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膜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膜过滤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液相膜处理新技术。其特点为:
(1)能截留小分子的有机物并可同时透析除盐,集浓缩透析为一体;
(2)操作压力远比反渗透低,具有节约动力的优点。
纳滤膜的性质与特点
大多数的纳滤膜是由多层聚合物薄膜组成。活性层通常带荷负电化学基团。一般认为纳滤膜是多孔性的,其平均孔径为2nm。作为一般规律,通常分子量截留范围为100一200道尔顿,纳滤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有机溶剂的稳定性。
纳米过滤的分离机理
纳滤膜不仅具有依靠筛分作用进行分离,也显示有建立在离子电荷密度基础上的选择性,因为膜的离子选择性,对于含有不同自由离子的溶液,透过膜的离子分布是不相同的(透过率随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Donnan效应。
Donnan平衡模型
对于荷电膜脱盐,多用Donnan平衡模型来解释。
当系统达到平衡时,膜相、水相、溶液相的离子的化学电位应该达到平衡态。虽然,利用Donna 平衡理论来说明荷电膜的脱盐机理有所依据,而对于在压力下透过膜的机理,还不能从膜、进料及传质过程等多方面来定量描述。
第二节膜材料及其特性
膜材料
◆纤维素衍生物
醋酸纤维素(CA):由纤维素和醋酸反应制得。是反渗透膜、微滤和超滤的膜材料。
优点:价格便宜,膜的分离和透过性能良好;
缺点:pH使用范围窄(pH=4~8),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以及在高压操作下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压密,引起透量下降。
硝酸纤维素(CN):由纤维素和硝酸反应制得。价格便宜,广泛用作透析膜和微滤膜材料。为了增加膜的强度,一般与醋酸纤维素混合使用。
再生纤维素:纤维素溶于某些溶剂如铜氨溶液并在溶解过程中发生降解,在成膜过程中又回复到纤维素的结构,称为再生纤维素。广泛用于人工肾透析膜材料和微滤、超滤膜材料。
◆聚砜类
是一类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工程塑料。是目前最重要、生产量最大的高分子聚合膜。
用途:超滤和微滤的膜材料,多种商品复合膜的支撑层膜材料。
优点:耐酸、耐碱缺点: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差。
聚砜类材料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成带有负电荷或正电荷的膜材料或膜。荷电聚砜可以直接用作反渗透膜材料。用它制成的荷电超滤膜抗污染性能特别好。经磺化的聚砜醚(SPES-C)可用于制造均相离子交换膜。
◆聚酰胺类及杂环含氮高聚物
类型:芳香聚酰胺(APA)、芳香聚酰胺-酰肼(APAH)、聚苯砜酰胺(APSA)、聚苯并咪唑(PBI)、
聚苯并咪唑酮(PBIL)
用途:反渗透膜材料,目前最好的反渗透复合膜超薄皮层都是芳香含氮化合物,脱盐率可达99.99%.
优点:分离透过性能好、耐高压。
缺点:耐氯性能差。
乙烯类高聚物
聚丙烯腈(PAN):是仅次于聚砜和醋酸纤维的超滤和微滤膜材料,也用来作为渗透汽化复合膜的支撑体。
聚乙烯醇(PV A):是目前唯一获得应用的渗透汽化膜,由聚乙烯醇与聚丙烯腈制成的渗透汽化复合膜的透量远远大于聚乙烯醇与聚砜支撑体制成的复合膜
膜组件目前常用的膜组件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平板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膜分离过程中的质量传递问题 过滤模型(1)
在微滤、超滤等高孔率膜的过滤过程中,水 在膜中的流动一般是层流,可应用Hagen-poiseuille 公式,其过滤流速可表示如下: 其中:J V —过滤流率 ε -- 多孔率 η -- 溶液黏度
τ -- 扩散曲折率,为实际毛细管长度和膜厚之比 -- 有效膜厚
此公式成立的条件是流体为牛顿、不可压缩流体,层流流动,流速与时间无关,忽略边界效应。 过滤模型2
和化工原理中过滤操作一样,透过膜的通量(ms -1)可表示为: 其中,R m 为纯粹由膜产生的阻力
此公式适用于新膜, R m 以水进行试验求得。
由于过滤过程中,溶质会吸附在膜上,或形成浓差极化层,也会形成阻力,所以有 膜过程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
