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作者:董思聪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19世纪末以来,西方语言学界对语缀问题进行了充分而全面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理论背景多样,研究方法不一。

但西方学界的语缀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一个跨语言、跨类型的统一解释,对各类语缀的研究存在不平衡等。

汉语语缀缺乏关注的现状与西方的研究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内语法学界应该在合理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汉语方言、民族语的资源,填补理论和材料上的诸多空白。

关键词:语缀综述句法学一、引言语缀(clitics),又称“附缀”“附着词”“附着成分”“词组尾”等,是句法意义下的概念,指具有独立词的句法特点,而语音上需要依附于另一个词或短语的粘着语法成分,它作用于短语或句子层面,并非词内语素;语音特点与其相似的词缀,则是形态意义下的概念,指以屈折和派生等手段参与形态变化或构词的粘着成分。

前者有如英语“I’m here”中的“’m”,汉语的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复数标记“们”、焦点标记词“是”等;后者则有英语的复数后缀“-s”,汉语中构成名词的“性”、构成动词的“化”、构成形容词的“气”等。

(参看刘丹青,2008;徐杰,2012)语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的语法现象,但是国内语法学界却很少提及,仅有石毓智(2003)、刘丹青(2008)、张惠英(2011)、徐杰(2012)等几位学者在近年的研究著作中讨论到。

而西方语言学家却在多年的语缀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理论背景多样,研究方法不一。

这种已趋成熟的研究态势和汉语语缀的研究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语语缀问题这一丰富的“矿藏”,尚待进一步挖掘。

二、国内学界语缀研究成果国内语缀的研究成果主要于近几年出现,石毓智(2003)、刘丹青(2008)、张惠英(2011)、徐杰(2012)等学者讨论了汉语语缀的性质、个案及其在语法体系中的地位。

石毓智(2003)认为,在汉语动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实词会发生语法化而成为语缀。

浅谈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浅谈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浅谈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争议最大的语法单位之一。

从上世纪中期到现在,各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词缀的确定原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使是同一个判定标准,各家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由此出现了词缀划分混乱的情况。

这给我们学习词缀,判定哪些是词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此,通过研读和分析各家的观点,就词缀的定义、性质和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提出了一些学习后的结论,并据此对《语法讲义》中的词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词缀;定义;性质;分类在《语法讲义》中,朱德熙先生认为“初”、“第”是前缀,“们”、“着”、“了”、“过”是后缀,并把“着”、“了”、“过”作为动词后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助词,不能算作词缀,我也认为不应该将他们看作词缀。

要弄清楚他们是否为词缀,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词缀,词缀有什么性质,然后才能识别他们,判定他们是否为词缀。

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多,我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词缀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 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又叫词缀。

”[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

”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 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

”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 这种词素很抽象, 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 构词时位置固定,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与早期官话、现代周边吴语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独特的文白异读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对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的研究、汉语方言发展演变中逆化现象的研究都具有典型意义。鼻音增生在杭州方言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可分为鼻音声母的增生和鼻音韵尾的增生两类,这对汉语方言特殊音变现象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一些例外现象因此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1]鲍厚星.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方言,1989,(3).
[2]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3).
[3]曹广衢.温岭话入声变调同语法的关系[J].中国语文,1958,(7).
[4]曹志耘.汉语方言区、方言岛和混合语的文化语言学考察[M].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徐越在2002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上的《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一文中,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词结构与周边吴语的比较、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读音、来历以及杭州话中儿缀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就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儿”出现的后缀“儿”、中缀“儿”具体现象进行了研究。在2006年又分别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和《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两文,在《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一文中,着重研究了杭州方言中儿缀词象生动六个方面对词语的修饰作用;在《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一文中,从“儿”在构词中所处的后缀、中缀位置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了在中缀、后缀位置的一些构词形式。2011年徐越又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构词、构形功能》一文,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具有构成新词、区分词义和词性、变换词形等构词构形功能,他认为,词根的重叠多、词形变化丰富是杭州方言儿缀在构词与构形中两个显著的特点,尽管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读音改变了,但其主要的构词、构形功能没有变,仍然保持着吴语的特点。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最近几十年来,缀语研究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缀语是指由一个实词紧随一个句法成分(如助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所组成的独特的结构单元,例如“词语+介词”,或“名词+动词”。

本文将概述近期关于英语缀语研究的相关文献,以便对缀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首先,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关于缀语分类的框架,并对英语中的不同缀语类别进行比较。

