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作业-评价袁世凯

合集下载

对袁世凯的评论

对袁世凯的评论

对袁世凯的评论袁世凯在历史中,总被认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卖国贼,而且因为他的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失败。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吗?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为袁世凯告密而导致失败。

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而是维新派和顽固派斗争的恶果。

1898年9月20日,袁世凯乘乘坐上午11点40分的火车返回天津,回到天津时,已经是傍晚了。

所以袁世凯到荣禄府上告密,应该是在20日的夜里,荣禄知道这一消息之后,不可能当天夜里就赶到北京颐和园告密。

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是很久,由于技术的因素,火车只能在白天行驶,没有夜班车。

但慈禧太后是在21日的上午发动政变的,可见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是早有预谋,并不是因为袁世凯告密引起。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在前,袁世凯知道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为了自保,而告密在后。

其实袁世凯当初这样做也是情理之中,当时的叛变之罪,并不是危及他一人的性命,而是要殃及九族的。

如果袁世凯当初没有告密,可能他的子子孙孙都一夜之间相聚黄泉路上了,袁世凯为了保全自己的子子孙孙,这样做我们也不应该对他有太多的责备。

谁都不想自己断子绝孙的啦!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袁世凯,每个人都有功与过,我们不应该只记得人家的过,而忽略他们的功。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意识到现代军队的重要性,于是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镇编练新式陆军。

袁世凯没有辜负清政府的期望,他以德国和日本模式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全国瞩目。

袁世凯以此为基础,逐渐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有名的北洋六镇,以及与这支国防军有关的各项措施,如“保定军官学堂”、“军械学堂”等,都是袁氏一手创办。

袁世凯对军队的要求很高:首先要军容壮观,新军的士兵一律要160厘米以上,士兵的身高水平相当与欧洲军队二战时期的身高水平。

其次,军队的装备要近代化,新军的武器装备一律从外国购买。

再次,他重视人才建设,建立了炮兵·步兵,骑兵德文等行营武备学堂,聘请德国军官担任军队总教习。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晚清末年到民国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袁世凯通过早期的北洋水师改革,削弱了洋务派势力,提升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政务委员会总理,推行一系列变法措施,为中国整体改革与现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袁世凯在晚清时期的一些政治手段以及民国初期的专制统治方式也遭到了许多批判。

接下来,本文将对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进行简要浅谈。

袁世凯的功绩之一就是推动了北洋水师的现代化改革。

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成立了南洋红船兵学堂,并担任了水师统领,通过对水师队伍的重组和编制,加强了军事训练和作战能力。

袁世凯还从英国引进了现代战舰,并注重培养海军人才,重塑了北洋水师的整体形象。

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在瑞麟舰事件中展现出了北洋水师的打击力,也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期的政府运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建树。

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出任北洋政务委员会总理,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

他取消了政府内外管辖各地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

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银行、海关、邮政等领域进行改革,为国家财政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袁世凯还积极发展国民教育,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

袁世凯的统治手段以及其后的王朝化追求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袁世凯在晚清时期曾以中正政体为目标,推崇民主与科学,但在夺取大总统地位后,他的政治手段却渐渐倾向于威权主义。

袁世凯修宪时采取牵制与打压异议声音的举措,限制了言论与出版自由,扼杀了部分社会活力。

袁世凯还设计并实行了“帝制计划”,试图恢复封建专制制度,以实现王朝化的统治方式。

这一举措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袁世凯的逝世。

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通过推动北洋水师的现代化改革和在政府运作中的一系列措施,为中国的改革与现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论是是非功过,都是历史评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进行浅谈。

一、袁世凯的功1.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袁世凯领导北洋政府,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等于丧失了这些地区的主权。

此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此时,袁世凯接掌北洋政府,他领导北洋政府拒绝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割让,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际上中国民族利益的维护。

2. 推进近代化改革袁世凯在担任北洋政府领导人的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倡导发展军事、工业、交通、教育,推动近代化改革。

他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矿业学校、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努力推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积极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并在交通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一些现代化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统一中国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其掌握的领土中,推行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措施。

他通过对南方割据军阀进行武装镇压和政治平衡,终于在1915年将中国的领土统一。

这个时期,袁世凯推动了新式的警察制度和民间组织,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可谓是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做了不少功课。

