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1)教案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其中,重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难点是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教科书坚持精简理论概念和分散难点的处理方式,精简了整除、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等概念。首先用除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领悟到这两个概念反映了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科书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本单元内容是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公因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从认知方面,学生的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的知识。但是本单元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概念又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

1.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降低难度,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结合除法算式,抽象概括出“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在感悟“整除”的基础上理解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内涵。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理解与记忆。本单元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又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进行教学,因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混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不能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

1.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例1,完成教科书P5“做一做”和P7“练习二”中第1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体会依存关系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知道《西游记》里有哪些人物吗?悟空、八戒、沙僧和唐僧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会很快说出这些人物及人物关系,可能会说他们是师徒关系。教师可以追问:悟空是唐僧的什么人?能不能简单地说悟空是徒弟和唐僧是师傅?结合情境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为本课时的学习切入点。

二、探究体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口算除法,感受商的特点。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1中的算式。(课件不出示算式答案。)

师:会计算吗?(学生一般都会。)

师:来,我们一起口算一下。

(2)学生口算,课件呈现计算结果。

【学情预设】在计算时,一般能整除的算式,学生都会直接说出结果。不能整除的,教◎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要面向全体,让学生都参与计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对能除尽的写出小数商,不能除尽的写出商和余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商的特点。

2.观察算式特点,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真不错,很快都口算出来了。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一样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不一样。

师:既然不一样,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学情预设】根据商的特点,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成三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是整数有余数,第三类商是小数;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成两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不是整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分类比较好,为什么,从而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师小结:商是小数和商是整数有余数的算式,都是属于被除数除以除数,商不是整数一类,因此这些算式分成两类比较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抽象概括出每类算式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算式特点。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发现特点,抽象概括概念。

师:我们现在就来分析研究第一类算式。这类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共同探讨,发现这类算式的特点: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算式中的数都是自然数,教师引导学生,自然数也是整数,习惯上我们都称之为整数。

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课件出示结论,板书结论。)

【设计意图】由具体的算式到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讨论和思考中相互促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深化理解,举例说明。

师:谁能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谁能再列举一道这样的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意图】举例是对概念理解运用的一种常用的方式,通过举例内化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明确研究因数和倍数时0除外。

师:我们知道,在自然数中,有一个数很特殊,大家知道是哪一个数吗?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都知道是0。

师:对,因为0有很多特殊性,如0乘一个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等等。

课件出示例子。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归纳算式特点。

三、运用辨析,深化理解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做一做”。

(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2)指名学生说。

【学情预设】通过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课件出示习题。

师:上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情预设】充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有学生判断错误,让其他学生判断并说出错在哪里。

(1)虽然6和5是整数,但是6除以5的商不是整数,所以不能说6是5的倍数,5是6的因数。

(2)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1.8和0.3都不是自然数,不能说它们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

(3)由算式24÷3=8可以知道24÷8=3,所以24是8的倍数,8是24的因数。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并课件出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也是商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商也是被除数的因数。

(4)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由54÷6=9知道54是6的倍数,6是54的因数,但是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设计意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反例帮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明确概念的条件(前提),理解概念的依存性。

四、反馈评价,巩固提升

1.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课件出示算式。

学生互相说说后,再全班集中交流。

【学情预设】本次交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需要根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中的所有相互关系,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

【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对概念的深化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再发表见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练习二”第1题。

◎教学笔记(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解答。

师:填好了吗?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2)学生汇报交流后,课件呈现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由根据除法算式判断,到直接对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一

次认识的提升。促进学生自主运用概念的条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算式——分类——发现特征——因数和倍数——运用辨析。

师:说一说,你们对因数和倍数有哪些认识?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

学生感悟概念建立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12÷2=6

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是此“因数”“倍数”与彼“因数”“倍

数”不是同一概念,学生还是有点容易混淆。由于本节课是学生建立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第一

课时,为了能建立清晰正确的概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教师回避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及

“倍数”“几倍”,计划等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再来辨析。

▷作业设计

一、下面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和63 8和32 17和34 52和13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

1.6÷6=1,6既是因数,也是倍数。()

2.28是7的倍数。()

3.24和16都是8的倍数,8既是24的因数,也是16的因数。()

