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医院统计公式1112
![医院统计公式1112](https://img.taocdn.com/s3/m/73862aab680203d8ce2f2486.png)
(1)工作效率指标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 ――――――――――
本年日历日数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病床工作日=―――――――――――
日平均开放病床数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病床使用率(%)=―――――――――×100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出院人数
病床周转次数(次)=――――――――
平均开放病床数
卫生部规定城市医院病床使用率标准是93%,周转次数标准是每年20次,病床工作日标准是每年340天,以此标准,与实际完成数进行比较,并同时与未贷款前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2)工作质量指标
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数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
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数+不符合数
治愈人数+好转人数
治愈好转率=―――――――――――×100%
出院病人数
死亡病人数
病死率=――――――――×100%
出院病人数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出院人数
抢救成功人次数
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100%
年内抢救病人总数
医疗差错数
医疗差错发生率=―――――――――×100%
住院病人总数
医疗事故数
医疗事故发生率=―――――――――×100%
住院病人总数
以上各项指标与未贷款前3年指标相比较,确定医院贷款后工作质量是否提高。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简洁版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简洁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c2c9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3.png)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简洁版1. 平均数(Mean):一组数据的平均值,通过将所有值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
公式:X̄=ΣX/n其中,X̄表示平均数,ΣX表示所有数据的总和,n表示数据的个数。
2. 中位数(Median):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将所有数据按升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是中间的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 众数(Mode):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4.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每个数据值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公式:σ=√(Σ(X-X̄)²/n)其中,σ表示标准差,Σ(X-X̄)²表示每个数据值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和,n表示数据的个数。
5. 方差(Variance):标准差的平方。
公式:σ²=Σ(X-X̄)²/n6.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0表示无线性相关。
7. t检验(t-test):用于比较两组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8.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9.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用于预测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根据这个关系进行预测。
10.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用于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时间关系,常用于研究患者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流行病学公式总结
![流行病学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9780fdb9f3f90f76c61bba.png)
RR=1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RR ≻1(真阳性率) = a/(a+c) ×100%假阴性率(漏诊率)= c/(a+c) × 100% (真阴性率) = d/(b+d) ×100%假阳性率(误诊率)= b/(b+d) ×100%=(灵敏度+特异度)- 1的显著性检验= a/(a+b) × 100%= d/(c+d) × 100%(相对危险降低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 )是对照组与试 (绝对危险降低率)对照组与试验组事件发生率之间的用%表示。
ARR=CER-EER ,ARR 的95%CI :ARR 1.96SEARR (需治疗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即挽救一个病人免NNH(number needed to harm ),需要治疗多少病例才会导致1%100%100⨯++++=⨯=d b c a d a 试验次数的次数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符合率InRR InRR %95±=可信限的 无 c 合计 a +c =m 1特异度灵敏度假阳性率真阳性率阳性似然比-==1特异度灵敏度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阴性似然比-==1)()()(221122211c r c r N c r c r d a N Kappa --+-+=cpc p o p Kappa --=1k S K u /=200)1(/)1(ck P N P P S --=(1-患病率)(1-特异度)患病率+灵敏度患病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患病率(1-灵敏度)+患病率特异度患病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1()1(CERRRR ARR NNT ⨯==11427.011≈==ARI NNH CEREERCER RRR -=()()22211111n p p n p p SE ARR -⨯+-⨯=。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fb9ff809c8d376eeafaa319b.png)
临床经常应用公式及数据(MAP)盘算公式MAP=舒张压(DBP)+ 1/3(紧缩压SBP + 舒张压DBP)正常值:Kpa(80 ~ 100 mmHg).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正常值: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歇息下肢痛者一般在以下,坏疽者为0.四周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氧消费量(ml/min)= 209*基本热量*体概况积(m2)/60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本热量或体概况积可依据公式盘算或查有关表得出.5.心排血量盘算(行右心导管检讨)心排血量(l/min)=氧消费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杂静脉氧含量(VOL%)]*正常参考值: L/min6.体轮回血流量盘算(行右心导管检讨)体轮回血流量( L / min)= 氧消费量(ml/min)/[ 四周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杂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7.