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影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电影之比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迅速发展的世纪,给我们带来很多东西,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各方面对世界有巨大的影响,而对我们平民而言主要是电影而言,就个人而言是颇有感触的。特别是《阿凡达》,《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的引进,对中国电影界造成空前绝后的影响。而姜维的《让子弹飞一会儿》在华语电影上得票房为榜首,但是和《阿凡达》相比黯然不少.国人不仅想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是鄙人之见。
功能的对:比中国主旋律电影对主旋律的定位有官方标准,在这一标准的限定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功能体现了若干明显的特征。首先是为政权服务,主旋律电影必须符合国家基本政治立场,要维护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次是弘扬、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主流价值观;第三,过于强调思想性的高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不足甚至欠缺,从而在观众认知层面存在硬性教化和灌输的色彩。
而美国主流电影的定位则并没有官方标准,其“主旋律”电影首先考虑的是商业性和艺术性,最后才是思想性。也就是说,美国主流电影很大程度上是以观众乐于观看的、可以引起其内心共鸣的主流价值观念为依据确定的,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差异,美国主流电影能够在表面上淡化影片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表现,从而能够更为平滑地被观众接受,没有明显的教化和灌输的色彩。
题材的对比:在题材方面,中国主旋律电影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丰富,但在题材的多样性方面,中国主旋律电影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与中国国情、政治体制和观众的审美习惯等因素有关。
美国主流电影的题材则更为丰富,很多题材是中国主旋律电影从未涉及过的,如科幻题材,代表影片如《独立日》。该片用科幻片的外壳,整合了自我牺牲、宽容、合作等价值观,突出体现了美国人的精神气质,并且,影片巧妙地将美国设计成关乎地球命运的关键角色,赋予美国总统——这一具有强烈政治和文化符号意义的人物——智慧、坚强、果敢等可贵品质,并用美国人
拯救地球的结局,阐释和传达了美国精神,最终将这种美国精神通过电影贩卖给全世界。
表现手法的对比: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现手法多为平铺直叙、中规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书式的权威口吻进行叙述,观众能够获得历史的厚重感,却无法产生深刻的代入感;领袖、英模题材影片虽然已经逐步脱离了教科书式的书写,在人物深度的刻画、体现人性色彩、选取角度的灵活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此类影片仍然存在较强的教导、感化的痕迹;平民题材影片则在表现形式方面所受限制较多,情节的传奇性和视觉上的奇观性都无法延伸,导致影片通常会意味平淡,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而美国主流电影的表现手法则更为丰富、细腻和深入,它能将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投射到具体、真实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众,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有接受这种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的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主流电影并没有板起面孔,用“俯视”的角度向观众传达影片的意图,而是完全遵照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大部分观众的价值取向安排。
观赏方面的对比:观赏性是中美主流电影存在差异最为直观、明显的一个方面。观赏性的欠缺,一直是中国主旋律电影较为薄弱的方面。以视觉效果为例:中国主旋律电影习惯于刻画宏大战争场面,希望营造视觉上的奇观效应。但战争场面的观赏性毕竟有限,而且,也容易陷入同质化的重复之中。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视觉特效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惊涛骇浪》、《超强台风》、《惊天动地》等,纷纷用数字特效手段增强了影片的视觉效果,但限于投入的成本和时间,还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除了视觉效果,在情节、人物、场景等方面的观赏性上,中国主旋律电影也亟待突破。而美国主流电影则在情节设计、人物设计等方面,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力争呈现最强的观赏性。如2001年的影片《珍珠港》,通过三个普通人的故事,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崇高。影片既有令人眩晕的战争场面,也有对爱国主义情怀的讴歌,影片中的人物既是英雄也是普通人,很容易激起美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同时打动其他国家观众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