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

合集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闻名的,被广泛认为是成功的模式之一。

在德国,职业教育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学徒制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产教融合,建立起了紧密的产教合作关系。

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还在企业接受实习或学徒培训。

这种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与就业市场需求接轨。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设计。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路径。

职业教育还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成绩和工作经验,进入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学院深造。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性和职业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种强调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德国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德国政府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在思考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和思考。

我们要注重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我们要建立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设计。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的学习选择,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J u l y.2 0 1 3
浅 谈 德 国职 业教 育 集 团化 办 学模 式
白福 民
( 陕西 国防工业 职业技术学 院, 陕西 西安 7 1 0 3 0 0 )

要: 德 国在职 业教 育发展 中, 大力推 行集 团化 办学 , “ 双元制” 、 跨 企业培训 中心和技 术转移 中心等主要的职 业教
培训 。接 受双元 制 学 习 的学 生 , 一 般 是 在 中学 毕 业
作者简介 : 白福民( 1 9 7 3 一) , 男, 甘肃泾川人 , 高校讲师 , 目前 主要从事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E —ma i i : b a i f u mi n @s o h u . c o n。 r
1 4
1 政府调控 、 企业主导 的“ 双元制” 职教模式
“ 双元制 ” 是 德 国职 业 教 育 的核 心 与精 华 , 由 联
笔者 曾对德 国的职业教育 , 尤其是集 团化办学
模 式进 行 了实 际学 习 、 考察 和交 流 , 对 其 内涵有 比较 深刻 的认 识 、 理解 。从德 国职业 教 育发展 的历史看 , 德 国职业 教育 选 择 了一 条学 校 、 企业 和社 会 中介 组
创新 、 工艺 改进 、 多元 化 经营 以及 改进效 率 与性能 的
供职业培训 , 使其掌握 职业能力, 这种职业能力既包 括业务技术能力, 也包括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 “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 , 以企业为主导 , 政府宏 观调控 , 多方参与 , 以人才培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为 目的 , 以职教法律为准绳 , 以培训合 同为契约 , 形成 多方参与 , 优势互补 , 资源共享 的合作教育 。
第2 3 卷第 2 期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

制” 职业教育 向高等教 育领域 的延伸 。当时 的教 育 决 企 业培 训 能 力不 足 和 培训 位 置 局 限等 问题 , 支 改 革使 德 国工程 师学校 和高 级专科 学 校无 一例 外 持 中小 企业 和特 殊行 业 的职业 培训 。其 实质 是 发 地 升格 为专科 大学 后 ,在就业 体 系 的 中间层 次 出 动社会 力量 共 同关 心 和支 持职业 教 育 , 成合 力 , 形 现 了一 个所 谓 的“ 能力 缺 口” “ 或 职业 断层 ” 。这 里 共担义务 , 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 快速发展。它作 资金 分别 由联邦 科 学教育 部 、 主要指 缺乏 应用 型高 级技术 、 理和 服务 人才 , 管 特 为 民办非盈 利机 构 ,
主与 国家调 控 相结合 的制 度 。这一 制度 形成 的深 纵观 德 国职业教 育集 团化 发 展 的历 史 ,可 以 刻原因在于, 一方面, 它是德意志 民族文化传统中 发现 其集 团化 办学 的 目的 ,一是 为 了通过 各 利益 独特的 “ 双重 自由观”延伸到职业教育领域的表 方 的互 补性合 作来 培养 人才 ,二 是 为了通 过 互补 现; 另一方面, 德国实行的“ 社会市场,双元制 ” “ 职业 教育进 入 团体 、 基金会 、 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中小型企业通 、
了一个 新 的发 展 时期 , 出现 了采 用 “ 元 制 ” 式 过 法律 合 同联合设 立 的培训 中心 ,是实施 职 业教 双 模
的职业 学院及 部分 专科 大学 ,从 而实现 了 “ 元 育 的第 三个 地点 , 目的是 为 了整合多 方 资源 以解 双
第 1 期 1
严 璇: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
3 9
提供 岗位 培训 ” 。这 种职 业能 力既包 括 业务 能力 , 还包 括社会 能力等方 面 内容 。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多层次
• 初、中、高比例结构合理 • 职前与职后教育结合
多阶段
• 职业预备教育 -----› 职业基础教育 -----› 职业专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
国际化 高层化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 注重扩大基础知识,减少培训工种 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重视终身职业教育
➢国际化-----› 国际化的定位、国际化的职业
培养独立的设计、制作、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检验等操作能力
题的能力
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课程
教学依据
教学场所 实施特色
联邦政府颁布的全国统 一的培训条例
实训工场、工作岗位、 企业内部教学课堂、跨 企业的训练工场
颁发国家承认的职业工 种、使其相对集中
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总 纲教学计划
学校课堂、教学车间
培训趋势
➢高层化-----› 职业教育后移,向高等教育阶
段延伸,增强双元制的吸引力 (职业学院)
➢普教与职教融合-----› 创办综合高中,培养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 化
➢扩大基础知识-----› 强调基础教育及基本技
能,培养劳动者较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 灵活性
➢发展职业继续教育-----› 职业教育终身化,
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协同发展
➢加强立法 ------› 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正确教育价值观引导------› 改变我国重视脑
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 业教育的思想
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植于 其特殊的文化土壤中,它的成功是历 史、政治、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的综合作用。因此,我们在借鉴的同 时应当从思想层面上去理解并结合我 国的具体国情加以运用。

