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db1dd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c.png)
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骨折与脱位是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其治疗原则是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
一、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保证骨折或脱位部位的稳定性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首要原则。
稳定性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对于一些较严重的骨折或脱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保证其稳定性。
二、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促进愈合:1. 采用适当压力和支撑:适当压力和支撑可以促进骨折部位间接愈合。
常见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和内固定等。
2. 应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或脱位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愈合。
常见方法包括电疗、热敷、冷敷等。
3. 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或脱位部位的愈合。
常见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等。
三、减轻疼痛减轻疼痛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见方法包括:1. 应用止痛药: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2. 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四、恢复功能恢复功能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最终目标之一。
在保证稳定性和促进愈合的前提下,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恢复功能:1. 应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2. 采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3. 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或脱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来恢复其功能。
总之,骨折与脱位的治疗原则是保证稳定性、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急救五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1d23f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8.png)
骨折急救五原则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完全断裂的损伤。
在遭受骨折伤害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下面将介绍骨折急救的五个原则,以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骨折伤害。
1. 安全优先原则在进行骨折急救时,首要考虑的是保护受伤者的安全。
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或危险。
如果发生骨折的地方存在危险物品或环境,应先将受伤者移到安全的地方。
2. 判断与稳定原则在急救骨折时,需要先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常见的骨折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肿胀、变形、异常活动和听到的骨折声音。
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避免进一步移动或加重伤害。
3. 停止出血原则骨折时,可能会伴随有出血。
如果出血过多,可能会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
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受伤部位的位置、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如果伤口严重出血,应立即就医。
4. 冷敷原则冷敷是急救骨折的重要步骤之一。
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减少肿胀和炎症反应。
可以使用冰袋、冷水毛巾等物品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每隔2小时可进行一次。
但要注意,冷敷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5. 就医治疗原则骨折急救只是暂时的应急措施,最终还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及时就医可以确诊骨折类型、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处理,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等待就医期间,可以使用简单的固定方法,如夹板、软垫等来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疼痛和移动。
总结:骨折急救的五个原则包括安全优先、判断与稳定、停止出血、冷敷和就医治疗。
在急救骨折时,首先要确保受伤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接着要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并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
如果有出血,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最后,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以确保骨折得到适当的处理和固定。
记住这五个原则,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骨折伤害,减轻痛苦并促进康复。
距骨骨折治疗原则
![距骨骨折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a75ea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c.png)
距骨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分离,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堪称一种常见的创伤性骨病,多数是由于意外伤害或意外跌倒引起。
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 恢复骨骼的稳定性
骨折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受损骨骼的稳定性,防止骨折断端滑脱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针对不同的骨折情况,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使用石膏绷带,内固定器,外固定器等。
2. 控制局部疼痛
骨折时局部往往伴随剧痛,医生会采用止痛药、神经阻滞等方式控制骨折患者的疼痛感,以保障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骨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感染等。
4. 适当的康复治疗
在骨折愈合期间,坚持适当的体力锻炼和康复治疗,加速骨骼复原,恢复患者的机能。
总之,骨折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时的干预,以提高治愈率,还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并且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态。
骨折的处理原则
![骨折的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39ade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0.png)
骨折的处理原则
骨折的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抢救生命:对于严重骨折,如果伤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严重症状,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伤者因失血过多或体温下降而导致休克。
2.处理伤口:对于暴露的伤口,应立即进行清洁和包扎,以防止感染。
如果有骨折端外露的情况,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以免加重伤者的痛苦和损伤。
3.简单固定骨折部位:在等待专业人员到场之前,可以使用木板、树枝、雨伞等作为夹板固定骨折处。
