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中考文言文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风烟俱. 净(都)B.一百许. 里(许多)C.皆. 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3.“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1.B.(许:约数,左右)2.D(春天,错。

应为秋天)3.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B(“缥碧”三个特点,错。

特点:清,急)
试题2: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6、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2024年初中语文09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

2024年初中语文09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1篇文言文记诵必背(解析版)

0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典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分两层)第1层(舜发于……举于市):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第2层(故天降……其所不能):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

第二部分(第3、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三层)第1层(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

第2层(入则无……国恒亡):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

初二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卷 参考答案(探究问题 答案,(中考教研室)

初二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卷 参考答案(探究问题 答案,(中考教研室)

八上文言文复习卷“探究问答题”参考答案《三峡》四、探究问答题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

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短文两篇》四、“闲人”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诵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与朱元思书》四、探究问答题1.请说出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答:水异: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江水的清澈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江水的湍急、气势磅礴;山奇: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富有动态感;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亲戚畔. 之畔:⑵攻亲戚. 之所畔亲戚:⑶委而去. 之去:⑷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域: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答案1.⑴通“叛”,背叛⑵内外亲属⑶离开⑷限制2.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地利、人和)⑵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道、者、寡)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来谈。

试题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列举古代先贤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2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③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在描绘中庭景物时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一) 2023年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含答案)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一)  2023年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含答案)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①沿溯.阻绝①素湍绿潭①属.引凄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汉陵”等。

C.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中考总复习 答案八上文言文

中考总复习 答案八上文言文
2.(1)“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2)“曾”通“增”,增加
(3)“拂”通“弼”,辅弼,辅佐
3.(1)选拔,被举用 往上托(2)显露,表现 走远 路,征讨(3)用这些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二、1.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 安逸享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
2.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便经常导致国 家灭亡。 三、1.六位历史人物,在文中用一组排比句呈现,结合他们 的经历可以知道他们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的 磨炼之后,最终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 2.示例:忧患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安逸 的环境可能消磨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失去斗 志。
2.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四、1.南朝齐梁 文学家 2.一种文体,多记事陈 情 五、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三、1.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 悠闲等。(意思符合即可) 2.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 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 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 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四、1.苏轼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2.即景 言志
五、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1.礼仪论著 戴圣2.三礼 诗经 尚书 周易 春秋
五、1.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2.学然后知不 足 教然后知困

中考文言文阅读选编八上有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选编八上有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选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9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分)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9分)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每空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8分)[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 不以疾也(快)C. 从流飘荡(顺、随)D. 负势竞上(势力)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 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 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 (睡觉)D.相与.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

答案:1.A(念:想到)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④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4.旷达(豁达)试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2)念. 无与为乐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 ()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1.高兴地想到形容水的澄澈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试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部编版 语文中考 文言文重要字词(内含八年级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 语文中考  文言文重要字词(内含八年级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重要字词八(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孟子二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则素.湍绿潭2.沉鲮..竞跃3.欣然..起行4.念.无与为乐者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从.流飘荡7.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8.父命.之9.与民由.之10.舜发.于畎亩之中11.行拂.乱其所为12.而后作.13.方.七百里14.年且.九十15.惩.山北之塞16.寒暑易.节17.上自劳.军18.居.无何19.使人称谢.2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答案】1.白色 2.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3.高兴的样子 4.想到 5.只是 6.随着 7.真正,确实 8.教导 9.遵循 10.启用 11.违背,阻碍 12.有所作为 13.方圆 14.将近 15.苦于 16.更替 17.慰劳 18.过了19.致意 20.一定【解析】注意一些词类活用的现象,严格的按照课下注释。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1)沿溯阻绝.(2)绝.巘多生怪柏(3)哀转久绝.(4)天下独绝.(5)猿则百叫无绝.2.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夜分3.其(1)其.妻献疑曰(2)其.如土石头何(3)惧其.不已也(4)独行其.道4.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河曲智叟亡以.应(3)以.宗正刘礼为将军(4)以.军礼见【答案】1.动词,阻断/副词,极,最/动词,消失/绝妙/断,停止;2.介词,于,文中是“在”的意思/连词,如果;3.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指愚公/代词,在这指自己;4.凭借/连词,来/任命/用【解析】注意根据句意来进行解释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略无阙处2.蝉则千转不穷3.窥谷忘反4.曾益其所不能5.衡于虑6.入则无法家拂士7.甚矣,汝之不惠8.军士吏被甲9.改容式车【答案】1.“阙”同“缺”,空隙,缺口 2.“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3.“反”同“返”,返回 4.“曾”同“增”,增加 5.“衡”同“横”,梗塞、不顺 6.“拂”同“弼”,辅佐 7.“惠”同“慧”,聪明 8.“被”同“披”,穿着 9.“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用作动词,指扶轼【解析】找出里面的通假字后,需要进行一定的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中考习题练习《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晓雾将歇( )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爱莲说》一、(2012年山东聊城)(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乎②父命之③以顺为正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的影响。