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作者:魏引辉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年第02期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德国职业学校具有周密的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理念、得当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操作员、工程师。

2012年8月笔者有幸到德国考察职业教育,通过与专家教授交流,参观学校、工厂、行业协会等,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课程方案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并总结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分享。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一)开放的办学理念德国的职业学校是开放式办学的,学校很少有围墙,也很少有校门和学校标牌,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社区等社会团体联系紧密,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

学生在择校时大多就近入学,学校不安排宿舍,不强制学生集中住校,不强求学生参加学校自习,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课外时间,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广阔的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交流沟通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合理的分流机制德国在中学阶段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进行分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升入大学,进一步深造,而理论学习能力稍弱,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升入职业学校,接收职业教育,这样的分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将每个学生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后的熟练工和大学毕业生在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上没有差异,职业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职业前景、工作机会、收入水平等都比一般大学毕业生好,家长并不强制子女上大学,他们知道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健康、自由发展。

(三)“双元制”教育体制“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旗帜,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形式各异,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的核心始终是“双元制”。

“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职业培训,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学习,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培训。

“双元制”培训体制没有专业课、专业教师的概念,所有的课程均采用团队合作教学的形式进行,学校与企业一起展开教学进程,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较好。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德国的职业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它与传统的学术教育并列,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他们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学徒制度和职业技术学校。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注重学徒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学徒在企业中获得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徒制度是一种受益双方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有偿的实习机会,而企业则能通过培养新员工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德国,学徒制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以补充学徒制度中的实践经验。

通过将学术和实践相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技能。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开放多样,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并获得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可。

德国的职业教育支持个人发展,鼓励学生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各种实际的职业场景,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适应职业环境并与他人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和借鉴。

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也来自于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

总的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学徒制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对象。

课题研究论文:德、美、澳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及启发

课题研究论文:德、美、澳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及启发

94170 教育理论论文德、美、澳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及启发一、德国校企合作模式及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不仅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还对世界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校企合作模式――“双元制”。

双元制(Dual system)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由国家立法规定,采用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的办学机制。

其教学实施主体有两个:企业和学校。

学生一方面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通过双元制的训练,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均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这是双元制的成功之处,它实实在在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实际需要。

双元制体系对学生的入学资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历和实践经验。

而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学历和实践经验的要求又稍有差别。

例如,在学历方面,职业学院要求文理高中毕业或通过培训达到同等学力;高等专科学校要求必须文理高中或高级专业学校毕业。

在实践经验方面,高等专科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实践经历;职业学院要求学生在入学前要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然后由学校提供理论知识教育,由企业提供岗位实际操作培训[1]。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类型。

在德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提法,但根据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功能特色等,有些机构实施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将它们实施的教育列为高等职业教育。

这类机构有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FH)、职业学院、成人性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水准的职业教育[2]。

其中FH学校和职业学院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类型,均以“双元制”为基本模式,校企合作贯穿整个办学过程。

1.高等专科学校(FH)对于FH学校是否属于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分歧,大部分学者认为德国FH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从职业实践中提出问题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认为FH学校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2]。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得益于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使得“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质量高、信誉好”的代名词。

