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缺陷-线缺陷讲解
晶格的缺陷
![晶格的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8e243d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e.png)
晶格的缺陷晶格的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的各种不完美或异常的位置或排列。
这些缺陷对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材料的性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个方面,介绍晶格缺陷的种类、产生原因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点缺陷1. 点缺陷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位置发生变化或缺失。
常见的点缺陷有原子间隙、空位、间隙原子、杂质原子等。
2. 原子间隙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无法占据的空间,通常是由于晶格结构的不完美而形成。
原子间隙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密度降低,同时对电子和热的传导产生影响。
3. 空位是指晶体中原子位置上缺失了一个原子。
空位会导致晶格的局部变形,降低晶体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4. 间隙原子是指晶体中存在的非晶体或空气中的原子进入了晶体中的间隙位置。
间隙原子的存在会改变晶体的电子结构和热导率。
5. 杂质原子是指晶体中存在的与晶格原子不同种类的原子。
杂质原子的加入会改变晶体的导电性、磁性以及光学性质。
二、线缺陷1. 线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的一维缺陷,通常是晶体中原子排列发生错位或缺失。
2. 赝位错是指晶体中两个晶格面之间的原子排列发生错位,即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发生了偏移。
赝位错会导致晶体的机械强度下降,同时也会引起晶体的局部形变。
3. 堆垛错是指晶体中两个晶格面之间的原子排列发生缺失或添加。
堆垛错会导致晶体局部的结构畸变,进而影响晶体的热稳定性和电子传导性能。
4. 螺错是指晶体中原子排列沿晶体的某一方向发生了扭曲,形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缺陷。
螺错会导致晶体的机械强度下降,同时也会引起晶体的局部形变。
三、面缺陷1. 面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的二维缺陷,通常是晶格面的错位、缺失或添加。
2. 晶界是指晶体中两个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界是晶体中最常见的面缺陷,其形成原因包括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结晶不完全以及晶体在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
晶界会对晶体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化学反应产生显著影响。
3. 双晶是指晶体中存在两个晶界的结构。
晶体缺陷异质结构
![晶体缺陷异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48e5e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5.png)
晶体缺陷异质结构在固体物理学中,晶体缺陷异质结构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局部不规则性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晶体通常以其规则的原子排列和长程有序性而著称,然而,在实际晶体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规则性。
这些缺陷可以是由原子或离子的缺失、取代或位置错乱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如辐射、杂质或温度变化等引起的。
当这些缺陷以特定的方式排列或聚集时,它们就形成了所谓的“异质结构”。
一、晶体缺陷的类型晶体缺陷主要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类型。
1.点缺陷:点缺陷是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形式,它只涉及到晶体中单个或少量原子的位置错乱。
常见的点缺陷有空位、填隙原子和反位原子。
空位是指晶体中某个位置上原子的缺失;填隙原子是指位于晶体正常点阵间隙中的多余原子;反位原子则是指晶体中某种类型的原子占据了另一种类型原子的位置。
2.线缺陷:线缺陷,也称为位错,是晶体中一种常见的一维缺陷。
位错可以看作是晶体中一部分原子相对于其他部分发生了滑移,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错位线。
位错对晶体的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都有重要影响。
3.面缺陷:面缺陷是晶体中二维的缺陷形式,包括晶界、孪晶界和堆垛层错等。
晶界是指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孪晶界是指晶体中两部分原子排列呈镜像对称的界面,而堆垛层错则是指晶体中原子层的堆垛顺序发生了错误。
二、异质结构的形成异质结构通常是由不同类型的晶体缺陷相互作用、聚集或排列而形成的。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点缺陷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簇或纳米尺度的结构;线缺陷可能会相互交错或形成网络结构;而面缺陷则可能会分隔晶体成不同的区域或畴。
这些缺陷的聚集和排列方式取决于晶体的生长条件、处理历史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
三、晶体缺陷异质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晶体缺陷异质结构对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都有显著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1.力学性质:晶体缺陷可以降低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其塑性和韧性。
例如,位错可以作为滑移的起点和传播路径,在材料受力时促进塑性变形。
晶体缺陷和材料性能
![晶体缺陷和材料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11282f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8.png)
晶体缺陷和材料性能晶体缺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学现象,它能够影响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
在材料科学中,深入了解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晶体缺陷的种类和其影响力学、电学、热学性能的机制。
一、晶体缺陷的种类晶体缺陷通常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1.点缺陷:最简单的点缺陷是晶格中离子交换,如阴离子被阳离子占据。
空穴和插入的离子也属于点缺陷。
空穴是空出一个或多个原子位置的缺陷,它们造成晶体中电子和磁性的变化。
