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思想史 上课

中国思想史 上课

宋明儒学
明清儒学的新发展 (1)李贽及其思想:他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 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 求。基本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 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2)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 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的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 倡导言论自由的设想。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 想。 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提出“经世致用” 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专题十一 │ 专题知识重构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林则徐 、魏源等人只学习西方器物,没有形成“新学派”,排除 A项;孙中山等主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学说,故与 题干“所汲西学极为有限”不符,排除C项;陈独秀等人 对中学全盘否定,排除D项;康、梁等人把西方的进化论 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中国进行变法,故答案选B项 。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认为, “善”出自人性,但人性不一定是“善” 的,因此需要君主来完善人性,这是天意, 说明董仲舒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君权神授”思想。
1儒学为什么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
其一: 其思想内核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理想武器,在根本上 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 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 政治上的“大一统”。 其二: 儒家的人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 变面目。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对道、儒、墨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中的必然反映
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 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 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

选取每一个时代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思想作为学习的内容,了解西周时期礼乐思想和文化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汉代经学的形成与思想特点、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想、唐代儒家道统的建立与三教融合、宋代新学及理学思想的创新型、明代心学及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创新型、近代以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思想潮流。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及中国在不同时期反映当时社会存在的正宗得到、士林的和民间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想。

以从中国传统丰富的社会思潮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材料为现实的中国社会服务。

2.素质和能力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各家各派的思想,及其主要人物与主要观点,理清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分析、研究中国的传统思想,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传统,批判继承中国的传统思想,传承中国思想精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运用课堂讲授、启发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讨论、主题发言,对个案文本进行鉴赏分析,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设备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思想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四、学时分配教学时数分配一览(总学时数:32)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线上:*;线下*:)实践学时合计学时第一篇先秦篇5(线上:2;线下:3)0 5 第二篇秦汉篇4(线上:0;线下:4)0 4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篇3(线上:1;线下:2)0 3 第四篇隋唐篇3(线上:0;线下:3)0 3 第五篇宋元篇6(线上:1;线下:5)0 6 第六篇明代至清代中期篇6(线上:0;线下:6)0 6 第七篇近代篇4(线上:0;线下:4)0 4合计学时32课时(线上:4;线下:28)0 32课时五、教学内容第一篇先秦篇【主要内容】1.了解先秦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等。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思想史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历史学4、课程地位:一般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7、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二、课程目标选取每一个时代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思想,作为学习的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西周时期礼乐思想和文化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汉代经学的形成与思想特点、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想、唐代儒家道统的建立与三教融合、宋代新学及理学思想的创新性、明代心学及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创新性、近代以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思想潮流。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以考古资料为例,推断先民的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意识。

重点是占、筮、女神庙遗迹中反映出的古人的精神世界,难点是神徽中体现的原始思维。

一、占和筮二、神徽三、女神庙第二章周代礼乐思想(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周公制礼作乐的基本情况;、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礼与乐的关系;礼的分类及各类别的基本内容;礼法、礼义、礼器、等差等礼的基本要素;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礼乐思想的历史影响等等。