1. 手段残酷袁世凯在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手段残酷,平民百姓常常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有时大规模的刑杀无辜,因此他经常被人指责为“权谋”、“专制”、“虐民”等负面词汇。

2. 失去人民的信任袁世凯在统治期间,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而袁世凯追求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的行为也逐渐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他利用其得势之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影响长远。

另外,他曾经发动过“五四”运动,压制了民众的意愿,导致了民意革命的失败。

3. 支持列强的利益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始终是列强的一个“忠实朋友”,他在政治立场、经济思路上对列强支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利益损害很大。

袁世凯的评价

袁世凯的评价

长期以来,பைடு நூலகம்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戊戌六君子的血染红了袁世凯的顶戴;小站练兵使他获得慈禧和荣禄的青睐;山东巡抚任上剿杀义和团更使他飞黄腾达。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袁世凯的锋芒早在二十三岁时便已锐不可当,他发迹的地点不在中国,而在朝鲜。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似乎已是盖棺论定的人物。一个世纪以来,史学界众口一词,对他均持否定的评价,“窃国大盗,一世奸雄”即足以涵盖袁世凯的一生。然而,人性是复杂的,一百年前的社会环境也是复杂的,北洋集团影响和左右了清末民初三十多年的政局,对其核心人物袁世凯的评价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便能概括的。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一、袁世凯的个人背景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

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1874年,袁世凯考入官立京师高等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考入洋务派的北洋小学堂,学习更加深入并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二、袁世凯的政治生涯1. 光绪时期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并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

他因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逐渐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成为投身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

1911年,他率领北洋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袁世凯在革命的初期担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各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袁世凯很快陷入了困境。

3. 中国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当选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制定宪法、建立国民银行等重要举措。

此外,他还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寻求稳定的统治。

然而,他的权威逐渐受到各方的质疑和争议。

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军阀混战、各方派系的激烈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使得袁世凯的治理任务异常困难。

他多次尝试通过权谋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手段往往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反对声音。

三、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 统一中国袁世凯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推动中国摆脱封建落后的束缚。

尽管他的尝试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和努力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北洋政府的衰败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逐渐衰败,出现了腐败、军阀混战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袁世凯(班级:140604 学号:3114001723 姓名:余志豪)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早在建国前就有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问世,此书一出,便奠定了袁氏的历史定位问题,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袁氏的脸谱逐渐固定成了一个极其反动和违背民心的政客和暴君的形象。

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史话》中提到“袁世凯生前死后至今的一个世纪中,是一个一直受人唾骂的人物。

他出卖维新志士,资产阶级维新派骂他;他在山东镇压义和团,农民及下层劳动人民骂他;他逼宣统退位满蒙贵族骂他,骂他是奸雄,是曹操一类的人物,要和他拼命,甚至要干掉他;他残杀国民党人,扼杀民主制度,国民党人骂他;他背叛民国,帝制自为,更遭到全国人民的痛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骂他,认为是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著的一个封建军事集团,他上继曾国藩、李鸿章等出卖国家和反人民的罪恶事业,又替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军事独裁的可耻榜样。

”[③]如此的骂声一片,袁氏可谓是死后难安也。

傅德华在《台湾袁世凯研究概述》也提到这个问题,“仅从上列部分专著的书名及论文的篇名用词,如:…袁氏窃国‟、…一代枭雄‟、…中国近代史上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民国叛徒‟、…现代化的保守人物‟等,不难发现台湾学术界对袁世凯的一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

”[④] 台湾学界如此,大陆的各种出版物中也是一样的基调,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口头上,袁氏的名声也是很臭的,拿本人为例,别人动辄骂我的时候总是会带上“你个袁大头”之类的话,我听了也很有点不快之感。

从侯宜杰在《袁世凯评传》的一些叙述中,我们看到袁氏的一生是怎样被描述的,书中的内容提要,“独夫民贼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

本书引用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对袁氏反动的一生作了全面的叙述,深刻的分析,科学的评论,淋漓尽致地显露了袁世凯的卑鄙行径、阴谋诡计、狡诈性格。

