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细则全文
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

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制度之一。
下文是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欢迎阅读!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2020年重庆工伤保险条例

2020年重庆工伤保险条例:12-03还在找重庆市的工伤保险条例吗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 2020年重庆工伤保险条例____,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该《办法》于2020年2月13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渝府发〔2020〕22号印发。
《办法》分总则、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管理和监督、附则7章57条,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渝府发〔2020〕82号)和《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管理暂行办法》(渝府发〔2020〕63号)予以废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参加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
本市事业单位到住所地区县(自治县)、其他用人单位到注册地区县(自治县)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
市外用人单位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地区县(自治县)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建立市和区县(自治县)政府两级责任分担机制。
第五条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重庆市工伤赔偿条例

重庆市工伤赔偿条例
重庆市工伤赔偿条例
第一条本条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工伤赔偿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条工伤赔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工伤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待遇。
第三条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患病的,应当享受工伤赔偿待遇。
第四条工伤赔偿待遇的标准和办法,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根据劳动者受伤或者患病程度的不同进行相应区分。
第五条工伤赔偿的计算准则是以劳动者实际收入为基础,同时考虑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实际工作能力和伤残程度等因素。
第六条劳动者在受伤或者患病后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医疗救治。
第七条劳动者在休假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发生工伤的,应当按照工资发放情况享受工伤待遇。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定
期进行职业危害分析、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第九条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备和安全培训,并按照规定提供劳动保护的条件。
第十条劳动者违反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制度造成事故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追责。
第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应当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第十二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重庆市工伤赔偿条例为我市的劳动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全市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遵守和执行本条例,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环境。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82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第六章管理与监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11月10日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三年十一月十七日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征缴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具体情况,逐步纳入。
第三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
全市建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和储备金。
第四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五条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征缴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到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
跨地区、流动性较大的用人单位到市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的区县(自治县、市)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
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工伤保险费基准费率的确定及费率水平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重庆工伤条例

