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精华)
核高基重大专项
核高基重大专项——信息科技产业战略制高点工程投资额:600亿元以上工程期限:2006年——2020年2006年9月,由北京北方微电子公司和中科信公司承担的“100纳米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设备攻关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装备技术直接跨越了5个技术代。
该套设备价格超过1亿元人民币,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全世界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研制。
“核高基重大专项”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也是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于2008年4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主要由科技部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由专家委员会论证实施方案。
核高基的背景与意义当前,信息产业已经与新材料、新能源共同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资源。
以网络通信、计算机、集成电路和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推动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中国GDP比重近5%,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然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发展缓慢,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改变这一现状,2006年8月,科技部作为组长单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为副组长单位,教育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为成员单位,开始启动“核高基”重大专项,力图扭转中国在信息产业方面的技术短板。
2006年10月,“核高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立,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了“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启动了重大专项实施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金海实验室科研项目汇总
华中科技大学金海实验室科研项目汇总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云安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2014CB340600),2014.1-2018.8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No.2007CB310900),2007.7-2011.12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语义网格的语义关联存贮模型及管理和通信平台(No.2003CB317003),2004.1-2009.8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的自主组网模型方法研究(No.2006CB303002),2006.8-2010.125. 973青年科学家项目,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014.1-2018.12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新型移动业务控制网络的架构及关键技术(No.2010ZX03004-001-03),2010.1-2012.12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子项目,宽带移动业务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No.2009ZX03004-004-04),2009.1-2010.1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翻译业务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海量数据处理系统研发(No. 2012BAH14F02),2012.1-2014.12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No.2008BAH29B00),2009.1-2011.1210. 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2003.1-2005.1211. 教育部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二期建设,2012.1-2013.512. 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典型应用示范,2006-200813. 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基于网格的高性能计算与复杂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平台,2004.1-2007.1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NSFC-RGG联合资助项目,因特网上基于对等网络的大规模实时视频系统:理论和实践(No.60731160630),2008.1-2010.121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据网格的高性能存储环境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No.60125208),2002.1-2005.1216.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大规模社交网络内容搜索系统研究(No.201345),2013.1-2016.1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子项目,网络计算应用支撑中间件/网络计算安全支撑环境(网络计算环境综合试验平台No.90412010),2004.1-2007.12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计算环境下面向复杂工程应用的资源管理调度方法研究(No.61232008),2013.01-2017.12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数据中心的低能耗可扩展理论与关键技术(No.61133006),2012.01-2016.1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适应云计算环境的视频编码、传输与智能处理(No.61133008),2012.01-2016.12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等计算及广域网虚拟平台(No.60433040),2005.1-2007.12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化可搜索公钥加密及其应用研究(No.61472156),2015.01-2018.12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时空上下文数据的关联关系挖掘与推理技术研究(No.61472149),2015.01-2018.12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虚拟化环境下面向新型存储系统的I/O资源调度方法(No.61472151),2015.1-2018.12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查询处理方法研究(No.61472148), 2015.01-2018.12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计算与系统(No.61422202), 2015.01-2017.12.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行与分布式计算(No. 61322210),2014.1-2016.1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学大数据处理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 61370104),2014.1-2017.12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计算环境中租户数据的计算安全保障机制研究(No. 61370106),2014.1-2017.1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云计算性能保证的多租户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分配与最优性价比计价体系研究(No. 61370232),2014.1-2017.