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双元制教育;二是纯学校式教育;三是采用以师带徒的学徒式。

其中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会组织进行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3)畅通衔接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着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经过一定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良好的教育师资。

德国职业教育办得好,除了有“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保障,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师资力量,培养合格师资是德国职业教育获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

(5)企业深度参与。

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中进法》明确;初中毕业后进行第二次分流,根据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大部分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或企业培训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同时,利用严格统一的结业考试保障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考试由经济界的自治机构(工商会、手工业会)以及企业雇主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教师组成。

考试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技能考核两部分。

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颁发结业证书。

如考试不通过,学生就不能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教考分离的考核办法使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四)充足的经费来源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体系是公共财政和私营经济共同承担的一个多元混合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政府和全民族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是分不开的,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职业教育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看来是次等教育。

所以,要通过舆论、政策倾斜等手段,使社会逐渐形成一股尊重劳动、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

德国的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介绍(汇编)

德国的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介绍(汇编)

德国的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介绍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徐为荣去年暑假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师资德国培训班”,在德国的几十天里我们看到的、听到、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例如人文素质、守纪守时的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先进的生产技术、超前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社会保障、健全的法律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

今天我想就德国的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德国教育体系的构成及“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两元教育,在德国,“双元制”只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双元指的就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制的实质就是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所进行的学习在学校和企业内共同完成,学校主要完成理论教学,而企业主要完成实践教学。

这为职业学校节约了大笔的实习设备的投入费用。

当然职业学校也是有一定的专业设备的,但这些设备一般只由教师在理论教学时做示范或演示时用,不给学生使用。

要想完全了解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要了解德国的教育体系的构成。

德国的教育体制总体与国内相似,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几类。

学前教育也就是通常国内所说的幼儿园。

一般为1.5年到2.5年,非义务教育,一般学生在七岁毕业。

小学教育为1~4年级,全义务教育,小学毕业进入初中。

进入初中学生就要进行必要的分流,根据学生小学成绩与老师推荐进行选择,最后由监护人作出决定上那一种初中。

初中教育为5~10年级,在德国主要分为三类即: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初中部)。

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将来只能上德国的职业学校,文理中学毕业的学生升入文理中学高中部学习,只有文理中学毕业的学生将来才有资格上大学。

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是不能上德国的综合性大学学习的。

高中教育为11~13年级,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教育,另一类是文理高中(高中部)。

职业学校基本采用“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学制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有所不同,一般像售货员之类的学制两年,而理发师,油漆工,建筑工等一般为三年,而像牙医、机械师、电子等专业学制为三年半。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职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一项成功的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其高质量和实用性而闻名,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

本文将介绍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必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和实践。

这种综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非常注重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德国的学徒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学生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能和知识。

这种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并与行业专业人士互动,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要求。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德国的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课程选择,包括机械工程、电子技术、酒店管理等各个行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适合的课程,并在学校和实习中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

这种实用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学生还需要学习通用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德国的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通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胜任各种角色和任务。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发展机会。

德国的学徒制度被广泛认可,并与其他高等教育路径一样受到重视。

毕业生有机会在各行各业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并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其实践性、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实用性和综合素质培养而著称。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并在职业领域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一、引言二、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概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由联邦和州层面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培训、职业学校和双元制培训三种主要形式。

企业内部培训主要由公司内部提供,以培养适应其需求的专业人才;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机会;双元制培训则是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轮流学习和实习。

德国职业教育以实践、技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实践导向:德国职业教育以实际工作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实习锻炼,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双元制培训:德国职业教育通过双元制培训的方式,将学校和企业教育相结合。

学生在两个环境中交替学习和实践,为他们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验。

3.高度行业适应性:德国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各个行业的需求,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优秀的师资队伍:德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教师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还拥有培训和教育背景。

这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2.强调学生实际能力: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职业学校会设置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和项目,以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并掌握所需技能。

3.产学合作: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和实践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培育实践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将实践工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

2.强化师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要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3.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我国职业教育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和实用的培训。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教育前沿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摘要: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德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和完善的国家。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它为德国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为各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版本。

一、德国职业教育概况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这些国家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自洪堡大学开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就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

