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范文
整为课堂必讲内容,同时把课文中最后一部分小字内容的三星堆文明调整为
课下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又充实了课堂内容。
(2)过程与方法:尝试识别十二生肖的甲骨文;通过游戏认
识甲骨文与汉字一脉相承的关系;欣赏青铜器的视频短片,想象青铜器制造
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
天的汉字与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而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学
好这一课,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我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及原因
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学难点的处理,我对教材内容作
过渡:当时除了将文字刻在甲骨上之外,还可以刻在什幺东
西上?
学生回答石头或青铜器上。
老师讲解有关金文的知识并过渡到青铜器。
(二)、青铜器
(1)、幻灯片上出示有关青铜器的制造工艺,结合课文完成
导学案上关于青铜器的内容。
(2)、学生扮演讲解员,讲述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司母戊鼎的具体内容。
(3)、开展青铜器精品展”
初一学生感性认识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高、爱动脑、求知
欲强;而本课内容又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
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
学习历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
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
1.教学方法:以模拟历史情境、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株洲市景弘中学李秋来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7课,课文内容包括:甲骨文、青铜工艺、金文。
其中,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关于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商朝文化的主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初一学生通过看一些课外书及电视,对甲骨文和青铜器有了初步了解,但不深入,同时,初一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主要讲述了甲骨文的发现、发展以及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认识甲骨文和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甲骨文和青铜器这两个主题相对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认识不足;二是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有限;三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发展过程,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用途和代表作品,认识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骨文的基本特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用途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形成过程;青铜器在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5.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二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二篇4:甲骨文和青铜器课后练习题甲骨文和青铜器课后练习题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3、猜一猜右图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A虎B鼠C兔D蛇4、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应该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5.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是()A会意B象形C形声D假借篇5: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从青铜器和甲骨文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重要成果。
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代表,它们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代文明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早期成果,对学生来说仍然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文字系统和解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则关于青铜器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价值地位。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
10月25日上午,前往新区实验中学参加教学开放日活动,聆听了高婷老师的《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
本课仅甲骨文与青铜器两个子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也可以掌握,但这类课看似简单真想上好并不简单。
高老师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循循善诱,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乐而来满意而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老师以播放视频“甲骨文拍卖会”方式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为何甲骨片会卖出五千多万元的高价,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如介绍甲骨文时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商朝的?”引出甲骨文的发现地点在殷墟。
解释甲骨文与现在汉字有渊源关系时,通过让学生识别甲骨文,有些甲骨文通过它的形状能识读,有些虽然跟形状没关系但也能识读,因为它们跟我们现在的汉字很像,由此学生很好地理解甲骨文与现在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识别甲骨文时,让学生到黑板上创造一些甲骨文;在学习青铜器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青铜器并加以介绍。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我觉得介绍商人占卜过程时,采用视频的方式会更直观,效果会更好些。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评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评课稿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是该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甲骨文的起源与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性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影响;•通过学习甲骨文的起源与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甲骨文对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并能初步阅读、理解一些常见的甲骨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2.1 课程内容《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青铜冶炼技术•青铜冶炼技术的起源和发展;•青铜的制作工艺和特点;•青铜在古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2.1.2 甲骨文的起源与应用•甲骨文的定义和特点;•商代甲骨文的出土与研究;•甲骨文的应用和价值。
2.2 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2.2.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青铜文化,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引发思考。
2.2.2 知识讲解与讨论•讲解青铜冶炼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青铜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借助案例或实物,加深学生对青铜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鼓励学生提问,展开讨论。
2.2.3 甲骨文的起源与应用•介绍甲骨文的定义、特点和商代甲骨文的出土与研究情况,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初步了解甲骨文的重要性。
•使用示例甲骨文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甲骨文。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分析、讨论一些常见甲骨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甲骨文的能力。
2.2.4 总结与提问•在课程结束前,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朝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理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文字的含义和用途。
