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编著-第3章春秋战国共118页文档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感的装饰,构成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①熔点比较低;②硬度可以增高;③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①图腾标记;②神灵崇拜;③驱神辟邪;④装饰作用。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类,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成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额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
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明代其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的目的主要是:祭祀祖先的祭器歌颂周王的美德对贵族的赏赐④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
6、六器为:壁、琮、圭、琥、璋、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5、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
战国时期的
●
刺绣织物
4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战国时期的帛画
4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43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战国刺绣: 1982年湖北江陵出土有以凤鸟和龙为主体、针法以锁绣为主、间以平绣的刺绣服装,线条流畅、
针法纯熟,构图讲究对称,配色力求协调。 五时服色:即四时迎气制度,不同节令穿不同色彩的服装、用不同色彩的旗帜(幡)。 东方青色、南方赤色、 西方白色、北方皂色。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引言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漆器工艺 染织工艺 玉石 琉璃工艺 结语
壹
第一节 引言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一节 引言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 、大转变的时代。
各国的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学 术领域,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 繁荣,这些都推动着手工业的发展。在工艺美 术领域,冶金、陶瓷、染织、漆器等都有较大 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造形优美、想象丰富的优 秀作品。
27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
第三节 陶瓷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在出土的陶器上往往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铭,这 是官方经营的产品。私家生产的陶器也大量发展,器物上刻有“綦 昌”“文牛陶”“陶午”“栗疾已”等人名。
战国时期窑场在山西侯马、河南洛阳、河北武安、浙江绍兴等地发 现很多,大概是陶瓷生产的集中地。从窑室规模和结构看,比以前有更 大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漆器,主要出土地点有湖北江陵、随县、云梦, 湖南长沙,河南信阳,四川成都,山西长治,河北平山,山东 临淄等。楚国是漆器的重要生产地区。各地出土的战国漆器, 以河南信阳、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最为重要。
春秋战国中国工艺美术史PPT(59张)

蟠螭纹
蟠虺纹
春秋战国中国工艺美术史PPT(59张)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PP T
人物纹——农桑、弋射、宴饮、攻战
春秋战国中国工艺美术史PPT(59张)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PP T
宴乐渔猎攻战纹
春秋战国中国工艺美术史PPT(59张)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PP T 春秋战国中国工艺美术史PPT(59张)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PP T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春秋战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青铜器 第三节 其他 第四节 结语
学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春秋战国
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与时代、环 境、宗教、民族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本时期工艺美术既有时代的共同 性又有地区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青铜器、漆器的艺术特色。
技术与艺术:纹饰模块拼兑技术、范铸组装工艺 嵌红铜、错金银:华丽 失蜡法:玲珑剔透
失蜡法: 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开始使用失蜡法,这种方法能够
浇铸出更加复杂多变的造型体,他的做法是:先用蜡做成 器物的模型,因为蜡质较软,容易雕刻造型,所以可以做 出非常繁密精致的纹饰和造型。做好之后在蜡模型上反复 淋上细泥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 将青铜液灌入,冷却后去掉泥范使青铜器成型,这种方法 一直沿用至今。
青铜犀 尊
青铜鸟 尊
春秋战国中国工艺美术史PPT(59张)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教材工 作汇报 课件PP T
2.装饰和加工的革新
题材:辅纹——綯索、垂叶、云纹
动物纹——龙或其变体; 蟠螭:两条以上的螭龙缠绕;蟠虺:特别细密的蟠螭
3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演示教学

• 装饰题材:摆脱了宗教神秘气息,传统动物纹进 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社会生活题 材,宴乐、射猎、战争等,采用了模印、刻划和 镶嵌的手法。
• 艺术风格:春秋时期比较疏简,战国时期趋于繁 缛。
• 制作工艺:从商周时期的浑铸,发展到分铸,采 用了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 蜡模等新技术。
二、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 它们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 始流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 提升而礼仪功能的消隐。
鼎
• 春秋早期:鼎多为宽腹而且比较浅, 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
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1、薄胎 2、卷边 3、川字纽 (弦纹纽)4、双层纹
战国铜镜的装饰主要有1、四叶纹 2山字纹 3、双菱纹 4、夔凤纹 5、长尾兽纹 6、蟠螭纹 7、连弧纹 8、 地纹
战国青铜镜(背面)