例如,一些研究重点是英语缀语的词汇-结构定义,将它们分为句法成分和功能-语义类型,以及语义成分状态等。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不仅要考虑缀语的本质,还要考虑他们的语法形态特点,诸如强制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功能-语义单元的分组等因素。

此外,有学者提出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英语缀语的研究。

例如,斯蒂芬斯等研究人员使用了建模方法,试图描述英语中的缀
语的功能和潜在语义。

另一方面,道格拉斯等研究人员使用定性方法,对英语缀语的各种语言特征进行探究。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英语缀语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了介绍。

它介绍了英语缀语的不同类别,以及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研究英语缀语的方法。

最后,还提出了在英语缀语方面进一步工作的可能性。

随着诸多语言研究者对缀语研究的深入探索,英语缀语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红楼梦》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楼梦》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楼梦》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词句妙语流芳千古,成为了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词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红楼梦》中词缀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文字艺术,也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语言,提高汉语学习水平。

因此,对《红楼梦》中词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红楼梦》中的词缀及其语用功能。

具体研究问题为:《红楼梦》中有哪些常用的词缀?它们的语用功能是什么?如何体现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红楼梦》中词缀的研究,深入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红楼梦》中的词缀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常用的词缀;其次,对这些常用的词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它们的语用功能和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进行整合、总结和反思,力求达到深入、准确、全面和具体的研究目标。

四、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本论文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问题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等。

第二部分:《红楼梦》中的常见词缀本部分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文本进行梳理和统计,找出其中常见的词缀,并进行分类和归纳。

第三部分:常见词缀的语用功能本部分通过对常见词缀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究它们的语用功能和特点,结合小说文本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红楼梦》中词缀的艺术特色本部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词缀在其艺术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词缀与小说的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本部分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

五、参考文献本部分列出本研究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论文计划于XXX年XX月完成初稿,XXX年XX月进行修改和完善,XXX年XX月提交终稿。

新理论视野下的词缀观及词缀应用研究问题综述

新理论视野下的词缀观及词缀应用研究问题综述
理论 来介 绍新理论视野下的词缀观 ,并在 此基础上进一 步探讨词缀应用研究的相关 问题 ,从 而加深对汉语词缀本质 特点的
理性认识 ,以期更好地指导词缀在中文信 息处 对外汉语教 学 词典收词
汉 语 词 缀 一 直 是 语 言 学 界 争 议 很 大 的 一 个 问 题 , 它
的应 用 研 究和 发展 , 并努 力在 理 论研 究和 实 践应 用 两个 属度来 进行 描述 ,如果 将词根 定义 为0 、典 型词缀 定义 为
层 面 上 有 新 的 拓 展 和 突 破 , 使 它 们 互 相 促 进 , 相 得 益 1 ,那么类词缀对词根和典型词缀的隶属度可示意如下 :
彰 。本文 主 要 结合 词缀 的 新兴 前沿 理 论 以及 词缀 在 实际 应用 中遇 到的 问题 ,探 讨 当前 新 语言 理 论视 野下 的 词缀
观和如 何加强词缀 的应用研 究 。

词报
娄 词 缀
O 0 1 0. Z 0 3 0. 4 o. 5 【 J 6 0 7 u, ¨. I
新 理论视 野 的调 缀观及 凋 缀 应 圈砑 宽
问题 综 述
口崔 平

要 :词 缀一直是汉语学界争议很 大的一个问题 ,对 于词缀的认识 ,从 术语 、定 义到 范围的确定,各家都存在着一
定的分歧 ,本体研究 的分歧也给应用研 究带来 了 很 大的困难 。本文拟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 ,结合 目 前学术界一些新兴前 沿
词 缀 和 类 词 缀 的界 限 问题 有 很好 的指 导 作 用 。 l 1
( 二)语法化理论的词缀观 所 谓语法 化,就是指 “ 一个新兴 语法 手段产 生的历时
过程 ”。 ( P 2 3 在 印欧 语 系 中 ,词缀 的产 生 是 一个 最 为 典型

大学生二语词缀习得研究现状浅析

大学生二语词缀习得研究现状浅析

大学生二语词缀习得研究现状浅析发表时间:2010-05-25T11:43:12.123Z 来源:《赤子》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朱殿勇张艳吟[导读] 国内外对二语词缀习得的实证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研究数量明显不足,研究本身也存在很多亟待提高之处摘要:国内外对二语词缀习得的实证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研究数量明显不足,研究本身也存在很多亟待提高之处。

