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荆轲刺秦王习题含解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荆轲刺秦王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B.诚.能得樊将军首诚:如果,假使。

C.秦之遇.将军遇:会面,碰到。

D.今闻购.将军之首购:重金征求。

项,“遇”,对待。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卿”,古代高级官职或爵位的称谓.文中称荆轲为“荆卿”是对他的敬称。

C.“足下”是我国古代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D。“长者”,我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对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称“长者”。

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太子”为“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将军就显得头脑简单,无勇无谋,轻信人言。

项,理解错误,樊於期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第(1)句中“忍",忍心;“更”,改变。第(2)句要注意对被动句和疑问句的翻译。

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2)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二、语言运用

5.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一致。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

别”;;

.画线句子是写“别离”的句子,其句式特点为:与别离相关的名句+“这是……的‘×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豪别”

6。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太子丹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括事实,评价中肯。

示例:高渐离:闹市击筑,为人庸保,敢廷朴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荆轲:

太子丹:

,需要在把握人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该人

物的主要事迹和品质进行概括,对其精神进行赞颂,语言力求凝练生动。

:论剑不称,相搏而逃,终孤身刺秦,易水萧萧侠名传。太子丹:质秦受辱,有胆少谋,虽刺秦未成,暴虐秦王亦胆寒。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使使以闻.大王

C。皆白衣冠

...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曰

C.此臣日夜切齿

..拊心也

D。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项,“无信”,今义,不讲信用;古义,没有凭信之物。B项,“流涕”,今义,流鼻涕;古义,流眼泪。C项,“切齿”古今同义.D项,“穷困",今义,贫穷;古义,处境艰难,走投无路。

3。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拜送书于庭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项,定语后置;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4.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伤长者.之意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者”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物。②“者”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③④两个“以”都是介词,用.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财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