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空间句法的洛阳老城空间形态研究

——以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万雍曼,沈宇飞

摘要:历经八百年沧桑风雨的洛阳老城至今还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但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仍然无法摆脱整体活力衰退、局部形态瓦解的命运。本文引入空间句法,探讨老城的空间形态演变、街巷组织特征、节点视线效果,并将空间形态与社会功能、人流分布和历史文化要素进行关联性解读,以此揭示老城空间形态深层的、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组织模式,同时发现老城存在城市地位下降、空间可识别性较低、公共空间偏少等问题。最终从空间功能、空间潜力、空间可视性等不同的空间层面和角度,提出定位街巷功能、塑造特色组团、建立开放院落等保护老城整体空间形态和激发发展活力的措施,致力于探索以空间句法模拟空间形态分析活化历史街区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洛阳老城,空间句法,空间形态,保护措施

引言

阮仪三先生曾说“什么东西能反映城市的特色风貌,那只能是名城内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记录着城市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辉煌。然而从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三十年来看,保护原则往往败给了眼前经济效益,传统格局也轻易地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许多历史城区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无法摆脱活力衰退、形态瓦解的命运。

以“金元古城”闻名的洛阳老城始建于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名为“金昌府”,历经了元、明、清及民国至今(见图1)。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金昌府”时的空间格局。得益于避开老城另建新城的“洛阳模式”,多年来老城东西南隅未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好。但是2013年由于开发公司的介入,对老城东南隅局部地块采取“整体拆迁”的激进措施,导致该区域原有街巷结构基本消失,老城传统格局的整体性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实质原因在于忽视了历史城市空间的组织模式和发展规律,在保护发展的“动”与“不动”之间失去了平衡。因此,本文引入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致力于结合老城整体性空间形态保护的视角,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从建城至今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洛阳老城延续怎样的空间形态特点?

(2)随着发展规模和城市地位的不断变迁,洛阳老城的空间格局与社会功能、历史文化要素和各类人流分布呈现怎样的相关性?

(3)面临活力衰退的现状,老城如何冲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延续传统格局,如何定位自身功能,重新焕发往昔活力?

图1 洛阳老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来源:作者自绘)

1理论基础和范围界定

1.1空间句法理论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理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提出,段进在其著作中这样解释:“从空间形态入手,以城市空间形态元素之间的整体关联为出发点,从城市构形的层面分析空间不同组合之后的整体联系与空间使用的对应关系,来考察城市发展的本质规律。”

本文中对空间形态的句法分析主要基于UCL Depthmap 软件平台,运用轴线分析法(Axial Analysis)和视区分析法(Visibility Graph Analysis)。采用空间句法的纵向研究思路:对一个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归纳空间演化规律,探寻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优化方式。

1.2研究范围界定

洛阳老城位于洛河以北、邙山以南,用地均处于隋唐洛阳城遗址范围内,东、西、北分别与瀍河回族区、西工区、孟津县相邻,南与洛龙区隔洛河相望。老城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也是洛阳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然而老城北部经历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后,已无历史风貌的街巷。

本次研究范围集中在老城东西南隅,以东西大街、南大街和兴华大街组成的十字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北至中州东路,西至金业路,东至新街路,南以城河为界,总面积约为99.4公顷。同时为了克服句法模型的边缘效应,将模型构建扩展到洛阳老城研究范围以外2km 的

范围。

图2 洛阳老城空间格局分析图图3 洛阳老城句法研究范围

(来源:作者自绘)1.3技术路径

通过构建洛阳老城的空间句法模型,基于整合度、平均深度、可视化集聚系数等句法变量,分析老城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街巷的组织特征和节点空间的视线效果,并与社会功能、出行分布和历史文化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角度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揭示洛阳老城的发展规律和组织模式,提出老城空间形态的现状问题和保护措施,以求实现老城传统空间形态的整体性保护。

图4 研究技术路径(来源:作者自绘)

2 空间格局的句法解读

2.1空间演变分析:结构稳定、地位下降

2.1.1空间演变阶段特征

在时间范围上,由于古代洛阳老城资料并没有达到量化研究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代1943年到2015年期间代表街区形态生长明显特征的三个阶段,分别是1943年、1966年和2015年:

表1:洛阳老城空间形态演变阶段特征(来源:作者整理)

图5 2011年和2017年老城东西南隅卫星图对比(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2.2.2整合度分析:外部地位下降,内部结构稳定

用Depthmap软件进行轴线分析得到三个阶段老城格局演变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其中全局整合度表示单元空间所处位置的便捷程度,考察单元与全局的联系程度;局部整合度衡量单元空间到其附近其他单元空间7的“局部空间距离”,是单元与局部系统的联系程度。图中色调越暖代表整合度越高,色度越冷则越低。

具体地,从全局整合度的研究范围可以看到,1943年到1966年间,由于城市的扩张和老城基础设施的落后,北部的中州东路逐渐形成一条现代商业街,并很快具有了比较高的全局整合度。可以说,虽然老城的十字街仍然在区域内部具有最高的全局整合度,但其整合度的核心地位已经开始受到挑战。而从1966年到2015年的全局整合度比较来看,中州东路进一步与周围街巷融合,与南大街平行的新街路共同形成了另一个十字结构,从而形成洛阳老城“双十字”的整合度结构。这也意味着,“双十字”围合起来的矩形空间(即东西大街与中州东路之间)成为洛阳老城整合度最高的地区。事实上,经过近几十年的城市规模拓展,老城的传统步行街道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商业的发展,中州东路取代了十字街在区域内的商业中心地位。这也是全局整合度开始北移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