插入的离子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插入到晶体中取代其它原子位置。
2.线缺陷:线缺陷是晶格中的一条线,它与晶体中其它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位错是最常见的线缺陷。
每个位错都是从一个或多个失配的原子重叠开始,其结果会改变晶体的物理特性。
3.面缺陷:面缺陷是晶体表面的缺陷,如晶界和小角度晶界。
晶界是两个或多个晶体的边界,它们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
小角度晶界也是晶界,它是两个晶体在晶界处缓慢旋转而形成的。
由于晶界存在,会导致晶体的力学和电学性质发生改变。
二、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晶体缺陷能够影响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
下面将介绍晶体缺陷对各种性能的影响机制:1.力学性能:晶体缺陷会影响材料的塑性、强度和韧性等机械性能。
在弹性形变的情况下,位错和其他线缺陷产生的内应力可以改变晶体的力学性质。
当材料受到应力时,点缺陷会导致晶体内部出现位移和形变。
靠近晶体表面的缺陷,比如晶界和表面缺陷,可以作为裂纹的萌芽点,从而引起材料的断裂。
2.电学性能:电学性能是指材料的导电性、电阻率等性质。
晶体缺陷可以对材料的电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在晶体中的点缺陷和线缺陷会导致其导电性变得更好或更差。
此外,晶体缺陷还可以影响材料的光谱特性、介电常数和色散等方面的性质。
3.热学性能:晶体缺陷还可以影响材料的热学性能,如热容量、导热性等。
点缺陷和线缺陷可以改变晶体的热传导和物理吸收特性。
晶体缺陷知识点
![晶体缺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da0a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d.png)
晶体缺陷知识点晶体缺陷是固体材料中晶格出现的非理想性质,通常由于外界因素或内部原子位置错配引起。
晶体缺陷可以对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对晶体缺陷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晶体缺陷的类别、产生原因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一、点缺陷点缺陷是晶体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它包括空位、附加原子和原子间隙等。
空位是晶体中原子缺失的位置,它可能由于热振动、离子辐照或经历一系列化学反应等因素而形成。
附加原子是晶体中多余的原子,它可以是来自杂质或外界加入的额外原子。
原子间隙是晶体中原子之间的间隙空间,它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结构的变形和变化。
二、线缺陷线缺陷是晶体中延伸成线状的缺陷,包括位错和螺旋排列。
位错是晶体中原子错位或排列不当导致的线性缺陷,它可以通过晶体的滑移和或扩散过程产生。
螺旋排列是沿晶体某个轴线方向发生的原子错位,在某些晶体材料中常见。
三、面缺陷面缺陷是晶体中存在的平面或界面缺陷,包括晶界、层错和孪晶等。
晶界是晶体中两个晶粒的交界面,它由于晶体生长或晶体结构不匹配引起。
层错是晶体中原子层次错位排列的缺陷,通常发生在层状晶体结构中。
孪晶是晶体中两个晶粒具有相同的晶格方向但是镜像对称的缺陷。
四、体缺陷体缺陷是晶体中三维空间内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孔洞和包裹物。
孔洞是晶体中的空隙空间,可以影响晶体的密度和物理性质。
包裹物是晶体中包裹其他原子或分子的空间,它可以是点状、线状或面状。
晶体缺陷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热力学因素、机械应力和外部影响等。
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导致晶体中原子位置发生偏移或畸变,进而产生缺陷。
机械应力也可以引起晶体的位错和断裂等缺陷。
此外,电磁辐射、化学环境和放射性衰变等因素也会影响晶体的结构和缺陷形成。
晶体缺陷对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点缺陷的存在可以改变材料的电导率、热导率和光学性能。
线缺陷和面缺陷可以导致晶体的强度和塑性发生变化,并影响晶体的断裂行为。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之第四章----04晶体缺陷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之第四章----04晶体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92b7fa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2.png)
41
刃位错:插入半原子面,位错上方,原子间距变小, 产生压应变,下方原子间距变大,拉应变。过渡处 切应变,滑移面处有最大切应力,正应力为0。x NhomakorabeaGb
2 (1 )
y(3x2 (x2
y2) y2 )2
y
Gb
2 (1
)
y(x2 y2) (x2 y2)2
z ( x y )
x
xy
Gb
2 (1 )
21
刃位错b与位错线 垂直
螺位错b与位错线 平行
bb
l
l
正
负
b
b
右旋
左旋
任意一根位错线上各点b相同,同一位错只有一个b。
有大小的晶向指数表示
b a [uvw] 模 n
b a u2 v2 w2 n
22
Burgers矢量合成与分解:如果几条位错线在晶体内
部相交(交点称为节点),则指向节点的各位错的伯氏矢量 之和,必然等于离开节点的各位错的伯氏矢量之和 。
不可能中断于晶体内部(表面露头,终止与 晶界和相界,与其他位错相交,位错环)
半原子面及周围区域统称为位错
18
2. 螺位错
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作用下,以某晶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由于位错线周围 的一组原子面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坡面,故称为螺位错。
几何特征:位错线与原子滑移方向相平行;位错线周围原子的配置是螺旋状的。
d
34
六、位错应变能
位错原子偏移正常位置,产生畸变应力, 处于高能量状态,但偏移量很小,晶格为弹 性应变。
位错心部应变较大,超出弹性范围, 但这部分能量所占比例较小, <10%,可以近似忽略。
35
1. 理论基础:连续弹性介质模型
ch3.2 晶体缺陷--线缺陷(位错)(06级)
![ch3.2 晶体缺陷--线缺陷(位错)(06级)](https://img.taocdn.com/s3/m/2ffd8c95dd88d0d233d46a1d.png)
第三章 晶体缺陷 ③ 滑移面必须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和滑移矢量的平面。位 错线与滑移矢量互相垂直,它们构成平面只有一个。 ④ 晶体中存在刃位错后,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 有正应变,也有负应变。点阵畸变相对于多余半原子面是左右对 称的,其程度随距位错线距离增大而减小。就正刃型位错而言, 上方受压,下方受拉。 ⑤ 在位错线周围的畸变区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能量。 畸变区是一个狭长的管道。
第三章 晶体缺陷 (3) 柏氏矢量的唯一性。即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柏氏矢 量。它与柏氏回路的大小和回路在位错线上的位臵无关,位 错在晶体中运动或改变方向时,其柏氏矢量不变。 (4) 位错的连续性:可以形成位错环、连接于其他位错、终 止于晶界或露头于表面,但不能中断于晶体内. (5) 可用柏氏矢量判断位错类型 刃型位错: ξe⊥be,右手法则判断正负 螺型位错: ξs∥bs,二者同向右旋,反向左旋 (6) 柏氏矢量表示晶体滑移方向和大小.位错运动导致晶 体滑移时,滑移量大小|b|,滑移方向为柏氏矢量的方向。 (7) 刃型位错滑移面为ξ与柏氏矢量所构成的平面,只有一 个;螺型位错滑移面不定,多个。 (8) 柏氏矢量可以定义为:位错为柏氏矢量不为0的晶体缺 陷。
