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https://img.taocdn.com/s3/m/3fad8cb89e3143323868932e.png)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生物高中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课件3
![生物高中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c10490c205087632311212c5.png)
你怎么做?
设计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杂交和选育方案
生产实际中,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 即可称为杂合体),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 (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设计马铃 薯优良品种的杂交和选育方案。
活动程序: 1、确定母本和父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 2、确定杂交方式 3、选育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4、良种繁育 注意事项: 考虑马铃薯的生殖方式;用遗传图解表 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C
高秆抗锈病 × 矮秆不抗锈病 (DDTT)
a
(ddtt) F1
a过程为
杂交
b d
F2 F3
c
b过程为
自交
F4
F5
配子 F2理想的基因型为 1 e ddTT 其几率 16 dT幼苗 g c过程为 减数分裂 ddTT 理想的配子基因型 植株 dT
高秆抗锈病 × 矮秆不抗锈病 (DDTT)
a
(ddtt) F1
b d
F2 F3
c
e过程为 花药离体 培养
配子 g过程为
秋水仙素处理 使染色体加倍
F4
F5
dT幼苗法,得出的结论是:
e 对比上述两种育种方
g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 短育种年限
ddTT 植株
驴
马
骡
Hale Waihona Puke 空 育 种概念:P100
原理: 基因突变
常用方法: 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导 优点: 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
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突变的不定向性使选育工作量 缺点: 大,具有盲目性
例:下列各育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 是( ) 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 杂交获矮秆抗锈病优良品种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无子西 瓜 C、用 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高产 青霉株 D、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
第六章粮食
![第六章粮食](https://img.taocdn.com/s3/m/f84fea1a0b4e767f5acfce0a.png)
第六章粮食汉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粮食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10万亩左右,总产约45万吨。
我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第一节水稻汉寿水稻种植面积最广,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5%以上。
水稻生产以北部湖平区为主,占全县粮食生产总量的59.37%;其次是中部平岗区,占31.73%;南部低山丘陵区占8.9%。
一、播种面积1990~2004年,汉寿水稻播种面积126.46~89.29万亩,15年年均播种面积106.47万亩,其中1990--1992年水稻播种面积年均117.8万亩;1993~1996年水稻播种面积年平均105.73万亩; 1997~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年均109.86万亩;2001~2003年,由于大南湖、青山湖、新兴乡桔林垸、围堤湖大面积退田还湖,加之退耕还林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水稻播种面积平均为89.44万亩;2004年,由于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水稻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统计部门上报其播种面积达113.18万亩,而实际种植面积达119.17万亩、较上年增29.97万亩。
二、产量水稻播种面积波动较大,稻谷总产也呈相应变化。
15年年均稻谷总产40.49万吨,其中以1997年的46.76万吨为最高,2003年的31.16万吨为最低;其单产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15年年均单产380公斤/亩,其中以2001年的424公斤/亩为最高,1999年的332.1公斤/亩为最低。
表6-1 1990-2004年汉寿县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亩、公斤/亩、万吨三、水稻复种指数1990~2004年水稻复种指数平均为167.8%。
其中1990-1994平均为171.4%,分别为188.2%、171.4%、169.2%、161.5%、166.5%;1995-1999年平均为173.8%,分别为、167.3%、173.3%、177.8%、171.9%、178.5%;2000-2004年平均为158.4%,分别为、164.0%、147.1%、148.1%、144.6%、188.1%。
马铃薯的观察生长日记
![马铃薯的观察生长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8672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1.png)
马铃薯的观察生长日记马铃薯的观察生长日记第一章:种植今天是四月初,天气温和,阳光明媚。
我决定在花园里种植马铃薯,以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我挖了一些浅坑,将马铃薯块放进去,坑之间留了一定的距离,以方便它们生长。
第二章:发芽经过几天的浇水和阳光的照射,昨天我发现有一些马铃薯开始发芽了。
它们的芽嫩绿嫩绿的,伸展出充满生机的样子,我激动不已。
第三章:生长马铃薯的生长速度真是令人惊讶。
从芽开始发出来,一天天的长大,一片又一片的叶子生长出来。
它们的叶子绿油油的,仿佛在跳舞,给花园带来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第四章:开花今天走进花园,发现马铃薯居然开了花!花朵小而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它们像雪花一样纷飞,美丽极了。