肺轮回血流量盘算(行右心导管检讨)肺轮回血流量(L/min)= 氧消费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1)休克指数=心率(b/min)/紧缩压(mmHg)指数为: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丧掉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丧掉30~50%血容量(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正常参考值为,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气量气度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正常值小于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轮回血量的关系心输出量(L/min)=体轮回血流量(L/min)-肺轮回血流量(L/min)12.肾衰指数(RFI)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正常值:1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效不全< 1,肾性肾功效不全> 1,肾后性肾功效不全急性期< 1,慢性期> 1.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本法不减量,只延伸给药间期,轻微沾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伸,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用浓度.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mg/dl)/尺度身高肌酐*100%暗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正常值为,养分不良时为.15. 血尿素氮和肾功效伤害程度17. 肾功效衰竭与血容量缺少的辨别血浆渗入渗出压(毫渗量)=2*[血钠(mmol/l)+血钾(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注:严厉说血浆渗入渗出压应为:晶体+胶体渗入渗出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疏忽不计正常值:280~310毫渗量临床意义:高于正罕有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晕厥,尿毒症;低于正罕有于水中毒,肺芥蒂.低渗血症等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总热卡的须要量=1000+(100*年纪) (卡)蛋白质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每日蛋白质需求量(g)=体重(Kg)*()脂肪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每日脂肪需求量(g)=每日总热量-[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4]/923.上切牙至气管和支气管某些剖解标记测量参考数据(cm)估计潮气量=体重(Kg)*(10 ~15)ml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25.肺活量(VC)估计公式(1)以年纪.身高估计肺活量男:VC(ml)=[*年纪(岁)]*身高(cm)女:VC(ml)=[*年纪(岁)]*身高(cm)(2)以身高估计肺活量男:VC(ml)=25*身高(cm)女:VC(ml)=20*身高(cm)(3)以体概况积估计肺活量男:VC(ml)=2310*体概况积(m2)女:VC(ml)=1800*体概况积(m2)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现实肺活量占估计肺活量的百分率(%)=实测得肺活量/估计肺活量正常值:不低于估计值的80%27. 每分钟通气量盘算公式(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义:超出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缺少(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逝世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0肺泡通气量=*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PaCO2心理逝世腔(ml)=[ PaCO2-呼出气平均PCO2]/ PaCO2*潮气量(ml)29.剖解逝世腔=[呼气末PCO2-呼出气平均PCO2]*潮气量(ml)/ 呼出气中PCO2正常值:150ml30.估计最大通气(MVV)量盘算(1)以年纪.体概况积求估计最大通气量男:MVV=[97-年纪(岁)/2]*体概况积(m2)女:MVV=[83-年纪(岁)/2]*体概况积(m2)(2)以时光肺活量推算估计最大通气量(轻微肺芥蒂身材差者)MVV=*第一秒时光肺活量(ml)+正常值:男:70~170 l/min女:40~100 l/min意义:>120 l/min无肺气肿,<40 l/min有肺气肿32.儿童(5-14岁)通气功效盘算公式36.不合体位时呼吸频率(安静状况下)38.血压的阁下臂.高低肢.睡眠与苏醒时的差别中年以前,女性紧缩压较男性低Kpa(5~10mmHg),中年今后无大差别.4岁今后: 紧缩压(mmHg)=2*周岁数+ 80舒张压为紧缩压的2/3~3/5婴幼儿血压与4岁小儿大致雷同平均动脉压=(紧缩压+2*舒张压)/3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1)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 除3再除10,可得Kpa值(2)血压Kpa, 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 可得mmHg值42. 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尺寸45. 通气量参考值静息通气量:男: L 女:4.214±0.160 L最大通气量:男: L 女: L第一秒时光肺活量:约 L时光肺活量:1秒钟:83%2秒钟:96%3秒钟:99%每分钟通气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钟通气量: L/ m2体表逝世腔气量:约 L每分钟肺泡通气量:4 L阁下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 L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 L/ m2体表浓度:一般不超出5%速度:不超出100mEq/h, 或5%浓度小于1~2ml/min (15~70滴/分)mmHg*=Kpa0~5分为1级,6~12分为2级,13~25分为3级,26以上分为4级.1~2级手术安全性一般病人无大不同;3级手术安全性大,威逼性命的并发症产生率约11%;4级手术安全性更大,威逼性命的并发症产生率约22%;只作挽救性命的手术.(1)见尿补钾,尿量大于500ml/24h,30~40ml/h.(2)补钾总量:全天总量不宜超出2~3mEq/Kg(体重).(3)补钾浓度:40~60mEq/L,相当于%~%的KCl.(4)补钾速度:一般速度:假如给%KCl,成人不超出60滴/分,小儿不超出10~12滴/分.最大速度:g/h.假如病情须要而输入速度在每小时20~40mEq/h,最恶意电监护. 严禁静脉推注.无脱水时给高张碱液(%~5%NaHCO3),每小时不超出100~200ml.有脱水时给等张碱液(% NaHCO3),每小时不超出1000ml.先给下列盘算值的半量5% NaHCO3(ml)=[60-二氧化碳联合力(容积%)]*体重(Kg)*/%乳酸钠(ml)=[60-二氧化碳联合力(容积%)]*体重(Kg)*/乳酸钠在组织缺氧,心脏停搏.呼吸骤停.肝功效不良时不宜应用.2)=30849*SCr*年纪*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 1.0,女性为0.742)(SCr单位为umol/L)。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65f30c43323968011c92d4.png)