重点是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难点是礼与乐的关系,儒家学派有关音乐的理论。

第一节周公制礼乐是历史的进步一、周公对殷亡教训的总结二、周公制礼作乐第二节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一礼的根据是“人性”二、因俗以制礼第三节礼与乐一、唯君子为能知乐二、声音之道与政通三、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第四节礼的要素一、礼法二、礼义三、礼器四、等差第五节礼的分类一、吉礼二、凶礼三、军礼四、宾礼五、嘉礼第六节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四、礼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形态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目的与要求:诸子学兴起的地域文化背景;孔子对古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墨子的思想;《老子》的理论思维;《孟子》的仁政说;《庄子》的“逍遥观”;荀子的思想;韩非及其集大成的法家思想。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3
影响世界的思想
探索中国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如佛教、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了解中国思想如 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先秦诸子思想
1 孔子的儒家思想
研究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仁、礼、忠诚、道德,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老子和道家思想
探索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的哲学观念,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墨子、名家和法家思想
明清思想
理学与儒学的复兴
探索明清时期理学和儒学 的复兴,以及它们在思想 界的影响力。
西方科学和哲学的传入
研究西方科学和哲学对中 国思想圈的冲击和影响, 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与 互动。
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了解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背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 想解放和近代思想的发展。
现代思想
现代中国哲学家的思想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探索中国思想史的悠久和丰富历史,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到现代思想的发展。 了解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概述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回溯中华文明的根源,研究中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的哲学思维方 式。
2
传统价值观念
探索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如孝道、仁爱、忠诚等。了解这些价值 观的根源和演变。源自道家思想道家的哲学观念
探索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追求自然、无为而治、达到无我等观念。
道家修炼和内观
研究道家修炼和内观的方式,了解道家如何追求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影响
了解道家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如诗歌、绘画和音乐。
墨家、名家、法家思想
1
墨子的兼爱思想
探索墨子强调的兼爱观念,明确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共处。

中国思想史全PPT学习教案

中国思想史全PPT学习教案
第26页/共169页
要追求理义仁智,就必须以义为荣, 以利为耻,所以孟子宣称“养心莫善 于寡欲”。
必须“反求诸己”,只有“反身而 诚”,才会“乐莫大焉”。
第27页/共169页
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建构了一个天人 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尽心、知性、知天 的认识路线。
第28页/共169页
“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 人”是“王道”;前者是可鄙的,后 者是高尚的。“尊王贱霸”
第23页/共169页
孟子反对功利主义,重义轻利,劝导 统治者“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矣”。
董仲舒将其发展为“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
第24页/共169页
孟子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 舜。”
第9页/共169页
参考书目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 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
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一至六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10页/共169页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 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第13页/共169页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1.从政治作用来看,仁是礼的 精神支柱,仁礼一体。
2.从修养的主体来看,恭、宽、 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 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侮第,14页/共宽169页则得众,信 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3.从宗法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 之本。 “尊尊” 、“亲亲” ;“入则孝, 出则悌”; “孝慈则忠” ; 4.从人我关系来看,忠恕是为仁之道。
这种理论,在逻辑上必然导致人人可 以成为圣人的结论。

《中国思想史》教案

《中国思想史》教案

赣南师范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年级班级 2011历史本科学生人数 60主讲教师谢敏华教师职称副教授2013年8月30日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2、开课学期:第五学期3、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在学习《哲学》、《中国通史》的基础上修读此课程5、课程教学目的:中国思想史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到近代思想的转变过程,包括自百家争鸣以来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家的观点或理论,以及思想流派的演变等内容。

通过讲授,主要让学生从时空跨度上宏观把握中国上自古代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下至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懂得一种新思想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学习它,还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唯物观来看待各种思想,并对其批判地继承,以服务于当今的现代化建设。

导言(2学时)[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学习中国思想史的意义;掌握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了解中国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2、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教学内容]一、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1、对象: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

历史学中的专门史,研究中国思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2、范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等等,都是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3、意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是理论思维的作用。

(提高理论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认识国情不可或缺;批判、继承中国思想遗产,为现实服务)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1、特点:(P4-5)(1)重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2)重辨证思维(3)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2、阶段划分: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宗教);春秋、战国(诸子)两汉时期(经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隋唐时期(佛学)宋明时期(理学)清代(实学和朴学)近代时期(西学东渐)三、中国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与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学习要求及方法1、将思想史学习研究与社会史的学习研究相结合,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中国思想史讲义