原来马铃薯也可以开花,真是让我惊喜不已。
第五章:结果经过几个月的等待,终于到了马铃薯结果的时候了。
我小心翼翼地挖起了一个马铃薯,发现它的皮儿变得黄黄的,看上去非常可口。
我洗净后品尝了一块,它的味道很棒!香甜多汁,口感丝滑。
我开心地笑了,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
第六章:总结通过这次观察生长的经历,我收获了许多。
“森林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而其中马铃薯则是丰富自然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成员。
”这是某位著名生态学家说的,我深有感触。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而我则需要耐心和爱心去呵护它们。
通过这次马铃薯的观察生长,我意识到了自然界的奥妙,也更加珍惜了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如同我们的成长历程。
从种子到长成成熟的作物,需要充分的阳光和水分滋养,需要我们的耕耘和关爱。
每一片马铃薯叶都是努力生长的见证,每一朵开放的花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马铃薯的生长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懂得了努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观察生长日记,我渐渐明白了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以及我在其中的作用。
我会继续关爱它们,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每一株马铃薯都能茁壮成长。
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观察的乐趣和见闻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妙。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课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45e9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c.png)
任务三:探寻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食料的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胡椒、胡瓜、胡萝卜等, 都带有一个“胡”字。又如,洋芋、洋葱等,都带有一个“洋”字。这些名 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不同的食料口味不一样。各种食料的搭配、烹任方式的变化,会带来更加 多样化的奇妙饮食体验。我国人民利用各类食料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饮食,形 成我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选择合适的食料和烹饪方法,尝试做一道菜,对这道菜进行拍 照并介绍烹饪方法。
任务四:展示厨艺
主要食材名称: 番茄、鸡蛋、四季葱 烹饪方法:
1.将鸡蛋去壳打散、西红柿切小块备用。 2.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倒入鸡蛋液。 3.待鸡蛋稍稍凝固炒散后盛出备用,然后 放入西红柿,煸炒均匀。 4.往锅里加适量糖、盐和生抽煸炒均匀, 然后大火收汁,起锅时撒入葱花增香。
(2)胡萝卜传播的历史故事。
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其祖先是阿富 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大概公元10世纪在阿富汗一带,野生胡萝卜 被驯化成一种蔬菜胡萝卜,之后被驯化的胡 萝卜开始周游世界。约在13世纪(宋元时期 )传入中国,很快入乡随俗,渐渐发展成长 根形的中国胡萝卜。
任务四:展示厨艺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食料的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胡椒、胡瓜、胡萝卜等, 都带有一个“胡”字。又如,洋芋、洋葱等,都带有一个“洋”字。这些名 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2)按小组分工,选择一种外来食料作物,结合收集的资料写一 段100字以内的短文,介绍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1)洋葱传播的历史故事。
洋葱原产于亚洲中部或西部,西汉 张骞通西域以后逐渐引进中国。新航 路开辟以后,由欧洲向世界传播。16 世纪,传入北美洲。17世纪传到日本 。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 由欧洲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 。
幼儿中班科学马铃薯教案
![幼儿中班科学马铃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f895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4.png)
幼儿中班科学马铃薯教案第一章:认识马铃薯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马铃薯的外观特征,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马铃薯,让幼儿观察马铃薯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马铃薯,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马铃薯的外观特征。
2.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第二章:马铃薯的种植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施肥、除草等。
2.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马铃薯种植的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2.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马铃薯种植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马铃薯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
2. 教师讲述植物生长的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描述植物生长的变化。
