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1 / 7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甲烷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综合利用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B .石油综合利用得到汽油、柴油等C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D .天然气燃烧3.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 .家庭烧煤取暖B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C .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4.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影响,保护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源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实现“低碳生活”C .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方便又卫生D .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可回收利用以便节约金属资源并减少污染5.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6.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

下圈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是( )A .AB .BC .CD .D7.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是人类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液化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B .逐步使用核能、风能、氢能,可以减少温室效应C .使用无氟冰箱等,可以减少臭氧空洞D .对燃煤预先采取脱硫措施,可以减少酸雨8.掌握化学知识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或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验纯B.加油站、面粉厂要严禁烟火C.点燃CO和H2混合气体时一定会发生爆炸D.不能在实验室吃东西9.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C.化工厂的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排放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向大气中大量排放而引起的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红色粉末变黑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11.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各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

初中化学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的燃料是天然气,CGN的主要成分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由于()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D.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发生燃烧B.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跟氧气反应的物质C.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不同于反应条件中的点燃或加热D.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7、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9、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10、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4.鉴别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必须用到的是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紫色石蕊的水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下列类推:①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②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③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④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⑥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6.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水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B.氢气、煤都是储量丰富的清洁能源C. 、 都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D.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3.为了提高怀化市的环境质量,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 .动员全市人民植树造林B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4.下列灭火原理与 “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 .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C .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分类观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之一,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 .AB .BC .CD .D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镁带燃烧是化合反应,所以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就一定有化学变化7.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隔变小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天然气就是甲烷C.SO2和N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化学反应都伴有放热现象9.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燃着的小木条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有碳、氢元素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水通电分解,正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B.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供温度的作用C.图1实验可以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D.图2中的热水与图1中的热水应保持相同温度12.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CO、CO2不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但与水不反应;CO难溶于水,也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3.某化学活动小组提出了以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将来合理而且可行的是:()A.在工业上采用过滤的方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的淡水危机B.让塑料制品完全“走出”我们的生活,来解决“白色污染”C.利用电解水的方法获得大量氢能源D.用高梁、薯类等制取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14.麦收季节,某些地方有就地焚烧秸秆的陋习。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2.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乙醇4.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5.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6.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7.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所引起的主要后果有()①产生温室效应②能源的浪费③环境污染④锅炉爆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9.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11.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C.撤离时,可以用水浇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快速离开D.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4.下图为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实验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通过A烧杯中酚酞变红,可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丁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5.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氮气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C.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9.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10.今年清明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也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对于相同分子数的CH4和CO2,CH4产生的温室效应更明显.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明显;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B.只有①C.只有③D.①②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B.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D.使用一次性筷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潮汐能B.煤C.石油D.天然气5.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检验纯度,则甲烷点燃前也需要验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焚烧秸秆不会给空气带来PM2.5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步行,骑自行车是低碳出行方式D.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8.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10.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黑色的固体变成红棕色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12.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可推导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3.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海水法脱硫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大、中型火电机组。

九年级上《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附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空气中CO2含量升高,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陆地面积减少。

为了减少大气中CO2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2.2019年元月1日江都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下列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A.B.C.D.3.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

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A.C2H5OH B.CH4C.CO D.H24.下列关于能源、资源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CO中毒D.合理开采矿物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可利用资源5.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B.严禁焚烧垃圾C.全面关停化工企业D.合理开发洁净能源6.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7.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是物理变化C .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 .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8.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水氢气+氧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具有还原性B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 .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D .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9.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位《燃料及其利用》测试一试题〔含答案〕第七单位《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唯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对于燃料及其利用的有关表达中,过错的选项是〔〕A.大家拾木柴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B.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绕灭,水变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定要验纯2.2019年3月以来,我市各初中都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练习。

以下物质焚烧,生成物必定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铁丝B.硫粉C.木炭D.红磷3.以部下于化石燃料的是〔〕A.地热能B .潮汐能 C .石油 D .酒精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常用形式,以下推理正确的选项是〔〕A.碳可用于炼铁,故碳可用于冶炼所有的金属B.酸的溶液pH<7,故pH<7的溶液必定是酸的溶液C.镁条在空气中焚烧生成白色固体,故铜片在空气中的灼烧也生成白色固体D.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属于中和反响,故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响5.“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焚烧,加强安全防备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以下说法过错的选项是〔〕A.身上着火不行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变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对于不明原由惹起的失火,我们宁愿让其自生自灭,也不可以冒然采纳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禁止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6.将琐碎的化学知识梳理、概括、会使你的脑筋变得更聪慧。

