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d5f6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b.png)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肿瘤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以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为靶向,选择特异性、有效性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或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原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的生长和增殖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在正常细胞中只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而在癌细胞中则容易发生变异和过度表达,从而成为众多靶向治疗的研究对象。
靶向结合物是治疗肿瘤的基本药物,它们能够选择性地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精确地识别肿瘤细胞并消灭它们,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二、肿瘤靶向治疗的分类肿瘤靶向治疗的分类根据靶向对象、靶向机制、靶向药物等不同方面进行划分。
1. 按照靶向对象进行分类:靶向蛋白、靶向基因、靶向酶、靶向细胞表面分子等。
2. 按照靶向机制进行分类:直接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血管生成作用等。
3. 按照靶向药物进行分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多肽靶向药物、核酸靶向药物等。
其中,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较为成熟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之一。
三、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肿瘤靶向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主要靶向对象是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毒。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肿瘤靶向治疗也逐步受到关注。
1990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靶向药物“Interleukin-2”,它被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
随后,许多靶向药物如“莫雷西尼”等相继问世,扩大了靶向治疗的应用范围。
2004年,生物制剂“Avastin”成功通过FDA的审批,成为第一个抗血管生成的靶向制剂,为肿瘤靶向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6年,多肽靶向药物“Exatecan”通过中国SFDA审批,成为中国首个批准上市的肿瘤靶向药物,标志着国内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开始走向快速发展期。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e8e5e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c.png)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准医疗的不断普及,以分子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与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高、有效性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靶点的发现、药物的选型、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靶点的发现靶点是指某个分子或细胞结构,能够与治疗药物紧密结合,从而起到抗癌作用的位置。
对于肿瘤治疗而言,靶点的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存在直接决定了治疗药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目前,靶点发现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化学筛选法、基因组学筛选法、蛋白质组学筛选法和细胞治疗方法。
其中,化学筛选法是指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从化学物质中筛选出对于某种癌症有特异性的化合物;基因组学筛选法则是指通过对整个基因组的筛选,寻找具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或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筛选法则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具有癌症特异性的蛋白质;而细胞治疗方法则是利用生物技术筛选出能够靶向癌细胞特异性基因的细胞,通过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靶向细胞的刺激来治疗癌症。
目前,靶点的发现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开展肿瘤分子基因组学研究,这对于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基因和蛋白质变化十分重要。
二、药物的选型药物的选型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必须找到能够靶向特定肿瘤细胞的药物,并能够在体内达到理想的浓度。
其次,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它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根据靶点的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可以分为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免疫治疗剂、抗血管生成剂、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等多个种类。
例如,信号转导抑制剂是针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免疫治疗剂则是指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体和杀伤力,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00b1f3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7.png)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疗效往往有限,且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副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并展望其前景。
一、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1 HER2靶向治疗胃癌中的HER2过表达已被广泛研究,HER2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特拉斐福(Trastuzumab)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胃癌。
研究表明,特拉斐福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1.2 PD-1/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卢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伯替尼(Nivolumab),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
1.3 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克替尼(Erlotinib)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已被用于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1.4 抗血管生成治疗胃癌的生长和扩散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这种分子靶向治疗在一些胃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2.1 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分析,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
这有望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2.2 药物组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单一的分子靶向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常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常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c99a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4.png)
常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这种治疗方式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能够更精准地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
在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对于EGFR 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 EGFR 信号通路,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此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也是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针对 ALK 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