将夹板附在患肢的一侧,夹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毛巾或棉花,再用带子绑好,但不要绑得太紧。
这样可以减轻疼痛,防止骨折端进一步损伤神经和血管。
4.将伤者安全送到医院救治:在等待专业人员到场之前,应将伤者安全送到医院救治。
搬运伤者时,要几个人慢慢将伤者平移到木板上抬走,搬运时动作要轻、稳,不要震动和碰伤患肢。
5.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如果骨折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采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接骨七厘片、仙灵骨葆胶囊等药物促进骨折部位愈合。
如果骨折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出现了错位的情况,则需要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
总之,对于骨折的处理,首先要保护好骨折部位,防止受到二次伤害。
然后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在等待专业人员到场之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
最后,将伤者安全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中医骨伤骨折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骨折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16b211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e.png)
中医骨伤骨折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骨折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整复原则:首先要进行骨折的整复,确保骨折端对位。
可以采用中医手法,如推拿、按摩、矫正等来进行整复。
2. 疏通经络:中医认为,骨折会导致经络阻塞,影响气血运行。
因此,需要通过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来疏通经络,恢复气血畅通。
3. 肌肉调理:中医注重通过调理肌肉来帮助骨折的恢复。
可以使用中药外敷、艾灸、贴敷等方法来缓解骨折周围的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
4. 活血化瘀:骨折时常伴随着血液淤积,中医通过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
5. 强化骨骼:中医认为,骨折后骨骼容易松脆,容易再次发生骨折。
因此,需要通过中药内服等方式来强化骨骼,预防再次骨折。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骨折治疗强调整复、疏通经络、肌肉调理、活血化瘀和强化骨骼等方面,旨在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本科骨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本科骨科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aad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本科骨科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骨折愈合的三个阶段依次是:A. 炎症期、修复期、重塑期B. 修复期、炎症期、重塑期C. 炎症期、重塑期、修复期D. 重塑期、炎症期、修复期答案:A2. 关节脱位最常见的类型是:A. 肩关节脱位B. 髋关节脱位C. 肘关节脱位D. 膝关节脱位答案:A3. 骨折的稳定性分类不包括:A. 稳定骨折B. 不稳定骨折C. 完全骨折D. 部分骨折答案:C4. 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是:A.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B. 固定、复位、功能锻炼C. 复位、功能锻炼、固定D. 功能锻炼、固定、复位答案:A5. 骨折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不包括:A. 骨折部位血供不足B. 骨折部位感染C. 骨折部位过度活动D. 骨折部位营养过剩答案:D6.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形成属于哪个阶段:A. 炎症期B. 修复期C. 重塑期D. 稳定期答案:B7. 骨折后,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最可能的诊断是:A. 骨裂B. 骨折C. 软组织损伤D. 关节炎答案:B8. 骨折内固定术中,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是:A. 不锈钢B. 钛合金C. 聚乳酸D. 聚四氟乙烯答案:B9. 骨折愈合后,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最可能的原因是:A. 关节内骨折B. 骨折愈合不良C. 骨折部位感染D. 长时间固定答案:D10.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膜的作用是:A. 提供营养B. 促进骨折愈合C. 保护骨折部位D. 维持骨折部位稳定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A. 局部肿胀B. 局部畸形C. 局部压痛D. 局部活动受限答案:ABCD2. 骨折的并发症可能包括:A. 骨折部位感染B. 骨折部位血肿C. 骨折部位神经损伤D. 骨折部位血管损伤答案:ABCD3. 骨折的分类依据包括:A. 骨折部位B. 骨折形态C. 骨折程度D. 骨折原因答案:ABCD4. 骨折愈合不良可能需要的治疗措施包括:A. 再次手术固定B. 物理治疗C. 药物治疗D. 功能锻炼答案:ABCD5. 骨折愈合过程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包括:A. 骨折部位的血供B. 骨折部位的感染C. 骨折部位的固定方式D. 患者的营养状况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骨折后立即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骨科试题及答案1
![骨科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f19859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c.png)
骨科试题及答案1 # 骨科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骨折的分类有哪些?- A. 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 B. 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C. 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D. 所有以上答案: D2. 以下哪个不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A. 骨不连- B. 骨折愈合延迟- C. 骨折愈合加速- D. 骨折部位感染答案: C3. 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A.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B. 手术、药物、物理治疗- C. 休息、营养、手术- D. 固定、手术、康复答案: A4. 骨折的复位方式有哪些?- A. 闭合复位和开放复位- B. 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 C. 手动复位和机械复位- D. 所有以上答案: B5. 骨折愈合过程中,哪个阶段是骨折线消失,骨性愈合完成的阶段? - A. 炎症期- B. 软骨内骨化期- C. 骨性愈合期- D. 重塑期答案: D## 二、简答题1. 简述骨折的临床表现。
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骨擦感或骨擦音。
此外,骨折部位可能伴有皮肤破损、出血等开放性损伤的表现。
2. 骨折的X线检查有哪些特点?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的重要手段,其特点包括:直接显示骨折线、骨折端的移位情况、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X线片可以提供骨折部位的直观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3. 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等方法;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外固定、骨折复位术等。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部位、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患者,男性,35岁,不慎从高处跌落,左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X线检查提示左胫骨中段骨折。
问题:- 该患者的骨折类型可能是什么?- 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答案:- 该患者的骨折类型可能是闭合性骨折,因为X线检查提示骨折,但未提及开放性损伤。
- 治疗措施可能包括:首先进行闭合复位,如果复位效果不佳或骨折不稳定,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内固定。
骨折的选择题及答案