”[⑤]可见袁氏在人们所能见到的读物中是什么样子的,他就是一个刻在模子里的反动的人物。

怎样评价袁世凯

怎样评价袁世凯

然而历史事实是,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先后废弃《临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最重要的是他在制定《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就连大总统的推荐办法都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搞帝制自为虽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其思想深处,总认为只有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才能博得守旧势力的拥护,才能更有力地对付革命党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顶礼膜拜,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3.关于袁世凯的帝制自为问题。
帝制自为是袁世凯一生中走错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袁世凯评价和深入评价问题的关键所在。洪宪帝制对广大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对这件事情,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边骂倒,正如有的论者指出,“洪宪之举,迹近儿戏,背叛民国,夫复何辞?”然而,近年来有论者试图为他开脱,认为当时帝制虽已推翻,但心存帝王情结的人不在少数;并把袁世凯称帝动因归结为部分外国使节怂恿、袁克定等人蒙蔽等外在因素,提出“袁世凯是被人撮弄着坐上皇帝的宝座的。”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也说,袁世凯并没有想帝制自为,甚至说“袁公之不幸,是他原无做皇帝之实,却背了个做皇帝之名。”
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的问题。
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弄清楚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以及告密案与戊戌变法失败有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对此,过去史学界几乎都认为这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即便是袁世凯本人也未否认。美国哈佛大学孔祥吉在《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一文中,通过当时思想保守又了解内幕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还原了袁世凯通过荣禄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戌政变的全过程,得出“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这样的结论。他这个观点其实是对国内传统观点的又一佐证。然而,有的学者根据档案资料,订正出“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1898年的9月21日,而是19日,从而使20日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籍。”还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袁世凯告密,也是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袁世凯生于官宦世家,幼时聪明伶俐,记忆非凡,理想远大,14岁曾作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千云萧,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老时也作“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可谓气吞山河。

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投笔从戎,效力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因办事严谨,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不苟私情,很快得到上级赏识。

1882年,大清藩属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在朝期间,有官兵惹事生非,奸淫掳掠,无恶不做,袁世凯既向上汇报,并以辞职相威胁,要求严厉处罚,吴长庆为保大清名誉,批准他执行,他连夜行动,处罚起来心冷如铁,基本就是一个字“杀”,长官吴长庆的面子一点不顾,吴长庆也没办法,只得经常告戒手下不要犯法,避免落入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练兵也非常拿手,他的军队最有战斗力,他还帮助朝鲜练兵,并亲自制订章程,采用德式操法,英美装备,他训练的朝鲜军队也相当骁勇。

朝鲜国王极为赏识,曾想挽留并许以朝鲜陆军大统领之位。

1884年,日本挑起朝鲜内乱,袁世凯在没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日本赶出朝鲜。

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退出朝鲜,袁世凯看国力衰弱,军队素质低下,建议训练新兵。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在抗击八国联军中屡立战功,虽然无法取胜,但建制从没被打散,比别的军队要强悍的多。

后来以此为基础,在河北保定编炼北洋常备军,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北洋军,实力居全国之首,为他以后强取总统宝座打下基础。

袁世凯善于收买人心,手下非常卖命,在军饷方面从不拖欠,同时期他的官兵待遇要高于其他军队。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一个带着中国经历世纪转折点的政治人物,一个有人说他是“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也有人骂他是“窃国大盗”,无论过去还是当代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袁世凯?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界对袁世凯的三种评价1、梁启超认为袁世凯“以个人利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说袁世凯以虚荣为性命,靠谎言和权术进行统治。

同时袁世凯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国中极恶之极恶和最糟糕的统治者”。

2、中科院历史研究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系列研究,最后给他的评价是“冲击了封建制度,以卓越的远识将中国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潮流合拍,所以功大于过矣”。

3、写了大量关于北洋人物著作的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他是一个完全可以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通过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可以看出,对袁世凯,学界有“否定论,功过论,和肯定论三种。

或许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或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袁世凯有着不同的评价。

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说他们的评论对不对,只能说袁世凯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学界对于他有任何评价都不足为奇。

二、其次,我谈谈自己如何评价袁世凯;袁世凯作为一个经历时代转角和身披多件衣服的人,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争议,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政治家却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的诱惑,这是他的悲哀之处。

但是他毕竟为中国的近代化有过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能一刀切。

所以我的评价方法是,“不论功过,不说好坏,辩证史实,就事论事,只说对错”1、辩证史实,正确看待:(1)对于袁世凯负面影响的一大事件就是“戊戌告密”,现代考证袁世凯是在政变发生后为自保才告密的,并非事前告密。

