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1—1误差的基本概念
2.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由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随机因素
造成的误差。
特点:大小和正负都难以测定, 不可避免,不可被校正,
符合统计规律.
3.过失误差
§1—1 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Accuracy ) 准确度表征分析结果与真值的 符合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误差表示, 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6.滴定分析中,滴定误差属于(
)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过失误差 D.操作误差 7.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达到 0.1 %,滴 定时要求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
8. 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 , 如欲称量的相 对误差不大于0.1%,应称量的最小质量______。 .
Ea x T 60.61% 60.66% 0.05%
Ea 0.05% Er 100 % 100 % 0.09% T 60.66%
S
x i x
5 i 1
2
n 1
0.10%
s 0.10% sr x 100% 60.61% 100% 0.17%
(7)极差
R xmax xmin
有限次测量(n次)
标准偏差
无限次测量(n→)
x x (样本) S n 1
2
(总体)
自由度
f n 1 (自由度是指独立偏差的个数)
x 2 n
S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100 % x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 Sx n
x
n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x1
x2
x3
x4
(1)精密度好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
1.3误差的基本概念
© 2009,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1717
第一章 绪论
定理1.2 若近似数x*=0.x1x2…xn10m相对误差
er
*
1 10( n1) 2( x1 1)
则该近似数具有n位有效数字 证:∵ x*=0.x1x2…xn10m ∴ x* ≤ (x1+1) 10m-1
© 2009,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1515
第一章 绪论
e
*
r
1 mn 10 x x* 2 1 ( n 1 ) 10 * m 1 x x1 10 2 x1
*
er
1 10( n1 ) 2 x1
e ( y*) fi ( x1*, x2 *, , xn *)e ( xi *)
n
(1.3)
er x2 *, , xn *) xi * er ( xi *) f ( x1*, x2 *, , xn *)
(1.4)
m-n=1-n=-2
所以n=3具有3位有效数字
© 2009,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1313
第一章 绪论
①
②
③ ④
关于有效数字说明 用四舍五入取准确值的前n位x*作为近似值,则 x*必有n位有效数字。如3.142作为的近似值 有4位有效数字,而3.141为3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相同的两个近似数,绝对误差不一定 相同。例如,设x1*=12345,设x2*=12.345,两者 均有5位有效数字但绝对误差限不一样 x- x1* =x- 12345 ≤ 0.5= 1/2 100 x- x2* =x- 12.345≤0.0005=1/210-3 把任何数乘以10p(p=0,1,…)不影响有效位数。 准确值具有无穷多位有效数字
误差原理基本概念.正式版PPT文档
(3)组合测量
被测量不能通过直接测量或者间接测量得到,而必须 通过直接测量的测量值或者间接测量的测量值建立联立方 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的测量结果.这样的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3.根据测量条件不同,把测量分为: (1)等精度测量
对某一固定被测量进行重复测量,所取得的测量数 据可以认为是在相同的测量精度条件下得到的,这种测 量称为等精度测量.
例如:测物体的运动速率; 牛顿测风速
▪ 精密测量 得到的测量结果精度较高,但它所 用的测量设备精度也高,测量设备对其工作 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所付出的代价 也大。
▪ 工程测量 得到的测量结果精度较低,所用的 测量设备简单,价格便宜,操作也比较简便, 故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间接测量可以用下面的一般公 式来表示,即
把被测量与作为测量标准的量直接进行比较,或用预先 按标准校对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通过测量能 直接得到被测量数量大小的测量结果,称此为直接测量. 例如:用米尺测量桌子的长度.