中国思想史讲义
影响
选择 汉武帝
影响
汉代家国同构之家
• 家族成为国的基本组织单位;
家国同构之国
• 国是家族的集合。
儒家经典的形成
• 孔子主要论述家内部的伦常次序与等级,而对家 外并没有涉及; • 由于家国同构的形成与政治统治的需要,重新定 义儒家经典,完成由个人修身推及到社会、为王 权服务、王权统治的正当性
– 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形成 – 修、齐、治、平
• 没有政治制度(政治统治)正当性的王朝注定要 灭亡; • 诸子百家学说中,唯有儒家学说提供了政治制度 (政治统治)的正当性。
汉代社会结构与思想
• 汉代是中国大传统形成的时代
–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塑造 – 家国同构的形成 – 儒家经典的形成
• 汉代宇宙论儒学 • 汉代公羊学(今文经学)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塑造
A
儒学
儒学的全
否定
否定
否定
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吗
终极关怀
道德
不变的结构
变化的部 分

宇宙论儒学
转化
魏晋玄学
• • • •
道德为终极关怀没变,道德指向善没变,变化的仅是善的指向; 魏晋玄学仅将道家所推崇的内容作为“善的标准和内容” ; 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自然、善并不指向任何对象”; 魏晋玄学不是道家思想,仅是借用道家思想。
• 皇权不稳定; • 儒学修身无法与佛学划清界限
– 佛学修身与儒学修身的目标不同,佛学修身是出 世,而儒学是入世; – 导致唐代儒生不修身,道德品质较差。
唐代心性论儒学至北宋思想的转化
程朱理学
• 中国历史上文化第二次大融合;
• 把儒学建立在常识理性至上; • 使儒学与佛学划清界限,不在受佛学干扰;

中国思想史(全)PPT课件

中国思想史(全)PPT课件
13
第一章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情化的伦理亲情
一、泛爱众而亲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14
4.从人我关系来看,忠恕是为仁之道 。
1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
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突出政治。 第二,植根血缘基础。 “亲亲有术”、“爱有差等” 第三,着眼伦理本位。 第四,发挥主体能力。 第五,侧重抑制个体。
6
伦理道德是存之于人心。 孔子曰:“为仁由己”;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
者则知天”; 程朱曰:“性即理”; 陆王曰:“心即理”; 禅宗曰想对人关注重于对神的关注,因此伦 理、政治思想相对发达。
2、中国思想重经学形式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的理 学、心学,清代朴学,其间的创造发展、变 化是很明显的。
⑴、从形式和静止方面言,思想史指人类 社会思想意识的系统化的历史 。
⑵、从内容和动态方面言,思想史又表现 为社会思潮、观念演变的大流。
3
2、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范围
以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为主。
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
三个特点:重伦理、政治思想,重辩证思维 和“天人合一”思维模式。
4
1.这三个特点皆牵涉到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 的关系。
参考书目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 版社1989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 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思想史教案

中国思想史教案

导言❖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历史学中的专门史,研究中国思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边缘学科,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美学思想、军事思想等提高理论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认识国情不可或缺;批判、继承中国思想遗产,为现实服务❖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P4~5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宗教)春秋、战国(诸子)两汉时期(经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隋唐时期(佛学)宋元明清时期(理学)近代时期(西学)❖中国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与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的关系(几个基本概念);中国思想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习要求及方法❖主要参考书目1、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2、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3、杨国荣:《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76年4、何兆武:《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6、钱穆:《中国思想史》,台北学生书局,1981年7、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9、尹继佐、周山主编:《中国学术思潮兴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0、蔡尚思:《中国思想研究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哲学资料选集》中华书局,1982年1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1981年1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重印本《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人民出版社,1982年14、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15、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6、[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思考题:1、什么是思想史?2、如何理解中国思想史的特点?第一讲先秦思想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懂得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开端,并对中国先秦各阶段思想有个大概了解。

