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3b534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1.png)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意识。
1.2 教学内容艾滋病的定义:病毒性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丧失。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危害:影响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下降,社会歧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艾滋病。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回答出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学生表现出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意识。
第二章: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动。
2.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减少社会歧视。
正确的健康观念: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思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回答出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学生表现出主动参与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行动。
第三章:安全套的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套的作用,掌握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意识,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3.2 教学内容安全套的作用:避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安全套,正确安装和佩戴。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提供安全套样品,让学生亲自练习正确使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回答出安全套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表现出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意识,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第四章:拒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的危害,认识到拒绝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拒绝的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的危害: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心理问题,增加艾滋病传播风险。
拒绝的重要性:保护自己的健康,减少社会问题。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870d7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d.png)
《预防艾滋病》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艾滋病相关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关爱艾滋病患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难点: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以及如何面对艾滋病患者。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讲述一个因不安全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的故事,让学生思量艾滋病与自身关系。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传播途径等;其次,重点讲解预防措施,如何避免感染;最后,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巩固练习:设计几个情境题,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感染,哪些是预防措施。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查找资料,了解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和药物。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堂上设计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的作业,让学生主动了解艾滋病的最新动态。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使用相关的教材或者教辅资料。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视频。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要关爱和尊重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c903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e.png)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预防艾滋病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情景模拟、讨论、游戏、小组合作等。
四、教学准备课件、艾滋病相关资料、卡片、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引发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4. 游戏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答游戏,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记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制作艾滋病预防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宣传海报,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奖励。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艾滋病知识,提高全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深入了解艾滋病的影响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培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和理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艾滋病影响的理解。
角色扮演: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
4.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关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角色扮演道具:如病床、药物等。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视频资料引入艾滋病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艾滋病影响的看法。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2d2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8.png)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3. 引导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二、教学重点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3. 正确的性观念和防范意识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艾滋病的宣传资料。
2. 准备教学课件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艾滋病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引入班会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艾滋病的概念、病因和传播途径。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艾滋病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正确的性观念。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艾滋病,以及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
6. 分享感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和感悟。
7. 总结发言: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防范意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心得体会,加强认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艾滋病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以加深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生活现状的了解,增强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2. 邀请艾滋病患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艾滋病,提高防范意识。
七、教学互动1. 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增进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看是否养成了正确的防范意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本次班会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3d34c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2.png)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大班三、教学方式:幼儿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幼儿:课前布置幼儿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1、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
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xx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介绍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4、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29564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9.png)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歧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定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损害。
2. 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3. 预防措施:洁身自爱,拒绝,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
4. 关爱艾滋病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 新课导入:介绍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讲解艾滋病患者的经历,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痛苦。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
5. 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方法。
6. 总结:强调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态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1. 艾滋病知识资料。
2. 防艾宣传海报。
3. 安全套使用教程视频。