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交网络搜索系统中基于交互局部性的通信代价优化策略研究(No. 61370233),2014.1-2017.12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语义计算的海量Deep Web知识探索机制研究(No. 61272411),2013.1-2016.12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系统结构下数据密集型计算的运行时优化机制研究(No. 61272408),2013.1-2016.12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保护监控视频隐私的漂移失真免疫算法研究(No. 61202302),2013.1-2015.12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容错代价的云计算可生存性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 61272072),2013.1-2016.12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抗量子密码分析的基于身份加密研究(No. 61100222),2012.1-2014.12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C众核系统中基于可靠性的节能实时调度算法及策略研究(No. 61173045),2012.1-2015.12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计算密集型的海量数据查询处理关键技术研究(No. 61100060),2012.1-2014.12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多维资源整合和全局能效优化研究(No. 61103176),2012.1-2014.12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络视频定向广告关键技术研究(No. 61003006),2011.1-2013.12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计算环境下磁盘资源管理机制的研究(No. 61003007),2011.1-2013.12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事务内存的云计算编程模型研究(No. 61073024),2011.1-2013.12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移动容迟网络的路由与拥塞控制方法研究(No. 61003220),2011.1-2013.12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规模标注RDF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No. 61073096),2011.1-2013.12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虚拟计算环境生命周期的服务器资源调度方法研究(No.61073024),2011.1-2013.12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机计算资源调度中关键技术的研究(No.60903022),2010.1-2012.12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逻辑虚拟域中软件执行的可信确保机制研究(No.60973038),2010.1-2012.12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计算数据中心高可用理论与方法研究(No.60973037),2010.1-2012.12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合成基准测试程序的多核处理器模拟技术研究(No.60973036),2010.1-2012.12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计算环境中高效可靠虚拟化桌面的关键机制研究(No.60973133),2010.1-2012.12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普适环境的流媒体柔性机理与调度策略研究(No.60903173),2010.1-2012.1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网格的多源异构数据访问与集成方法研究(No.60803006),2009.1-2011.12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虚拟计算环境的入侵容忍机制研究(No.60803114),2009.1-2011.12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等网络弹性拓扑的基础理论研究(No.60703050),2008.1-2010.12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格可信赖性评测理论的研究(No.60603058),2007.1-2009.12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图论分析自然图像解析方法研究(No.60603024),2007.1-2009.12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数据活性的数据网格管理调度策略研究(No.60673174),2007.1-2009.12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网格虚拟组织的可信安全机制研究(No.60603065),2007.1-2007.12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等流媒体覆盖网络的协作式优化机制研究(No.60642010),2007.1-2007.12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组织中资源共享的安全代价分析理论的研究(No.60503040),2006.1-2008.12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流媒体存储系统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No.60403024),2005.1-2005.12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信息服务网格的无形计算理论及模型(No.60273076),2003.1-2005.126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云端和终端资源自适应协同与调度平台,2015.1-2017.126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内存计算系统软件研究与开发,2015.1-2017.126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高性能计算环境应用服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14.1-2016.66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云平台一体化监控系统研究(No.2013AA01A213),2013.01-2015.126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No.2013AA01A208),2013.01-2015.126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主题项目课题),面向多核/众核系统的运行时支持技术与系统(No.2012AA010905),2012.01-2015.126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真实感动漫渲染系统研究与应用(No.2012AA01A306),2012.01-2015.127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课题“面向航天复杂产品的集团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开发、系统构建及应用”(No. 2011AA040502),2011.1-2012.87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基于网格的数字化医疗决策支持系统(No.2006AA02Z347),2007.1-2008.127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面向医学图像处理的武汉高性能网格结点建设(No.2006AA01A115),2006.12-2010.127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典型应用示范(No.2004AA104280),2004.1-2006.127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集群服务器功能软件(No.2002AA1Z2102),2002.9-2004.127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存储虚拟化及其文件系统的研究(No.2001AA111011),2001.10-2003.1276.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大规模高性能网格应用(GI-04-15-7A),2005.9-2006.1277.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P2P弹性重叠网络智能节点的研制(GI-04-12-1D),2005.9-2006.1078.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P2P内容存取应用系统研制(GI-04-12-2A),2005.9-2006.1079. CNGI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IPv6升级(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2009.1-2010.1280. 