重庆工伤条例重庆市工伤条例(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重庆市境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以及在境内从事劳动的职工和农民工。
第三条工伤指职工在工作期间、工作岗位上或者因工作引起的职业病所遭受的伤害。
工伤实施单位为工商部门和职工社保机构。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供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按照法定标准缴存职工工伤保险费,在职工出现工伤时支付或者补偿工伤保险金。
第六条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工伤的,有权得到及时的救治,并获得一定时间的休养,没有经济来源的,可以领取伤残津贴。
第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其亲属有权获得一次性的丧葬费和抚恤金,并享受相应优待政策。
职工的遗属或被抚养人及时领取工伤保险金或亲属抚恤金,没有经济来源的,可以领取生活补助。
第八条政府应加大对工伤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工作场所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工伤预防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制和工作流程,制定紧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职工应按照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开展工作,并遵守安全操作规定。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安全设施和优质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劳动过程中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必要时,应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相应培训。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政府必须加大对工作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章工伤救治第十三条职工在受伤后应立即进行急救,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必要时,职工应该报警或者寻求其他群众的帮助。
重庆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重庆工伤保险实施办法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及时、全面地为工伤职工提供医疗救助、伤残赔偿和生活补助等各种保障措施。
下面就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工伤保险的范围1. 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是在重庆市范围内从事用人单位劳动、在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范围内的工伤职工。
2. 工伤保险的时间范围为参加工作与退出工作之间的工伤保险责任。
二、工伤保险的责任1. 工伤保险责任的范围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2. 工伤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工作中,导致劳动者伤残或死亡的意外事件。
3.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某种致病因素,导致发生的疾病。
三、工伤保险的待遇1. 医疗救助:工伤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需要治疗的,按照重庆市的医疗救助标准进行报销。
2. 伤残赔偿:工伤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导致伤残的,根据伤残程度和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伤残赔偿金。
3. 生活补助:工伤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导致丧失或减少劳动能力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给予生活补助。
四、工伤保险的支付1.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
2. 工伤保险费包括基本保险费和个人账户金额。
3. 基本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全部缴纳,个人账户金额由个人缴纳。
五、工伤鉴定和办理程序1. 工伤鉴定是指对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程度等进行评定的程序。
2. 工伤职工应当在出院后的十天内向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鉴定申请。
3. 工伤鉴定结果由工伤鉴定机构作出,经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三方认可后生效。
以上就是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该办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为重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实施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实施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0.12.27•【字号】渝人社发[2010]284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伤保险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实施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渝人社发〔2010〕28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部新区社会保障局: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新《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实施,为了做好新旧《条例》实施过渡阶段政策衔接,现就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实施新《条例》有关工伤保险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首次参加工伤保险的基准费率为0.5%。
二、2011年1月1日后发生的工伤,按照新《条例》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三、2011年1月1日前发生的事故伤害或者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依照新《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其工亡待遇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旧《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标准计发。
2011年1月1日后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按新《条例》规定的待遇标准执行。
四、2011年1月1日起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标准按每人每天8元标准执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五、2011年1月1日起工伤职工经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到市外就医所发生的交通(火车、动车组硬卧,普通客轮三等舱,客运汽车)费用据实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途中伙食补助按每人每天50元标准执行,发生了住宿费的按每人每天不超过100元标准执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六、五至十级工伤职工在2011年1月1日后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的,仍按我市现行有关规定标准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是指由重庆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的,关于统一实施工伤保险的办法。
一、参保范围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工作的从业人员,凡在重庆市内进行的活动,均受工伤保险的保护。
2、不受工伤保险保护的,有:(1)自由职业者、商业性演出人员、技术服务人员、临时工、外来务工人员;(2)抗战期间无偿劳动捐献义务工作者、抗美援朝期间义务劳动者;(3)渔业捕捞人员;(4)国家另有规定不受工伤保险保护的情形。
二、保险责任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办法,工伤保险对从业人员因工死亡、残疾、伤残的赔付费用,和因工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承担赔偿责任。
2、工伤保险赔偿责任包括:(1)致死工伤:向遇难者遗属发放交通安全经济补偿金、一次性伤残津贴;(2)致残工伤:向受伤者发放一次性伤残津贴;(3)临时性工伤:由伤残鉴定机构确定的,致使工作能力临时丧失的,应按时支付工伤医疗费用;(4)长期性工伤:由伤残鉴定机构确定的,致使工作能力长期丧失的,应按时支付伤残津贴;(5)特别伤残:由伤残鉴定机构确定的,致使工作能力长期丧失的,应按时支付特别伤残津贴。
三、报销程序1、工伤保险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受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依法审核、核准后,支付给相关当事人。
2、工伤保险支付费用的程序如下:(1)遇难者遗属申请工伤保险赔偿,应提供遇难者的身份证明、职业资格证明,以及罹患工伤的相关证明材料;(2)受伤者申请工伤保险赔偿,应提供受伤者的身份证明、职业资格证明,以及罹患工伤的相关证明材料;(3)受伤者因工住院治疗的费用,应提供住院证明、住院费用清单,以及罹患工伤的相关证明材料;(4)受伤者因工伤残疾而需要购买残疾辅助器具的费用,应提供伤残鉴定高级机构出具的伤残证明,以及购买残疾辅助器具的费用清单;(5)受伤者因工伤而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费用,应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治疗计划和治疗费用清单,以及罹患工伤的相关证明材料。
重庆工伤规定