4. 小组讨论道具(如卡片、贴纸等)。
5. 课堂活动记录表。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安全套使用教程视频,增强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理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现状,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2.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无误,避免传播错误信息。
2. 尊重学生的隐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 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防艾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a5c06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6.png)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
培养学生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意识。
1.2 教学内容艾滋病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艾滋病的病因:解释HIV病毒如何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教育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预防意识。
培养学生关注公共健康,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2.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正确的预防意识:教育学生远离高风险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艾滋病患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预防意识,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价值观: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预防艾滋病重要性的认识和关爱他人的态度。
第三章:艾滋病的预防措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具体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性教育和健康观念。
3.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教育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具体方法,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等。
性教育: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性知识和观念,强调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预防艾滋病的具体措施。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8e2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6.png)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一、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
1、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习惯,性传播和血液传染三方面;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知道通过正确的传播方式,勤洗手及避免不明液体的接触,正确的性行为,预防艾滋病传播。
二、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简述艾滋病的病情及传播路径
2、分析学生容易接触到艾滋病的场所及风险
二、讨论(20分钟)
1、小组讨论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性传播、血液传染及其他传播方式
2、鼓励学生分组交流,了解性传播和血液传染的预防措施
3、学生当中性传播预防的主要内容
4、血液传染预防的注意事项
三、总结(5分钟)
1、总结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总结艾滋病的传播渠道及预防措施
2、强调性传播和血液传染的信息及其预防措施
3、引导学生尤其注意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四、实践(20分钟)
1、让学生体验一次性针管的自制,及其使用方法
2、使学生现场体验一次性针管和防艾滋病的直接效果
3、学生完成一次性针管的使用及销毁
4、引导学生学会洗手,避免不洁针的使用,及其正确的性行为。
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精选6篇)
![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80b3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7.png)
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1班会主题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主题班会预期目标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主题班会意义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且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
主题班会课讲授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主题班会设计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二. 同学讲解(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c64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a.png)
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标题: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
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小学生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因此教育他们如何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份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地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
一、认识艾滋病
1.1 介绍艾滋病的定义和病因
1.2 解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3 强调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
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2.1 讲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2.2 强调不共用注射器具的重要性
2.3 提醒学生避免性行为上的风险行为
三、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3.1 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避孕措施
3.2 强调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3.3 提醒学生不要轻信谣言,避免恐慌情绪
四、艾滋病的社会责任
4.1 强调尊重艾滋病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4.2 鼓励学生关爱身边的艾滋病患者
4.3 提倡不歧视、不隔离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五、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5.1 倡导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艾滋病的预防教育
5.2 鼓励学校定期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
5.3 提倡学校建立专门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
结论:通过以上的小学预防艾滋病教案,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社会对艾滋病的关注和理解,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认真执行这份教案,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有效方式教案
![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有效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81c9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4.png)
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有效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症状和危害。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预防观念,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3、教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方法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态度。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克服对艾滋病的恐惧和误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艾滋病。
(2)引导学生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艾滋病预防教育。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艾滋病的定义和病原体简单介绍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解释 HIV 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作用,导致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和发生恶性肿瘤。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的性交、多性伴等。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母婴传播:感染 HIV 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艾滋病的症状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热、乏力、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晚期症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等。
(4)艾滋病的危害对个人健康的危害:导致身体衰弱、残疾甚至死亡。
对家庭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3)如果身边有艾滋病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预防观念和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
![《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843c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f.png)
《预防艾滋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社会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广告,让学生初步了解艾滋病。
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讲解艾滋病病毒(HIV)的结构、传播途径、感染后症状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艾滋病的病理变化。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介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主要传播途径。
分析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
4.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强调洁身自爱,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提倡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风险。