第三章 晶体缺陷 (3) 混合位错的滑移过程 沿位错线各点的法线方向在滑移面上扩展,滑动方向垂 直于位错线方向。但滑动方向与柏氏矢量有夹角。(hhwc1)
第三章 晶体缺陷
2. 位错的攀移
• 位错的攀移(climbing of disloction) :在垂直于滑移面方 向上运动 • 攀移的实质:刃位错多余半原子面的扩大和缩小,它是通过 物质迁移即原子或空位的扩散来实现的。 • 刃位错的攀移过程:正攀移,向上运动;负攀移, 向下运动 • 注意:只有刃型位错才能发生攀移;滑移不涉及原子扩散, 而攀移必须借助原子扩散;外加应力对攀移起促进作用,压 (拉)促进正(负)攀移;高温影响位错的攀移 • 攀移运动外力需要做功,即攀移有阻力。粗略地分析,攀移 阻力约为Gb/5。 • 螺型位错不止一个滑移面,它只能以滑移的方式运动,它是 没有攀移运动的。 • 攀移为非守恒(或非保守)运动,而滑移为守恒(或保守) 运动。
材料科学基础--第2章晶体缺陷PPT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第2章晶体缺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41a3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6.png)
12
2.1.5点缺陷与材料行为
Or, there should be 2.00 – 1.9971 = 0.0029 vacancies per unit cell.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per cm3 is:
17
Other Point Defects
Interstitialcy - A point defect caused when a ‘‘normal’’ atom occupies an interstitial site in the crystal.
11
2.1.4 过饱和点缺陷
晶体中的点缺陷浓度可能高于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点 缺陷,或非平衡点缺陷。获得的方法:
高温淬火:将晶体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淬火 ),则高温时形成的空位来不及扩散消失,使晶体在低 温状态仍然保留高温状态的空位浓度,即过饱和空位。
冷加工:金属在室温下进行冷加工塑性变形也会产生 大量的过饱和空位,其原因是由于位错交割所形成的割 阶发生攀移。
6
2.1.1 分类
3.置换原子(Substitutional atom) 异类原子代换了原有晶体中的原子,而处于晶体点阵的结 点位置,称为置换原子,亦称代位原子。 各种点缺陷,都破坏了原有晶体的完整性。它们从电学
和力学这两个方面,使近邻原子失去了平衡。空位和直 径较小的置换原子,使周围原子向点缺陷的方向松弛, 间隙原子及直径较大的置换原子,把周围原子挤开一定 位置。因而在点缺陷的周围,就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点阵 畸变区,或称弹性应变区。距点缺陷越远,其影响越小 。因而在每个点缺陷的周围,都会产生一个弹性应力场 。
晶体缺陷类型
![晶体缺陷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f10a6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d.png)
晶体缺陷类型晶体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或离子排列不规则或异常的现象。
晶体缺陷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类型。
一、点缺陷点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位置的局部不规则,主要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
1. 空位空位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在其晶体格点上的位置空缺。
晶体中的空位可以通过热处理、辐射或化学反应形成。
空位的存在会降低晶体的密度和电子迁移率,影响材料的性能。
2. 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占据晶体格点之间的空隙位置。
间隙原子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畸变和疏松,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
3. 杂质原子杂质原子是指晶体中非本原子或离子替代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
杂质原子的存在会改变晶体的导电性、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
常见的杂质原子有掺杂剂、杂质原子和缺陷聚集体。
二、线缺陷线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沿着一条线或曲线出现的不规则现象,主要包括位错和螺旋线缺陷。
1. 位错位错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的一种不规则现象,可以看作是晶体中某一面上原子排列与理想晶体的对应面上的原子排列不匹配。
位错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畸变和塑性变形,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2. 螺旋线缺陷螺旋线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呈螺旋状的一种不规则现象。
螺旋线缺陷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扭曲和磁性变化,影响材料的磁学性能。
三、面缺陷面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在一定平面上不规则的现象,主要包括晶界和堆垛层错。
1. 晶界晶界是晶体中两个晶粒之间的交界面,是晶体中最常见的面缺陷。
晶界的存在会影响晶体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晶体的稳定性。
2. 堆垛层错堆垛层错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在某一平面上的堆垛出现错误的现象。
堆垛层错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畸变和位错密度增加,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总结:晶体缺陷是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或离子排列不规则或异常的现象。
根据缺陷的不同类型,晶体缺陷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主要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线缺陷主要包括位错和螺旋线缺陷,面缺陷主要包括晶界和堆垛层错。
晶体缺陷线缺陷
![晶体缺陷线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5d05801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c.png)
Fd×dL×ds 外加切应力τ所做的功为:
τ×b×dL×ds 因为:Fd×dL×ds =τ×b×dL×ds 所以有: Fd =τ×b Fd 垂直于位错线沿位错线运动方向一致!
