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边区银行

晋冀察边区革命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银行(一)1937年10月,随着抗日武装斗争的不断胜利,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115师的独立团、骑兵营等共约2000兵力,在聂荣臻的率领下,在五台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晋察冀根据地建立初期,境内主要流通国民党法币和伪币,此外还有各种地方小票、杂钞充斥市场,金融秩序十分混乱。
为了统一边区币制、筹集军费、打击杂钞,边区政府开始考虑创办边区银行,统一印钞,保护和发展边区经济。
12月12日,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向吕正操阐明在冀中建立平原根据地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建立根据地银行、抵制伪钞的设想。
吕正操积极响应,以在安国商会收缴的3万多块钱作启动基金,推荐时任人民自卫军军需官的关学文负责银行的筹建工作。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边区为统治与建设经济得设立银行,发行钞票"的决议案。
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边区银行的任务,根据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决定,“发行边币、代理金库、承募公债、货币斗争”。
除执行上述任务外,并经营一般银行所得经营之业务。
工作重点:打击伪钞,开拓边币市场,发行边币,稳定金融物价,发展边区农工商业与合作事业。
首任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
总行设有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营业科、秘书室、文书股、庶务股、运输队和警卫队,下设冀中、晋冀、冀察三个分行及各专区办事处。
创建于残酷战争环境中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因敌人扫荡不断转移,银行也自然成为“背篓银行”,从石嘴村到河北完县杨家庄,再到阜平县的上庄;1940年初迁到蘇棚,在这里召开了银行成立2周年大会;1941年初迁到灵寿县南枪杆村,又召开了成立3周年大会。
随后又转移到平山县王家湾,再到灵寿县境内的大湾村、东寺岭、南刁窝村、魏沟,后来又迁到阜平县双庙村,最后到达闸北村。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2013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
1943年1月15~21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温塘村召开。
这届参议会是1940年民主大选中选举产生的。
与会参议员共288人,会议期间,聂荣臻作《边区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宋劭文作《边委会5年来工作报告》。
会议决定把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提出的《双十纲领》作为边区的施政纲领,并通过了《政府组织法》、《参议会组织法》、《租佃债息条例》、《统一累进税则》等14个重要法令。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边委会主任和边区参议会议长。
宋劭文、胡仁奎等9人为边委会委员,宋劭文、胡仁奎分任正、副主任委员;成仿吾任议长,于力任副议长。
下:新任边区行政委员会暨高等法院院长。
前排左至右:王承周、宋劭文、聂荣臻、吕正操,后排左至右:刘凯风、刘奠基、王斐然(高等法院院长)、张苏。
沙飞摄
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隆重开幕典礼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聂荣臻讲话(1943.1)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场(1943.1)。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位少年。
他聪明大胆,游泳本领高强,为了保护革命干部,机灵的同敌人作斗争,是一位众所周知的抗日小英雄呢。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内容,期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原文一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爱好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雨来仰浮的本领,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油黑发亮。
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
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随着追出来。
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鰍,怎么也抓不住。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最少要上夜校。
叫雨来上夜校吧。
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
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抗战英烈周建屏 晋察冀边区的四分区司令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英烈周建屏晋察冀边区的四分区司令员导语:周建屏(1892-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原名宗尧,字兴唐。
祖籍江西金溪,1892 年8 月26 日生于云南宣威县倘塘一周建屏(1892-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原名宗尧,字兴唐。
祖籍江西金溪,1892 年8 月26 日生于云南宣威县倘塘一个商人家庭。
1909 年考入云南讲武堂,更名为建屏,在云南新军十九镇当兵。
1911 年参加辛亥革命。
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斗争。
1926 年经周恩来推荐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战争。
1927 年春,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朱德军官教导团。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此后在上海、青岛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1929 年,受党组织派遣,到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作,先后被任命为红军团长、师长。