(2)间接测量
被测量不能直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而必须通过一 个或多个直接测量值,利用一定的函数关系运算才能得 到,此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
3.引用误差 例:服装裁剪(身长/胸围)--- 半厘米;
仪器示值的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值或者量
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 真值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本身体现出的 客观值或实际值。
▪ 一般说来,真值是未知的,因此误差也就未知,但绝不意 味真值一定不知道,有些情况下真值是可以知道的,又有些 情况下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说也是知道的。真值可知的情况有 如下几种:
实际值 满足规定准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使用的 --- 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存在误差 --- 不可避免的
误差-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基本概述【英文】:an error; inaccuracy deviation【中文拼音】:wù chā【基本解释】: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释义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
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
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
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
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
第一章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计算方法-1 -第一章 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1误差的来源1. 误差概念:精确值与近似值之差称为误差,也叫绝对误差。
2.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① 模型误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在一定条件下抓住主要因素将现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描述称为实 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描述常常是近似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系统之间存在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模 型误差。
② 观测误差:数学模型中往往含有一些由观测得到的物理量(如温度、电阻、长度)或由物理量估 算出的模型参数,这些观测物理量或模型参数常常与实际数据存在误差。
这种由观察产生的误差称为观 测误差。
③ 截断误差:数值计算中用有限运算近似代替无穷过程产生的误差。
例如计算一个无穷次可微函数 的函数值时,理论上只要能算出这个函数的泰勒级数值即可,但是实际工程上仅用泰勒级数中前面有限 项来近似计算函数值,而舍去高阶无穷小量。
这个被舍的高阶无穷小量正是截断误差。
④ 舍入误差:计算中按四舍五入进行舍入而引起的误差或因计算机字长有限,数据在内存中存放时 进行了舍入而引起的误差。
3. 举例说明例1设一根铝棒在温度t 时的实际长度为L t ,在t=0 C 时的实际长度为 L o ,用i t 来表示铝棒在温度为t 时的长度计算值,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I tL °(1「.t ),其中a 是由实验观察得到的常数:-二(0.0000238 ± 0.0000001 ) 1/ C,称L t —I t 为模型误差,0.0000001/ C 是a 的观测误差。
这个问题中模型 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实际上 L t 与t 2有微弱关系,也就是说模型未能完全反映物理过程。
为了计算近似值,可取前面有限项计算•如取前面五项计算,计算过程中与计算结果都取五位小数得e ~1+1 + 1/2+1/6+1/24疋2.7083, e 取五位小数时的准确值为~ =2.71828,于是截断误差为:□0' —:2.71828 -2.7083 = 0.00995 n总n !这表明:只要在计算中采用了有限步运算近似代替无限步运算的方法,截断误差就一定存在。
1. 误差理论基础
E 2 8 μ m ,根据绝对误差定义,可知后者的测量准确度高。但若用第三
种方法测量 L2=80 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为 E3 7 μ m ,此时用绝对误差 就难以评定它与前两种方法准确度的高低,必须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四、误差与偏差
(一)误差 1.绝对误差 测量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E)=X-T 式中 X——测量值; T——真实值。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求其准确度时,可按下式计算:
x1 x 2 x n i 1 算术平均值( x )= = n n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由于测量值可能大于真值,也可能测量值小 于真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 分。严格来说,真值是不可能知道的。在实际工 作中,将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或总体平均值当作真 值。为了表示或比较准确度的高低,有时用绝对 误差比较清楚,有时用相对误差更显得直观。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在计算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时,对上述四个方 面的误差来源,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不遗 漏、不重复,特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 差、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试验过程中,由于某些恒定因 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保持恒定或可以预知方式变 化的误差。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真值是指在测量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 具有的真实大小。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 可能准确知道的,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真 值一般是不可知的,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 下,真值才是可知的。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意义及基本概念与计算
特点: 1) 与误差大小近似相等,但方向相反。
2) 修正值本身还有误差。
【例1-1】
测得值
用某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压表的示值为226V, 查该表的检定证书,得知该电压表在220V附 近的误差为5V ,被测电压的修正值为-5V , 则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26+(-5V )=221V。
