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e2c757804d2b160b4ec0d6.png)
1.第一章2.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水文现象的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各因子本身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而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不同的流域、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似,由于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水文现象也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各流域的地质、地形等非地带性下垫面条件的差异,水文现象就会有巨大的差异。
4.水温在3.98°C时,结合紧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故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5.海水的温度分布:①水平分布。
(三大洋表面平均水温均为17.4°C,太平洋(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较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水温水平梯度冬季大于夏季。
②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趋势。
6.正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呈负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4摄氏度,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
7.逆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呈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4摄氏度。
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
8.温跃层:在湖面以下一定深度常形成温跃层,即上下水温有急剧变化的一段。
9.同温层:当湖温上下层一致,上下层水温完全相同(同温层,4℃)。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7db8422e3f5727a5e9625f.png)
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池。
”选择:流量3.水文学上比较前沿的三方面科学问题1、水文不确定性问题2、水文非线性问题3、水文尺度问题4.水的热学性质1、具有较大的热容量2、具有较大潜热5. 海水表面年均温特点:①北半球高于南半球②南北纬0—30度之间印度洋水温最高③南北纬50—60度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6.原因:太阳辐射、洋流性质、地形地貌(选择:无海水盐度)7.天然水的分类(按矿化度分)低矿化水、弱矿化水、中度矿化水、强矿化水、高矿化水(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8.按矿化度把湖泊分为4种类型: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9.水资源的涵义: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量。
应包括水量、水质、水能和水域,重点是水量和水质。
10.水资源条件和问题a、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
故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b、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
故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c、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故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
d、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故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e、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
f、天然水质良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故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是当务之急。
11.“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选择:水循环1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13.水的更替周期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亦是反映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基本数 .14.水循环的意义及其效应1、水文循环将地球圈层耦合在一起,并深刻地影响其形成、演变与发展2、水循环与全球气候它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4baa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3.png)
水文学复习要点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
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
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7c3f07bed5b9f3f90f1c68.png)
水文学原理名词解释1、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
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水文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外因或动力。
1)水文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
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
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2)水文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
前者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2、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水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均总蒸发量。
4、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子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5、凋萎系数: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6、水系: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面积园的周长之比,R=A/L2R:形状系数, A:流域面积(km2);L:流域长度(km)R值小,流域呈长形,流域水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水流变化剧烈。
8、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M=Q/F ,m3/s·km29、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
水分子H2O,化学成分复杂,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
水中有8大离子:K+、Na+、Ca+、Mg+、Cl-、SO42-、HCO3-、CO32-10、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含量。
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面平均含沙量(kg/m3)1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如果把全流域按蓄水容量大小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蓄水容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和其相应的面积(%)绘在一张图上,纵坐标是蓄水容量Wm’,横坐标是小于或等于蓄水容量Wm的各小块面积之和F0占全流域面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曲线,称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95c6f4bcd126fff7050bf5.png)
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2、 水文学的体系3、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第一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水汽输送至大陆3 降水最发水水库慕发植 爭 泊 海洋发蒸 表直召卜溥 平水文循环过程包括 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 渗、径流5个环节。
10、 径流的表示方法,径流的影响因素?11、 流域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表现?第二章河流1河流、流域及水系的概念2、河流上、中、下游的分段依据?3、河流的特征参数:河流落差、大断面、过水断面、弯曲系数、侵蚀基准点。