2.讲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以及它们与汉字的渊源关系,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介绍司母戊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以及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4.观察课文中的青铜器照片和资料,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加深对青铜艺术的认识。
5.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对研究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字体辨认的练;同时,学生对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对青铜器的介绍和讲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
1.文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等基本信息;2.文物的形状、材质、工艺等特点;3.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
3学生合作,讨论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什么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4教师点拨,总结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
5学生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分享彼此的知识。
6教师点拨,对学生展示的青铜器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理由:板书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作答。
学生小组展示和教师点拨的板书,以列表的形式呈现,简洁明了。
)教学步骤设计步骤1通过参观青铜器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构成和特点,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司母戊鼎青铜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什么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战争与军事
甲骨文记录战争、田猎、 征伐等军事活动,反映古 代社会的战争观念和军事 制度。
青铜器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
造型与纹饰
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体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 求。
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青铜器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写实生动 的动物形象,也有抽象神秘的几何图 案,展现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艺术与实用并重
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品;甲骨文则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古代文 化对艺术与实用的并重。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图文结合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 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
结合图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历 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甲骨文概述 • 青铜器概述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关系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包括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等方面。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 ,实地观察和了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实物及其历史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古实验,让 学生亲手挖掘、清洗、辨认甲骨 文和青铜器,体验考古工作的乐
趣和艰辛。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甲骨 文和青铜器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红铜或黄铜锻打的刀、锥等 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鼎盛期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10月25日上午,前往新区实验中学参加教学开放日活动,聆听了高婷老师的《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
本课仅甲骨文与青铜器两个子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也可以掌握,但这类课看似简单真想上好并不简单。
高老师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循循善诱,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乐而来满意而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老师以播放视频“甲骨文拍卖会”方式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为何甲骨片会卖出五千多万元的高价,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如介绍甲骨文时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商朝的?”引出甲骨文的发现地点在殷墟。
解释甲骨文与现在汉字有渊源关系时,通过让学生识别甲骨文,有些甲骨文通过它的形状能识读,有些虽然跟形状没关系但也能识读,因为它们跟我们现在的汉字很像,由此学生很好地理解甲骨文与现在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识别甲骨文时,让学生到黑板上创造一些甲骨文;在学习青铜器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青铜器并加以介绍。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我觉得介绍商人占卜过程时,采用视频的方式会更直观,效果会更好些。
第二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一、课标内容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青铜器与甲骨文观课报告
青铜器与甲骨文观课报告青铜器与甲骨文观课报告本次观课的主题是青铜器与甲骨文。
通过观察展览,了解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瑰宝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约2000年。
青铜器是用青铜合金制造的器物,包括礼器、兵器、生活器具等。
观察展品,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包括鼎、盘、壶、钟等。
这些青铜器造型精美,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其中有些青铜器还镶嵌有玉、金、银等宝石,更加豪华和华丽。
通过观察这些青铜器,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
观察展品,我看到了一些真实的甲骨文残片,上面刻满了繁复的文字图案。
甲骨文最初是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字,保存了古代社会的信息和记载,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观察这些甲骨文残片,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字创造力。
通过观察展览,我对青铜器与甲骨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古代人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观察这些展品,我也更加惊叹于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通过青铜器和甲骨文传承了中华文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总之,本次观课让我了解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通过观察展品,我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它们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称
本课是第二单元早期国家产生第 5 课内容,可以让
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后我国的青铜文明史,从而对祖
教材分析 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4、小结 一、青铜器 1、时间:夏商周 2、代表:司母戊鼎 3、技艺:泥范铸造法,技艺高超 二、甲骨文 1、含义 2、发现意义 3、造字方法
课堂练习以抢答形式为小组加分,本课内容通过多 媒体展示图片及详细的介绍,学生对青铜器两大代表有 课例研究综 了较深印象。还有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肖,用甲骨 述 文把它写下来,学生很感兴趣,让枯燥的历史课变得生 动起来。
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 教学目标
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
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生学习能
学生刚接触历史兴趣较浓,结合配套优化设计上的
力分析 快乐预习感知填空并勾画在课本上完成自学
教学策略选
导入新课——新科讲授——课堂总结——课堂练