曲妥珠单抗是第一个针对 HER2的靶向药物,它的出现显著改善了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此后,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药物的相继问世,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时,针对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内分泌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例如,他莫昔芬、来曲唑等药物能够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也有了不少突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常见的靶点。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 VEGF 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则是针对EGFR 的靶向药物,在特定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同样在不断发展。
HER2 阳性的胃癌患者可以从抗 HER2 治疗中获益,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这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此外,针对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也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2ab6f6ba0d4a7302763ac2.png)
・论坛・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祝学光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 随着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了解的不断深入,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能有效地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新途径———分子靶向治疗。
由于该治疗手段专门针对在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因此,不但增强了抗癌治疗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而且避免了一般化疗药物的无选择性毒付作用和耐药性。
针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生物学制剂按照它们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可分成以下5类。
靶点属性特异性靶点具体制剂及作用机制信号转导EG FR 抗EG FR 和EG F 样物的抗体EG FR 酪氨酸激酶抑制物(TK 1)RAS/RAF法尼基转移酶抑制物反义寡核苷酸新生血管生成VEG F抗VEG F 抗体VEG FR 酪氨酸激酶抑制物侵犯、转移、播散M MP 黏附分子小分子抑制物合成的glycoam ine 类似物肿瘤抑制p53M DM 2拮抗剂细胞凋亡COX 22COX 22抑制剂现主要介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 FR )通路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一、EG FR 通路抑制剂EG FR 家族由4种结构类似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组成。
即ErbB 21(即EG FR )、ErbB 22(HER 22)、ErbB 23(HER 23)和ErbB 24(HER 24)。
之所以称作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是因为它们除了作受体外,均有内在酪氨酸激酶活性。
每种受体均含有细胞外、跨膜和细胞内功能区;当配体存在并结合到受体的细胞外区时,受体便发生构型改变,经跨膜区激活胞内区的激酶后,胞内的底物便出现酪氨酸自身磷酸化,从而启动该信号通路引起一系列分子级联反应,导致细胞生长分化、肿瘤增长、转移、血管生成及凋亡抑制等。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d6257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e.png)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临床上的肿瘤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式。
然而,这些治疗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手术可能会导致切除不完全,放疗和化疗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等。
在此背景下,肿瘤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肿瘤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异性靶向分子对肿瘤细胞进行干预,影响其增殖、侵袭、转移等特性,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正常细胞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肿瘤靶向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免疫治疗剂、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凋亡促进剂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研究进展:一、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发展的重要过程,而针对血管生成的抑制剂正是一类常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其主要原理是抑制肿瘤细胞周围的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血液供应不足而死亡。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抗血管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拮抗剂。
目前,多种VEGF受体拮抗剂已经被批准上市,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免疫治疗剂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的治疗方法。
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具有疗效持久、耐受性好等优点。
近年来,免疫治疗剂的研究进展迅速,包括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在内的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被批准上市。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和CTLA-4等蛋白,来解除免疫干扰,使机体免疫系统能够对肿瘤进行更为有效的攻击。
尽管免疫治疗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在治疗晚期肿瘤、维持疗效等方面,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三、信号转导抑制剂信号转导通路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而信号转导通路突变往往是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aca9f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4.png)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发生在男性。
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乳腺癌概况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乳腺小叶或导管。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此迫切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1. HER2靶向治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和帕博利珠单抗(Perjeta)成功靶向HER2,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CDK4/6抑制剂CDK4/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它的过度活化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
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Ibrance)和里巴索利(Kisqal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 PARP抑制剂PARP(聚腰核糖聚合酶)是一种修复DNA损伤的蛋白质。
在乳腺癌患者中,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布(Lynparza)和尼拉帕尼布(Talzenn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家族性乳腺癌和BRCA1/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
4.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和特瑞姆巴(Tecentriq),已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它们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三、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未来,乳腺癌治疗将更加个体化。
通过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医生将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2. 新靶点的发现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这可能会导致更多创新性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以满足不同亚型的治疗需求。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24629e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4.png)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肿瘤是一种高度复杂且多变的疾病,长期以来,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和科研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推动下,肿瘤靶向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讨论。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概念及优势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治疗方式。