2009“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全IP宽带移动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No.2009ZX03004-002),2009.1-2010.1281.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支撑平台(No.705034),2006.1-2007.1282. 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存储局域网虚拟化系统结构的研究,2001.7-2004.783.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国家精品课程地区资源分中心建设及相关软件系统研发(NO. JPKC-2)(“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子项目),2007-201084. 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云计算与分布式处理,2014.6 -2016.78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虚拟化用户桌面环境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NCET-08-0218),2009.1-2011.128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面向数据时间特性的网格数据管理机制研究(No.NCET-07-0334),2008.1-2010.1287.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3)研发项目,基于网络侧数据的用户特征提取与新业务受众预测研究(No. MCM20130382),2014.1 -2015.1288.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2)研发项目,面向视频转码的高性能云计算节点的研究与实现(No. MCM20122041),2013.1 -2014.1289.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云计算环境下海量教育资源管理技术研究(No. MOE-INTEL-2012-01),2012.7-2014.690.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云计算环境中大规模虚拟化桌面的关键机制研究(No.MOE-INTEL-10-05),2010.4-2012.491.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面向云计算的数据并行处理系统研究(No.MOE-INTEL-09-03),2009.4-2011.492.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基于虚拟计算技术的多核系统计算资源管理(No.MOE-INTEL-08-06),2008.2-2010.49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云终端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No. 2012FFA007 )2013.1-2014.1294.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向云计算的虚拟化数据中心资源管理策略研究(No. 2011CDA086),2012.1-2013.129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新型网络存储系统及存储机理的研究,(No.2005ABC005),2005-200696.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择优资助项目,信息服务网格支撑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2004-20059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研项目,基于动态联合体的网络协同安全控制机制的研究,2005.198.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移动网络环境下云端融合的关键技术合作研究,2015.01-2017.1299. 欧盟项目,Desktop Grids for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2010.6-2012.5100. 欧盟项目,MONICA-Mobile Cloud Computing: Networks, Services and Architecture,2012.1-2014.1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取得进展
• 大型板材折弯成形装备重大突破 • 标志着我国板材折弯成形装备已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和智能折弯方向 发展,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装备领域的空白
• 三环锻压公司“30000~65000KN全封闭环高精度伺服折弯机”课题 开发成功国内首创的激光在线检测、全长多点只能补偿系统和全封闭 着玩控制,实现实现高强度板材的高精度折弯成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专项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重大新药创新专项
• 精确补偿局部角度差异
• 高速液压机研制重大突破
取得进展
• 大型高质量铸件的材料冶炼与成型控制技术获重大突破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承担“大型高质量铸件的材料冶炼与成型 控制技术”课题
• 围绕能源、冶金、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大型铸件和特大型钢锭的生产 工艺,研究大型逐渐的成型控制、材料冶炼、成分优化,研究工艺优 化、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及质量控制等共性技术,开发出大型铸件及 钢锭的高质量、精确成型的成套工艺技术 • 向家坝水轮机组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大型飞机专项 高分辨率 对地观测系统专项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
“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内容是: 重点攻克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核心关键技 术 增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自 主创新能力
实现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协同发展
重型、超重型装备与精细装备统筹部署,打 造完整产业链。
重大专项 + 新兴产业的概念范围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1个)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围绕产业链的系统部署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同时,结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需求,充实调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以满足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战略性基础产品为重点,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国产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新型移动智能终端、高效能嵌入式中央处理器、系统芯片(SOC)和网络化软件,实现产业化和批量应用,初步形成自主核心电子器件产品保障体系。
2.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点进行45-22纳米关键制造装备攻关,开发32-22纳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90-65纳米特色工艺,开展22-14纳米前瞻性研究,形成65-45纳米装备、材料、工艺配套能力及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装备和材料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10%和20%,开拓国际市场。
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以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后续演进为主线,完成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技术(TD-LTE)研发和产业化,开展LTE演进(LTE-Advanced)和后第四代移动通信(4G)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地位。