2. 教师讲述植物生长的变化,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第四章: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包括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倾听并提问。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第五章:马铃薯的美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铃薯可以制作的各种美食,培养幼儿的味觉体验。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马铃薯可以制作的各种美食,如土豆丝、土豆泥等。
第六章、常见果蔬贮藏技术案例
![第六章、常见果蔬贮藏技术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9dacca71a37f111f1855bd0.png)
第二节
葡萄贮藏
(二)二氧化硫保藏法
1、二氧化硫药包贮藏果箱内放入亚硫酸氢钠 和吸湿硅胶混合粉剂。 亚硫酸氢钠的用量为果穗重量的0.3%,硅胶 为0.6%。二者在应用时混合后分成5包,按 对角线法放在箱内的果穗上,利用其吸湿反 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保鲜贮藏。一般每20-30 天换1次药包,在0℃的条件下即可贮藏到春 节以后。
第一节
近年来在窑门对
面加设排气筒,
苹果和梨的贮藏
(2)黄土高原地区采用窑洞贮藏苹果和梨
既利用了土层
的保温作用又
借外界冷空气
使苹果贮藏质 量大大提高。
第一节
苹果和梨的贮藏
3、棚窖、通风库
我国苹果和梨贮藏的一般方式是通风库、棚 窖,在城市中利用机械冷却的冷库贮藏也很 多。果实运到后,须在棚下进行预贮,等果 温和窖温降低后再入窖。
第一节
苹果和梨的贮藏
四、贮藏期病害及控制
1、虎皮病 (2)病因: A 采收过早 B 贮运前期温度高,呼吸旺盛。 C 环境温度过高,通风不良。
第一节
苹果和梨的贮藏
四、贮藏期病害及控制
1、虎皮病 (3)防治方法 A 适时采收 B 及时预冷降温 C 防贮藏后期温度过高,早晚通风降温。 D 贮前药剂处理:含二苯胺1.5~2g/L包装纸; 或用0.25~0.35%乙氧基喹浸泡。
2、颜色
萝卜:青皮>白皮,红皮 胡萝卜:以皮色鲜艳,根细长,根茎小,心柱 细的品种耐藏。
第三节
第一节
2、苹果苦痘病※
(3)防治方法:
苹果和梨的贮藏
四、贮藏期病害及控制
A 科学施肥,结合根外补施Ca肥。
B 合理修剪,避免旺长。 C 排出果园积水。 D 果实发育后期喷0.5%氯化钙或0.8%硝酸钙溶液 4~7次,每隔20天一次。 E 贮藏前用2~6%钙盐 浸果。
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方案
![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72e3c89b89680202d8251f.png)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任务和规模1、建设年产100万粒微型薯组培实验室及配套设备;2、建设100亩原原种繁育基地,轮作区400亩;3、建设1000亩原种繁育基地,轮作区4000亩;4、2010年,在生产脱毒苗10万瓶,微型薯100万粒,建设100亩原原种基地、1000亩一级种薯基地的同时,指导10003薯农建成10000亩一代良种繁育基地;2007年,在巩固上年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指导15000户薯农建成10万亩二代良种繁育基地,并指导好储存、推广、普及、销售工作。
圆满完成绍兴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基地建设,促进全县乃至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项目规划和布局1、项目规划(1)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绍兴市农业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型的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为绍兴全市乃至全省及全国提供多品种的优质脱毒种薯。
(2)设计原则①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配置,适需、适地、适种的原则;②坚持立足长远,满足近需的原则;③坚持种薯繁育质量、品种和数量并重的原则。
(3)项目建设目标项目设计完成100万粒微型薯、原原种15万公斤、原种250万公斤;确保10000亩一代良种基地和10万亩二代良种基地用种的需要。
2、项目布局项目将脱毒组培实验室建在示范园区内,将繁育一代良种和二代良种基地建在本示范园区周边地区。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1、生产技术方案马铃薯是茄科植物,通常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所有播种用的块茎被统称作种薯。
其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马铃薯退化问题。
这种退化会通过种薯传到下一代植株,引起更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目前还没有药剂能够防治病毒病。
但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即把未感染病毒和未出现退化症状的健康植株、分枝或块茎上芽的顶部0.2—0.3毫米的生长点切下,将其放入盛有MS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中,经过数月的培养,茎尖长成小苗后,可以脱去病毒。
马铃薯质检管理制度
![马铃薯质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3e8c2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8.png)
马铃薯质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马铃薯质检工作,提高马铃薯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马铃薯质检工作,所有从事马铃薯质检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马铃薯质检工作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工作,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马铃薯质检工作应当遵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严格按照质检流程进行操作。
第五条马铃薯质检工作应当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质检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质检过程的全程追溯。
第六条马铃薯质检工作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确保质检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本制度由质检管理部门主管,具体执行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质检基本规定第八条马铃薯质检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及时、准确、客观。