学生对构词法知识掌握应该为记忆单词,通过派生拓展领会式词汇以及在阅读中猜测生词的含义服务。

谨慎利用构词法知识任意构造复用式词汇。

英语词缀的构词能力强且灵活性大,在整个英语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它将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扩充英语词汇,从而丰富英语的表现力。

关键词:词缀习得;二语词汇;实证研究词缀知识是二语词汇知识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习者扩大词汇量及词汇广度。

根据哈特曼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词缀是加在词基上构成新词干的语素,或是提供屈折成分的词素。

从形态变化的角度,词缀可分为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从词缀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词缀知识对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扩大词汇量意义重大。

大学英语词汇量很大,词汇教学任务繁重。

词缀构词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习得手段,它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阅读中猜测词义以及进行派生词转换,提高词汇能力。

笔者检索了近十年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和词缀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对词缀构词法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缀的意义、后缀的词性、词根的意义及对词汇进行词缀分析,常见于一些词汇记忆书籍,将前缀、词根及后缀和相应的词汇罗列在一起,以词根为中心,组成同源派生词群,方便记忆。

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构词方法。

英语是形态语言,词缀作为其中一种构词手段十分活跃。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原本没有词缀。

现代汉语由于受印欧语言的影响产生了不少词缀现象。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19世纪末以来,西方语言学界对语缀问题进行了充分而全面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理论背景多样,研究方法不一。

但西方学界的语缀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一个跨语言、跨类型的统一解释,对各类语缀的研究存在不平衡等。

汉语语缀缺乏关注的现状与西方的研究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内语法学界应该在合理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汉语方言、民族语的资源,填补理论和材料上的诸多空白。

标签:语缀综述句法学一、引言语缀(clitics),又称“附缀”“附着词”“附着成分”“词组尾”等,是句法意义下的概念,指具有独立词的句法特点,而语音上需要依附于另一个词或短语的粘着语法成分,它作用于短语或句子层面,并非词内语素;语音特点与其相似的词缀,则是形态意义下的概念,指以屈折和派生等手段参与形态变化或构词的粘着成分。

前者有如英语“I’m here”中的“’m”,汉语的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复数标记“们”、焦点标记词“是”等;后者则有英语的复数后缀“-s”,汉语中构成名词的“性”、构成动词的“化”、构成形容词的“气”等。

(参看刘丹青,2008;徐杰,2012)语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的语法现象,但是国内语法学界却很少提及,仅有石毓智(2003)、刘丹青(2008)、张惠英(2011)、徐杰(2012)等几位学者在近年的研究著作中讨论到。

而西方语言学家却在多年的语缀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理论背景多样,研究方法不一。

这种已趋成熟的研究态势和汉语语缀的研究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语语缀问题这一丰富的“矿藏”,尚待进一步挖掘。

二、国内学界语缀研究成果国内语缀的研究成果主要于近几年出现,石毓智(2003)、刘丹青(2008)、张惠英(2011)、徐杰(2012)等学者讨论了汉语语缀的性质、个案及其在语法体系中的地位。

石毓智(2003)认为,在汉语动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实词会发生语法化而成为语缀。

语缀是介于实词和形态标记之间的一种语言形式。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语缀,指的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些小单位,它们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但会在构成短语和句子时,作为语法功能而存在。

比如英文里面的of,in,和on等词,被称作是语缀(affixes)。

语缀一般是由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或句法构成的,通常由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或前缀组成的。

它们用于语法和词汇重组,以构建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缀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了,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与文化,同时也让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复杂的问题。

此外,语缀也是构建机器翻译系统的基础。

因此,研究语缀的应用可以给语言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涉及到的语法和词汇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关于语缀的研究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英语和拉丁语方面的研究发展最为迅速。

这一时期的研究除了探讨语缀的语言成分外,还着重探讨了语缀在语法形式、意义和构建复杂句子结构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视了语缀在语法和词汇学中的应用。

首先,研究者探讨了语缀的语法成分,进而建立了语缀的语法分类体系,比如附加前缀、附加后缀和组合性等类别。

其次,语缀在不同语种中也具有不同的语法作用,如英语中的前缀和后缀经常用于表达不同时态和变位形式,而波兰语则常用于表达关系和数字类型等等。

最后,研究者也讨论了语缀在构建复杂句子结构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有时语法要求会与句子的真实意义相抵触。

而语缀研究的发展也被移植到其他语种,如汉语中的语缀研究,也开始被广泛关注,比如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尾缀”问题,就是其中一个研究焦点。

汉语语法研究者也开始研究如何使用语缀来表达不同时态、变位形式和关系等,以及构建复杂句子结构的语法形式。

随着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语缀研究的发展也变得日益重要,以深入了解汉语特有的语法形式和句法结构,并为翻译提供重要的信息。