2、 3、 5、 6、 7、8 水文循环的类型水文循环的作用及效应水量平衡及其表达式土壤蒸发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的水汽输送特点降雨要素,影响降雨的因素 下渗阶段划分,下渗的影响因素 径流形成过程中的子过程,特点?4、过水断面形态要素:过水断面面积F ,湿周P (即过水断面上被水浸湿的河槽 部分),水面宽度B ,平均深度H ,水力半径R ( R=F / P ),糙度n 。
水系的特征参数:河网密度、河系发育系数、不均匀系数、湖泊率。
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河流的特征水位和相应水位。
天然河道中的流速分布特点。
河流冰情的阶段划分。
10、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11、径流的特征值及其计算(流量、年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 数)。
练习:某闭合流域面积为1000km 2,多年平均流量为12m 3/s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380mm 。
求各径流的特征值?该流域位于干旱地区、湿润地区还是其它地区?12、 年径流量的表示方法(重点知道正常年径流量)。
13、 频率与重现期的概念。
14、径流的年内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完全年调节系数 15、洪水波的推移和变形。
16、河水环流运动 的类型及其对河床的冲淤影响。
17、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和区另1」。
18、河流泥沙运动的方式, 携沙能力、输沙模数、侵蚀模数。
第三章地下水的结构和运动1、 含水层、含水介质和隔水层2、 孔隙度、裂隙率和溶隙率3、含水介质的 水理性质及其含义?4、包气带的垂直分带5、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6、孑L 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的形成条件及其动态特点?7、洪积扇中的潜水的形成条件及分带特征?8、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9、 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水文学复习提纲
![水文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536482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4.png)
水文学资料绪论一、水文学定义:研究地球表面水体的形成、演化、分布和运动规律,及其及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的学科二、研究对象:广义上:地球表面的所有水体狭义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即陆地表面的各种水体和地下水三、水文学的分支学科1、按应用范围分: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2、按研究方法分:水文统计法、随机水文法、地理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3、按研究内容分:区域水文学(特殊地区的水文规律:流域、河口、山地、平原、黄土等)部门水文学(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降水、径流等)、应用水文学(工程水文、城市水文、森林水文等)4、按研究目的和方法分: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文及水利计算5、按研究水体:大气水文学,地表水文学(海洋、陆地水文学),地下水文学陆地水文学包括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河口水文学三、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认为性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偶然性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四、水文学的研究方法1、成因分析法(以水文观测和实验数据资料为基础)2、数理统计法3、地理综合法(多用于无资料区)五、研究方向:地理方向、物理方向、工程方向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量平衡一、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指世界上的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大气中的水分狭义: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水体。
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水等淡水资源二、我国主要的水资源问题:1、总量多,人均少2、水资源分布不均(空间和时间)3、水环境污染严重4、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5、生态环境问题三、水循环的定义及类型㈠水循环的定义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的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㈡水循环过程: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各种形态的水不断地从水面、陆面、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至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其他地区或停留在原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成云,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降水,落至地面,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部分下渗形成地下径流,部分蒸发重新回到空中,各种径流最终汇入海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开始下一个新的循环过程(三)水循环的类型(大循环,小循环)1、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分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基本特点: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2、小循环:又称内循环,局部水分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的水循环基本特点: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在海洋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小循环分为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陆地小循环包括内流区小循环和外流区小循环1、海洋小循环:海洋水分只及天空垂向交换,即降水和蒸发2、陆地小循环:①内流区小循环:在内流区,仅有地表和空中之间的纵向水分交换,即降雨和蒸发②外流区小循环:在外流区,既有地表和空中之间的纵向水分交换(降雨和蒸发),还有多余的水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入海洋,必然有等量的水分以水汽输送的形式移向外流区(横向交换)(四)水循环内因:水在常温下可进行气、液、固态之间的转化,不发生化学反应水循环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重力)(五)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影响气候状况2、形成江河、湖泊、沼泽等水体及各种地貌3、形成巨大的水资源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四、水量平衡的概念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及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需水量额变化量五、水量平衡方程掌握水量平衡方程、海洋、陆地以及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的推导六、通用水量平衡方程三、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第二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植物蒸发陆面蒸发一、蒸发分类(根据蒸发面不同)土壤蒸发流域蒸散发水面蒸发二、水面蒸发的确定(1)器测法:应用仪器直接测量蒸发量。
水文学复习题
![水文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f4d7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0.png)
水文学复习题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循环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帮助你掌握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水循环的组成部分- 描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 说明降水、蒸发、径流和渗透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 降水的类型及其特点- 列出降水的几种类型,并解释它们的形成条件。
- 讨论降水量如何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
3. 蒸发与蒸腾- 区分蒸发和蒸腾,并解释它们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 描述影响蒸发和蒸腾速率的因素。
4. 河流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位、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特征。
- 讨论河流水文特征如何反映流域的气候和地形条件。
