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语言习得理论(一)0811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抱 妈妈抱 喝水
宝宝好 宝宝好
妈妈鞋鞋
4、多词句 电报句阶段(2岁到 岁半) 、多词句/电报句阶段 电报句阶段( 岁到 岁半) 岁到2岁半


宝宝喝奶
5、成人句阶段(2岁半到 岁) 、成人句阶段( 岁半到 岁半到5岁
我出去玩 我不愿意上幼儿园 给我读读这个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 • • • 刺激—反应论 先天论 认知论 语言功能论
• 重点 • 方法 • 效果
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功能、意义 • 语言形式 自然交际 时间长效果好 • 教师指导,反复模仿、练习 教师指导,反复模仿、
• 时间少效果差
三、儿童第一语言(口语)的习得过程 儿童第一语言(口语)
• • • • 1、喃语阶段(半岁到 岁) 、喃语阶段(半岁到1岁 招手) 纯啼哭声 咕咕声 咿咿呀呀 笑(招手) 语音的听辨(元音、 语音的听辨(元音、复音) 2、独词句阶段(1岁左右) 、独词句阶段( 岁左右) 岁左右 妈妈: 妈妈:饿、抱、不舒服等 词汇特点:以实用、具体的名词最多, 词汇特点:以实用、具体的名词最多,占65%。 3、双词句阶段(1岁半后) 、双词句阶段( 岁半后 岁半后)
(一)学习理论流派
• 学习理论 学习论: 学习理论/ 学习论: • 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 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 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 一是行为主义理论 • 一是认知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来源于经验主义; 来源于经验主义; • 基础是刺激 反应理论(桑代克、斯金纳) 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 桑代克、斯金纳) 反应理论( •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并由于强化 的结果而形成习惯, 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以后在遇到类似的 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的反应。 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的反应。行为主义强调 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作是渐进的过程, 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作是渐进的过程,着 重研究外显的行为。 重研究外显的行为。
认知论
• 评价 评价: • 是刺激-反应论的对立物,对先天论既有相同面也 是刺激-反应论的对立物, 有不同点。但解释了一些儿童语言现象。 有不同点。但解释了一些儿童语言现象。 • 认知论的不足处: 认知论的不足处: • ①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语言习得问题的, 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语言习得问题的, 因此语言习得中的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因此语言习得中的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 ②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方 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面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面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 ③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忽略了语 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刘珣的看法P167:
• 综合各家的观点,得出: • ①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是先天语言习得能力和后天环境 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语言规则的内化,又需要通过模仿、 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语言规则的内化,又需要通过模仿、 操练养成语言习惯。 操练养成语言习惯。 • ②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一部分, 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一部分, 是与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相适应的。 是与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相适应的。 • ③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既包括语言结构、特别是语法体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既包括语言结构、 系的习得, 系的习得,也包括语言功能以及与语言运用相关的文化 知识的习得,这几方面是同步进行的。 知识的习得,这几方面是同步进行的。 • ④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是在交际活动中实现的。 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是在交际活动中实现的。
第10讲 语言习得理论(一) 10讲
第一节 学习与习得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重点
• 习得与学习的关系与区别; • 了解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基本过程; • 了解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 刺激—反应论 • 先天论 • 认知论 • 语言功能论
一、什么是学习P145
• 广义: •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 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人类的学习? • 语言的学习? • 语言的习得?
刺激— 刺激—反应论
代表人:斯金纳、 代表人:斯金纳、奥斯古德
• 模式:刺激 反应 强化 模式:刺激----反应 反应----强化 • 过程: 过程: • 刺激-(中介物)--反应 (鼓励、纠误)--强化 反应刺激 中介物) 反应 鼓励、纠误) 强化
习惯
• 不足之处:不能通过模仿来学所有句子,不能解释儿童的创造 不足之处:不能通过模仿来学所有句子,

语言学习
• (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 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 课堂) 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比如成 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狭义)。 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狭义)。
所谓有意识地,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自觉地去学习第二语言, 所谓有意识地,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自觉地去学习第二语言, 去学习第二语言 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则系统并加以运用,尤其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 语言形式的学习 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则系统并加以运用,尤其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 其过程是从自觉到不自觉(指熟能生巧、自动化后)。 其过程是从自觉到不自觉(指熟能生巧、自动化后)。
性。强化不是事事时时都有,且不可解释交际能力的获得 强化不是事事时时都有,
• 合理:如“模仿” 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不可少 合理: 模仿”
的方法之一; 强化”的作用确实存在, 的方法之一;“强化”的作用确实存在,无论是表扬还是纠正错 误都是为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反馈并加深其印象; 误都是为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反馈并加深其印象;要熟练地运用一 种语言,也必须要形成习惯, 种语言,也必须要形成习惯,当然习惯的形成不可能脱离人的思 维活动
3、认知论
代表: 代表:皮亚杰 Piaget 理论: 理论:发生认识论
过程: 过程:

