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的抗日事实
(一)国民党军队的前期艰苦抗战纵观八年全面抗战的历史,其最为壮烈惨痛者乃是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一年。
这是因为:一、日本有三月亡华的狂梦。
二、日本试图沿平汉、津浦、平绥三线迅速南进,抄堵我西南后方,切割我华东战场,再由西向东迫我于死地。
三、为堵日军南进,我必北堵日军,节节抵抗;同时东战日军,假以决战,分其兵力,迫使它改变南进、东进战略。
四、为实现持久战总战略,就必须夺取“以时间争取空间”之前期战略的胜利,以将我华东、华中之人力和物资迅疾西撤,以固我持久抗战的大后方。
中华民国政府军??“国民党军队”,正是为了达成上述战略目标,方付出了最为惨痛的牺牲,更赢得了持久抗战的最初成功,并为长期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鉴于日军急于巩固华北战场,以图迅疾南下,扑我中原,蒋介石乃命令平汉、津浦、平绥沿线我守军,逐次、逐节地予以坚决抵抗,并借黄河之天然屏障,造成以忻口、太原为中心的大型会战,使分兵平汉、津浦与平绥三线进攻的数十万日军,因我方的顽强抵抗,而不能迅速结束华北战局。
是故,自七七芦沟桥事变直至十一月太原失守,华北战事告一段落,不仅拖住日军达四个月之久,使日军不敢弃华北,下郑州,打武汉,以从西线完成它由北向南的速胜战略,并且被迫与我沿平汉线次第打响了保定战斗和石家庄战斗;沿平绥线打响了南口战斗、张家口战斗和平型关战斗;沿津浦线打响了平津之战、姚官屯之战和德州之战等十数次大型战斗。
据八九年后的大陆史家称:在此十数次大型战斗中,天津之战“经保安队奋战,予敌以重大创伤”;南口之战“与敌鏖战旬日,给敌以重大之打击”;姚官屯战斗中“庞炳勋部顽强抵抗,激战四昼夜,歼敌甚众”;“德州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全团壮烈殉国”;“平型关战斗,几歼敌板垣师团”。
忻口大型会战历时一月有余,是为最激烈者,“是役,歼敌三、四万,我军伤亡亦甚为惨重,郝梦麟、刘家祺两位将军壮烈殉国。
”二、为改变日军由北向南的速胜战略,避免出现日军逼我由西向东退却的劣局,诱敌由东向西,中华民国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集中主力于华东,主动发起进攻,造成八一三淞沪大战(一九三七),使原驻上海的一万八千日军,鉴于我先后投入五十余师,七十万人,诚如决战态势,只好忍痛从华北及国内抽调十个师团和海军陆战队赴援,总兵力不下三十万人,大炮三百多门,战车两百多辆,飞机二百多架,兵舰数十艘。
国民革命军军服
国民革命军军服1911年,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1912年(民国元年)7月参议院公布男女礼服,同年10月公布陆军服制,1918年(民国七年)公布海军服制等。
但由于这些条例不完全切合中国国情,而没有能够全部实行。
民国初年,国内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城头变幻大王旗”,全国军队的军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式。
但因受当时世界列强军队服装的影响,式样上大体相近,而与东邻日本的军服更为接近。
自北洋练兵以来,中国军事制度上主要学习日本。
当时军官、士兵一般多戴硬壳大檐帽,缀五角形帽徽,按民初国旗(五色旗)红、黄、蓝、白、黑颜色。
军官常服用呢料,士兵用黄斜纹布。
军官穿长筒靴,士兵打绑腿、着高腰皮鞋。
官兵均配领章,采用呢制,呈长方形,将官为全金色,其余按红、黄、蓝、白、黑区分步、骑、炮、工、辎兵科。
官兵均以肩章区别等级。
北洋军阀政府虽制定了陆、海军服制,但执行得很乱。
军服的颜色、式样和制作材料因派系不同,自行规定,极不统一。
此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兵种的增多,战场分工越来越细,军服的种类也大大增加。
而社会生产的民展,纺织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军服材料质量的的改进。
但总的来看,民国时期军服的式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明显好于各地方派系部队,如冯玉祥的西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等“杂牌军”。
30年代以后,国民党军队曾几次颁布服制条例办法,规定了军服的种类、亲式、颜色,材料,对于统一服制,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1936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军服分冬夏两季,大礼服、礼服、军常服三种。
官兵均以领章表明兵种和阶级,各兵种的识别标志是:步兵红色,骑兵黄色,炮兵蓝色,工兵白色,通信兵浅灰色,辎重兵黑色,宪兵风红色,军需紫色,军医深绿色,测量土黄色,军乐杏黄色。
礼服的穿戴,大礼服在国庆日、元旦日庆贺宴会时,领受勋章或参加各种典礼时,随从国民政府主席阅兵时,随从最高军事长官与国庆日、元旦日阅兵时,国家有其他大典时,举行会礼或祭奠时穿着;长礼服在竭见或迎送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时,侍从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巡阅要塞、军港、学校、兵营、舰队时,部队因典礼而举行阅兵时,就职、卸职及重要集会时,访侯或拜答外国重要文物官员时,参加军人婚丧以及祭奠时穿用;军常服在平时办公及外出,操练演习及受检阅以及战时穿用。
国民党军队军衔制
国民党军队军衔制
国民党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
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
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
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
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
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和美械师编制
国民党军队的美械军和美械师编制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武器装备由以下⼏种类型组成。
⽇械,美械,国械。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类。
按史迪威在1942年时的构想,美械师(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炮各⼀营或⼭炮两营)及⼯兵、辎重各⼀营、特务连、搜索连、卫⽣队、军乐队、⽆线电队、军医院各⼀,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战防炮各⼀连、特务排、卫⽣队各⼀;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卡宾枪约540⽀,步枪约4500⽀(新⼀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60迫击炮约170门,81迫击炮约36门,战防炮24门,⼭炮12门,榴弹炮12门或⼭炮24门。
军则辖有三个105榴弹炮营及⼀个155榴弹炮营,⼀个装备M3坦克的战车营,当时的编制虽好,但这只装备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
⽽后,因为运输困难与为了适应复杂地形起见,新编30师、14师、50师把炮兵改为⼀营(⼭炮营),81迫击炮及战防炮数也有减少。
因为原准备将第8师空运印缅,但未去,出现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两个师⽠分三个师的装备的情况,新编38师因⽽辖3个炮兵营;后驻印军的各师在编成N1A和N6A时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的榴弹炮营调⾄军部,⽽史迪成威所构想的美械部队编制则因中美摩擦等原因⽽缩⽔了。
因此当时的国内美械部队都没有达到美械轻装备师的编制⽔准。
国内各美械军的编制为:每军⼀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个⼭炮营,每营配备75⼭炮12门;每团⼀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个⽕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焰喷射器1个。
每个军部和师部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所。
⽽且由于运输上的原因,如美国商定给予的39个美械师在抗战结束前只运到了33个师。
抗战中 国军 队的战略调整有何特点
抗战中国军队的战略调整有何特点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调整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采取了以阵地战为主的战略。
在华北、淞沪等战场上,国民党军队投入大量兵力与日军进行正面交锋。
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密集的兵力部署,试图阻挡日军的进攻。
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武器装备差距较大以及战术指挥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战略在初期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随着战争的推进,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逐渐转向了以持久消耗战为主。
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长期的战争消耗,逐步削弱日军的力量,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援助的到来。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多次防御作战,同时也组织了一些有限的反攻行动。
例如,在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采取了灵活的防御战术,利用地形和工事,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和消耗。
国民党军队在战略调整中,还表现出了对游击战的一定重视。
在敌后战场,国民党也曾派遣部分军队开展游击作战,试图扰乱日军的后方。
但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开展规模和效果相对有限,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存在较大差距。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调整还体现在对兵力部署的调整上。
为了保卫重要的城市和交通线,国民党军队将大量兵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
然而,这种集中部署也导致了后方防御的空虚,给日军的迂回包抄提供了机会。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变化。