5. 地下水的补给与流动- 说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 描述地下水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6. 水库的运行与管理- 讨论水库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 说明水库运行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蓄水、放水和防洪。
7. 洪水与干旱- 描述洪水和干旱的定义、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讨论预防和减轻洪水与干旱影响的措施。
8. 水质与污染- 说明水质的主要指标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 讨论水污染的来源、类型和控制方法。
9.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讨论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循环环节。
- 说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管理和水安全的影响。
10. 水文模型与预测- 描述水文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 讨论水文预测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
通过以上复习题,你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水文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题目也有助于你了解水文学在解决水资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专门水文学复习资料(经典版)(DOC)
![专门水文学复习资料(经典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de317a783e0912a3162a10.png)
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2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3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4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5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6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7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8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9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0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1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12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3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4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5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6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7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8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95bec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4.png)
水文学复习资料水文学一、名词解释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的重要标志。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水体更替周期: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区域总蒸发:是指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水汽输送: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下渗率: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能力:下渗作用不断进行,下渗率不断递减。
当下渗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常值,此时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径流深:以毫米为单位。
(某小于1)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正常年径流量:正常年径流量是年径流量总体的平均值,也是多年平均流量的代表值。
水文比拟法: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移臵于研究流域上来的一种方法。
洪水:基流:基流多指流量中径流成份较为稳定的那部分,即为河川的基本流量。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主要是用来表示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河道比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
工程水文学复习整理
![工程水文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5526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5.png)
工程水文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 绪论1.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 周期性、随机性、地区性。
2、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 水循环与径流形成1.海洋向内陆输送水汽, 内陆向海洋注入径流。
水量平衡方程:2、式中 ——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量, 可正可负。
3、若河床切割较深,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 这样的流域成为闭合流域。
由于地质构造原因,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4、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 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开始凋萎, 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5、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中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这一限度时, 多余的水分不能被土壤所保持, 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
6、当土壤孔隙被下渗水充满, 下渗趋于稳定, 此时的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7、降雨损失包括: 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8、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1)流量 ,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单位为 。
径流总量 , 是指时段 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常用单位为 , 万 , 亿 , 有时也用其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
其单位为 或 。
径流深 , 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水层深度, 单位为 。
FT Q F W R 10001000== 径流模数 , 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 的比值, 单位为 。
FQ M 1000= 第三章 径流系数 , 是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 与相应降雨深度 的比值。
即第四章 因 , 故 。
第五章 水文资料的观测、收集与处理1、日平均水位的计算将当日 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 除以一日时间。
第四章 水文统计基本知识1、把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在水文学上, 称为水文统计。
2、概率是理论值, 而频率是经验值。
在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通常不等于概率。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69840ee87101f69e319530.png)
1、陆地表面水的组成:详见P89的表3-1.2、河流分段: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其水文特点是:上游:比降大,多瀑布急滩,流速大,流量小,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
中游:比降与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槽多为粗砂。
下游:比降与流速更小,流量更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细沙或淤泥。
