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对外汉语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认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首先是语言
之间的交流,因此学习外语很重要;他通过 了解西方汉学,提出中国人应自觉开展对外 汉语教学,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他敬仰西 方饱学的汉学家,同时又不甘在中国文化研 究上落后于他们。这些说明郭栋臣在汉语教 学上已经有了相当的自觉性,这在晚清是十 分罕见的。 (完)
英华学院是新教传教士入华后最重要的的汉
学学习基地,它的宗旨是“交互培养中国和 欧洲文学,一方面向欧洲人传授中国文字和 文学,另一方面向讲中文的国家教授英语及 欧洲文学和科学”。当时也聘任了一批中国 教师。
英华书院尽管不是设在中国本土,办学目的
也只在“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 但它是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该 校毕业的部分华人学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 批西学的知情者。
法国并没有懂得中文的人。黄嘉略在法国做 的第一件事就是编写一本《汉语语法》,此 书于1716年写成,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 汉语语法书,比《马氏文通》整整早了172年。 可惜书稿大部分遗失。从语法书和词典的编 纂情况看来,黄嘉略是最早在欧洲自觉展开 汉语教学的人,也是最早较为系统地将中国 文化传向欧洲的人。
有学者认为容三德是容闳之后。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
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东香山县南屏村 (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 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 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 生之父”。
容闳的几个第一: 中国第一批洋学堂学生;第一位自主选 择留学生;第一位自费留学生;第一位勤工 俭学留学生;第一位完成学业留学生;第一 位公派留学倡导人。
当年的清廷,不仅海禁,而且文禁,即禁止
将中华文化文字传授给洋人。杨广明和李先 生是马礼逊到广东后先后聘请的两位中文老 师,据记载:“杨、李二人日常恐清吏之查 究,为免受刑之苦,其中一人常怀毒药于身, 若遇清吏,即服毒自尽,免受牢狱之苦”。 清廷还有一条禁令:华人不得信洋教,违禁 者同样处死。马礼逊在华传道25年,发展的 信徒仅有4人。
英国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师 容三德,广东人,1804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船 长威尔森的帮助下,来到伦敦并进入学校学 习英文。1805年,在伦敦会的协调下,容三 德搬到伦敦市内和即将被派到中国的传教士 马礼逊住在一起,帮助马礼逊学习汉语。在 他的教授下,马礼逊汉语提高很快,为入华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容三德作为在英国的第 一位对外汉语教师而载入史册。
通过往来书信和交谈,沈福宗向海德介绍了 一些有关中国的知识,诸如度量衡的单位, 中国的地理,汉语的语法,二十四节气的名 称,以及六种中国游戏,包括围棋和中国象 棋的下法及游戏规则等等,这些内容后来出 现在海德的一些文章著作之中。
海德对棋类游戏的研究成果,就是游戏史上
的第一部划时代巨著《东方游戏》,也可能 是海德最负盛名的著作。海德在《东方游戏》 一书中介绍了六种中国游戏,其中,中国包 括象棋,围棋。在撰写这些中国游戏时,海 德得到了沈福宗的帮助。
戈鲲化是第一位到美国教授汉语的老师
(1879年),对美国汉学和汉语教学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虽然有卫三畏在耶鲁 执教汉学,但由中国人担任教师则是从戈鲲 化开始的。与一般中国人的兼职不同,他是 哈佛大学正式聘请的中文老师。戈鲲化以自 己的诗集即他撰写的《华质英文》做教材, 十分独特。