加快突破移动互联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应用,促进运营服务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点攻克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协同发展,重型、超重型装备与精细装备统筹部署,打造完整产业链。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新增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一年八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期间安排的课题分属5个项目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项目3:新型无线技术项目4: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和产业化项目5:物联网及泛在网本次发布的新增智能终端课题属于项目2,具体内容如下: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项目说明:本专项已部署了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网络开放平台、终端中间件平台、网络和信息安全、云计算的安全、端到端流量管理和优化、智能终端安全评测等课题。
为支持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研发,发挥重大专项协同推进作用,电子信息板块重大专项(包括核高基、集成电路和本专项)拟在2012年统筹安排智能终端研发课题,其中本专项侧重移动应用和智能终端整机研发。
课题2-1:基于C语言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课题说明:目前基于Linux、面向C语言进行应用开发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业已成为国际主流的发展趋势之一,采用Native(主要是C/C++等)模式开发的程序执行效率较高,但相较于JAVA等解释性语言而言,开发门槛也较高,我国在此领域的应用仍然相对匮乏且缺乏相关技术人才,亟需通过构建一批安全可靠、示范性应用进行市场引导和人才培养,并在繁荣应用的同时,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研究目标:面向国内主流、以Linux为基础自主开发、基于C语言进行应用开发的移动智能终端平台,结合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及用户的需求,开发典型、安全、面向C/C++的移动应用软件。
研发的软件既可以是面向基础性、工具性的大型应用软件如兼容所有主流音视频格式的音视频播放软件、面向HTML5等未来web标准的新型高性能浏览器、文字图片视频编辑及处理软件等,也可以是面向用户广泛需求的大型娱乐、消费类应用软件。
从应用形式上主要面向两个方向:(1)典型Web类基础应用软件,面向复杂云服务(如移动支付、地图)的应用软件;(2)大型本地下载类应用软件,如复杂交互的游戏类软件;考核指标:(1)在以上建议的研发方向中开发三款移动互联网应用;(2)应用满足国内相关安全标准要求;(3)研发的软件应达到当期国际一流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4)至少运用位置服务、3D、多点触摸、增强现实、移动支付、SNS、多样化传感器、HTML5、语音交互、真实触感触摸屏等重要趋势性应用技术中的6项,也鼓励其它创新性应用技术,但需要充分说明其创新的意义。
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评估初步方案
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评估初步方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新一代通信网”),是国家在通信领域重点支持的科技项目之一。
随着新一代通信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对于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目标和任务、评估指标和方法等方面,对新一代通信网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案提出。
一、政策背景:新一代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足于抢占全球通信技术的制高点,推动我国通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
《国家宽带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提出了新一代通信网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目标和任务:新一代通信网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的目标是在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应用领域,通过示范推广和产业化转化,促进新一代通信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具体任务包括:选择示范地区和行业,进行技术推广和场景应用;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完善政策和法规,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评估指标和方法:1.示范地区和行业覆盖率:评估新一代通信网在选择的示范地区和行业中的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
评估方法:统计新一代通信网基站建设数量、用户覆盖数等数据,分析示范地区和行业中的普及率和普及情况。
2.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评估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对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作用。
评估方法:分析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中的技术创新成果和研发能力提升情况,评估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3.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评估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促进作用。
评估方法:统计相关产业的增长率和市场规模,分析示范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4.社会经济效益:评估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
评估方法:综合评估示范项目对就业、税收、人均收入等社会经济效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定量分析示范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务院部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
央企需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 战略
国资委 日前下发 《 关于 加强 中央企业 知识产权 工 作 的指导 意见 》 ,要求 5 3家大型 中央企 业在 2 0 09 年年底前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
核 是一个 动态过 程 , 目标 确定 、过程监控 、奖惩兑
现是不可缺少 的三个重要环节 。
权 战 略为 核心 ,以拥 有核 心技 术 的 自主 知识 产权 、 打造 中央企业 知名 品牌 、争取 国际标 准的话语 权为 知识 产权工作 开展 的主线 ,大力 提升 央企知识 产权 创造 、应 用 、管理 和保护 的能力 与水平 ,增 强企业
国际 竞 争 力 。
此 外 ,《意 见 》 强 调 ,央 企 在 加 速 知 识 产 权
全 面展开科技支撑经济发展 、服务 企业的各项工作 , 启 动实 施 -  ̄ 自主创新 产 品规模 化 应 用示 范工 程 。 L t 加快实施技术创新 工程 ,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 。
《中国经济时报 》2 0 — — 09 5 5
会议 强调 ,加快 实施科技 重大 专项 ,一要 落实
产 权 的核 心 技 术 上升 为 国际标 准 ,谋 求企 业 更 大
发 展 空间 。
— —
主要推动 高档 数控机 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大 型飞机 , 新一代 宽带 无线移 动通信 网 ,核心 电子器 件 、高端 通用芯 片及基 础软件 产 品 ,极 大规模 集成 电路制造 装 备及成套_ 丁艺等 1 个科技重 大专项 的实施 。同时 , 1
责任制 ,建立 强有力 的组织管 理体 系和监督评 估体
国资委将从三方面加强央企业绩考核
在 日前举行的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与综合工作 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国际国内经济环 境的变化对央企的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国资委
专项引领中国无线移动通信弯道超车
SPECIAL FOCUS封面文章专项引领中国无线移动通信“弯道超车”文/本刊记者 侯霁恒2012年4月,工信部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通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年度课题开始申报。
通知一经发布,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直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简称为“专项三”。
专项三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起源于“十一五”时期,承载着国家在网络通信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重大使命。