1930 年9 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
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后,继任军长。
1934 年 2 月,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周建屏率领红七军团第二十四师掩护主力红军离开苏区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6 年到延安,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科科长。
1937 年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周建屏参加洛川会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率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役。
之后,率部挺进五台山至河北阜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同年11 月,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并奉聂司令员的命令,扩大与整编部队。
不久,率部参加晋察冀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的战斗。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绿衣使者”

84ARCHIVES & CONSTRUCTION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绿衣使者”*刘 意(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自清代开办邮政,中国邮政车船等均以绿色为主,到20世纪30年代,邮政部门已将绿色作为行业标志,故人们常称穿着绿衣的邮政人员为“绿衣使者”。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绿衣使者”,以往学界较少关注。
在作为战斗堡垒的晋察冀边区,面对敌人疯狂“扫荡”,“绿衣使者”穿插于火线之中,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构建起信息、物资、人员流动的生命线,巩固了晋察冀边区政权。
一、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的责任使命1938年,边区政府在阜平陈庄创办了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在边区腹地恢复了一些邮政局、所,组织开辟了通往北岳区各县的邮路,并向外逐步开辟了通往晋西北与延安的主干线和向南越过正太铁路通往太行区的辅助干线,沟通了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与延安中共中央及驻太行区八路军总部的联系。
[1]当时大致有4套开展交通工作的班子:边区政府交通科,晋察冀日报社的发行科,中共地方党委和军队的交通通信组织。
在当时,建立交通联络十分艰难,需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
以冀南三分区为例,“开始时依靠党的地方组织,找到一些基本群众,主要是便利工作的妇女、小孩、卖艺人、出家的和尚,来往传递信件、报刊。
这些人,虽然能完成传递任务,但时间经常不能保证;同时,由于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大批革命干部到太行或延安参加整风,交通站又增加了护送干部过往的艰巨任务。
这样的艰巨任务,光靠交通站的几个联络点的干部和几个妇女、小孩完成任务是困难的。
尤其敌人对平汉铁路封锁非常严,铁路两侧均挖有7米深、7米宽的封锁沟,沟上设墙,夜间在马头南北各路口和炮楼周围都有巡逻的日本兵”。
[2]因此,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产生了冀南三分区武装交通队。
该交通队的任务是传送党政军文件,护送过路干部,运送新闻报刊、冀南钞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中共的武装队和活跃在敌占区的各类秘密交通队,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承担护送干部和传递文件的“双重任务”。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等等等的赏析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等等等的赏析以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等等等的赏析晋察冀边区位于中国的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的北部,有一条被称为还乡河的河流。
本文将对这条还乡河进行赏析,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风景特色。
还乡河是晋察冀边区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它发源于山区,穿越平原,最终注入渤海。
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侧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沿着还乡河畔,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沿河而建的村庄和农田是还乡河的独特魅力之一。
这些村庄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民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古老而有韵味。
沿河的农田肥沃,绿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金黄的稻穗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这里的农民勤劳智慧,他们依靠着还乡河的水源,耕种出丰收的庄稼,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除了村庄和农田,还乡河上的桥梁也是这片土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些桥梁多为石拱桥或者木拱桥,造型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桥梁上的雕刻和彩绘更是精美绝伦,代表着晋察冀边区独有的艺术风格。
站在桥上,远眺还乡河的美景,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边塞。
沿着还乡河的两岸,还有许多寺庙和庙宇。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寺庙的殿堂高耸入云,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每逢佛诞或者重大节日,香火鼎盛,信众络绎不绝。