重庆工伤规定重庆工伤规定是指重庆地区关于工伤认定、工伤待遇、工伤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下面将就重庆工伤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伤认定1. 工伤认定的适用范围:重庆工伤认定适用于在重庆地区从事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在用人单位、企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就业的劳动者等。
2. 工伤认定的条件:重庆工伤认定主要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下列情况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事故伤害;(2)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发生的疾病;(3)在返回家乡途中受到意外伤害或发生突发疾病等与工作相关的伤害;(4)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强制安装的软件或设备导致的伤害等。
二、工伤待遇1. 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用是指因工伤需要进行的治疗、检查以及康复等相关费用。
重庆工伤待遇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工伤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对于符合条件的工伤劳动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2. 工伤护理费用:工伤护理费用是指因工伤需要进行的护理、陪护等费用。
对于符合条件的工伤劳动者,工伤保险基金应支付工伤护理费用。
3. 工伤伤残津贴:对于经过评定认定为伤残的工伤劳动者,工伤保险基金应支付工伤伤残津贴。
根据工伤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工资水平等因素进行补偿标准的确定。
4. 工亡抚恤金:对于因工伤事故导致的工亡(即工作中不幸去世),用人单位应支付工亡抚恤金。
根据工伤劳动者的家庭成员、工资水平等因素进行补偿标准的确定。
三、工伤赔偿1. 工伤赔偿的计算:工伤赔偿金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进行:工伤赔偿金=伤残赔偿基数×伤残程度÷伤残等级月平均工资×普通工伤赔偿倍数、长期丧失劳动能力工伤赔偿金=伤残赔偿基数×普通工伤赔偿倍数。
2. 工伤保险金的支付:工伤赔偿金由用人单位根据伤残程度和赔偿标准进行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支付,由工伤保险基金代替支付。
四、其他规定1. 监督管理:重庆劳动保障部门对工伤认定、工伤待遇和工伤赔偿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相关规定的有效实施。
1-10级工伤赔偿标准定

工伤1-10级赔偿标准: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工伤认定(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波、火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己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2014年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四种上下班途中工伤(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故意犯罪的:(2)醉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5、工伤等级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6、1-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4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退休后享受标准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按月支付伤残津贴退休后享受标准待遇一级伤残为 27 个月的本人工资;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90%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二级伤残为 25 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85%龄二并办理退休孚续后三级伤残为 23 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80% ,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四级伤残为 21 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 75% 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重庆工伤保险条例

重庆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工人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其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重庆市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人职工。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工人职工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保障他们在工作期间因工负伤、患职业病或者发生工作相关的其他伤害的权益。
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来源包括:企事业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的补贴、社会各界捐赠的款项等。
第五条工人职工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患职业病或者发生工作相关的其他伤害的,享受下列待遇:(一) 及时得到紧急救治和医疗救治;(二) 享受伤情鉴定和评定;(三) 享受康复治疗;(四) 丧工伤的,享受丧葬费;(五) 因工死亡的,其遗属享受抚恤金、丧葬费和供养费。
第六条工伤保险金额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条工人职工要依法行使工伤保险权益,主动申报工伤或者职业病并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公司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在法定时限内办理伤残和丧葬费等给付手续。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报告工伤保险机构,并协助工伤保险机构进行核查和鉴定。
第九条工伤保险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参保、拖欠工伤保险费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和公开曝光。
第十条工人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工伤待遇:(一)在上班时间内私自离岗或者违章操作,防护措施不当,故意自伤、自毁或者自杀的;(二)因患有烟酒、药物、吸毒等原因致使工伤的;(三)在外逗留、休假期间发生工伤的。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限期参加,并可以处以罚款。
逾期仍不参加的,由政府有关部门代为参加,并追缴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的保险费。
第十二条本条例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2019年整理】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渝府发[]22号)
![【2019年整理】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渝府发[]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5ee8004948d7c1c708a145be.png)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12〕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政府同意《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参加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
本市事业单位到住所地区县(自治县)、其他用人单位到注册地区县(自治县)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
市外用人单位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地区县(自治县)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建立市和区县(自治县)政府两级责任分担机制。
第五条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应当在参保时提供职工职业健康档案。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救治,并建立和完善职工工伤管理档案。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纳入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按月将实际征收的工伤保险基金全额上解到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当年基金结余转为储备金。
重庆市工伤实施条例

重庆市工伤实施条例
重庆市工伤实施条例是为了保护工人的权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健全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工伤保险待遇,确保工人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下面是重庆市工伤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了本条例。
第二章工伤保险标准
规定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工伤待遇的计算办法等。
第三章工伤认定和鉴定
明确了工伤认定和鉴定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工人的工伤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四章工伤待遇
规定了工伤待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等。
第五章工伤辅助器具和康复
明确了对于工伤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伤辅助器具和康复服务的要求和措施。
第六章工伤事故应急救援
规定了工伤事故应急救援的机构和责任,保障工伤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救援。
第七章工伤监督和管理
建立了工伤监督和管理机构,对工伤保险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公正、公平的运行。
第八章法律责任
规定了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形和处罚种类。
第九章附则
对于本条例的实施和其他相关事宜进行了补充和规定。
总之,重庆市工伤实施条例的出台,为工人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和福利,规范了工伤保险制度和工伤待遇的发放,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这对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重庆市工伤赔偿规定