一方面,国民党开始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与共产党军队的摩擦,削弱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另一方面,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积极性有所下降,部分将领甚至出现了避战、保存实力的现象。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调整还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对国际援助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国际干预来迅速结束战争。
然而,随着战争的长期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并未如国民党所期望的那样,这也促使国民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其战略。
国民党抗战初期的的军队编制
国民党抗战初期的的军队编制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陆军常备军编制目前常见的几个数据和序列表如下:(1)1937年2月,军政部长何应钦在第五届第三次全体中央委员会议所提《军事报告》有关作战兵力如后:国军总计兵力:步兵182个师,独立步兵46个旅;骑兵9个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20个独立团,此外尚有各钟特程编制及地方部除未列入。
共170余万人。
预定使用第一线作战者,步兵约80个师,9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炮兵2个旅,及16个独立团。
此数字为大部分书籍视为抗战初期兵力。
(2)抗日战史记载1937年7月初,计步兵183个师,独立步兵58个旅,独立步兵43个团;骑兵9个师,5个独立旅,3个独立团;炮兵2旅,15个独立团,13个独立营;工兵2个团;交通兵3个团;通信兵2个团;宪兵11个团,2个独立营。
官佐136,000余人,士兵1,893,000余人,总计2,029,000余人。
(3)日本方面资料统计:计步兵223师,47旅;骑兵15师3旅;炮兵6旅。
总兵力200万中央直系军:步兵47师,1旅;炮兵3旅;兵力412,000人。
中央旁系军:步兵36师,13旅;兵力338,000人。
地方军阀军:步兵64师,11旅;骑兵14师,1旅;炮兵3旅;兵力523,000人。
其他杂牌军:步兵76师,22旅;骑兵1师,2旅;兵力722,000人---------------------------------------------------------------------------------此重要三表只有数字,皆未见详细序列表。
市面上常见的抗战初期序列表实际是1937年8月以后扩编了若干军后的序列表,并非抗战未爆发前的实际状况。
故尝试编一个番号183个师为基准,时间1937年6月为基准的序列表供大家参考。
各师所辖旅、团番号及主官时有变化,此文所列只能反映某一时段状态,仅供参考。
引用书籍:(1)刘凤翰:战前的陆军整编(民国十七年七月至二十六年四月)(2)刘凤翰:论抗战前日人对中国军事之调查(3)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4)国民党军简史(5)国民党治军档案(6)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7)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8)中华民国军事史略稿第三卷(9)国民党将领亲历记(10)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11)文史资料选辑目录:第一部分:师及独立旅番号、主官、驻地情况第二部分:绥靖公署、路军、军番号及隶属情况第三部分:派系分类统计及已经整理师第一部分:(1)中央嫡系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3个独立旅第1师师长李铁军驻地江苏徐州下辖2旅4个步兵团1B李正先(1R熊志一、2R杨杰), 2B詹忠言(3R陈鞠旅、4R李友梅)第2师师长郑洞国驻地陕西渭南下辖2旅4个步兵团 1个骑兵团4B赵公武(7R司徒洛、8R刘平), 6B罗奇(11R吴啸亚、12R钟祖荫),骑兵团叶剑雄第3师师长李玉堂驻地福建南平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8B赵锡田(13R刘秉哲、15R潘质), 9B胡蕴山(16R樊龄、18R 周庆祥),补充团丁宗宪第4师师长王万龄驻地绥远集宁下辖2旅4个步兵团11B马励武(23R傅竞芳、24RR刘汉兴),10B石觉(19R倪祖耀、20R蒋当翊)第6师师长周磊驻地湖南衡阳下辖2个旅4个步兵团(原浙军)17B丁友松(33R王辅臣、34R朱福星)、18B翁国华(35R吴振华、36R何永启)第9师师长李延年驻地湖南衡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25B张琼(49R张金廷、50R杨宝谷),26B夏德贵(51R孙鑑堂、52R 窦长清)第10师师长李默庵驻地河南郑州下辖2旅4个步兵团28B旅长陈牧农(56R杨雪珊、57R刘明夏),30B谷乐军(58R刘建修、59R王声溢)第11师师长彭善(代理)驻地广东曲江,下辖2旅4个步兵团31B叶佩高(61R梅春华、62R余子温),33B莫与硕(65R朱鼎卿、66R胡琏)第14师师长霍揆彰驻地湖南常德2旅4个步兵团40B方天(79R阙汉骞、80R王中柱),42B曾粤汉(83R高魁元、84R 杨勃)第25师师长关麟征驻地陕西咸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73B粱恺(145R戴安澜、146R郑明新),75B张耀明(149R覃异之、150R张汉初)第36师师长宋希濂下辖2旅4个步兵团106B陈瑞河(211R顾葆裕、212R李志鹏),108B杨光钰(215R刘英、216R胡家骥)第43师周祥初驻地甘肃平凉下辖3个步兵团253R赵天铎、255R王肇寅、258R梁树森第49师师长李及兰驻地陕西咸阳下辖3个步兵团289R李精一、291R陈嘘云、294R李禹祥第51师师长王耀武驻地陕西南郑下辖32旅4个步兵团151B周志道(301R吴克定、302R程智)、153B李天霞(303R周志道、306R邱维达)第58师师长俞济时驻地湖南岳阳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172B何凌霄(343R朱奇、344R陈式正),174B吴继光(347R魏常禄、348R李德生)、补充团戚永年第59师师长韩汉英驻地贵阳下辖3个步兵团349R林贤察、351R张德能、354R罗醒尘第60师师长陈沛驻地湖北汉口,下辖3个步兵团355R丘登原、357R张燮元、360R粱仲江第61师师长杨步飞驻地江西九江,下辖3个步兵团261R陈参、263R劳冠英、266R邬子匀第67师师长李树森驻地广东乐昌下辖2旅4个步兵团199B李芳郴(398R覃道善,399R傅锡章),201B蔡丙炎(401R朱志席、402R李维藩)第78师师长李文驻地河南商丘下辖2旅4个步兵团232B周士冕(463R徐保、464R陈上拔)、234B李用章(467R许良玉、468R谢义锋)第79师师长陈安宝驻地陕西高陵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235B段朗如(469R木壬林、470R尚望)、237B叶裳(473R冯宗毅、474R杨振光)、补充团周建武(代)第80师师长陈琪.现驻地福州2旅4个步兵团238B王继祥(476R都堪、477R李逾君)、239R钱东亮(478R李鼎彝、479R李人淑)第83师师长刘戡驻地河南信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247B李楚瀛(493R李纪云、494R余锦源),249B陈武(497R梅展翼、498R曾宪邦)第87师师长王敬久驻地江苏常州下辖2旅4个步兵团259B沈发藻(517R刘漫天、518R罗哲东),261B刘安祺(521R陈颐鼎、522R易安华)第88师师长孙元良驻地江苏无锡下辖2旅4个步兵团262B彭巩英(523R吴求剑、524R韩宪元),264B黄梅兴(537R廖龄奇、528R朱赤)第89师师长王仲廉驻地绥远丰镇下辖2旅4个步兵团265B李铣(529R罗芳珪、530R谭乃大),267B赖汝雄(533R李守正、534R舒荣)第92师师长陈烈驻贵州贵定,下辖3个步兵团547R梁汉明、549R徐荣光、552R林卧薪第93师师长甘丽初驻地广东虎门下辖3个步兵团553R陈孝强、555R甘霸、558R陈金城第94师师长朱怀冰驻地山西新绛下辖2旅4个步兵团280B陈希平(559R潘笑清、561R李建平),282B潘春霆(563R朱毅生、564R董绍周)第97师师长孔令恂驻地兰州,下辖3个步兵团577R董德乾、579R李鸿成、582R陈梦庚第98师师长夏楚中驻地湖北汉口下辖2旅4个步兵团292B吕国铨(583R路景荣、584R胡一),294B方靖(587R侯思明、588R向敏思)第99师师长傅仲芳驻地贵州桐仁辖2旅4个步兵团295B李士林(589R雷祥林、590R黄鹤立)、297B温良(兼)(593R 叶运、594R刘啸凡)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第一支队司令何绍周(1R龚贤湘(代))、2R韩文源、3R刘天绍),第二支队司令王公亮(4R孙立人、5R丘之纪、6R钟宝胜)第51军辎重总队总队长唐杰吉驻地陕西长安骑兵第7师师长门炳岳驻地绥远卓资山辖3个骑兵团K19R朱钜林、K20R张绍成、K21R张春芳独立第35旅旅长李东锰驻地湖北谷城辖2个团703R王子愚、704R杨昆源独立第37旅旅长陈德法驻地浙江宁渡辖2个团709R朱企、710R粱为焯暂编第5旅旅长柳际明驻地贵州桐梓辖2个团1R雷道隆、2R皮德沛(2)中央军半嫡系部队46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10个独立旅第5师师长谢溥福驻地重庆辖3个步兵团(原赣军)25R吴士瑜、27R但去非、30R张镜远第7师师长曾万钟驻地河南郑州辖2旅4个步兵团、1个独立团(朱培德滇系军部队)19B李世龙、(37R王开桢、38R李育仁),21B沈元镇(40R张述尧、41R尉迟毓鸣)、独立团张学文第8师师长陶峙岳驻地陕西岐山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22B史策(43R张镇球、44R黄克虎、45R徐傅授)、24B曾致远(46R 李绍庵、47R刘骏、48R刘世安)第12师师长唐淮源驻河南开封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金汉鼎滇系军部队)34B马昆(67R杨玉昆、68R朱峻德),35B朱淮(71R尹继勋、72R吕继周)、补充团李自林第13师师长万耀煌(兼)驻地河南南郑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金汉鼎之滇系军部队)37B潘祖信(73R刘锐、75R云瑞),38B夏鼎新(77R涂直、78R张亚一)第15师师长王东原驻地湖南芷江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43B陈孔连(85R周先仁、86R刘履德、87R萧学文)、44B张彀中(88R 王志刚、89R欧阳明、90R李熙茂)第16师师长章亮基驻地浙江江山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46B何平(92R欧阳霆、95R胡惕)、47B杜道周(93R唐肃、96R欧阳烈)第18师师长朱耀华驻地江西万载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52B黄钟(103R唐植成、104R王俊武)、54B喻镜渊(107R康文岳、108R 