集中趋势的描述算术均数: 频数表资料(X0为各组段组中值)n fXffX x OO∑∑∑==几何均数:n nX X X G ...21= 或)log (log 1nX G ∑-=频数表资料:⎥⎦⎤⎢⎣⎡=⎥⎥⎦⎤⎢⎢⎣⎡=∑∑∑--n X f f X f G log lg log log 11 中位数:(1)*21+=n X M (2))(21*12*2++=n n X X M百分位数⎪⎭⎫⎝⎛-⋅+=L X X f n X f i L P 100其中:L 为欲求的百分位数所在组段的下限 , i 为该组段的组距 , n 为总频数 , X f 为该组段的的频数 ,L f 为该组段之前的累计频数方差: 总体方差为:式(1); 样本方差为 式(2)(1)N X 22)(μσ-∑=(2)1)(22--∑=n X X S标准差:1)(2--∑=n X X S或 1/)(22-∑-∑=n nX X S频数表资料计算标准差的公式为1/)(22-∑∑∑-∑=f ffx fx S变异系数:当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对变异大小进行比较,应计算变异系数 %100⨯=X SCV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一)率 (二)相对比(三)构成比 1.直接法标准化NpN p ii∑='∑=i i p N N p )(' 2.间接法标准化预期人数实际人数=SMR ∑=ii P n rSMR S M R P P ⨯='正态分布:密度函数:)2/()(2221)(σμπσ--=X e X f分布函数: 小于X 值的概率,即该点正态曲线下左侧面积)()(x X P x F <=特征:(1)关于x=μ对称。
(2)在x=μ处取得该概率密度函数的最大值,在σμ±=x 处有拐点,表现为钟形曲线。
(3)曲线下面积为1。
(4)μ决定曲线在横轴上的位置,σ决定曲线的形状 。
(5)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标准正态分布:对任意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作如下标准化变换σμ-=X u ,u 服从总体均数为0、总体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病案质量指数计算公式
![病案质量指数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da8f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病案质量指数计算公式病案质量指数(AQI)是评价医院病案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过对病案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一个数值。
病案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因此,病案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价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病案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病案完整性指标、病案准确性指标、病案规范性指标、病案时效性指标和病案安全性指标。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1. 病案完整性指标。
病案完整性指标是评价病案中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的指标。
通常包括病历首页、病程记录、医嘱单、检查报告、化验报告、手术记录、出院小结等资料的完整性。
病案完整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病案完整性指数=(病历首页+病程记录+医嘱单+检查报告+化验报告+手术记录+出院小结)/7。
2. 病案准确性指标。
病案准确性指标是评价病案中各项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指标。
通常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内容的准确性。
病案准确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病案准确性指数=(准确记录的项目数/应记录的项目数)100%。
3. 病案规范性指标。
病案规范性指标是评价病案书写、归档、管理等方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指标。
病案规范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病案规范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项目数/应记录的项目数)100%。
4. 病案时效性指标。
病案时效性指标是评价病案书写、归档、管理等方面是否及时的指标。
病案时效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病案时效性指数=(及时完成的项目数/应记录的项目数)100%。
5. 病案安全性指标。
病案安全性指标是评价病案中患者信息是否得到妥善保护的指标。
病案安全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病案安全性指数=(妥善保护的项目数/应记录的项目数)100%。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可以得出病案质量指数的综合评价。
一般来说,病案质量指数在90%以上为优秀,80%-90%为良好,70%-80%为合格,70%以下为不合格。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54de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b.png)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所有观察值之和除以观察值的个数。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μ = (x1 + x2 + ... + xn) / n。
其中,μ表示总体均值,x1,x2,...,xn表示样本数据,n表示样本容量。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对于有奇数个数的数据,中位数是中间的那个数;对于有偶数个数的数据,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4.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值,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σ^2 = ( (x1-μ)^2 + (x2-μ)^2 + ... + (xn-μ)^2 ) / n。
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σ = sqrt( ( (x1-μ)^2 + (x2-μ)^2 + ... + (xn-μ)^2 ) / n )。
6. 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相对风险是比较两个暴露组之间罹患其中一种疾病的风险大小的指标。
计算方式为:相对风险=(发病率在暴露组中的比例)/(发病率在非暴露组中的比例)。
相对风险大于1表示暴露组的风险大于非暴露组,相对风险小于1表示暴露组的风险小于非暴露组,相对风险等于1表示两组风险相等。
7. 绝对风险差(Absolute Risk Difference):绝对风险差是比较两个暴露组之间发病率差异的指标。
计算方式为:绝对风险差=(发病率在暴露组中的比例)-(发病率在非暴露组中的比例)。
绝对风险差大于0表示暴露组的发病率高于非暴露组,绝对风险差小于0表示暴露组的发病率低于非暴露组,绝对风险差等于0表示两组发病率相等。
8.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atio):相对危险度是比较两个暴露组之间发病率的相对大小的指标。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实用)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493dc714791711cd791729.png)
1 / 16门诊主要统计指标实际门诊工作日: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日平均门诊人次:分为院日均门诊人次和科日均门诊人次全日门诊天数全月半日门诊天数实际门诊工作日+=2某科期内门诊工作日某科期内门诊人次某科日均门诊人次=门诊工作总时数门诊诊疗次数平均每小时门诊次数=2 / 16%100⨯=病人总数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与出院诊断相符合数门诊签收住院时的诊断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病人数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下肯定的诊断数由门诊介绍住院时未能门诊诊断疑诊率3 / 16 医疗质量统计一、诊断质量%100⨯=入院人数出院病人中经本院门诊两者诊断符合率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出院病人数两者诊断符合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病理诊断例数两者诊断符合数合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4 / 16%100⨯=手术例数两者诊断符合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出院病人数入院后三日内确诊数入院三日确诊率%100⨯=出院病人数出院待查数出院待查率5 / 16二、治疗质量%100⨯=出院病人数治愈人数治愈率%100⨯=出院病人数好转人数好转率%100⨯=某病出院例数某病治愈例数某病治愈率%100⨯=出院病人数死亡人数病死率%100⨯=某病同一时期出院人数一年内某病出院人次数同一疾病重复住院率6 / 16 三、工作效率指标天)出院总人数出院者占用床总日数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天出院病人总数出院病人占床总日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天某病病人数某病病人占床总日数某病平均住院天数=()天某病治愈人数数某病治愈病人占床总日某病平均治愈天数=7 / 16%100⨯=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使用率()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占用床总日数平均床位工作日=()次平均开放病床数出院人数平均病床周转次数=()次科平均开放病床数转出人数科出院人数科平均病床周转次数+=8 / 16()张日历天数实际占用床日数日平均使用床=%100⨯=抢救例数抢救成功例数抢救成功率(%)100⨯=施行手术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0⨯=手术并发症发生总例数某种并发症发生例数手术并发症构成比%100⨯I =类切口例数切口化脓例数无菌切口化脓率9 / 16汇总表计算公式一、 医疗服务1.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本年日历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365 2. 治愈率(%)=出院人数治愈人数*100 3. 好转率(%)=出院人数好转人数*100 4. 病死率(%)=出院人数死亡人数*10010 / 16 5. 住院病危病人抢救成功率(%)=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抢救成功人次数*100 6. 病床周转次数(次)=平均开放病床数出院人数 7. 病床工作日(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8. 病床使用率(%)=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 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出院人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1 / 1610. 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年工作日数(门诊人次数251+)年日历日数(急诊人次数365)/平均开放病床数11. 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人)=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入院人数+*100 12. 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的百分比(%)=总诊疗人次数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100 13. 急诊死亡率(%)=急诊人次数急诊死亡人数*100 14. 观察室死亡率(%)=观察室收容病人数观察室死亡人数*10012 / 16二、 业务收入和支出1. 平均每所医院年内病人欠费率(%)=年业务收入年内病人欠费总额*100 2. 平均每所医院每天诊疗人次=()年工作日数(门诊人次数251+)年日历日数(急诊人次数365)/医院数 3.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元)=总诊疗人次数药品门诊收入医疗门诊收入 *1000 4. 平均每诊疗人次挂号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挂号收入*100013 / 165. 平均每诊疗人次药费(元)=总诊疗人次数药品门诊收入*1000 6. 平均每诊疗人次检查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检查收入*1000 7. 平均每诊疗人次治疗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治疗收入*1000 8.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出院人数药品住院收入医疗住院收入 *1000 9. 平均每一出院者床位费(元)=出院人数住院床位收入*100014 / 1610. 平均每一出院者药费(元)=出院人数药品住院收入*1000 11. 平均每一出院者检查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检查收入*1000 12. 平均每一出院者治疗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治疗收入*1000 13. 平均每一出院者手术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手术收入*1000 14. 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元)=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药品住院收入医疗住院收入 *100015 / 1615.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职工人数总诊疗人次数 16.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职工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17. 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职工人数年业务收入*1000 18.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医师人数诊疗人次数 19.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医师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6 / 16 20. 平均每一医师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医师人数年业务收入*1000【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编辑和修改,关注我 每天更新】。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7b1d51d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1.png)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1.平均动脉压 (MAP) 计算公式MAP=舒张压 (DBP) + 1/3( 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正常值:10.67~13.3Kpa (80~100 mmHg) .2.血压指数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正常值:1~1.3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歇息下肢痛者普通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 /心输出量(L/min) *79.92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氧消耗量 (ml/min) =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 ) /60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 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者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者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心排血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 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氧含量(V OL%) ]*0.1正常参考值:>3.5 L/min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 氧消耗量(ml/min) /[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 0.1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L/min) = 氧消耗量(ml/min) /[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 -肺动脉血氧含量(VOL%) ]*0.1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1)休克指数=心率(b/min) /收缩压(mmHg)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正常参考值为 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 (T1+T2) /胸廓最小横位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心输出量(ml/min ) =每搏输出量(毫升/次) *心率(次/分)正常值 4.5~6 L/min (静息时)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心输出量(L/min ) =体循环血流量(L/min ) -肺循环血流量(L/min )12.