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整理】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729774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d.png)
售后服务收费标准一、售后服务范围。
我们的售后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产品维修、产品更换、产品退货等。
二、售后服务收费标准。
1. 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如果客户购买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将免费提供以下服务,维修、更换、退货。
2. 产品维修:对于因为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维修,我们将免费提供维修服务。
但对于因客户自身原因(如人为损坏、使用不当等)引起的维修,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维修费用。
3. 产品更换:对于因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更换,我们将免费提供更换服务。
但对于因客户自身原因(如不喜欢、尺寸不合适等)引起的更换,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更换费用。
4. 产品退货:对于因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退货,我们将免费提供退货服务。
但对于因客户自身原因(如不喜欢、尺寸不合适等)引起的退货,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退货手续费。
5. 特殊服务:对于一些特殊的售后服务(如上门维修、定制产品等),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三、售后服务收费标准的调整。
我们将保留对售后服务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的权利,但在调整之前,我们将提前公告并说明调整的原因和具体内容。
四、结语。
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售后服务。
我们的售后服务收费标准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如果您对我们的售后服务收费标准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疑惑,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教师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陈双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d1f578a12b160b4e777fcf92.png)
小学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乐学宫主寄语:阅读理解想要拿到满分,方法和技巧诚然重要,但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好像英语学习中的“语法” 。
在阅读专题课程中,提到过阅读理解的“三剑合一” ,将“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喻成“武当太极剑” 。
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掌握了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好像拿上了一把武当太极剑,举重若轻,以柔克刚,进而轻松搞订阅读。
看了下边的内容,你会发现本来小学语文知识点是这样简单。
记述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记述文的定义记述文是以表达、描绘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经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应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详细资料之中,经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绘来表现。
二、记述文的六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三、记述文的次序(1)正叙:指记述的时候依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次序来写,前因结果、条理很清楚。
(2)倒叙:指记述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边。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认识其因由和过程。
(3)插叙:指在记述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表达以后的事情。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增补烘托。
(2)有时会起到解说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楚。
(4)构造紧凑。
四、记述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我直接面对读者表达,能加强文章的真切感和和蔼感,缩短两方的距离。
(2)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表达;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3)第二人称:像在和作者或许读者进行对话,和蔼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五、记述文的线索( 1)以事情发展次序为线索:依照事情的发生 , 发展 , 经过和结果的次序。
如《落地的红枣也不可以吃》 , 就是依照事情的因由 , 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次序为线索: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显然的时间写出来 , 并表达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如《必定要争气》 , 要点记述了童第周在中学念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期间的事。
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总结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总结有哪些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1fc6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1.png)
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总结有哪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作品的阅读要点1.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主题。
2.分辨作品的时代特点,注意作品中描写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3.关注作品的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1.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在情感,探究人物的举止言论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2.分析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系,理解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3.比较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分析其对故事情节和主题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1.注意作品中出现的意象,包括自然、物象、情感等的象征和隐喻表达。
2.识别作品中使用的各种象征手法,如色彩、光影等,理解其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
3.探究文本中的意象和象征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帮助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四、作品的语言运用和表现方式1.注意作品的语言风格,分辨作品中的抒情、叙事、议论等不同的表现方式。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在作品中的功能和美感效果。
3.关注作品的句式结构和语篇布局,理解作品中信息的表达和传达方式。
五、文学批评和鉴赏的方法1.学习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文学的历史发展、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的基本观点等。
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理解文学作品多元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参与文学鉴赏活动,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是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3a0923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f.png)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大全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XXX;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秘闻;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伎俩及其感化意味: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起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陪衬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XXX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斗争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现代文阅读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现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53f896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4.png)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现代文阅读三年级语知识点整理:现代阅读现代阅读: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阅读、说明阅读、议论阅读、散阅读。
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为主。
记叙包括:1)划分段落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d、按照事物的性质;e、按照所叙述的事之间的关系;f、按照重点段。
2)概括XXX段落大意是对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找出重点句法。
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分清主次,捉住主要事归纳段意;d、分析中心,归纳XXX。
3)列小标题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
办法有:a、XXX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自己概括小标题。
4)归纳主要内容一篇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概括中心头脑中心思想”是对一篇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概括中心头脑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概念、感情、立场等等。
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a、从问题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从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阅读步骤及技巧: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阅读题目-----阅读-----再认真读题-----揣摩原-----做好标记-----准确答题。
一、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的最小单位。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36bf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f.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梳理语文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需要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和隐含意义。
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后,理解文本的关键点和要点就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核心。
以下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梳理。
1. 主旨大意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提示技巧:-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 精读每一段落,抓住段落的主题句,帮助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 注意文章的标题、首尾句和关键词,它们通常能够暗示文章的主旨。
2. 人物特征和行为在阅读理解中,人物特征和行为是需要关注和掌握的要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主要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征,同时也需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推测其内心世界和动机。
提示技巧:- 注意文本中对人物特征和行为的描述。
- 关注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推测人物心理和动机。
- 关注人物在文章中的角色和作用,推测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事件顺序和逻辑关系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逻辑关系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本,把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情节和内容。