在这里,人们祈求平安和幸福,感受宗教信仰给予心灵的慰藉。
还乡河畔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河流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各种鸟类在枝头嬉戏。
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嬉戏其中。
河岸上开满了各种野花,芬芳四溢。
这里是大自然的乐园,也是摄影爱好者们的天堂。
除了自然风光,还乡河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沿河而建的古老城池和城墙,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辉煌历史。
城内的街道弯曲狭窄,古色古香,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边塞的风情,体验到历史的厚重。
还乡河是晋察冀边区北部的一条美丽河流,它连接着自然和人文,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走近还乡河,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领略到这片土地的多样魅力。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旅程。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想着不过就是一些老照片、旧物件,能有啥特别的。
但当我真正走进那扇大门,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一进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大厅里,一尊巨大的铜像矗立在中央,那是革命先辈们坚定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英勇和无畏。
我慢慢地走着,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纪念馆里的展品丰富得让人咋舌。
有锈迹斑斑的枪支,那上面仿佛还残留着战士们的体温和战斗的硝烟;有破旧的军装,补丁一个接着一个,却见证了战士们的艰苦卓绝;还有泛黄的书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我停在了一组照片前,那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
照片下面的介绍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随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心里一阵酸楚,这些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双草鞋。
那草鞋已经破烂不堪,草绳都断了好多根。
我想象着战士们穿着这样的草鞋,在崇山峻岭中行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这双草鞋,它不仅仅是一双鞋子,更是战士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
那逼真的战壕、沙袋,还有“轰隆隆”的炮声音效,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壕里奋勇杀敌,他们的呼喊声、枪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潮澎湃。
有一个展室里展示的是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场景。
一辆辆装满粮食的推车,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还有妇女们熬夜赶制的布鞋。
我能想象到当时的老百姓们是多么的热情和无私,他们把自己能拿出来的一切都送给了前线的战士们,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赶走了敌人,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
在一面墙上,挂着一块破布,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中共晋察冀边委目前施政纲领

中共晋察冀边委目前施政纲领(一九四0年八月三十日公布)为巩固与发展晋察冀边区,坚扔敌后抗战,为根据本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计、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纲领与边区实际情形,提出目前施政纲领,愿与边区各党各派各界各族同胞共同实行之。
(一)亲密国共合作,坚持团结抗战,坚决保卫与发展边区,肃清一切破坏团结抗战破坏边区的特务、奸细、托匪、妥协投降派。
(二)摧毁敌伪政权,没收日本帝国主义的财产充作对日战费。
(三)扩大边区人民子弟兵,充分保障其给养和经常的人员。
瓦解敌伪军,争取伪军反正,优待敌军俘虏。
(四)实行全民武装自卫,广泛武装人民,开展群众游击战争,并逐渐实现义务兵役制。
(五)澈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口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一切人民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
(六)一切抗日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信仰及居住自由,非依政府法令及法定手续,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均不得给人以逮捕、禁闭、游街及任何侮辱人格,名誉之行为,以保障人权。
(七)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财产所有权,人民除每年缴纳一次统一累进税,及对外贸易时之出入口税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另以任何名目勒索或罚款;在减租减息后,佃户须依约纳租;债户须依约偿付租息,一切契约之缔结,均须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均有依法解约之权。
(八)实行有免征点和累进最高率的统一累进税(以粮租钱三种形式缴纳),整理出口税或征田赋,废除其他一切捐税,非经边区参议会通过,政府不得增加任何捐税。
整理财政,建立严格经济制度,肃清贪污浪费。
(九)肃清境内敌寇伪币,巩固边币,维护法币,平衡边币流通,健全边区银行机构,活跃边区金融,严格统制外汇。
(十)发展农业,积极垦荒,防止新荒,扩大耕地面积,保护并繁殖耕畜,改良种子、肥料、农具等农业生产技术,有计划的开并、开渠、修堤、改良土壤。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考察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考察作者:刘意来源:《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05期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发起了与日伪各种诱降活动针锋相对的誓约运动。