肾衰指数(RFI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正常值: 1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 慢性期> 1。
医疗数据计算公式
![医疗数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94faf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b.png)
医疗数据计算公式一、引言医疗数据计算公式是指在医疗领域中,用于计算和分析各种医疗指标和数据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医疗数据计算公式,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示例。
二、常用的医疗数据计算公式1. BMI计算公式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体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BMI = 体重(kg)/ 身高²(m²)例如,一个人的体重为70kg,身高为1.75m,那么他的BMI计算公式如下:BMI = 70 / (1.75)² = 22.862. 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是用于表示一个数值相对于另一个数值的比例关系。
在医疗领域中,常用于计算疗效、死亡率等指标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百分比 = (分子 / 分母)× 100%例如,某种治疗方法的治愈人数为80人,总治疗人数为100人,则治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治愈率 = (80 / 100)× 100% = 80%3. 平均数计算公式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用于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医疗领域中,常用于计算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数 = 数据总和 / 数据个数例如,某医院一周内的住院天数数据如下:3, 4, 5, 6, 7,则平均住院天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平均住院天数 = (3 + 4 + 5 + 6 + 7)/ 5 = 54. 比率计算公式比率是用于表示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
在医疗领域中,常用于计算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比率 = 分子 / 分母例如,某地区一年内发生的疾病人数为500人,总人口为10000人,则疾病发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疾病发生率 = 500 / 10000 = 5%5. 比例计算公式比例是用于表示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其中分子和分母具有相同的单位。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公式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公式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5cd1cb5f242336c1fb95eae.png)
(ad bc)2 N
(a b)(c d)(a c)(b d)
ν=(R-1)(C-1)
校正公式 2 ( A T 0.5)2 T
2 ( ad bc N / 2)2 N (a b)(c d )(a c)(b d )
(后面为四格表专用校正公式,注意使用条件)
一 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一)算术均数(mean)
(1)简单算术平均值定义公式为(直接法):
x x1 x2 x3 xn x
n
n
(2)利用频数表计算均数(加权法):
x f1x1 f2 x2 f3x3 fk xk fx
f1 f2 f3 fk
f
(二)方差(即标准差的平方)
SYX 代替 SY Yˆ 。
(三)相关系数的计算
r
(x x)( y y)
lXY
(x x)2
(y y)2
lXX lYY
这里
(X X )2 X 2 ( X )2 / n)
XY
X Y
n
(1)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t r0 Sr
r 1 r2 n2
n2
(2)总体相关系数 的可信区间 1)首先对 r(r 不是正态分布)作如下 Z 转换
三 T 检验与方差分析
(一)T 检验
(1)单样本 T 检验
检验假设: H 0: 0
u (假设样本来自均数为 0 的正态总体)
统计量 t 值的计算:t x 0 x 0 , sx s / n
(2)配对 T 检验
检验假设: H0:1 2 0
n 1
统计量 t 值的计算: t d d n 1 (d 为两组数据
(一般要求
计算 95%或 99%的可信区间)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dd2f6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e.png)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疾病在总人口中新发生疾病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发病率=(新发病例数/总人口)*10002.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疾病导致的死亡数与总人口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例数/总人口)*10003. 存活率(Survival rate)存活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后,一些特定疾病患者仍然存活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存活率=(存活人数/初始患者人数)*1004. 平均住院时间(Average length of stay)平均住院时间是指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其计算公式为:平均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患者人数)5. 康复率(Recovery rate)康复率是指因特定疾病导致的患者恢复健康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康复率=(康复人数/初始患者人数)*1006. 转诊率(Referral rate)转诊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一级医疗机构转诊到二级或更高级医疗机构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转诊率=(转诊人数/总就诊人数)*1007. 医疗费用(Medical cost)医疗费用是指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费用总和。
其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费用项目进行细分。