在德国,包括著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技术大学等24所研究型大学,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德国教育的基本框架德国教育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结构呈现多样性。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现行教育的四个基本层次。

按照德国《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

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

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由州一级设置。

各高校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

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德国每年有160万学生参加培训,他们从15岁开始进行选择,是读职高还是普高。

德国双元制大学: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大学: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

21在国际上,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被公认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这主要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核心——“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指大学与企业合作进行的高等教育模式,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负责,学校承担理论教育部分,企业承担实践教育部分,学习者需要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场所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

这种校企联合培养双元学习者的方式,是德国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实用的教育,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职业生涯。

德国双元制大学的由来德国双元制大学是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而来的。

随着公众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009年3月1日,德国正式建立了第一所双元制德国双元制大学: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文_ 韩琳 匡瑛大学——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其前身是1974年由戴姆勒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公司)、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洛伦兹标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与州政府联合创建的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

该学院升格成为双元制大学之后,现已发展至9所分校,设有经济系、技术系和社会系等,提供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课程,成为德国“双元制”大学建立与运行的典型范例。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双元制教育体系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融合模式,在继承原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同时,增加了学位授予,本科学制一般为3—4.5年,硕士学制一般为2.5年,学生毕业后可以被授予学士或硕士学位。

除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以外,德国其他的一些联邦州也按照巴登-符腾堡模式将部分职业学院升格为双元制大学,例如格拉-爱森纳赫双元制大Global 环球 222024年03月05日·第5期学就是由格拉-爱森纳赫职业学院升格而来的。

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专业设置双元制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各州根据本州企业和社会事业机构的实际需要在各个领域内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双元制是一种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也是国际上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它结合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要素,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实践技能,达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下文分别从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和优势三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一、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做是让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不仅接受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还能通过企业实践来获取相关技能。

由于德国的学生基础较好,一般都会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因此在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快速适应实践操作,并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实践教育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企业自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劳动力成为他们的组成部分。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为职业教育系统提供场所(例如实习室)和帮助(例如教学导师)。

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及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并将这些技能技能和能力运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涯中。

三、优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校的学术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能够适应工业体系不断变化和需求的现状。

另一方面,企业装备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技术优势。

由此,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实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实际情况,且在工作中探索应用有关理论知识的方式。

由此,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瞩目。

这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职场并担任各种职业。

与传统的学术教育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培训和职业培训。

基础培训阶段的学生将接受广泛的学科教育,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

这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为他们在职业培训阶段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在职业培训阶段,学生将获得与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

例如,如果学生选择了机械工程师这个职业,他们将接受与机械工程相关的课程和实习。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非常灵活,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技工、工程师、护士、酒店经营管理等各种职业。

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以满足自己的职业需求。

这种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成为世界瞩目的典范。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培训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将通过实习和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技能。

在实习期间,学生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与专业人士一起工作,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其实践导向、多样性和灵活性而闻名于世。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实习和实际工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职业需求,还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教育文档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教育文档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得益于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使得“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质量高、信誉好”的代名词。

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双元制教育;二是纯学校式教育;三是采用以师带徒的学徒式。

其中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高水平的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一)“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取得硕果的关键“双元制”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更注重的是“理论―实践”、“思考-动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1)以法律形式保驾护航。

德国可以说是世界颁布职业教育法令最多的国家,其中《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的法律。

行之有效的法律使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化的同时,也为德国培训各类职业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2)培训与考核相分离,把学习与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双元制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企业实习时间比一般为1:2。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并适应工作。

而行业协会组织进行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3)畅通衔接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着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经过一定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良好的教育师资。

德国职业教育办得好,除了有“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保障,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师资力量,培养合格师资是德国职业教育获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

(5)企业深度参与。

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或者委托其它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企业除承担培训的全部费用外,还支付学生的生活津贴和社会保险费用。

(二)细致明确的法律来保障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德国职教办学模式评析

德国职教办学模式评析

德国职教办学模式评析许旭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典范,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可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教双元制模式办学特色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德国经济从二战以后的废墟上能够迅速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主要归功于它成功的职业教育,而“双元制”培养模式是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正是这种“双元制”培养模式,才促进了企业与职业学校的紧密合作,从而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最终目标。

1“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实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实质是校企合作办学,其中学校是办学的“一元”,企业是办学的另一“元”。

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但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却以实践为主。