2023年重庆市工伤赔偿规定1. 赔偿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将根据职工在工作中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患病情况,提供一定的赔偿。
工伤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费用:根据医疗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提供合理的医疗费用赔偿;- 住院伙食补助:根据住院伙食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提供一定的补助;-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程度,提供相应的伤残津贴;- 丧葬补助金:在工伤事故造成职工死亡时,给予一定的丧葬补助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在工伤事故造成职工死亡时,给予合法受抚恤人一定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2. 赔偿标准根据重庆市工伤保险的规定,工伤赔偿标准将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和计算。
具体的赔偿标准如下:- 医疗费用:根据医疗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赔偿;- 住院伙食补助:根据住院伙食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提供一定的补助。
具体的补助标准由相关部门制定并进行公示;-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程度和工资标准进行计算,提供相应的伤残津贴;- 丧葬补助金: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丧葬补助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相关规定和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给予合法受抚恤人一定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3. 赔偿申请流程为了方便职工申请工伤赔偿,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赔偿申请流程。
具体的申请流程如下:1. 职工受伤或病情恶化后,应及时就医,确保生命安全;2. 在职工伤情稳定后,向所在单位提交书面的工伤认定申请;3. 单位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送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4. ___将组织工伤认定委员会进行工伤认定,并向职工和用人单位发放《工伤认定书》;5. 职工和用人单位根据工伤认定书,申请相应的工伤赔偿;6. ___将在收到赔偿申请后,进行相关审核和赔偿支付。
以上就是2023年重庆市工伤赔偿规定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赔偿范围、标准和申请流程请参考相关法规和规定。
根据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根据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渝府发(2003)82号文、渝劳社办法(2004)211号文一、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全额报销;二、住院期间护理费:治疗期间至评残前由用人单位支付,评残后由基金支付;三、交通食宿费:按本单位因公出差标准报销;四、误工费:由单位按受伤前的月工资标准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后,最长期间不超过24个月。
五、残疾待遇标准;(一)、一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4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伤残津贴:每月按本人工资标准的90%发放;(基金支付)(二)、二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2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伤残津贴:每月按本人工资标准的85%发放;(基金支付)(三)、三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0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伤残津贴:每月按本人工资标准的80%发放;(基金支付)(四)、四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伤残津贴:每月按本人工资标准的75%发放;(基金支付)(五)、五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伤残津贴:每月按本人工资标准的70%发放;(基金支付)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月发放伤残津贴,一次性领取伤残津贴的,按15年计算,已经领取了伤残津贴的应扣除已经领取的月份,但扣除后支付的年限不得少于5年。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解除劳动关系时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标准12个月计算(六)、六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4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伤残津贴:每月按本人工资标准的60%发放;(基金支付)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月发放伤残津贴,一次性领取伤残津贴的,按15年计算,已经领取了伤残津贴的应扣除已经领取的月份,但扣除后支付的年限不得少于5年。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解除劳动关系时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标准10个月计算.(七)、七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2个月计算;(基金支付)2、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解除劳动关系时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标准15个月计算.3、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解除劳动关系时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标准8个月计算.(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含10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全额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9年以上<含9年》不足10年的,按90%支付;以此类推,每减少1年减少10%,距法定退休年龄不不足1年的,按全额10%支付。
关于重庆工伤赔偿条例

