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五章肌张力评定
6.其他检查与评定方法
(一)伸展性检查 伸展性检查是指让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
展度。检查时应将两侧比较,如果一侧肢体伸展与另一侧 肢体相同部位伸展相比出现过伸展,提示肌张力下降。 (二)钟摆试验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过分析痉挛妨碍自 由摆动的状态来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摆动受限越 明显。(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的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 肌和腘绳肌。)
谢 谢!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周围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 定。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突然松手时,肢体具 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第二节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评定肌张力是否异常,首先要从临床出发,从病 史、视诊、反射检查、被动与主动运动检查、功能评 定等方面详尽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尤其是从功能评 定的角度判断异常肌张力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一、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
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原因;累及的肌肉及 数目;痉挛发生的频率及程度;引发痉挛的原因等。
表现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2.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标准
4中医康复学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
概念: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 收缩。
临床上以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 时所感到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
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
生理机制 :本质是紧张性牵张反 射。
生理作用: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
牵张反射
肌张力 ( 反射) : 引力 牵拉伸肌 反射性收缩 深反射( 腱反射) : 髌反射,跟腱反射等。
方法
治疗组先注射CBTX- A(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 1 次, 100 U/ 支。患者仰卧位, 将其上肢摆放成痉 挛最突出姿势, 根据痉挛部位选择肱二头肌、肱肌、 尺侧腕屈肌等注射。每次选择2~ 3 块肌肉, 每块 肌肉选4 个注射点, 每个注射点注射5~ 10 U, 每例 注射总量为100 U。注射后采用针刺治疗, 取穴有 肩髃、臂臑、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外关、 后溪, 每次留针30 min, 行针2 次, 针刺4 周为1 个 疗程。对照组只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方法同治疗组。
④固定。测试时良好的固定将确保被测 肌群充分独立开来,把来自协同肌的影响 降到最低,同时也避免了替代运动。固定 时,除了被测关节的近端需要较好固定外, 腰部和胸部也需要固定。在测试下肢时, 手臂应交叉放于胸前,或紧握动力仪两侧 的把手。在测试上肢时,双下肢应尽量处 于不负重的状态。在整个测试中还应保证 各种绷带紧而舒适。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
1.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 复疗效
2.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定康复计划 3.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肌张力增高 痉挛 僵直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紊乱
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锥体系障碍) 引起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 表现:巴彬斯基反射阳性 折刀样反射阳性 阵挛阳性 踝阵挛常见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阳性
二、康复护理评定肌力肌张力
康复护理评定的作用
• • • • • • • 1、明确护理诊断 确定患者存在的康复护理问题 2、制定康复 护理目标 3、制定和修改康复护理措施 反馈调整 4、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5、进行预后评估,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供依 据 6、确定康复护理服务形式 医院、上门、社区 7、开展护理科研
康复护理评定的方法
第二节残疾评定
一、定义 1、残疾评定 2、残疾 3、残疾人 二、国际残疾评定 三、分类 4级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残损 失能 残障
残疾: –广义的残疾: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是指一种心身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由 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 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因病致残称病残,因伤致残 称伤残 。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 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 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 WHO: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10%左右 • 我国(2006):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6.34%
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的定义: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 (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的标准
聋: 一级聋: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1dB (听力级) 二级聋: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71dB, 或小于等于90dB 重听: 一级重听: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56dB, 或小于等于70dB 二级重听: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1dB, 或小于等于55dB
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的定义 :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 显示适应性障碍。 智力残疾的标准:
– – – – 重度一级(极度缺陷):IQ小于20 重度二级(重度缺陷):IQ在20~30 中度三级(中度缺陷):IQ在35~49 轻度四级(轻度缺陷):IQ在50~69
简述肌张力评定的目的及临床意义
简述肌张力评定的目的及临床意义肌张力评定是一种定量的评估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它最初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指标,并成为一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技术。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是记录和评估肌肉的机械性能,以及整个肌肉群的张力状态。
换句话说,通过肌张力评定发掘肌肉的机械性能,从而发现病理和功能障碍的存在;同时也能够评估和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肌张力评定还可以用于检测运动性受损,以及病理性肌肉功能受损的潜在危险的存在,使治疗者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人体肌肉结构和功能状况,从而有效地指导疾病治疗,并实现准确有效的康复处理。
肌张力评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诊断准确率、疾病并发症筛查、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首先,精准的肌张力评定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着眼于实际的诊断和治疗;这对快速对患者就诊并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