由公式1可知,最大绝对误差为
x m x m s % 1 0 0 1 .0 % 1 A
他们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可见,在同一标称范 围内,测量值越小,
rx1 x x 1 m 100% 10 1 0 100% 1%
rx2 x x 2 m 1 0 0 % 8 1 0 1 0 0 % 1 .2 5 %
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更接近真值的数据
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选用仪器或测量方法 根据目标确定最佳系统
2. 误差的基本概念
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如测量误差的 定义、分类、误差的来源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 习,可以让读者对测量误差有个全面的了解。
(1)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其相对误差越大。
rx3 x x 3 m 100% 2 1 0 100% 5%
(2)误差的来源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 了解误差来源。而误差来源是多方面的,在测量 过程中,几乎所有因素都将引入测量误差。
主要来源
测量装 测量环 测量方 置误差 境误差 法误差
测量人 员误差
测量装置误差
以固定形式复现标准量值的器具, 如标准电阻、标准量块、标准砝 码等等,他们本身体现的量值, 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一般要求 标准器件的误差占总误差的 1/3~1/10。
误差的定义及分类
一、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被测量的真值(测量的期望值)之差。
1)即: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对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仪器示值-标准示值。
2)测量误差通常通常可用示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引用误差(折合误差)来表示。
3)按照测量误差的基本性质不同,可将误差分为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二、约定真值:是一个接近真值的值,它与真值之差可忽略不计。
实际测量中以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足够多次的测量值之平均值作为约定真值。
一般由国家基准或当地最高计量标准复现而赋予该特定量的值。
三、标称范围:标称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定值)。
四、精度等级: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
1)引用误差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而引用误差与仪表的量程范围有关,所以在使用同一准确度的仪表时,往往采取压缩量程范围以减小测量误差,精度等级是以它的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值的百分数来划分的,其精度等级数越大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越大。
量程越大,同样精度等级的,它测得压力值的绝对值允许误差越大。
2)在工业测量中,为了便于表示仪表的质量,通常用准确度等级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准确度等级就是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及百分号.准确度等级是衡量仪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3)我国工业仪表等级分为0.1,0.2,0.5,1.0,1.6,2.5,5.0七个等级,并标志在仪表刻度标尺或铭牌上.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准确度等级习惯上称为精度等级。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标准表读数)之差。
1)公式:△:绝对误差,L:测量值,A:真值(标准表读数)△= L- A2)绝对误差的缺点:并不能完全表示近似值的好坏程度,例如:x=10±1,y=1000±5,哪一个精度高呢?看上去x的绝对误差限比y的绝对误差限小,似乎x的精度高,其实不然。
四、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标准表读数)之比的百分数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第六节、误差的基本概念由于⼈们认识能⼒的局限,科学技术⽔平的限制,以及测量数值不能以有限位数表⽰(如圆周率∏)等原因,在对某⼀对象进⾏试验或测量时,所测得的数值与其真实值不会完全相等,这种差异即称为误差。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们认识⽔平的提⾼,实践经验的增加,测量的误差数值可以被控制到很⼩的范围,或者说测量值可更接近于其真实值。
⼀,真值真值即真实值,是指在⼀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实际值。
真值通常是个未知量,⼀般所说的真值是指理论真值、规定真值和相对真值。
理论真值:理论真值也称绝对真值,如平⾯三⾓形三内⾓之和恒为18O0。
规定真值:国际上公认的某些基准量值,如1960年国际计量⼤会规定“1m等于真空中氪86原⼦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辐射的1650 763.73个波长的长度”。
1982年国际计量局召开的⽶定义咨询委员会提出新的⽶定义为“⽶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 秒时间问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这个⽶基准就当作计量长度的规定真值。
规定真值也称约定真值。
相对真值:计量器具按精度不同分为若⼲等级,上⼀等级的指⽰值即为下⼀等级的真值,此真值称为相对真值)例如,在⼒值的传递标准中;⽤⼆等标准测⼒机校准三等标准测⼒计,此时⼆等标准测⼒机的指⽰值即为三等标准测⼒计的相对真值。
⼆、误差根据误差表⽰⽅法的不同,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实测值与被测之量的真值之差,即但是,⼤多数情况下,真值是⽆法得知的;因⽽绝对误差也⽆法得到。
⼀般只能应⽤⼀种更精密的量具或仪器进⾏测量,所得数值称为实际值,它更接近真值,并⽤它代替真值计算误差。
绝对误差具有以下⼀些性质:(1)它是有单位的,与测量时采⽤的单位相同;(2)它能表⽰测量的数值是偏⼤还是偏⼩以及偏离程度;(3)它不能确切地表⽰测量所达到的精确程度。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被测真值(或实际值)的⽐值,即:相对误差不仅表⽰测量的绝对误差,⽽且能反映出测量时所达到的精度。
(整理)第5章,误差基本知识
第5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工作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及精度评定,需要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促进测量工作方法的改进,和测量精度的提高。
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观测值与真值之差。
精度—观测误差的离散程度。
5-1 误差的基本概念讨论测量误差的目的:用误差理论分析,处理测量误差,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指导测量工作的进行。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和处理原则,▼▼偶然误差的特性一、测量误差的来源仪器原因:仪器精度的局限,轴系残余误差等。
人的原因:判别力和分辨率的限制,经验等。
外界影响:气象因素(温度变化,风、大气折光)等。
