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9e51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c.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迈出每一步。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迈出每一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哲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感悟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文章。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在困难面前是如何应对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念?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哲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实践感悟文章。
2.预习下一课内容。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感悟文章。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念?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9b88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b.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实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并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的散文。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作为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有较强的归纳领悟能力,预习能比较到位,但方法欠佳。
针对学生实际,安排一课时,按“引入新课——知内容——明主旨——拓思维——展联想——联实际”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进行内容的复述,主旨的提炼,多角度阅读。
首先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主旨,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多角度分析课文人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重要启示。
”根据该单元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内容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我确定了本文的目标和重难点,即: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展开多角度阅读,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进行挫折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默读、复述故事;提炼文章主旨;多角度阅读训练,重在整体感悟。
七年级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9f06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9.png)
七年级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生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表达技巧。
2.2学会通过阅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1.3感悟文章主题思想,提炼生活哲理。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
2.2如何将文章的主题思想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语气。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纠正发音,把握节奏。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4.2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5.分析课文表达技巧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5.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表达技巧。
6.感悟主题思想6.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6.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文章的主题思想。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8.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四、课后反思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2.在分析课文表达技巧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在感悟主题思想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68a2d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2.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1、学生:⑴ 课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⑴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⑴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
2、教师:⑴ 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⑴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工具。
设计思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它回忆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这篇文章,富有教益,从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不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
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至于朗读教学,应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挑爬下悬崖这一重要片断进行教读,以加深体会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有表情地讲述)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3b47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3.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参差不齐、哄堂大笑、小心翼翼”等词语。
(2)学习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内容。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哲理。
(3)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复述故事。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关于登山或冒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 教师讲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害怕和无助。
但是,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在困境中一步步走出困境的。
(二)检查预习1.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作者莫顿·亨特的资料。
2.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读音、书写和词义。
(1)生字词灼(zhuó)扒(bā)趴(pā)酷热(kù rè)厌倦(yàn juàn)附和(fù hè)突兀(wù)怦怦(pēng pēng)嘲笑(cháo xiào)晕眩(yūn xuàn)哭泣(qì)呻吟(shēn yín)恍惚(huǎng hū)暮色(mù sè)安慰(ān wèi)凌乱(líng luàn)惊讶(jīng yà)畏惧(wèi jù)参差不齐(c ēn cī bù qí)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2)词义灼:烧,烫。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737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04.png)
四、教学准备
1.课文课件
2.课堂讨论题目
3.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论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2.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困境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其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师:同学们,我们注意到课文中有一段描述作者如何一步步爬下悬崖的情节,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作者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这一过程的。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我伸出颤抖的手,慢慢地、慢慢地抓住岩石的边缘”这样的描述,让人感觉作者非常害怕,但又不得不继续。
师:很好,这种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紧张和决心。还有吗?
2.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精神品质。
(三)写作训练
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一)课堂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请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讨论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60c2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8.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主题的基本概念。《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迈出第一步,并持之以恒,逐步克服。这一主题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主人公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这个案例展示了逐步克服困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5.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逐步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即面对困难时,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并持之以恒,逐步克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强调这一主题,确保学生能够领会。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并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跋涉”、“攀登”等,通过造句和语境运用,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主题和记叙顺序、描写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逐步克服困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方法逐步克服。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哲理》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描写方法;学习文章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坚持、逐步克服;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举例解释:
-对于生字词的正确运用,教师可以给出例句:“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几个小时。”让学生理解“跋涉”不仅仅是指走路,还包含了克服困难的含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996b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e.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确坚持信念和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2.听得懂、朗读、背诵文中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能够通过阅读,发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一个人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前进成功的故事,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阅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2. 语言应用•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含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朗读、背诵文中的内容,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语气•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完成简单的语文写作3. 情感教育•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懂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前进的决心•意识到信念和坚持对自己的重要性,能够从一个好的方法或事情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
讨论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并搜集精彩的回答。
2. 文本解读1.概括课文,了解背景和作者介绍。