汤池)第19师师长李觉驻地浙江丽水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55B唐伯寅(109R刘湘辅、110R邬乐知),57B庄文枢(113R秦庆武、114R周昆源)第21师师长李仙洲驻地陕西吴堡直辖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刘珍年部)21B崔振东(121R金连城、122R刘芳贵、123R马贵衡),63B吕祥云(124R李尚镜、125R张子耕、126R王元堂)第23师师长李必蕃驻地陕西潼关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67B李严武(134R刘鸿基、137R李昌琬)、69B李若霖(133R黄子华、136R李荣佐)第24师师长李英驻地陕西歧山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70B彭戢光(139R虢清涛、140R梁锋)、72B许振初(143R汤季楠、144R刘佐棠)第27师师长冯安邦驻地湖北孝感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部队)79B黄樵松(157R侯象麟、158R杨守道),80B阎廷俊(159R张克明、160R黄宗颜)第28师师长董钊驻地陕西蒲城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陕军部队)82B李梦笔(163R张开印、164R卫光华)、84B张景骞(165R张凤桐、166R丁荣国)第34师师长张迺葳隶属鄂豫皖边区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陕军部队)100B董廷伯(199R杜伯彦、201R李朗生)、102B薜鸿哉(202R王志强、203R王兆瑞)第35师师长马鸿宾驻宁夏固源辖3旅6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西北宁马回军部队)103B马玉麟(205R马惇靖、206R马文清),104B马献文(207R马赞良、208R白泳祥)、105B冶成章(210R马绍武、209R马奋英)、骑兵团马培清第41师师长徐源泉驻四川万县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直鲁联军部队编)121B张习崇(241R傅慎修、242R赵景武)、123B芮勤学(245R余勤仁、246R孟棠宣)、补充团刘午荫第44师师长萧之楚(兼)驻地陕西安康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方振武旧部)130B张池(259R于显文、260R杨建民)、131B于兆龙(261R傅佩亮、262R李印臣)、补充团宁富春第45师师长戴民权驻地陕西蒲城下辖2旅4个步兵团133B谭青云(267R崔怀宝、268R赵清标),134B戴民权(兼)(269R戴忠义、270R杨鼎岑)第46师师长戴嗣夏驻地江西赣州辖2旅3个步兵团(缺编一个团)(原湘系军部队)136B鲁渭平(271R张继南、272R陈笃光)、137B曹典江(274R练光枢)第47师师长裴昌会驻地湖北黄安下辖2旅4个步兵团193B张信成(277R李铭斗、278R郭之缙),141B郭贻珩(281R李鸿陵、282R杜凌云)第48师师长徐继武驻地湖北恩施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142B旅长陶继侃(兼)(283R牛荣亭、284R任萧亭),144B郭浚(287R 赵我华、288R曹毅)、补充团李德惠第50师师长成光耀驻地湖南浏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湘系军部队)148B彭诗圭(295R文德、296R朱竹轩)、149B朱刚伟(297R杨练煊、298R李作雄)、补充团李邦藩第53师师长李韫珩(兼)驻地重庆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157B周启铎(314R黄人英、316R刘宝吾、318R莫岳中)、159B李清献(313R郑侨、315R李可才、317R欧阳疑)第54师师长郝梦龄驻地贵州遵义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魏益三部)161B孔繁瀛(321R王藻臣、322R刘秉诚),162B王晋(323R李棠、324R陈荣修)第55师师长李松山驻地江西婺源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陈调元苏军部队)163B杨名芳(325R吴匡一、327R王嘉楠),165B张彬(328R焦长富、330R张景榘)第56师师长刘尚志驻地浙江嘉兴辖2旅6个步兵团(闽系军部队)167B汤邦桢(332R宋邦屏、333R孔海鲲、334R甘复)、168B桂振远(335R李欢、336R丁贤志、337R田玉璠)第57师师长阮肇昌驻地陕西西安下辖2旅4个步兵团169B施中诚(338R杨宗鼎、339R李琰)、171B谈经国(341R龙子育、342R宋润田)第62师师长陶柳驻地湖南沅江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185R谢龙(367R张空逸、368R朱再生、369R谭有恩)、186B刘建文(370R钟涤松、371R马骥、372R袁亚初)第63师师长陈光中驻地江西上饶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187B李伯蛟(373R汤宏怀、374R何兆基)、189B王德彰(377R陈齐、378R粱权)第77师师长罗霖驻地湖北宜昌辖2旅4个步兵团(原湘系军部队)230B胡良玉(459R蒋太衡、460R陈有朋),231B席秉钧(461R赵可夫、462R龙云弼)第82师师长张刚驻地湖北随县辖3个步兵团(鄂军部队)487R管心源、489R向铁、492R鲍鸿钧第85师师长陈铁驻地安徽蚌埠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252B陈鸿远(505R谷熹、506R糜藕池),255B郝家骏(509R李萼、510R石鸣呵)第90师师长欧震驻地贵阳下辖3个步兵团(原粤系军部队)535R陈侃、537R薛纯武、540R官惠民第95师师长李铁军驻地河南南阳辖2旅4个步兵团(河南地方保安旅扩编)285B徐中岳(568RR徐树南、569R庞公璐)、283B程子宜(565R 廖运泽、566R冯士英)第96师师长赵锡光驻地重庆下辖3个步兵团(原赣军部队)571R李世荣、573R张仰虞、576R谢文蔚第100师师长马步芳驻地青海西宁下辖3旅6个步兵团、1骑兵旅2个骑兵团、个手枪团、1个炮兵团(西北青马回军部队)298B马步康(595R马华英、596R刘呈德),299B马继融(597R马得彪、598R马瑜)、300B韩起功(599R谭呈祥、600R马全义)、骑兵旅马朴(1R马步銮、2E马忠义)、手枪团马玉龙、炮兵团杨玉成第133师师长杨汉域驻地贵州毕节2旅4R个步兵团(川系军杨森集团之部队)1B高德周(1R周炳文、2R曾彦臣),2B周翰熙(3R陈亲民、4R唐武城) 第134师师长夏炯驻地贵州安顺2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杨森集团之部队)4B李朝信(7R吴建中、8R李介立)、5B杨干才(9R赵嘉谟、10R范培基)第135师师长杨汉忠驻地贵州大定2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杨森集团之部队)6B罗润德(11R李麟昭、12R向文彬)、5R刘席涵(9R林相侯、10R 陈德高)第139师师长黄光华驻地河北邯郸下辖3个步兵团(原晋系军商震部)715R林作桢、716R樊光普、717R张效援第140师师长王文彦驻地陕西风翔,下辖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718R李靖华、719R方日英、720林秀生第141师师长宋肯常驻地河北邢台下辖3个个步兵团(原晋系军商震部)715R徐鸿诚、721R李文炳、723R唐永良第142师师长吕济驻地河北永年下辖3个个步兵团(原晋系军商震部)724R杨钟、725R孙定超、726R李兆锳第168师师长马鸿逵(兼)驻地宁夏银川3旅6团(西北宁马回军)1B卢忠良(1R马得贵、2R韩海礼)、2B马英才(3R秦福成、4R谢修臣)、3B马敦静(5R马世俊、6R周福财)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司令马步芳兼下辖骑兵2个旅(西北青马回军部队)K1B马彪(K1R喇平福、K2R马元祥)、K2B马元海(K1R以秉忠、K2R 贡葛环觉)骑兵第5师师长马步青驻地甘肃凉州下辖2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西北青马回军骑兵部队)K1R马禄(1R魏珍、2R马福仓)、K2B韩起禄(1R敏得愧、2R马长青),步兵旅祁明山(1R马如磷、2R马进昌),直属炮兵团韩荣福,手枪团马呈祥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驻地福建宁德(原黔系军部队)辖2个团独立第10旅旅长马全良(西北宁马回军部队)辖2个团团长马得英、马昌贵独立第32旅旅长胡达驻地湖南长沙(原湘系军部队)2个团694R王坊、685R李湘霖独立第34旅旅长罗启疆驻地贵州镇远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700R沈荃、701R杨思贵、702R胡健独立第36旅旅长盛逢尧3个步兵团706R冯正国、707R魏凤韶、708R傅克军独立第43旅旅长刘震清2个团727R李萼、729R郝家骏新编第3旅旅长蒋作均驻地湖北宜昌2个团1R薛豫屏、3R潘笑清暂编第11旅旅长周燮卿现驻地浙江遂昌(湘系军何键集团之部队)2个团1R杨绍卿、2R何翰承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现驻地浙江淳安(湘系军部队)2个团1R李国鸿、2R李东升(3)中央军旁系部队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21个独立旅、2个骑兵旅第17师师长赵寿山驻地陕西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杨虎城部陕军)51B张骏京(100R李维民、101R张骏京、102R张世俊),49B耿志介(97R程鹏九、98R孙子坤、99R陈际春),辎重团上官树德第20师师长孙桐萱(兼)驻地山东兖州下辖3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韩复榘之部队)58B张清秀(115R刘泮水、116R刘德法)、59B赵心德(117R史大福、118R滕运荣)、60B孙学发(119R胡兴起、120R孙正训)第22师师长谷良民驻地山东周村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韩复榘之部队)64B宁纯孝(127R田海中、128R林秉海、129R葛开祥),66B李占标(130R孔祥昇,131R薛明亮、132R康占魁)第26师师长刘雨卿驻地贵州都匀下辖2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部队)76B朱载堂(151R傅秉勋、152R解固基)、78B王镇东(153R王隽、154R 胡荡)第29师师长曹福林驻防山东济南下辖3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韩复榘之部队)85B王士琦(169R侯兆麟、170R刘玉荣)、86B陈德馨(171R张传曾、172R高蓝田)、87B荣光兴(173R靳殿邦、174R史占一)第30师师长孙连仲(兼)驻地河南淮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吉鸿昌旧部)88B任泮兰(175R吴明林、176R袁有德),89B侯镜如(177R孙玉泉、178R李公敏)第31师师长池峰城驻地河南信阳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91B黄鼎新(181R乜子彬、182R王贯之),92B刘恒德(183R牛殿楫、186R王震)第32师师长王修身驻地安徽太湖,下辖2旅5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94B时德学(187R潘陶万、188R王德宏)、95B高国钧(189R符子琴、190R葛振铎)、补充团蒋修仁第33师师长冯兴贤驻地湖北罗田下辖3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 