经过“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应该能胜任其职业领域里所有工作任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任务。

2“双元制”培养模式的运作过程2.1组织与管理首先成立“三个委员会”,即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和协调委员会。

每个委员会各显其能、各尽其职。

2.2教学过程教学实行工读交替、工学结合的方式,并且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进行。

学校负责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企业则承担生产实习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任务。

学校教学由学校教师负责,企业培训则由专业培训师负责。

2.3教学内容企业的培训条例、方案等由联邦政府所辖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制定,全国统一;而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则由各州组织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

2.4学生来源学校实行向企业定向招生。

学生在接受培训前,必须先与某个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学生这样做,不但可以取得学徒或准职工身份,得到企业免费培训的机会,甚至在培训学习期间还可以从企业领取薪水或生活补贴。

2.5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试分为平时考试和国家考试两类,并实行教考分离。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的探讨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是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教育模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的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

德国在职业教育上的成功做法,可以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研究德国职业教育及教学模式对我们会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教育(一)德国职业教育思想德国人崇尚手工艺和技艺,德国工人技艺精湛,从严丝合缝的门窗到驰名世界的奔驰宝马都是见证。

他们认为,培养一个技术熟练、手艺精湛的劳动者与培养一个知识广博的大学生相比,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为此,德国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双元制所谓“双元制”,指职业教育中受训者以学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尤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分析为专业设置标准,以职业活动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以受训学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标准。

在培训时间分配上,企业每周3-4天,职业学校每周1-2天。

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过程。

除了这一分散的培训模式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11期第23卷No.11,2008Vol.23General No.210总第210期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轨迹中可以探知,其蜚声世界的根本在于选择了一条学校、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路线。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其最初始的形式即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作为院校、行业和企业纵向探索合作深度、横向拓展合作空间的产物和载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网络的出现使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特征愈加明显。

纵观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集团化办学的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各利益方的互补性合作来培养人才,二是为了通过互补性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或技术转移,以实现各利益方的共进共赢、和谐发展。

其集团化办学的主体多元,包括学校/学院、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集团化办学形式多样,以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民办官助等方式为主。

[1]据此,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包括政府、学校/学院、企业、行业、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多元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互补性结盟,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技术转移及创新,最终联盟各利益方的共进共赢,和谐发展。

一、政府调控、企业主导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质和发展沿革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因此,其最初始的形式即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与精华,是企业与职业学校、联邦与州、经济界与工会等多方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一种职业培训活动。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实际上是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相结合的制度。

这一制度形成的深刻原因在于,一方面,它是德意志民族文化传统中独特的“双重自由观”延伸到职业教育领域的表现;另一方面,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培植了经济领域的国家援助主义,国家和企业双方都要承担各自的责任与权利。

[2]“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技能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之后,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选择的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双元制的本质是“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收稿日期:2008-10-19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子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作者简介:严璇(1972-),女,四川成都人,上海电机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严璇(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062)摘要:德国在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颇有独特之处。

概述德国“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三个主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对它们的特色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特色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401(2008)11-0038-04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提供岗位培训”。

这种职业能力既包括业务能力,还包括社会能力等方面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采用“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及部分专科大学,从而实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

当时的教育改革使德国工程师学校和高级专科学校无一例外地升格为专科大学后,在就业体系的中间层次出现了一个所谓的“能力缺口”或“职业断层”。

这里主要指缺乏应用型高级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特别是技术领域里的工艺型人才。

于是,1974年,几家大公司在巴登符藤堡州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基础上联手创立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型高等学校,并由州政府确认定名为“职业学院”。

此后,这类新型高校在德国蓬勃发展。

德国职业学院的成立,开创了政府、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发扬了“双元制”的特色,是“双元制”模式的高级阶段。

通过与两个学习地点(州立学院和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的合作,培养能为一线服务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色分析(1)企业主导,政府调控,多方参与。

“双元制”中办学实体为企业和学校,双方并非简单、对等的合作,而是以企业主导下的技能培养为主、与职业学校进行的理论教学相配合的合作。

(2)以人才培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互补性合作联盟。

(3)以国家法律为约束,以培训合同为契约组成联盟。

二、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主导型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一)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质和发展沿革德国职业教育逐渐凸显出集团化办学性质是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成立之后。

