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家起居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皇家起居用品

杖皇帝手中经常持杖,以帮助行走。并非年老的皇帝需要这样做。皇帝使用的杖,杖首为龙头状。皇帝也常将御用的手杖赐给亲信大臣。汉武帝有玉箱杖,魏武帝曹操有银角杖。宋徽宗初即位时,接受了江公望的谏言,将内苑畜养的珍禽奇兽驱遣走,其中有一只白鹇眷恋此地,徽宗以拄杖挥之,仍未能赶走。后来徽宗将江公望的谏言刻于杖首。

扇最早的帝王用扇应是舜的五明扇,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乃作五明扇。宫廷所用的扇为竹、羽、毛、绢制成。西汉皇帝夏用羽扇,冬用缯扇,不过冬天的扇实在是摆设。竹扇在晋代曾是太子纳妃的聘礼,隋唐以后竹扇则不多见。羽毛制成的扇为皇帝经常使用之扇。梁简文帝赋白羽扇诗曰“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唐以后用绢、绫、纨制扇较流行,唐太宗曾多次在扇上题字、作诗赐给臣下。

后妃宫女经常使用的扇子叫团扇,又称合欢扇,扇圆如满月,用纱或帛制成。团扇的形状、颜色以及上绣的花鸟蝴蝶十分惹人喜爱,夏季宫女们手中离不开团扇。汉成帝的班婕妤最先将团扇入诗,用团扇比喻自己由受宠到遭冷落的过程:“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后,团扇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们抒发伤情的重要题材。

明永乐年间,朝鲜进赠明宫折扇,明成祖见此扇折、展十分方便,甚喜,称之为撒扇,命工匠仿制。折扇时兴以后,团扇不再独领风骚。清代宫中喜用的是丰润、杭州生产的折扇,做工精细,图画也很优雅,扇骨六十根至一百二十根不等,清末宫中摆上了欧洲的电气扇,然而并没有捐弃传统扇子。

宫眷们更喜欢随手的传统扇子,一般初夏用折扇,仲夏用芭蕉扇,盛夏用雕翎扇,雕翎以叶越少价值越高。宫词有“丰润杭州便面娇,内官舒卷嫩凉招。殿头电气虽清暑,适手终输五叶雕”。

如意如意作为搔痒用品不知起于何时,如意的梵语为阿那律。南北朝时期如意在中原成为士大夫们不离手的东西。如意的形状是长柄,柄端呈手指形或心字形。王恺和石崇斗富时,石崇以铁如意击碎了王恺的珊瑚树。梁武帝持有金如意和犀如意,有次附马殷钧被永兴公主欺侮,梁武帝把公主召来,用犀如意打在她的背部,如意立即打碎,武帝犹未解气。梁武帝的犀如意如此不结实,应是犀镂竹节如意,柄是用竹节做成的。唐代有能够辟暑的犀如意,不知如何制成,唐文宗曾赐给李训此物。唐玄宗有次背部奇痒,罗公远折了根竹枝权当玉如意供玄宗急用,而金刚三藏却从袖中取出七金如意献上。

用珍奇物品制作的如意也是一种玩物,早在三国时,东吴的孙和就持水晶如意在月下挥舞,如同舞剑。到了清代,如意更成了珍贵的礼物和吉祥物,制作也更加精巧,其端多呈芝形或云形。手巾、香囊古人常将手巾带在身上,以备试手用,帝、后、宫女也是如此。《英雄记》中说“尊者前宜各具一手巾,不宜借人巾用。”西汉时外戚王莽斥出王闳,王闳到王太后前面哭泣,太后掏出手巾为其拭泪。孙权也曾用手巾为人拭泪。

香囊内中置香料,后妃们常将香囊别在腰上,携带一身香气。香炉梁孝元帝曾作《香炉铭》:“苏合氤氲,非烟若云。时浓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熏。”古代宫廷中的香炉主要用来熏衣服,也是一种欣赏物。早期的香炉象征海中博山,以蒸气飘香,水雾象征海之四环。后来香炉用以焚香。皇宫中的香炉都用贵金属制成,曹魏宫中供皇帝用的是纯金香炉,贵人、公主用纯银香炉。明宫中的香炉以黄金为圆炉,大口细颈巨腹,三足饰以钑花,有盖为蹲龙形,两耳为飞凤。