(2)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
Fd =τ×b
6.位错的交割
在滑移面上运动的某一位错,必与穿过 此滑移面上的其它位错相交截,该过程即为 “位错交割”。
空位
晶体结构中原来应该有原子的某些结点上因某种 原因出现了原子空缺而形成。
①肖特基空位 脱位原子进入其它空位或逐渐迁移至 晶面或界面。肖特基空位仅形成空位。
②弗兰克空位
脱位原子挤入节点的间隙,同时形成 间隙原子从而产生间隙原子-空位对。
间隙原子 晶体结构中间隙处因某种原因存在的同种原子。
一、点缺陷的类型 --- 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体缺陷名为缺陷但实际上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基础例如完美的晶体人们难以改变其性质而晶体的缺陷则赋予人们丰富的材料加工手段如材料的强化方法无不与位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材料的变形则是依赖于位错的运动实现的材料中的扩散主要借助于点缺陷及其运动
晶体缺陷线缺陷
复习:点 缺 陷
一、点缺陷的类型 --- 空位和间隙原子
“割阶”都是刃型位错,有滑移割阶和攀移割 阶,割阶不会因位错线张力而消失。
五、位错密度
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包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穿越单位截 面积的位错线的数目(单位为m-2)。
ρ = S/V 或 ρ = n/A
①一般情况下,金属退 火后,位错密度为103 -104m/cm3。
②一般情况下,金属强 化后的位错密度为1014— 1016m/cm3。
1、位错的滑移
第四章晶体中的点缺陷与线缺陷第四讲
![第四章晶体中的点缺陷与线缺陷第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df6ae50f0740be1e650e9a7c.png)
.
根据旋进方向的不同,螺型位错有左、右之分。 右手法则:即以右手拇指代表螺旋的前进方向, 其余四指代表螺旋的旋转方向。 凡符合右手定则的称为右螺型位错;符合左手定 则的则称为左螺型位错。
图4-12 螺位错形成示意图
C
D
C D
B
A
B
A
(a )
(b)
螺型位错示意图:(a)立体模型 ;(b)平面图
们将相互抵销: ⊥ + ┬ = MM (抵销)
当⊥与┬滑移面相距为两个原子间
距,相遇时将形成一个空位: ⊥ + ┬ = VM (空位)
⊥
⊥
┬
┬
同一滑移面相遇
⊥ + ┬ = MM (抵销)
⊥
⊥
┬
┬
相距两个原子间距相遇
⊥ + ┬ = VM (空位)
2)刃位错线不一定是直线,也可是折线或曲线或环。但必 与滑移方向相垂直,也垂直于滑移矢量b。
位错的攀移
位错的攀移:指在热缺陷或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垂直其滑 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 或减少。 攀移的实质:是多余半原子面的伸长或缩短。 刃位错:除可在滑移面上滑移外,还可在垂直滑移面的方向 上进行攀移运动。 螺位错:没有多余半原子面,故无攀移运动。
4.6 晶体的线缺陷——位错
一、线缺陷与位错 1、线缺陷的概念
晶体内沿某一条线,附近的原子排
列与完整晶体不同,就形成线缺陷。
(缺陷尺寸:一维方向显著,二维很小)
最常见的线缺陷是位错,其中最简 单的位错是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 。
位错要点:
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滑移
已滑动区域与未滑动区域之间的错位原子线称为位错线。在位 错线附近的原子没有位于完整晶体的正常格点位置,因此是 一种缺陷。
晶体中的点缺陷与线缺陷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晶体中的点缺陷与线缺陷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https://img.taocdn.com/s3/m/1fa5d5d66f1aff00bed51ec1.png)
只有几个原子间距的线 缺陷
只有几个原子间距的线 缺陷
材料物理化学
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与柏格斯矢量 的位置关系 柏格斯矢量 与刃性位错 柏格斯矢量 与螺型位错
线垂直
线平行
位错分类
刃性位错有正负之分
螺形位错分为左旋和右 旋
位错是否引起晶体畸变和形 引起晶体畸变和形成应 引起晶体畸变和形成应
成应力场
力场,且离位错线越远, 力场,且离位错线越远,
晶格畸变越小
晶格畸变越小
位错类型
4、(a)在 MgO 晶体中,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 6ev,计算在 25℃和 1600℃时 热缺陷的浓度。 (b)如果 MgO 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 mol 的 Al2O3 杂质, 则在 1600℃时,MgO 晶体中是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解:(a)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
解:非化学计量氧化物 TiO2-x,其晶格缺陷属于负离子缺位而使金属离子 过剩的类型。 (a)缺陷反应式为:2Ti Ti?/FONT> O2↑→2 + +3OO
OO→ +2e′+ O2↑
材料物理化学
湖南工学院
(b)缺陷浓度表达式:[ V ]
10、试比较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解: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见下表所示。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2Fe Fe+ O2(g)→2Fe + V +OO
O2(g)→OO + V +2h 按质量作用定律,平衡常数
K=
由此可得[V ]﹠ PO 1/6 即:铁空位的浓度和氧分压的 1/6 次方成正比,故当周围分压增大时,铁空位浓 度增加,晶体质量减小,则 Fe1-xO 的密度也将减小。 (b)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Zn1+xO,由于正离子填隙,使金属离子过剩:
晶体中的点缺陷与线缺陷第二讲
![晶体中的点缺陷与线缺陷第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54f3df3bff00bed5b9f31d4c.png)