8. 应用率(Utilization rate)应用率是指其中一种医疗服务或设备在总人口中的使用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应用率=(使用人数/总人口)*1000通过计算这些医疗统计指标,可以对医疗活动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为医疗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不同的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背景选择使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医疗统计指标,如生存时间中值、排队等待时间等,计算公式会根据指标的定义和目的而有所不同。
(完整版)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完整版)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892028f8c75fbfc67db259.png)
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治愈率%= [ 治愈人数(13)/出院病人数(12)] *100%好转率%=[ 好转人数(14)/出院病人数(12)] *100%病死率%=[ 死亡人数(16/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病人数“总计”(11)/平均开放病床数(20)病床工作日(日)=实际占用总床数(21)/平均开放病床数(20)实际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数(21)/实际开放总床数(19)出院者平均出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2)/出院人数“总计”(11)疾病构成%= (实际数/合计总数)*100%增减数= 本次数-上次数增减率%= (增减数/上次数)*100%*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 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病床使用率二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O0%。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病床工作日二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二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病床周转率二每月(年)出院人数/科(院)床位数*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
*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应该从每天实际占床人数中累加得到,依据于各科室每日的动态报表中*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出院人数住院天数的总和,依据于出院病人病案中住院天数,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用来计算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工作日抗生素使用强度%所有抗菌药物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数/患者总数。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bcc02f80eb6294dc886caf.png)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1、总诊疗人次数:是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人次数统计,包括:a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b出诊人次数;c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数;d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2、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3、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次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X100O4、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管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暂停使用的病床, 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房及临时增设病房.5、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病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日12点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6、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7、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天〕.8、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9、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10、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1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12、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X100%.13、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X100%.14、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X100%.15、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病例数X100%.16、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M00%.17、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急诊抢救总人次X100%.1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出院人数X100%.19、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人次数X100% 020、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人次数/病理检查人次数X100%.21、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人数/出院人数M00%.22、无菌手术感染率=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X100%.23、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X100%.24、CT检查阳性率=CT检查阳性数/CT检查人次数X100% 025、MRI检查阳性率=MRI检查阳性数/MRI检查人次数M00%.26、医师人均每年担负诊疗人次=年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数.27、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二〔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数〕/251.28、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29、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门诊总诊疗人次数.30、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次数.31、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医疗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指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26d5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a.png)
医疗指标计算公式医疗指标是用来衡量医疗质量、效率和成本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评估和改善医疗服务。