注意血液安全,不共用注射器等。
母婴阻断:孕妇定期检测,出生后及时治疗。
5.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6.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消除歧视。
传授一些预防艾滋病的技巧,如如何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等。
7.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如何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关爱艾滋病患者。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预防艾滋病,关爱他人。
四、课后作业2.制作一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海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主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在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吗?其实,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初中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案
![初中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280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f.png)
初中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艾滋病。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全称、症状和影响。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洁身自爱、使用安全套等。
5. 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感染艾滋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艾滋病案例,让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危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游戏互动法:设计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艾滋病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艾滋病:详细讲解艾滋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
3. 分析案例:分析艾滋病案例,让学生感受艾滋病的危害。
4. 讨论预防方法:引导学生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洁身自爱、使用安全套等。
5. 游戏互动:设计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6.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艾滋病的资料,增强防范意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性疾病:讲解与艾滋病类似的性疾病,如乙肝、丙肝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疾病知识。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纠正错误观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
大学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教案
![大学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5e32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2.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艾滋病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艾滋病问题。
2. 提问:大家知道艾滋病是什么吗?它有哪些传播途径?二、讲授新课1. 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危害- 介绍艾滋病(AIDS)的定义、病原体(HIV)和传播途径。
- 强调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详细讲解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
- 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如洁身自好、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等。
3. 消除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 强调关爱艾滋病患者,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性。
4. 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抵制不良行为- 讲解性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 强调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如卖淫嫖娼、吸毒等。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如何预防艾滋病?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稿。
-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预防艾滋病的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预防艾滋病的理念付诸实践。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8f2a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e.png)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955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d.png)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目标: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培养正确的性知识与健康行为。
时间:40分钟材料:投影仪,幻灯片,视频,小册子,手册,海报等。
活动步骤:1. 介绍主题(5分钟):- 欢迎学生们参加本次班会,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艾滋病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吗?2.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介绍(10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视频等方式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的来源、传播途径等。
- 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艾滋病。
3.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讲解与示范(10分钟):- 介绍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如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以及如何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 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性行为知识和健康行为,如正确使用避孕套、不共用注射器、避免婴儿感染等。
- 可以通过展示示范、视频、小册子等方式来直观地呈现防艾知识。
4. 合作游戏与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游戏,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问题回答等,加深对预防艾滋病的理解和掌握。
-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5. 学生经验分享与总结(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如他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自己如何预防的艾滋病等。
- 结合学生的分享,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和目标,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6. 作业与提醒(5分钟):- 分发小册子、手册、海报等资料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学更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艾滋病预防的短文或制作关于艾滋病预防的海报,并要求学生在下次班会上进行展示。
7. 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和学生的参与度,并再次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传播预防艾滋病的正确知识和健康行为,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备注:在班会上,请确保使用科学、客观、正面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讲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差异。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六篇精选全文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六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33068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b.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六篇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活动名称:关爱在寒冬------各人群共同参与讨论艾滋病活动主题:艾滋知识宣传校园行,倡导健康的性生活。
核心词汇:青年、艾滋病、性取向、性观念、性安全、性歧视活动目的:通过此次艾滋知识宣传活动,能更好的让当今青年更好的、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艾滋病,并能从自身做到健康的性生活,包容和消除对少数人群的歧视,达到宣传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目的。
活动方式:座谈会、讨论会、辩论会、互动游戏,问答参与人群:热爱生活的各人群,包抱异性恋,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等相关青年和社会人士,CDC医生(人数为100人左右)宣传方式:网络BBS、学校展板、横幅、互联网等活动过程:活动开始前:1、给每一个入场参加的人赠送一枚安全套、一本风雨后的彩虹和一个红丝带2、请一个人假扮成“艾滋病人”,站在入口处,手拿一个牌子,上书“我是艾滋病人,谁能和我握握手?”活动后,将根据现场的情况,讨论关于艾滋病歧视的问题(也可以用一个假人,这个环节也可以取消,视具体情况)活动正式开始:1、播放智行北京工作组20__年12月1日的文艺晚会光盘或播放北大红会的防艾宣传光盘2、主持人上台,致欢迎辞,并说明这次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参与人群、嘉宾和主办方。
3、用一组最新的艾滋病数据来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这些我都准备好了所有最新的材料,详见附件。
4、趣味问答环节:主持人提问一些有关艾滋病的常识,参与者抢答,答对者赠送小礼品。
5、互动环节,请30名观众参加,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白纸,每个小组共同在纸上画一个人体图,并标出人体什么地方的接触可以被感染艾滋,并写出艾滋的感染途径,列出你们小组的人所能知道的性病。
给他们5分钟时间,然后把每个小组的画展示给大家,让观众进行评价,然后请CDC医生进行总结,发表权威性的观点。
参与者赠送小礼品。
(30名观众看具体情况,如果到时没有观众自愿参加,就提前安排好这些人,没人参加时我们的人就可以上)6、主持人对上一个环节进行总结,下来进入到游戏环节:请几对男女生上台比赛“戴安全套”,用香蕉或者别的什么物品做模型,看谁戴的最正确,主持人现场进行点评。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586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7.png)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引言:艾滋病是一种通过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病毒性感染,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在预防艾滋病方面起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艾滋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本教案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份有效的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