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虽然这些治疗方式有效,但由于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也有影响,常常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肿瘤靶向治疗则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明显优势。
二、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抗体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中含有四种抗体药物:单抗、双特异性抗体、人源化抗体及第三代抗体。
其中,单抗作为第一代抗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则是指同时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的抗体,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人源化抗体则是将人的Fc部分替换到动物的抗体上,以降低免疫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代抗体则是运用新技术改进了抗体的功能,如可避免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
抗体药物的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势在于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口服给药方便,适应范围广。
其中较为典型的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激素类似物、血管生成抑制剂、转录因子抑制剂等。
目前,较为常见的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等。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将抗肿瘤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即“增加该基因表达的治疗法”;另一种是针对肿瘤细胞已有的基因,直接对其进行干扰,即“干扰其正常功能的治疗法”。
近年来,基因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如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肺癌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d5481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2.png)
肺癌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肺癌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介绍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相关技术1.1 肺癌早期诊断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肺癌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早期肺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难以被发现。
但通过有效的筛查方法和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尽早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治疗。
1.2 基于影像学的肺部筛查技术影像学在肺癌早期筛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工具之一,在高风险人群中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筛查。
它能够检测出很小的结节或肿块,并且能够评估它们的恶性程度。
1.3 分子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子标志物作为一种生物化学特征,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基因、蛋白质或代谢产物来诊断疾病。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多种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2.1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通过干扰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CTLA-4抑制剂已经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使许多晚期肺癌患者受益。
2.2 靶向治疗药物针对特定突变基因或受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与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指导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已获得批准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三、未来发展方向3.1 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针对其他重要驱动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正在积极开发中,如KRAS、BRAF等。
这些靶点在肺癌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治疗策略进一步拓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2 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普通组织活检是目前诊断肺癌类型和确认预后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侵入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6eaf52bceb19e8b9f6ba88.png)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标签: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干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8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肿瘤化疗已经处于治疗瓶颈,毒副反应大,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不足15%。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靶向治疗,具备高效、低副反应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其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内信号转导通道中重要的蛋白质、酶、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而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迁移、浸润、淋巴结转移、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
1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VEGF是一种细胞因子,它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组,最终形成毛细血管。
在病理血管生成方面,它还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形成不成熟的血管网络。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大大高于其他正常组织[1]。
研究证实贝伐单抗以VEGF作为靶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2]。
VEGF家族包含6个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以及胎盘生长因子)和3个受体(VEGFR-1、VEGFR-2(KDR/FIk.1)和VEGFR-3)。
VEGF 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目前针对VEGF途径的治疗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和VEGFR-TKI两大类。
1.1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acizumab即重组人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与VEGFR结合,阻断肿瘤血管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抑制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e6f8f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7.png)
临床疗效
Trastuzumab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和乳腺癌 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
单药对乳腺癌的有效率15%~24%,与化疗合用有效率 41%~56%,与化疗无论同时抑或序贯使用均能显著提高患 者的PFS和OS。
与AC方案合用时,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7%,而单用 AC方案化疗,发生率仅8%。
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PA.3显示, Erlotinib与GEM合用治 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获益率57.5%,PFS 3.75月,OS 6.37月, 均优于单用GEM(49.2%,3.55月,5.91月), EGFR表达状态对治 疗结果无影响,
GEM+Erlotinib现已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这是 首次证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比单纯化疗更有效。
理想的肿瘤靶点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一种对恶性表型非常重要的大分子 ②在重要的器官和组织中无明显表达 ③具有生物相关性 ④能在临床标本中重复检测 ⑤与临床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分子靶向药物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调节作用和细胞稳定作用 ②临床治疗不一定需要达到剂量毒性(DLT)和最大耐
受量(MTD) ③毒性作用和临床表现与细胞毒药物有很大区别 ④直接针对引起癌变分子机制,比传统化疗更有选择
Bcr-Abl激酶功能区域突变导致ABL化学结构改变,使 Imatinib与其无法紧密结合。为此,Novartis对Imatinib 进行了化学修饰后合成了Nilotinib ,使之与ABL激酶更 紧密地结合,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比Imatinib强30倍。