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疗指标计算公式: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基数2. 住院率(Hospitalization Rate):住院人数除以总人数,再乘以100或1000(以百分比或千分比),得到比例指标。
住院率=(住院人数/总人数)×基数3. 门诊率(Outpatient Rate):门诊人次除以总人次,再乘以100或1000(以百分比或千分比),得到比例指标。
门诊率=(门诊人次/总人次)×基数4. 药物费用占比(Drug Expenditure Ratio):药物费用除以总医疗费用,再乘以100或1000(以百分比或千分比),得到比例指标。
药物费用占比=(药物费用/总医疗费用)×基数5. 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住院总天数除以住院人次,得到平均每位患者的住院天数。
平均住院日=住院总天数/住院人次6. 重返手术率(Readmission Rate):段时间内再次住院并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除以总手术患者数量,再乘以100或1000(以百分比或千分比),得到比例指标。
重返手术率=(再次住院并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总手术患者数量)×基数7. 感染率(Infection Rate):段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数量除以总就诊患者数量,再乘以100或1000(以百分比或千分比),得到比例指标。
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数量/总就诊患者数量)×基数8. 康复率(Recovery Rate):康复患者数量除以总患者数量,再乘以100或1000(以百分比或千分比),得到比例指标。
康复率=(康复患者数量/总患者数量)×基数。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33eb56fbe23482fb5da4c1e.png)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门诊主要统计指标实际门诊工作日: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日平均门诊人次:分为院日均门诊人次和科日均门诊人次全日门诊天数全月半日门诊天数实际门诊工作日+=2某科期内门诊工作日某科期内门诊人次某科日均门诊人次=门诊工作总时数门诊诊疗次数平均每小时门诊次数=。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100⨯=病人总数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与出院诊断相符合数门诊签收住院时的诊断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病人数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下肯定的诊断数由门诊介绍住院时未能门诊诊断疑诊率。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医疗质量统计一、诊断质量%100⨯=入院人数出院病人中经本院门诊两者诊断符合率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出院病人数两者诊断符合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100⨯=病理诊断例数两者诊断符合数合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100⨯=手术例数两者诊断符合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出院病人数入院后三日内确诊数入院三日确诊率%100⨯=出院病人数出院待查数出院待查率。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二、治疗质量%100⨯=出院病人数治愈人数治愈率%100⨯=出院病人数好转人数好转率%100⨯=某病出院例数某病治愈例数某病治愈率%100⨯=出院病人数死亡人数病死率%100⨯=某病同一时期出院人数一年内某病出院人次数同一疾病重复住院率。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三、工作效率指标天)出院总人数出院者占用床总日数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天出院病人总数出院病人占床总日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天某病病人数某病病人占床总日数某病平均住院天数=()天某病治愈人数数某病治愈病人占床总日某病平均治愈天数=。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100⨯=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使用率()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占用床总日数平均床位工作日=()次平均开放病床数出院人数平均病床周转次数=()次科平均开放病床数转出人数科出院人数科平均病床周转次数+=。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352d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6.png)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医疗统计是评估和分析医疗数据的过程,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和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医疗统计计算公式是在医疗统计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和统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析各种医疗指标和统计数据。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医疗统计计算公式。
1. 平均值(Mean)平均值是将一组数值加起来然后除以该组数值的数量所得到的结果。
在医疗统计中,平均值常用于计算人群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等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值=(X1+X2+...+Xn)/n其中,X1,X2,...,Xn为一组数值,n为数值的数量。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值按照大小排列,然后找到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常用于计算人群的收入水平、疾病的病程等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中位数=(n+1)/2其中,n为数值的数量。
3. 众数(Mode)众数指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在医疗统计中,众数可用于计算其中一种疾病的最常见症状或风险因素。
计算公式如下: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4.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一组数值分散程度的度量。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越高,越小表示数值的离散程度越低。
标准差常用于计算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差异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X1-平均值)²+(X2-平均值)²+...+(Xn-平均值)²]/n5.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组数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
在医疗统计中,相关系数可用于计算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或治疗效果与疾病病情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n∑(XY)-(∑X)(∑Y))/[√(n∑(X²)-(∑X)²)*√(n∑(Y²)-(∑Y)²)]其中,X和Y分别为两组数值,n为数值的数量。
以上是医疗统计中常用的几个计算公式,它们可帮助医疗机构和决策者对医疗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医院汇总表计算公式统计大全