八上中考文言文答案

八上中考文言文答案

八上答案一、答案: 20. ⑴考、想到⑵我⑶在21.⑴空明清疏影曳似真似幻⑵冰花洋溢水天一色22.夜(夜晚、夜晚)雪景痴心答案: 22.B三、 23.C24.A25.B附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之内,两岸高峰不,没有一点空缺中止的地方;重重的崖,的峭壁,遮盖了天空,假如不是中午和子夜,就看不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的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了,不可以通行。

有碰到皇帝有命令必急速达,清晨从白帝城出,夜晚就到了江陵,两地但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便上快,着,也不像快。

到了春季和冬季的候,白色的急流,碧的深潭,盘旋的清波,倒映着各样光景的影子。

高峰上多生着姿独特的柏,泉和瀑布在那边流冲。

水清,荣,山高,草盛,真是妙不可言。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许霜的清晨,林和山清冷和沉寂,常有在高的猿猴放声叫,声音接不停,悲凉独特,空的山谷里来猿叫的回声,悲痛婉,好久才消逝。

因此三峡中的歌唱到:“巴三峡巫峡,猿三声泪沾裳。

” 四、答案:(四)( 12 分)24、( 2 分)①即便②代,那③代,④都25、( 2 分)D26、( 2 分)假如不是中午和子夜,就看不太阳和月亮。

(“自”“亭午”“曦”三个翻正确,可得分,否扣分)27、( 2 分)A28、( 4 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方面写景的。

(2 分)甲文画句描绘三峡秋季的凄清,衬着了一种凄异的氛围,令人感觉无穷的悲凉( 1 分)。

乙文画句描绘出雪后西湖万俱寂的情景,令人感觉雪窖冰天的森然寒意,表出作者孤寂(或孤独)的情( 1 分)。

(注意:境界答出“景”与“情” )五、 1盛,再写水之速)(以上四道均 2 分)14.( 1)假如不是(明朗的)中午或子夜( 1 分),是不可以到日月的( 1 分)。

(2)即便着,着( 1 分),也没有快速( 1 分)。

六、 [ 参照答案 ]5.(2 分)D6. ( 2 分)B7. ( 2 分。

每个 0.5 分)⑴ ⑵小草⑶酒杯⑷旅居8.( 6 分)⑴ 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人、、声音都没有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面句子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C.有时朝. 发白帝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暮到江陵,哀转久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C(A.连接/嘱咐,B.有的人/有时,C.早上/早上,D.隔绝/消失)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意思对即可)试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舜发. 于畎亩之中(2)人恒过.(3)衡. 于虑2.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例子,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经历艰苦的磨炼成就的,为得出“天将降大任……”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

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之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C.本文运用了排比句式,说理充分透彻,气势磅礴,增添了文章的气势。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较多的文字从个人角度论证“生于忧患”,以较少的文字从国家角度证明“死于安乐”,从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答案1. (1)起,指被任用。

(2)犯错误。

(3)同“横”,梗塞、不顺。

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所以、动、忍、曾益、其)(2)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入、法家、拂、士、出、恒)3. D(总分总结构,错误。

分总结构)试题2:天津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八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活动二:古文阅读课,选读《富贵不能淫》和《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苏武传(节选)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必敬必戒(2)与民由之(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4)自痛负汉2.请用斜线(/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4.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愚公移山》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愚公移山》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愚公移山》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愚公移山》练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无陇断.焉断: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 君之力扶苏以. 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曰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也C.而. 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 杀众D.告之于. 帝皆以美于. 徐公5.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专题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一、文言文阅读(共9题)1.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的字“以”与下面例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太夫人以.荻画地A.以.刀劈狼首B.策之不以.其道C.属予作文以.记之D.徒以.有先生也(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③及其稍长________④或因而抄录________(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乱/其所为C.欧阳公/四岁/而孤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5)经历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

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A(2)狱官;违背;等到;有时(3)A(4)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太夫人用芦苇秆在地上画,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

(5)客观因素:艰苦的生活环境。

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

【解析】【分析】(1)例句:以:用。

A用;B按照;C来;D因为。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士”“拂”“或”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中考文言文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上答案
一、答案:20.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
21.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
答案:22.B
三、23.C
24.A
25.B
附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答案:(四)(12分)
24、(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
25、(2分) D
26、(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27、(2分) A
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2分)
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

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

(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五、1
盛,再写水之速)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六、[参考答案]
5.(2分)D???
6.(2分)B???
7.(2分。

每个0.5分)⑴这⑵小草⑶酒杯⑷客居?
8.(6分)⑴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⑵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9.(3分)B
七、[参考答案]
12、D 13、D
14、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15、(1)作者用简洁、传神之笔,借四个量词,通过对长堤、湖心亭、小州和人的描绘,使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烘托出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
景色。

(答出“简洁传神”或“简洁生动”1分,点明对比1分)(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
16、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

示例:陶渊明痴心于山水,向往田园生活。

(列举的“痴”人与“痴”行要吻合,否则不给分)
八、[参考答案]
6.①消散②鸣叫(鹤叫、鸟鸣)
7.B
8.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

九、[参考答案]
8.(2分)D
9.(2分)A
11. (2分)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1分),用笔洗练,廖廖

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1分)。

十、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

每小题2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

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

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

每点1分。

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