194R泰丹云,197R雍济时、198R高玉洁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地北平西苑下辖3旅6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09B陈春荣(217R胡文郁、218R孙长坡)、110B何基沣(219R吉星文、220R戴守义)、111B刘自珍(221R吴振声、222R张子钧)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地北平南苑下辖3旅6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12B黄维纲(223R李金镇、224R张宗衡)、113B刘振三(225R安克敏、226R崔振伦)、114B董升堂(227R杨干三、228R祁光远)第39师师长庞炳勋(兼)驻地山西运城下辖2旅6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15B刘世荣(229R黄书勋、230R朱家麟、231R崔玉海),116B李运通(232R孙敬祖、233R李振清、234R史振京)第40师师长刘培绪驻地湖北老河口下辖3个步兵团(湖北地方部队扩编)709R王哿仁、710R杜德孚、711R任承佑第42师师长柳彦彪驻地陕西大荔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杨虎城旧部)124R郭景唐(247R楚宪曾、248R景行),126B王克敬(251R薛如兰、252R扆久哉)第52师师长卢兴荣驻地福建下辖2旅4个步兵团(闽军部队)154B罗景星(307R卢子安、308R张胜高)、156B卢新铭(311R戴振兴、 312R 杨作源)第64师师长武庭麟驻地河南商城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河南镇嵩军部队)191B邢清忠(兼)(381R袁斌、382R武永禄),192B杨天民(383R张世惠、384R朱瓒)补充团武良杉第65师师长刘茂恩(驻地湖北麻城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河南镇嵩军部队)194B姚北辰(387R王汉杰、388R王文材),195B马祺臻(389R牛正亭、390R邢国光)补充团张奇第74师师长李汉章驻地济南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韩复榘之部队)220B李益智(439R江保元、440R傅国曾)、221B马贯一(443R黄芳俊、444郭其濬)第75师师长宋天才驻地福建建瓯辖2旅4个步兵团(前河南镇嵩军部队)223B韩文英(445团长水清浚、446R焦克功),225B史克勤(449R 段金亭、450R金绍文)第76师师长张钫(兼),现驻地福建光泽下辖2旅4个步兵团(原樊钟秀建国豫军部队)227B王凌云(453R王沣、454R李学正)、228B王殿阁(455R李君峨、456R李堃)第81师师长展书堂驻地山东维县辖2旅4个步兵团(原西北军系石友三旧部)241B唐邦植(481R林凤军、482R张德蕴)、243B运其昌(485R陈延年、486R赵廷璧)第84师师长高桂滋驻地陕西绥德辖辖2旅4个步兵团(陕军部队)250B刘天禄(499R任子勋、500R李农藻),251B高建白(501R吕晓韬、502R艾捷三)第86师师长高双成驻地陕西榆林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陕军地方部队)511R516R256B左世允、旅长姜占奎,团长罗德新、张杰、高致凯、张云衢、张屏藩、补充团胡景通第102师师长柏辉章驻地湖北大悟辖2旅4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304B杜肇华(605R李维亚、607R陈蕴瑜)、306B蒋德铭(609R钟立纲、612R陈伟光)第103师师长何知重驻地贵州河口辖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613R罗熠斌、615R周相魁、618R万式炯第121师师长吴剑平驻地江西萍乡3个步兵团(原黔系军部队)659R常文镒、660R周文彬、661R魏锡龄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地河北河间辖2旅4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西北军系宋哲元新扩编的部队)1B刘景山(1R张修仁、2R王昆山)、109B王长海(217R王子亮、218R 张文友)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地察哈尔省张家口下辖2旅4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原西北军系部队)1B李金田(1R刘福祥、2R陈禄德)、2B李曾志(3R刘广信、4R刘芸田)、特务团阎尚元第165师师长鲁大昌现驻地甘肃岷县辖3旅6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甘肃地方民团武装编成)493B梁应奎(985R赵国华、986R任谦)、494B蒋汉城(987R马三纲、988R孙伯泉)、495B王咸一(989R龚登禄、990R朱显荣)、骑兵团孟世权第166师师长郜子举现驻地河南洛阳 2旅4个步兵团(原樊钟秀建国豫军残部编成)496R宋涛(991R魏振铎、992R刘希程)、498B申茂生(995R刘法舜、996R陈衡)第167师师长杨渠统驻地河南漯河2旅4个步兵团旅长晁广顺(团长刘志勘、仇良明)、501B薛蔚英(高紫岳、岳铁僧)第169师武士敏驻地陕西大荔(原西北军杨虎城部)2旅4个步兵团1B行占鳌(1R张莅庭、2R潘锡畴)、2B王宏业(3R黄维华、4R赵子章)第177师师长李兴中驻迪陕西三原辖2旅4个步兵团、1个补充团(原西北军系杨虎城部)529B许权中(1057R阎揆要、1058R韩子芳),530B任云章(1059R 张子因、1060R王云山)、补充团杨復震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驻地湖北崇阳(原黔系军部队)3个团22R傅衡中、23R李昌荣、24R吴谦独立第4旅旅长王金鏞现驻地陕西平利(新组建)辖2个步兵团610R徐世敬、612R王汉民独立第5 旅旅长郑廷珍驻地安徽舒城(原西北军系部队)辖2个步兵团614R李继程、615R高增级独立第19 旅旅长沈玺亭驻地河南尉氏(河南地方保安团队编成)独立第20旅旅长王劲哉驻地河南杞县(西北军系杨虎城之陕军部队)独立第25旅旅长张凌云驻地北平西苑(原西北军系宋哲元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73R胡庆华、675R王为贤独立第26旅旅长李九思驻地河北马广(原西北军系宋哲元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78R朱春芳、676R马福荣、独立第27 旅旅长石振纲驻地河北任丘(原西北军系之宋哲元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79R刘汝珍、681R赵书文独立第28 旅旅长柴建瑞驻河北河间(原西北军系宋哲元之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82R许炳亚、684R韩永顺独立第29旅旅长田温其驻地张家口(原西北军系宋哲元之第29军新扩编的部队)辖2个步兵团685R王春堂、687R李凤科独立第39 旅旅长阮玄武驻地北平北苑(原西北军系部队方振武部改编)辖2个步兵团1个特务团715R张景福、717R隋文波、特务团董翰卿独立第40旅旅长夏子明驻地张家口辖2个团718R尹士喜、719R阎凤鸣独立第44旅旅长张华棠驻地江苏宿迁(原西北军系部队)辖2个团727R吴鹏举、729R仲得山独立第45旅旅长张銮基驻地安徽屯溪(原刘珍年残部编成)辖3个团733R贺丹桂、734R赵元泰、735R徐万金独立第46旅旅长鲍刚驻地河南内乡、镇平地区(原方振武旧部改编)辖2个团736R辛少亭、738R廖运周新编第10旅旅长李贵清驻地甘肃靖远(甘肃地方部队编成)2个团1R杜汉三、2R王五田新编第11旅旅长刘宝堂驻地甘肃愉中(由甘肃地方部队编成)2个团1R陈国宾、2R刘宝堂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驻地北平南苑(原西北军系骑兵部队)辖骑兵2旅6团K1B张德顺(团长祝常德、宋炳乾、萧国荃)、K2B李殿林(阎俊海、宋吉祥、柳树堂)骑兵第13旅旅长姚景川驻地河北宣化(原西北军系骑兵部队)3个骑兵团K1R陶翰选、K2R王永祥、K3R周鸿顺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驻地河南确山(原西北军骑兵部队)2个骑兵团团长杨天斌、马二兴云南陆军第1旅刘正富(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R卢浚泉、2R布秉武、3R刘正富云南陆军第2旅安恩溥(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4R郭建臣、5R万保邦、6R安恩溥云南陆军第3旅龙雨苍(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7R萧本元、8R严家训、9R龙雨苍云南陆军第5旅鲁道源(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0R冯云、11R王炳章、1R鲁道源云南陆军第7旅龚顺壁(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3R龚顺壁、14R侯镇邦、15R李文汉云南陆军第9旅张冲(龙云滇系军部队)辖3个步兵团:16R张光中、17R龙霖、18R张冲(4)地方军阀1、四川军阀---川系军部队23个步兵师、6个独立旅第104师师长李家钰(兼)驻地西康省西昌地区辖3个旅10个步兵团、1个特务大队(5营)(川系军邓锡侯集团之部队)1B李青廷(1R李克源、2R戴松如、3R李焕平)、2B李宗昉(4R孙介卿、5R罗时英、6R杨顾名)、3B陈绍堂(7R罗文铨、8R熊岗陵、9R彭仕復)、补充团吴长林,特务大队长吴林青第122师师长王铭章驻四川德阳3个旅6个步兵团(川系军田颂尧、孙震集团之部队)1B张熙民(1R杨特生、2R刘靖炎)、2B童澄(3RR王文振、4R蹇国珍)、3B王志远(5R张宣武、6R魏书琴)第123师师长曾宪栋驻四川绵阳2个旅4个步兵团(川系军田颂尧、孙震集团之部队)4B马泽(7R杨熙、8R卿俊)、5B陈宗进(9R宋培根、10R陈杰)第124师师长孙震驻四川绵阳3个旅6个步兵团(川系军田颂尧、孙震集团之部队)6B吕康(11R吕波澄、12R王麟)、7B曾苏元(13R刘公台、14R姜裕昆)、8B李伟如(15R程绍颐、16R蒋永臣)第125师师长陈鼎勋驻地四川大邑2个旅5个步兵团(第二旅缺一个团)(川系军邓锡侯集团之部队)1B杨晒轩(1R邓明光、2R任立勋、3R刘家仲)、2B卢澄清(4R姚超伦、5R谭尚修)第126师师长黄隐驻地四川灌县2个旅5个步兵团(第二旅缺一个团)。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
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