第九条马铃薯质检的内容包括外观、品质、安全性、规格等方面,依据国家相关质检标准进行。
第十条马铃薯质检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质检效率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质检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对质检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质检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质检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第十三条质检部门应建立健全质检报告及时反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协助处理问题。
第三章质检流程管理第十四条马铃薯质检工作应当按照规定的质检流程进行,依法进行取样、检验、评价和监督。
第十五条取样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取样工具进行清洁消毒,避免污染。
第十六条检验工作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标准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第十七条评价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评价,确保质检结果真实可靠。
第十八条监督工作应当加强检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可靠。
第四章质检结果管理第十九条质检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出及时处理和决策。
第二十条质检结果应当做好记录和存档工作,建立完善的质检档案。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
![第二章粮食原料第六节马铃薯](https://img.taocdn.com/s3/m/2fca8f36192e45361166f507.png)
第七节马铃薯一、生产消费与分类(一)生产消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茄科茄属马铃薯栽培种,为1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
英文名potato。
原产于南美洲,约15世纪中期传人我国。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二)分类马铃薯有150多个野生种,栽培种8个,还有1个亚种,但只有2个种是现代栽培种的祖先,即普通种和安第斯栽培种,目前栽培的主要是前者。
马铃薯按消费用途分类主要有:鲜食用(一般蒸煮烹调菜用)、加工用(炸薯片、薯条、薯泥)和加工淀粉用。
加工用薯要求块型大而均匀、表面光滑、干物质含量适中,一般为20%~26%,淀粉含量高,糖含量低。
淀粉用马铃薯的淀粉含量要求大于16%。
观察蒸煮熟的马铃薯内部,如果细胞颗粒闪亮光泽,在口中干面感的称为粉质马铃薯(mealy potato);反之,内部有透明感,食感湿而发黏为黏质马铃薯(waxy potato或soggy potato)。
二、性状与成分(一)性状马铃薯有早熟、中熟、晚熟品种。
早熟品种是指出苗后60~80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
这些品种生育期短,植株块茎形成早,膨大速度快,块茎休眠期短,适宜二季作及南方冬作栽培。
如中薯2号块茎近圆形,皮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
中熟品种是指出苗后85~105天内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较少,适宜一季作栽培,部分品种可以用于二季作区早春和南方冬季栽培。
如克新1号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深度,结薯集中,块茎大,耐贮藏。
晚熟品种是指出苗后105天以上可以收获的品种,这些品种生长期长,仅适宜一季作栽培。
如克新11号块茎圆或椭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大而整齐,耐贮藏。
马铃薯块茎形态主要有卵形、圆形、长椭圆形、梨形和圆柱形;皮色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黄、淡紫色等。
马铃薯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马铃薯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b47a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9.png)
目录
• 马铃薯概述与栽培意义 • 品种选择与繁育技术 • 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 播种与田间管理技术 • 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防控策略 • 收获、贮藏与加工利用技术
01
马铃薯概述与栽培意 义
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
01
02
03
起源地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 第斯山脉地区,特别是秘 鲁和智利。
03
06
对于沙质土壤,可增施有机肥和黏土,提 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施肥原则、方法和时期安排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
施肥原则、方法和时期安排
基肥
结合整地施入,以有机肥为主。
追肥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分次追施,以化肥为主。
施肥原则、方法和时期安排
基肥
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
栽培马铃薯的意义和前景
粮食安全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对于保障全球粮食 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适应性强
马铃薯能在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对于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化饮食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如薯片、薯条、淀 粉等,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未来前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马铃薯因其适应 性广和高产特性,将在未来粮食生产中扮演更重 要角色。同时,马铃薯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也将进 一步拓展其市场潜力。
