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导学案58694

合集下载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教师)(初备)主编:谢彩杰审核: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 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知识链接】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上一世纪20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它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自主学习】1、字音廿三(niàn)青面獠牙(liáo)佃户(diàn)兜肚连肠(dōu)肥瘠(jí)面面相觑(qù)自戕(qiāng)细细嚼烂(jiáo)亲眷(juàn)接洽(qià)牵掣(chè)诅咒(zǔ zhòu)2、阅读小序,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写作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明确:(1)交代了“狂人”所患病症系“迫害狂”。

(2)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的道路。

学案1: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学案1: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一)温故知新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

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

(二)走近作家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背景:注解①了解背景及刘和珍等参与的爱国活动。

1.背景介绍: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

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

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 中国现当代小说 狂人日记 导学案

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 中国现当代小说 狂人日记 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教学目的: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导学基础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佃()户刽()子手自()戕勒()死椽()子履()历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B.目前,每年大学生毕业虽然不少,但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中央政府强调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解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它表明中国高层越来越善于吸取过去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

D.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适当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互动空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花枝头谢大光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精品教学案:第二单元 3 狂人日记 Word版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精品教学案:第二单元 3 狂人日记 Word版含解析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精品教学案内容概述学习指导从现代到当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时俱进,感应社会脉搏的小说创作也记录着民族的历史、时代的声音与灵魂的歌唱。

他们有的踏着时代的鼓点,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人民奋进的号角;有的躲开时代的风云,浅吟低唱,独行呓语,以各自的特色和魅力演奏着小说的交响曲。

当我们离开喧嚣,去谛听中国现当代小说走过的百年历程,有一种声音先声夺人、振聋发聩,那就是在灵魂的暗夜里,在人世无涯的苦难中,忧郁的歌者用悲怆、凄楚、嘲讽的沉浊嗓音唱出苍茫时分的黎明之歌。

鲁迅、史铁生、刘心武作为时代的先觉者,以向旧生活诀别的方式走向新时代。

他们的作品不仅有深刻严峻的审判意识,而且还有对社会和自身命运的思索以及由此产生的既崇高又痛苦的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而本单元的两篇必读文本《狂人日记》《命若琴弦》和一篇扩展阅读文本《班主任》,自然凝聚着鲁迅、史铁生、刘心武对社会人生问题自觉而又深刻的思索,闪耀着烛照人类心灵的思想之光。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一篇小说,除了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还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

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进行文学鉴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要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

同时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思想情感。

因此在小说学习中,应注重分析和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艺术之美。

3狂人日记[内容简介]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宣告了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纪的开始。

记念刘和珍君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二语文水平测试复习导学案(教师版)复习篇目:《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作家及作品2、识记字词3、默写课文第二节4、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刘和珍烈士的事迹复习重点:字词默写复习难点:字词默写方法与措施:朗读法点拨法归纳法学习程序一、课前预习: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3、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二、合作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洗涤.(dí)惮.(dàn)攒.射(cuán)尸骸.(hái)长歌当.哭(dàng)喋.血(dié)杀戮.(lù)殒.(yǔn )身不恤. ( xù ) 桀.(. jié )骜.(ào)浸.(. jìn )渍.( z ì)2、解词:长歌当哭:这里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羽翼,鸟的翅膀,文中指帮凶。

桀骜锋利:形容人的性格倔强,不易屈服。

黯然泣下:忧伤而至哭泣的样子。

喋血:流血满地。

浸渍:浸润,渗透。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百折不回:比喻意志坚强,不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

也说百折不挠。

3、课文记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你可以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提示: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狂人日记》文题解读《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月《新青年》第4卷第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它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还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背景纵览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

鲁迅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

字词梳理1字音廿三(niàn)青面獠牙(liá)佃户(diàn)兜肚连肠(dōu)肥瘠(í)面面相觑(qù)自戕(qiāng)细细嚼烂(iá)亲眷(uàn)接洽(qià)牵掣(hè)诅咒(zǔzhòu)2多音字3形近字。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呐喊》导学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呐喊》导学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呐喊》导学案三.《呐喊》导学案《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

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

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

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本篇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篇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

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所作的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是语言性格化。

《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

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

孔乙己公开课导学案

孔乙己公开课导学案

<孔乙己>>导学案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的.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回顾小说的有关知识.2.自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3.分析文章结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知识链接】【小说的文学义涵】A.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C.小说的主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1918年五月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等.本文选自《呐喊》.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

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板块一:【夯实基础】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熟记本文生词.(1)注音:阔绰( ) 羼( ) 绽出( ) 拭( )(2)释义: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学习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学习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一、文题解读《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它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笔名“鲁迅”首次出现于中国文坛。

二、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还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背景纵览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2013年语文高二选修《狂人日记》精品课件粤教版