四山纹铜镜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二)带钩
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其质地以 青铜居多,但也不乏金、银及玉石等高档材料。
在春秋中晚期的基础上,战国玉器的制作更加繁荣,出现 了商晚期以后的又一艺术高潮。华丽精巧成为战国新风,作 品以礼仪用品和佩饰等居多,玉制带钩也不在少数。
这一时期玉制佩饰等饰品的款式丰富多彩,作品常做成 灵动多姿、形态生动的鸟兽形。而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战 祸频繁,以玉装饰的兵器也明显增多,还出现了特有的玉 具剑(曾侯乙墓出土)。
•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 墓出土。此案设计精美, 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 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 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 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 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 木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7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诸侯强盛、大夫专政:精美器物不再仅归王室 列国割据:文化多元 混战不休:促进交流 礼崩乐坏:造作僭越,使用趋自由 “天道远,人道迩”:工艺美术关注人生 思想活跃: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铁器出现:青铜器新技法诞生 手工业发展:青铜器至尊地位动摇
针刻 制作:以铁质工具刻划纤细装饰于器表 效果:线条纤细,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应用:捶揲的薄胎铜器
漆绘 制作:用大漆绘画图案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豆
几何纹长柄豆(战国早期,通高50.2 厘米) 燕国器。盖钮甚高,扣盖 后,如婷婷玉立,高雅出众。
不再诡秘的写实动物造型——
局部动物形:
龙首提梁盉(战国早期,高29厘米) 越国遗物。相似的器物也见于中原与 北方地区。
双兽三轮盘(春秋晚期,高15.8厘米) 吴 国遗物。结构新奇,双兽能做拉手,三轮可以 转动,为罕见的仿车形古代青铜器皿。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春秋战国.doc

春秋战国时代与工艺美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也就是春秋。
春秋时期天子政权丧失,诸侯争霸,兼并不断争斗不已。
分劽的政治格局、不同民族构成、各自的地域背景导致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工艺美术也因之多姿多彩,争芳斗艳。
中国的思想观念开始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
诸子学说讨论的核心是“人”,对人的关怀压倒了对鬼神的崇敬。
工艺美术也因之回归生活,关注适用。
造型色彩进一步消退。
铁器出现、漆器进入人们的生活,青铜日用器成为主流,丝织业的大发展开启了中国丝绸的辉煌。
青铜器容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种类大约包括任食器、酒器和水器,他们中的器物还在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典型的例证是战国中期的扁圆鼎,华丽却不庄严,观赏意义的提升和礼仪功能的丧失。
形体不再巨大,还配盖。
一些新的容器特别讲究实用如鉴,这是一种大型的盆,能贮水,盛冰特大的还用于沐浴,人们取照容貌也只要依赖置水的鉴。
此外还有遵、耳杯、洗、浴缶等。
这些专为日用而作。
简净是造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流畅的造型令器物倍显利落明朗,也是青铜艺术转向清新的重要体现。
青铜容器造型的写实风气又重新振作,简净和写实的动物造型体现着青铜艺术的新气象,而装饰却是新气象更重要的载体。
兽面等传统动物题材退出装饰,新装饰主题大约围绕龙及其变体,各种形体的云纹和几何纹也经常是装饰主题,四方连续与散点构图。
新的技法金银错、鎏金和针刻新技法着力表现的是新题材,如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表现的是蟠虺纹、错金银表现的是各种形体的云纹和几何纹和四瓣花,至于最关注的题材几乎都是由针刻和嵌铜展现的。
春秋战国浮雕式的装饰高度降低,平面化的代表是装饰的新方法。
平面化还体现着适用,让器物不易藏污纳垢。
铜镜带钩铜镜是古人用于照鉴容貌的青铜用具,多呈扁平的圆形。
正面光滑明亮,用以鉴容。
背面虽常见光素的,但带装饰图案者也不少。
装饰通常随竟身一道铸出,又有后加的。
后加的装饰往往使用贵金属、玉石等高档材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织锦工 艺
织锦种类与用途
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 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缂丝: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刺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织锦用途:贵族服饰、家居装饰、礼品赠送等
织锦制作工艺
色彩:色彩丰富,以红、黄、 蓝、绿、紫等为主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工艺美术主要类型
青铜器:如鼎、簋、壶、盉等,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陶器:如陶鼎、陶甑、陶罐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器:如璧、琮、璜、佩等,具有较高的 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石器:如石斧、石刀、石磬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设计:根据玉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进 行设计
雕刻:采用雕刻、镂空、镶嵌等工艺进 行制作
打磨:对玉器进行精细打磨,使其表面 光滑、圆润
抛光: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其光泽 明亮、晶莹剔透
装饰:在玉器上镶嵌宝石、金属等装饰 物,增加其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玉器纹饰与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特点:简洁、流畅、对称 常见纹饰:云纹、龙纹、凤纹、兽纹、植物纹等 纹饰寓意:吉祥、富贵、长寿、平安等 纹饰与图案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从单一到多样
漆器:如漆奁、漆盘、漆盒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木器:如木雕、木刻、木器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繁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玉器:质地温润,造型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漆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瓷: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沙,湖北尤多
• 纹饰——云雷纹、菱形纹、龙凤纹、舞 蹈人纹、狩猎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对纺织机