3、水系:在一定集水区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4、水系特征——1)河流长度(河长):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
2)河网密度:单位流域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
D=∑L/FD——河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L——流域内各级河道总长度(千米),F——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3)河流的弯曲系数: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
K=L/lK——河流弯曲系数;L——河段实际长度(千米);l——河段的直线长度(千米)。
K值越大,河段越弯曲。
K值大,对航运及排洪不利。
一般平原区河流的弯曲系数比山区的大,下游的比上游大。
5、水系类型:1)扇状水系: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即来自不同方向的各支流较集中地汇入干流,流域呈扇形或圆形。
(海河上游的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等五大支流均于天津汇入海河)2)羽状水系:支流从左右两岸相间汇入干流,呈羽毛状。
如滦河水系。
3)树枝状水系:干支流的分布呈树枝状。
大多数河流属此类型。
如珠江干流西江,沿途接纳柳江、郁江、桂江等,即为一树枝状水系。
4)平行水系:几条支流平行排列,至下游或河口附近才汇合。
如淮河左岸的洪河、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沱河等。
• 5)格状水系:干支流分布呈格子状,即支流多呈90°角汇入干流。
如闽江水系。
这是由于河流沿着互相垂直的两组构造线发育而成6)辐合、辐散状水系:从四周向中间辐合的水系,称辐合状水系,发育于盆地地区。
从中间向四周辐散的水系,称辐散状水系,发育于穹隆构造地区。
6、流域:是指一条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称为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fca93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4.png)
⽔⽂学复习资料1、陆地表⾯⽔的组成:详见P89的表3-1.2、河流分段: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其⽔⽂特点是:上游:⽐降⼤,多瀑布急滩,流速⼤,流量⼩,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
中游:⽐降与流速减⼩,流量加⼤,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槽多为粗砂。
下游:⽐降与流速更⼩,流量更⼤,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细沙或淤泥。
3、⽔系:在⼀定集⽔区内,⼤⼤⼩⼩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4、⽔系特征——1)河流长度(河长):河源到河⼝的轴线长度。
2)河⽹密度:单位流域⾯积内的河流总长度。
D=∑L/FD——河⽹密度(千⽶/平⽅千⽶),∑L——流域内各级河道总长度(千⽶),F——流域⾯积(平⽅千⽶)。
3)河流的弯曲系数: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
K=L/lK——河流弯曲系数;L——河段实际长度(千⽶);l——河段的直线长度(千⽶)。
K值越⼤,河段越弯曲。
K值⼤,对航运及排洪不利。
⼀般平原区河流的弯曲系数⽐⼭区的⼤,下游的⽐上游⼤。
5、⽔系类型:1)扇状⽔系:⼲⽀流呈扇状分布,即来⾃不同⽅向的各⽀流较集中地汇⼊⼲流,流域呈扇形或圆形。
(海河上游的潮⽩河、永定河、⼤清河、⼦⽛河、漳河等五⼤⽀流均于天津汇⼊海河)2)⽻状⽔系:⽀流从左右两岸相间汇⼊⼲流,呈⽻⽑状。
如滦河⽔系。
3)树枝状⽔系:⼲⽀流的分布呈树枝状。
⼤多数河流属此类型。
如珠江⼲流西江,沿途接纳柳江、郁江、桂江等,即为⼀树枝状⽔系。
4)平⾏⽔系:⼏条⽀流平⾏排列,⾄下游或河⼝附近才汇合。
如淮河左岸的洪河、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沱河等。
5)格状⽔系:⼲⽀流分布呈格⼦状,即⽀流多呈90°⾓汇⼊⼲流。
如闽江⽔系。
这是由于河流沿着互相垂直的两组构造线发育⽽成6)辐合、辐散状⽔系:从四周向中间辐合的⽔系,称辐合状⽔系,发育于盆地地区。
从中间向四周辐散的⽔系,称辐散状⽔系,发育于穹隆构造地区。
6、流域:是指⼀条河流(或⽔系)的集⽔区域。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4710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2.png)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是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以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要素、水文观测和水文数据处理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过程、水文要素和水文数据分析等。
1.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径流、蓄水和土壤水分等环节。
1.2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流动、滞留和蓄积等过程。
常见的水文过程有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1.3 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是指构成水文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4 水文数据分析水文数据分析是指对水文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水文变化规律、预测洪水、干旱等水文事件,并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二、水文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为了研究水文过程和水文变化规律,需要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水文要素及其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降水观测与分析降水的观测和记录是了解气候和水文循环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降水观测方法有雨量计观测和雷达降水观测。
降水数据的分析包括降水量的统计特征和降水频率分析等。
2.2 蒸发蒸腾观测与分析蒸发蒸腾是指地表和植被蒸发的总和,反映了水分从地表进入大气的过程。
常见的蒸发蒸腾观测方法有蒸发皿观测和能量平衡法观测。
蒸发蒸腾数据的分析包括蒸发蒸腾量和蒸发潜热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等。
2.3 地表径流观测与分析地表径流是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的径流,是水文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地表径流观测方法有流量计观测和降水-径流关系观测。
地表径流数据的分析包括径流量的计算和径流系数的分析等。
2.4 地下径流观测与分析地下径流是指降水渗入土壤后形成的地下水流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c4f26f8e9951e79b8927d4.png)
绪论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体:水的集合体。
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水文学发展简介:①远古至14世纪末,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原始观测②15 世纪初至约19世纪末,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定量表达,水文理论逐渐形成。
自计雨量计(1663,C.雷恩)蒸发器(1687,E.哈雷)流速仪(1870,T.G.埃利斯)水量平衡概念(1674,P.佩罗)谢才公式(1775)道尔顿蒸发公式(1802)达西定律(1856)③20世纪初至50年代,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水文观测理论体系成熟(产汇流理论等流时线单位线)④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水文学阶段。
引进遥感电算等新技术新方法地理水文研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和区域性三大特点。
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第一章水分子聚合体结构水温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随着水温升高,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减少,单水分子不断增多,当温度高于100℃呈气态,水主要由单水分子组成。
②随着温度降低,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增多,单水分子不断减少。
水温达到0℃结冰时,单水分子为零,三水分子增加,因为三水分子结构特性,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时,体积膨胀10%,若冰变液态水,体积减少10%。
③水温在3.98℃时,水的密度最大(二水分子最多),比重为1。
水的潜热蒸发潜热: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吸收的热量。
凝结潜热: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放出的热量。
世界大洋表面的温度分布:①水平分布。