![骨折的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13c2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d.png)
骨折的选择题及答案一、A1型选择题1.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复位后固定,给予促进骨折愈合B.手法复位,外固定,医学|教育网给予活血化瘀药物C.切开复位,内固定,给予抗生素D.复位后固定,并开始康复治疗E.复位后固定,待解除固定后开始功能锻炼2.骨折的治疗原则中,除复位、医学|教育网固定还有A.抗感染B.功能锻炼C.内外用药D.物理治疗E.止痛镇静3.骨折的复位标准是A.长骨干横行骨折对位至少达到3/4B.成人下肢短缩移位在3cm之内C.必须完全矫正旋转移位和成角移位D.儿童骨折必须解剖复位E.前臂双骨折要求对线、医学|教育网对位均好4.骨折的急救不包括A.一般处理B.创口包扎C.妥善固定D.迅速运输E.开放骨折复位5.骨折急救处理中,以下哪项不恰当A.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按骨折处理B.复位已戳出创口的骨折端C.创口包扎,止血D.妥善固定患肢E.迅速送往医院【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D【答案解析】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医学|教育网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各有适应证。
固定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也各有适应证,各有多种方法。
康复治疗应早期开始,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
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有利康复。
没有明显感染征象。
一般不需给予抗生素。
故选D。
2.B【答案解析】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医学|教育网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各有适应证。
同定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也各有适应证,各有多种方法。
康复治疗应早期开始,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
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有利康复。
没有明显感染征象,一般不需给予抗生素。
物理治疗、止痛镇静都有效,但不是必须的。
故选B。
3.E【答案解析】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医学|教育网儿童无骨骺损伤者下肢短缩不超过2cm,故B错误。
③成角移位:下肢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须完全矫正,否则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轻微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由此可知C项是不正确的;上肢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旋转功能,故E正确。
骨折处理原则
![骨折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6eec4c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3.png)
骨折处理原则
骨折是骨骼组织发生断裂的一种常见外伤,正确的处理和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骨折处理的原则如下:
1. 立即止血:如果出现骨折伴随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避免进一步造成血管损伤和失血过多。
2. 固定骨折:骨折后必须及时采取固定措施,以保证断端的稳定性和正确位置,避免骨折的进一步恶化。
3. 控制疼痛: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的疼痛,应及时采取止痛措施,如冷敷、局部按摩等,以减轻痛苦。
4. 炎症控制:骨折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应及时使用抗炎药物或局部消炎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5. 适当运动:在固定骨折的前提下,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导致骨折反复。
6. 科学饮食:骨折后需要注意营养均衡,特别是增加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以上就是骨折处理的原则,希望对于大家处理骨折时有所帮助。
如果骨折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 1 -。
骨折的康复治疗
![骨折的康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4525a73a2161479171128c8.png)
主动运动 关节制动:等长收缩锻炼,即静力性肌肉收缩,在
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整个肢体的肌肉紧张用力然后 放松。 关节可以活动:等张收缩锻炼,即动力性肌肉收缩可以称之为肌肉的“绷劲”, 就是肌肉在做类似一张一弛的收缩运动时,长度不改变, 不产生关节的活动,但是肌肉内部的力量会有增减。
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舒缩活动。
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 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
下肢骨折: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 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 节屈曲。
踝关节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第二阶段
锻炼的形式: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
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 的关节伸屈活动。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 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骨折的康复常用评定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关节活动度
AROM:active range of motion,主动关节活动度 PROM:passive range of motion,被动关节活动度
禁忌证: 1、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 2、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 3、骨化兴肌炎
围度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 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 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 2、图 3)。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肿胀消除 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 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 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
固定术后2~3周,由于无论骨或软骨都不能容忍过度的压缩或弯曲力量,所以以 轻微的等长运动开始。
简述骨折急救的原则。
![简述骨折急救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760384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0.png)
简述骨折急救的原则。
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破裂的损伤,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面对骨折急救时,遵循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1.保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护患者的安全。
如有可能,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并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停止出血:如果骨折伴有外伤性出血,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在骨折处施加压力。
3.固定骨折:为了减少疼痛和防止进一步的损伤,需要固定骨折部位。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将骨折部位固定住。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冷敷:骨折后常伴有局部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品进行冷敷。
冷敷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同时也能缓解疼痛。