02
品种选择与繁育技术
优良品种介绍及特性分析
01
02
03
04
早熟品种
生长周期短,适合早春和晚秋 栽培,产量稳定。
中熟品种
适应性广,产量高,适合春秋 两季栽培。
晚熟品种
第六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及关系
![第六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及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242d70002020740be1e9b67.png)
第一节 营养器官变态
皂荚、 皂荚、山楂
葡萄、 葡萄、南瓜
• 3、叶状茎:茎变成叶状,如竹节蓼的叶状茎 、叶状茎:茎变成叶状,
• 4、肉质茎:茎肉质,如仙人掌。 、肉质茎:茎肉质,如仙人掌。
(二)地下茎的变态
• 1、根状茎:如藕 、根状茎:
• 2、块茎:如马铃薯 、块茎:
第二节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一
二、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 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
• 2、顶芽和侧芽的相关性
• 3、叶刺:由叶或叶的组成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状。 、叶刺:由叶或叶的组成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状。
五、两个重要的概念
• 1、同源器官: 同源器官: • 来源相同,功能不同,形态各异的器官。 来源相同,功能不同,形态各异的器官。 如叶刺、捕虫叶、叶卷须等。 如叶刺、捕虫叶、叶卷须等。 • 2、同功器官: 同功器官: • 功能相同,形态相似,而变态的器官来源 功能相同,形态相似, 不同的器官。如茎刺与叶刺, 不同的器官。如茎刺与叶刺,茎卷须与叶 卷须。 卷须。
• 3、鳞茎:由肥厚的鳞叶包围的扁平或圆盘状 鳞茎: 的地下茎,如百合、洋葱、蒜等。球茎:地下茎球状,如荸荠、芋头等。
玉米
• 2、叶卷须: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如豌豆的 、叶卷须: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 卷须,具有攀援作用。 卷须,具有攀援作用。
2017年2月22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2017年2月22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63bf7325c52cc58bd6be3d.png)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高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
二、学分与学时60学时。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专业课模块课程属性:必修课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马铃薯是作物栽培学中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须的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马铃薯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了解马铃薯产品品质标准,了解马铃薯的良种引进与繁育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规律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根据作物的要求,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
五、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50学时。
2.综合实践模块是实验实训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时数20学时。
由于条件限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完成本部分内容。
3.选学模块是根据农学专业培养需要教师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
由老师布置,学生课下完成。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七、教学时数八、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讲课锻炼等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大部分实验需要学生课下进行,上课有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经验,设置较多与学生互动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成绩与结业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阶段考试占总成绩的20%,结业考试占平时成绩的50%。
第六章:薯蓣类蔬菜
![第六章:薯蓣类蔬菜](https://img.taocdn.com/s3/m/af3d6562f90f76c660371a7c.png)
是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48
起源于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 区,由印第安人驯化
在秘鲁栽培历史约有8000年之久,作为重 要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仅300年左右, 1570年前后传入西班牙,1650年传入我国。 我国关于马铃薯的记载最早见于1700年福 建《松溪县志》,称其为荷兰薯。
(三)晚熟品种(贮藏栽培)
从出苗到块茎成熟需 100d以上 ;植株性状同中熟品种。
不同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地区选品种应慎重。 一般高纬度(北纬>40°)和高原(海拔 >800 m),为获高产,宜选中晚熟品种。 江淮流域宜选中早熟品种。华南冬作区由 于结薯期处在短日照条件,仍以早熟品种 为宜。马铃薯结薯需短日照,至今即使在 长日照条件下也能结薯的中日性品种,在 短日照条件下,结薯还是早而迅速。
4 粗纤维:鲜块茎含0.6~0.8%粗纤维,其含量< 玉米面 ,比小米、大米、面粉高2~22倍。
5 矿物质(灰分):500克块茎含K5.3㎎、P260 ㎎、钙48㎎、铁4㎎、此外还有镁、硫、氯、硅、 钠、硼、锰、锌、铜等。平衡人体酸碱食物,保 持人体血液中和具有显著的作用。
6 维生素: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其它作物所不及 的。VA、VC、VB1、VB2、VB3、Vpp、VB6、 VB11、VH(生物素)、VK(凝血维生素)。其 中VC最多,在鲜块茎中占0.02~0.04%,品种间 差异大。新收块茎中VC高。
按市场需要、产品用途分类
1 粮用品种:中晚熟,薯型整齐,食用品质好, 食味不回生,耐贮。克新系列、东农303等。