有关名词: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上述三大因素总称观测条件,在上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各次观测,称等精度观测。
结论:观测误差不可避免(粗差除外)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两类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错误排除)1、系统误差-- 误差出现大小、符合相同,或按规律变化,具有积累性。
处理方法①检校仪器,把仪器的系统误差降到最小程度;②求改正数,对测量结果加改正数消除;③对称观测,使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互为相反数,以便外业操作时抵消。
例:误差处理方法钢尺尺长误差△D K 计算改正钢尺温度误差△Dt 计算改正水准仪视准轴误差I 操作时抵消(前后视等距)经纬仪视准轴误差C 操作时抵消(盘左盘右取平均)●结论:系统误差可以消除。
2、偶然误差-- 误差出现的大小,符合各部相同,表面看无规律性。
例:估读误差—气泡居中判断,瞄准,对中等误差,导致观测值产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人力不能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特点:具有抵偿性。
◎处理原则:采用多余观测,减弱其影响,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
3、粗差—指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超过规定限差值。
对于粗差,应当分析原因,通过补测等方法加以消除。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1、偶然误差的定义:设某量的真值X对该量进行n次观测得n次的观测值l1,l2,l3……l n则产生了n个真误差真误差:△I = X-l i2、偶然误差的特性☎当观测次数很多时,偶然误差的出现,呈现统计学上的规律性,偶然误差具有正态分布的特性。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是指实际值与理论值或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量,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中,误差的控制和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误差的分类1. 绝对误差:指实际值与理论值或标准值之间的代数差。
2. 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理论值或标准值之比。
3. 系统误差: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而形成的常规性偏离。
系统误差也被称为仪器误差或固有偏离。
4. 随机误差: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测量结果随机地偏离真实值而形成的非常规性偏离。
随机误差也被称为非系统性偏离。
二、误差的来源1. 人为因素:如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确、观察角度不同等。
2. 仪器因素:如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分辨率等。
3.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4. 样品因素:如样品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三、误差的控制误差的控制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制造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以下是误差控制的几个方面:1. 提高人员技能水平,加强对测量方法和仪器使用规范的培训。
2. 选用精度较高、稳定性好的仪器,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
3. 控制环境条件,确保测量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4.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其符合测量要求。
5. 采用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同时对系统误差进行校正。
四、误差评定误差评定是指对实验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判断和分析。
以下是误差评定的几个方面:1. 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与规定标准比较,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2. 根据测量数据的分布情况,判断随机误差的大小和分布规律。
3. 对系统误差进行校正,并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评定。
4. 通过误差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误差。
五、总结误差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制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会对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误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评定。
误差的基本概念
§1-3 精度
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又称 精确度。 “精度”包括精密度和准确度两层含义。 (1)精密度 测量中所测得数值重现性的程度,称为精密度。 它反映偶然误差的影响程度,精密度高就表示偶然误差小。 (2)准确度 测量值与真值的偏移程度,称为准确度。它反映 系统误差的影响精度,准确度高就表示系统误差小。 (3)精确度: 它反映测量中所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综合的影 响程度。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绝对误差
=
测得值
-
真值
绝对误差 测得值
L=L-L0
被测量的真值,常用 约定真值代替 特点: 1) 绝对误差是一个具有确定的大小、符号及单位的量。 2) 给出了被测量的量纲,其单位与测得值相同。
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修正值(Correction) : 为了消除固定的系统误差用代 数法而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
在进行重要的测量时,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可比上述原则 再多取一位数字作为参考。
二、数字舍入规则
计算和测量过程中,对很多位的近似数进行取舍时,应按照 下述原则进行凑整: 1. 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 位数加1。 2. 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 位数不变。 3. 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 位凑成偶数,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是奇 数时则末位加1。
33
1.1.2 数据测量的分类
(1)按计量的性质分 检定:由法定计量部门(或其他法定授权组织),为确定和 证实计量器是否完全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而进行的全部工作。 检测(又称为测试或实验):对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 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确定一种或多种 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 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第一部分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