但是他毕竟使事件扩大了。

(2)签订二十一条,这上边袁世凯也尽力减轻了中国的损失,并且没有全部接受。

但是,他毕竟让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损害。

这两件事是相对争议比较大的,辩证史实,历史对袁世凯虽然有点冤枉,但他必须对那些事承担主要责任。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历史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这种谈资除了娱乐价值之外还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过去历史所造成的阴影当中。

清朝的覆灭距今已经快一百年了,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似乎也成了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在那个划时代的事件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的不是清廷,不是革命党人,也不是立宪党人,而是袁世凯。

对于袁世凯的功过是非,之前的舆论往往是“一边倒”的,什么“窃国大盗、复辟先锋、卖国奸贼、独裁枭雄”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袁世凯就是20世纪中国“最卑鄙的告密者、最落后的政客、最凶残的独裁者和最反动的军阀头子”。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与通常所描绘的“干瘪的、扁平的、概念化”的那个历史丑角,差之甚远。

事实上,袁世凯从科举失意到投笔从戎后,他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国诞生、帝制复辟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在其死后的历史书写中,袁世凯却被剥去了丰满的血肉,抽空了鲜活的灵魂,其形象变得面目狰狞,一无是处,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悲哀与反讽。

袁世凯真有那么坏吗?至少在目前还不能盖棺论定。

袁世凯最悲哀的地方在于,由于后来史家或者说当政者因自己的失败而厌恶并憎恨他,所以袁世凯的所作所为都充满了阴谋和罪恶。

换句话说,以往的历史观点都主观的认为袁世凯上台后必定要镇压革命、必定要搞帝制复辟,这种错误的历史宿命观和历史的功利主义,事实上是以历史的结果来取代过程分析。

时代是落后的,而后人们却经常以先进的标准去衡量评判时代中的袁世凯,这既不能以理服人,也有点胜之不武。

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

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

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

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废除科举,实行新的教育制度。

促使朝廷当机立断,在1905年开始永远废除科举的就是袁世凯和张之洞。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来浅谈一下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袁世凯的功绩不可忽视。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他起到了较为重要的统一中国的作用。

他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参与了多场反清起义。

当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在广州宣布退位,使得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

随后,他组织了中国的第一届临时政府,并担任临时大总统一职。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统一整个中国,以结束各省割据的现象。

袁世凯还积极推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现代化,使得中国朝着近代化的道路迈进。

袁世凯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列强进行了外交斗争,争取到了一定的主权。

他成功地维持了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赢得了一定的尊重和世界上大国的对待。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中国成功地参与了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战威胁。

袁世凯的不少过失和不对之处也不容忽视。

他在执政时期对民主和宪政的追求不够坚定,常常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

他试图通过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政权来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但这种封建专制主义的做法令人不满。

袁世凯还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些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一己之手,导致了政治权力的滥用和不公平。

这使得社会上各阶层的不满和矛盾加剧。

袁世凯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的国内割据问题、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的加剧,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袁世凯往往采取了某些妥协和妥协的做法,以维护自己或中国的整体权益。

这种妥协往往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不信任,使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

袁世凯是一位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的政治家。

他在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的政见和政策也存在不足之处。

他在中国的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使他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和取舍的决策。

对袁世凯的评价

对袁世凯的评价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功与过,袁世凯也不例外,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

例如,废除科举制度,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组建中国现代警察,废除官衙等等。

而最为重要的是,袁世凯是在推翻满清政权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功臣。

但袁世凯终究被冠以罪人身份,因其重大的过错。

在维新运动中,袁世凯在关键时刻为维护自身利益,抛弃维新派,投靠慈禧,仅从这一点看,不管袁世凯有没有告密,他都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后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了,表明他的骨子里还存在着传统帝王的落后思想,袁世凯逆民主潮流,以权迫害百姓,来实现其黑暗统治,这是不可原谅的。

而且,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总的来说,袁世凯过大于功,他空有枭雄手段,却少了些英雄气概,终究将个人利益至于国家利益之上,妄图恢复帝制,甚至不惜签订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最后众叛亲离,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葬送了中国最重要的几十年国运。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论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论袁世凯》

