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要点
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要点
![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ffcfdb1711cc7930b7168e.png)
188YAN JIUJIAN SHE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要点Tan tao cheng shi dao lu jiao tong she ji si lu ji ji shu yao dian罗伟彬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重要部分的城市道路,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的大环境下,如何设计好城市道路是提高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建设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城市道路是城市结构的主要构架,它不仅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维持着城市各个建筑之间的关系。
所以做好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做好城市道路的空间设计,只要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够保证庞大的车流量能够在城市道路中畅通地行驶,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的设计思路随着我国现如今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以往的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情况下已经阻碍城市发展。
由于城市道路设计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所以现阶段下,我们一定要有所依据,要立足于当前城市的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
才能更好的设计城市道路。
现如今许多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在过去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的宽度问题,同时也没考虑好道路城市空间问题。
虽然在表面上看,许多道路都有着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不同的车道,但并没有完全考虑好城市交通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就影响着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安全与通行能力。
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时我们要注意城市对于城市道路的实际需求状况,重视城市道路的线性设计,要保障主干道的畅通性。
同时还应该站在驾驶员的角度上去考虑,比如要注意道路两旁的建筑是否会阻碍驾驶交通。
而对于非主干道的设计尽量的选曲线形设计,这样设计道路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减缓驾驶员的驾驶疲劳。
在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城市面貌保持高度的一致,使城市道路与城市建筑相协调。
此外还要注意城市道路的实用原则,必要时,还要采用天桥、高架桥等城市道路的其他形式,来保证城市道路能够畅通无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点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b80cf9524de518964b7d78.png)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点一般规定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
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
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m2/人,广场面积宜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城市道路中各类道路的规划指标应符合表.6-1和表.6-2的规定。
二、城市道路网布局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
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
各类城市道路网的平均密度应符合表.6-1和.6-2中规定的指标要求。
土地开发的容积率应与交通网的运输能力和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相协调。
分片区开发的城市,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道路相贯通。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
七度地震设防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
2.1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它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宽度应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内容补充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内容补充](https://img.taocdn.com/s3/m/81b470cf81c758f5f61f6783.png)
城市规划原理——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内容补充1 交通型道路与生活型道路的功能与特点有哪些?① 交通型道路功能: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个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特点:行车速度大、车辆多、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符合快速行驶要求,例如城市快速路。
② 生活型道路功能:主要解决城市各个分区内部联系的需要。
特点:车速较低,以行人、自行车和短距离交通为主。
车道宽度可以稍窄,两旁可以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要保证有比较宽敞的人行和自行车使用的空间。
2、旧城道路系统改造的措施?① 对原有道路做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人流和车流,尽可能的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② 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交通,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③ 为了疏散闹市地区和车流量大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市区外围地区建设发展的要求,修建交通组织绕行干道,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效。
④ 封闭一些出入口或者限制车流的转向⑤ 从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交通需求管理多方结合,改善旧城交通3、不同功能的停车场分布的要求?①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主要是过境和到城市来装运货物的机动车停车而设置,由于这些车辆装载货物品种较为杂乱,其中有些是有毒、有气味、易燃易爆、易污染的货物以及活牲畜,为了城市安全防护和卫生环境,不宜入城。
此类停车场宜设置在城市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路的入口附近。
②室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主要为本市的和外来的客运车辆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办事停车服务,所以设置大量停泊,以客车为主。
不同地块的停车需求量和停车高峰期时段是不同的,视土地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而定,可以将几处不同高峰时段的停车需求组合在一起,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③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主要为本市自行车服务,停车场宜多量、分散到各个公共设施建筑、对外交通站场、公共交通和轮渡站、地铁站等附近。
4、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需要注意的原则?① 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该按照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综合运输;② 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应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方便;③ 对外交通站场应该与城市市区靠近,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点(如工业区、仓库区、货站等)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d5f41d24a7302768f99398d.png)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链式道路网 兰州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二、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分工和功能分工 1. 结构分工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支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2. 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 交通性和生活性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道路用地面积率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7~15㎡/人 (道路6~13.5㎡/人, 交叉口、广场0.2~0.5㎡/人, 公共停车场0.8~1.0㎡/人)
用地性质
面积率 %
人均指标(㎡/ 人)
道路广场 8~15
18.0~28.0
居住
20~32 10.0~25.0
工业
