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情境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
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问题情境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马车“。
(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
以后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3)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在1924年,北京迟至1935年才开始有公共汽车上路。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分成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航空组四个交通小组,然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汇总出四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脉络,最后请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
铁路组:
公路组:
水运组:
航空组:
问题情境3: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师生互动后,教师小结)
(1)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牵引的新式简易工具取代。
(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
(3)城市较乡村显著,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4)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的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
(板书)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问题情境4:请概述通讯工具的变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分成电报组、电话组两个通讯小组,然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汇总出这两种通讯方式的发展脉络,最后请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
电报组
电报组:
课堂小结
近代化交通与通讯是在西风东渐下艰难起步的,但影响不容低估。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使生活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如钱乘旦教授曾指出,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变得守时了,自此有了时间观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