此外,随着跨语言交流的日益增加,语缀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机器翻译的效率。

从上面的综述可以看出,语缀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文化以及解决语法和翻译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尧都区方言词缀综述

尧都区方言词缀综述

尧都区方言词缀综述作者:贾熠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4期摘要:尧都区方言的词缀可以分为三类:前缀、中辍、后缀。

其中前缀和后缀的数量较多,中辍数量很少。

前缀主要有:“日”、“不”、“忽”、“老”、“圪”;中辍主要有:“里”、“不”、;后缀主要有:“巴”、“子”、“呱”、“个”、“人”、“头”。

本文首先对尧都区方言词缀进行概述,然后再从构词方式、表义特征、语法功能三方面分析尧都区方言的一些典型词缀。

关键词:晋语;尧都区方言;词缀【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110-02临汾市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

现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

古称平阳,春秋时期,平阳一带足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

这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方言受普通话影响较大。

从方言区来看,尧都区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汾河片平阳小片。

一、关于汉语词缀的界定与尧都区方言词缀(一)现代汉语词缀的界定在语言学界,关于词缀的界定问题,学界观点较为一致。

本文采用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中对词缀的界定标准:(1)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既有前置的,也有后置的;(2)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

近些年,大量由类词缀构成的新词新语不断地涌现,类词缀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里最早提出类词缀这一术语,他认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和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

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而貌出现”。

判断一个语素是否为词缀关键是看它的意义的虚化程度,看它有没有表示具体的意义。

这一标准有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有些语素应该归为词缀还是类词缀就会存在分歧。

浅议现代汉语词缀问题

浅议现代汉语词缀问题

浅议现代汉语词缀问题作者:包柳霞来源:《卷宗》2012年第10期摘要: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研究,语言学界历来是莫衷一是的。

因此,本文笔者只能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对于前人的研究做一个系统的整理,针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历程、性质特点和判断标准展开阐述,旨在对于词缀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词缀;研究历程;性质特点;判断标准现代汉语研究开始,对于其词缀的探索也随之展开。

看似简单的词缀往往会让人在其判断标准和性质特点上产生分歧,但汉语的词缀问题又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对整个现代汉语构词、语法的研究都会造成影响。

作为初涉现代汉语海洋的我们对于词缀没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但我们仍有必要追本溯源,对于词缀进行分门别类,根据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历史进程,归纳其性质特点,进一步再提出现代汉语的判断标准,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历程汉语词缀的研究脉络总体还是清晰的,大体可以划分为四阶段。

(一)萌芽时期(“五四”前后至建国前后)此阶段,白话文的兴起让人们意识到汉语词缀的存在,但对其的研究总体上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只是对个别词缀如“儿”、“头”等有较详细的分析。

如《国语学草创》(胡以鲁,1913)的“形式部”就有论述“儿”“子”等语素“虽不无意义之可解,然而本义微矣。

”胡先生没对这一类语素在名称上进行概括,却指出它们的意义已虚化。

之后,《中国言语文字说略》(薛祥绥,1919)中谈到“语根不变,缀以语系,职因语系而明。

”“语根”、“语系”与如今的“词根”、“词缀”在意义上几无差异。

《黎锦熙的国语讲坛》(黎锦熙,1921)中《词类连书条例》一文,把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分为六类,其中第六类“带语尾的”就是指带后缀的词。

再后来《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1942)首次提出“近似词尾”(类词缀)这一术语。

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文法》(王力,1945)对“记号”(词缀)正式下了定义:“凡语法成分,附加于词、短语或句子形式的前面或后面,以表示它们的性质者,叫做记号。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语言学界一般从四个方面界定类词缀,分别是意义的虚化、构词时位置的固定、语言的粘附性和能产性。

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语言类推机制和经济节约机制;外部原因包括社会催生作用、外来语催生作用、主观从众心理和媒介传播作用。

本文对新兴类词缀发展方向的预测也从发展成为典型词缀和回归到词根状态这两方面阐释。

标签:现代汉语类词缀原因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类似汉语词缀的“构词成分”,它们的语义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虚化或泛化,构词上也表现出了定位性、能产性等特点。

人们利用这样的构词成分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的产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国内学者们将这部分构词成分称为“类词缀”,一种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处于过渡状态的单位。

掌握和分析类词缀,既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认识,正确把握汉语词缀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构词法,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