其次,精准的肌张力评定也将为各种职业性病症和体力劳动关系的调查工作提供帮助,有利于及时预防和控制职业性疾病。
最后,肌张力评定可以直接监测每一个治疗阶段的进展,及每一个患者群体的康复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肌张力评定不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运动学中重要的一项研究。
运动学研究展示了不同肌肉群组运动时肌肉张力变化的规律。
而肌张力评定可以用来反映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下运动时肌肉张力的变化,从而提供科学证据对安全的锻炼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运动建议提供帮助。
此外,肌张力评定还可以为康复机构提供准确的机械性能分析数据,为专业的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肌张力评定是一种重要的评定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治疗和康复指标,也可以为运动学研究和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临床应用中,准确的肌张力评定能够起到分析和诊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预防和控制职业性疾病,为专业的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达到准确有效的康复目的。
肌张力评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肌张力评定学习心得一、前言作为一名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评定患者肌张力对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此次实习,我有幸参与到肌张力评定的工作中,通过实践学习,我对肌张力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肌张力评定理论的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肌张力评定的理论学习,包括肌张力的定义、评定方法、评定指标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肌张力是肌肉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程度,是反映肌肉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评定方法有多种,如Ashworth评定法、Brunnstrom评定法等。
2. 实际操作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导师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运用评定工具和方法,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肌张力变化。
我们还在模拟人上进行了评定操作,以熟练掌握评定技巧。
3. 临床实践在掌握了肌张力评定的基本方法后,我们开始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实际操作。
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我们为患者进行肌张力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为患者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通过临床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肌张力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三、实习心得1. 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肌张力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相信这将为我未来的康复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化临床思维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和治疗。
这使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具备临床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
3. 关爱患者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和期待。
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我们要用心去关爱患者,为他们提供最专业的治疗和最贴心的服务。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肌张力评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5-康复评定学教案-肌力评定1
教案
姓名刘润芝___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10.24 节次1-2
3.肌肉的募集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肌肉收缩方式、速度
6.年龄和性别
7.心理因素
七、徒手肌力评定:(临床最常见的评定之一)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muscle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RobertLovett1916年创立。
(按照肌肉的收缩、重力因素、阻力因素三个要素帮助学生记忆)
八、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其是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
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除非完全弛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2、争取患者的合作。
3、对患者姿势和躯干、肢体位置进行标准摆放,并固定近端关节,以防代偿。
4、以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5、正确记录评定结果。
6、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时,应标注出ROM。
10 min 10min。
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肌张力分级是评定肌肉张力的一种标准,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运动系统疾病患者的肌张力情况。
通过对肌张力的分级评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下面将详细介绍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一、正常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正常张力水平,通常表现为肌肉松弛、柔软而有弹性。
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分级评定为0级,即没有肌肉张力的表现。
二、轻度肌张力增高。
轻度肌张力增高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有轻度的张力增高,但没有明显的抵抗感。
患者在 passively 移动关节时,肌肉呈现轻度的阻力,但仍能够被 passively 移动。
这种情况下,肌张力分级评定为1级。
三、中度肌张力增高。
中度肌张力增高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有明显的张力增高,伴有明显的抵抗感。
患者在 passively 移动关节时,肌肉呈现明显的阻力,但仍能够被 passively 移动。
这种情况下,肌张力分级评定为2级。
四、重度肌张力增高。
重度肌张力增高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有明显的张力增高,伴有明显的抵抗感,并且患者 passively 移动关节时,肌肉呈现明显的抵抗,很难被 passively 移动。
这种情况下,肌张力分级评定为3级。
五、肌张力丧失。
肌张力丧失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完全丧失张力,呈现完全松弛状态,无法产生任何抵抗感。
这种情况下,肌张力分级评定为4级。
在进行肌张力分级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定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格和病史等因素;其次,评定时需要保持患者的放松状态,避免由于焦虑或疼痛等因素导致肌张力的增高;最后,评定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肌肉检查,包括 passively 移动关节和检查肌肉的张力等。
综上所述,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是评估肌肉张力情况的重要方法,通过对肌张力的准确评定,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
在进行评定时,需要注意患者的整体情况,并严格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康复评定学教案-肌张力的评定1