5.就医:骨折急救只是暂时的治疗措施,必须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医生可以通过X光检查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除了以上急救原则之外,骨折急救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试图矫正骨折的位置,以免加重伤势。
- 尽量保持患者的身体位置不变,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 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伤情,应优先处理这些紧急情况。
- 在急救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并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感。
总之,骨折急救的原则是保护、出血止血、固定、冷敷和及时就医。
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为后续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
骨科问答题
![骨科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186bc749649b6648d747b0.png)
骨科问答题骨折治疗中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
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
因此。
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
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3.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祖国医学将其归纳为:①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相结合,②筋骨并重: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并进,③内外兼顾;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兼顾,④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及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骨折的专有体征有哪些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骨折早期并发症有哪些在临床有时骨折本身并不严重,而骨折伴有、引起的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骨折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将影响骨折治疗效果。
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骨折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1)血管损伤。
临近骨折的大血管可被刺破或压迫,引起肢体循环障碍,从而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肪动脉,股骨跺上骨折可损伤动脉。
(2)神经损伤。
对骨折患者应检查患肪的运动和感觉,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如舷骨干骨折可损伤挠神经。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fdfc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8.png)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骨折是指骨头完全或部分断裂的损伤。
当遇到骨折急救情况时,我们需要牢记以下五大原则来正确处理和处理这种紧急情况。
第一,不要移动患者:在发现骨折时,应立即停止患者的活动,并尽量不要移动患者。
假如骨折处移动过多可能会导致骨骼进一步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
第二,及时固定骨折部位:为了保护骨折处,可以使用固定物品如纱布、板条或者自制的夹板将骨折处固定起来。
夹板应该横跨与骨折处同侧的关节,以使受伤部位保持固定。
固定不当会加重伤病,在固定骨折时应注意佩戴手套,以防交叉感染。
第三,止血:当骨折伴有出血时,应及时止血以防止进一步失血过多。
首先应将裂口处直接按压,同时向血管上游施加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如出血无法停止,可以使用绷带或其他适当的压迫方式。
第四,保护伤肢:在骨折伤肢的处理中,应始终保持伤肢的姿势和位置,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在固定伤肢时,应注意不要过于紧束,以免损伤神经和血管,但要确保固定牢靠。
第五,及时送医院:骨折是一种严重损伤,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即使伤势不严重,也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因为骨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感染、损伤血管和神经等。
除了以上五大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镇静:在遇到骨折急救情况时,旁观者也要保持冷静,避免患者恐慌和紧张情绪的加剧。
2.冰敷:对于骨折伴有肿胀和疼痛的病人,可以用冰块或冷水袋冷敷患处,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避免过度运动:骨折后应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以免进一步损伤骨折处。
4.注意检查:在处理骨折紧急情况时,不仅要注意伤处,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和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应尽快报警求助。
总之,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及时正确处理骨折急救情况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牢记以上五大原则和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可在救护时提供更好的帮助和保护。
骨折治疗的原则
![骨折治疗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6f5c5db5022aaea998f0f49.png)
骨折复位及牵引治疗闭合性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
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复位:1.复位的时间:骨折整复越早越好,早整复比较容易,也易获得正确对位。
病人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须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整复骨折。
如肢体明显肿胀,或已出现水泡,应将水泡在无菌技术下刺破,放空泡液,临时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抬高患侧,密切观察末稍循环,待肿胀消退后再考虑复位。
2.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的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
骨折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就要复位,把移位的骨折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
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固,骨折就能较快愈合,肢体功能就能顺利恢复。
因此对每一骨折都应认真整复。
⑴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是最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若强求解剖复位常需多次手法复位或手术才能达到,其结果造成创伤大,合并症多,功能恢复并不一定满意。
功能复位可为不完全复位,是容易达到的,复位治疗骨折的目的是争取功能最大限度恢复。
而不是最大限度复位(解剖复位)。
⑵功能复位的标准手法复位整复后,骨端有一定接触,例如50%左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畸形即可,再靠骨折重新塑形的机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因此,功能复位是手法复位一般选择的标准,若手术复位应要求得到解剖复位。
3.复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
可根据不同的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牵引与反牵引 2.手法整复 3.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⑴手法复位: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
骨折的三大原则
![骨折的三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ae526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8.png)