类词缀的研究成果可以给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另外,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可能会给词典编纂和语言的规范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关于类词缀的界定类词缀是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一个过渡,如果用公式表达的话就是:A—A/B—B,“A”表示的是词根,“B”表示的是词缀。

不同的学者对类词缀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但大体上可以从意义虚化、位置固定、粘附性这三个方面对类词缀的界定进行阐述。

(一)意义虚化意义虚化是区分词根、类词缀、典型词缀这一连续统中各个成分的首要标准。

词缀不同于词根的最根本区别在于:词根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词缀在这方面已被弱化和虚化了。

例如“门”字,它本是独立词汇地位的名词,如“这是一扇门”。

它也可以转化为量词,如“这学期,我们要上一门数学课”。

它也可以作为词根构成“房门”“门徒”。

这些“门”都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但现在新兴出现的“冷门”“艳照门”“南大寂寞门”等等组成了“形容词+门”“名词+门”“短语+门”,这些词语中的“门”字原有的名词和量词的词汇意义趋于虚化,构词上也出现了抽象的概括意义,表现一种流行的热潮。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现代汉语词缀研究一、研究背景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语言,其词汇量和词缀体系也十分丰富。

在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中,词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态组成成分。

词缀不仅能够表达不同层次和含义的信息,同时具有寄托历史文化和语言本质的较深的词言内涵。

目前,虽然有许多研究涉及汉语词缀的探究,但研究仍集中于分析、解释词缀的语言学特性、用法和语义,较少理论上的总结和系统化的研究。

因此,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汉语教学和应用语言学提供新的资料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现代汉语词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词缀与语言学理论关系的研究:通过考察词缀在语言学理论中的位置和作用,阐明词缀语言学本质和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2.词缀的分类研究:通过考察汉语中的前缀、后缀、中缀、复合中缀等不同的词缀类型,系统了解汉语不同种类词缀的语言学特性和运用规律。

3.词缀在汉语词汇中的作用研究:通过对汉语常用的单字及复合词缀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总结和提取对汉语词汇组成的规律、词义转化的方式、及各种语法和语用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词缀语言学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汉语语言学理论、汉语词缀实例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同时也采取个案分析、语言对比等方法,以期能够深入分析和解释词缀在汉语词汇中的作用,为汉语教学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材料。

四、预期成果1.对现代汉语词缀语言学理论的深入探究;2.对现代汉语词缀的分类和作用的系统研究;3.构建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模型;4.提供汉语教学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思路和新资料。

五、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目前针对汉语词缀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存在研究视角单一、资料来源不完整、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为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如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课题所需的相关资料,有计划、有序地进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法论,增加课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一引言1.1 研究目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词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词缀这一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概念中引入的,是汉语合成词的构词形式之一,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于其构词法体系中,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中国的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词汇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词汇层里的构词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其中,由于汉语的类推作用而导致新词的批量产生,是近年来新词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某一词素和其它词素的搭配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群,用以指代或描述一类事物和现象,从这些新词的构成方式看,表现出一种“类词缀”大量涌现的迹象,这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有多篇文章和著作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但是,这些大量涌现的“类词缀”是否真的具有我们普通语言学里提到的“词缀”的资质?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的看法却存在诸多分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词缀概念,在汉语语言学的规律基础上,结合汉语本身实际情况,对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描述,进一步的整理。

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汉语词汇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汉语语言规律,为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服务。

1.2 研究意义(一)有利于对汉语的性质进行深入的认识,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

汉语一向被视为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但其成分并非都是单一的,其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近年来汉语词缀和类词缀都不断增多,汉语表现出一些粘者语的特点,这种看法是否符合汉语实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有助于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

一直以来,各家对汉语词缀的具体确定是各有各的说法。

关于词缀的概念各家似乎大同小异,但到具体划分词缀时,大家的观点又都不统一。

导致认识不一的原因大体就是受形态语言的影响,对汉语词缀本身的规律把握得不够准确。

关于缀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缀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缀字的研究报告摘要"缀"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其在汉语中作为一个动态的构词成分,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

本文通过对"缀"字的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该汉字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加深对汉语词汇构成的理解,为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引言在汉语中,构词成分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缀"字作为一个动态的构词成分,可以为单词添加新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在汉语中,"缀"字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常常与其他构词成分一起组成不同类别的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

因此,深入研究"缀"字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对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构成规律以及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缀"字的语义特征"缀"字在汉语中有着多种语义特征。