说到北洋军阀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名流。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

袁世凯名字的由来也是十分的巧合。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①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而袁家的“保世克家企文绍武”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喻着这个家族的爱国思想,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着深刻影响,袁世凯从小耳濡目染,也一定有着爱国保家的思想。

袁世凯从小学习四书五经,但自己偏爱武术、兵法,从小立志,经常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他的豪气在他的诗中也有所表现。

这也为他今后一生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参加过数次科举考试,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得到成功,这也因此更加坚定了他投笔从戎的决心。

他仰慕李鸿章,决心效法李鸿章的淮军。

他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

”这也表现出了他的爱国思想。

袁世凯23岁那年,朝鲜发生了军乱,当时的朝鲜为大清的附属国,于是清政府派遣袁世凯率领军队支援。

他作战勇猛并且极具智慧,最终帮助朝鲜平定了这场军乱,并在之后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1884年朝鲜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他的这一举动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从而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

以下从两大方面评价袁世凯这个人物:1反面评价袁世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清王朝陷于崩溃的绝境。

历史发展造成了一种新的局势和条件,使袁世凯扮演了“末世英雄”的角色。

他迅速地集结起北洋集团的军事政治力量,赢得了帝国主义和国内立宪派的依赖和支持,先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强夺了清政府的一切权力;又迎合时代潮流,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之后,他与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派妥协,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尽快绞杀革命。

因此,一上台他就不择手段地加强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践踏民主,追求专制独裁的统一;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强令人民世世代代接受袁氏的暴虐奴役。

1915年,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

全国人民终于识破了他的真面目:原来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共和国的“英雄”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腾。

人民的愤怒情绪在许多地方发展为骚动或起义。

最后在共同“讨袁”的势不可挡的力量打击下,短命的洪宪王朝仅仅闹了八十三天就消失了。

历史无情地嘲弄了袁世凯:他本来要追求世袭的绝对的独裁权力,结果却使他的一切既得权力都丧失殆尽。

2正面袁世凯是推翻满清的功臣,晚清他主张立宪就从制度上瓦解了清朝贵族权力,后来直接逼宫,清帝退位,另外,袁世凯时期对教授和知识分子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舆论也比较自由,反袁言论在报纸照样发行。

袁世凯在历史上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在教育方面:袁世凯在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被评价为是非功过参半的人物。

在其历史生涯中,袁世凯既有推翻清朝的功劳,也有出卖民族利益的污点。

下面就对袁世凯的是非功过做一简单的浅谈。

作为晚清末年政治局势的主要参与者,袁世凯早在1908年就成为大总统,在位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以徵税为基础的现代化政策,推动和促进了晚清政府的现代化进程。

袁世凯率先提出“让步以求和”的思想,为《辛丑和议》达成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免于长达三年的战争。

因此,袁世凯有着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功绩。

然而,袁世凯的汉奸形象也被历史证实。

在1915年的二十一条要求中,袁世凯追随日本帝国主义,出卖了中国的主权,放弃了对独立的坚持,使得中国沦为一条蚂蚱般的国度。

此外,袁世凯也曾在镇压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革命活动中起到作用,这成为其被人诟病的一个根源。

袁世凯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亦有不可否认的贡献。

他在征兆的推行中,修筑了大量的铁路、航道、公路和邮电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基础设施,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袁世凯还注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与多个大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可以说,袁世凯为晚清痛苦的历史背景下,提供了启蒙式的改革方案。

然而,袁世凯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思想,其政治路线和立场混沌不清。

由于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他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反复无常,颁布过一系列的奇怪政策,如“白话运动”等,其错误决策常常影响国家的正常治理。

此外,袁世凯的私心较重,尤其是在独裁时期,滥用权力,贪污腐败,造成了民生的严重危害。

可见其缺乏治理国家的才智和能力。

总体而言,袁世凯的是非功过并未得到统一的评价,人们对他的看法因爱好不同而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袁世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他的统治名下,中国历经了多次改革和动荡,在早期奠定了近代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近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介绍袁世凯