进行了改革,一种用脚踏的斜织机 便很快的代替了古老的踞织机。当
时,纺车已经代替了纺轮,纺纱的
效率也成倍的提高。
春秋战国的丝,麻,毛织工艺
丝织工艺——由于蚕丝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不断创 造出新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已能织出许多品种和纹样的织物。 麻织毛织工艺—— 大麻生产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在春秋战国及最后一个时期,在棉花的种植没有传入中 原以前,它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衣着原料。当时精细的苎麻布 艺和丝绸比美,郑国的苎麻丝造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到了 战国时期,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因为苎一年可以收割三次, 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苎麻布的生产也比春秋时期大为增加, 以和葛织物一样的普遍。
簠fu
豆
壶
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国内现存两件, 一件为传世品,藏故宫博物院; 一 件 于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用镶嵌 进行装饰.画面用带状分割的组织方 法,将题材分为三层六组。
钫
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说文》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
铜镜、带钩、灯具、器座等 日用器渐发达 技术 —— 嵌红铜、错金银:华 丽 失蜡法:玲珑剔透 模印制范法:清晰细密
一、青铜器的演变和创新
鼎
错金银青铜有流鼎
鬲
甗(yan)
簋gui
秦公簋 春秋
敦dui
三角云纹敦 战国
变形蟠龙纹青铜敦 敦:造型可方可圆,盖与身常形制相同。 合,成球体或卵形;分,为相同的两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述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十万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居住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或者称为“中国猿人”。
他们生活在石灰岩的山洞中,征服自然的两种武器是:石器和火。
他们最初使用的是天然的石块,以后逐渐学会了选拣石块,打制石器,但是还没有固定的型式。
三十万年前的“丁村人”和二十万年前的“河套人”,所用的石器有了第二步加工的痕迹。
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发现了距今一万七千年前的“山顶洞人”。
他们的形象基本上和现代人差不多。
所以称之为“真人”。
他们制作的石器,仍然是相当粗糙的。
通常把打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旧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一)仰韶文化——半坡1.村落。
2.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的房屋。
3.烧制陶器(盆、瓶、罐),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原料制作。
(煮饭的粗沙陶,盛水的细泥陶)4.彩陶的制作是其重要成就,鱼纹和人面纹,具有鲜明的特色(二)河姆渡文化1.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种植水稻。
2.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过定居生活)。
3.陶器有釜、灶、钵等。
4.纺织工具。
5.雕塑:牙雕、骨雕、泥塑等6.雕刻装饰题材:鸟、猪、稻禾、几何纹。
(三)母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1.生产工具改进。
(磨制石器、牙骨工艺提高)2.制陶工艺(改变泥土内在性质);制陶工艺既注重实用,又注重对美的要求。
在陶器上施以化妆土,还进行彩画、刻镂、堆贴等各种装饰。
其中彩陶最为有特色。
3. 纺织工艺。
4.木工工艺(居住的需要)石斧、石锛、石凿等加工木料。
(四)父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黄河中下游产生龙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此而得名。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1.制陶技术提高,采用封窑和轮制。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三章上ppt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 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 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 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 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原始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
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主要类型:1)半坡型;2)庙底沟型;3)马家窑型;4)半山型;
皓纹觯(zhi) 商晚期
觯(音志),饮酒 器,形似瓶而矮。
食宁方斝(jia) 商晚期
龙虎纹尊 商中期
四羊方尊 商晚期
尊、?,尊是盛酒备斟 酌之器,?是盛酒酿酒 之器。以铜器储酒时间 长了会有毒,古人已知 其害,故平时多以陶? 储酒,但宴请宾客时陶 器又欠美观,故临时改 用铜器。尊多作成兽形, 如犀尊、象尊、枭尊、 驹尊之类,而且装饰华 丽。背凿洞,便于注酒, 加盖以防尘污。凡祭祖 与立坛社稷用大?和大 尊,二器多同时使用。
商代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和世界文化 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已处于鼎盛时 期。(这一时期发生历史的重要转折和灿烂文化的原因:生产力的 提高、物质基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战国虎噬羊纹牌饰
虎噬马纹牌饰(战国,长9.2厘米) 北方民族的青铜器曾被称为“鄂尔 多斯式”,但研究的发展,已令越 来越多的专家弃用这个名词。
第三节 其他
一、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丝绸 1、原始社会到西周
丝绸的重要
关系国计民生 高级服装面料 装饰体现等级,指示审美变迁
新石器时代:起源
湖州钱山漾,荥阳青台村丝绸,夏县西阴村家蚕茧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发展: 西周晚期:现知最早,山东蓬莱 春秋:数量渐多 战国秦汉:风靡 魏晋以来:渐为汉初自北方草原传入的带头、带扣取代
材料:青铜居多,也常见金、银、玉等 制作:展示性强,故往往考究 来历:北方草原传入说应欠妥
鎏金镶玉石青铜带钩(战 国中期,长11) 鲁国 遗物。形若翼兽,钩端做 兽首形。通体鎏金,中部 镶玉鸟,玉鸟下嵌绿松石。
图案:精美,满密,清晰 题材:四叶、菱形、蟠螭、夔龙、
连弧、山字纹 装饰手法:铸纹,透雕,漆绘、金
银错、镶嵌 透雕镜(复合镜),正面为含锡较
高且略薄的白色青铜片,背面是镂 空图案的一般青铜片,先分铸,再 合铸。兼顾明净和华丽。春秋晚期 出现
嵌玉琉璃镜 透雕镜
四山纹镜(战国,直径 14.2厘米) 山字纹 镜图案的含义,尚不能 解说。西汉时,这类铜 镜仍会出现,但水平一 般不及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