2.学习课文,读一段,谈一段,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通过朗读、表演和画面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3. 语言应用1.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2.名著背诵,能够朗读、背诵文中的内容,并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3.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完成简单的语文写作。
4. 情感教育1.观看视频,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实践价值,认识到“从成功到绝望只有一步之遥”,体会道路上的艰辛和意义,并从中汲取前进动力。
2.听取老师讲解成功人士的经历和方法,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培养学生们的成功意识,增强自信和目标感。
四、教学评价1.反复练习,检验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
2.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评测试卷,并根据评分精准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人教版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d611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8.png)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
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略)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3cb2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9.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使用工具书,解释新词;2.朗读并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3.理解故事蕴含的哲理,得到人生启示。
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①啜泣()②嶙峋()③眩目()④纳罕()⑤训诫()⑥凝视()2.解词:①纳罕:②小心翼翼:③训诫:④头晕目眩:⑤瘦骨嶙峋:⑥灰心丧气:⑦心惊肉跳:⑧高不可攀:3.作家作品介绍莫顿·亨特(1927~1998)(Morton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2013新编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七课。
4.预习质疑二、课堂探究三、课后反馈阅读理解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选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97a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0.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选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侯在小悬崖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文中"我"的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文中作者悟出的道理对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这也是教学__时需要重点揣摩的。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具备初步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对于__内容的把握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加之__主题也较为浅显,学生掌握__主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__的学习,在引导学生继续巩固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默读方法的培养是重点,因此__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学习目标】1、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2、联系生活实际,启迪人生智慧。
【学习重难点】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__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这一教学建议,设计本课时,以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品读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获得人生的启示,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创意说明】三环节:复述故事——剖析心理——启迪智慧三切入点:以赏析关键性语句为切入点,品读人物心理;以赏读标点符号为切入点,感悟人物成长过程。
以品析关键词语为切入点,收获人物成功经验。
【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此环节设置意图:介绍作者事迹,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故事请结合记叙文六要素,复述故事(此环节设置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默读__,勾画出记叙文六要素,并提示学生运用六要素组合法复述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6051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6.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词语2、抓住要点、复述课文3、结合语境、理解感悟重点:1、抓住要点、复述课文2、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生的旅途,总难免有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那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困难哪?或许你会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抱怨上天,其实,这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中,我们能获得一些启示。
二、疏通字词、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的表达出语气2、学生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文,疏通字词,把握要点,特别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把握好阅读的速度a、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的一个闷热的天气)c、爬悬崖的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5个、内德和杰利)d、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高20米,约7米)3、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三、研讨主旨1、从课文内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参考:1、无论怎样的危险和苦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3、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苦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842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4.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勇敢面对困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在讲解“悬崖”一词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悬崖的形态,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运用。
-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再接再厉,不断前进。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事件,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勇敢面对、不断尝试的精神品质。
-修辞手法:分析并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5.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本次教学设计了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课文精神。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一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行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阅读理解: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5.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以“面对困难,勇敢尝试”为主题的写作练习。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面对困难,勇于尝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走一步,再走一步》核心素养目标: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提高审美能力,并能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展现个性创作。
5.社会参与与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在面对困难时,具有积极进取、担当责任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https://img.taocdn.com/s3/m/1b538f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7.png)
教学难点:如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文中 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分 析课文中的细节描 写,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走一步,再 走一步”的含义。
深入研读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技 巧。
教学内容:课文解读、重点词汇、句式分析、阅读理解、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提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讲解难点, 学生练习巩固。
故事导入:讲述与课文主题 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 趣
提问导入:提出与课文相关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
答,从而引入课文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 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教
学内容
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理解课 文内容,引导学生 体验人生经历,培 养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
教学内容:朗读课 文,整体感知文章 大意;引导学生理 解“走一步,再走 一步”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走一 步,再走一步》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04
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其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面 对困难时,保 持积极乐观的 态度,勇敢面 对并克服困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02733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c.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理解关键语句的意义。
2、能力目标: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深刻领会课文内容,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设想】1、重点:反复阅读从中获得启迪和熏陶。
2、难点:深刻理解篇末所说的经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任务。
2、收集有关克服人生困难的名言警句。
3、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例和亲身感受。
4、教学设施:录音机、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交流收集如何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教师)再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影响深远的事情,这些事情能使我们获得做人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小时侯的遭遇及他的感受,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二、整体感悟1、听录音朗读、解决课文生字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声调、语速)。
3、挑选自己所喜欢的部分朗读。
4、理清课文结构及记叙的要素:小结:第一部分(1~13段):遭遇险情。
第二部分(13~22段):脱离险情。
第三部分(23段):生发感悟。
三、合作、探索(教师投影问题组)1、“我”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3、最后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怎样理解这次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抓住本文的主题思想)⑴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⑵学习代表发言。
⑶教师小结。
四、体验、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进行评价)1、假如你是亨特,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会怎么办2、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怎么办教师小结:当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冷静。