晚清第一个赴欧洲任教的汉语教师:郭栋臣 1732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拿波里建立了圣家 学院,培养中国年轻的神职人员。随着中文教师郭 栋臣的到来,学院在中文教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郭栋臣,湖北人,自1861年开始作为神职人员在拿 波里圣家学院学习了12年,回国后于光绪十二年又 被罗马传信部招到圣家学院教中文。在这里他编写 了中文教材《华语进境》,并在书中阐明了他对语 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看法。
沈宗福在欧洲时还见到了教皇、英王,英王
甚至他的画像挂在卧室中。而他做的最有意 义的事情应该是在牛津大学同当时的东方学 家海德会见。他们一起编辑了牛津大学图书 馆的中文藏书目录,还详细向海德讲解了中 文的性质。对于海德本人来说,沈福宗的到 来或许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海德被公认为当时欧洲第一流的东方学家。
马礼逊与英华学院
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
教传教士。1807年马礼逊入华以后,拉开了 又一轮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序幕。但此时中国 社会却日益走向封闭,逐步关闭了与外界联 系的大门。
1759年发生洪任辉事件以后,澳督李侍光上
奏防夷五事,把此事归咎于中国人教授洋人 学汉语,其奏书中提到的“奸民刘亚扁”, 是晚清第一个因教外国人汉语而被杀头的人。 当时英国洋行大班布朗曾向广西总督长麟请 求学习中文,遭到了明确拒绝,认为他“不 必另雇内地民人教话,致与定例有违”。在 这种环境下很少有人敢教外国人学汉语。
法国汉语教学的奠基人黄嘉略 黄嘉略是福建莆田县的一名教徒,在礼仪之 争中被巴黎传教会的传教士于1702年带到了 法国。后来,以法国国王中文翻译的名义留 了下来,在法定居。1716年在巴黎病逝,时 年36岁。他编写了法国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 语法书和词典。
当时法国对中国充满了热情与幻想,但整个
梁发(1789年-1855年),第一个参加近代
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他原 是印刷工人,后入基督教,被马礼逊封为宣 教士。梁发曾在广州、南洋一带与传教士广 泛接触,包括卫三畏、米怜等人,帮助过多 位传教士学习汉语,甚至在神学书籍的翻译 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晚清时期第一个赴美国任教的汉语教师: 戈鲲化
马礼逊传教成绩不好,汉语却学得不错。他
最大的成就是编辑了《华英字典》。这是世 界第一本英汉· 汉英对照字典,篇幅巨大,内 容浩繁。英汉部分对所收的每一个词条都有 丰富的例解,并大量收录了成语、俗语,使 读者得以透过字面放眼深厚的文化背景。Baidu Nhomakorabea
鉴于清廷的传教禁令,传教士决定将传教重
点暂时放在南洋一带的华人身上,然后徐图 向大陆发展。 兴办学校,传播西学,是传教士藉以扩大影 响,进一步达到传教目的的重要手段。1818 年11月11日,由马礼逊创办的英华书院 (The Anglo-Chinese College)在马六甲奠 基,同年开学。米怜任院长,马礼逊任校监。
清代的对外汉语教师
清代以来,西方各国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同
时,还将中国信徒带往欧洲培养,这些人成 为最早去欧洲的中国人。他们虽然没有到欧 洲传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但仍有 一些人兼做了相关的工作。尽管他们这样做 并非自觉,但从对外汉语教学史来看具有重 要的价值。
向欧洲君王介绍中国文化的沈宗福 沈宗福,1680年随比利时传教士到达欧洲, 是最早到达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之一,目的是 学习神学和西方文化,在欧洲长达14年之久, 于1694年返回中国。在法国期间,他曾被带 入凡尔赛宫,得到法王路易十四的接见,并 蒙赐宴
欧洲早期的中国国情教师:高类思和杨德望 高类思、杨德望是1751由传教士带到法国的, 他们在法国教会学校学习结束以后,又进入 法国科学院学习了物理、化学等课程,并参 观了法国的各种工厂。两人在返回中国以前 完成了关于中国国情的长篇调查报告,第一 次比较系统地比较了中国和法国在经济、科 学、工艺上的区别,对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 产生了重要影响。七年之后,亚当.斯密 (Adam Smith)受此书启发,写出了近代经 济学的经典著作《国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