香团,为被中香炉,冬日放在被中取暖,是由西汉长安巧匠丁缓发明的。香团外层是金属镂空圆罩,内设机关三层,中部是烧灼的火球,火球可在内面转动。暖手、辟寒古代宫中用有暖手的东西常见的是雄黄,雄黄是一种矿物,桔红色,半透明。宫中将雄黄磨成圆饼状,冬天暖手。明崇祯帝待下人很温和,某日无气极冷,宦官钱守俊在旁侍立,崇祯问他:“汝

寒否?”对答:“寒。”崇祯将一块暖手赐给他,告诉钱:“合此于掌中以笼袖,则通体俱暖矣。”

唐宫中有一样奇异的暖杯,青色,有纹如乱丝,杯薄如纸,将酒注入杯中,便自然沸腾,冒出蒸气。皇帝命将暖杯视为珍品藏于内库。

汉武帝时,异域进贡一种辟寒香丹,冬天在殿内焚之,则暖气发散,室中升温,从外进来的人都要减衣。唐代交趾国进贡辟寒犀,放入金盘中,就暖气袭人。不过这些辟寒奇物并不常有也不常用,用火取暖则属常规。秦咸阳宫冬天用火盆、火炉取暖。到北魏时已有火地,在地面下烧火,通过烟火道传烟于室外。北京故宫有许多设置火地的宫殿,而坤宁宫则有火炕,连接锅台。壁衣,紧贴于墙上的厚布,也有一些防寒作用。故宫藏品中的明清手炉,呈长方体,长二十厘米,宽十二厘米,上有提手,炉中盛炭火散热。

唾壶皇帝使用的唾壶也是用贵金属制成的,金、银唾壶较常见。如曹魏宫中皇帝规定用纯金唾壶,贵人用纯银唾壶,其他朝代大多如此。如果皇帝讲求节俭,则用金粉涂饰的唾壶。汉魏时,由侍中掌管皇帝的唾壶,晋孝武帝时儒臣孔安国为侍中,在孝武帝身边持唾壶奉御,而朝廷之士和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很荣耀。其实历史上这项工作大多是由宦官担当的。

澡盆中国古代皇室及民间的浴具都是盆,而没有淋浴。盆的材料和制作当然不同,民间中上人家用铜盆,宫廷中常用金、银盆。澡盆又称澡盘,盛洗澡水的用具称为澡灌。晋代太子纳妃的聘礼中有两件澡灌。澡灌有提手,小口巨腹。古人用豆末与药物配制成洗粉,称为藻豆,可以令皮肤光润。

溺器溺器又称为虎子或伏虎。皇帝的虎子汉魏时由侍中执侍,后来改由宦官负责。皇帝的溺器随时为皇帝服务,外出时也随行。皇帝溺器也身价不凡,西汉的虎子用玉制成,五代后蜀皇帝孟昶的七宝溺器更是价值连城。而宋仁宗用漆器作虎子,难能俭朴。镜古人将铜磨制成镜,镜又称为鉴。皇帝日常用的镜子边长一尺余,镜框杂饰以金。后妃们则有稍大些的穿衣镜。唐玄宗曾对镜自怜,发现自己一天天消瘦,当时韩休在相位,对皇帝很不客气,有人趁机请玄宗贬斥韩休,玄宗说:“吾虽瘠天下肥矣。”这种褒奖真正难得。

魏宫中始出现带支架的镜台,供梳妆用。晋时已能够制造一人高的大镜,晋宫仁寿殿前摆着一张高五尺余,宽三尺二寸的大镜,清莹耀目。武则天建议高宗造镜殿,镜殿四壁皆树大镜,室内光线闪亮。大臣刘仁轨进殿奏事,见殿内坐着好几个同样的皇帝,吃惊不小,于是进谏:“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适四座有数天子不祥。”高宗命将四大镜撤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