4.自然数1,2,3,4,…都是1的倍数。()

5.3.6是9的倍数。

参考答案

一、7是63的因数,63是7的倍数。

8是32的因数,32是8的倍数。

17是34的因数,34是17的倍数。

13是52的因数,52是13的倍数。

二、1.× 2.√ 3.√ 4.√ 5.×

(2020年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7--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教学难点: 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

4×9=36 25×40=100032×7=224 【解答题】 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教学: (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 (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7)做基础练习第2题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因数和倍数》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页《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三、知识间的联系 1.已有知识经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整数的认识包括: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内容包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2.对后续学习的经验 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知识后,为后面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学习约分、通分,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些知识打好了基础。 四、例题解读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而它又属于数论初步知

识是纯数学内容,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境,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例1将9个除法算式以有无余数的标准进行分类,引出概念并举例说明,以及最后的“注意”这三部分。下面我根据这三部分对教材进行详细解读。 (一)例1:将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分类。 由整数除法算式引出,通过让学生对整数除法算式进行分类,体会没有余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同时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作准备。 (二)引出概念---举例说明 在分类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其中一类具有“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由具体到抽象引出概念。教材举例:“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再由抽象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这样的思维转换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概念,切实掌握概念。 “说一说第一类中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通过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注意” 教材在这里指出了本单元中数的研究范围是大于0的自然数。是考虑到以后研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如果不排除0,很多问题无从讨论。

新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 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后面还将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和“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因数的有限与倍数的无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学生口算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 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 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 题)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你们能说说老师和你们是什么关系吗? 生思考后回答出师生关系。 (2)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相互的,你们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学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能说出: 母子(女)关系、同桌关系…… 2.揭示课题。 在数学王国里,整数除法中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 就来一起探讨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认识因数和倍数。 (1)出示教材5页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观察这些算式,同学间相互交流,明确这些都是除法算式。 (2)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结果分类吗?\ 学生观察后,根据算式的结果,把得数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得数不 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 备哪几个条件? (4)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②商必须是整数。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5)引导学生讨论除尽与整除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内互相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次备课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模式:“四步法”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安全教育:课间活动要文明,不可追逐和打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计算。 12÷2 8÷3 30÷6 19÷7 9÷5 26÷8 20÷2 21÷21 63÷9 二、自主探索 1.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 2.学生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分类一: 12÷2 30÷6 20÷2 21÷21 63÷9 分类二:8÷3 9÷5 26 ÷8 19÷27 3.你为什么这样分类呢? 4.我们分成了这样的两类,第一类中所有算式的商都是整数,第二类中所有算式的商都是小数。 5.小结引出课题。 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教师板书) 6.例题学习 出示例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1)想谁和谁相乘是18? 18=1×18 18=2×9 18=3×6 所以18的因数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 18÷2=9 18÷3=6 18÷6=3 18÷9=2 18÷18=1 介绍集合图表示方法 1,2,3,6,9 ,18 分析:18最小的因数是哪一个?1还是哪些数的因数? 18最大的因数是那一个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学生独立练习,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主题图)下面的四组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 26和13 75和25 81和9 2.课本练习 四、总结反思: 由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P.7第2题。 附: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分类一: 12÷2 30÷6 20÷2 21÷21 63÷9 分类二:8÷3 9÷5 26÷8 19÷27 教学后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教案

