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营养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营养需要

(一)对蛋白质的需要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较畜禽为高,一般认为约高出2-3倍。畜禽饲料蛋白质适宜范围为12%-22%,而鱼类饲料适宜含量与鱼的食性、水温、溶氧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适宜范围为22%一55%。如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纺)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2%一30%;杂食性鱼类(鲤鱼和鲫鱼)为30%-40%;肉食性鱼类(青鱼、鳗鱼)为38%-55%。同一种鱼,其蛋白质适宜含量随水温增加而增加。如大鳞大麻哈鱼在水温8.3℃时,其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0%,当水温提高至14.4℃时,其蛋白质最适含量相应增加至55%。

鱼类对蛋白质要求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较低,摄入的饲料蛋白质除用于生长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蛋白被分解供给能量,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因此,建议在配合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脂肪,以减少饲料蛋白质的作能量的消耗。

有关鱼类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资料是比较丰富的,现将我国养殖鱼类蛋白质需要量研究结果列于表4-l。表4-1 我国几种淡水养殖鱼类蛋白质需要量

(二)对氨基酸的需要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这是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鱼类摄取饲料蛋白后不能直接被利用吸收,必须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蛋白质逐次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肠道进入血液才能被鱼类机体所吸收。

鱼体吸收的氨基酸用于机体的构成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构成机体的氨基酸包括用于修复机体组织(维持量,用Im表示)、机体的增长(生长量,用Ig表示),和氨基酸用于能量的贮存和消耗(消耗量,用Ie表示)。那么,鱼体吸收的氨基酸(用I表示)参与机体代谢的去路如下式: I=Im十Ig十Ie 用于Im和Ig的功能是蛋白质氨基酸的固有营养效果,不能为其他营养素所代替,Ie的功能可为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所代替。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鱼类的Im是一定的。不同的生长阶段,Ig的值不同。在幼鱼阶段,Ig值占氨基酸总需要量的比例较大;随着鱼的生长的延长,所占比例逐渐变小;当体重不再增加时,鱼的Ig则接近于零。故上式近似为:I=Im十I。随着鱼体生长,Im的绝对量稍有增加,但与生长中的鱼体Ig值相比,则要小得多,所以单位体重的氨基酸需要量随鱼的生长而降低。在养鱼实践中,为提高养鱼效果,必须使所投饲料蛋白质中的Ig的比例尽量地增大,以获得最大增重效果。而Ig和Ie的比率,主要取决于饲料的组成和蛋白质的品质(即

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比率)。蛋白质质量差(即必需氨基酸不齐全且比例不平衡),其生物学价值就低,Ig的比例就低,而Ie的比例则高。

美国学者Halver等人(1958),首先进行了大鳞大麻哈鱼的对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以后许多学者也分别对鲤鱼、鲤鱼、斑点叉尾蛔和团头鲂等进行过同样研究工作,将这几种鱼类对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列于表4-2。

从表4-2中可知,鱼类需要的10种必需氨基酸,即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绩氨酸,与其他动物相比,大部分氨基酸相同,只是1-2个氨基酸种类有差异。详见表4-3。

表4-2 几种鱼对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占蛋白质%)

* 蛋氨酸量不包括胱氨酸含量;苯丙氨酸不包括酪氨酸含量。

表4-3 人和鱼类、畜禽所需必需氨基酸

0表示需要;*0表示婴儿需要,成人不需要;**0表示雏鸡需要,成体不需要。

(三)对碳水化台物的需要鱼类不能像畜禽那样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其利用率的高低又随着鱼的种类及食性而有差异。一般说来,淀粉、糖类是畜禽的主要营养素,约占50%以上,是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但在鱼类营养学上的作用问题还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温水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适宜量为30%,冷水性鱼类为21%。我国主养品种(如草鱼、鲤鱼等)利用无氮浸出物的能力较强,其饲料中适宜含量为30%-50%,分析其原因,草食性和杂食

性鱼类淀粉酶活性较高,并且分布在整个肠道;而肉食性鱼类淀粉酶活性较低,仅仅在胰脏中可见到淀粉酶。从肝脏碳水化合物代谢酶活性看,肉食性鱼糖原合成酶活性高,而碳水化合物分解酶活性低,因而对吸收的葡萄糖不能有效地利用,形成类似糖尿病的糖代谢。草食性鱼类等尽管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比肉食性鱼类强,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也不宜过多,过多了也可使鱼形成脂肪肝。

从酶学分析和代谢机制来看,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低于畜禽原因有三个:①鱼类消化道中几乎没有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又较低;②哺乳类红肌与白肌之比大于鱼类,而红肌己糖激酶活性高于白肌;③鱼体内血糖调节因子-胰岛素分泌少。此外,还因鱼类消化道本身不能分泌纤维素酶,加之肠道细菌较少,对纤维素几乎不消化,因此,在鱼饲料中要注意控制纤维素的含量。一般认为鱼饲料中纤维素适宜含量为:草食性鱼12%一20%,杂食性鱼8%一12%,肉食性鱼2%一8%。

(四)对脂肪的需要鱼类对脂肪有较高的消化率,尤其对低熔点脂肪,其消化率一般为90%以上。由于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低,因而脂肪成为鱼类重要而经济的能量来源。因此,国外近十多年来;一直采用在饲料中添加油脂以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其添加量一般为5%-6%,最高可达10%以上。据研究,我国主要养殖品种饲料中脂类的适宜含量为:鲤鱼5%一8%,草鱼、团头鲂鱼3%一3.6%,青鱼6%一6.5%,罗非鱼6.2%,鲮鱼4%一5%。

在必需脂肪酸方面,鱼类稍不同于哺乳动物。在哺乳类起主要作用的必需脂肪酸(EFA)是n-6脂肪酸,如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而在鱼类起主要作用的是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二、种,如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对甲壳类来说,为了保证其正常生长,除需要n-3脂肪酸外,还需饲料提供磷脂、胆固醇。

(五)对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是维持鱼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化合物。鱼类需要和哺乳动物相同的15种维生素。但各维生素的重要性在鱼类和哺乳类之间有很大差别,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鱼类肠道短,细菌种类和数量极少,几乎在肠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需从饲料中提供;而哺乳类能合成维生素C,并且一般能满足其正常需要。

2.鱼类对某些维生素合成能力较差,如将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能力低,冷水性鱼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能力差等,因此在饲料中需添加。

3.鱼类饲料需高蛋白、低能量的特点,决定了鱼类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要求较高,如吡哆醇、烟酸胺等。

4.由于鱼类在水中经常不断摄食鲜活饵料,而鲜活饵料中含有硫胺素酶,从而鱼类极易发生B1的缺乏,因此对饲料中B1要求较高。

5.由于鱼类饲料基本上都已加工成颗粒,并且投入水中被鱼类摄食,因此对一些热敏维生素(B1和C)或容易溶失的维生素(B2和C)等要求较高。

维生素对鱼类来说,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较少,不能充分满足机体需要,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中来供给。若饲料中某一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时,可能要引起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病理状态,产生维生素缺乏症(表4-4)。因此,在生产配合饲料时,一定要考虑多种维生素的添加。

表4-4 鱼类的维生素缺乏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