式中 G为形成1摩尔弗仑克尔缺陷的自由焓变化。
(2)质量平衡: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同,缺 陷反应方程式两边的质量应该相等。需要注 意的是缺陷符号的右下标表示缺陷所在的位 置,对质量平衡无影响。(V的质量=0)
(3)电中性:电中性要求缺陷反应方程式两 边的有效电荷数必须相等,晶体必须保持电 中性 。
2. 缺陷反应实例
(1)杂质(组成)缺陷反应方程式 ──杂质在基质 中的溶解过程 杂质进入基质晶体时,一般遵循杂质的正负 离子分别进入基质的正负离子位置的原则,这样 基质晶体的晶格畸变小,缺陷容易形成。在不等 价替换时,会产生间隙质点或空位。
注意:
一. 位置关系强调形成缺陷时,基质晶体中正负离子格点 数之比保持不变,并非原子个数比保持不变。 二. 在上述各种缺陷符号中,VM、VX、MM、XX、MX、 XM等位于正常格点上,对格点数的多少无影响,而
Mi、Xi、e,、h· 等不在正常格点上,对格点数的多少
也无影响。 三. 形成缺陷时,基质晶体中的原子数会发生变化,外加 杂质进入基质晶体时,系统原子数增加,晶体尺寸增 大;基质中原子逃逸到周围介质中时,晶体尺寸减小。
例1· 写出NaF加入YF3中的缺陷反应方程式
以正离子为基准,反应方程式为:
NaF Na Y '' FF 2V
YF3
F
以负离子为基准,反应方程式为:
例2· 写出CaCl2加入KCl中的缺陷反应方程式
以正离子为基准,缺陷反应方程式为:
CaCl2 Ca ClCl Cli '
三、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热缺陷是处在不断地产生和消失的过程 中,当单位时间产生和复合而消失的数目相等时,系统 达到平衡,热缺陷的数目保持不变。
晶体缺陷-线缺陷
![晶体缺陷-线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d9c2fa1803d8ce2f00662360.png)
C B
10
二.位错(dislocation)
然而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往往是混合 型位错,兼具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特征。 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 ,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每一小段位 错线都可分解为刃型和螺型两个分量。
11
三.柏氏矢量
柏氏矢量(Burgers vector)是描述 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
5
二.位错(dislocation)
2.1 位错的定义:晶体的线缺陷表现为各种 类型的位错。即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 子有规律的错排。 2.2 位错的基本类型: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 看,可将它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 错和螺型位错。
6
二.位错(dislocation)
2.2.1 刃型位错 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垂直于滑移方 向。 G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在晶面ABCD上半部存在多余的 H F 半排原子面EFGH,这个半原子 D 面中断于ABCD面上的EF处,像 一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面 E A 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 B 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多 余的半排原子面与滑移面的交 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C
7
二.位错(dislocation)
如图,多余的半排原 子面的插入使上半部 分晶体中的原子受到 挤压,而下半部分晶 体中的原子受到拉伸
8
二.位错(dislocation)
刃型位错的特点:
(1)有一个额外的半原子面; (2)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 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 (3)滑移面必定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 和滑移矢量的平面,在其他面上不 能滑移; (4)晶体中存在刃型位错之后,位错 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 (5)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 )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能量。
材料物理化学-第四章 晶体的点缺陷与线缺陷
![材料物理化学-第四章 晶体的点缺陷与线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b9206ab1580216fc710afd28.png)
第四章晶体结构缺陷晶体缺陷的产生与晶体的生长条件,晶体中原子的热运动以及对晶体的加工工艺等有关。
事实上,任何晶体即使在绝对零度都含有缺陷,自然界中理想晶体是不存在的。
既然存在着对称性的缺陷,平移操作不能复制全部格点,那么空间点阵的概念似乎不能用到含有缺陷的晶体中,亦即晶体理论的基石不再牢固。
但缺陷的存在只是晶体中局部的破坏。
作为一种统计,一种近似,一种几何模型,缺陷存在的比例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量(这指的是通常的情况),从占有原子百分数来说,晶体中的缺陷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整体上看,可以认为一般晶体是近乎完整的。
因而对于实际晶体中存在的缺陷可以用确切的几何图形来描述,这一点非常重要。
它是我们今后讨论缺陷形态的基本出发点。
事实上,把晶体看成近乎完整的并不是一种凭空的假设,大量的实验事实(X射线及电子衍射实验提供了足够的实验证据)都支持这种近乎理想的对称性。
当然不能否认,当缺陷比例过高以致于这种“完整性”无论从实验或从理论上都不复存在时,此时的固体便不能用空间点阵来描述,也不能被称之为晶体。
这便是材料中的另一大类别:非晶态固体。