《中国思想史》课件

《中国思想史》课件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
课件内容
课件结构:包括目录、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课件主题:《中国思想史》课程的核心内容 课件特色:采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课件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思想流派
03
课件大纲
THEME TEMPLATE
课件目录
课件封面
重要概念解释 重要人物介绍 重要事件回顾 重要文献选读
参考文献列表
《中国思想史》教材 相关论文 古籍文献 学术期刊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墨子及其墨家思想: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平等与互助。
韩非子及其法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主张“法治、集权”, 强调以法律为工具治理国家。
中国近代思想家及其思想
梁启超及其思想:梁启超是中国 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和 文学家,他主张变法维新,推动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现代思想家及其思想
胡适与实用主义
鲁迅与批判现实 主义
梁漱溟与新儒家 思想
冯友兰与中国哲 学史研究
05
课件总结
THEME TEMPLATE
课件亮点总结
内容丰富:涵盖 了《中国思想史》 的主要知识点和 重要思想
结构清晰:按照 时间顺序和思想 流派进行分类, 易于理解和记忆
图表辅助:采用 了大量的图表和 图片,直观易懂 ,便于学生理解
课件内容:涵盖了中国思想史的 主要时期和重要思想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件结构:包括引言、正文、结 论等部分
课件特点:注重思想史的内在逻 辑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最新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案

最新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 能力方面:(1)通过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和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介历史事物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2)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将新思想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新思想萌发原因的理解。

(2)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类比联想思维的方法。

(3)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将本节教材提到的重要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张进行归纳、概括,以加深印象。

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

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新思想的特点。

(2)《资政新篇》是重点。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

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

《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思想教案

中国古代思想教案

?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授课方案授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 : 认识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睁开演变历程 , 掌握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历史睁开的影响。

经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侧重文史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根本解析方法。

借助问题研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经过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公布各自的见解。

3、感神态度价值观:经过认识儒家思想广博精深的思想系统 , 激发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骄傲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交融各种思想门派见解的过程要点难点要点:各个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儒学在不同样历史时期的地位变化〔一〕课前自主复习设计思路:①教学设计中表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学习。

②要修业生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明确各时期的背景、人物、主要思想、意义,帮助学生理顺基础知识,为课进步一步深入认识打下基础。

〔二〕课堂合作学习环节活动设计思路1、明意义众所周知,习主席在讲话时喜欢①领悟到本专题内容导拥有重要的考试意义“引经据典〞 , 他很善于向祖先借智第 1 页入慧,也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的重视。

他曾说过:“优秀传统文化生的重视,集中注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睁开的力。

根本,若是抛弃了就切断了精神命脉。

〞古代中国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②提高课堂效率,课重要方面,也是祖先智慧的一种集中前自主学习的表格所表达。

因此这一专题的研究拥有重要填写的基础内容学生现实意义完好可以自主完成,2、知考情不需要再利用课堂时在考试中这一专题出现的频率间重复。

经过显现优是很高的,主要观察在新情境下解读秀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反响,资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既可以节约时间,又3、反响教学设计给学生成立典范,培课件出示学习要点,教师反响自养优秀的学习习惯。

中国思想史教案(简要)

中国思想史教案(简要)

中国思想史教案(简要)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外国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2)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1、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1、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思想主张: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主张:①变法图存;②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过程: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四、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进入新时期2、影响和评价:(1)进步性①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中国思想史概要电子教案

中国思想史概要电子教案

中国思想史概要引言传统-----承载着过去,孕育着现在,昭示着未来。

传统的含义、文化的含义、人文的含义、人文主义的含义当我们遨游在中国思想的海洋中时,她启迪我们的智慧,开启我们的灵心,引发我们的思考,陶冶我们的情操绪论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三纲领》的内容:明德、亲民、至善八条目的关系圣人、大人、君子、小人的辨析二、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文化模式和谐为核心,达到己身和谐、人际和谐、群体和谐、天人和谐道、仁、礼、中、公都为和三、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思想形成时期、思想发展时期、思想完善时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四、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内容天人关系:天命观、自然天道观、理学天道观修身之道:人性之论、修身途径、境界观治国方略:义利统一治国、贤者治国、民本文化天下为公作业:1、试论中国古代和的思想2、试论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3、解释绝地天通、慎独第一编夏、商、西周时期的思想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思想一、夏、商、周的神权思想发展1、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阶级所使用的思想武器,主要是神权思想和宗法思想。