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北伐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国民党军队战区沿革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总长:何应钦副总长:白崇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辖六个战区,其战区长官和作战地域如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负责平汉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负责山西、察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负责上海、南京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负责广东沿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负责山东和津浦南段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负责津浦北段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前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0年7月军令部第一厅调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总长:何应钦副总长:白崇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辖十个战区,其战区长官、副长官、参谋长列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副长官:冯钦哉参谋长:郭寄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长官:杨爱源参谋长:楚溪春、朱德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长官:唐式遵参谋长:邹文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副长官:余汉谋参谋长:吴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长官:李品仙参谋长:王鸿韶、孙连仲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副长官:吴奇伟参谋长(无考)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长官:傅作义参谋长:章亮琛、马鸿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长官:罗卓英参谋长:吴逸志、杨森、王陵基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副总司令:沈鸿烈参谋长:王静轩、韩德勤冀察战区总司令:卫立煌(兼)副总司令:石友三参谋长:庞炳勋、黄百韬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长:程潜、白崇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辖两个行营,十一个战区,其行营主任、战区长官、副长官、参谋长列下:一、行营天水行营主任:程潜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二、各战区主要负责官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冯钦哉参谋长:郭寄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朱德参谋长:楚溪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唐式遵参谋长:邹文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参谋长:吴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孙连仲参谋长:王韶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副司令长官:吴奇伟参谋长:(无考)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参谋长:章亮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王陵基、杨森参谋长:吴逸志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副总司令:沈鸿烈、韩德勤参谋长:王静轩冀察战区总司令:卫立煌副总司令:石友三、庞炳勋参谋长:黄百韬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3年4月10日军令部第一厅二处调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程潜、白崇禧各战区主要负责官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曾万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朱德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刘建绪、唐式遵、上官云相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副司令长官:夏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孙震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吴奇伟、郭忏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副司令长官:蒋光鼐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胡宗南、盛世才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杨森、王缵绪冀察战区总司令:蒋鼎文副总司令:马法五、董英斌昆明行营主任:龙云缅甸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代理)副司令长官:黄琪翔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副指挥:郑洞国重庆卫戍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陈继承抗日战争反攻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程潜、白崇禧各战区负责官员: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副司令长官:曾万钟、郭寄峤、孙蔚如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朱德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刘建绪、唐式遵、黄绍竑、上官云相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副司令长官:孙震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吴奇伟、郭忏、王东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副司令长官:蒋光鼐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杨森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副司令长官:何柱国、牟中珩、李明扬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副总司令:胡伯翰、董英斌昆明行营主任:龙云驻印军总指挥:萨尔登副指挥:郑洞国重庆卫戍总司令:王缵绪成都行辕主任:张群赣州行辕主任:顾祝同西昌行辕主任:张笃伦汉中行辕主任:李宗仁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副总司令:龙云、卫立煌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黄琪翔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政部长:陈诚军令部长:徐永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副长官:曾万钟、郭寄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长官:杨爱源、朱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副长官:孙震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长官:马鸿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长官:王陵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副长官:牟中珩、李明扬、李延年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长官:马法五、高树勋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副长官:邓宝珊、冯钦哉武汉行辕主任:程潜副主任:王缵绪、唐式遵、孙蔚如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重庆行辕主任:张群副主任:贺国光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副总司令:汤恩伯、范汉杰海军总司令:陈诚(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副司令:毛邦初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副司令:郑洞国、梁华盛京沪卫戍总司令:汤恩伯衢州绥靖主任:余汉谋副主任:李汉魂川康绥靖主任:邓锡侯副主任:刘文辉川黔湘鄂边绥靖主任:潘文华副主任:傅仲芳台湾警备总司令:陈仪副主任:陈孔达内战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武汉行辕主任:程潜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重庆行辕主任:张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副长官:郑洞国、梁华盛徐州绥靖主任:薛岳副主任:李品仙、汤恩伯、冯治安、李延年、夏威、吴奇伟郑州绥靖主任:刘峙副主任:孙震、胡宗南、刘汝明、张轸衢州绥靖主任:余汉谋副主任:李汉魂川康绥靖主任:邓锡联副主任:刘文辉川黔湘鄂边绥靖主任:潘文华副主任:傅仲芳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副司令:汤恩伯、范汉杰海军代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副司令:毛邦初第一战区长官:胡宗南副长官:裴昌会、石敬亭、刘茂恩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副长官:杨爱源第十一战区长官:孙连仲副长官:陈继承第十二战区长官:傅作义副长官:邓宝珊、刘多荃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孙渡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兴中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彭毓斌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孙楚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文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整编第二十六军军长:王仲廉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王敬久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副司令官:李觉、张雪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李仙洲、丁治磐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副司令官:李文田、张克侠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刘汝明副司令官:曹福林、米文和、田镇南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孙震副司令官:董宋珩、李宗昉第六绥靖区司令官:周碞副司令官:区寿年第七绥靖区司令官:王陵基副司令官:廖震、萧之楚辽西绥靖司令官:孙渡热河绥靖司令官:石觉辽南绥靖司令官:赵公武辽北绥靖司令官:廖耀湘冀东绥靖司令官:牟庭芳晋陕绥靖司令官:邓宝珊京沪卫戍总司令:汤恩伯台湾警备司令:陈仪云南警备司令:何绍周内战一年时:1946年初,蒋介石为表示执行政协全国会议达成的和平民主建国协议,撤消了抗战时期组建的军事统帅机构,仿照美国军制制设国防部,以白崇禧为部长,主管军队一般行政事务。