以普及军民誓约誓词为契机,边区中共组织大力开展军民誓约宣传工作,通过举行军民誓约大会,推動军民誓约运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军民誓约模范。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实践中有力地推进了全面抗战。
关键词: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抗战时期,日伪疯狂地进行政治诱降,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多样的斗争运动以示反击,其中晋察冀边区的军民誓约运动较为典型,本文拟进行初步探析。
一、晋察冀边区军民誓约运动的发起晋察冀边区自建立起,多次粉碎日军“扫荡”,获得了“华北抗战的堡垒”[1]的誉称。
到1940年底百团大战结束时,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壮大为晋察冀、冀中和冀热察三个战略区,拥有约1500万人口,含17万中共党员、约11万正规部队,[2]成为日军“眼中钉”“肉中刺”。
1941年,日军接二连三地进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扫荡”,增加了边区的诸多困难。
以物质上的困难为例,“边区军民、机关、学校不得不以马料(黑豆、高粱)充饥”。
[3]此外,日伪配合“扫荡”还大肆开展“大自首运动”:一是进行扩大的宣传工作,提出“抗日者死,降日者生”等口号,迫使群众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或根据地干部,写“悔过书”等,制造变节风气;二是不断地造谣欺骗,制造悲观失望的情绪,如利用汉奸报纸广泛散布失败主义,企图使敌占区人民对抗战失望;其三,利用其特务工作,进行内奸活动和挑拨阴谋,企图破坏我党政军民的团结,如伪装八路军、决死队,到处抢劫勒索打土豪,制造各类谣言,妄图割裂军民联系,对抗属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的儿子当兵,死了就会绝后。
”[4]为应对严重危机,进一步从政治上、思想上将全体军民武装起来与敌人斗争到底,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于1941年10月20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指示信》(以下简称“指示信”),指出:“发动一次全华北的军民誓约运动,是必要的。
晋察冀边区兵工生产在平山

傅作 义进攻 张家 L J 、宵 化 ,我军 j 一 动撤 离,
: f × : 司令部转 移列阜乎 县的城 南 么,
各 修 械 所 搬 到 哪 土 呢 ? 察 冀 I × 决 定 选 址 平 山 县 的深 l I 1 区. . 为平 山 址机 I t 地 处 太
火大捷 J ,I J 巾 主力随I J I l i 长林彪南 F 东南 , 剐 , i l 帅 K聂荣臻 按照 中 火军 委和八路 军总部 的 命 令 ,带 领 3 0 0 0余 人 留n 台I _ h 一 特.绢
安 伞 考 虑 ,搬 到 平 l 【 J 县 的 桑县羊道 村组 建的 第 二修 械 所 ,后 搬 到平 山县 的 马家 川村
1 9 3 8年底 , 晋察冀边 区修械 所已发展到 7 个, 每所二 ■ r l 人一1 9 3 9年 夏,为进 一 一 步发展 兵
建 察冀
和晋 察冀边 J 行政 委 员会 ,歼
爵察 冀 军 区 兵 工 厂 车 间
J UN L I NBl NGSHI 军 林 兵 史
1 9 4 5年 晋 察 冀 平 西 兵 工
厂 的 战 友 留 影
弹
据8 8岁的老 军 T战士 赵官 章
【 n I ,他 1 . 3岁就 参 力 l I T八路 军 ,
后来被分 到阜平县羊 道村第二修
工 战 士 ,追 忆 当年 那段 峥 嵘 岁 月
土法上 马 ,抗 战兵工艰 难起步
1 9 3 7 q - 9月 巾 句 .八 路 军 l 1 5 l J 【 f i 取 得 平
平 、平 【 l J 等地 建立 了几个规模不 大 的制 造
所 、修械所 和修造厂 1 9 3 7 1 1月,在 “台县 跑 泉r ‘ 建立 的 第一 个修 械所 由于 ¨军 进 人五 台 县, 。 r
珍档探秘:《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珍档探秘:《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作者:赵丽洁来源:《档案天地》2009年第07期这是第一本总结抗日模范根据地工作的书,这是由聂荣臻编著、毛泽东题写书名并作序的一本书,这是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一份珍贵馆藏档案:《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关于《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这份重要档案的形成,根据有关资料可以知其来龙去脉:1938年11月,聂荣臻就晋察冀创建一年来的斗争情况,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份详尽、系统的报告,约3.9万字。
毛泽东看后认为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
补充后的报告共6、7万余字。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接到补充报告后,复信聂荣臻:“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
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
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处出版,照片正传观各同志。
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
”同一天,毛泽东还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等单位,说“这本书对外对内意义甚大”。
毛泽东用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触将书名定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并作了序。
1939年5月,这本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它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宣告,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是不可战胜的。
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珍藏的这本书,长19.5厘米、宽13.5厘米、厚0.8厘米,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出版,晋察冀抗敌报社印刷,实价:零售每册国币四角,列为“抗日战争丛书之四”。