要分析所处的位置一些切实学习的办法解决,并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鼓励自己,取得胜利。
作为父母,应教给孩子解决困难中战胜自我,树立信心勇敢的走向“下一步”。
五、拓展、延伸你有没有和文中的我类似的经历那你是则样解决请讲给同学们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e4777e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0.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 (一) 教学目的学习目的: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展比拟阅读。
才能目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的:激发学生勇于克制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投影仪课文导入:心理学家曾做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鳞鱼和一群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刚开场,鳞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还毫不气馁。
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地进攻,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
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屡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
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玻璃挡板拿开,鳞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最后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同学们,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明确】同学们的说法各有所不同,但都说明了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不要放弃不懈努力,否那么,难以求得生存或获得事业成功这个道理。
而放弃最后的努力,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时机,这是一个失败的事例。
但在我们身上刚刚发生了一个成功的事例,那就是这次的军训,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照片定格的是我们的笑容,那是回头看困难时得意的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美国的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也是一个成功的事例。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泛读课文,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老师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法练习读准音。
要求学生可以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三)研读和赏析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答复)1、复述抢答: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2、合作探究:(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答复,老师点评)﹙1﹚、“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把戏。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共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ccf3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3.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共3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目的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目标,学会如何设定目标;二、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行动计划,并且教授如何跟进、了解进度与调整计划;三、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分解任务,坚持不懈地去完成。
教学重点学会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教学难点如何坚持并量化目标,以及在前进过程中如何去调整计划。
教学策略通过老师主题演讲,个案分享、学生讨论等形式,将行动计划的概念逐渐递进,完整地呈现在同学面前。
教学准备1.幻灯片2.PPT3.各种维度的目标设定模版4.相关文章教学过程始于心智灌输引导学生幻想一下,如果一只飞机不知道自己要前往哪个城市,它的运气是不是很差?那如果一位学生不知道未来需要做什么事情,他的成就是否会很有限呢?无论是在个人人生中还是在职场中,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跑错路上是非常糟糕的体验。
那么,设定一个目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迎着光明而行,是多么值得期待的物件。
接下来,老师通俗易懂地解释什么是目标,以及如何设定目标的步骤。
最后,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例子。
PPT的理念呈现接下来,老师请打开PPT,通过领导头图、文字、计划表格等逐步讲解目标和行动计划的理念。
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目标设定的重要性以及行动计划的作用。
例如,通过验证目标是否SMART,检查是否真实可成就、有方向、就是现实的、与时限相符。
知道如何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量化方法,就可以开始制订行动计划。
个案分享分享一趟旅行,这是最好的方式。
记得这位同学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旅行,而且目标可行可期,也有时间期限。
靠着制订的计划表,这位同学能够轻松地走上正确的路线,并在期限内完成计划中的每一个任务。
所以,他非常感慨自己成功的核心是留有充分的时间去计划旅游行程,并对目标进行逐层细化,让计划变得更加易被实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7cc20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1.png)
【导语】《⾛⼀步,再⾛⼀步》是⼀篇记叙⽂,语⾔风格简洁,故事性强,在寻常的故事中蕴含深刻⼈⽣哲理性。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整体感知课⽂内容,能够复述课⽂内容; 2、整体把握课⽂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章的主旨。
3、进⾏多⾓度的阅读:探究⼈物做法,能提出⾃⼰的意见; 4、联系⾃⼰的⽣活实践,感悟⼈⽣哲理。
过程与⽅法: 1、引导学⽣结合⾃⼰的⽣活经验谈出⾃⼰对课⽂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的思想内涵; 2、采⽤读议的学习⽅式,让学⽣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多⾓度解读课⽂;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探究性、多⾓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活哲理。
掌握⽂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和决⼼。
教学⽅法: 朗读;⾃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内容,能够复述课⽂内容; 2、整体把握课⽂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章的主旨 3、感悟⼈⽣哲理。
教材分析: ⼀、导⼊: 上课前先给⼤家讲个⼩故事。
1945年1⽉,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个上尉飞⾏员接受了⼀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到德军本⼟执⾏侦察任务。
他觉得⼏乎⽆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鲜⾎飞溅,连跳伞的⼒⽓都没有。
第⼆天,他驾机滑⾏在跑道上,他告诫⾃⼰,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
升到两万五千⽶⾼空时,他⼜告诫⾃⼰,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下⾯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且,还有后⽅的⽆线电⽀持。
就这样,⼀程⼜⼀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时候⼀段经历的启⽰。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131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d.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困境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在困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克服?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心理变化。
三、分析课文1.分析作者在困境中的表现,感受作者的品质。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会在困境中克服困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克服困难的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会在困境中克服困难。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拓宽视野。
2.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克服困难的感悟文章。
2.收集关于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与同学分享。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与价值目标: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执行侦察
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知道这位英勇的飞行员是谁吗?(莫顿·亨特)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们从中也能获得启发。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要求:1)默读要注意速度,要求5分钟看完; 2)划出不会读,不会认的字词
3)要注意边读边划出一些关键的信息
2、提问,检查默读效果:
1)提出不懂的字词,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2)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其中两个有名字的分别叫什么? ③文中提到,孩子们所攀爬山的悬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3.复述课文
1)要求:注意四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复述指导: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
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要注意突出重点:事件可分为冒险和脱险两部分,要着重抓住“脱险”部分)
3)请同学们先小声地复述课文 4)抽生复述
4.分组朗读课文
三、研讨主旨
1.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 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3. 3.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今天学习到的解决困难的方法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无论怎样的困难,
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困难就变小了。
而我们也悟出了生活哲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不用畏惧,因为只要吧困难分解开来,最终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2、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目标: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心理描写、言语描写等,体会它们的好处
2.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课时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今天,我们再深入一步研读这篇课文。
结构复习: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四个部分
(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四)、启示( 24 )走一步,再走一步
2、请概括解决困难的方法
二、新授
(一)研读文本
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的描写方法,比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
1.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2、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板书:最初:我下不来毫无信心
继而:走一步信心萌发
随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悬崖产生巨大成就感
(二)拓展阅读
阅读训练: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困在悬崖,你会怎么做?
三、小结:
我们要学习作者出色的写作技巧,学会从一件小事中去发现深意,同时掌握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
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
同学们经历的大多是小事,所以学会掌握这种手法,对于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板书设计
“我”心理的变化过程:
最初:我下不来毫无信心继而:走一步信心萌发
随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最后:走下悬崖产生巨大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