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可是,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课本上,我没有看到对国民党,对蒋介石,对各个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国民党将领和士兵的正确的,公正的评价。
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光容战绩,只言片语,客观的说,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先是统一了全国,然后对不听从中央的地方军阀实施军事打击,维护祖国统一。
然后蒋介石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使中国的面貌涣然一心。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的中央军及其地方军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8年抗战,国民党一共牺牲了208名将领,士兵不计其数,许多士兵为国捐躯。
战争期间国军的部队成团成营的牺牲。
但是被国军消灭的日军也多达几十万人,蒋介石以及国民政府一直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间蒋介石作为反法西斯战线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不仅领导广大中国人民抗战,还出访印度,会见圣雄甘地,出席开罗会议,并且废除了自1942年后同英美等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统统废除,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
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抗战之初共产党的抗战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
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首先在政治上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其次在经济和军事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这是共产党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做不到的。
当然,在抗战当中国民党也表现出了其消极的一面。
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指导思想到政策实践都把反共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日益向反共倾斜。
抗战中 国军 队的后勤保障有何特点
抗战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有何特点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后勤保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后勤保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的胜负。
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的后勤保障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的特点。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后勤组织机构的混乱。
在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军队的后勤体制就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的弊病。
战争爆发后,由于局势的急剧变化,这种混乱进一步加剧,导致了后勤保障的效率低下。
其次,物资供应的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武器装备方面,国民党军队虽然在抗战初期拥有一定数量的现代化武器,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国内军工生产能力有限,外援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武器弹药的补充逐渐陷入困境。
尤其是重武器和先进装备,损耗后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新。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民党军队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伤员,但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简陋,医护人员不足,药品和医疗器械短缺,导致许多伤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国民党军队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后勤保障体系。
在物资采购和运输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加物资供应。
通过与国内外的供应商合作,努力获取武器弹药、粮食、被服等物资,并加强了对运输线路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了物资运输的效率。
在军工生产方面,国民党政府加大了对军工企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了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
虽然与战争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器装备短缺的问题。
此外,国民党军队还加强了对后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后勤保障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在医疗保障方面,也逐步增加了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数量,改善了伤员的救治条件。
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后勤保障方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由于资源匮乏、根据地经济落后、敌伪的封锁和围剿等原因,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更加艰难。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国共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肯定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一批抗战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壮士、国民党八百壮士等,都是不畏强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杰出代表,是全民族的立场上抗日战争的历史,在抗日战争的时间上,习惯我们都以卢沟桥事变作为起点,从那时候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整整八年,我们一般都说八年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十四年和八年的关系是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局部抗战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是非常大的。
“七·七”事变后是全面抗战阶段,“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的战场。
我觉得,十四年抗战,其意义是非常大。
1.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2.能得出哪些认识?(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中共在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有什么启示?(建立过:革命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说,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用的简评:毛泽东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说:抗战初期“所谓的‘共同领导’,实际上是国民党一党领导‘。
当时中国共产党”说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抗战到底“,这话并“没有错”,“因为要打日本,就要有个头子,当时中国的头子就是蒋介石,他有那么多军队,外国也承认他。
但他后来要反共,这句话我们就少讲了,以至不讲了。