(三大洋表面平均水温均为17.4℃,太平洋(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②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a1503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5.png)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23-33径流模数M:系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出的流量,以L/某km为单位。
计算公式:M=Q/F某10(1L=10m)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
这就是溶滤作用。
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测压水位: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就是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
地下水动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称作地下水动态。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渗透系数:达西定律中K为其线性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层流: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是,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的泉。
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区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变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量、热量)增加。
3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为其储存资源量,单位m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潜水。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为该点的潜水位。
径流系数(a):为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地表径流深度Y(mm)与降水量某(mm)的比值。
计算公式:a=Y/某(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二、填空1、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2、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c3ac1f210a6f524cdbf85be.png)
水文学期末复习(共2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绪论: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水文学是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水文学的体系作为基础科学(6):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冰川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作为应用科学(5):工程水文学、农业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农业水文学、都市水文学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尽;水循环时间变化上:周期性、特殊性地区分布:相似性、特殊性第一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三阶段:蒸发、降水、径流五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水循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基本动力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水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期运动2、水文循环的类型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垂向交换:空中降水、蒸发;横向交换:径流、水汽输送)小循环:海洋小循环(海面蒸发和降水)、陆地小循环(大陆外流区【处自身水分交换,还有多余水量,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输送给海洋】、大陆内流区【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3、 水文循环的作用及效应与地球圈层构造:与其他圈层相紧密联系。
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
与全球气候:1)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2)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3)水循环的强弱、路径会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各地气候特征 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水循环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与生态平衡: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命活动;2)制约一个地球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3)水循环强度的变化,是洪灾、旱灾的主要原因 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再生性和永继利用的特点4、 水量平衡及其表达式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水体,在任意时间内,其收入的水量和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为该时间内该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及在水循环过程中,收支平衡 |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化量|P +P PP PP PP P +△P闭合流域、全球(陆地、海洋)【笔记本】5、 土壤蒸发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降水从地下流入蒸发从地下流出从地面流出时段用水量蓄量变化6、我国的水汽输送特点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路径:西北方向入,东南方向出);南海水汽流(有广东福建入,至长江中下游偏转);孟加拉湾水汽流(北部湾入,长江中下游出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的重要标志。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区域总蒸发:是指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扩散现象不仅存在于大气之中,也存在于液体分子运动进程中。
水汽输送: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下渗率: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能力: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fc):通常在下渗初期,下渗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渗,其后,下渗作用不断进行,下渗率不断递减。
当下渗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常值,此时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径流深: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径流系数: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与相应的降水深度的比值。
(x小于1)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正常年径流量:正常年径流量是年径流量总体的平均值,也是多年平均流量的代表值。
水文比拟法: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移置于研究流域上来的一种方法。
洪水: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称为洪水。
枯水:枯水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
基流:基流多指流量中径流成份较为稳定的那部分,即为河川的基本流量。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主要是用来表示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河道比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
湖泊: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水库: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形成的人工湖泊,其水体运动特性及各种过程,基本上与天然湖泊相似。
兴利库容:为了满足灌溉、发电等需要而设计的库容,称为兴利库容。
水库总库容:一个水库的总库容通常包括防洪库容、兴利库容和死库容。
悬移质:推移质是粒径较小,下降速度小于水流的垂直脉动流速,悬浮于水中,由水面向河底增加。
推移质:推移质是粒径较大,下降速度大于水流的垂直脉动流速,不能悬于水面,只能在河床上跃移,滚动,滑动。
故又称底沙。
海洋: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为海洋。
洋流: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风海流: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