近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介绍袁世凯
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 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 阳。
、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1、组件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 2、袁世凯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3、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 4、创办各种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 5、督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6、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有” 7、对外开放(一是推动开通商业“特区”, 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是侨资。) 8、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
(6)洪宪帝制-中华帝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地 方军阀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
民国初年的袁世凯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 于是再用袁世凯。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 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 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为了结束南北对立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 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 满清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 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 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溥仪退位 袁世凯称帝
(5)就任总统-开创民国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 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 溥仪的父亲载沣王与袁世凯有隙, 袁世凯遂疾反河南,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 复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 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
近代史纲要 历史人物介绍袁世凯

袁世凯 最全面评价

袁世凯 最全面评价

影响袁世凯一生事件
• • • • • • 投笔从戎——袁世凯在朝鲜 小站练兵,奠定政治基础 戊戌事变,被指告密 逼迫清帝退位,就任临时总统 签订21条,丧权辱国 窃国,复辟帝制
投笔从戎——袁2年7月,朝鲜因政府拖欠士兵俸米而引发“壬午兵变”,在 朝鲜国王生父大院君的暗中鼓动下,起义者包围王宫,处死了亲日 的王妃闵氏集团重要成员,杀死日本教官堀本礼造,并围攻日本使 馆,日本公使弃馆逃往仁川,大院君利用这次事变掌握了政权。 应朝鲜政府的邀请,清政府派遣吴长庆率军入朝镇压,袁世凯 随军前往。抵朝后,袁世凯被委派为代理营官。由于袁指挥有方, 且严肃军纪,在镇压起义中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干 ,故起义平息后, 清廷予“以同知分发省分,前先补用,并赏戴花翎”。 “壬午兵变”后,袁世凯受命训练韩国军队,因“教练有法” , 赢得了国王与闵妃的信任,在1883年,国王甚至还要求他担任新建 亲军的最高指挥官。袁世凯的活动,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在朝鲜的地 位,对遏制日本侵略朝鲜起了重要作用。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袁世凯自挽联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 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挽袁世凯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 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 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 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 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 "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 "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 不住中国人民!"
• 1859 9 16 1916 6 6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作为军事将领的荣誉,但他也有着不少的负面形象。

在许多历史学家和普通人眼中,袁世凯在中国的历史地位非常复杂。

首先袁世凯生于1859年,自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有着深厚的学问,精通诗词书画,也精通军事战略,又懂得经济学和政治学。

这一系列才华,成就了他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杰出表现。

事实上,袁世凯获得过最高的军事荣誉“光复军功大元帅”,也曾是清朝政府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后,袁世凯也是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力争提高各个行政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争取实现政治上的现代化。

虽然袁世凯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但他也有着不小的负面形象。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他在正式成为北洋军阀领袖后的行为,尤其是他执政期间的行政措施。

袁世凯执政后,许多政治对手和不同意见的组织都被镇压和限制了,尤其是民间的社会组织,在袁政府的镇压下几乎没有运作空间,使得民间的反对意见无法发声,导致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袁世凯在任期间,还不断地限制言论自由,甚至也限制了媒体和学术研究,并借助他的军权和权势使自己的财富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反响。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方面,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坚人物,他为清代的政治改革和国家现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他成功地为清王朝进行过多次外交游说,确保了清王朝在国际间的地位和保障国家领土的稳固性。

他还推动了政府的财政建设,意图实现强国梦想。

但另一方面,袁世凯在政治上的贪污、专制的行为和对社会自由的限制,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袁世凯在权利面前挥霍无度,不仅削减了人们的权利,也影响了国家的治理和民众的生计,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不足,事实上耗损了不少社会资源和社会产出。

总之,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不少的进步,但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近现代史论文之袁世凯

近现代史论文之袁世凯

近现代史论文之袁世凯袁世凯历史功过之我见摘要: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他是乱世奸雄、窃国大盗。

但他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广纳海归并委以重任;他在小站练兵,建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支新式军队;他创立警察治安管理模式,成立中国第一只警察部队,这些举措却是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他当国时期,不守约法解散国会,是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失去在制度下健康发展的机会,称帝之举看成他政治生涯中所犯的最大错误。

关键词:袁世凯改革军阀革命称帝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

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

期初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后悍然称帝。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从此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

虽然袁世凯有过,但其功劳不能被过失掩盖。

一、兴办新式教育1905年,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奏请朝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得到批准。