目前,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膜的透过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降低,其影响因素有: (1)浓差极化(2)膜污染
浓差极化
取膜面上一单元薄层 ,对此单元薄层作物料衡算。当达到稳态时,溶质因对流进入单元 薄层的速度等于透过膜的速度和反扩散之和。
dx
dc D
J J +=c c v p V
边界条件为0x ,
c c b == δ==x ,
c c m
将这一方程沿边界层进行积分 δ
D
k =
)
()(ln k p p v c c c c J b m --=
当凝胶层稳定时,g m c c = )
()(ln
k p p g v c c c c J b --=
如果溶质分子在膜上完全被截留,则上式可简化为: 或 被成为极化膜数。
l p
r J v ητε82∆=
l π
∆-∆=∆T p p 21p p p T -=∆2
1πππ-=∆m
v R p J π
∆-∆=
s m R R R +=b
c c J g
v ln
k =)
k /exp(v g J c c b
=b m c c /b c c /g
以上模型仅在与压力无关的范围内是有效的。 Kd 可以使用准数关系式估算。 不同膜过程浓差极化的特点
微滤:胶体溶液和大颗粒悬浮液的错流微滤比错流超滤更为复杂,存在着不同的机制,不可能用单一的方程预测其透过量。胶体溶液中的过滤通量一般要比模型预测值高几倍,主要原因是: (1)大分子溶质和细胞之间的大小不同,形成的凝胶层不够致密; (2)主体溶液中的大尺寸颗粒对凝胶层的破坏作用。 反渗透和纳滤 浓差极化方程: 当U 趋向∞时,几乎不存在浓差极化现象。而在通常的反渗透过程中,流速不能太高,因为随着流速的增加,流到阻力增加,能耗增加,通常采用合适的流速,这样就存在一定的浓差极化,即膜表面的渗透压增加。 浓差极化对反渗透的影响 (1)降低脱盐率;(2)降低水通量;(3)导致膜上沉淀污染和增加流道阻力。 降低浓差极化的途径
(1)合理设计膜组件,使其流体分布均匀,湍流促进等;
(2)适当控制操作流速,降低浓差极化度,极化度一般控制为1.2; (3)适当提高温度,降低流体黏度和提高扩散系数。 影响超滤速度的各种因素
浓差极化是影响超滤速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超滤中,为减少浓差极化,通常采用错流操作。在错流操作中,影响超滤通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压力的影响
当压力较低时,J 较小,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此时J 随∆P 成正比增大,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面上开始形成浓差极化层, J 随∆P 增大的速度开始减慢,当压力继续增大时,浓差极化层浓度达到凝胶层浓度时,J 不随∆P 而改变。因为当压力继续增大时,虽暂时可使通量增加,但凝胶层厚度也随之增大,即阻力增大,而使通量回复至原值。 (2)当形成凝胶层后,透量J 与lnC b 成反比。 (3)温度的影响
因为温度升高使物料的粘度降低和扩散系 数增大。所以操作温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不影响料液的活性和膜的稳定性范围内,尽量选择较高的温度。 (4)流速的影响
增大流速,会减少浓差极化层厚度,使传质系数增大因而通量增大。 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离子或溶质分子与膜发生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或因浓差极化使某些溶质在膜表面浓度超过其溶解度及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
低流速、高溶质浓度、高浓缩比最容易造成膜污染,需要及时清洗,恢复其性能。 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1 粒子或溶质的尺寸、形态粒子或溶质的大小与膜孔相近时,由于压力的作用,易产生堵塞,球形蛋白质、支链聚合物及支链线性聚合物也会导致膜污染;
2 溶质和膜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溶质和膜的吸附作用
3 膜的结构和性能:双皮层的中空纤维膜比单皮层的中空纤维膜更易污染,且不好清洗。
4 溶液特性:盐的种类与浓度,pH 值、温度、黏度。多价盐类对反渗透和超滤污染可能性增大。
5 膜的物理性质:膜面光滑,孔径分布窄耐污染
6 操作参数:压力、流速、温度 减少或防止膜污染的方法 1 料液预处理
33
.08.0)
((Re)023.0Sc Sh =a w
f b f m bU
J exp )(πππ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