2013年语文高二选修《狂人日记》精品课件粤教版

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 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正因为画不成, 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 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 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
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 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 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 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思考】 请你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含 义。 【提示】 画线部分即思考答案。
(杀8)自害戕,:残_害__。__戕__,__q_i_ā_n_ɡ_。__________ (9) 鬼 鬼偷祟偷祟摸:摸,__不__光__明__正___________ 大。祟,_s_u_ì_。_________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 名周樟寿,字豫才,后 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思学想家家、________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
(4)青面形獠容牙面:貌_狰__狞__凶__恶__。_________ (跟5)接人洽联:系_,__洽__谈__有__关__事__项__。_______ (6)不以不为认然为:是_对__的__,__表__示__不__________ 同意,多_含__轻__视__义__。_________
(7)迷祸信祟的:人_指__鬼__神__带__给__人__的___________ 灾祸。 ________
二、字形辨认
缀 zhuì点缀 辍 chuò辍学 掇 duō掇拾
砧 zhēn铁砧 拈 niān拈花惹草 踮 diǎn踮脚
渲 xuàn渲染 暄 xuān寒暄 喧 xuān喧闹
栈 zhàn栈桥

践 jiàn实践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公开课优质课导学案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公开课优质课导学案

5.孔乙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资料链接:1、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

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

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

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

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狂人日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学习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学习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一、文题解读《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它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笔名“鲁迅”首次出现于中国文坛。

二、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着名小说。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还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背景纵览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

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狂人日记(教师版)

狂人日记(教师版)

《狂人日记》学案【课题】《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2单元【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5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技能目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白话文小说的特点,剖解狂人形象。

了解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情感目标: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吃人社会的本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定标自学】一、知识链接1.介绍创作背景《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作者在这篇小说发表时,第一次采用了“鲁迅”的笔名。

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度失望而沉默。

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钩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已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年青》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

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在中国仍至世界文学史上以“处女作”成名的作家为数不少,但在37岁时才发表处女作,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并成为大文豪的作家却为数不多。

鲁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革命造成的机遇。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学革命,也就没有鲁迅。

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之前,不但写了《文化偏至论》、《魔罗诗力说》等文学论文,翻译了许多“域外”的进步小说,还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其主要思想都在于唤起人们的觉醒。

然而,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声音虽然激进,但毕竟缺少呼应,不能造成一个运动。

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发难后,虽然也一时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动,终于形成了一股势力,其影响就震撼人心了。

《狂人日记》导学案复习课程

《狂人日记》导学案复习课程

《狂人日记》导学案(教师)(初备)主编:谢彩杰审核: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 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知识链接】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上一世纪20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它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自主学习】1、字音廿三(niàn)青面獠牙(liáo)佃户(diàn)兜肚连肠(dōu)肥瘠(jí)面面相觑(qù)自戕(qiāng)细细嚼烂(jiáo)亲眷(juàn)接洽(qià)牵掣(chè)诅咒(zǔ zhòu)2、阅读小序,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写作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明确:(1)交代了“狂人”所患病症系“迫害狂”。

(2)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的道路。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精品导学案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精品导学案

5.孔乙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资料链接:1、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

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

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

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

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

狂人日记导学案鲁教版优教案

狂人日记导学案鲁教版优教案

《狂人日志》导教案【学习目标】知与技术目:理解小中重要句的含以及狂人的人物形象;培育学生析小中的人物形象和主思想的能力。

程与方法目:学生通自主合作学掌握小的方法。

感情与价目:在中领会迅国家状和民族前程的;培育学生的国情。

【走作者】一、读懂题目:明确:、《狂人日志》:发布于年代第四卷第号《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实拥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我们知道,上一世纪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大张旗鼓的“新文化运动”,而其口号正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回来的鲁迅相同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浸礼,最后不甘孤独地钞古碑,在钱玄同的煽动下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连续自己“年青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志》的写作,以及以后的集子。

、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呼喊》、《徘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召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自学】迅速文,达成以下。

、归纳小的内容?明确:本文述了一个非同常甚至有点恐惧的故事——作者回听一个朋友生了病,就路去探望了个年人。

个候,朋友已全愈,在一个地方做了候官;病人的哥哥就向作者述了弟弟患病的,并作者一本弟弟在患病期写的日。

在日里,年的病人表达了他在病中的多意想不到的状况。

是在他患病从前没有生或许不敢想象生的象,于是在极度的和惊慌下开始捕风捉影,在梦中胡言乱⋯⋯作者在回去以后,通自己的整理,就有了本《狂人日》。

、梳理文构:明确:从构造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统:()作为整理者的文言文题叙系统,在这里,交代了狂人发病的始末和这今日志的由来;()整理事后的白话狂人日志系统,这里记录了狂人在病中的各种独到的发现、思想挣扎和心灵感觉。