历史沿革:为了向世界先进水平跨越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中,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被列为第7个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下又列出了7个重点子领域,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便是其中之一。
2007年12月,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和重大新药创制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经过“科学、民主、严格的论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和重大新药创制16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SPECIAL FOCUS封面文章“三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成熟,具备了启动实施的条件”。
会议并且说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代表了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实施这一专项将大大提升我国无线移动通信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跨越。
”于是,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之下,2008年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立项。
据介绍,该专项是一个面向2020年的长期规划。
包括了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后续演进,包括通常所说的LTE(长期演进)技术、HSPA(高速分组接入)技术、4G等;第二个是宽带无线接入,即像Wimax这样的技术的发展;第三个则是近短距离的无线互联系统与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地方配套资金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地方配套资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5.27•【字号】•【施行日期】2010.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申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地方配套资金的通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承担单位:为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保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沪府办发【2009】39号)相关规定,现将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地方配套资金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办事机构职责根据市政府转发的《上海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工作机制》要求,由市相关牵头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方配套资金的受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1、市科委负责“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资金受理工作;2、市经信委负责“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资金受理工作;3、市卫生局负责“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资金受理工作;4、市环保局、水务局负责“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资金受理工作;5、市农委负责“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资金受理工作;二、申办对象应具备条件及配套原则1、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配套管理办法(暂行)》(沪府办发【2009】39号)的相关规定,凡牵头或参与国家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开发项目的本市企事业单位,均可申请上海市地方配套资助。
2、国家重大专项地方配套资金预算必须在申报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前,经市相关牵头责任部门审核并出具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书,地方配套资金必须在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合同书“项目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表中有明确列支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
南京邮电大学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通信》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文批复南京邮电大学朱洪波教授为负责人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泛在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平台及关键技术"(2011ZX03005—004—03)课题获得正式立项,该项目总经费为1496万元。
【总页数】1页(P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
【相关文献】
1.我市6项目入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入选总数全省第一,获得国家及省扶持资金5700多万 [J],
2.南昌大学麦曦教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 [J],
3.扬锻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 [J],
4.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 [J], "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课题组
5.南昌大学麦曦教授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二年四月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说明:“十一五”期间,LTE研发和产业化已作了较为全面的部署,基本完成了系统、芯片等关键环节的产品开发。
“十二五”期间,将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并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3年,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包括:为继续完善TD-LTE产业链,重点安排了TD-LTE小型化天线、空口监测仪表、多模商用基带芯片、多频商用射频芯片、多天线无线信道模拟器等开发;针对LTE-Advanced设备研发,启动了终端综合测试仪等课题;在前期课题已取得进展的前提下,开展TD-LTE公网集群、高频高速室内接入样机开发等课题。
课题1-1:TD-LTE基站小型化智能天线研发课题说明:多制式共天馈,灵活的天线部署方式以及天面设备的小型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需要产业继续实现TD-LTE基站天线的宽带化、多模化、多频化、电调化、一体化等要求。
研究目标:解决LTE基站多天线系统的小型化技术难题,开发TD-LTE 小型化高增益的FAD频段的宽带基站天线,并进一步开发支持基于3G/LTE网络独立调整要求的小型化多模多频段基站天线。
考核指标:(1)TD-LTE多天线系统小型化的基本要求(1.8GHz-2.6GHz频段):天线高度小于0.7米(不含外露的接头长度),天线迎风面积小于0.3平方米,天线厚度小于0.1米,天线重量小于7公斤,含有电调和内置多频合路器的天线重量不超过10公斤(不含安装配件);(2)开发多模多通道双极化TD-LTE基站天线,主要指标要求:以8通道设备为主,单元波束增益F/A频段>13.5dBi,D频段>15dBi;广播波束F/A频段增益>13.5dBi,D频段增益>15dBi;D频段单元波束达到65°±15°,垂直面波束宽度≥9.5°;极化隔离度/通道隔离度均不小于26dB,前后比不小于27dB, 上旁瓣抑制不小于15dB,交叉极化比不小于-15dB(轴向);(3)开发FAD频段内置多频合路器的小型化基站天线,隔离度不小于30dB,并支持与多频、多模基站或RRU设备的外挂式一体化, 支持盲插接口;(4)在前述产品技术基础上开发相应的电调化天线产品;研究在保持小型化目标下支持多频多模基站的一体化天线实现独立电调(电倾角可调范围2-12°)的可行性方案,并开发出一种TD-SCDMA 与TD-LTE独立电调的一体化基站天线样品,各项电气指标基本符合(2)的要求;各项机械指标在(1)基础上可放宽30%以内;(5)完成支持多频多模基站以及8天线MIMO技术的LTE小型化基站天线企业标准和行业推荐标准的研究报告,完成设计方案、行业推荐标准的研究报告不少于5个;(6)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大唐电信:推进TD国际化 确保4G标准竞争
会者 还围 绕 当前 宽带 无线通 信领域 中安全 的 、可运营 、
推进T D国际化 确保4 G标准 竞争
本 -记 者 罗茜 文 f 1