2 菜用品种:食用品质好,无辣麻口感,凉后不 回生,有适于蒸煮面沙的,有适于炒丝(片)。 要求块茎整齐,芽眼浅,表皮光滑,耐贮运。鲁 引一号、鲁马铃薯一号等。
(整理)第六章马铃薯
![(整理)第六章马铃薯](https://img.taocdn.com/s3/m/173c1dbd195f312b3169a589.png)
第六章马铃薯第一节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
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
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实行春、秋二季栽培。
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
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
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d72f2ded0d233d4b04e6939.png)
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等。 • (6)通过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民歌、戏曲、
绘画、摄影、书法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马铃薯的文学艺 术形式。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二、中国马铃薯文化的结构
• 行为文化。
• 物态文化又称物质文化。马铃薯物态文化是人们从事马铃 薯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马铃薯产品的总和,即有关马铃薯 的栽培、育种、加工、贮运等创造性劳动和研究,包括马 铃薯的产量、食用过程、生产与加工机械设备、厂房及贮 运设备设施等。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制度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 总和。
中国马铃薯 文化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第二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的渊源 • 第三章 中国马铃薯的生产发展与科研成就 • 第四章 中国马铃薯肴馔文化 • 第五章 中国马铃薯与文学艺术 • 第六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发展 • 第七章 中国马铃薯名人、名企与名牌 • 第八章 古今中外马铃薯珍闻荟萃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2012年国家修订的马铃薯种薯国家标准(GB 18133—2012) 将种薯分为四级,即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如 图1-1所示。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屈冬玉、谢开云等2007年首次提出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三 代繁育体系”的概念,并在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开始 试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该脱毒种薯三代繁 育体系是可行的。国际马铃薯中心也赞同脱毒种薯三代繁 育体系这一理念,目前这个理念已成为其帮助发展中国家 种薯体系建设的新模式。脱毒种薯三代繁育体系如图1-2 所示。
• (2)依据马铃薯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纯氮75千克、纯 磷2千克、纯钾11千克的标准,计算出目标产量的氮、磷、 钾的总需要量,再减去土壤和农家肥中可提供的氮、磷、 钾数量,即得出需要补充的数量。最后根据当地的施肥水 平和施肥经验,对需要补充的各种肥料元素数量进行调整, 提出配方。
教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PPT课件
![教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3944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8.png)
阶段性检测卷三
四、综合应用题(21题8分,22题9分,23题10分,共27分)
2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
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
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
图JD3-4
阶段性检测卷三
(2)在玻璃杯中盛盐水,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称量结果为
m1=124.2 g。
(3)把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记下量
筒中盐水的体积 V,填入表格中。
(4)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又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 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
(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相加, 即是待测物体的质量。
阶段性检测卷三
19.下面是关于“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的步骤 描述,请按要求填空。 (1)组装好天平并将其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 的零刻度线处,观察指针所指位置如图JD3-4甲所示,则应 将平衡螺母向____右____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物体所含___物__质___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的基本单 位是___千__克___。一块质量为100 g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____等____(选填“小”“大”或“等”)于100 g;从地球 带到太空的食品,质量__不__变____。
阶段性检测卷三
13.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 称量,比较两次称量结果发现称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 与___形__状___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总质量,当 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结果发现 称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状__态___无关。