“宗法”的含义: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嫡长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2、夏商西周的神权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神权统治的过程是宗教征服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宗教信仰有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女始祖的崇拜等。

恩格斯曾把原始社会的宗教称为“自发的宗教”,阶级社会的宗教称为“人为的宗教”,自发的宗教是平等的,没有欺骗的成分,人为的宗教是不平等的,包含了欺骗和伪造的历史。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到奴隶制度过度时期,曾进行过两次宗教改革,称之为“绝地天通”。

第一次是帝颛(黄帝、颛顼zhuanxu、帝喾ku 、尧、舜)第二次发生在帝尧时期,两次绝地天通直接表现为一个部族征服一个部族时,强令被征服者放弃自己的宗教。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案第一章先秦时代的政治思想第一节殷商、西周时代政治思想的发轫与初步发展重点掌握:殷商帝王、周公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殷商帝王的王权专制政治观念王权专制观念的来源:第一,上帝崇拜。

第二,祖先崇拜。

二、周公重在调节的政治思想1、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第一,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

第二,他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

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主。

他认为,君主是由天定的,选择的标准就是德行。

第三,他主张以民情见天命。

他适应西周初年政治的需要,对传统的天命进行了重大修正。

否定了天命不可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施政的指导思想他为了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

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保民和慎罚思想。

第一,关于保民他从历史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周朝的长治久安,就必处理统治者与民的关系。

最重要的要做到“保民”。

第二,关于慎罚他鉴于前车之鉴,力主慎刑罚。

在观念上,他把“慎罚”视为德的一项基本内容。

在刑罚与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德是根本,刑罚是辅助。

他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众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评价:总之,他的治国思想,既有神秘性,又有较多的世俗内容,体现了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政治思想的争鸣与繁荣重点掌握: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流派与重要思想家一、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一,尊崇先王之道。

第二、崇尚礼仪。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治。

第三,尊崇孔子。

二、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其特点为:第一,主张“道”。

第二,主张无为而治。

三、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思想史教案导言一、思想与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思想一词来源于中国古典的语言文字。

最早见于三国时曹植的《磐石篇》诗:“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

”本义是思量、想念的意思。

(《辞源》1988年版)它们都有心在字里,说明古代人们认识的误区,也说明中国人认识到意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认为思想是由心完成的,现在人们还说心想事成。

而且人的思想与心的活动也有关,如心跳速度等。

《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的解释更为完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近代的事情。

葛兆光认为思想史是几千年来人们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多少代人苦苦追寻的宇宙和人生的意义,多少代人费尽心思寻找的有关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观念和方法,影响着今天的思路,使今天的人依然常常常沿着这些思路思索这些难解的问题,它的历史是有很多的重复。

张岂之认为思想史是人们社会意识的发展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

二、思想史研究的历史。

中国近代研究思想史的人远没有研究哲学史的人为多。

即使现在,要找一本合适的思想史教材也不很容易。

而走进图书馆,哲学史的著作比比皆是。

以往的思想史的著作并不多,有名的有:蔡尚思《中国思想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常乃德《中国思想小史》(1938)钱穆的《中国思想史》(1952)杨荣国的《简明中国思想史》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1979年)何兆武的《中国思想发展史》、褚柏思的《中国思想史话》,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等等。

其中部头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为精简起见他还编缩了《中国思想史纲》),在思想史研究领域内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现在依然是影响巨大。

值得推荐的在形式上比较好的是李泽厚的《中国思想史论》(上中下三卷),在理论上比较新颖的是葛兆光所写的《中国思想史》,后面这几部在图书馆中都可以找得到,还可以适当看一些哲学史方面的著作,如胡适、冯友兰、萧捷父、任继愈的哲学史,它们在很多方面是大同小异的。