表现:
Ⅰ.铅管样强直
Ⅱ.齿轮样僵硬
(以图片、视频、演示的方法展现僵硬的临床表现)
3、肌张力低Hypotonia
定义:肌张力表现为降低或缺乏,被动运动时的阻力降低或消失,牵张反射减弱,肢体处于关节频繁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等现象,称为肌张力迟缓。运动功能常受损,并伴有肢体肌力减退、麻痹或瘫痪。
Ⅲ.阵挛(思考:阵挛与痉挛的区别)
Ⅳ.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
(以脑卒中和帕金森病人示意图展现临床常见的痉挛模式,以图片、视频、演示的方法展现痉挛的特殊表现)
2、僵硬Rigidity
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肌张力定义:是在骨骼肌静止时不断地不随意地保持轻微紧张,这种肌肉组织在其静息状态下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称为肌张力。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2、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某一位置时,可保持该姿势不变
4、能够维持原动机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三、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肢体在静止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的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牵引时开始程度和阻力判断。
2、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姿势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3、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阻力来判断。
四、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1、痉挛Spasticity
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康复医学概论9-关节活动度和肌张力评定
1、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
评定人员握持患者相关肢体在评定肌肉处于最短位 置开始做快速被动活动,根据阻力情况评定痉挛程度
2、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
Ashworth分级法的原理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 查法相似 ,评定时还需要考虑阻力出现的角度, 并要求将被动运动的速度控制在 1s内通过全关节 活动范围
(三)肌张力低下的评定
肌张力低下时,肌肉弛缓、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肌 腹柔软,肌肉处于抵抗减弱的状态 肌体整体运动功能受损,屈伸肢体时阻力减小,伴 有肢体肌力弱、麻痹或瘫痪;深腱反射消失或缺乏;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等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临床以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 到的阻力判断肌张力
2、肌张力的生理作用
①通过关节周围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 收缩,从而使关节固定 ②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③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 运动能力
④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突然 松手时,肢体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⑤具有随意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运动状态 之间进行变换的能力 ⑥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 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⑦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 抵抗感
3、测量方法
通用量角器主要用来测量四肢关节 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 轴中心,固定臂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的长轴平 行,移动臂与远端骨的长轴平行,量角器的刻 度面与被测关节的运动平面一致 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 上读出关节活动度
三、肌张力评定
(一)概述
1、肌张力的概念
2、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主动活动范围 被动活动范围
3、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
①关节面积大小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大小相差愈大, 关节活动度也越大 ②关节囊厚薄、松紧度 关节囊薄而松弛,则关节的活动度大, 反之则小 ③关节韧带多少与强弱 关节韧带少而弱,活动度大,反之则小
肌张力评定课件
运动训练
01
04
肌张力评定在运动 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03
肌张力评定在运动 表现评估中的应用
02
肌张力评定在运 动康复中的应用
肌张力评定在运 动训练中的应用
评定者的专业水平
评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 医学背景和临床经验
A
评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 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
C
B
评定者需要熟悉肌张力 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D
评估肌张力:评 估患者肌张力, 判断是否存在肌 张力异常
确定肌张力异常 程度:确定患者 肌张力异常程度, 判断是否需要进 一步治疗
临床诊断
肌张力评 定在临床 诊断中的 应用
肌张力评 定在神经 肌肉疾病 诊断中的 应用
肌张力评 定在运动 功能障碍 诊断中的 应用
肌张力评 定在康复 治疗中的 应用
01
演讲人
目录
01. 肌张力评定概述 02. 肌张力评定的步骤 03. 肌张力评定的应用 04. 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肌张力评定的定义
01
肌张力评定是一 种评估肌肉紧张 度和肌肉活动能
力的方法
02
肌张力评定可以 评估肌肉的收缩
和放松能力
03
肌张力评定可以 评估肌肉的协调
性和平衡能力
04
肌张力评定可以 评估肌肉的耐力
和力量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
1
评估肌肉 紧张度
2
判断肌肉 功能状态
3
指导康复 治疗方案
4
监测康复 治疗效果
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徒手肌张力评定 法:通过触摸肌 肉的硬度、弹性 和阻力来判断肌 张力
01
运动肌张力评定 法:通过观察运 动过程中肌肉的 表现来判断肌张 力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RehabilitationEvaluation康复评定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精品课程系列肌张力的评定一、肌张力的基本概念、肌张力肌张力(muscletone)是肌肉组织在其静息状态下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不随意收缩。
正常肌张力有赖于完整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肌肉收缩能力、弹性、延展性等因素。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正常肌张力分类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分静止性肌张力: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异常肌张力分类肌张力的水平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害而增高或降低。
根据患者肌张力与正常水平比较可将肌张力异常分为肌张力过强(hypertonia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过低(hypotonia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障碍(dystonia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肌张力正常被动运动可感到轻微的抵抗(阻力)当肢体运动时无过多的沉重感肢体下落时可因此而使肢体保持原有的姿势。
肌张力过低被动拉伸所感到的抵抗低于正常阻力当肢体运动时可感到柔软、沉重感当肢体下落时肢体无法保持原有的姿势。
肌张力过强被动拉伸所感到的抵抗高于正常阻力。
、常见的肌张力异常临床常见的肌张力异常有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弛缓、痉挛(spasticity)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
肌张力及评定