骨折的三大原则
骨折的三大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
1. 复位:骨折后,骨折端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位。
复位的目的是通过手法或手术操作,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以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 固定:复位后,需要将骨折端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防止再次移位。
固定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如钢板、螺钉等)和外固定(如石膏、支具等)。
3. 康复:骨折的康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包括早期的关节活动、肌肉锻炼和负重训练等。
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肌肉力量和肢体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遵循这三大原则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骨折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0b1f1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0.png)
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骨折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每1s约有1~2人受伤,其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五位要素。
为什么骨折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呢?这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更加倾向于脑力劳动,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人们身体素质明显瘦弱,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跌倒发生风险较高,发生骨折的几率非常大;此外交通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每年机动车增加1500万辆,驾驶人员增长2000万,交通受伤所导致的骨折受伤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骨折会限制肢体关节活动反应,同样其也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故而需要及时治疗骨折疾病。
下文对骨折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疾病。
骨折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即骨折复位、骨折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复位:其是治疗的的基础。
复位标准:主要包括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两种,前者主要是让骨折段通过复位实现对位良好,让解剖关系恢复正常,即严格丝状的接合,如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
而后者功能复位是让骨折对线良好,必须彻底纠正上旋转、分离移位,对线基本良好,即便骨折段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因为在骨折愈合后并不会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骨折固定:其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因为行骨折复位后骨折断端极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会再次发生移位,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手段来让其固定在满意度的位置,以此来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是骨折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行针对性的肢体功能锻炼,能够恢复骨折周围组织的血供,血液循环顺畅,能促进骨折断端组织愈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肌肉萎缩情况,让受伤的肢体功能尽可能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可借助一些功能锻炼器械来提高康复效果。
骨折治疗方法骨折复位有2种治疗方法,分别为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也被称之为闭合复位,徒手将骨折、脱位的关节进行复位,其包含多种复位手法,如旋转、回旋、分骨、拔伸等,大多数骨折经过手术复位后能够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述骨折的治疗原则
![简述骨折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aca75e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3.png)
简述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是指骨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断裂或移位现象。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一旦发生,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引起并发症和留下后遗症。
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骨折部位
治疗骨折的第一步是要稳定骨折部位,以避免骨头再次移位或错位。
稳定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夹板、吊带等方式。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考虑骨折的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
2.控制疼痛和肿胀
骨折常常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局部肿胀。
为了使患者舒适和减轻痛苦,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疼痛和肿胀。
可以使用冰袋、止痛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3.促进骨的愈合
骨折后,骨头需要重新愈合。
为了促进骨的愈合,应该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此外,还可以使用物理治疗、按摩等方式来促进骨的愈合。
4.防止并发症
骨折后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栓、肺炎等。
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
可以使用抗生素、抗凝剂等药物来预防并发症。
5.恢复功能
骨折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恢复训练,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恢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平衡训练等。
恢复训练应该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避免再次受伤。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要稳定骨折部位、控制疼痛和肿胀、促进骨的愈合、预防并发症和恢复功能。
在治疗骨折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7271ffc4a7302768f9939c4.png)
三、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治疗骨折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
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1、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但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则应进行康复治疗。
2、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原始骨痂形成期),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 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
(二)术前检查与准备 1、询问病史 2、检查全身情况 3、确定是否有神经、肌腱和血管损伤 4、观察伤口的深度、软组织程度和污染程度 5、X线摄片
(三)清创的时间 伤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应尽可
能争取此段时间内进行。 超过24小时感染可能性增大,少数病例在伤后12-24小时,
