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上帝教”性质转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河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09级康玉(2009012533) 摘要:“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运动息息相关,是研究该运动不能不针对的重要对象之一,笔者根据一些材料的观察,得出“拜上帝教”在成立之初并不具备革命性,而其后性质的转变对运动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在本文中,笔者响应“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要求,引用了一些西方文件并注重小人物的研究①,希望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关键词:拜上帝教洪秀全太平天国
“拜上帝教”最初是冯云山依据洪秀全的思想,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创建的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民间组织。其后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拜上帝教”逐渐成为太平军将士的精神寄托,也成为洪秀全等领导阶层确立自己地位的手段之一。在此期间,笔者认为“拜上帝教”经历了一次根本性质的变化,即从不具备革命性到具备革命性。下面笔者将分别对这次性质转变及这次转变对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加以论述。
一、“拜上帝教”的性质转变
洪秀全接受基督教思想是在1843年,因其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基督教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于是洪秀全改信奉基督教,开始了其传教布道的过程,先后编写了《原道救世歌》和《原道醒世训》等作品。冯云山在1844年来到广西桂平紫荆山发展“拜上帝教”至1847年8月洪秀全到达此处这段时间内,“拜上帝教”的主要教义均是由上述两部作品衍生出来的。
在这两部作品中,《原道救世歌》主要宣传天父上帝是中外古今共同的唯一真神,主宰世间万事万物,因此人人均应敬拜上帝,不可拜其它邪神;并且还规劝人们为善积德,反对种种不义行为。而《原道醒世训》则提出天下男女均是上帝生养的兄弟姐妹,不应存在彼此之私,主张人人应提高个人身心修养,遵循上帝的真道,从而建立天下一家的“大同”社会。在这两部作品中,洪秀全将基督教教义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主张人们只要敬拜上帝,就可以纯洁灵魂,消除邪恶,世界清平。为此,他采取了一种非常善良、但也是十分肤浅的方法——即通过自己的传教,来使人们改邪归正,来普渡苦难的众生。因此笔者认为,在早期的“拜上帝教”教义中,是不具备明显的革命性的,这点除了以上两部作
①谢维:《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44页。
品的内容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段史料得到佐证。
洪秀全曾在1847年到广州,跟随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过几个月的基督教教义,在这几个月的学习中,罗孝全对洪秀全有着这样的评价:“(洪秀全等两人写的基督教材料)简单明了,叙事清楚,令人满意,读后使我确信主已乐于感化他们的心,驱使他们抛弃偶像,来寻求救世主……现在他们每天都在这里学习,我几乎相信,是主送他们来这里的,不用多久他们就会被吸收进教会……在迄今为止我所听说过的所有中国人的经历中,他们所字数的那些经历是最令人满意的。我相信,这也许是圣灵感化这个蒙昧民族的开端。”①由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罗孝全作为一个西方传教士,对洪秀全关于基督教的认识是持很大程度的肯定态度的,并且对洪秀全的一些理解还作了积极地肯定与赞扬。由此我们可以基本认定,洪秀全在1843-1847年这段时间,其思想大致接近于一个刚刚皈依基督教的中国教徒,其继承的是大多数纯粹的传教士的信念,即将主的福音传遍整个中国大地,教导民众“改邪归正”,从而给苦难民众以精神上的解脱。因此其思想中并没有萌生什么反抗的情绪,而在这段时期内的“拜上帝教”教义中,也基本不存在革命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洪秀全在1847年回到广西桂平与冯云山汇合后,曾同冯云山一起制定了宗教仪式,并仿照摩西十诫制定了“十款天条”。这十条戒律除了规定敬拜皇上帝,不可敬拜其它邪神之外,其余的条款只是严格的到的生活准则(例如戒杀、戒淫、戒贪等),并无丝毫的斗争性。而在冯云山被团练头子王作新举报,遭清政府捕获后,其获救固然是因为冯云山采取巧妙对策以及拜上帝教会众的营救,但与清政府完全找不到拜上帝教反清的证据也有很大关系。据史料记载,负责处理冯云山一案的桂平县知县王烈查核王作新收缴的拜上帝教抄书,认为其中“尚无违悖字句,惟内有耶稣二字,系西洋天主教书”。②而事后,王作新也遭到“捏饰大题架控,是否挟嫌滋累”③的申诉。
综上种种材料可知,在1847年之前,以洪秀全为精神领袖的“拜上帝教”确实不存在斗争性与革命性,其性质可基本定位为一个在中下层群众中传播的基
①夏春涛:《有关太平天国的西文资料选译·罗孝全1847年对洪秀全的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总86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8-59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农民运动类第556卷,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3页。
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83页。
层宗教组织。
而“拜上帝教”革命性的萌发则是在洪秀全1847年8月回到广西桂平,与冯云山共同组织教内各种活动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当时正值广西农民起义进入高潮,洪秀全与农民的广泛接触,再加上穷苦百姓出身的其它“拜上帝教”高层的影响,使得洪秀全逐渐认识到:实现天国的途径不应当是调和,而应当将全部希望寄托到力求实现天国的群众身上,借助他们的武器来消灭他们所批判的世界。
这种大大前进了一步的新认识表现在他在这一时期的新作品——《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中。在《原道觉世训》中,洪秀全首先提出了与“皇上帝”对立的“阎罗妖”,提出只有消灭“阎罗妖”,才能真正实现“太平天国”,从而使压迫劳苦大众的腐败清政府成为了“拜上帝教”攻击的对象,使得这个组织真正具有了革命性质,并且可以说,“《原道觉世训》给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了战斗目标”。①而《太平天日》则通过描写洪秀全病中的异梦,宣称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耶稣之弟,受命下凡“斩邪留正”,从而“第一次明确划分了正与邪两大阵营”②从此以后,“拜上帝教”有了明确的斗争对象,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
从“改邪归正”至“斩邪留正”,“拜上帝教”经历了其第一次性质转变,从此之后,“拜上帝教”正式成为了借西方基督教之名下的农民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组织。该教在第一次性质转变后,至第二次性质转变的这段时期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地、甚至可以说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笔者将在本文第二部分对此进行论述。
二、“拜上帝教”性质转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拜上帝教”完成第一次性质转变后,其最根本的影响是使得西方基督教真正意义上同中国的农民阶级反抗斗争结合了起来。具体来讲,“‘人皆兄弟’的基督教博爱观念,被注入了农民阶级的经济平均主义和非常原始的平等观。宗教狂热被充实以积压已久的农民群众的革命欲求。更突出的是,宗教戒律仪式被改造成相当完备的革命军队所需要的严格纪律。”③上述三个方面均对太平天国早期的
①罗尔纲,周邨:《洪秀全论》,《江海学刊》1963年第4期。
②苑书义,林言椒:《太平天国人物研究》,四川:巴蜀书社,1987年,第6页。
③李泽厚:《太平天国思想散论》,《历史研究》197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