(三)Ashworth量表和改良的 Ashworth量表
此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被国际公认的痉挛评定 方法,尤其修改的Ashworth方法,临床应用较广 泛。
(1)Ashworth法:此方法是根据患者关节进行 被动活动时所遇到阻力的大小定级。
0级:无肌张力升高(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稍高,活动肢体时有“卡住”感。 2级:肌张力明显升高,但被动活动肢体容易 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外展或内收
5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
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
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
病因:锥体外系损伤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 见的原因
表现:⑴铅管样僵硬----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 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如被动屈肘,起始 和终末的抵抗一样。
⑵齿轮样僵硬---帕金森患者的肌张力常表现出有 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由于僵硬, 动作表现为始动困难和缓慢。
僵硬最早出现在手腕、其次肘肩等肢体近端关节 14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 评定方法。
23
6、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 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 定。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 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24
痉挛的评定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 Ⅰ--轻度—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一.肌张力降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脑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案例分析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案例分析
分析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综合康复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行关节负重及局部痉挛缓解的康复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促进技术诊治联合低频电针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
分,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与肢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
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
一.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 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
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
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三.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改变引起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而出现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随意运动。
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
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代谢性疾病引起原因不明等,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扭转痉挛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
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
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属于张力性肌肉变形,在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2.痉挛性斜颈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的深浅
颈部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
起病缓慢,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
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3.麦杰综合征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或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
(或)
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
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为1: 2〜3, 3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4.手足徐动症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它是一个综合征,为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由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合在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
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
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
检查方法
主要是手法检查。
首先观察并触摸受检肌群在放松、静止情况下的肌张力状态,并观察主动活动进行判断。
(1)肌张力减低(弛缓):检查者推拉患者肌群时几乎感受不到阻力;患者自己不能抬起肢体,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即向重力方向下落;肌张力显着降低时,肌肉不能保持正常肌的外形与弹性,表现松弛软弱。
(2)肌张力增高(痉挛):肌腹丰满、硬度增高;患者在肢体放松的情况下,检查者以不同的速度对患者的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感觉有明显阻力,甚至很难进行被动运动;如检查者松手时,肢体被拉向肌张力增高一方;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引起局部肌肉和/ 或肌腱的挛缩,影响肢体运动;痉挛肢体的腱反射常表现为亢进。
临床分级
腱反射评分方法:
-:消失。
±:反射轻度减弱。
+:反射正常。
++ :反射轻度亢进。
+++ :反射中度亢进。
++++ :反射高度亢进。
肌张力降低:
①轻度:肌张力降低;把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力,随即下垂;同时有肌力下降,但有一定的功能活动。
②中度到重度:肌张力显着降低或消失;若把肢体放于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
时,肢体立即下垂;同时有肌力显着丧失,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活动。
肌张力增高:
改良的Ashworth 分级标准:
0 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
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 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
动范围后50% 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 不能活动.
适应证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适应证如下: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注意事项
1.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2.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充分暴露患者部位,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再检查患侧,以便两侧比较。
3.应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情绪激动时进行检查。
4.检查时室温应保持在22 〜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