• 第三度:软组织毁损,韧带断裂,关节软骨和骨骼严重损伤,创口内 有异物,可合并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彻底清创后敞开创口, 延期缝合。关节功能无恢复可能者,可一期行关节融合术。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延迟愈合(Delayed union) 定义: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
现骨折连接。 原因:主要原因是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确实,骨折端存在剪力和旋
转力或者牵引过度所致的骨端分离。 处理:针对原因经过适当的处理,仍可达到骨折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Nounion) 定义: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
然达 到骨性愈合。X片显示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
骨髓腔 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临床上骨折处有假关节活动。 原因:多由于骨折端间嵌夹较多软组织,开放性骨折清创时去除的骨片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00ac506f18583d049645951.png)
(二)复位方法 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 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
缺点:切开复位有不少缺点,应引起重视。主要有:
1)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如髓内钉内固定可损伤髓腔内血液供应,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2)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降低局部抵抗力,若无菌操作不严,易于发生感染,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3)切开复位后所用的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石膏绷带固定的指征
(1)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
(2)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
(3)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
(4)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和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
(5)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2)缺点:小夹板固定必须掌握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绑扎太松或固定垫应用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绑扎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疽等严重后果。特别是绑扎过紧引起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严重的残废,应注意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一般情况处理
当患者出现昏迷,或合并内脏及颅脑损伤时,首先要抓紧时机判断伤员有无心脏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及开放性气胸等紧急病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
1、力争早期复位
过长地拖延时间,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
此时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2、复位的标准
复位应争取以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临床应酌情,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⑴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
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
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
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⑵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
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⑶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⑷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3、复位方法
具体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
⑴手法复位:
应用最广泛,较安全。
在适当有效的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
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验证复位结果。
如复位不良应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
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
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
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
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③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⑤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⑥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⑦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
⑧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三、固定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
1、外固定——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
2、内固定——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等。
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期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有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两种形式。
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1、主动运动
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让病人主动地尽早做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的反应,防止关节僵硬。
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骨折l一2周内,主要以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
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第二阶段:
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因外固定和牵引拆除,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需要,配合中药外洗、推拿和物理治疗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
2、被动运动
⑴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⑵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因患者惧怕疼痛不敢主动锻炼,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
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
操作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3、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⑴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⑵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避免骤然的剧烈活动使骨断端再移位。
⑶鼓励病人坚持作对骨折有利的运动,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
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