清政府谕令从1906 年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

这样,延续了1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袁世凯还积极兴办新式学校,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他还是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建校元老,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直隶办有专门学堂12 所,实业学堂20 所,优级师范学堂3 所,初级师范学堂90 所,师范传习所5处,中学堂30 所,小学堂7391 所,女子学堂121 所,蒙养院 2 所,总计8723 所,是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生于1859年,卒于1916年,其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袁世凯的形象在现代历史中备受争议。

在短暂的总统期间,他为中国民众带来了争议和混乱,他的行为和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袁世凯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小镇的贫苦家庭,走过了艰苦的青年时期,深受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影响。

他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在求学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

其次,袁世凯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八国联军入侵时期,曾多次领导中国军队赢得重大胜利。

他还通过改革和编制地方军队和现代化机构,提供了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保障。

他的军事才华和经验使得他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

然而,袁世凯的总统期间却因其未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而广受批评。

在他执政期间,中国经历了几次政治危机和财政困难。

他的政策和行为,例如对待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的打压,被指责为压制自由和民主。

此外,在其推动“皇帝复辟”计划时,他的权力欲望和自我中心主义被批判为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

总的来说,袁世凯是一位复杂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不断变化,因为人们对其个人和政治道路的评价也在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无论如何,袁世凯留下来的遗产告诉我们,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如理性与勇气,忠诚与自我牺牲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落魄公子到民国总统——袁世凯简评
3150103236黄霆峰
袁世凯颇受争议。

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而我,只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袁世凯出生河南项城,其父是项城的一个豪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出生在土豪家,是个富二代。

出生富贵的袁世凯,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自幼对兵书有一种异常的狂热,不惜重金购买兵书战策,有人讥讽他为“袁呆子”,但这也为后来他的军事领导能力奠定了基础。

十三岁,他就已经雄心万丈了,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既然有如此雄才大略,那当然要考取功名利禄了,毕竟那时候科举还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那就考呗,可是非常可惜,袁世凯两次科考,连个举人也没捞到,这就比较尴尬了。

那现在是继续苦读呢还是留在家做个大土豪呢?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留在家做土豪,虽然说富不过三代,这不才两代嘛。

但是他没有,他摒弃了两者,既没有选择继续读书科举也没有选择做土豪。

他选择了投笔从戎,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要知道,他可是个富二代,现在要去军营里摸爬滚打,甚至可能把小命弄丢了,光是勇气便值得我们敬佩。

其次,他放弃了富贵日子,不做啃老族,这一点,比起现在一些生活荒诞奢靡,整天
爆出什么“门”,什么“门”的富二代简直强太多了!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注定做不了文人的袁世凯在军事方面却是个“好苗子”,在外闯荡期间,运气来了,当时淮军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订兄弟之好”,所以袁世凯打算投奔吴长庆。

吴长庆为了报答袁保庆的恩情,此时也写信给袁世凯,“招其往学军旅”。

军营中的袁世凯如鱼得水,积极上进,“谦抑自下,颇知向学”,并认为是“有造之士”,被破格提拔为了帮办营务处。

这期间,他还在军中继续苦读,再欲科举,这份毅力和刻苦是无可挑剔的!
似乎命运想捉弄一下袁世凯,就当他再要应举的时候,1882年,朝鲜发生动乱,于是袁世凯跟随吴长庆部队东渡到了朝鲜,考试哪有打战来得重要啊?战场才是袁世凯的天地,他就像一只苏醒的猛虎,率领一支清军,冲在队伍最前方,收割了十几个兵变参与者的人头。

兵变似乎只是上帝安排给袁世凯的良机,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这下就不得了了,之后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

要知道,袁世凯之所以能比孙中山退位,很大原因便在于他手中兵权紧握,打架人多,只能承认他是大哥了!而驻扎朝鲜,便奠定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啊。

这时候的袁世凯,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好人,留守朝鲜期间,得到了一致好评,被亲切的称为“袁司马”。

由此看来,袁世凯在早年可是极为耿直的。

袁世凯在朝期间可是功绩累累,1884年甲申事变,日本人借机想
要挟王室,算盘打得挺好:趁中法战争夺取朝鲜,可惜遇到了袁世凯这个煞星,被打得哭爹喊娘,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虽然袁世凯在朝十二年间采取过一些过激的手段,但有效的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小想法。