序言和正文共121页,序言包括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作的序和聂荣臻的自序,正文包括四个部分:(一)在战斗中生长的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边区包括三省七十二县,十万平方公里,一千二百余万人口。
为了创建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大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发展武装和巩固部队的工作;二是积极恢复地方的政权,贯彻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建立各级抗日政权。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感想
今天我去参观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刚下车,我就被纪念
馆大门前浓厚的革命气氛深深地感染,情不自尽的往馆里走去。
一
进纪念馆大门就看到了很多关于革命先辈战斗的视频、影像,还有
许多战争留下的宝贵文物。
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感觉自己深陷其中,热血沸腾,自己就像是一个共产主义革命战士,愿为祖国奉献
一生。
在室外旧址前院是聂荣臻司令员的铜像,完美的勾勒出大义凛然,威风凛凛气势;后院是军区司令部工作、住宿的地方,有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宿舍。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宿办室旁边的炮弹坑,我想象到炮弹落下时的情景都感觉后怕。
弹坑离墙体不到5米之短,就是这5米,挽救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挽救了我们新中国!后山还有一条长约128米的防空洞,进去就会发现其洞室至今都保存很完整,可见当时挖洞人的认真精神。
这次参观,使我受益匪浅,革命先辈们爱国情怀;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与敌人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深深地熏陶着我。
我们现在安逸、稳定的生活都是前辈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拼搏?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前进,建设祖国,为人民、为中建路桥奉献自己的力量。
聂荣臻与晋察冀边区的教育事业

聂荣臻与晋察冀边区的教育事业作者:段炼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9期摘要:1937年11月7日,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他率领3000人的武装力量,在晋察冀边区着手创建我党领导的敌后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区域内原来的教育工作,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溃逃而瓦解。
在聂荣臻领导下,晋察冀边区主要从学校教育、民众教育、干部教育三方面来重建晋察冀边区的教育事业。
使晋察冀边区教育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教育的一个模范”。
关键词:聂荣臻;晋察冀边区;教育事业1937年11月7日,根据毛泽东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石嘴普济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从此他率领3000人的武装力量,在晋察冀边区着手创建我党领导的敌后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当边区社会秩序渐渐稳定的时候,边区政府立即指示,所有各地小学限期一律恢复上课。
并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行政系统,负责培训师资,编撰课本,筹集教育经费。
聂荣臻认为,晋察冀边区教育事业分三大类,一是学校教育,二是民众教育,三是干部教育。
为积极恢复学校教育,晋察冀边区委员会曾颁布通令,规定不直接遭受敌人炮火威胁地域的小学校,一律开学上课。
各县普遍开办短期培训班,以后由各专区统一计划分批训练,中小学生一律参加儿童团,帮助春耕、护秋、扫除文盲,进行选举宣传,救济难民,慰劳抗属和军队,站岗、放哨、送信等。
到1938年边区各村庄普遍建立了小学,每个专区创办了一所中学。
在没有校舍课桌的条件下,也在树林、河滩、土坡上上课,到1940年,根据地基本实现小学教育免费普及。
“运用说服解释方式及政府法令的强制力量,大量动员学龄儿童入学,设法客服他们不能入学的实际困难。
一切革命者家属的儿童,应首先入学,起模范作用。
”①1943年4月起,边区政府连续颁发《关于整理小学加强儿童生产教育的指示》、《晋察冀边区小学教师服务暂行规程》、《关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指示》等,使小学教育步入正常。
一九四一:晋察冀大扫荡(一)

一九四一:晋察冀大扫荡(一)注: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一分区研究专家杨言信先生的博客集,资料地址见:/xyyanxin 特在此表示感谢!一九四一年四月,一个八路军指挥员在他的司令部,给手下的作训参谋李青川、杨浩交待了一个任务,要他们配合地方干部的工作,努力在涞源地区征兵,给主力团补充人手。
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命令,因为发布命令的人,是开国上将杨成武,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
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是杨成武一手开创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的时候,杨成武带着一一五师独立团约一千七百人,在蔚县、涞源、易县、徐水、满城等地转战,打出了北岳山区最大、实力也最强的军分区,军力盛时正规军有六个团之多,游击队和民兵还不算在内。
在杨成武的领导下,一分区突袭雁宿崖、围攻黄土岭,打死过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一度让日伪军畏惧有加,算得上晋察冀根据地的一支铁拳头。
一分区自创立以来,有三种方法扩大正规军队伍。
第一种是直接同地方武装合并,例如“黑马队”王天存、赵侗的国民革命军,以及本地土匪孟阁臣、赵玉昆等;落单投奔或冲突被俘的国民党官兵也可以算在内,统称为“游杂武装”。
这种方式通常是最便捷的,因为官兵都有基本的军事素质,使起来得心应手;第二种扩兵办法,是从游击队里招人。
通常来讲,杨成武很少直接收新兵,征兵都是地方先把人送到涞源支队一类地方去,一分区要兵的时候,也是从游击队里挑。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游击队员不仅有实战经验,还对地形异常熟悉,稍加培养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战士;最后一种、也是效果最差的办法,才是招收没有军事经验的新兵入伍。