如果说共同领导,那就是你领导你那一堆子,领导中央军;我们领导八路军、新四军,领导广大人民,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毛泽东肯定的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胡锦涛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而且抗战初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了抗日战争的重要任务,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历史应该客观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英勇的抵御外敌的战争。
国军也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包括380万阵亡将士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
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
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
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
相差极为悬殊。
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
国军最精锐二十个军
国民党军队派系之争:友军有难 不动如山
国民党军队派系之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原载《东方早报》国民党军队的派系早在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时就产生了,后来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
这些派系的形成使得国军内部矛盾重重。
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总让杂牌充当炮灰。
杂牌则为自保,出工不出力,在同一系统中又有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
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与杂牌之间的互不信任……近看《上海书评》9月13日所刊之《高华谈国民党的军事失败》一文,对文中提到的“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深有感触,借此也想谈一谈国民党军队内的派系斗争对军事失败所造成的重大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派系早在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时就产生了,后来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
而在实际上,第一批成立的八个军在本质上就分为八个派系,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又有各路军阀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这就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派系环境更为复杂。
在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
事实上,蒋介石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加上红军在全国各地的革命以及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蚕食,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他的统治。
抗战胜利后,大派系还留有李宗仁、阎锡山等,其他小派系如马步芳、马鸿逵、冯治安、刘汝明、刘文辉、邓锡侯等更是不胜枚举,就连蒋介石所谓的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这些派系的形成使得国军内部矛盾重重。
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总让杂牌充当炮灰。
杂牌则为自保,出工不出力,在同一系统中又有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
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与杂牌之间的互不信任,和同系与同系间的面和心不和,从而给了中共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作为中央军的整编第六十六师被围于羊山集,负责指挥的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命令杂牌刘汝明的整编第五十五师和整编第六十八师驰援,但刘汝明的两个师先前已经遭到解放军打击,为保存实力和自己的政治资本,名义上服从出援的命令,实际却行动缓慢,坐看整六十六师的覆没。
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烧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凇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的最新的评价。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况1、局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过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也断续进行过正面抵抗,其中主要有“江桥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日、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和绥远抗战等战役,由于这些战事发生在局部地区,可以称为“局部抗抗”。
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且为了进行战争准备而竭力将全面抗日的时间往后推移,总体上推行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
现在没有确实的史料证明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给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即使有这样的命令,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最高领袖,也可以拒绝执行。
例如,如在防守锦州时,蒋介石数次令他抵抗,他却悄悄撤兵。
所以,对于东北的沦丧,蒋介石与张学良负有共同的责任。
1932年淞沪抗战,不能简单说成是十九路军孤军抗日作战,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抽调第五军增援淞沪,最后以妥协告终。
2、抗日战争前期正面战场抗日战争前期指的是从中日全面战争打响武汉失守,相当于战略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引言 (2)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一1938.10) (2)利 (2)害 (3)总 (4)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一1943) (4)利 (4)害 (5)总 (5)三、战略反攻阶段(1944一1945.8) (5)利 (6)害 (6)总结 (6)引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实际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在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一1938.10)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处于抗战的主要地位,对抗日战争起了重大的作用。
首先,国民党的抗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其次,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形成了比较团结的抗日统一战线;再次,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及其在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伉日积极性,掀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
利:1.从1937 年“七・七事变”到1938 年武汉失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惨烈、最有声有色的一个阶段。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国民党对抗战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抗战决心也日益坚决。
国民党就为抗战做了一系列的积极准备。
国共两党的合作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
2.著名的淞沪会战、南口抗战、忻口战役、南京保卫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花园口决堤、武汉会战(包括万家岭大捷)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这一阶段抗战是认真的,投入巨大,牺牲惨重,也给予日军大量杀伤,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尽管屡战屡败,但国民党蒋介石没有投降,没有乞和,迁都重庆,坚持抗战,把日本拖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民军九十八军
国民军九十八军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支能战斗的部队。
从1939年3月在山西前线组建、被授予第九十八军的番号起,到1944年12月在广西桂林该军番号被撤销止,一直战斗在抗日前线从未打过一天内战。
九十八军的将士们为保卫祖国、抵御外侮流血、流汗,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将他们的感人事迹永远铭记在心。
1939年3月,第四十二师和第一六九师合编为第九十八军,第九十八军第一任军长是冯钦哉。
1939年10月,由武士敏接任军长。
1941年9月29日,武士敏在保卫岳南抗日根据地战斗中在沁水东峪因受重伤,无力支持,遂自戕殉国。
1941年11月,刘希程继任军长。
1943年开赴广西,参加了鄂西、桂柳会战。
1944年12月,该军番号和第四十二师被裁减,所辖部队缩编为第一六九师,隶属第二十六军。
本文将叙述该军的历史沿革、人员状况、组织编制序列以及在山西战场参加的战役。
第九十八军的前身是陕军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第七军第四十二师。
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增扩了第一六九师。