对非晶固体和晶体,无论在原子结构理论上或是材料学家对它们完美性追求的哲学思想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此作进一步的理解。
缺陷是晶体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晶体的生长、性能以及加工等无一不与缺陷紧密相关。
因为正是这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缺陷,对晶体的性能产生了不容小视的作用。
这种影响无论在微观或宏观上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4.1热力学平衡态点缺陷4.1.1 热缺陷的基本类型点缺陷形成的热力学平衡当晶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晶格内原子吸收能量,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温度越高,热振动幅度加大,原子的平均动能随之增加。
热振动的原子在某一瞬间可以获得较大的能量,挣脱周围质点的作用,离开平衡位置,进入到晶格内的其它位置,而在原来的平衡格点位置上留下空位。
这种由于晶体内部质点热运动而形成的缺陷称为热缺陷。
材料科学中的晶体缺陷与分析方法
![材料科学中的晶体缺陷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f64a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9.png)
材料科学中的晶体缺陷与分析方法晶体缺陷是指晶体内部的结构畸变和非理想排布,这些缺陷对晶体的热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晶体缺陷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材料科学中,晶体缺陷对于制备高性能材料、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材料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晶体缺陷的种类、成因及分析方法。
一、晶体缺陷的种类与成因晶体缺陷可以根据其空间尺度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其中,点缺陷包括离子替位、点缺陷、夹杂物等;线缺陷包括螺型位错、堆积型位错等;面缺陷包括晶界、孪晶、双晶等。
晶体缺陷是由于材料制备、加工、热处理、高能粒子注入等过程中所造成的。
其中,离子替位是指在晶体内部的原子位置上,离子取代了原来的离子,从而引起了缺陷。
跟离子替位相似的表示新结晶相的出现。
夹杂物是指某类元素或化合物在形成晶体时未完全排除,由于尺寸或成分的差异而形成的缺陷;点缺陷是指材料晶体中原子位置的改变,包括插入、空位和离子替代三种形式。
螺型位错是指材料中的某个晶面沿螺旋线移动,造成一个部分薄膜在晶体内部存在与晶体前后存在错位。
堆积型位错是指某个晶面堆积在了它本身的上面,形成了一种新的晶面。
晶界是指两个不同晶粒之间或是一块单晶体内部的不同方向晶面之间的交界面。
晶界是晶体中一种重要的缺陷类型,可以影响晶体的强度、塑性、导电性等性质。
二、晶体缺陷的分析方法晶体缺陷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对晶体缺陷的分析和研究是当今材料科学的重要课题。
目前,人们主要使用多种表征工具来探索晶体缺陷的性质和机制。
1. 透射电镜技术透射电镜技术是分析晶体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
透射电镜通过高能电子穿透样品并在对侧形成图像,可探测材料中的晶体缺陷。
透射电镜可以检测出位错、夹杂物、穿过晶粒的线缺陷以及晶界等结构的缺陷。
2. X射线衍射技术晶体缺陷可以在X射线衍射图案中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观察X射线衍射图案,可以确定晶体中的缺陷、晶面旋转角度、晶体结晶方向等参数。
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c5b31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3.png)
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晶体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位置的错误或不规则排列。
基本类型和特征包括以下几种:
1. 点缺陷:点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缺失、替代或插入所引起的缺陷。
常见的点缺陷包括:空位缺陷(晶体中存在未被占据的空位)、插入缺陷(晶格中多余的原子或离子)、置换缺陷(晶体中某种原子或离子被其他种类的原子或离子替代)。
2. 线缺陷:线缺陷是沿晶体中某一方向的错误排列或不规则缺陷。
常见的线缺陷包括:位错(晶体中原子排列错误引起的错位线)、螺旋位错(沿着晶格某个方向成螺旋形排列的错位线)。
3. 面缺陷:面缺陷是晶体中平面上原子排列错误或不规则的缺陷。
常见的面缺陷包括:晶界(不同晶体颗粒的交界面)、层错(晶体中平行于某一层的错位面)。
4. 体缺陷:体缺陷是三维空间中晶体结构的错误或不规则排列。
常见的体缺陷包括:空间格点缺陷(晶体晶格中存在未被占据的空间)、体间隙(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占据不规则的空间位置)。
每种缺陷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晶体的电学、光学、磁学等性质都有影响。
因此,研究晶体缺陷对于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
晶体缺陷类型
![晶体缺陷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8fe74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f.png)
晶体缺陷类型一、点缺陷晶体中的点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原子位置的缺失或替代。
常见的点缺陷有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
1. 空位空位是指晶体中某个晶格位置上原子缺失的现象。
晶体中的空位通常会导致晶体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如导电性的改变。