以下概括中,不完整正确的是〔〕①张青莲—丈量相对原子质A.化学巨匠量B.能源与环①煤、石油焚烧—无污染及出色贡献②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组境②氢能—无污染成1/9①生活中变低水的硬度—C.物质的性①氢气有可燃性—作燃料D.生活中的煮沸质与用途②氮气有坚固性—作保护气经验知识②明矾—吸附积淀杂质A.A B.B C.C D.D7.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变器可将污染物CO、NO转变成无毒的CO和N,反响的22化学方程式是2CO+2NO催化剂2CO+N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①煤气②面粉③煤粉④天然气⑤氢气⑥石油气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⑥2.油锅着火时常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C.清除可燃物D.降低油的温度3.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是比汽油更环保的燃料 B.天然气是比煤更清洁的燃料C.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 D.石油是工厂经常使用的燃料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B.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干粉灭火器扑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5.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是同种元素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性质不同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7.下列四种做法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露天焚烧垃圾B.用氢气作燃料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作燃料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 9.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点燃CO2+H2O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为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③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⑤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A.②⑤B.②③⑤C.④⑤D.①③④11.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燃烧更充分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空气污染12.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二、填空题1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A【解析】【详解】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故选:A。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碳氢化合物2.实验室中某同学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A.用水冲洗B.用扇子扇灭C.用湿抹布盖灭D.用嘴吹灭3.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雪花”飞舞B.升奥运五环旗C.点燃奥运圣火D.放飞和平鸽4.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①乙→丙+丁;①丙+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H2OB.转化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2H2+O2↑C.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它能供人呼吸作用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给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地沟油”可以用来制取燃料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D.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泄露关闭阀门并打开排气扇B.加油站严禁烟火C.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7.“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燃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氧气燃烧,引燃酒精灯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8.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正确的是A.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C.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9.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B.所有的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C.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发光11.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含量过高易导致酸雨B.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化石燃料C.煤炭只有作燃料这一种用途D.氢能是资源广、没污染、热值高的理想能源12.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红磷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每小题3分,共36分)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2.(湖北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4.(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5.(四川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7.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 )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着火点低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未来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CH4·n H2O)属于冰D.开发利用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一一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解析:C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错误;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发热,错误。

故选C。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 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B.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C.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D.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答案】D【解析】解: A、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所以正确.B、易燃、易爆物易燃烧或爆炸,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有危险,所以正确.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汽油蒸气和面粉粉尘,点燃后可能爆炸,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D.2.最近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矿中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所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因为煤尘引起,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B. 此次爆炸一定是因为“瓦斯”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_4气体,矿工进旷时应用明火险查其含量D. 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可能引起煤矿矿井爆炸【答案】D【解析】解: A、粉尘易燃烧也有可能爆炸,发生危险,故错误.B、粉尘与瓦斯都有可能遇火发生爆炸,是造成危险的因素.故错误.C、明火检查易引起瓦斯的爆炸,因此不可冒险操作,故错误D、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引起爆炸,发生危险,故正确.故选 D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方便添加木柴B. 升高木柴的温度【答案】C【解析】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是利用了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旺,4.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石油B. 乙醇C. 煤D. 天然气【答案】B【解析】 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人教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快散热的速度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检查气密性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D.丁:收集氢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8、近几年我国勘探发现了庆城大油田和垦利6﹣1油田等,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B.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液态纯净物C.石油的用途不只是作燃料,还有其它综合利用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可减少尾气污染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10、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1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1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4、“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节约用水、用电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填空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故选B。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不符合题意;B、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C、可燃物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身的性质,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消防员用水扑灭火,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开挖隔离带可隔离可燃物,从而有效防止森林大火蔓延,故符合题意。

【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

【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及健康状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可用作复合肥B.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农药和化肥的过度施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含两种的化学肥料,硝酸铵只有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错误;B、塑料制品丢弃以后产生造成表白色污染.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C、在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正确;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酸,可能导致酸雨,正确。

故选A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解析】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

故选D。

4.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有关资源及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是重要的资源,利用空气作原料制取化肥,还可以炼钢等B.石油既是资源又是能源,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C.地球上水资源是丰富的,因此利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作为理想的能源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但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确是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空气作原料制取化肥,还可以炼钢等.故A叙述正确;B、石油既是资源又是能源,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B叙述正确;C、利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消耗大量的能源.故C叙述错误;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但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的金属确是铁.故D叙述正确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石油加工的产物;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9.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10.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答案】D【解析】【详解】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1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13.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水体污染C.大力开发和使用风能、太阳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和保护环境【答案】B【解析】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故A说法正确;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故B说法错误;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故C说法正确;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答案】D【解析】【详解】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不能使用楼内电梯逃生,以免被困其中,故选项错误;B、可燃物燃烧除要达到着火点外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错误;C、着火点不能改变,水灭火是降低周围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温度。

1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油锅着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 C、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