定义
δ=x-a
测量误差
被测量 的真值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x的值是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
被测量的值。
·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测得值、测量值、
检测值、实验值、示值、名义值、标称 值、预置值、给出值等均看作是测量结 果。测量结果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
真值
真值定义为与给定 的特定量的定一致 的值。 理论真值 一般只存在于纯理 论之中。
被测对象变化误差
被测对象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处在不断地变化 中。由于测量对象自身的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称为测量对象变化误差。
例如,被测光度灯的光度,被测温度计的温 度,被测线纹尺的长度,被测量块的尺寸等,在 测量过程中均处于不停地变化中,由于它们的变 化,使测量不准而带来误差。下述的测量实例说 明了这一点。
测量的分类
测量
直 接 测 量
间 接 测 量
静动 态态 测测 量量
等 权 测 量
非 等 权 测 量
电 量 测 量
非 电 量 测 量
精 密 测 量
工 程 测 量
按测量结果的获取方式分类
直接测量
指被测量与该标准量直接进行比较的 测量,指该被测量的测量结果可以直接 由测量仪器输出得到,而不再需要经过
量值的变换与计算。
第五节 近似数的修约与运算
近似数的基本修约规则
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末位的0.5,则 末位加1,(大于5进);
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末位的0.5,则 末位不变,(小于5舍);
3.若舍去部分的数值恰等于保留末位的0.5, 此时,①若末位是偶数;则末位不变,②若末位 是奇数,则末位加1,(等于5奇进偶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概念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熟悉误差的来源、误差分类以及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二、实验原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所谓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可以用下式表示误差=测得值-真值(一)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因测得值与真值接近,故也可以近似用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值作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三)引用误差所谓引用误差指的是一种简化和使用方便的仪器仪表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它以仪器仪表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为分子,以测量范围上限值或全量程为分母,所得的比值称为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2、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它与误差大小相对应,因此可以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差大则精度低。
精度可分ⅰ准确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ⅱ精密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ⅲ精确度它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表示。
3、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称为第一位有效数字。
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不论是零或非零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数字舍入规则如下:①若舍入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加1。
②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不变。
③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的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
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为奇数时则末位加1。
三、实验内容1、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求解。
2、按照数字舍入规则,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编程实现对下面数据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进行凑整。
四、实验报告运行编制的程序,分析运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一、实验目的了解误差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1)正态分布设被测量的真值为0L ,一系列测量值为i L ,则测量列中的随机误差i δ为i δ=i L -0L (2-1)式中i=1,2,…..n. 正态分布的分布密度()()222f δσδ-=(2-2)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222F ed δδσδδ--∞=⎰(2-3)式中σ-标准差(或均方根误差); 它的数学期望为()0E f d δδδ+∞-∞==⎰ (2-4)它的方差为()22f d σδδδ+∞-∞=⎰ (2-5)(2)算术平均值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等精度测量,由于存在随机误差,其测得值皆不相同,应以全部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的意义在系列测量中,被测量所得的值的代数和除以n 而得的值成为算术平均值。
设 1l ,2l ,…,n l 为n 次测量所得的值,则算术平均值121...nin i l l l l x n n=++==∑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最为接近,由概率论大数定律可知,若测量次数无限增加,则算术平均值x 必然趋近于真值0L 。
i v = i l -xi l ——第i 个测量值,i =1,2,...,;n i v ——i l 的残余误差(简称残差)2、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可用求得的残余误差代数和性质来校核。
残余误差代数和为:11n niii i v l nx ===-∑∑当x 为未经凑整的准确数时,则有1nii v==∑01)残余误差代数和应符合: 当1n ii l =∑=nx ,求得的x 为非凑整的准确数时,1nii v =∑为零;当1ni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ii v =∑为正;其大小为求x 时的余数。
当1nii l =∑<nx ,求得的x 为凑整的非准确数时,1nii v =∑为负;其大小为求x 时的亏数。
2)残余误差代数和绝对值应符合: 当n 为偶数时,1ni i v =∑≤2nA; 当n 为奇数时,1nii v =∑≤0.52n A ⎛⎫- ⎪⎝⎭式中A为实际求得的算术平均值x末位数的一个单位。