、在文章中,最能够直刺你的心灵,惹起你震惊甚至胆战心惊的是什么呢?明确:——“吃人”。

这是作者在文字中所发出的最为振聋发聩的声音,也是“狂人”透过层层的历史和现实的烟云的独到而深刻地发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导学案 新人教版

《朝花夕拾》导学案【目录】《朝花夕拾》包括O 一、作家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生活艰苦,让鲁迅忆起儿时生活,便写下了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即早上的“花”,傍晚拾起。

作者在以儿童的目光追忆往昔的同时,又以成年人的眼光来作出新的评论。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1、《朝花夕拾》按照内容与思想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这两篇文章都以议论伟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诸文,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三类: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包括《五倡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诸文,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的眷念,以及对一些事情的反感,弥漫于一个个生活画面中。

2、内容简介:《狗•猫•鼠》一一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 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图》一一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导学案(教师)(初备)主编:谢彩杰审核: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 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知识链接】1、《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新青年》上,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上一世纪20年代,华夏土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留日归来的鲁迅同样经受着时代思想的洗礼,最终不甘寂寞地钞古碑,开始了文学创作实践,用以延续自己“年轻时候做着的梦”,于是就有了崭新内容和形式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它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

2、鲁迅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自主学习】1、字音廿三(niàn)青面獠牙(liáo)佃户(diàn)兜肚连肠(dōu)肥瘠(jí)面面相觑(qù)自戕(qiāng)细细嚼烂(jiáo)亲眷(juàn)接洽(qià)牵掣(chè)诅咒(zǔ zhòu)2、阅读小序,作者写的这段小序,对这篇小说来说,在写作上、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明确:(1)交代了“狂人”所患病症系“迫害狂”。

(2)交代了作者与“狂人”的关系,介绍了“狂人”的病症以及“狂人”的日记,说明了小说的形成及其篇名的由来。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供医家研究”,语带双关,从表面上看,是说把它写出来好让医生研究治疗狂人之症,而实质是要让有志之士研究我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病,探求改革社会,救治中华古国,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的道路。

因而,小序对小说表现中心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理清层次,概括各层内容。

一层(题序、一至三):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

二层(四至十):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三层(十一至十二):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四层(十三):结论。

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合作探究】1.“吃人”这个词是本文出现频率最高的。

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明确:《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①历史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②现实生活: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血馒头治痨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作用:这些事例,将抽象的社会见识融于形象的叙述中,揭示出民族集体无意识吃人欲望的存在,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国民生存的悖论与无奈,以及愚弱的精神状态。

2、小说归根结底是什么“吃人”(小说主旨)“救救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会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有别的原因明确:(1)主旨: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扼杀。

◆不仅从肉体上吃人,而且从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

◆弱小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舆论力量扼杀下层群众,导致个性扭曲。

◆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幼者、弱者。

(被吃:祥林嫂、华小栓、夏瑜、孔乙己等。

“中国的文明,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席”(《灯下漫笔》)(2)“救救孩子”的含义治标必须先治本,否则一切就是妄谈,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就得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3、狂人是不是一个真的疯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一方面是真疯,病症:(1)变态的心理。

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笑,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

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属于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

另一方面,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和觉醒者。

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看出来:(1)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封建社会家族制度和礼教的蔑视和斗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

(2)“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的启蒙者的思想特点。

(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

(4)“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心态的认识。

(5)“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

(6)“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

(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

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总之,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

象征的是近现代社会(晚清至民初)所有的壮志未酬的先觉善斗之士和反封建的先驱。

4、环境是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揭示社会主题的重要元素。

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有关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意义。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

②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③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④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

⑤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⑥烘托人物形象。

⑦深化作品主题。

5、课堂小结(1)主题:极大限度地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罪恶,指出了封建家族制度、建礼教(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扼杀。

不仅从肉体上吃人,而且从精神上窒息人、戕害人,弱小者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舆论力量扼杀下层群众,导致个性扭曲。

家庭伦理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妻)也有吃人,一味收拾幼者、弱者。

这篇小说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

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2)艺术特色:①语言新——白话②结构新——日记③人物新——疯子④表现手法新——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结合(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

)⑤叙述视角新——序言文言文“余”和日记白话文“我”,双重叙述双重视角。

【巩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译着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④多少人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

⑤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参考答案】D【解析】①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对象误用,这里可用“喜闻乐见”(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

③当务之急:指当前应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

与“目前”重复。

④溜之大吉:偷偷地走开,一走了事。

感情色彩误用,这里可用“归心似箭”(形容返回心切)。

②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⑤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⑥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很熟悉,做起来很容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昨日上午从成都某交警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私家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C.《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D.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成都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

【参考答案】C【解析】A.递进分句的语序不当;B.句式杂糅,去掉“系因”的“因”;D,缺少主语,去掉“经过”)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江西省赣中五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

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参考答案】D【解析】A不合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