15~25 8.0~15.0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三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第三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第四节 城市专用道路系统空间布置 第五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思路与评析 第六节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第七节 城市道路系统的容量估算
第一节 概述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1.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 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 3. 综合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4. 修改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5. 绘制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图 6. 文字说明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标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8092b4ebed5b9f3f90f1c64.png)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7233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d.png)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摘要:市政道路交通设计是一项较为繁琐的系统性工程,隶属概念设计范畴,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市政道路交通规划有利于市政道路空间的科学分配,科学设计市政道路交通结构,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1市政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分析市政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思路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
(1)道路拥堵不能仅凭单纯地拓宽道路来处理;(2)通过市政道路交通线形科学设计提升道路设计水准。
就前者而言,对先进城市交通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表明,交通拥堵程度与道路交通宽度不存在制约关系。
在国内城市中,多数道路均采用环形交叉与立交桥设计,不但不能有效处理交通拥堵问题,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塞车问题。
因而,应该在出行方面加大探究力度,而不是控制汽车行驶数量。
因此,市政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要逐步提倡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
针对后者而言,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不仅能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诸多便利通道,将沿线自然环境进行融合,还能缓解乘客在奔波中的疲惫[1]。
从安全观点与景观方面而言,采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使用短线或直线更为科学合理。
2新时期的发展要求2.1提升街道活力从道路到街道,这是从汽车交通空间到步行生活空间的回归。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道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道路不仅是车辆的交通空间,也是确保安全、促进互动、展示魅力和激发能量的公共活动空间。
对道路设计的强调已从满足快速生产过渡的要求转向更注重人类交流、休闲、健身和娱乐的慢生活。
2.2注重人文关怀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从主要关注“机动车辆的转变”转向全面关注人类交流和“以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设计师必须确保设计的特定多样性,满足所有年龄段人群的移动需求,同时考虑行人、骑自行车者、机动车辆驾驶员、公共汽车乘客和所有残疾人的安全移动。
在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的背景下,道路设计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流动需求。
完整word版,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完整word版,交通规划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0961ad84254b35eefd3486.png)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的建议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2e80e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a.png)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的建议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并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与便利性,有必要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优化。
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的优化提供指导。
一、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建设更多的地铁、公交车和轻轨等公共交通设施。
此外,还需要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比如增加频率、扩大运营时间和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等,以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
二、完善道路网络规划城市道路网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交通流量的分布和道路局部的拥堵情况。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注重道路网络的设计与完善。
需要充分考虑道路宽度、道路连接性、环线布局等因素,并合理规划道路的使用方式,如分设快速通道和普通道路,以分流交通流量,减少拥堵状况。
三、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为减少城市尾气排放,可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电动车等代步工具。
政府应建设和完善骑行、步行道路网络,并提供鼓励措施,如设置停车场和充电桩等。
此外,还可以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停车费等,以提高居民的绿色出行意识。
四、促进智能交通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城市交通模式。
政府应积极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如交通信号灯的优化控制、智能车辆的导航与通信、智能停车系统等,以提高交通拥堵的状况。
此外,还可以鼓励居民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实时交通信息,以便根据路况选择最佳出行方案。
五、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管城市交通规划优化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交通行为的监管力度,提高车辆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并加强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
同时,应注重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六、促进跨区域交通协作城市交通问题不能仅仅通过单一城市的规划来解决,还需要与周边城市进行协作。
政府应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跨区域交通规划的优化,建设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城际交通系统,以实现区域性交通的互联互通。
规划方案中的市政设施布局要点
![规划方案中的市政设施布局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29442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2.png)
规划方案中的市政设施布局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设施的规划和布局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它们的合理布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规划方案中市政设施布局的要点。
一、道路布局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运行和交通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规划方案中,道路布局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道路的布局应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
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布局,以保证交通的顺畅和便利。
其次,道路的宽度和容量应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确定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另外,道路的布局还应考虑到交通安全和环保因素。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同时,应合理规划绿化带、排水系统等,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二、桥梁布局桥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连接城市各个区域和改善交通流动起着关键作用。
在规划方案中,桥梁布局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桥梁的位置应根据城市的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确定。
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河流、湖泊等水域的位置和交通流量,确定桥梁的建设位置和数量,以保证交通的连通性和便利性。