从字面含义上看,"缀"字的本义是指用以拼合、附着的东西。

如"衣缀"、"附缀"等词语。

在汉语词汇构成中,"缀"字通常作为一种构词成分,具有补充、修饰等功能。

如"痕迹"、"记忆"、"疲惫"、"神秘"等词汇,均由"缀"字与其他构词成分组成。

其中,"缀"字常常起到增强原有词汇含义的作用,如"痕迹"中的"痕"指痕迹的痕迹,而"缀"则表示修饰这种痕迹的用途。

另外,"缀"字也有助于改变原有词汇的语法功能,在词汇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友好"中的"好"原本是形容词,经过"缀"字和"友"组成之后,"好"变成了名词,表示友谊关系。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词缀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为语言教学、词典编纂、语言风格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概述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分类探讨词缀的特性,并分析词缀在语言应用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述词缀是指在词根前或后附加的语素,如“子”、“头”等。

现代汉语中,词缀现象较为普遍,涉及的词缀种类繁多。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词语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使用规范,有助于解释汉语词汇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二、现代汉语词缀分类研究1、前缀:前缀是指在词根前面的附加成分,如“老”、“阿”等。

前缀通常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义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老”加在姓氏前表示对对方的尊称,“阿”加在人名前表示亲切。

2、后缀:后缀是指在词根后面的附加成分,如“儿”、“化”等。

后缀通常也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法和语用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儿”用于名词后表示“小”或“可爱”,“化”用于动词后表示“变为”或“成为”。

3、中缀:中缀是指在词根中间插入的语素,如“不”、“里”等。

中缀可以改变词语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使词语具有新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不”加在“好”的前面表示否定,“里”加在长度单位前表示内部。

三、现代汉语词缀语义研究词缀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主要通过隐喻、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实现。

例如,“X族”中的“族”表示一类人或事物,通过隐喻手法将具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一类人或事物归为一个语义场,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词缀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如“阿妈”、“老爹”等词语中的“阿”、“老”等词缀体现了亲昵、尊敬等情感色彩。

四、现代汉语词缀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

语缀问题研究综述语缀问题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它讨论的是构成一句话的词语的组合方式。

它不仅是探索一句话的语法结构的过程,也关系到词语的含义表达和语言使用者的实际行为。

本文将对语缀问题的历史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语缀的复杂性。

(正文)一、历史回顾语缀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此时,哲学家们很早就开始探讨语言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于如何定义和组合词语体系。

古希腊哲学家和学者索科特和普拉索斯的论述尤其重要,他们提出了语缀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将其称为“语缀学”。

他们的论述为探讨语缀问题和句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十七世纪,欧洲学者开始发现语缀学能够系统地概括不同语言的句法结构,并用来解释词语组合的原则和方法。

著名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约翰霍洛夫说服了民众,提出一套完整的语缀结构规则,使他们可以从中推断出词语组合的原则。

到了九十年代,语缀问题的研究发展出更多的方法和理论,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语缀运算,句法结构分析等等。

这些方法都更加重视对语法结构及其对语言使用者行为的影响,例如,语缀结构是如何影响日常语言使用者的词语选择以及句子的意义表达。

二、语缀问题的研究方法语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解释和预测词语组合及其衍生的行为方面。

语缀语言学家侧重探究词语组合的结构特征,关注句子的元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从而了解一句话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进行语缀问题研究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由研究者运用系统分析等解释性方法来考察语缀结构的具体特征,从而确定语缀结构的内在机理并形成语缀语言学理论。

定量分析则是由研究者运用统计学方法来检测语缀结构的特征,并进行预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缀结构的复杂性。

三、语缀问题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语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主要得益于不同学科的深入研究,包括生物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

研究人员深入探究词语组合的本质规则,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以更深入的方式研究语缀结构。

《汉语语缀 理论问题与个案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汉语语缀 理论问题与个案研究》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汉语语缀 理论问题与个案研究》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理论

研究
小结
词语
方言

汉语
现象
语法 问题
性质
语缀
语言
鉴别
标记
标准
基础
动词
01 编辑委员会
目录
02 学术委员会
03
“语言学前沿丛书” 总序
05 第一章 绪论
04 Preface of Frontiers...
7.2 作为语缀的“说” 及汉语方言中的言...
7.3 言说动词语缀作 为弱式焦点标记
7.4 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
8.2 潜在贡献与局 限
8.1 主要结论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阿”...
第五章 汉语的詈词语缀
5.1 骂詈语言研究概 况
5.2 詈词的语法功能
5.3 詈词用作语缀 5.4 小结
第六章 汉语的复指代词语缀
6.1 汉语中的复指代 词现象
6.2 粤语中代词及其语法化
6.4 小结
第七章 汉语的言说动词语缀
7.1 作为词内成分的 “说”
06
第二章 语缀研究的基 础问题
目录
07 第三章 汉语的助词与 语缀
09
第五章 汉语的詈词语 缀
08
第四章 汉语的词缀与 语缀
010
第六章 汉语的复指代 词语缀
目录
011 第七章 汉语的言说动 词语缀