![医院汇总表计算公式统计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338f6ff3186bceb18e8bb22.png)
汇总表计算公式一、 医疗服务1.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本年日历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365 2. 治愈率(%)=出院人数治愈人数*100 3. 好转率(%)=出院人数好转人数*100 4. 病死率(%)=出院人数死亡人数*100 5. 住院病危病人抢救成功率(%)=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抢救成功人次数*100 6. 病床周转次数(次)=平均开放病床数出院人数 7. 病床工作日(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8. 病床使用率(%)=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 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出院人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日)=出院病人总数出院病人占床总日数 10. 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年工作日数(门诊人次数251+)年日历日数(急诊人次数365)/平均开放病床数11. 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人)=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入院人数+*100 12. 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的百分比(%)=总诊疗人次数急诊人次数门诊人次数+*10013. 急诊死亡率(%)=急诊人次数急诊死亡人数*100 14. 观察室死亡率(%)=观察室收容病人数观察室死亡人数*100 二、 业务收入和支出1. 平均每所医院年内病人欠费率(%)=年业务收入年内病人欠费总额*100 2. 平均每所医院每天诊疗人次=()年工作日数(门诊人次数251+)年日历日数(急诊人次数365)/医院数3.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元)=总诊疗人次数药品门诊收入医疗门诊收入+*1000 4. 平均每诊疗人次挂号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挂号收入*1000 5. 平均每诊疗人次药费(元)=总诊疗人次数药品门诊收入*1000 6. 平均每诊疗人次检查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检查收入*1000 7. 平均每诊疗人次治疗费(元)=总诊疗人次数门诊治疗收入*1000 8.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出院人数药品住院收入医疗住院收入+*1000 9. 平均每一出院者床位费(元)=出院人数住院床位收入*1000 10. 平均每一出院者药费(元)=出院人数药品住院收入*1000 11. 平均每一出院者检查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检查收入*100012. 平均每一出院者治疗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治疗收入*1000 13. 平均每一出院者手术费(元)=出院人数住院手术收入*1000 14. 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元)=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药品住院收入医疗住院收入 *1000 15.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职工人数总诊疗人次数 16.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职工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17. 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职工人数年业务收入*1000 18.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医师人数诊疗人次数 19.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医师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20. 平均每一医师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医师人数年业务收入*1000门诊主要统计指标实际门诊工作日: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 实际门诊工作日=全月半日门诊天数/2+全日门诊天数日平均门诊人次:分为院日均门诊人次和科日均门诊人次 某科日均门诊人次=门诊诊疗次数/门诊工作总时数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门诊签收住院时的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合数/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病人总数*100%门诊诊断疑诊率=由门诊介绍住院时未能下肯定的诊断书/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病人数*100%医疗质量统计一、诊断质量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两者诊断符合率/出院病人中未经本院门诊入院人数*100%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两者诊断符合数/出院病人数*10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两者诊断符合数/病理诊断例数*10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两者诊断符合数/手术例数*100%入院三日确诊率=入院后三日内确诊数/出院病人数*100%出院待查率=出院待查数/出院病人数*100%二、治疗质量治愈率=治愈人数/出院病人数*100%好转率=好转人数/出院病人数*100%某病治愈率=某病治愈例数/某病出院例数*100%病死率=死亡人数/出院病人数*100%同一疾病重复住院率=一年呢你某病出院人数/某丙同一时期出院人数*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治愈率%= [治愈人数(13)/出院病人数(12)] *100%
好转率%=[好转人数(14)/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死率%=[死亡人数(16/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病人数“总计”(11)/平均开放病床数(20)病床工作日(日)=实际占用总床数(21)/平均开放病床数(20)
实际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数(21)/实际开放总床数(19)
出院者平均出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2)/出院人数“总计”(11)疾病构成%=(实际数/合计总数)*100%
增减数=本次数-上次数
增减率%=(增减数/上次数)*100%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病床周转率=每月(年)出院人数/科(院)床位数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
*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应该从每天实际占床人数中累加得到,依据于各科室每日的动态报表中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出院人数住院天数的总和,依据于出院病人病案中住院天数,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用来计算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工作日
抗生素使用强度%=所有抗菌药物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4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数/患者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