(3)测量的标准差测量的标准偏差称为标准差,也可以称之为均方根误差。
1、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差σ==式中n—测量次数(应充分大)iδ—测得值与被测量值的真值之差σ=2、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xσ=3、标准差的其他计算法1.别捷尔斯法nivσ=∑三、实验内容: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假定该测量列不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则可按下列步骤求测量结果。
1、算术平均值2、求残余误差3、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4、判断系统误差5、求测量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6、判别粗大误差7、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8、求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9、写出最后测量结果四、实验报告运行编制的程序,分析运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误差合成与分配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误差合成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的量之间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按照已知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被测的量。
因此间接测量的量是直接测量所得到的各个测量值的函数,而间接测量误差则是各个直接测得值误差的函数,这种误差为函数误差。
研究函数误差的内容实质上就是研究误差的传递问题,而对于这种具有确定关系的误差计算,称为误差合成。
● 随机误差的合成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其取值是不可预知的,并用测量的标准差或极限误差来表征其取值的分散程度。
1. 标准差的合成若有q 个单项随机误差,他们的标准差分别为1σ,2σ,…,q σ,其相应的误差传递系数为1a ,2a ,…,q a 。
根据方和根的运算方法,各个标准差合成后的总标准差为σ=一般情况下各个误差互不相关,相关系数ij ρ=0,则有σ=2. 极限误差的合成在测量实践中,各个单项随机误差和测量结果的总误差也常以极限误差的形式来表示,因此极限误差的合成也很常见。
若已知个单项极限误差为1δ,2δ,...,q δ,且置信概率相同,则按方和根合成的总极限误差为δ=● 系统误差的合成系统误差的大小是评定测量准确度高低的标志,系统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反之,准确度越高。
1、 已定系统误差的合成已定系统误差是指误差大小和方向均已确切掌握了的系统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若有r 个单项已定系统误差,其误差值分别为1∆,2∆,…,r ∆,相应的误差传递系数为1a ,2a ,…,r a ,则代数和法进行合成,求得总的已定系统误差为:1ri i i a =∆=∆∑2、 未定系统误差的合成 ①标准差的合成:若测量过程中有s 个单项未定系统误差,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12,,,...,s u u u 其相应的误差传递系数为12,,,...,s a a a 则合成后未定系统误差的总标准差为u =当ij ρ=0,则有u =②极限误差的合成因为各个单项未定系统误差的极限误差为i i i e t u =± i =1,2,…s总的未定系统误差的极限误差为e tu =则可得e =±当各个单项未定系统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且ij ρ=0,则有e =●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当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同性质的多项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应将其进行综合,以求得最后测量结果的总误差。
1、 按极限误差合成若测量过程中有r 个单项已定系统误差,s 个单项未定系统误差,q 个单项随机误差,他们的误差值或极限误差分别为1∆,2∆,…,r ∆ 1e ,2e ,…,s e1δ,2δ,...,q δ设各个误差传递系数均为1,则测量结果总的极限误差为1ri i =∆=∆±∑R ——各个误差间协方差之和当各个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且各个误差间互不相关时,上式可简化为1ri i =∆=∆∑系统误差经修正后,测量结果总的极限误差就是总的未定系统误差与总的随机误差的均方根∆=2、 按标准差合成用标准差来表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公式,只需考虑未定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问题。
若测量过程中有s 个单项未定系统误差,q 个单项随机误差,他们的标准差分别为12,,,...,s u u u 12,,,...,q σσσ为计算方便,设各个误差传递系数均为1,则测量结果总的标准差为σ=式中R 为各个误差间协方差之和,当合格误差间互不相关时,上式可简化为σ=对于n 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平均值的总标准差公式则为σ=(2)误差分配测量过程皆包含多项误差,而测量结果的总误差则由各单项误差的综合影响所确定。
给定测量结果总误差的允差,要求确定各单项误差就是误差分配问题。
1、现设各误差因素皆为随机误差,且互不相关,则有y σ=i D ——函数的部分误差。
若已给定y σ,需确定i D 或相应i σ,使满足y σ≥式中i D 可以是任意值,为不确定解,需按下列步骤求解。
① 按等作用原则 ② 按可能性调整误差 ③ 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三、实验内容1、弓高弦长法简介测量大直径。
直接测得弓高h 、弦长s ,根据h ,s 间的函数关系利用熟悉的语言编程求解出直径D ,以及直径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所求直径的最后结果。
24s D hh=+ h =50mm,h ∆=-0.1mm, lim h δ=±0.05s =500mm, s ∆=1mm, lim s δ=±0.1四、实验报告运行编制的程序,分析运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 回归分析一、实验目的回归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一元非线性回归。
二、实验原理回归分析是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即用应用数学的方法,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比较符合事物内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1、一元线形回归方程a 、回归方程的求法()y y b x x -=-其中11Nii x x N==∑ ,11Ni i y y N ==∑b 、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回归方程的稳定性是指回归值y 的波动大小。
波动愈小,回归方程的稳定性愈好。
22222b b b b y x x σσσσ=++y σ=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1)回归问题的方差分析观测值12,...,N y y y 之间的差异,是由两个方面原因引起的:①自变量x 取值的不同;②其他因素(包括试验误差)的影响。
N 个观测值之间的变差,可用观测值y 与其算术平均值y 的离差平方和来表示,称为总的离差平方和。
记作21()Nt yy i S y y l ==-=∑S U Q =+21()Nt i U y y ==-∑称为回归平方和,它反映了在y 总的变差中由于x 和y 的线性关系而引起变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