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名师指津: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决赛题深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写作名师指津:“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决赛题深度解析“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全省瞩目。

11.28,第十九届赛事如期举行,2000多名才子才女参加了角逐!

年年岁岁“赛”相似,岁岁年年“今”不同。

与以往在省城南京集中决赛迥异的是:十三个地级市的选手在各自市的竞赛点完成决赛写作,巡考员将试卷封存,带回南京。

与以往赛后随即阅卷、评奖迥异的是:大赛组委会和评委团将在下周六集中到南京封闭阅卷,确定各位选手参赛的作品奖次。

决赛初中组、高中组各四道题,选手自由选择一道题完成,时间是150分钟。

其中,有两道题是初高中共用的:

一是命题作文《口罩》;

一是供料作文:“当我带着地球上最后一批人,到达火星毕达哥拉斯峡谷的时候,是9点58分。”请以此为开头,完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先解析一下这两道显然指向记叙文的命题。

看到命题作文《口罩》,选手们一定非常有感觉,或者换一种说法——有强烈的写作冲动。年初肆虐开来的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6000多万人感染,使140多万人付出了生命,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特别具体的感受。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口罩”走进千家万户,走到世界各地。曾经,所有人被要求戴口罩,各种公共场合都要求戴口罩;而今,大型集会,车站、机场、医院等处仍然要求戴口罩。大家对“口罩”有着深刻的体验。

既然是一道“有话说”的竞赛题,决高下的一定是“说什么”“怎么说”“为何说”几个方面。

就《口罩》而论,“说什么”呢?这是选材的问题。有时候,选材本身会让一部分选手脱颖而出,那些“异质的”“异域的”选材会让读者——包括阅卷老师这样特殊的读者——耳目一新!生产口罩,销售口罩,购买口罩,捐赠口罩,佩戴口罩,悦纳口罩,抗拒口罩,适应口罩,你让他罩他偏不罩,口罩中的人性,口罩中的经济,口罩中的政治……都可以“说”。在讲述自己的“口罩”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别人的“口

罩”更有故事呢?是不是医护工作者的“口罩”故事更加“高大上”呢?是不是国际视野下的“口罩”故事更加具有“观赏性”呢?

“怎么说”是写作技巧层面的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时师以为最主要的是结构和语言。结构虽然是形式层面的,但是“形式大于内容”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说法,特别是竞技性质的大赛作文。同样是写记叙类的文章,初中生不少于800字,高中生不少于1000字,意味着高中生要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在多样的结构方式中,“一线串珠式”“橘瓣组合式”“双线展开式”“倒叙式”等无疑是理想的选择。至于语言,选手心中一定要有孙犁先生的“用花轿接新娘”的意识,具体操作,当然是在“修辞”上做文章。特别强调,“修辞”包括词语的春联、句式的选用、辞格的运用三个维度,千万不要窄化为辞格的运用!

“为何说”是指向主题的。记叙文是讲故事的,必须讲有意义的故事,要传递正能量,予人启迪,给人鼓舞,促人向真趋善求美。

再说这道供料作文题。

这是科幻题材,属于“或然性”故事,考量选手的想象力。为什么是“9点58分”,是不是“就我吧”或者“救我吧”?如果是,那么是不是有舍我其谁或者自己拯救自己的寓意呢?说“地球上最后一批人”,那就意味着地球上数十亿人都被毁灭了,地球已经不适合人居了,那么,在“9点58分”前到底发生了什么?“9点58分”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地球上最后一批人”是怎么到底“火星毕达哥拉斯峡谷”的?为什么选择“火星毕达哥拉斯峡谷”而不是其它?人类应该怎样生活才能生存?人类的最终出路在何方?

考生必须讲述与此相关的故事,而且要符合逻辑地演绎。

再说说高中的另外两道竞赛题。

请看命题作文题《我去过最远的地方》。

当我们的思维发散开去后,“去过”的可以是你的脚,当然也可以是你的心;“地方”是可古可今、可实可虚的。你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用穿越的写法——向前穿越回到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或者向后穿越抵达未来世界的某个“地方”。而且,

一篇文章里还可以是呈现多个“地方”。只是需要明确或者锁定“地方”,写出“地方”的特性,说说你是如何抵达你锁定的“地方”的?在你锁定的“地方”遇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又从中收获了什么?

再请看材料作文题:

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中流传着一个名词“斯坦福狂鸭症”。想象一下,一只悠闲的鸭子在湖面上逍遥自在地漂过,水面之上的平静掩盖了水面之下鸭掌的疯狂拨动。

请根据以上材料,有“在水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本身并不复杂,涉及表象与实质、原因与结果、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之类的哲学话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成功”——如果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的“逍遥自在地”的状态可以视作“成功”的话——与“成功的背后”这样熟悉的可以转换的话题。它会引发你很多的思考:亲眼所见的未必是真实的,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鲜花的背后往往荆棘丛生……甚至还可以联想到海明威论创作时说到的著名的“冰山原则”——让你看到的浮在水面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你看不到的八分之七。

这道题的文体是开放的。当你在众多的维度中确定了某个想表达的维度之后,你可以以议论文来论述中心论点,也可以以记叙类文章来承载相关主题。常规的议论文、熟悉的时评、演讲稿、主持词、书信体、常规的记叙文、寓言故事、小小说……都是你的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选定了什么文体,行文时都要充分体现文体特征。

最后说说初中的另外两道竞赛题。

这两道竞赛题都是命题作文题:《打工人》和《爱·困惑》。

“打工人”是眼下网络热词,指各行各业以工作换取薪资的从业者,和“凡尔赛文学”(以低调的方式炫示自己的物质的奢华)、“马保国·耗子尾汁(‘好自为之’的谐音)”、四川籍藏族小伙子“丁真”等一起走红着。命题者的导向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在埋头读书的同时还要“冷眼向洋看世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是,这么热的网络词汇是不是都能进入初中生的视野,恐怕还得打个问号。如果不知道这个热词,是不是会有人把偏正结构的“打工/人”误读为动宾结构的“打/工人”?事实上,这道题距离初中生似乎有点远,有些“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