认知机制、认知能力( 认知机制、认知能力(遗传) + 环境 = 认知结构(以图式 认知结构(以图式schema形式组成) 形式组成) 形式组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应、 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应、平衡的影响
儿童遇到新事物、新经验, 儿童遇到新事物、新经验,总希望把它结合到原有的图式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叫同化(assimilation) (assimilation)。 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叫同化(assimilation)。如 果同化成功,就会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 果同化成功,就会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平衡 (equilibrium);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 (equilibrium);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儿童就要调整原 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事物, 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事物,这就叫顺 (adaptation)。顺应的结果也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 应(adaptation)。顺应的结果也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达到 新的平衡。 新的平衡。
思考
• 1、语言的习得 、 习得(Acquisition) 、学习(learning) 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 2、为什么叫第二语言学习也叫第二语言习得? 、为什么叫第二语言学习也叫第二语言习得?
二、什么是语言的习得?
•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 觉地自然地掌握 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 掌握/获得第一语言 觉地自然地掌握 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 的过程和方法。 的过程和方法。
儿童有一种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在潜意识地、 儿童有一种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在潜意识地、 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言, 过程中获得一种语言 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言,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是 无意识的;他在自然的语言环境 环境中 不是在课堂里), 无意识的;他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是在课堂里), 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用一种语言, 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用一种语言,他不注 意语言形式(不自觉地掌握), 注重意义的沟通 ),只 的沟通; 意语言形式(不自觉地掌握),只注重意义的沟通;获 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比如入学后)。 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比如入学后)。
4、功能论
• 代表人:韩礼德,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 韩礼德, 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 韩礼德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的发展。
可以解释儿童为什么能掌握成人的语言体系、 可以解释儿童为什么能掌握成人的语言体系、儿童的语言体 系是如何过渡到成人的语言体系的。 系是如何过渡到成人的语言体系的。
儿童语言体系首先是有意义体系,语言是由 儿童语言体系首先是有意义体系, 意义体系逐渐发展起来的。 意义体系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借助成人的语言 去表达,由简单到复杂, 交际中儿童语言体系 去表达,由简单到复杂,在交际中儿童语言体系 逐渐向成人语言体系接近直至吻合。 逐渐向成人语言体系接近直至吻合。 儿童的7种语言功能到成人 种功能 儿童的 种语言功能到成人3种功能: 种语言功能到成人 种功能: 叫嚷 用手指 用手拉
2、认知学习理论
• 来源于理 性主义 来源于理 • 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说(柯勒) 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说(柯勒) • 认知发现说(布鲁诺) 认知发现说(布鲁诺) • 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是学习者对 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客观事物在大脑中进行完形构造形成认知结构的 主动、积极的过程。它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 主动、积极的过程。它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把 学习看成是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 学习看成是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 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 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 • 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2.先天论/内在论 .先天论/
• 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是在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 • 认为人类有语言能力,表现为: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习得机制LAD 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包括
• (1)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以参数为形式的语言规则) )(以参数为形式的语言规则 以参数为形式的语言规则) )普遍语法( • | • |接触语言 (假设、验证) 接触语言 假设、验证) • | • (2)评价语言信息能力 (给参数定值) ) 给参数定值) • 优点:P162 优点: • 不足:神秘的不可验证的LAD 不足:神秘的不可验证的 不可验证的LAD • LAD不合符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 因没有语法概念。 不合符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 LAD不合符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因没有语法概念。 • 语言与智力和认知能力无直接关系 • 对环境作用的低估
•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互交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 相辅相成的。 叉、相辅相成的。 • 无论是儿童或成人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 无论是儿童或成人获得语言的过程中, 存在这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 存在这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 • 二者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二者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 二者关系好像两个上下倒置、部分交叠的三角 二者关系好像两个上下倒置、 形。

• 广义的语言学习:包括习得和狭义的学习。 广义的语言学习:包括习得和狭义的学习。 • 狭义的学习也称为“学得”,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狭义的学习也称为“学得” 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 学习: 学得 狭义的学习 学习: 学得/狭义的学习 • 习得/获得。 习得 获得。 获得
学习和习得的关系P154
学习和习得的区别P155

习得
• 学习
• • • • •
目的: 目的: 本能的要求 • 为掌握新的交际语言 与自身的发育、 过程 与自身的发育、成 • 外在因素的作用,有意识行 外在因素的作用, 熟同步, 熟同步,潜意识行为 为 环境 在目的语环境中 • 课堂上(可以在或不在目的 课堂上( 语社会中) 语社会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