空位的产生可以是由于晶体的生长过程中原子的缺失,也可以是由于晶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2. 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于晶格空隙中的原子。
间隙原子常见的有插入型间隙原子和取代型间隙原子。
插入型间隙原子是指一种原子插入了晶体结构的空隙中,而取代型间隙原子是指一种原子取代了晶体结构中原本占据该位置的其他原子。
3. 杂质原子杂质原子是指晶体结构中掺入的其他元素原子。
当晶体中的杂质原子的尺寸与晶体原子的尺寸相近时,杂质原子可能会占据晶格空隙,形成间隙型杂质。
而当杂质原子的尺寸与晶体原子的尺寸相差较大时,杂质原子可能会取代晶体结构中的原子,形成取代型杂质。
二、线缺陷晶体中的线缺陷是指晶体中某一维方向上存在的缺陷。
常见的线缺陷有位错和脆性裂纹。
1. 位错位错是指晶体中晶格的错位。
位错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形变和力学性质的改变。
位错可以分为位错线、位错环和位错面,具体形态取决于晶体中晶格错位的类型和方向。
2. 脆性裂纹脆性裂纹是指晶体中的裂纹缺陷。
脆性裂纹通常是由于外界应力作用于晶体中产生的。
脆性裂纹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强度降低和断裂现象的发生。
三、面缺陷晶体中的面缺陷是指晶体中某一面或界面的缺陷。
常见的面缺陷有晶界、孪晶和堆垛层错。
1. 晶界晶界是指晶体中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界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结构的变化以及晶粒的生长和晶体的形变。
2. 孪晶孪晶是指晶体中存在两个或多个晶格取向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的晶粒。
孪晶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形变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3. 堆垛层错堆垛层错是指晶体中原子堆垛顺序的错误。
堆垛层错的存在会导致晶体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如磁性和导电性的改变。
总结:晶体中的缺陷类型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晶体缺陷的三种形式
![晶体缺陷的三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4f210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e.png)
晶体缺陷的三种形式晶体缺陷(crystal defects)是指晶体内部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所在位置。
按其延展程度可分成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在理想完整的晶体中,原子按一定的次序严格地处在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的格点上。
但在实际的晶体中,由于晶体形成条件、原子的热运动及其它条件的影响,原子的排列不可能那样完整和规则,往往存在偏离了理想晶体结构的区域。
这些与完整周期性点阵结构的偏离就是晶体中的缺陷,它破坏了晶体的对称性。
晶体结构中质点排列的某种不规则性或不完善性。
又称晶格缺陷。
表现为晶体结构中局部范围内,质点的排布偏离周期性重复的空间格子规律而出现错乱的现象。
根据错乱排列的展布范围,分为下列3种主要类型。
①点缺陷,只涉及到大约一个原子大小范围的晶格缺陷。
它包括:晶格位置上缺失正常应有的质点而造成的空位;由于额外的质点充填晶格空隙而产生的填隙;由杂质成分的质点替代了晶格中固有成分质点的位置而引起的替位等(图1)。
在类质同象混晶中替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晶格缺陷。
图1②线缺陷—位错位错的概念1934年由泰勒提出到1950年才被实验所实具有位错的晶体结构,可看成是局部晶格沿一定的原子面发生晶格的滑移的产物。
滑移不贯穿整个晶格,晶体缺陷到晶格内部即终止,在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晶格的分界处造成质点的错乱排列,即位错。
这个分界外,即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交线,称为位错线。
位错有两种基本类型: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称刃位错,也称棱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则称螺旋位错。
刃位错恰似在滑移面一侧的晶格中额外多了半个插入的原子面,后者在位错线处终止(图2)。
螺旋位错在相对滑移的两部分晶格间产生一个台阶,但此台阶到位错线处即告终止,整个面网并未完全错断,致使原来相互平行的一组面网连成了恰似由单个面网所构成的螺旋面。
图2③面缺陷,是沿着晶格内或晶粒间的某个面两侧大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出现的晶格缺陷。
主要包括堆垛层错以及晶体内和晶体间的各种界面,如小角晶界、畴界壁、双晶界面及晶粒间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 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
(3)滑移面必定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 和滑移矢量的平面,在其他面上不 A 能滑移;
(4)晶体中存在刃型位错之后,位错 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
(5)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 )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能量。
H D
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 地作少量的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 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均可发生) 4.2 位错的攀移
刃型位错在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上运动,即发 生攀移。实质上就是构成刃型位错的多余半原子面 的扩大或缩小。(螺型位错没有多余的半原子面, 因此不会发生攀移运动)