汉语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综述

汉语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综述

汉语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综述作者:晏婧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0期摘; ; 要:“老”是汉语中十分活跃的高频词汇,其语法化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进行定量、定性的统计分析,发现这类研究主要从词缀“老”的产生时间、功能分布、语义特征及虚化机制等方面展开,并呈现出描写与解释、形式与意义、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特点,为今后汉语词缀研究和语法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词缀“老”; ; 语法化; ; 研究综述语法化,广义地讲又称实词虚化,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成为语法功能成分或语法标记的过程与现象,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词缀是语法化进程中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

“老”是汉语中的高频词缀,它由实词“老”虚化而来,出现较早、意义丰富、使用广泛,其语法化问题在词缀研究和语法化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因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关于“老”的语法化问题研究已趋于成熟,本文通过梳理学界关于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成果,总结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为其他词缀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一、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统计词缀“老”作为汉语中能产性强的高频词缀,在汉语中十分活跃,意义丰富,功能多样,其复杂性早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对其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的文献资料,最早散见于个别汉语史著作中,在讨论汉语词汇发展的专篇中对词缀“老”的产生、来源进行思考和初步探索;而后专门针对词缀“老”的论文不断涌现,各家观点不一,主要围绕词缀“老”的产生时间、功能分布、语义特征及虚化机制等方面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基本廓清词缀“老”语法化的发展脉络,这类成果已趋于成熟;部分学者在对近代汉语专书、曲词的语言研究中涉及词缀“老”的演变,从文学作品的角度丰富词缀“老”的语料依据和研究成果。

关于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涉及的代表著作、论文成果统计如下:二、词缀“老”的语法化研究成果(一)关于词缀“老”的起源最早对于词缀“老”的讨论始于对其来源和产生年代的确定,各家观点散见于个别词汇学著作当中,对词缀“老”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词缀“老”在唐代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惠英 ( 2 0 1 1 )认 为 , 语 缀 是 出 现 于 句 子 或 语 流 中 的
缀音 ,区别 于词汇 、构 词平 面上 的词 缀 。有 的语 缀是词缀
近 年 的研 究 著 作 中讨 论 到 。而 西 方 语 言 学 家 却 在 多 年 的语 超 出词 汇 平 面 进 入 句 子 语 流 ,起 构 句 的 作 用 ; 有 的 语 缀 只 缀 研 究 中 取 得 了丰 硕 的 成 果 ,而 且 理 论 背 景 多 样 , 研 究 方 出现 于 句 子 语 流 中 名 词 之 前 文 章 分 析 了湖 北 大 冶 话 、 湖
语缀 ( c l i t i c s ) ,又 称 “ 附缀 ” “ 附着 词 ” “ 附 着 成 缀 是一个封 闭的类 ,成员 主要 来 自于形容 词、动词 和趋 向 分” “ 词 组 尾 ” 等 ,是 句 法 意 义 下 的概 念 , 指 具 有 独 立 词 动 词 ,功 能 与 体 标 记 相 近 , 表 示 动 作 行 为 发 展 的状 况 ,如 的 句 法 特 点 , 而 语 音 上 需 要 依 附 于 另 一 个 词 或 短 语 的 粘 着 语 法 成 分 , 它 作 用 于 短 语 或 句 子 层 面 , 并 非 词 内语 素 ;语

