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自考)大纲(1)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教育心理学》课程是四川省社会教师资格认证必学的A类课程之一,是检查申请从事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的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技能的一门教师专业课程。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方面,它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和范畴群;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它也要综合应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和研究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心理规律所用。

本课程力求参考人员掌握有关学习的本质、过程、影响因素和测评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要求参考人员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形成心理学的教育观,形成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指导研究学校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李小融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为正式教材。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理解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四个要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四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

教育心理学短暂的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及桑代克、布鲁纳、布卢姆、加涅、奥苏贝尔等代表人物的贡献和代表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五个趋势。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六种主要方法,即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五)教育心理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六)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

识记: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理解: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四个要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四)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识记: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

应用: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现代心理学对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与课程等几个概念的理解;了解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了解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弊端和改革方向。掌握学生群体心理特征,了解教师角色和心理特征,了解合格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掌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讲台”效应及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与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与课,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及改革。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处理对策;教师心理,教师角色,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课堂上的“讲台效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及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与课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四)教师角色的涵义。

(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效应。

(六)课堂上的“讲台效应”;

(七)合格及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

(八)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

(九)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与特点。

四、考核要求

(一)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识记:学校教育、教育、教学、课

理解: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与改革。

(二)学生及其群体特征

识记:正式学生群体,非正式学生群体及其分类

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征及形成因素。

应用:处理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原则。

(三)教师心理

识记:教师角色、教师对学生期待的效应,“讲台”效应。

理解: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合格与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与特点。

应用: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了解布鲁纳的目标观,明确教师的责任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明确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掌握有关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珍妮特·沃斯的“三重四面”教学目标观,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第二节教师发展的方向

教师的责任,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教学目标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背景,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选择标准,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编写方法,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一)教育的最终目标,沃斯的“三重四面”观点。

(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三)教师的责任。

(四)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

(五)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六)教育目标的概念和有关研究背景。

(七)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八)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九)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十)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理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沃斯的“三重四面”观点。

(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理解:布鲁纳关于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四个目标。

(三)教师的责任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