1.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例1,完成教科书P5“做一做”和P7“练习二”中第1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体会依存关系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知道《西游记》里有哪些人物吗?悟空、八戒、沙僧和唐僧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会很快说出这些人物及人物关系,可能会说他们是师徒关系。教师可以追问:悟空是唐僧的什么人?能不能简单地说悟空是徒弟和唐僧是师傅?结合情境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为本课时的学习切入点。 二、探究体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口算除法,感受商的特点。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1中的算式。(课件不出示算式答案。) 师:会计算吗?(学生一般都会。) 师:来,我们一起口算一下。 (2)学生口算,课件呈现计算结果。 【学情预设】在计算时,一般能整除的算式,学生都会直接说出结果。不能整除的,教◎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要面向全体,让学生都参与计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对能除尽的写出小数商,不能除尽的写出商和余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商的特点。 2.观察算式特点,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真不错,很快都口算出来了。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一样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不一样。 师:既然不一样,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学情预设】根据商的特点,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成三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是整数有余数,第三类商是小数;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成两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不是整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分类比较好,为什么,从而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师小结:商是小数和商是整数有余数的算式,都是属于被除数除以除数,商不是整数一类,因此这些算式分成两类比较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抽象概括出每类算式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算式特点。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发现特点,抽象概括概念。 师:我们现在就来分析研究第一类算式。这类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共同探讨,发现这类算式的特点: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算式中的数都是自然数,教师引导学生,自然数也是整数,习惯上我们都称之为整数。 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课件出示结论,板书结论。) 【设计意图】由具体的算式到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讨论和思考中相互促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深化理解,举例说明。 师:谁能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谁能再列举一道这样的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意图】举例是对概念理解运用的一种常用的方式,通过举例内化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明确研究因数和倍数时0除外。 师:我们知道,在自然数中,有一个数很特殊,大家知道是哪一个数吗?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都知道是0。 师:对,因为0有很多特殊性,如0乘一个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等等。 课件出示例子。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归纳算式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共6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新课讲授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的倍数,6是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再引入到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1:它们有些算式能除尽,有些不能除尽。 生2:有一些算式的商是整数,有一些不是。 师:你的意思是把它们分成两类: 2.师: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类算式。这一类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样的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事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比如,12÷2=6,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在除法算式12÷6=2中,我们知道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生说)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在第一类中的算式,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呢?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它们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可以说5是30的因数,但不能说5是因数,30是倍数。 师:像这样的式子还有吗? 生说算式,并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 与284 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些关系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课始给学生创造一个220 与284 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由“数”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那我们到底研究过哪些数呢?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在数的星空里,有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不同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有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还有小数。有了对数的认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数和运算符号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算式,不同算式就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大家看,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

乘法还有除法。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藏在数和算式中的奥秘。 (视频播放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对数的认识,再由对数的认识转移到算式中来,从而引出今天教学的“因数与倍数”是隐藏在算式中的数与数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球操表演,要求排成每行一样多的队形。你有几种排法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就更棒了。 (学生画出来,并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的是圆圈,每排6 个,画了2 排,算式是6×2=12。 师:嗯,你是排数×每排人数=总数。哪种排法也可以用这个算式呢? 生:每排2 个,有6 排。 师:那么这两种排法我都用2×6=12 表示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排法吗? (学生列出了1×12=12、2×6=12、3×4=12、12÷1=12、12÷2=6、12÷3=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教案

5.2.1 因数与倍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学习过程】 一、计算下面各题。 12÷2= 9÷5= 30÷6= 26÷8 = 8÷3= 19÷7= 20÷10= 21÷21= 63÷9= 二、自主控索 1.你能把上面的这些算式分类吗?为什么? 第一类第二类

2.认识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3. 选取一个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学习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 我还会用集合圈表示: 练一练: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18的因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 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1, 说一说你找的方法吧!

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我的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 大的因数是。 三、课堂达标 1.写一写。 15的因数有:,15是的倍数。 2.把方框中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3.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李老师拿了28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 【自主评价】 自评师评

5.2.2 因数和倍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会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4和5是20的(),20又是4和5的()。 2.12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2的因数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二、自主探究 1.例3: 找出2的倍数: 说一说找的方法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教案

5.2.3 2和5倍数的特征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通过找出2和5的共同的倍数,初步感知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也就是这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7的倍数有 6的倍数有 二、自主探究 1.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说一说

思考:(1)上表中哪些数是5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上表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把它们框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我来总结: 个位上是 或 的数,都是5 的倍数。 个位上是0、2、 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学习奇数、偶数的概念。 读一读: (1)考考你: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2)思考: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3.探索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的特征 按要求把数字卡片8、5、0摆成三位数; (1)摆出是2的倍数的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摆出是5的倍数的数 (3)摆出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 我的发现:个位上是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课堂达标 1.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 偶数有: 2.给2的倍数涂上绿色。 3.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