择与设计 习。通过多媒体丰富展示图片和史料,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对鼎的制造产生好
奇,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过程
(二)新课教学
1、列表格让学生梳理填空,多媒体连接视频,让
学生填表格整理知识点,观看青铜器制造视频,培养学 生归纳能力。
2、出示甲骨文图片,讲述甲骨文含义,内容、意 义,让齐读甲骨文内容归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老师以出示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小小故事家、小小考古家、小小研究员、小小造字王、小小收藏家、小小描述家六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搜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录内容、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学生搜集青铜器种类的有关资料,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资料,结合学校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描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辨认甲骨文,了解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板课件、青铜器模型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思想主要就是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但是收集到的资料太笼统、太杂。
所以,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老师必须给予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收集。
例如,收集关于甲骨文记录内容这一块时,就让学生去收集这块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第二单元“中华古代文明”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但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强烈。
他们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准备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对它们的起源和作用有什么猜测?第二环节:学习新课1. 通过讲解和互动讨论,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a. 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学期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的授课教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2.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课程内容a. 青铜器的概念和历史意义b.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c. 青铜器的种类及其特点d. 青铜器的文化价值2.甲骨文的课程内容a. 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意义b. 甲骨文的来源和研究方法c. 甲骨文的基本形式和内容d.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三、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们听一些古代的音乐和音效,例如古代军队进军、民间歌曲或舞蹈等,引导学生们回想古代的生活和文化。
然后请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提出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种种想象和思考,特别是对于古代的器物,如何看待和研究。
2.教学主要过程第一部分: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a. 青铜器的概念和历史意义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明和出现时间、青铜器的含义和作用。
b.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通过图示介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造过程,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模型,体验制作青铜器的过程。
c. 青铜器的种类及其特点通过PPT介绍各种青铜器的古代名称,如仿古鼎、颜盂等。
d. 青铜器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探究青铜器的中华文化传承和代表,了解青铜器在文化价值上的地位和特殊性。
第二部分:甲骨文的历史和文化a. 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意义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为启蒙文化基础的重要性。
b. 甲骨文的来源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来源和出土情况,并介绍甲骨文的工具、方法和过程。
c. 甲骨文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通过PPT展示和实物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甲骨文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d.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思考甲骨文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历史价值。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青铜器与甲骨文评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评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评课1. 引言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传承和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两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2. 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青铜制作器物。
最初的青铜器大多是祭祀用的,代表着古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随着时代的推移,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不断改良,并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其他方面。
青铜器可以用于盛装食物、器物或作为礼品赠予贵族。
青铜器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度发达,更是对古人创造力和智慧的见证。
3. 甲骨文的发现与解读甲骨文是古代中国贵族用于占卜和记录的一种文字,它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以图案的形式记录了古人的思想、信仰、生活和历史事件。
甲骨文的发现始于1899年,在一处商代晚期的废弃宫殿中,大量的龟甲和兽骨上发现了刻有文字的痕迹。
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解读,人们对甲骨文的理解逐渐加深,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青铜器与甲骨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国文明的兴起和传承。
甲骨文的出现为青铜器的研究与解读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甲骨文中的器物形象和文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制作工艺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信息。
青铜器中经常出现的文字纹饰,往往与甲骨文中的文字相对应。
这表明,古人在制作青铜器时,往往会以甲骨文为基础,将其中的文字纹饰刻在器物上,以彰显对祖先的崇敬和祈福的意愿。
可以说,甲骨文和青铜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价值与意义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
它们是对古代文明的见证,记录了古人的生活、信仰和思想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与青铜器评课稿范文
按传统的方法上这节课用时不超过15分钟。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专题性很强,就两个子目,针对此情况设计了质疑一一解疑环节,第一子目的学习完全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教师只是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的课下自学有反馈,实践证明,生生互动有时比老师牵着学生动要好得多。
在甲骨文的学习里,教师用生动的小故事,引入甲骨文的发现,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然后通过视频深入导入问题,拓宽认知。
本堂课教法有三个亮点,一是在甲骨文的学习里,教师用生动的小故事,引入甲骨文的发现,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有效地创设了情境。
二是在教学中注重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此进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是通过三个系列的计算题目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体会到了司母戊鼎的独特之处,以及商朝青铜器工艺的精湛,更强调了合作的重要。
有趣味性更有实效性。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时间过长的现象,造成了拖堂的现象,主要是青铜器部分的切入拖沓,早成了时间的占用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