德国的大型企业都建有企业培训中心对学生(包括企业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20世纪70年代,由于生产的逐步专业化,职业工种之间差别愈来愈大,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培训成本、培训能力和培训位置等原因,无力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项目。

当时,模拟工厂公司和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行为导向型教学策略的推广运用,使得按此原理建立起来的跨企业培训中心迅速在各地区扩展开来。

[3]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由国家拨专款,联邦政府、州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一般指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主要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中小型企业通过法律合同联合设立的培训中心,是实施职业教育的第三个地点,目的是为了整合多方资源以解决企业培训能力不足和培训位置局限等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和特殊行业的职业培训。

其实质是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形成合力,共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它作为民办非盈利机构,资金分别由联邦科学教育部、经济部、劳动部、各州主管部以及区和地方的行会来承担。

最早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跨企业培训中心面向所有的联合会会员,负责培训他们所需要的学员,学校负责学员的理论课。

由于集中教学与技能训练,资源共享,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企业不需要再单独为学员提供学徒岗位,这样企业的正常生产不会受到学徒在岗的影响,同时使费用大幅度降低,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近年来,跨企业培训中心已经在德国获得了广泛普及和长足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中小企业的培训需求。

“双元制”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跨企业培训在各职业领域中的分布很广,比重较大,还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咨询任务。

(二)“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的特色分析(1)跨企业培训中心是以政府、社会中介组织或企业为办学主体的民办非盈利联合机构。

通常由政府拨专款资助,多家企业联合承办或者由社会中介组织主管。

(2)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互补性合作联盟。

(3)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业培训联盟。

(4)以法律合同为联盟的契约。

(5)企业培训的重要补充。

三、院校或社会中介组织主导型的技术转移中心(一)“技术转移中心”模式的实质和发展沿革所谓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科技单位之间、科技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相互传递和转化。

技术转移要以技术创新为前提,而有效的技术转移甚至可以获得比技术创新更大的效益,因此,它备受德国各界的关第11期严璇: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模式及特色39注。

网络化的技术转移体系的构建对于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德国作为科技强国十分重视技术转移。

由于德国的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具有雄厚的资金和很强的科技开发能力。

近年来,德国中小企业在生存与竞争中,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导致对创新产品、工艺改进、新型服务、多元化经营、合资以及在总体上改进效率与性能的需求愈来愈旺盛。

德国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产品占德国产品70-90%的市场份额,创建了全部德国利税的50%,中小企业对德国的贡献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针对中小企业的人力开发和技术支持就更引起了德国联邦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方方面面的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和成功率,让技术需求方或潜在的技术需求方尽快了解到他们能够获得技术的渠道和想要的技术,在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德国陆续出现了一些为企业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的技术转移中心。

1.高等院校主导的技术转移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多个应用科技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Technologie Transfer Zentrale)或者技术创新中心(Technologie Innovation Zentrale),这些技术转移中心通常情况下依托于学校,实行企业化运作,加强和企业联系,为企业(特别是为德国中小企业)服务,努力实施技术创新,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需要。

该类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中介组织承担的是资金投入者、信息沟通者和中间协调者的角色。

其目的和作用为:(1)整合社会资源和高职院校资源,促进企业与高校的融合,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提升传统产业服务。

技术转移网络是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企业资源)的组织者、整合者。

(2)在组织、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共性关健技术难题,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优势,组织科研、生产力量联合攻关。

(3)提供综合的中介服务,特别是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需要。

2.社会中介组织主导的技术转移中心。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学研合作需求的不断增加,这种新型的合作平台也得到卓越发展。

一些由社会中介组织主导的、有效连通多个行业企业的技术转移信息网络和技术转移组织网络逐步形成,构成了德国技术转移中介网络。

在德国历史上,行业协会作为非盈利性、非官办的社会中介组织在保障同类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特别是在培训职业后备力量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转移中心分为政府财政支持和不依赖于政府的民间机构。

最著名的技术转移网络有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亦音译为弗朗霍夫)和史太白基金会(STEINBEIS)。

非盈利性、民办官助的社会中介组织联盟———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成立于1949年,是公益性、非盈利的科研机构,以德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命名。

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开展出色的应用研究,通过积极、有效的技术转移,培养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开发创新技术和独特的系统解决方案,提高企业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在兼顾社会福利和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