3.质数和合数 第1课时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例1,完成教科书P16“练习四”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在观察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质数、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课件,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初步感知 1.学生独立找1~20各数的因数。 师:同学们都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吧?下面我们来找1~20各数的因数。 学生独立思考,找1~20各数的因数。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 师:都找出来了吗?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1~20各数的因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各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不一样,并不是数越大因数的个数就越多等。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整数的因数的个数并不是都相同的,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我们可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入手,既复习旧知识,又认识到各个数的因数个数是不同的,为建立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建立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分类活动。 师:根据因数的个数,你能将1~20分类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有的分成两类,即多于两个因数的数为一类,其余为一类;或者1只有1个因数,为一类,其余的为一类;有的分成三类,即1为一类,两个因数的为一类,多于两个因数的为一类。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很有道理,数学家也把整数分为三类。 课件出示分类结果。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找到相同的特征。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某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 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某18=18,2某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 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学习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 的倍数的特点 3.质数和合数 二、教材剖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长进行教课。它是此后学习约分, 通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经过这部分内容的教课,使学生获取一些相关 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先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 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想。 本单元教材看法许多,内容比较抽象。要点是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 看法,知道相关看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此中,因数和倍数的看法是其余看法的基础和前提。接着教课 2、5、3 的倍数的数的特点。由于小学的分数计算中,分子、分母都 不大,只需掌握用 2、5、3 整除的数的特点,基本上就够用了,至于 7、11 的倍数的特点,只在较大的数量时用到,不需要学生娴熟掌握。注意增添判断练习来交流看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看法,知道相关看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应知 ) 2.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掌握2、 5、3 的倍数的特点。(应会) 3.逐渐养成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应会) 四、学习要点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看法,知道相关看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2.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掌握2、 5、3 的倍数的特点。 五、学习难点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看法,知道相关看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六、课时安排 共计: 7 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 的倍数的特点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约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 整数。(应知) 2、进一步养成学生知识迁徙、归纳的能力。(应会) 3、养成学生初步辩证唯心主义看法。(应会) 学习要点、难点:让学生知道约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作业设计与部署 1、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1)10 是倍数, 5 是因数。() (2)20 的因数有 2、4、5、10、 20。()(3)一个数的因数必定小于它自己。()(4)15 是 5 的倍数, 1.5 也是 0.5 的倍数。()(5)1 没有因数。() 2、填空。 (1)在 4×7=28 中, 28 是 7 的(),4和7都是()的()。 (2) 24 的因数有()。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4) 36 的因数有()个,此中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因数是()。 3、在 5、6、9、12、20、 33 这几个数中,有因数 2 的有哪些?有因数 3 的有哪些、?有因数 5 的有哪些? 作业达成状况 1、1、2题为当堂训练。 2、3 题为课后练习。 作业反应 当堂训练由老师出示答案,组员相互批阅; 课后练习全批全改,分等级评定;依据达成状况纠错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及求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应会) 2、养成学生抽象思想的能力。(应会) 3、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应会) 学习要点、难点:使学生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5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明白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透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工具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佳爸是佳佳的爸爸,佳佳是佳爸的儿子。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回见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平米,认识这些吗(课件出示:0,1,2,3,4,5) 这些自然数。(课件去0)

去0后这又是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理解整除的好处。 (1)出示例1,在前面学习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122=683=22306=5197=2595=1.8 268=3.252010=22121=1639=7 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分类所得: 第 一 类 122=62010=2 306=52121=1 639=7 第 二 类 83=2295=1.8 197=25268=3.25 (3)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观察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2、理解因数、倍数的好处。 122=6中,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由此可知:(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总结归纳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注意: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36137525819 6、教学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1、2、3、6、9、18。 也能够这样用图表示。 18的因数 1,2,3, 6,9,18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7、教学例3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通用9篇) 两个正整数相乘,其中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倍数是指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今天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教材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利用摆小飞机队形这一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理解这二个概念,对于后面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名称并不陌生。学生可能会将乘法和除孤立开来,不能沟通联系,往往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学生还有可能受前认知的干挠,往往把倍数认识是二年级的“倍的认识”,而不是“整除条件下的倍数”。学生对整除中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发现并掌握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会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依托原有认知活动中建构概念。 1、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4个班同学参加国庆活动分班训练。每班要排成4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可以怎样站队呢?这4个班的人数分别是:18、2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