马铃薯知识介绍.pptx
![马铃薯知识介绍.pptx](https://img.taocdn.com/s3/m/5772e2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a.png)
六、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
1、喜凉特性
马铃薯适合在高寒冷凉的地带种植。 马铃薯的植株和块茎只有在冷凉气候条件下才能很 好地生长。结薯期只有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叶片中的 有机营养才能输送到块茎中。
第12页/共20页
2、分枝特性
马铃薯的茎分枝能力较强。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块茎都能有很强的分枝能力。 地上茎分枝形成多个茎,使植株长得繁茂; 地下茎的分枝形成匍匐茎,其尖端膨大就长成块茎; 匍匐茎的节上有时也长出分枝,并形成块茎; 块茎上的每个芽上都能长出新植株。
第13页/共20页
3、再生特性
马铃薯的主茎或分枝从植株上取下,给它一定条件, 它就能长出新根,并形成新的植株。
生产上繁殖种薯就是应用这一特性。
第14页/共20页
4、休眠特性
新收获的块茎,即使条件适宜,也并不会马上发芽, 如同睡觉休息一样,这种现象叫块茎的休眠。
休眠对贮藏有利。 播种前需要打破休眠,采取一些催芽的措施。
10.5 50 900 6.0 0
2.05 0.80 11.0 0
25.0 1835 2855 55.0 2.0 3.95 1.25 10.5 0
25.0 1200 2650 27.0 1.8 3.3 1.20 1.3 0
第2页/共20页
三、世界马铃薯概况
地
位: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
产 销 量: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中,排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居第4位。 种植国家:全世界主要种植国家148个。
种植面积:世界总面积1840万hm2。(中国超过460万hm2,云南超过35万hm2。)
主要国家:栽培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面积较大的有中国、俄罗斯、波兰、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马铃薯第一节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
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
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实行春、秋二季栽培。
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
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
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马铃薯形态特征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
(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二)茎1.地上茎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称地上茎,大多直立,节处为圆形,节间部分为三棱、四棱或多棱。
在茎上由于组织增生而形成突起的翼,茎呈绿色也有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品种。
茎分枝,早熟品种,分枝晚,中茎为高30~100cm。
2.地下茎主茎地下结薯部位。
表层为木栓化的皮所代替,皮孔大而稀,无色素层。
长度一般10cm左右。
节数多为8节,通常发生匍匐茎1~3个。
3.匍匐茎是由地下茎节上的液芽发育而成,顶端膨大形成块茎,一般为白色,每个地下茎节上发生4~8条,每株可形成20~30条,正常情况下有50%~70%的匍匐茎形成。
大部集中在底表0~10cm土层内;4.块茎马铃薯块茎是一缩短而肥大的变态茎,既是经济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
匍匐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后,由于皮层、髓部及韧部的薄壁细胞的分生和扩大,并积累大量淀粉,从而使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最顶端的一个芽眼较大,内含芽较多,称为顶芽。
一般每块重50~250g以上。
块茎皮色有白、黄、红、紫、淡红、深红、淡蓝等色。
马铃薯块茎的解剖结构自外向里包括周皮、皮层、维管束环、外髓和内髓。
(三)叶马铃薯最初为单叶,以后羽状复叶。
(四)花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
每个花絮有2~5个分枝,每个分枝上有4~8朵花。
花柄的中、上部有一突起的离层环,称为花柄节。
花冠合瓣,雄蕊5枚,抱和中央的雄蕊。
(五)果实与种子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圆形或椭圆形。
果皮为绿色,褐色或紫绿色。
果实内含种子100~250粒。
千粒重0.5~0.6g,刚收获的种子,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
贮藏一年的种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85%~90%。
通常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具有发芽能力。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马铃薯全生育过程划分为六个生育时期。
(一)芽条生长期种薯播种后芽眼开始萌芽,至幼苗出土,为芽条生长期。
块根萌发时,首先幼芽发生,其顶端着生一些鳞片状小叶,即“胚叶”,随后在幼芽基部的几节上发生幼根。
该时期是以根系形成和压条生长为中心,是马铃薯发苗扎根、结薯和壮株的基础。
该时期的长短差异较大,短者20~30d,长者可达数月之久。
关键措施是促进早发芽、多发根、快出苗、出壮苗。
(二)幼苗期幼苗出土到现蕾为幼苗期改期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主,是决定匍匐茎数量和根系发达程度的关键时期。
出苗后7~10d匍匐茎伸长,再经10~15d顶端开始膨大。
植株顶端第一花序开始孕育花蕾,侧枝开始发芽,标志着幼苗期的结束。
一般历经15~20d。
农艺措施的主要目标,在于促根、壮苗、保证根系、茎叶和块根的协调分化与生长。
(三)块茎形成期现蕾至第一花序开始开花为块茎形成期。
块茎直径达3~4cm,地上部茎叶干物重和块茎干物重达到平衡。
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芽生长为中心,转向地上部茎芽生长与地下部块茎形成并进阶段,决定单株结薯数的关键时期。
该期经历30d左右。
关键措施以水肥促进茎叶生长,同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生长中心由茎叶速度转向块茎。