很明显,杨司令有其他手段时,通常不会这样做。
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财大气粗的杨司令也没法子了,不得不下令,在涞源地区广招没有经验的新兵,全部编进正规军里面,而且人数上不封顶,越多越好!杨成武之所以饥不择兵,是因为在抗战的第四个年头,他终于闹起了兵荒。
由于四零年的“百团大战”里,八路军把打仗搞成了一窝蜂式的运动,在缺少技术兵器的情况下,大家放弃游击、伏击战术,盲目推广并不擅长的攻坚战,部队普遍损失惨重。
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历史作用及借鉴

晋察冀边区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银行于1938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到1948年7月22日,与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止,历经10年。
边区银行设在边区行政委员会所在地,在冀晋、冀中、冀热辽、冀察各设分行。
总行之下,按行政区域与业务需要设置分行及支行以下办事处、营业所、兑换所、派出所等。
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银行。
有关晋察冀边区银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货币发行、财税经济等方面,也有分支机构如北岳银行研究、冀中分行始末等。
本文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个阶段,介绍晋察冀边区银行的作用和影响,旨在从历史沿革的镜像中,全面系统地分析晋察冀边区银行的作用及影响机理,为现代金融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抗日战争时期(一)打击敌人。
边区银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有效地打破敌人对边区实施的全面封锁、迎击敌人“以战养战”和经济封锁的阴谋,保障了根据地的军需民用,奠定了持久抗战和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经济基础。
晋察冀边区银行通过推行政治、经济特别是有效的货币政策逐步占领根据地,而农会也动员根据地广大农民支持法币及边币信用,杜绝使用伪票。
最后,以边币的胜利、伪钞和杂钞被挤出边区而宣告结束。
边币的发行,给敌人“以战养战”的阴谋以沉重打击。
(二)建设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银行实行打击伪钞、发行边币,存款、放款和贷款农业、工商业,扶植生产等政策,对人民生活的改善,边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地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1、贷款农业工商业。
发展农业是边区经济的重心,针对农民资金周转困难、缺乏种子等的严重困难,边区银行发行农业贷款,并成立贷款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和分配贷款。
1939~1945年,边区政府及其行署先后共放出贷款4,400余万元、贷粮18余万大石。
此举不仅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恢复和发展了边区经济,巩固了晋察冀根据地建设,长远来讲为当代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故事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故事您知道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不?那里面可藏着老多感人又热血的故事啦。
话说当年啊,晋察冀边区那可是个充满战火硝烟的地方。
这个纪念馆就像一个时光宝盒,把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完完整整给咱保存了下来。
走进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部老电影里。
咱先讲讲白求恩大夫的事儿吧。
白求恩啊,那可是个大好人,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咱晋察冀边区。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超级英雄,整天背着药箱在战场上穿梭。
有一回,战斗打得特别激烈,伤员那是一个接一个。
白求恩大夫呢,在一个破庙里就搭起了临时手术台。
炮弹就在旁边“轰、轰”地响,可他就跟没听见似的,眼睛只盯着伤员。
他那双手啊,快得就像闪电,在伤员身上缝缝补补,硬是把好多濒临死亡的战士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有战士就说:“白求恩大夫,您快躲躲吧,这炮弹不长眼啊。
”白求恩大夫就操着他那不太标准的中国话喊:“战士们都不怕,我怕什么?我的战场就在这里!”您瞧,多了不起的人呐。
还有边区的老百姓,那也是个个都是好汉。
当时啊,敌人搞封锁,物资特别匮乏。
但是老百姓们可没被难倒。
他们就像一群智慧的魔术师,把家里能拿出来的东西都拿出来支援八路军。
粮食不够吃,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把仅有的粮食送给战士们。
有个老大娘,家里就一只老母鸡,这可是她的宝贝啊,留着下蛋换盐巴的。
可听说前方战士受伤需要营养,二话不说就把老母鸡给杀了,炖成鸡汤送到了医院。
战士们捧着鸡汤,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这鸡汤可不仅仅是鸡汤,那是老百姓对子弟兵满满的爱啊。
在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的小娃娃们也没闲着。
别看他们年纪小,那作用可不小。
他们就像一群机灵的小侦察兵。
敌人的部队一有动静,这些小娃娃们就撒丫子跑回村子里报信。
他们还站岗放哨呢,拿着红缨枪,那小模样严肃得很。
有个小娃子,拦住一个可疑的人,奶声奶气地问:“路条呢?”那个人想糊弄过去,小娃子可不干,硬是把那人给缠住,直到大人们来检查清楚。
这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无声的讲述者,把这些故事讲给每一个走进来的人听。
晋察冀边区的“三三制”村政权建设

2022年1月总第199期第1期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Serial No.199,No.1Jan.202292晋察冀边区的“三三制”村政权建设*张同乐(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摘 要:村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石。
晋察冀边区经1938-1940年村政建设,广大乡村实现了由村长制到村民委员会制的过渡,大批抗日人士走上了村长的岗位。
为推进全民族抗战和边区民主建政进程, 1941年之后的晋察冀边区村选贯彻了 “三三制”思想,在更加扩大的民主范围和统一战线的基础上进行村政建设。
村级抗日民主政权的 “三三制”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政权观日渐成熟。