第四十二师和第一六九师隶属第二十七路军的第七军。
冯钦哉任第二十七路军总指挥,兼第七军军长,柳彦彪任四十二师师长,武士敏任一六九师师长,郭仰汾任四十二师副师长兼该师第一旅旅长。
四十二师第一旅第一团团长景行之,第二团团长是楚则先;王明钦任第二旅旅长,第二旅第三团团长是伊九斋,第四团团长是薛如兰。
武士敏为第一六九师师长。
第一旅旅长是行海亭,第一旅第一团团长是张力亭,后为冯汉英,第二团团长是潘禹九,第二旅旅长是王勤轩,第二旅第三团团长是黄维华,第四团团长是赵志璋。
二十七路总指挥部参谋长是王焕章,参谋处长是王宝树,军需处处长是吕作周,军医处处长是梁子秀,军械处处长是李希珍,南京办事处处长是薛秀东,西安办事处处长是许海仙。
直属部队:特务营营长是陈鸿庆,工兵营营长是丁芝轩,炮兵营营长是姚益侠,手枪队队长是刘道平,辎重营营长是萧殿邦。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芦沟桥事变。
国共两军武器装备及部队编制
国共两军武器列装、生产及部队编制一、国共两军武器装备情况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缴械投降。
此后国军较多装备了缴获的日械。
1946年7月,国民革命军的装备大致为1/4美械、1/2日械、1/4国械,美械与半美械装备部队为22个军(整编师)64个师(旅),交警部队18个总队又4个教导总队;其中45个师(旅)与交警部队为全美械。
以嫡系整编第十一师为例(美械军):师辖11,18,118三个旅,一个榴弹炮营105毫米炮8门,一个山炮营75毫米山炮12门,另32毫米平射炮(也称防步兵炮)24门,22毫米机关炮12门。
旅辖2个步兵团,一个75山炮营(12)门。
团辖3个步兵营,一个迫击炮连(美式口径81毫米)8门,一个战防炮连6门,火箭筒4支。
营辖3个步兵连,一个战防炮排4门,一个重机枪连8挺,一个小炮排60炮6门。
连辖3个步兵排,步枪90支,轻机枪9挺(每个班一挺),冲锋枪24支(班长以上每人1支),卡宾枪12支,枪榴弹6具。
每个旅都超过8千人。
还是普通师的实力。
大约只有不到1/10的杂牌军装备较差。
空军有五个军区司令部,5个战斗机大队,2个中型轰炸机大队,1个B24大队,加上一个侦察机中队,有飞机约九百余架,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B-24、B-25轰炸机和P-51战斗机。
海军有接受日伪舰艇288艘,美军转让的舰艇271艘。
而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抗日战争时缴获的日军武器。
没有海空军,全军装备马步枪44.7万支,短枪4.4万支,冲锋枪2678支,轻机枪4.6万挺,重机枪1699挺,枪榴弹1428具,掷弹筒5050具,迫击炮1559门,步兵炮124门,山炮58门,坦克8辆。
以装备最好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为例,装备长短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等自动武器92支,火炮四十六门,其中最大口径是日制75mm山炮十二门。
军工生产方面,各解放区共有兵工厂六十五家,月产步枪一千支,机枪十五挺,迫击炮两门,手榴弹二十七万枚,枪弹三十万发,翻造枪弹七十四万发,迫击炮弹四千七百发,地雷七千六百五十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各抗日根 据地先后派出部队约11万人和干部2万 理由5:东北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 余人到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并相继 建立各级政权。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部 队迅速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组建 地方武装,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在给林彪,罗荣桓有关“辽沈战役的 作战方针”的报告中指出这场战役中首攻锦州的重要意义, 请结合地图思考后回答:
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了,为
什么?
国共两党战前形势对比表
军队 总兵力 机动 兵力
装 备 后 方 巩 固 士 气 高 昂 低 落
形 势
主 动 被 动
人民 280 优于 大为 解放军 万 敌军 改善
国民党 365 万 军队
不足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结论:国共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了!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辽沈战役中中共中央为何选 择了先攻打锦州?
连接东北和华北的要害,
可切断东北敌军的退路。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林彪、罗荣桓
长春
关门 打狗 各个 击破
黑山
沈阳
锦州
大虎山
营口
歼敌47万
问题探究:辽沈战役后为什么先打淮海战役而不是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示意图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歼敌55.5万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阅读图表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课文和视频,请说出淮海战役胜利 的因素有哪些?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战役 参战部队 结 果 指挥者 时间 名称 辽沈 林、罗 东北 1948.9 解放东北全境 战役 解放军
基本解放长江 刘、陈 中原、华 淮海 邓、粟 1948.11 以北的华东和 东解放军 战役 谭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1948.11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观察地图以及阅读材料: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国共兵力发展趋势有何变化?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共两党兵力差距 430 373 大大缩小。 365 万人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280 万人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 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
请阅读材料回答:
渡江战役示意图
东路军
安 江 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江 浙 西 江
战 线 东 起 江 阴 西 至 湖 口 :
中国人民解放 军解放南京 ——标志着南 京国民政府垮 台(1949年4月23
日)
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提示:从力量对比 、士气民心、政权性质、战 争指挥、历史发展趋势 这几方面考虑)
E. 历史趋势
解放东北
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
解放华北 三歼 大灭 战敌 决 战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华北野战军
平津战役
解放徐淮地区
中原野战军
淮海战役
进军江南
奠基
华东野战军
渡江战役
解放 推翻 国民 南京 政府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A. 力量对比 随着战争进程变化,国共实力逆转
B. 士气民心
“得民心者得 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C. 政权性质 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 天下” 共产党政权代表广大人民利益。
D. 军事指挥
解放军打仗勇敢,士气高涨;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指挥失当, 共产党军事指挥得当
中共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平津战役示意图
歼灭和改编52万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塘 沽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国民党将领傅作义 接受和平解决方式。
(1949年1月31日)
人民解放军北平解放入城仪式 (1949年2月3日)
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
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 也为了减轻人民战争的痛苦。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为什么中共中央战略的决策人, 会选择东北解放区作为首战场 呢?请结合材料说出具体的理由。
材料一
东 名称 北 解放 70 军 万 国民 55 党 万
理由1:
华 西 华东 中原 北 北 20 42万 20万 7万 万 55 30 60万 75万 万 万
中共兵力在东北战场上超过国民党的兵力。
材料二
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 理由2: 中共在东北地区控制面积占据绝对优势。 苦斗争,解放区已经连成了一片 。面 积占东北的百分之九十七,人口占八 十三。 理由 3: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荣。 东北解放区工业发达,占解放区经 济首位。 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长春、 理由 4: 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 沈阳、锦州等少数几个据点。 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
歼敌55.5万
奠基三 定本大 了上战 人消役 民灭共 解了歼 放国敌 战民一 争党百 在军五 全队十 国的四 胜主万 利力余 的,人 基 , 础 。
中共中央随后是如何部署的?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 百万雄师过大江 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 , 解放全国人民 ,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战役 参战部队 结 果 指挥者 作战方针 名称 辽沈 林、罗 东北 关门打狗 解放东北全境 战役 解放军
基本解放长江 刘、陈 中原、华 中间突破 淮海 邓、粟 以北的华东和 东解放军 分割歼灭 战役 谭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歼敌47万 歼灭和改编5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