(四)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为块茎增长期。
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
是决定块茎体积打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经历15~25d。
(五)淀粉积累期茎叶开始衰老带植株基部2/3左右茎叶枯黄为淀粉积累期,经历20~30d。
茎叶停止生长,块茎体积不再增大,但重量仍在增加,是淀粉积累的只要时期,技术措施是尽量延长根、茎、叶的寿命,减缓其衰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转移和积累,使块茎充分成熟。
(六)成熟期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无绝对的成熟期。
收获期决定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枯黄,块茎内淀粉积累达到最高值,即为成熟收获期。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新收获的块茎,即使给以发芽的适宜条件,不能很快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休眠。
休眠分自然(生理)休眠和被迫休眠两种。
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和贮藏条件而不同高温、高湿条件下能缩短休眠期,低温干燥则延长休眠期。
块茎休眠与脱落酸和赤要素的比例有关。
生产上人为打破休眠最常用的方法是0.5~1mg/kgGA3溶液浸泡10~15min或0.1%高锰酸钾浸泡10min等。
脱毒种薯生产中,用0.33ml/kg的兰地特气熏蒸3h脱毒小薯,可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一)温度1.马铃薯性喜冷粮,期间一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
生育期需有效积温1000~2500℃(以10cm土层5℃以上温度计算)。
多数品种为1500~2000℃,2.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芽条生长最适温度13~18℃,3.茎叶生长的最低温度为7℃,最适温度为15~21℃,土温再29℃以上时,茎叶即停止生长。
4.对花器官的影响主要是夜温,12℃形成花芽,但不开花,18℃时大量开花。
5.块根相成的最适应的温度是20℃,低温块茎形成较早,27~32℃高温则引起块茎发生生长,形成畸形小薯。
块茎增长的最适温度15~18℃,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6.马铃薯抵抗低温能力较差,气温降低-1~-2℃时,地上茎叶将受冻害,-4℃时植株死亡,块茎亦受冻害。
(二)光照1.薯光饱和点为3~4万lx。
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合强度高,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
2.光周期对马铃薯植株生育和块茎形成及增长都有很大影响。
(1)每天日照时数超过15h,茎野生产繁茂,匍匐茎大量发生,但块茎延迟形成,产量下降;(2)每天日照10h以下,块茎形成早,但茎叶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3)一般日照时数为11~13h时植株发育正常,块茎形成早,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快,块茎产量高。
(4)早熟品种对日照反映不敏感,晚熟品种则必须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
3. 长、光照和温度三者有互作效应。
(1)高温、短日照下块茎的产量往往比高温、长日照下高,(2)高温、弱光和长日照,则使块茎徒长,块茎几乎不能形成,匍匐茎形成枝条。
(3)开花则需要强光、长日照和适当高温。
(三)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为400~600。
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水量的60%~80%为最适量1.幼苗期占一生总需水量的10%~15%,土壤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
2.块茎形成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左右,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
3.块茎增长期,需水量大,是马铃薯需水临界期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
要保证水分均匀供给。
4.淀粉积累期需水量减少,占全生育总需水量的10%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水量的60%~65%。
5.后期水分过多,易造成烂薯和降低耐贮性,影响产量和品质。
(四)土壤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禁格,但以表土深厚,结构疏松和福含有机质的土壤为最适宜。
冷凉地方沙土和砂质土壤最好,温度地方砂质土壤和土壤最好。
马铃薯要求微酸性土壤,以ph5.5~6.5为最适宜。
土壤含盐量达到0.01%时,植株表现敏感,产量随土壤中氯离子含量的增高而降低。
(五)营养马铃薯是高产喜肥物,对肥料反映非常敏感。
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纯氮.33kg、纯磷3.23 kg、纯钾4.15 kg。
需要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幼苗需肥较少。
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是马铃薯一生需要养分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吸收养分速度减慢,吸收数量也减少。
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情况(内蒙古农业大学,1992)第三节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特点1.产品器官是无性器官2.产量形成时间长出苗后7~10d匍匐茎伸长,再经10~15d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知道成熟,经历60~100d的时间。
产量形成时间长,而产量高而稳定。
3.马铃薯的库容潜力大理论上块茎具备无限膨大的生理基础。
4.经济系数高马铃薯地上茎叶通过光合作用所同化合物,像谷类作物那样要经过生殖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结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样在形成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83%左右是碳水化合物。
(二)马铃薯的淀粉积累与分配1.马铃薯块茎积累淀粉规律一般栽培品种,淀粉含量为12%~22%,占块茎干物质的70%~80%,由72%~82%的支链淀粉和18%~28%的直链淀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