Nilotinib可抑制对Imatinib耐药的Bcr-Abl突变型的 激酶活性,还能抑制Kit和PDGFR激酶活性,亲和力大小依 次是Bcr-Abl>PDGFR>c-Kit,而Imatinib: PDGFR> c-Kit >Bcr-Abl)。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df37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6.png)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一、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存在副作用大、疗效差等问题。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将综述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一种基于靶点分子的治疗手段,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目前,肿瘤靶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抗体药物、基因治疗和纳米药物等。
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们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结合,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其中,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已成功应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患者的体内,以修复或调控患者的基因表达,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且多样化的领域,如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基因治疗等。
其中,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基因治疗方法,已经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中获得显著疗效。
3. 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以纳米材料为载体、载药系统,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靶点,减少对健康组织的影响。
纳米药物可以具备多种功能,如靶向性、缓释性、显像性等,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
在肿瘤治疗中,纳米药物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三、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研究发展不断积累经验,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多模式联合治疗单一的靶向治疗手段往往存在疗效有限或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多模式联合治疗将不同的靶向治疗手段结合起来,通过相互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例如,将抗体药物与基因治疗或光动力疗法相结合,可以在主要靶点抑制的基础上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2.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等个体特征,制定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方案。
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响应,提高治疗效果。
分子治疗靶向技术的最新进展
![分子治疗靶向技术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d851e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5.png)
分子治疗靶向技术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分子治疗靶向技术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药物靶向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它与传统的化疗方案相比,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以及疗效较好等特点,因此备受医学界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分子治疗靶向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靶向药物的种类目前,分子治疗靶向技术主要借助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 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代表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司莫司汀(Sorafenib)等。
2. 抑制HER2表达的药物:HER2是一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乳腺、肺等多种肿瘤密切相关。
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使用HER2抑制剂将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类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拉普替尼(Lapatinib)等。
3. 靶向治疗肿瘤基因突变的药物:利用药物干扰肿瘤的特殊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及扩散。
此类药物包括吉西他滨(Gefitinib)、培美曲塞(Pemetrexed)等。
二、分子治疗靶向技术的新进展近年来,分子治疗靶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各种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1. 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属于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可以与血浆中的VEGF 结合,并防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临床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中,贝伐珠单抗可以减缓肿瘤生长、发生转移的速度,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2. 蒂维卡替尼蒂维卡替尼属于靶向治疗肿瘤基因突变的药物,主要用于抑制EGFR突变型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临床试验表明,对于EGFR突变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蒂维卡替尼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发生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3. 赛格列汀赛格列汀是一种HER2抑制剂,可以阻断HER2与其他受体的组合,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d7e897ad02de80d5d84061.png)
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指设计出对应靶点的分子治疗药物,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该位点为靶点, 通过精准定、靶向打击,以期能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 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损伤为目标的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
该治疗方式的发展迅猛,成为近些年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方向,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如:针对性较强、毒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强、便于实施等。
虽然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带来了之前肿瘤治疗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效果,但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高昂的治疗费用、使用对象的局限性、长期用药的耐药性等。
本文就临床上几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靶向治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引言:靶向治疗,是目前热门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
其通过前期的基因检测,筛选出适合使用该方法的患者,将针对目的基因而设计的分子靶向药物送入体内,药物会与致癌位点特异地相结合而对肿瘤进行打击,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却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因此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靶点定位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因此前期的基因检测就尤为重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靠的制导设备也是靶向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靶向治疗前用计算机确定靶区,制定治疗计划,精确定向引导,实时监测,保证准确地杀死靶区局部的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以达到精准杀灭的目的。
1.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研究随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肺癌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预计到2025年,我国内肺癌患者将突破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近期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近期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c6081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c.png)