记者 从7 1 日大 唐 电信集 团召开 的2 1 年年 中工 月 5 0 0 作会议 上获悉 ,大 唐 电信集 团坚持 科技 创新 ,加快 T D— L E 品研发 ,在4 T产 G国际 标准竞 争 中保 持领 先地位 ,仅
新 一代 宽带无线通信 ( 州 ) 广 发展 论坛 成 功 召 开
2 0 7 2 01 年 月 8日 ,由中 国WAP产 业 联盟 、工业 和 l 信息 化部宽带 无线 I标 准工作组 、广东 3 P G产 业发展联 盟 和 香港无 线发 展 中心 联合 举办 的 “ 一代 宽带 无线通 信 新
唐 电信 集 团要 积极 推进 中长期 战略规 划 , 入推 进高效 深
研发 体 系建 设 ,深 化轻 型 工业 化 道路 ,以竞 争4 G国 际 标准 、做大 企业规 模和 力争 国际市场 突破 为三大 关键任 务 ,强 化人 才 、资本 、管理 三 大支撑 ,狠抓 战略执 行 ,
突 出成本 控 制 ,抓住 物联 网 、三 网融 合等市 场机遇 和契
图 为安捷伦推 出的N 3 2 S 9 4 C H A手 持 式 频谱分 析仪
全面 完成 了2 1 年 上半年度既定 的工作 目标 。 00
大唐 电信集 团董事 长兼总裁 真 才基 表示 ,2 1 年上 0 0 半 年 ,大 唐 电信集 团通过 “ 术专 利化 、专 利标准 化 、 技
在2 年上 半年 就 申请 T L E 利近 3 0 ,提 交文 01 0 D— T 专 0项 稿 近9 0 ,在T L E 0篇 D— T 室内外测试 、全 集测试 和终端测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三年四月项目1:L 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说明:“十二五”期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三)本项目将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并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4年该项目重点加强LTE终端芯片、仪器仪表等薄弱环节,并注重以基站设备带动关键器件研发,继续强化产业测试验证平台作用。
为此,2014年课题分为四类:终端芯片及终端、基站设备及其关键器件、仪器仪表、测试验证平台。
1)终端芯片及终端研发(课题1-1、1-2、1-3):支持基带/射频/AP一体化终端芯片、五模手机、CMOS工艺的终端射频前端一体化芯片;2)基站设备及其关键器件研发(课题1-4、1-5、1-6和1-12):采用基带专用芯片的小型化基站、基站有源阵列天线、基于SiP射频技术的基站射频单元、支持应急通信的基站设备研发。
3)仪器仪表研发(课题1-7到1-11,以及1-13):重点满足多模多频、TD-LTE-Advanced两方面的产业需求,设臵了相应协议、无线资源管理、射频一致性仪表,综合测试仪表、协议一致性TTCN测试集,以及信号源及无线信号分析仪。
4)测试验证平台(课题1-14到1-16):设臵TD-LTE国际化测试验证平台、TD-LTE无线频率评估及测试系统开发、语音方案规模验证。
为推动TD-LTE产业链整体发展,加强该项目下各课题间的统筹衔接,课题组织实施将在实施管理办公室与总体组的组织指导下,依托TD-LTE工作组开展:1、入围的课题承担单位应加入TD-LTE工作组,在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参与TD-LTE研发与产业化工作;TD-LTE工作组应向实施管理办公室与总体组及时报告TD-LTE设备研发进展情况。
2、标准研究与检测单位通过承担测试平台类课题,依据TD-LTE 工作组制定的相关设备规范、测试方法,对设备研发类课题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检查和成果交付后的第三方测试;运营商通过承担规模试验课题,并结合网络建设和招标采购情况,检验设备开发课题的产业化进展。
国家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这16个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将在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
这16个重大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 年度网上公示地申报课题分属以下五个工程:工程1: 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工程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工程3:新型无线技术工程4: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和产业化工程5:物联网及泛在网工程1 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工程目标:本工程“十二五”期间地目标是: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地研发和产业化.具体包括:b5E2RGbCAP1)LTE研发和产业化:完成TD-LTE地多频多模芯片、终端、系统和仪表设备等产业链各环节地产业化,解决产品开发及实际应用中地关键技术,实现规模应用.p1EanqFDPw2)LTE-Advanced标准化、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参与3GPP LTE增强型技术地标准化工作,拥有一定数量地基本专利,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形成完整产业链,研制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地产品.建立技术实验环境,建设2〜3个规模实验网.DXDiTa9E3d3)TD-SCDMA及其增强型优化和提升:支持一致性测试仪表开发和完善、开发新地业务应用等.2018年本工程主要考虑安排基带芯片、仪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中还需支持地课题以及高铁等特殊环境下地研发课题.RTCrpUDGiT 课题1-1 TD-LTE 面向商用多模终端基带芯片研发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是TD-LTE产业链最重要地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地环节.由于难度大、国际竞争压力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5PCzVD7HxA研究目标:开发面向商用地支持TD-LTE和TD-SCDMAGSM地多模终端基带芯片,TD-LTE能够满足3GPP R8 R9和国内相关规范地要求,TD-SCDMA支持3GPP R7版本.jLBHrnAILg考核指标:提供1000片面向商用地多模芯片给终端厂家,用于运营商牵头地规模实验.完成面向商用芯片地研发.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 R& 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TD-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地基带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XHAQX74J0X-支持TD-LTE和TD-SCDMAGS多模;-下行支持2X 2 MIMO方式;-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解调;-下行支持64QAMI 16QAM QPSK和BPSK调制方式;-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支持非对称时隙配置;-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完成芯片优化工作,重点是芯片地性能、稳定性和功耗指标能达到面向商用要求申报单位须提供具体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地符合程度。
5g论文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摘要: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发展到4G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步完成,本论文主要从不同方面阐述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希望为研究移动通信技术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5G)是面向2020年移动通信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低的功耗,在传输速率、资源利用、无线覆盖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将比4G有显著提升。