三、思想史与哲学史的区别。

思想史和哲学史是有区别的,但现在所写的多大同小异。

因为思想史的范围太过宽泛,所以人类的一切思想都可以纳入思想史。

但是思想史与哲学史的区别现在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哲学史是由精英的思想构成的,而思想史可以是包括大众的普通思想的;二是思想史带有明显的世俗性,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而哲学史则相对要抽象一些,理性一些,现在看来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此。

四、中国思想史的特点:1、重伦理和政治思想,自然哲学的份量较少,思想家们在论述自然哲学时,有不少是道德伦理思想的扩大和延伸。

2、重辩证思维而短于逻辑思维。

所以中国思想史上辩证思维很活跃,而逻辑思维较滞后。

3、中国思想史重视天人合一。

尽管天人合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但注重天人相通则是共同的特点,尤其是儒道两家最为明显,如儒学力求把人间的道德律令扩大为天的道德律令,如“替天行道”顺乎天而应人,在个人行为上主张发乎情而至乎礼。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中医学。

处决罪犯多在秋季以符合节令。

并试图说明以人为中心的天、地、人的社会和自然的结构模式都被道德律令所支配。

五、学习中国思想史的要求。

1、课堂上的形式要求,要往前坐,不能坐在后面开小差。

2、要多看多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怡,要达到能与老师进行交流至少要领会的程度。

这是一门难学的课程,需要长期的思考与学习。

对原著也要经常按要求阅读,以求温故知新。

每次上完都有一定进行思考的时间,可以交流或解答问题。

3、思想史的学习研究与社会史的学习研究想结合。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不是凭空出现的。

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4、注意社会思潮的研究。

所谓思潮,就是一个历史时期思想领域内的主要倾向,它往往反映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思想的相互联系。

5、学习思想史应注意科学技术史的成果。

中国科学史的一些特有的范畴、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又是人类思想升华的结晶。

如道(各家有各家的道)、气、阴、阳这些概念,就是在当时天文学、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概念和范畴又推动了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发展。

6、思想史应研究思想源流的演变。

各个思想学派的兴衰变化,学派间的相互辩论和承袭融合,前代思想家对于后世的影响,以用后代思想家对于前代的继承和发展,这些都是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

7、思想史的学习和研究中,要加强对各种思想学派和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的理解,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

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是相当复杂的。

对一位思想家来说,早期的思想有可能和晚期的思想不同(很多人是有一个晚年的倒退或保守),即使在同一时期,他自己的言论也可能会有不少矛盾之处,这些都要进行全面的研究。

第一讲思想的产生一、思想产生的条件。

思想当然比意识要进步不少,思想的产生有三个条件,1、不是说人类意识中的任何活动都是思想,只有当思想脱离了实用性即超越了实际生活与生产的具体意味时才成之为思想。

2、这种思想中形成了某些共识,即被共同认可的观念,思想活动有了一定的抽象性与普遍性,形成了一些至少在一批人中共同认可的,而且可以说明不止一个事实的观念时才是思想。

3、思想必须有符号记载或图像显示,困为没有符号或图像,思想不仅不能交流,也无法传下来为我们所研究,只有古人把他们的思绪与心情留在了他们的文字、图饰、器物等等之中,传达给他人,留给后人,思想才真正进入了历史。

二、夏商时期思想的萌芽1、绝地天通”的神权垄断——从自然崇拜到上帝崇拜天命神权是夏商统治者尊奉的宗教世界观,这种宗教世界观民一切宗教意识一样,“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不过,这种超人间的力量在原始社会只不过是自然力量的化身。

夏商奴隶主贵族的天命神权论不是突然产生的,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人们无法控制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首先出现了自然宗教的意识。