近期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与进展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靶向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特异性的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手段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此基础上,有效增强肿瘤抑制作用,减少无效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分类肿瘤靶向治疗可以分为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大类。
药物干预主要包括小分子靶向药和单克隆抗体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是指分子量相对较小、能够结合肿瘤细胞中限定的分子靶点的化学药物。
单克隆抗体制剂是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结合于靶点,并通过其所特有的细胞毒作用或免疫调节活性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非药物干预针对的是其他的物理、生物、免疫以及分子方法等。
这些方法包括核酸递送系统药物运载、热疗、冷冻疗法,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具体表现为使用某种方法或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结构功能上受损或异常的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不同的干预方法之间存在其各自优点和缺点。
因此,在选择特定干预方法时,必须全面考虑某治疗方法的获益与风险以及其适用的肿瘤类型和患者特点。
二、靶向治疗在癌症治疗的应用靶向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中。
以胃肠道肿瘤为例,EGFR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等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结直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靶向分子的信号传导,从而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增殖和扩散。
在其他类型的癌症中,靶向治疗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治疗潜力。
例如,HER-2受体靶向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则逐渐成为一种治疗晚期肺癌和黑色素瘤的重要手段。
每种靶向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不适应症。
临床医生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三、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随着基础医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的持续发展,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愈加明确。
一方面,从基础研究层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种癌症的分子病理学特点,明确肿瘤靶向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5aaf5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9.png)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一种特定靶点向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的药物。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更少的副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靶点被发现和验证,从而推动了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本文将介绍几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第一种是激动剂药物。
激动剂药物可以促进分子靶点的活性,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死亡。
其中一种代表性的药物是激动剂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EGFR是一种用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异常活跃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EGFR结合,阻断其激活信号,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第二种是抑制剂药物。
抑制剂药物可以与分子靶点结合,从而阻断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其中一种代表性的药物是V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
VEGFR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VEGFR抑制剂,如舒尼替尼和赫赛汀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VEGFR结合,阻断其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和生长。
第三种是激活剂药物。
激活剂药物可以与分子靶点结合,激活其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
其中一种代表性的药物是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卵巢癌。
PARP是一种与DNA修复相关的酶,PARP抑制剂能够干扰DNA修复机制,导致肿瘤细胞的DNA损伤积累,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如HER2抑制剂、BRAF抑制剂和ALK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乳腺癌、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总之,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具有较好靶向性和较少副作用的治疗策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分子靶点被发现和验证,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肝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肝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18d76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6.png)
肝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均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仍然存在诸多限制。
近年来,肝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迅速发展起来,为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一、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基于对癌细胞发生特异性作用的药物,并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或调节基因表达等方式实现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果。
相较于传统化学药物治疗而言,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耐受性好等优势。
二、EGFR抑制剂在肝肿瘤中的应用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细胞膜上活化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异常激活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EGFR抑制剂通过与其特异性结合,阻断下游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干扰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目前已有多种EGFR抑制剂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的药效。
三、VEGFR抑制剂在肝肿瘤中的应用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调节血管生成和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紧密相关。
VEGFR抑制剂通过阻断VE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以有效降低肿瘤血供量,减少供氧、营养物质对于肿瘤细胞的提供,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四、mTOR抑制剂在肝肿瘤中的应用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是一个重要的细胞信号调控蛋白,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
mTOR抑制剂可通过针对这一靶点来干扰细胞周期、增殖和新血管形成等过程,从而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mTOR抑制剂对于肝癌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五、多靶点联合治疗策略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单一靶向药物治疗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近年来,多靶点联合治疗策略备受关注。
该策略通过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不同作用靶向药物,以达到更全面、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多项初步研究显示,与单一靶向药物相比,多靶点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缓解率。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329d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d.png)
Bokemeyer C,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 (Suppl. abstract 4000)
OPUS 研究: KRAS 可评估人群
337 subjects (ITT) 233 (69%) subjects: KRAS 可评估患者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