关于重庆工伤赔偿条例
重庆工伤赔偿条例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意外伤亡或者因工致残的权益,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和医疗补偿。
重庆工伤赔偿条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定义和范围:明确了工伤的定义和范围,对于由于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亡和工伤致残都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赔偿。
2. 职工工伤保险:要求雇主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亡时能够得到经济赔偿。
3. 工伤认定:规定了工伤的认定程序和标准,工伤的认定由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提出申请,由工伤认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和认定。
4. 赔偿标准:明确了工伤赔偿的标准和金额,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伤残津贴等各项赔偿。
5. 医疗补偿:规定了工伤者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支付,以及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工伤者,可以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
6. 支付程序:明确了工伤赔偿款的支付程序和方式,及时支付工伤赔偿款。
7. 维权保障:规定了工伤者享有的维权保障措施,包括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程序和途径,确保工伤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重庆工伤赔偿条例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工人的劳动权益,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
通过明确工伤的范围和认定程序,确保了工伤赔偿的公正性和及时性。
同时,规定了工伤赔偿的具体标准和金额,可以为受害者提供经济上的安全保障。
此外,工伤者的医疗费用也得到了保障,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救助。
总的来说,重庆工伤赔偿条例对于提升劳动者的福利保障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工伤保险赔付标准

重庆市工伤保险赔付标准
一、医疗费用
重庆市工伤保险将按照《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工伤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标准》的规定,负责工伤医疗费用报销。
包括挂号费、住院费、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医药费、康复治疗费等。
二、伤残赔偿金
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重庆市工伤保险会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伤者本人7个月工资收入为基数,计算1-10级伤残。
如果伤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则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时,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具体标准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
四、护理费
根据伤者的护理等级和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重庆市工伤保险将负责报销护理费用。
对于完全护理依赖和大部分护理依赖的工伤职工,分别按照月工资的50%和40%支付护理费;对于部分护理依赖的工伤职工,按照月工资的30%支付护理费。
五、停工留薪待遇
在停工留薪期内,重庆市工伤保险将按照伤者的原工资待遇支付停工留薪待遇。
具体期限由医疗机构根据伤情确定,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六、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对于因工死亡的劳动者,重庆市工伤保险将支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丧葬补助金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倍;抚恤金按照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情况,
分别以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按月发放。
七、交通食宿费
重庆市工伤保险将根据实际情况报销伤者的交通食宿费用。
具体的报销标准和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最新重庆市工伤赔偿标准