2. 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和相关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减少艾滋病的风险。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a. 介绍艾滋病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b. 解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c. 强调艾滋病的无法治愈和危害性。
2.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与措施:a. 详细讲解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和重要性。
b. 介绍如何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带来的风险。
c. 强调正确认识艾滋病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和注意个人卫生。
3. 健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培养:a. 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和选择,包括性取向和性行为。
b. 提醒学生要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
c.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参与危险的性行为和药物滥用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教学法:通过教师对艾滋病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全面了解该疾病。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所导致的危害和后果。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设置情境并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况,培养其应对压力和保护自身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启发式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于艾滋病预防的观点和态度。
3. 制作宣传物资:指导学生制作相关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宣传意识。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f73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0.png)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症状。
2.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3.提高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与尊重。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1 艾滋病的定义1.2 艾滋病的危害1.3 艾滋病的全球形势第二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1 血液传播2.2 性传播2.3 母婴传播2.4 其他传播途径第三章:艾滋病的症状与诊断3.1 艾滋病病毒感染期的症状3.2 艾滋病病人的症状3.3 艾滋病的诊断方法第四章:预防艾滋病的方法4.1 个人预防措施4.2 公共卫生措施4.3 社会关爱与支持第五章: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5.1 学校教育的使命5.2 学生群体的特点5.3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性四、教学方法1. 讲座: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场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视频:相关艾滋病预防教育视频。
4. 宣传材料:海报、宣传册等。
七、教学时间本部分内容计划用5课时完成。
每课时40分钟。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与诊断等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教案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0fd78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2.png)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教案第一章:认识艾滋病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正确态度和关怀意识。
1.2 教学内容艾滋病的定义和病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和影响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案例分析法: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
第二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2 教学内容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安全防护措施健康的生活习惯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
第三章:自我保护意识培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艾滋病风险。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识别和拒绝高风险行为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学会拒绝高风险行为。
第四章:关爱艾滋病患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艾滋病患者的困境,培养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困境关爱和尊重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困境和我们应该关爱他们的原因。
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相关影片或听艾滋病患者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同情心。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培养5.3 教学方法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思考。
第六章:了解艾滋病病毒(HIV)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病毒(HIV)的结构、生活和繁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柳江县进德第四中学:韦利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
2、教学难点: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教学资源的选用:
艾滋病相关资料及图片,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媒体的应用:
利用PPT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资料收集法,资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的流行形式
师:大家知道今年是第几个“国际艾滋病日”?
生:今年是第27个“国际艾滋病日”。
师: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艾滋病的责任和义务。
多媒体展示:1981年在美国发现艾滋病,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
据联合国驻华机构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染病死亡的24万人,总数应该在100万人左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
目前,中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云南居第一,广西居第二,而在广西14个市中,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人数:第一位是柳州(9667例),第二是南宁(7397例),第三是钦州(5905例)。
以县、区为单位累计报告超过2000例的有灵山、鹿寨、柳江和贺州八步区。
累计超过1000例的县、区有横县、平南、桂平及平桂管理区。
在柳江县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是三都镇和进德镇,因此我们同学深在艾滋病的灾区,加强艾滋病意识势在必行!
(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八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起到复习作用)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2、师: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大屏幕展示: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
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
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
一般为6-10年。
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三)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四)艾滋病的危害
通过PPT图片展示: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
分组讨论:通过观察资料,讨论艾滋病有哪些危害?
各组由组长代表发言,简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大屏幕展示正常人与艾滋病人各种行为的图片,如握手,拥抱,亲吻等。
师:与艾滋病人正常的交往不会传染艾滋病。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判断: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
(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
(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
(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
同学们看了前面的图片,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
老师引导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吃饭、握手、拥抱甚至同居一室,都不会染上艾滋病毒,所以艾滋病的恐慌是不必要的。
并且还不应对艾滋病患者避而远之,而应该给予关爱。
播放《主世界充满爱》歌曲。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总结:本节课讲了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板书设计:
1、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2、提出什么是艾滋病,
3、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
4、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后记:
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所处的人群教育素质较低,许多年轻人对艾滋病知识认识不到位,根本不把艾滋病当成一回事,而且农村中学的孩子绝大部分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因此,把艾滋病放在健康教育课堂就显得尤为突出,加之本地人结婚多数年龄偏小,就更应从中小学加强教育,加强预防。
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艾滋病的知识,而且PPT上的图片强烈地震撼着学生,增强了学生的防艾意识。
预防艾滋病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存在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全社会人的全力支持、共同努力、共同关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控制,有效预防。
因此布置了学生的作业是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呼吁全社会人都来关心、支持预防艾滋病的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