是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它的,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京城或幕府所在地的上层社会的贵族、官吏、僧侣和儒士等。
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区,以及关东的镰仓和江户。
这些人留恋优雅舒适的都市生活,不愿意离开由自己亲手创设或者积极参与的歌坛或诗社,甚至极不乐意赴地方任职,更很少外出旅行。
松尾芭蕉(1644—1694)的俳句和游记之所以备受后人推崇,除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外,日本历史上出现的这类作品太少,恐怕也是其原因之一。
与之比较,中国诗人的出身经历、活动范围以及分属的社会阶层远比日本作者复杂得多。
如诗人李白云游天下,广交士人、朋友;杜甫终生不遇,困顿寒苦,得以亲近百姓,遂有“三吏”、“三别”诞生;122白居易居咏《长恨歌》,贬官江州得《琵琶行》,居京城时亦大不易,于是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苏轼仕途坎坷,屡放外任,谪居黄州,始有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问世……再者,中国诗人大多出身寒门,社会地位极不稳定,升沉荣辱往往只在瞬间。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诗人的体验与感受,自然也要比日本世袭的贵族文人或隐居山林的诗僧们丰富得多。
因此,日本古代文学的风格淡雅平缓,很少有剧烈的火山爆发式的感情流露,也很少出现慷慨激越、排山倒海式的语言表现。
在题材方面,由于和文学具有游离于政治的倾向,所以很少涉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即使《平家物语》、《太平记》等以表现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为题材的军记物语,即军事小说,其侧重点也多放在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放在对盛者必衰、世事无常的深刻反省和由此而产生的感伤、幽凄、哀叹等方面,而不是倾力描写大规模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表现。
所以在日本古代,不论是和歌,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作者涉足最多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和日常见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大自然的感受,而较少产生现实主义作品。
即使少量和文学作品涉及社会现实,作者也尽量把它掩饰在故事情节之中,或者以感叹人世无常的手法,最大限度地淡化政治色彩,如《源氏物语》中涉及的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方丈记》中所记述的12世纪中后期发生在日本关西地区的大火、飓风、饥馑、大地震等都是如此。
至近代,尤其是大正时期,以身边琐事为题材的私小说格外流行。
实际上,日本古代文学早就孕育着这种因素,如《徒然草》、《枕草子》以及日记文学等,都称得上是日本近代私小说的先行作品,只是到了大正时期,创作私小说的作者们将日本古代文学的这一特点更加典型化了而已。
123与和文学比较,日本汉文学则对社会现实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中国儒家的诗文观在部分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平安诗人菅原道真(845—903)创作的《寒早十首》、《叙意一百韵》、《舟行五事》、《路遇白头翁》,中世时代中岩圆月(1300—1375)撰写的《原僧》、《原民》等对策,江户时代问世的大量的儒士诗以及幕末的“志士文学”等等,都与社会现实结合得十分紧密。
但是,由于受到日本传统审美观的制约,中国文学的价值观在日本汉文学中明显被弱化,致使不少汉文学作品显得惟美、孱弱。
在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感情交流中,异性间的恋情、爱慕之心无疑是最强烈、最具刺激性的一种,历史上由此产生的悲喜剧也最多、最动人。
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比较,以爱情为素材的作品在整个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尤其是和歌中的恋歌,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存在。
《源氏物语》、《伊势物语》、《宇津保物语》等物语文学,《和泉式部日记》等日记文学以及净璜璃、歌舞伎等戏剧文学中的爱情故事,都写得十分动人,异常成功。
日本民族重实际而轻思辨,重具体而轻抽象,重微观而轻宏观。
具体到文学创作,日本古代作家往往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并不怎么在意,而对局部的观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则描写得格外细致,且匠心独到。
所以,日本的长篇文学作品,不少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是一种结构松散、离聚自由的联合体。
如物语体小说《竹取物语》分别由赫映姬的身世、五公子争婚与赫映姬升天三部分构成,而每部分均可独立。
其核心部分“争婚”更是由五个小故事连缀而成的。
歌物语《伊势物语》则更加松散,全书有短文125段,每段均以“古时有一男子”起笔,然后以和歌为主线叙述一个爱情故事。
物语体小说如此,随笔《枕草子》、《徒然草》、《方丈记》以及日记文学《土佐日记》等更不例124外。
日本古代文学的这一特征显然是由日本民族尚微观、重具象的性格所决定的。
日本古代文学的另一大特点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
这种影响,最重要的是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
它与日本人用日文创作的和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两大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