最初人们所崇拜的是自然的异已力量,后来又幻想到各种自然现象背后都有神灵在支配(如人对于死亡的认识,有一天人睡下会起不来了),产生万物有灵的观点,如人们认为日月山川都有自己的神灵在主宰,如山神,土神,河神等等,在原始社会还出现过图腾崇拜(让学生解释图腾)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共性。

如洪水、生病、生育、风、雨、电,至今不经常是人们幼年认识社会的必经之路。

这些自然现象反复刺激人类的大脑皮层,人类从无数次的观察中终于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恩格斯曾把原始社会的宗教称为“自发的宗教”,把阶级社会的宗教称为“人为的宗教”中国古代也是有自发的宗教,几乎每个人群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在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奴隶主贵族曾经进行过两次大的宗教改革。

第一次传说发生在帝颛顼时,他借口古者民神不杂,由于“九黎乱德”,致使“民神杂糅”“民神同位”,使神灵无有威严,于是他“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浸渎,是谓绝地天通。

”(《国语·楚语下》)第二次据说发生在帝尧时,他是以“苗民弗用灵”为借口,出兵征伐三苗,所谓“报虐以威,遏绝苗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这两次绝地天通可能是一个部族征服另一个部族后强令被征服者放弃自己的宗教,剥夺被统治者与神相通的权力面进行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宗教改革。

本来原始社会人人平等,人人可以沟通天神,有的书上甚至说“夫人人作享,家为巫史”的情况。

所以享有特权的氏族贵族不能容忍这种现状,借口古者民神不杂而垄断了与天神沟通的特权,要求天上的神灵也与地上的统治关系相适应,于是上帝神的观念逐步形成。

原始的平等宗教被否定,人人可以沟通天神的时代结束了,原始宗教中的平等民主意识逐渐消亡,神权开始为贵族所垄断,由自发的宗教变为人为的宗教,从自然的多神崇拜变为上帝的一神崇拜。

随着文明时代的迫近,奴隶制的普遍化,神权的垄断与王权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

王权日益强化和集中,在宗教思想上多神向一神过渡,卜辞中有上帝能主宰风雨变化、年成好坏、战争胜负、行动吉凶,为日月山川的主宰,奴隶主贵族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是上天之子,生前死后都能代表天意,所以相传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受永昌”。

这说明中国古代皇帝无论是自己深信不疑自己是受上天眷顾“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还是故意用这种神圣的光环来愚弄百姓,自欺欺人。

列祖列宗也可以死后与天地同在,同享祭祀,祖宗神与上帝神合二为一了。

(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宗教世界观,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以血缘纽带来维护宗族统治的历史特征。

2、“治水平土”的经验总结——从征服自然的神话幻想到认识自然的哲学萌芽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所以产生了崇拜自然的原始宗教,这是一方面的情况;另方面,人们又不愿意完全屈服于自然,因而又出现了“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壮丽神话。

如传说中的盘古手执双斧开天劈地,还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旱灾)、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水灾)等神话故事,就反映了原始人类要求征服自然的幻想。

可是这些神话故事虽是壮丽动人,但并不是现实的科学反映。

人类要想真正征服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这只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斗争中,才能逐步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我们认为,古史中关于大禹“治水平土”这一场伟大的生产斗争,对产生认识自然的哲学萌芽,有着重要的关系。

根据地质学者的研究,在“新冰期”后,由于冰雪融解,全世界很多地方曾普遍遭受洪水之灾,这在犹太,印度、希腊等地古史神话传说中均有所反映。

我国古代以华夏族为中心,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传说也遭受过“浩浩滔天”(《尚书·尧典》)的洪水之灾。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祖先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

据《尚书·洪范》篇记载,箕子在回答周武王时曾讲过一段治水的史影。

“我闻在昔,鲧湮洪水,汩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这段话既强调了上帝的权威作用,但在神权说教的外衣下又表明了人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五行思想产生于治水的生产斗争之中。

箕子在这段话中表明了古代人们对于原始五行思想的认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