密度流:水平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取得平衡,海水沿着等压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作稳定流动,这时的海流就是密度流。
潮汐:海水的周期性涨退现象称为潮汐,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退和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称为水文效应。
森林水文效应:指森林覆盖对径流、蒸发、降水等循环要素及河流水情、地下水、水质、泥沙等水文现象的影响。
城市水文效应:指城市化所及地区内,水文过程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水污染物质:引起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的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水环境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征及水质目标有关。
二、填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然界的水总是以一定的水体形态存在的,如江河、湖泊、海洋、地下水等,这些水体成为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相对于工程水文学来说,地理水文学研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及区域性三大特点。
3、水资源是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通常用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来描述。
4、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水循环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态相转化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在地区分布上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具有统计规律。
6、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
大循环的主要特点是:在循环过程中,水分通过蒸发与降水两大基本环节,在空中于海洋、空中与陆地之间进行垂向交换,与此同时,又以水汽输送和径流的形式进行横向交换。
7、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主要不同点就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永继利用的特点,这一特点正是水循环所赋予的。
8、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规律。
水量平衡方程式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水循环类型,建立不同水量平衡方程。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P陆+P海=E陆+E海9、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10、流域降水,经过蓄渗过程产生了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三种径流成分。
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蓄渗过程、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过程。
产流过程中水以垂向方向运行为主,构成了降雨在流域空间上的再分配。
11、影响径流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
12、正常年径流量反映了河流某断面多年平均来水情况,是水资源可能被利用的最大限度,因而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水文计算中是很重要的资料。
13、暴雨洪水在出口断面上的响应,也可以用通过流量过程线表达,称之为洪水过程线。
14、水流携沙能力,单位水体积的饱和含沙量,称为水流携沙能力。
当上游来水中实际含沙量超过本河段水流携沙能力时,河槽就会淤积,相反则发生冲刷,如果两者正好相适应,即输沙处于平衡状态,即河槽处于不冲不淤的稳定状态。
15、水库一般由拦河坝、输水建筑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
水库兴利库容指位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死水位之间的库容。
设计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
16、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达、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
17、按调节周期的长短,水库调节可分为日调节、年调节及多年调节。
其中年调节是指利用水库拦蓄能力,将丰水期多余的水量存蓄起来,以备枯水期使用,其调节周期为一年,故称年调节。
18、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
19、洋流按水温差异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20、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密切相关。
在密度小的地方,海面升高。
21、补偿流可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22、大洋水温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趋势。
23、极值比是系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比值。
24、一个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
25、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世界第五,但人均、亩均较少,上世纪90年代约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亩均水量约为四分之三。
26、地球表层系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合而成。
27、我国存在三个基本水汽来源,三条输入路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三个来源是,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气流、南海水汽流及孟加拉湾水汽流。
28、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水位曲线,流速沿深度分布称为垂线流速分布。
29、河流枯水径流过程,实质上就是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因此影响枯水径流的因素和影响流域蓄水量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30、一般与河流相同的外流湖均有调蓄作用。
湖泊调蓄能力的大小,首先决定于湖泊容积,其次决定于内湖水位与外江水位之间的涨落关系及落差。
31、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另一部分海水向南北分流,在北太平洋形成黑潮;在南太平洋形成东澳大利亚暖流;在北大西洋形成湾流;在南大西洋形成巴西暖流;在南印度洋形成莫桑比克洋流。
32、全年大部分时间里,于秘鲁沿岸广大近海水域,通常持续存在一个狭窄的上升冷水带。
三、问答论述题1、试述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答: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具有以下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分别以年月日为单位周期;虽然每年都会出现汛期或枯水期,但是每年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量值却具有随机性。
因此,在时间上水文现象的周期性既是必然的,又存在偶然性,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随机性的一面。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不同的流域,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似,水文现象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然而有时,因为下垫面的差异,又存在特殊性。
2、试述水资源的含义及特性?答:①含义: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②特性: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与其有限性。
水循环过程的无限性和再生补给水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程度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作为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的大气降水,还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在地区上分布也很不均衡,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水资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在国民生计中用途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此外,水还具有巨大的非经济性价值,自然界中各种水体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水是一切生物的命脉。
3、何谓水量平衡?试述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内在关系以及水量平衡的意义?答:①含义: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