重庆市工伤赔偿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安全监管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本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伤保险赔偿的实施,保护劳动者权益,本规定制定。
第二条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合用于在重庆市境内发生的、依法确认为工伤的职工。
第三条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定,保障受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治疗、恢复和职业转换所需的费用。
第四条职工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分为三类:工伤医疗救治费用、工伤津贴和伤残津贴金。
第二章工伤医疗救治费用第五条工伤医疗救治费用包括治疗费用、住院伙食津贴费、交通费、康复费等。
其中,治疗费用应当根据医疗费用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作出合理核定。
第六条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医疗救治费用时应当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并采取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章工伤津贴第七条工伤津贴是指因工伤导致职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赋予其的生活补贴。
第八条工伤津贴计算方法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工伤津贴的最高月数为24个月。
第四章伤残津贴金第九条工伤致残是指由于工伤使职工造成身体残损或者器官功能障碍而导致劳动能力下降的情况。
第十条职工因工致残后,在医学上已经达到了由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且伤残等级评定委员会已审核确认,依法应当赋予职工伤残津贴金。
第十一条伤残津贴金计算方法为:职工月工资收入×伤残等级系数×伤残津贴金标准。
伤残津贴金标准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为上限。
第五章其他规定第十二条职工工伤保险赔偿理赔时,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历、诊断证明等材料。
第十三条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应当根据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对于拖欠、拒不支付工伤保险赔偿金的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利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同时废止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2024版)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2024版)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第一条保险范围1.1 本合同所称的工伤保险,是指在甲方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导致伤残、死亡或者患病的,乙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负责支付甲方相应的保险金。
1.2 保险期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
第二条保险金额2.1 甲方参加的工伤保险金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元整(小写):__________元。
2.2 乙方每月按照甲方的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甲方缴纳工伤保险费,具体比例为__________%。
第三条保险待遇3.1 甲方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经认定为工伤的,乙方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甲方保险金:(1)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按照甲方工资的__________%支付,计算时间为__________个月;(2)医疗费用:根据实际医疗费用,乙方负责支付甲方在工作期间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3)工亡补助金:甲方因工死亡,乙方一次性支付甲方家属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元整(小写):__________元。
3.2 甲方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未认定为工伤的,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支付甲方保险金。
第四条保险理赔4.1 甲方发生工伤,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__________日内向乙方提出理赔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1)身份证明;(2)劳动合同;(3)工伤认定证明;(4)医疗费用单据;(5)其他乙方要求提供的材料。
4.2 乙方收到甲方理赔申请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__________日内审核完毕,并根据审核结果支付甲方保险金。
第五条保险费用5.1 乙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比例,每月按时向甲方缴纳工伤保险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工伤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参加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
本市事业单位到住所地区县(自治县)、其他用人单位到注册地区县(自治县)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
市外用人单位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地区县(自治县)参加工伤保险。
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建立市和区县(自治县)政府两级责任分担机制。
第五条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工伤保险工作。
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伤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应当在参保时提供职工职业健康档案。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救治,并建立和完善职工工伤管理档案。
第二章第二章是关于工伤保险基金的规定,共有四条。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纳入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按月将实际征收的工伤保险基金全额上解到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当年基金结余转为储备金。
储备金主要用于重大事故和工伤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的工伤待遇支付。
工伤保险储备金和基金预决算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差别费率和工伤保险费收支情况制定我市工伤保险基准费率;根据我市工伤保险费支出、工伤发生率和职业病发生状况等情况,制定我市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政策。
经办机构按照我市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定期调整各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向征收机关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市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九)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十)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支出。
第三章第三章是关于工伤认定相关问题的规定,包括七条。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条例》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负责工伤认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负伤3人以上(包括3人)的伤害事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职工因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依法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对有正当理由的,申请时限最多可以延长30日。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书面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书面申请或延期认定申请的,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伙食补助费、市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参保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
职工在参保地之外发生事故,参保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委托事故发生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受伤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本市用人单位由注册地或住所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市外用人单位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生产经营地区县(自治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及受伤职工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三)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的,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初诊证明和病历资料等;职工患职业病的,提供有职业病诊断资格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提供补正材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遇有特殊情况,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发现该申请不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受理条件的,应当驳回该工伤认定申请,对申请人出具《驳回工伤认定申请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告知诉权。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后15日内书面通知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十七条职工或者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提供举证材料,用人单位应自收到举证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供相关证据。
用人单位逾期不提供举证材料的,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第四章第四章是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法规,共八条。
第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市、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九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以下鉴定或确认工作:(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的鉴定;(二)延长停工留薪期的确认;(三)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四)疾病与工伤关联的确认;(五)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六)工伤康复的确认;(七)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八)其他受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条工伤职工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停工留薪期终止,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时,应填报《劳动能力鉴定表》,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病历及相关诊疗资料等。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申请其他工伤鉴定(确认)的,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具体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先对新发生的工伤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结合原有工伤作出综合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确认)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确认),并提交区县(自治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再次鉴定(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三条自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或经办机构认为其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负责首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鉴定。
第二十四条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范围所产生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及鉴定检查费用,参加工伤保险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发生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及鉴定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鉴定(确认)结果为与工伤无关联的疾病、供养亲属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再次鉴定(确认)或复查鉴定的结论没有变化,所产生的鉴定(确认)费及鉴定检查费用由申请者承担。
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费收费标准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或者尚未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第五章第五章是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内容,共十七条。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参保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按《条例》和本办法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批准到市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标准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职工治疗工伤,实行定点医疗。
就医和结算管理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工伤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定点机构管理办法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后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已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应及时退还;不退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回。
第三十条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情况特殊的,工伤职工可直接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
申请人提交资料齐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30日内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情形特殊的可适当延长,延长期不得超过15日。
申请享受供养亲属抚恤待遇的,根据所申请的待遇项目提交以下补充材料:(一)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户籍管理的生存证明;(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出具的无生活来源证明;(三)婚姻关系证明;(四)民政部门出具的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五)养子女的收养证书;(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