1.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5G移动通信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性业务平台,现有固定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无线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及后台服务的广泛应用将对5G移动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传输质量与系统容量要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发展目标将是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衔接,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无所不在的基础性业务能力.按照目前业界的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5G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如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2我国5G移动通信推进及研发进程5G移动通信发展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开始.及早布局、构造开放式研发环境,力争在未来5G技术与商业竞争中的获得领先优势,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20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2015年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在推动LTE产业化的同时,开展了LTE的后续演进与无线新技术的研究,力争在5G国际标准化的候选技术上产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布局5G关键技术的研究做了起步的工作.国家973计划也部署了移动网络体系创新的研究课题。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五年七月项目1:5G研发项目说明:国际电联已正式启动5G标准研究工作,5G进入到技术突破及标准研究的关键阶段。
国际电联将于2015年6月完成5G 愿景,在2018年完成5G标准征集。
3GPP在2016年启动5G标准研究工作。
重大专项5G相关研发课题将与国家863任务相衔接,支持863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IMT-2020国际标准中。
2016年,5G研发项目聚焦在5G重点场景、支持重点关键技术方案、关键器件研发,为国际标准化推动做好准备。
主要包括:5G 总体及关键器件、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应用三个部分。
1)5G总体及关键器件:针对3GPP国际标准研究推进、高性能AD/DA、基站功率放大器等关键器件;2)5G无线技术:布局两个典型场景,包括高速广域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三个重点关键技术方案,包括高频段、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
3)5G网络与应用:设置5G无线接入网架构研究,针对高精度定位、自动驾驶对5G技术及组网的研究。
(一)5G总体及关键器件课题方向1-1: 5G国际标准总体方案研究与推进课题说明:3GPP将于2016年启动R14工作,开展5G业务和技术需求分析,启动5G总体技术方案研究,以支撑2017年底ITU 5G候选提案征集工作。
3GPP是实质制定5G国际标准组织。
针对国际启动的5G标准研究项目,应加强5G总体研究,推动形成5G总体技术方案,并开展3GPP国际标准推进工作。
研究目标:面向国际标准化组织,完成5G技术需求研究、形成5G总体技术方案,进行仿真验证及技术验证,推动5G国际标准化工作。
考核指标:开展面向3GPP的5G总体技术方案研究、开发5G 技术系统仿真评估平台,开展仿真评估及技术验证,并制定国际推进策略,开展国际推进。
具体指标包括:(1)提交面向3GPP的5G业务需求报告、技术性能需求报告和评估方法报告;(2)根据3GPP标准化需求,结合5G关键技术成果,提出面向3GPP的5G统一空中接口技术框架,并开展5G关键技术兼容和共存分析,提出适用于5G典型场景及其组合的技术方案;(3)结合3GPP 标准研究需求,开发5G关键技术评估仿真平台,开展5G技术仿真研究,对关键技术及系统进行验证,完成对统一空中接口技术框架的测试及演示验证,支撑面向3GPP的5G技术方案研究工作;(4)提交国际合作和推进策略报告,支撑后续国际电联5G国际标准化工作;(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6)提交国际标准化提案不少于40篇,预期接受文稿15篇。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一年四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网上公示的申报课题分属以下五个项目: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项目3:新型无线技术项目4: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和产业化项目5:物联网及泛在网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说明:“十一五”期间,LTE研发和产业化已作了较为全面的部署,基本完成了系统、芯片等关键环节的产品开发。
“十二五”期间,将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并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2年,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包括:为完善TD-LTE产业链,重点安排了TD-LTE面向商用的多模单待手机研发、TD-LTE 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开发;针对TD-LTE-Advanced 设备研发,启动了系统试验设备、终端基带芯片、终端射频芯片、TD-LTE及TD-LTE-Advanced TTCN终端综合测试仪表课题。
课题1-1:TD-LTE面向商用的多模单待手机研发课题说明:TD-LTE手机产品研发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多模单待手机是TD-LTE面向商用国际主流的终端方式,开发难度较大,迫切需要尽快开发TD-LTE面向商用的多模单待手机。
研究目标: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GSM终端多模单待基带芯片,开发面向商用TD-LTE/TD-SCDMA/GSM多模单待手机。
具体包括:开发TD-LTE/TD-SCDMA/GSM多模终端平台,采用小型化设计、低功耗设计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设计,支持语音业务,解决终端产品的稳定性、低功耗、及内存的合理应用等技术问题。
支持IPv6。
考核指标:(1)提供500部TD-LTE/TD-SCDMA/GSM多模手机;(2)支持数据和语音业务;(3)TD-LTE模式下:至少支持2.6GHz和2.3GHz频段,支持最大20MHz射频带宽;(4)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指标应达到3GPP规范终端等级3的要求;(5)支持下行2 x 2的MIMO方式;(6)支持TD-LTE与TD-SCDMA/GSM的系统间PLMN搜索、系统间测量、系统间小区重选、系统间切换;(7)功耗指标和稳定性应满足面向商用的要求;(8)申请发明专利10项;(9)终端支持IPv6功能,具体包括支持IPv4/IPv6双栈运行,支持IPv4,IPv6及IPv4v6 双栈PDN,支持IPv6优先,为终端上应用开发提供IPv4/IPv6无关的API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二○一○年五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年度网上公示的申报课题分属以下五个项目: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项目3:新型无线技术项目4: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和产业化项目5:物联网及泛在网项目1 LTE及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目标: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实现LTE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
具体包括:1)LTE研发和产业化:完成TD-LTE的多频多模芯片、终端、系统和仪表设备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化,解决产品开发及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实现规模应用。
2)LTE-Advanced标准化、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参与3GPP LTE 增强型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拥有一定数量的基本专利,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形成完整产业链,研制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技术试验环境,建设2~3个规模试验网。
3)TD-SCDMA及其增强型优化和提升:支持一致性测试仪表开发和完善、开发新的业务应用等。
2011年本项目主要考虑安排基带芯片、仪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中还需支持的课题以及高铁等特殊环境下的研发课题。
课题1-1 TD-LTE面向商用多模终端基带芯片研发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是TD-LTE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
由于难度大、国际竞争压力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
研究目标:开发面向商用的支持TD-LTE和TD-SCDMA/GSM 的多模终端基带芯片,TD-LTE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 TD-SCDMA支持3GPP R7版本。
考核指标:提供1000片面向商用的多模芯片给终端厂家,用于运营商牵头的规模试验。
完成面向商用芯片的研发。
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