爱必妥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 两项研究
CRYSTAL III 期临床研究 OPUS 研究
CRYSTAL III 期临床研究:研究设计
EGFR-expressing
mCRC
R
分层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区 ECOG 评分
入组人群:
随机入组 (n=1217) 安全性分析 (n=1202) ITT 人群 (n=1198)
HER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EBC, early breast cancer; MBC,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GBG-26 BO17929 EGF104900 Numerous Phase II studies
CRYSTAL 研究KRAS 表达和治疗结果的相关性: 常见的3/4度毒副反应
不良事件, % 任何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粒缺性发热
腹泻 呕吐 乏力 痤疮样皮疹a 输液相关性反应
KRAS 野生型
FOLFIRI (n=176)
ERBITUX + FOLFIRI
(n=173)
KRAS 突变型
FOLFIRI (n=87)
1 year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622997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png)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展望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式。
它是通过利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一、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人们开始发现许多癌症细胞表面存在特定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称为靶向抗原。
靶向抗原是一种只在癌细胞上存在的蛋白质,因此针对这些靶向抗原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最早的肿瘤靶向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单克隆抗体进行实现。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精确识别和结合特定靶向抗原的蛋白质,可以通过靶向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来杀死癌细胞。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纳米技术等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细胞治疗、基因疗法、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也逐渐发展和应用,推动了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技术主要都是通过转化肿瘤细胞内部的信号传递和代谢途径,从而将癌细胞诱导成为正常细胞,或者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
这些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快速、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二、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应用领域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常见的癌症,如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还包括罕见的癌症,如黑色素瘤、胰岛素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其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技术主要适用于晚期癌症和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存活率。
而单克隆抗体则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早期癌症的治疗,如结直肠癌、乳腺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不影响正常细胞等优点。
三、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展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也越来越清晰。
一方面,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将继续发展,不断推出各种基于不同机理的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癌症类型和患者个体化特性的治疗需求,使得肿瘤靶向治疗技术逐渐普及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FS estimate
CRYSTAL 研究主要终点: PFS (ITT 人群)
1.0
PFS ITT: HR=0.85; p=0.048
0.9
mPFS ERBITUX + FOLFIRI: 8.9 months
Van Cutsem E, et al. ASCO 2007 (Abstract No. 4000)
独立评估委员会的有效率评估结果
有效率 (%)
FOLFIRI alone (n=599) ERBITUX + FOLFIRI (n=599)
50
p=0.0038a
47% 40
39%
30
20
10
0
aCochran–Mantel–Haenszel test
FOLFIRI
Van Cutsem E,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 (Suppl. abstract 2)
CRYSTAL III 期研究: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
PFS时间 (盲法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
次要终点
客观有效率ORR (独立评估) 疾病控制DCR (CR+PR+SD) 总生存OS 生活质量 (EORTC QLQ-C30) 安全性
20
10
10
0 FOLFIRI
ERBITUX + FOLFIRI
aCochran-Mantel-Haenszel (CMH) test
0 FOLFIRI
ERBITUX + FOLFIRI
Van Cutsem E,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 (Suppl. abstract 2)
Outcom e
FOLFIRI
(n=599) (%)
ERBITUX + FOLFIRI (n=599)
(%)
CR
0.3
0.5
PR
38.4
46.4
SD
46.7
37.4
PD
9.0
8.8
ORR
[95% CI]
38.7
[34.8– 42.8]
46.9
[42.9–51.0]
Van CutsemDCE,Ret al. ECCO 208075(.A4bstract No. 308041).3
EGFR-expressing
mCRC
R
分层分析:
地区 ECOG 评分
入组人群:
随机入组 (n=1217) 安全性分析 (n=1202) ITT 人群 (n=1198)
ERBITUX + FOLFIRI
ERBITUX (IV 400 mg/m2 on day 1, then 250 mg/m2 weekly)
as 46-h continuous infusion) + LV (every 2 weeks)
Van Cutsem E, et al. ASCO 2007 (Abstract No. 4000)
CRYSTAL 研究KRAS 基因表达可评估人群
1198 例患者(ITT) 587 例患者进行 KRAS 表达状态检测
慢性病的治疗目的 1 良好的生活质量 2 长期存活
分子靶向治疗的两大特点 1 有效且非细胞毒性 2 靶向性地调控纠正病理生理过程
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开发 与临床迅速发展
单靶点到多靶点 多靶点到多通路 新靶点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原有靶向药物扩大适应症研究
分类?
信号转导物质-小分子物质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
+ irinotecan (180 mg/m2) + 5-FU (400 mg/m2 bolus + 2400 mg/m2
as 46-h continuous infusion) + LV (every 2 weeks)
FOLFIRI
Irinotecan (180 mg/m2) + 5-FU (400 mg/m2 bolus + 2400 mg/m2
540 (45%) 例患者: KRAS 检测可评估
348 (64.4%) KRAS 野生型
192 (35.6%) KRAS 突变型
Group A: 172 (49.4%) Group B: 176 (50.6%)
Group A: 105 (54.7%) Group B: 87 (45.3%)
ERBITUX + FOLFIRI
CRYSTAL 研究KRAS 表达和治疗结果的相关性: 常见的3/4度毒副反应
KRAS 野生型
KRAS 突变型
FOLFIRI ERBITUX + FOLFIRI ERBITUX +
FOLFIR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OLFIRI
不良事件, % 任何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粒缺性发热 腹泻 呕吐 乏力 痤疮样皮疹a 输液相关性反应
(n=176) (n=173)
部分分子靶向药物进展-----举例
优势人群的筛选 扩大临床适应症 维持治疗的典范
爱必妥 赫赛汀 美罗华
使用爱必妥如何筛选优势人群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爱必妥)
爱必妥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 两项研究
CRYSTAL III 期临床研究 OPUS 研究
CRYSTAL III 期临床研究:研究设计
(优选)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 展
有趣的现象
和传统医学理论不谋而合 和肿瘤是慢性可控制性疾病的理念不谋
而合
中医有: 辩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分子靶向:辩的不是虚实寒热,
而是基因突变,受体,关键酶。
同病异治:转移性结直肠癌 C225,AVASTIN
异病同治: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胃肠间质细胞瘤GIST 伊马替尼Gleevec
CRYSTAL 研究KRAS 表达状态和疗效的相关性 次要终点: 有效率
KRAS 野生型 (n=348)
KRAS 突变型 (n=192)
70
p=0.0025a
70
p=0.46a
60
60
59
50
50
Response rate (%) Response rate (%)
40
43
30
40
40
30
36
20
0.8
mPFS FOLFIRI: 8.0 months
0.7
0.6
1-year PFS rate:
23% vs 34%
0.5
0.4
0.3
0.2
0.1
0.0
0
2
4
6 PFS8 time 1(m0 onth1s2) 14 16 18 20
ERBITUX + FOLFIRI (n=599)
FOLFIRI (n=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