理 论. 综 述
语缀 问题研 究 综述
口董 思聪
摘 要:1 9 世 纪末 以来,西方语 言学界对语缀 问题 进行 了充分 而全 面的讨论 ,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而且 理论 背景 多
样 ,研 究方法不一 。但西方学界 的语缀研究 亦存 在一些问题 ,比如缺乏一个跨语 言、跨 类型 的统一解释 ,对各 类语 缀的研
体 系 中的 地位 。
语 的 语 缀 比较 丰 富 ,所 以 在 表 达 疑 问 范 畴 和 焦 点 范 畴 时 , 具 有 更 多 的句 法 选 项 。语 缀 和 词 缀 的 共 性 主 要 在 于 其 粘 着
性 ,亦即非 自由性 ;二者 的差异主要在 于被粘 附的对 象性
石毓 智 ( 2 0 0 3 )认 为 , 在 汉 语 动 补 结 构 的 形 成 过 程 质不 同:词缀粘附于词 根,语缀 则粘 附于短语或 句子 。因 中 , 实词 会 发 生 语 法 化 而 成 为 语 缀 。语 缀 是 介 于 实 词 和 形 此词缀标 明词类,语缀标 明旬类 。 态 标 记 之 间 的 一 种 语 言 形 式 。 与 形 态 标 记 相 比 ,它 们 还 保
动词 的 “ 化 ”、构成形容词 的 “ 气 ”等 。 ( 参看刘丹 青,
2 0 0 8 ;徐 杰 ,2 1 2 )
“ 之 ” 、关 中 话 的 否 定 词 、 苏 卅f 话发 问词 “ 阿 ” 、 北 京 话 表示 “ 在 、到”义的轻声 “ d e ”等 。 作 者 还 谈 及 了 语 缀 的
究存在 不平衡等 。汉语语 缀缺 乏关注的现状与西方的研 究状 况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国内语法 学界应该在合 理借鉴 西方理论
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汉语方言、民族语的资源,填补理论和材料上的诸 多空白。 关键词:语缀 综述 句法学


引 言
重 音 , 必 须 依 靠 于 一 个 语 音 重 音 才 能 出现 。现 代 汉 语 的 语
例 子 , 以及 语 缀 的 来源 问题 。 徐杰 ( 2 0 1 2 )将 语 缀 看 作 攸 关 汉 语 语 法 系 统 全 局 的 关 键 之 一 ,认 为 “ 语 缀 多 ,词 缀 少 ”这 两个 相 互 独 立 的 特 点
二 、 国 内 学界 语 缀 研 究成 果
国 内 语 缀 的 研 究 成 果 主 要 于 近 几 年 出 现 , 石 毓 智 从 不同角度解释着 汉语语法 的诸多关键特 点 。正 是由于汉 ( 2 0 0 3 )、刘 丹 青 ( 2 0 0 8 )、 张 惠英 ( 2 0 1 1 ) 、 徐 杰 ( 2 0 1 2 )等 学者 讨 论 了汉 语 语 缀 的 性 质 、个 案 及 其 在 语 法
折和派 生等手段参 与形态变化或构 词的粘着成 分 。前者有 内语 素 ) 的 词 。简 述 了语 缀 与 词 缀 、 语 缀 与 独 立 词 的界 限
如英 语 “ I ’m h e r e ” 中 的 m ” ,汉 语 的结 构 助 词 、语 气 标准 ,并提 出 “ 句法 从严:语音从 宽 ”的认定 原则 。作 者
助词 、复数标记 “ 们 ” 、焦 点 标 记 词 “ 是 ” 等 ; 后 者 则 有 列 举 了 可 作 语 缀 的 语 法 成 分 , 并 分 析 了 可 能 是 语 缀 的 个
英语 的复数后缀 “ 一 S ”,汉语 中构成名 词的 “ 性 ”、构成 别 汉 语 例 子 , 如 作 回 指 性 宾 语 的 “ 它 ” 、 古 汉 语 虚 化 的
语 缀 是 一 种 广 泛 存 在 于 人 类 语 言 的 语 法 现 象 , 但 是 位 置及 相 互 间 的语 序 。 国 内语 法 学 界 却 很 少 提 及 , 仅 有 石 毓 智 ( 2 0 0 3 ) 、 刘 丹 青
( 2 0 0 8 )、 张 惠 英 ( 2 0 1 1 )、徐杰 ( 2 0 1 2 )等 几 位 学 者 在
法 不 一 。 这 种 已趋 成 熟 的 研 究 态 势 和 汉 语 语 缀 的 研 究 现 状 南 娄 底 话 、 广 西 阳 朔 葡 萄 平 声 话 、青 海 西 宁话 、 仡 佬 话 的 形 成 了鲜 明 的 对 比 。 汉 语 语 缀 问 题 这 一 丰 富 的 “ 矿藏 ”,
尚待 进 一 步挖 掘 。

些 高 频 率 的 结果 补 语 、 量 词 、结 构助 词等 。 刘丹 青 ( 2 0 0 8 ) 指 出 , 语 缀 是 失 去 语 音 独 立 性 、 必
音 特 点与 其 相 似 的词 缀 , 则 是 形 态 意 义 下 的概 念 , 指 以屈 须 依 附 于 一 个 独 立 的词 , 但 句 法 上 仍 有 词 的地 位 ( 而 非 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