向TD-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的基带芯片。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支持TD-LTE和TD-SCDMA/GSM多模;–下行支持2×2 MIMO方式;–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解调;–下行支持64QAM、16QAM、QPSK和BPSK调制方式;–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支持非对称时隙配置;–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
完成芯片优化工作,重点是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功耗指标能达到面向商用要求。
申报单位须提供具体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1-2 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LTE基站和终端特点及相关新技术和实际测试需求,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测试方法。
在此基础上,开发模块化的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填补目前TD-LTE射频测试系统的空白,推动基站和终端性能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标:开发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
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无线收发技术特点;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特性;研究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测试方法;研究构建TD-LTE、TD-SCDMA互操作系统和终端的射频要求及测试方法;构建TD-LTE射频测试方案,开发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
考核指标:自主开发TD-LTE基站和终端射频测试系统;自主开发射频开关箱和完整测试软件,实现TD-LTE与TD-SCDMA互操作条件下的射频测试功能。
满足3GPP R10发布的版本所列射频测试用例实现自动化的测试用例;测试系统模块化,根据实际测试需求可灵活配置,能够完成相关标准中要求的90%以上TD-LTE基站和终端的射频指标测试;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4:1。
申报方式:鼓励有射频开发经验的实验室及仪表厂家牵头申报。
课题1-3 LTE 网络接口(S1/X2接口)一致性协议分析仪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LTE S1/X2接口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的需求,研究更方便、更简洁的测试工具对LTE的核心网设备和无线网设备进行测试。
有针对性地解决LTE设备在接口一致性方面进行功能性验证的难题,推动设备的接口实现一致性。
研究目标:开发LTE S1/X2接口一致性协议分析仪,研究面向核心网设备测试需要的无线网设备的模拟程序,能够直接通过测试工具向核心网发送S1接口协议消息;研究面向无线网设备测试需要的核心网设备的模拟程序,能够直接通过测试工具向无线网设备发送S1接口协议消息;研究面向无线网设备的另一无线网设备的模拟程序,能够直接通过测试工具向无线网设备发送X2接口的协议消息等。
考核指标:开发LTE S1/X2接口协议一致性测试工具,应支持S1接口协议和X2接口协议的遍历,支持面向核心网设备的测试程序和面向无线网设备的测试程序。
支持协议功能性的遍历测试,支持协议消息的反复压力测试。
支持模拟用户建立业务需要的所有S1接口协议测试,支持模拟多用户建立多承载需要的S1接口的协议测试。
支持协议错误的异常测试。
支持模拟用户建立需要的无线网设备之间X2接口协议测试,支持模拟多个无线网设备需要的X2接口协议测试。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1-4 TD-LTE基站基带与射频模块间接口(Ir接口)仿真及监测工具开发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LTE Ir接口标准化需求,研究TD-LTE Ir接口标准协议。
在此基础上,开发TD-LTE Ir接口仿真及监测工具,可以作为各射频拉远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产品的Ir协议一致性测试工具。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Ir接口协议并推动Ir接口标准化进程。
研究目标:研究TD-LTE Ir接口标准协议,并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仿真及监测工具。
考核指标:开发TD-LTE Ir接口仿真及监测工具,实现对射频拉远单元的Ir协议一致性测试;支持对射频拉远单元频点、载波数量、功率、时隙、码道等参数进行配置;支持对射频拉远单元进行心跳查询、告警监控;支持对Ir接口进行光功率查询、传输误码率查询。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
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
课题1-5 TD-LTE家庭基站及网关研发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LTE室内覆盖的特点、相关新技术、实际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的需求,研究TD-LTE家庭基站和网关的相关标准、技术、组网和业务应用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开发TD-LTE家庭基站和网关产品, 完善TD-LTE的产品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未来TD-LTE网络覆盖中存在的难点和特定需求,推动TD-LTE整体网络性能的提高,满足未来对于业务融合和业务创新的需求。
研究目标:研究家庭基站和网关的相关标准;研究基于家庭基站的网络架构、回传网实现方案;研究家庭基站和室外宏基站以及室内分布系统的混合组网方案、干扰抑制、切换;研究家庭基站和WLAN 等的异系统共存干扰分析;研究基于家庭基站进行三网融合的接入融合、传输融合、业务融合方案;开发家庭基站和家庭基站网关产品。
考核指标:提供100套家庭基站设备,2套家庭基站网关设备。
开发家庭基站和家庭基站网关产品,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CCSA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预商用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支持TD-LTE的频段:2.3GHz,2.5GHz;–支持灵活的带宽配置,包括5MHz, 10MHz, 15MHz,20MHz;–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支持1个单极化天线、1+1双极化天线;–下行支持2×2 MIMO方式;上行支持2天线分集接收、2×2多用户MIMO方式;–支持基站同步、即插即用、SON、节电模式(下行自动关断等)、IPsec等功能;–支持多种传输接口(ADSL/LAN/xPON等);–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预商业应用。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LTE 家庭基站和网关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
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研究单位参与。
课题1-6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宽带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课题说明:为了满足高铁旅客对于数据通信和数字娱乐的通信要求,本课题在高铁机厢内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制式,机厢到路边的外部系统采取TD-LTE技术。
本课题对TD-LTE技术支持高速铁路的宽带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并最终形成应用示范,为旅客提供宽带接入信息化服务。
研究目标:基于TD-LTE开展面向高速铁路应用的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可行性方案设计、样机系统研发,并结合高铁的建设与行业应用单位联合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高速铁路环境下的宽带通信系统核心关键技术,设计可实施的系统方案,完成高铁车载通信设备、基站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样机开发,并联合行业应用单位开展铁路的示范应用,并积极推进相关的标准和提案,申请发明专利。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完成高速铁路环境下(>350km/小时)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包括高速铁路的信道建模、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谱效率提升技术、高移动性的资源管理,切换技术以及信令的设计和优化。
–基于TD-LTE完成可行的端到端的系统方案设计以及样机系统的开发,车载设备满足铁道部相关规范。
–业务上,支持高铁机车内的2G/3G 语音与数据业务,WiFi 上网,视频监控等业务。
–与行业应用单位联合建设试验线路,开展示范应用,试验线路不低于60km。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
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