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孤独之旅》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是一篇故事简单但内蕴丰富的小说。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戏称:一旦升入初三,人生将与寂寞握手,和孤独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与不甘,拖着太重的功名与利禄,在痴等……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他们所说“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非常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教学重点
1.标题的含义。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析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方式:李清照《醉花阴》。
(二)简介作者
曹文轩:北大中文系教授,代表作《草房子》。
《草房子》以一群小学生的成长经历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三)积累本课生字词
方式注音练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故事背景:杜小康随父放鸭的原因。
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杜小康父子在芦荡上安了新家,开始了放鸭生活。
第三部分(28——52):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总体感知课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故事,表达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
教师点拔: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尤其不得不“孤独”,但他逐渐学会面对“孤独”,驱除“孤独”,最终长大、变坚强的故事。
(四)问题探究
“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1)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和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
(2)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种恐惧表现在两个方面:a.对自然环境的恐惧;b.对前途的恐惧。
(五)品读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1)有关鸭群的描写。P71
分析: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有关芦荡的描写。P72
分析: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P75
分析: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六)总结课文
总结杜小康的成长:害怕孤独→不堪孤独→直面孤独→享受孤独
(七)迁移拓展
读了《孤独之旅》这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你有什么感悟?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我选择了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孤独之旅》作为我的公开课的课题。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初三,对于初三的学生,一旦升入初三,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非常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所以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了这篇《孤独之旅》作为公开课。而且,为了鼓励16班的学生,我选择了16班的学生上了公开课。
然后,我选择了使用多媒体上这堂课。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里面有关鸭群、芦荡、暴风雨的描写。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设计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印象。因此,我结合了课文内容,设计了相关课件。
上完公开课以后,通过同事的听评课,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意见,给了我较深的感触:首先,基于教学内容上看,我应该把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点清楚,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把小说的高潮和结局合在了一起。但是我在讲公开课时没有具体点明,我应该给同学们点清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然后,公开课我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的吸收。再者,公开课的时间我压缩的过于紧凑,所以在教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少了点,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探讨的时间。其次,就是我的课件设计,我的课件字幕不清,而且我对课件内容没有调整好,我竟忘了介绍作者。这些都是由于对幻灯片设计技术掌握不够。
最后,就是自我总结不足,首先是自我感觉是时间有些紧凑,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量太大了。然后,我在设计幻灯片的时候应该多插上一些鸭群的图片。还有“杜小康”遭遇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