其次,桥梁的类型和规模应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确定桥梁的类型(如公路桥、铁路桥、步行桥等)和规模(如跨度、通行能力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另外,桥梁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安全和美观因素。
合理设置桥梁的护栏、照明设施等,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三、排水系统布局排水系统是城市防洪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规划方案中,排水系统布局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排水系统的布局应根据城市的地形和地势确定。
根据城市的地势高低和降雨情况,确定排水系统的建设位置和排水方向,以确保城市的排水畅通和防洪安全。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15d262eff9aef8941e0683.png)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范文
![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a950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1.png)
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范文一、规划背景和目标城市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道路和管线系统的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和管线系统,能够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城市道路和管线系统进行综合规划,优化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道路和管线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确保道路和管线系统的规划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2. 便捷性原则:优先保障主干道路和重要管线的畅通,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流动性。
3. 公平性原则: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公共利益的要求,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和管线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4. 绿色环保原则:在规划中注重保护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安全性原则:注重提高道路和管线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和管线事故的发生,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规划内容和措施1. 道路规划(1)主干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确定主要的城市主干道路的规划。
主干道路应具有较大的容量和通行能力,能够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同时,在规划中注重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支干道规划:在主干道路的基础上,确定城市支干道路的规划。
支干道路应与主干道路相连贯,能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路径。
(3)道路网络规划:在主干道路和支干道路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确保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畅通。
2. 管线规划(1)水源供应管线规划:根据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供水需求的变化情况,规划合理的水源供应管线系统。
水源供应管线系统应具有稳定的供水能力和可靠的供水质量,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2)燃气供应管线规划:在城市燃气供应方面,规划合理的燃气供应管线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5adc816aef8941ea66e059f.png)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a8ac63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f.png)
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 2 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 3 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系统 4 4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5 5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 2 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 3 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 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 5 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 6 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2.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1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a84d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c.png)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设施、交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1)交通安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经济促进: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4)环境改善:通过交通规划,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5)社会公平:确保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交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3. 我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9年):改革开放后,城市交通规划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主要任务。
(3)品质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21世纪初,城市交通规划开始注重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强调绿色交通、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1)多学科融合:结合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多因素考虑:考虑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2. 可持续发展原则(1)环境保护:在规划中注重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2)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和能源,推广绿色交通方式。
(3)社会公平:保障所有市民的交通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 人本原则(1)出行需求:以人的出行需求为导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2)人性化设计:在交通设施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4. 科学性原则(1)数据支撑:基于详实的交通调查和分析数据进行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b17d1dfad6195f312ba64d.png)
第一章总论1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涵盖了存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等。
从运输性质,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大类型。
从交通的位置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按交通性质和交通方式进行分类。
2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关注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和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位置。
3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4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都同道路密切相关,(1)宏观景观,(2)中观景观,(3)微观景观。
5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宫城、衙署)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6 我们从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认识到: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对城市布局的不同要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形态;不同的城市布局又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形态,,交通形态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7 交通分流有三种基本形态:(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出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包括在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上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以把中远距离的快速交通同短距离的常速交通分离出来。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和步行专用路。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1967f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b.png)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引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指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将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流畅度、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主要考虑因素以及规划过程。