甲午战争后,全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狂潮,但由于各种原因,到了1895年,袁世凯才得以批准,训练中国的首支新军。

他注重武器的近代化和标准化,毕竟,上了战场再拿大刀长矛和人家鸟枪大炮打是没意思的。

训练军队的同时,他还培植了一批亲信,这位有心机的boy向他们灌输了忠诚的思想,当然,是效忠袁世凯本人而不是皇帝老头。

也是在这时候,北洋军阀逐渐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财产。

之后几年里,袁世凯平步青云,一直升到了工部右侍郎,但随后,便卷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失败后,袁世凯告密,出卖了康梁,对了,这时候的袁世凯,已不是当初那耿直的少年,而是成长成了一只老狐狸,看来社会这大染缸是很可怕的。

虽然他的告密只是自保之举,但后果就是慈禧太后诛杀了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帝于瀛台。

由于告密,之后的袁世凯的仕途更是扶摇直上,好运也一直伴随着他,1899年冬,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在此前后,他的新建陆军从天津小站调往山东境内,使其躲过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成为袁世凯最具实力的资本。

可见,成就一个牛逼的人需要很好的运气啊!袁世凯的实力强大除了运气,也有很大的实力成分,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包括废科举(可能与他少年时多次科举失利留
下的心理阴影有关系)、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是他成立的,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也是他修建的,虽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强大他自己的北洋实力,但无疑也对后来的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似乎是一位个人民族主义者,他并不放心汉人手上有重权,所以称为摄政王后,他立即解除了袁世凯在内很多汉人的职权,将全力静静握在自己手中,袁世凯也是极为潇洒,不干就不干,老子还不稀罕呢,称病回了河南,后来去了安阳。

但袁世凯可是野心勃勃,回家种田?这并不是袁世凯的生活,这期间,他韬光养晦,犹如一条毒蛇,伺机而动。

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军陆军第八镇兵变,引爆武昌起义。

这下子清政府傻眼了,打不过人家啊。

这时候,只有北洋军有对抗起义的力量,于是清政府任命荫昌领导北洋军平反,可是之前提了,北洋军可是袁世凯灌输过“忠诚”思想的,军队不听你荫昌的啊,这下子就非常尴尬了,于是载沣在多方压力下,只得再次起用了袁世凯。

袁世凯这条毒蛇回来了,这次,他的目标可是中央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这个位子。

同盟会可不乐意了,辛辛苦苦起义,一念复兴中国,你袁世凯突然冒出来说要首任总统的位子,这怎么行?于是同盟会连夜在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成立了政府,并选举孙中山成为了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南京,民国成立,孙文就任。

这下袁世凯可火了,我人多势众,财大气粗,你们也敢成立政府,而且总统竟然不是我?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这下又轮到孙中山尴尬了,袁世凯的实力摆在那,没办法了,谈判吧。

1月18日,孙中山以提出《五条要约》的方式向袁世凯摊牌,企图做实南京临时政府。

经过反复修改又于1月22日以公诸报端的方式将幕后谈判全部曝光,势同最后通牒,这不但令袁世凯极其尴尬和不满,也让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尽失颜面。

袁世凯以孙中山提出的条件与南北双方协商的内容不一致为由拒绝接受,袁世凯认为,如果清帝退位后各国不能及时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不能统一中国,中国便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无法维持秩序,对付外人。

如果孙中山一定坚持己见,他不得不作废先前谈妥之事。

由此看出,袁世凯实在是老奸巨猾,与之前耿直的他已判若两人。

期间,孙中山向日本借款,以筹备战事,可惜没有成功,没钱又没兵,吵不过别人,打架也打不过别人,这下,革命的果实得归袁世凯了。

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不接受能行吗),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至此,革命果实全归袁世凯。

袁世凯确实为一名清代能臣,多次击退日军,稳固朝鲜。

经济方面发展事业,修建铁路,贡献卓越,只是后来复辟帝制,没能落实改革,因此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沈祖宪,吴闿生.《容庵弟子记》: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2—3 页
2. 一言难尽:袁世凯一妻九妾的悲欢岁月
3. 《袁氏家书》卷2,第27页。

4.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南方周末报
5. 《袁氏家书》卷5,第11页。

6. 沈祖宪、吴闿生.《容庵弟子记》: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