12
三.柏氏矢量
(a) 实际晶体
(a) 理想晶体
13
三.柏氏矢量
3.2 右手法则(确定刃型位
错的正负): 先人为的规定位错线方向,
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构 成直角坐标,以食指指向位错 线的方向,中指指向柏氏矢量 的方向,则拇指的指向代办多 余半原子面的位向,且规定拇 指向上者为正刃型位错;反之 为负刃型位错。
(2)线缺陷:特征是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一 个方向上延伸较长。如各种位错;
(3)面缺陷:特征是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两 个方向上扩展很大。如晶界、孪晶界等。
5
二.位错(dislocation)
2.1 位错的定义:晶体的线缺陷表现为各种
类型的位错。即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 子有规律的错排。
3.1 柏氏矢量的确定:柏氏矢量可通过
柏氏回路(Burgers circuit)来确定。 在含有位错的实际晶体中作一个包含位 错发生畸变的回路,然后将这同样大小 的回路置于理想晶体中,此时回路将不 能封闭,需引一个额外的矢量b连接回路 ,才能使回路闭合,这个矢量b就是实际 晶体中位错的柏氏矢量。如图所示: a )实际晶体(b) 完整晶体
2.2 位错的基本类型: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
看,可将它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 错和螺型位错。
6
二.位错(dislocation)
2.2.1 刃型位错
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垂直于滑移方
向。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G
在晶面ABCD上半部存在多余的 半排原子面EFGH,这个半原子 面中断于ABCD面上的EF处,像 一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面
H
F
D
C E
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 A
B
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多
余的半排原子面与滑移面的交
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7
二.位错(dislocation)
如图,多余的半排原 子面的插入使上半部 分晶体中的原子受到 挤压,而下半部分晶 体中的原子受到拉伸
8
二.位错(dislocation)
刃型位错的特点:
(4)若位错可分解,则分解后各分位错的柏氏矢量之 和等于原位错的柏氏矢量。
16
四.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重要性质之一是它可以在晶体中运动, 而晶体宏观的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运动来实现的。
位错的运动方式有两张最基本形式,即滑移和 攀移。
17
四.位错的运动
4.1 位错的滑移 位错的滑移是在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通过位
射等因素的影响。
3
一.晶体缺陷概述
1.3 晶体缺陷的影响:
(1)对晶体的性能,如屈服强度、断裂强度 、塑性、电阻率、磁导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
(2)晶体缺陷还与扩散、相变、塑性变形、 再结晶、氧化、烧结等有着密切关系。
4
一.晶体缺陷概述
1.4 缺陷分类(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征分):
(1)点缺陷:特征是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上尺寸都 很小,尺寸范围约为一个或几个原子尺度。如肖特 基缺陷、间隙原子;
G
F
C
E
B
9
二.位错(dislocation)
2.2.2 螺型位错
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平行于滑移方向
螺型位错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在 aa’右边晶体的上下层原子相对错 动了一个原子间距,而在bb’和 aa’之间出现了一个约有几个原子 间距宽的、上下层原子位置不相吻 合的过渡区,这里原子的正常排列 A 遭到破坏。bb’为位错线,以它为 轴线,从a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 次连接此过渡区的各原子,则其走 向与一个右螺旋线的前进方向一样 。
D
b’ a’
C
B ba
10
二.位错(dislocation)
然而实际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往往是混合 型位错,兼具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特征。
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 ,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每一小段位 错线都可分解为刃型和螺型两个分量。
11
三.柏氏矢量
柏氏矢量(Burgers vector)是描述 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
14
三.柏氏矢量
3.3 柏氏矢量的特征 (1)用柏氏矢量可判断位错的类型。柏氏矢量与位错
线垂直者为刃型位错,平行者为螺型位错,既不垂 直又不平行者为混合位错; (2)柏氏矢量反映位错区域点阵畸变总累积的大小。 柏氏矢量越大,位错周围晶体畸变越严重;
15
三.柏氏矢量
(3)用柏氏矢量可以表示晶体滑移的方向和大小。位 错运动导致晶体滑移时,滑移量大小即柏氏矢量b, 滑移方向即为柏氏矢量的方向;
材料科学基础 晶体缺陷——线缺陷
目录
1 晶体缺陷概述 2 位错 3 柏氏矢量 2 位错的运动
2
一.晶体缺陷概述
• 1.1 缺陷的定义:实际晶体中,晶体结构
偏离理想结构的情况。
• 1.2 缺陷产生原因:
• (1)原子(或离子、分子)的热运动; • (2)晶体中杂质的影响; • (3)晶体的形成条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