它适应了全民族总动员的抗日斗争的客观需要,适应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国情,使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代表进入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行使议政从政的权利,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民众的抗日救国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村政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起了“模型”。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 “三三制”;村政建设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22)01-92-12·历史与文献·收稿时间:2021-08-2*基金项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地位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1JJD710010)作者简介: 张同乐(1957—),男,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①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时,在人员分配上采取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方法
一读:快速浏览,扫清字词障碍,不认识 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二读:细心默读,明确课文大意,给各部 分加小标题。 三读:品读重点,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谈 谈对人物的感受。
归纳小标题的方法 1、根据各段主要意思提炼小标题。 2、选用各段中心词句提炼小标题。 3、根据各段中心思想提炼小标题。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一、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三、抓重点词理解句子 四、结合生活经历来理解句子 五、展开想象来理解句子
作业提示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有余力的同学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 《小英雄雨来》。 3、搜集有关战争时期的故事阅读。
2、选择:雨来能在敌人枪口下逃生的原因有哪些(ABDE) A、雨来游泳本领高。 B、雨来很机智。 C、敌人放弃继续追雨来。 D、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一点不慌张。 E、雨来很了解家乡的地形情况。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 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
抗日战争资料 四月初九上午10时许,我们听到嗡嗡声由远而近,随之发出震 耳欲聋的马达声。大家为这突然而来的怪叫声奔出门外看个究竟, 原来是敌机在上空盘旋,见一架飞机俯冲而下,投下四个形似鸡蛋 的东西。这时有人高喊“日本鬼子丢炸弹了!”人们顿时乱成一团, 纷纷拼命往外逃。我与堂弟廷相从家门口往后街跑,途中我跌倒在 地,没等到反应过来,就听见炸弹爆炸声,硝烟泥沙铺天盖地,眼 前一片漆黑。敌机走后,出来一看,真吓死人!有四颗炸弹落在我 家附近。伯母被炸得“五马分尸”, 廷相在我跌倒时被炸死路 上……在这次空袭中,敌机肆无忌惮地炸死炸伤我村许多父老兄弟 姐妹,一个平静美丽的村庄一下子变成弹坑累累,残垣断壁。一片 凄惨景象。从此大家经常白天躲山洞,晚上偷偷种田地。一个身上 扎了弹片的老乡,就在没有医药设备的情况下,生生将弹片取出, 当时嚎啕痛哭之声,撕人心肺。我村遭日机多次狂轰滥炸,人民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困苦不堪言状,活着的靠挖野菜、摘树叶充饥, 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环村的青山也变成光秃秃的,造成水土严 重流失,洪水泛滥成灾。
学案部分答案
1、理解词语: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
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睁眼瞎:形容没有文化的人。 扫荡:意指扫除、荡涤;铲除净尽。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当一方的军事实力 对另一方有压倒性优势时,则采取封锁、围剿、隔离等扫荡手段来消灭另一方的 残余兵力。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四组
14* 小英雄雨来
小 英 雄 雨 来
阅读方法
一读:快速浏览,扫清字词障碍,不认识 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注释。 二读:细心默读,明确课文大意,给各部 分加小标题。 三读:品读重点,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谈 谈对人物的感受。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 几件事,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2、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感受 深的地方。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学
案
1、理解词语:晋察冀边区、趔趄、睁眼瞎、扫荡 2、选择:雨来能在敌人枪口下逃生的原因有哪些 ( ) A、雨来游泳本领高。 B、雨来很机智。 C、敌人放弃继续追雨来。 D、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一点不慌张。 E、雨来很了解家乡的地形情况。 3、填空:本文以数字为标志,围绕雨来( )的故 事,一共讲了雨来的( )件事,每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 ( )( )( )( )( ) ( )。 4、文中两处写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从这两 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 5、你心目中的雨来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我心目中的雨来”再读 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受深刻的句段,并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