重要性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规划的道路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提高出行便利性和时间效率。
此外,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还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宜居性,一个宜居的城市需要有合理规划的道路系统来支持其发展。
主要考虑因素在进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交通流量:根据不同交通流量的道路需求,确定不同类型的道路,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支路等。
2.地理环境: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等,合理规划道路线路,避免建设有困难的区域,如山地、湿地等。
3.土地利用:结合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确定道路的布局和容量,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4.功能需求:根据城市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类型的道路,如商业区需求商业道路,居民区需求住宅道路等。
5.公共交通:考虑公共交通的需求,规划道路系统时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给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轨道交通等。
6.城市发展: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系统的容量和布局。
7.环境保护: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多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规划过程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相关数据,对城市进行全面了解。
2.交通调查:进行交通流量调查,了解不同时间段的交通状况和交通流量分布。
3.需求分析:根据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城市的交通需求,确定不同类型道路的需求量和布局。
4.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不同交通组织方案,包括道路容量、布局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f2c14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d.png)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2、摘要:当前,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大城市、特大城市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设计与城市发展速度、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城市的整体形象的视觉表现。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中,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交通问题较为普遍,如交通拥堵等。
究其原因,在城市发展中,不从很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注重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这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道路和交通项目的合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引言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这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道路系统不但要满足设计要求及使用功能,质量上也应达标,建设成本也需得到很好的控制。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从最初的满足通行需要向安全及精细化方向发展。
因此,城市道路建设需要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和建设水平,在确保完成安全通畅基础功能的条件下,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最优化目标。
1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城市交通相关的道路通常划分为不同级别,包括高速公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快速通道点,这对于快速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道路上的人们可以在交通部门与有效的服务系统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在交通拥挤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的交通路线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城市主要道路的更有效地运行,对于城市的外部交通以及与团体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设置车道数目,主要道路的车辆以交叉形式扩展,被认为是城市交通中机动车和交通服务的重要方面,并且根据次要道路的具体交通需求进行划分,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附近的道路连接起来,在次要道路上创建房屋和公共建筑,并创建环境服务功能,使交通能够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和次要道路上的相应房屋,在设计道路时设置公交车或自行车道,有关部门必须准确了解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加强数据分析,研究、准确了解道路的实际状况,关注具体的施工要求,并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设计,以确保满足城市交通建设的实际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道路规划基本要求
1、●城市各级道路划分各区、组团、用地的分界线。
●城市各级道路联系各区、组团、用地通道。
●城市道路选线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道路功能与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尽可能减少跨越分区域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每一种交通需要,应提供2条以下通道。
●市中心、工业区、居住区、车站、码头有便捷的交通。
●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的干道数量联系。
●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附近道路网有一定的机动性,当疏散人流提供绕行道路,留有发展余地。
3、●中心区道路密度大,边缘区较小。
商业区道路网密度大,工业区较小。
●有利实现交通分流。
●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不超过4-5条,交叉角60°-120°。
●公路不能和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相混淆。
●城市出入口道路与区域公路顺畅的联系和良好的配合。
●道路系统与铁路站场、港区码头、机场联系方便。
●铁路两旁都有用地的城市,立交设置至少应保证城市干道无阻通过,必要时没人行立交。
4、●道路的布局尽可能使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
●道路走向最好东偏北15°,避免正东西向,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二、道路系统规划图
1、●平面图标出干道网(道路网)的中心线线形及控制点的位置、坐标、高程、平曲线半径、广场和交通设施用地、位置。
●交叉口形式和平面形状规划,1:2万-1:5千。
●横断面图标出红线控制宽度,断面形式及标准横断面。
尺寸1:500-1:200。
三、公交站场
1、换乘枢纽安排3条以上线路的到发站。
2、一第线路安排4-5个停车位。
≤1000㎡。
3、R=300M时,覆盖面积50%。
R=500M时,覆盖面积90%。
4、同向换乘<50M,异向换乘<100M,对置设站错开30M。
停靠站应从交叉口相应后退一定的距离。
5、交叉口,换乘D<150M,不得大于200M。
6、快速路、主干路、郊区双车道公路上的停靠点不占用
行车车道、采用港湾布置,市区公交港湾停靠站长度
至少2个停车位。
7、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设公交车站8、公交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换乘。
9、公汽首未车应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1000-1400㎡。
10、调度中心工作半径<8㏎,500㎡。
四、道路设计
1、一般主干路小型车道选用3.5M,大型车3.75M,支路3.0M。
2、双车道7-8M,四车道14-15M,双向4车道合理。
3、与其修筑超过6条以上的车道,不如改善交通集散点的布局或开辟平行的交通路线来分散交通。
4、行驶公交车的一块板道路次干路,其停靠站附近单向车行道最小宽度停一辆公汽,同时通行一辆大汽车,考虑适当的自行车道宽度。
5、人行横道最小宽度4M,通常4-10M。
6、主干路旁不应设置路边停车带,次干道设置应布置为港湾式,或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支路旁也为港湾式。
五、交叉口设计
1、在城市立体交叉口和跨河桥梁的坡道两端,隧道进出口外30M,不宜设平面交叉口和非港湾式公交车站。
2、停车场出入口距入行 >50M,交叉口>80M。
六、步行交通
1、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2、主干路、次干路
3、行人横过快速路
4、商业步行区与次干路距离<200M,步行进出口距公交站<100M,间距<160M。
5、步行道路10-15M,宽、小型广场,每平方米0.8-1.0人。
6、步行区附近有P,距出入口<100M,<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