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老城区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古城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西昌,这是一座拥有“小春城”,“月城”,“航天城”、“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等一系列美誉的城市,这样数下去,是不是足以让你上气不接下气。等一下,咱们西昌明清古城在2009年,和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成为了“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下面就让我们去领略“最美十大古城”的胜景吧!
大家都知道,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就知道西昌城悠久的历史,说起厚重的历史感,就不得不提西昌老城区了。西昌明清古城位于西昌市区西北部,北与北山相接,西临西河,东有东河,东南为开阔的平坝,古城的形状似一把展开的折扇,现存占地面积约130万平方米。
西昌明清古城始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清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多次培修。开四座城门,北为建平门,南为大通门,东为安定门,西为宁远门,且南北、东西相互对称。目前除宁远门已毁外,其余三座城门尚存。因明代在西昌置建昌卫,所以西昌古城又称建昌卫古城。
城内街道迄今基本保持原布局,即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为北街,其南为南街,其西为西街(又称仓街)、其东为东街(又称府街)。另,城南有顺城街,城西有石塔街,城东南有涌泉街。此外,各街之间又有二十余条小巷相连,使其各街巷纵横交错,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状格局。
城内在明清时期的引水设施也比较完备,采取以引河水入城为主,掘井取水为辅,构成溪水常流,水井星落棋布的引水体系。据考查,引河水入城主要有三处.城西北角白塔寺和城东北角研经书院两处分别从北山引水入城,城东南涌泉街过水庵旁又引东河水入城。今西昌市二中(研经书院旧址)尚存明代“水仓”遗址,城内明清古井数百眼,其中最著名的有,北街的明代“梅花井”,涌泉街的“豆芽井”,石塔街的“大水井”和仓街的“胡家井”等。这些古井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数百年不衰,一直延用至令。
四牌楼
游客朋友们,大家现在的位置就是西昌古城区的四牌楼了,四牌楼位于西昌市南街、北街、府街、仓街交汇处。四牌楼在明建西昌城的中心位置,东、西、南、北与四道城门都遥望可及,为繁华地段。牌楼东面为府街,因清代建宁远府衙门就在街侧,牌楼西面为仓街,
因建有粮仓得名。南街、北街因正对古城南门,北门得名。
据民国版《西昌县志》载“……城中建楼,儋牖轩敞,曰四牌楼”。原为四方三层塔式亭楼,底楼四道门,道通四方,行人可对穿对过;第二层塑的是魁星神像,门上有对联:“佛坐楼台观自在,人行地面享安然”;第三层塑观音。每层都是翘首屋檐,檐脊都有响铃,风动时叮当作响,楼顶有朱砂鼎瓶一个,瓶中插有三支宝剑。1946年,将楼四周民房拆除扩街;1950年解放后,神像被毁;1957~1958年全部拆除。但四牌楼的名称,沿用至今。
明清时代的官衙多集中在四牌楼四周,巷道因官衙所在得名。后营巷,为清代巡防后五营驻地得名;都司堂巷为明代行都指挥使司衙门驻地;什字街为清代官员的侍卫武官住处,称作“戈什哈”(满语,意为护卫),习称什字,故得名。四牌楼古时附近庙宇多,仓街南侧有城隍庙,东南方有清真寺,府街的上侧有东岳庙,东北有东林寺,仓街西口有景净寺、白塔寺、关帝庙。清代西昌城内的两大书院都在四牌楼附近,东北有研经书院,仓街西端为泸峰书院。
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为西昌老城区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通楼
我们接下来要去到的,是西昌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城建筑之南门城楼---大通楼。西昌大通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经过修整和恢复后,大通门城楼巍峨,瓮城依旧,城碟壮观,是人们怀古颂今,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大通楼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拱,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墙上的诗文,柱上的楹联琳琅满目,无不诉说着西昌的历史,倾注着文人的一腔情怀。既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古绝唱,又有一代文豪杨慎的断肠悲歌,还有晚清书家何绍基的赏月咏叹,以及乾隆举子杨学述的建昌竹枝词。正如“八百里河山风风雨雨依还看蓝天白云,两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试问这红墙绿瓦。
大通楼城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城楼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城楼设有展厅,常有各类展览向游人开放,还设有舞池、茶楼、观景台。每逢佳节日,夜晚彩灯映城楼,为西昌市夜景之一。迂回在楼廊楹柱之间,仿佛回到过去,身临其境用心去感受它的历史厚重感。举目环顾,似乎在翻阅一页页积满尘土的史籍。人们乐登斯楼,大家都为着怀古而来,为着感受文化艺术而来,感受它的魅力。
西昌明清古城博大壮观,显示了先辈的智慧和力量,是留给后代极其宝贵而后重的文化遗产。透过老城,我们可以了解西昌的过去,透过新城,我们可以看到西昌的未来。
城市雕塑
游客朋友们,游览了见证西昌历史的老城区,现在给大家介绍西昌著名的城市雕塑,寻找西昌的文化元素。相信当你在西昌看到这些具有彝族文化符号的雕塑时,更能够亲身感受到大凉山彝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会更加向往西昌这座美丽的城市。
一是月亮女儿。我们西昌作为有名的月城,以月亮为造型的城市
雕塑比较多,其中最知名的是坐落于西昌市委庭院中的“月亮女儿”雕塑:一位美丽的彝家少女赤着双脚踩在绵羊头角上,斜倚弯月,拨弄着怀中的月琴。这座1986年由著名雕塑家朱成设计的雕塑,如今成了西昌的城标。后来又分别在青山机场广场和火把广场复制了这一座雕塑。像这样一个西昌的标志性城市雕塑,据说是缘自彝族的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有一个美丽勤劳的彝族姑娘,特别擅长织布,月神的女儿倾慕她的心灵手巧,专门请她到月宫上去教授纺织的技艺,而月神也被她的美丽勤劳所打动了就收她做自己的女儿。从此在他乡,要是思念家乡的亲人们,她就会轻轻弹起月琴。这个美丽的传说,更为西昌平添了一份浪漫和神秘。
二是彝海结盟纪念碑。在西昌,大家最熟悉的城市雕塑当属“彝海结盟纪念碑”。矗立于车来车往的市中心大转盘处的这座雕塑上,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和彝族家支头人果基小叶丹肩并着肩站立着,分别举着大碗,目光坚毅地看着远方,诉说着一段歃血为盟的传奇故事。“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力量大”的彝汉民族团结精神,早已成为一段佳话,也成为这座光荣之城的历史文化积淀。1935年5月12日,红军经过凉山彝区时,果基小叶丹不顾个人和家支的安危,在冕宁县彝海边与刘伯承司令歃血为盟,并接受中国工农红军沽基支队支队长的任命,带领彝族群众安全护送红军通过彝区,打破了蒋介石妄图使工农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战略野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5年,在“彝海结盟”50周年的时候,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塑像在西昌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