提示技巧:- 注意文本中的过渡词语和时间线索词语,帮助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和并列关系,推测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 可以绘制时间线或做简单的事件排序练习来帮助理解事件顺序。
4. 推理与判断在阅读理解中,推理和判断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点。
学生除了理解文本中明确表达的信息外,还需要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或判断未明确表达的信息。
提示技巧:-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通过已有信息推导出可能的答案。
- 注意文本中的细节信息和线索,推测隐藏的信息。
- 利用常识和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小学语文现代文学名篇解读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现代文学名篇解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ce8b4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4.png)
小学语文现代文学名篇解读知识点总结现代文学名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些名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小学语文现代文学名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作品。
1. 名篇作者及作品概述现代文学名篇中包括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包括鲁迅的《药》、郁达夫的《荷花淀》、朱自清的《背影》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成为了经典之作。
2. 内容与主题现代文学名篇的主题多种多样,涉及到人生哲理、社会现象、家庭关系等方面。
比如《背影》通过描写父爱、家庭情感展现出家庭的温馨与和睦;《药》则反映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阅读这些名篇,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主题,培养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文学语言与艺术特点现代文学名篇的文学语言通常较为精炼,使用较为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荷花淀》运用了写实主义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小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提高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人物形象塑造现代文学名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活立体。
比如《小舅子》中的小红、小英,以及《背影》中的父亲等,都是深入人心的角色。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5. 情感表达与鉴赏现代文学名篇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刻画,使作品充满感染力。
小学生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培养情感鉴赏能力。
6. 作品评析与思考在学习现代文学名篇时,学生们应该学会进行作品评析和思考。
他们可以从文学形式、语言表达、主题深意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同时,他们也可以就作品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现代文学名篇的解读,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知识点
![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d96e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知识点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阅读理解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文必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一、词语理解1. 同义词与反义词:理解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意思,能够准确理解段落中出现的相关词语。
2. 近义词与形容词:理解词语的用法和特点,了解形容词修饰名词的规则,并能正确运用。
3. 同音字与异音字:区分同音字和异音字的用法和意义,避免在阅读中出现歧义。
4. 像声词和拟人化:理解和运用像声词和拟人化手法,增加文字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二、篇章结构1. 开头与结尾:识别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开头的作用和结尾的意义。
2. 主题句与细节句:辨别文章中的主题句和细节句,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具体事实。
3. 段落与目的:掌握段落的组成和目的,准确理解段落中的每一句话。
4. 上下文逻辑关系: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文章的脉络。
三、修辞手法1. 比喻与夸张:理解比喻和夸张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分辨并运用。
2. 排比与反问:辨别排比和反问手法的运用,领会其修辞效果。
3. 对仗与衬托:了解对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分析不同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4. 描写与抒情:感受和理解描写和抒情的手法,体味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四、逻辑推理1. 因果关系:理解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抓住文章中起因和结果的关系。
2. 指代关系:理解指代关系,连接上下文,准确识别代词指代的对象。
3. 推理判断:通过上下文和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解决文章中的难点问题。
4. 概括和总结:能够概括和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五、文化背景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解与之相关的诗词和典故。
2. 当代文化: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能够理解与之相关的词语和事件。
3. 民族风俗:了解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识别文章中涉及的各民族元素。
4. 地方特色:了解各地方的特色和风景,理解相关文章中的描写和意义。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考点总结.doc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考点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65b882b9f3f90f76c61bb9.png)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考点总结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出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写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经典阅读】六年级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含答案)
![【经典阅读】六年级语文小说阅读理解(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d3443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f.png)
六年级阅读理解——小说考点(一)知识梳理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自然环境环境赏析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把握故事情节(序幕)开端揣摩人物形象小说情节发展概括小说主题高潮分析写作技巧结局(尾声)品味语言特色人物主题考点(二)技巧点拨一、赏析环境描写(一)常见题型: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二) 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表述格式①×××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②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③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④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2.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375a2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b.png)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是小学六年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下面就小学六年语文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如何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应该注意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或不熟悉的词语,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测词义。
同时,还要学会使用词语进行表达,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学生应该关注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句子表达意图,包括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句子进行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段落的理解和运用段落是文章的组成单位,理解段落是阅读文章的关键。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学生应该注意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段落进行归纳总结和扩展论证,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四、篇章的理解和运用篇章是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篇章是整体把握文章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学生应该关注篇章的主题和主线,理解篇章的结构和展开。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篇章进行总结归纳和扩展发展,使文章更加完整和有条理。
五、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学生应该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意。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六、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表达现代文学作品通常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思想,学生应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描写等要素,进行主题和思想的总结和归纳。
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梳理
![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03793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7.png)
语文阅读理解的知识梳理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我们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以下是对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的梳理:1.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这通常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来实现。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组织材料、表达思想的方式。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逻辑关系。
3. 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作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语言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4. 识别文章的关键词汇。
关键词汇往往是理解文章含义的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和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5.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在文章中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通常体现在文章的论述和用词中。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章。
6. 学会推断和归纳。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和归纳,以得出文章未直接表述的结论或信息。
7. 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章本身,还需要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8.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这包括定期阅读、做笔记、参与讨论等。
9.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通过做阅读理解题目,可以检验自己的阅读水平,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技巧。
10. 反思和总结。
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下一次阅读时做得更好。
通过上述知识的梳理,我们可以更系统地进行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84f7f1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1.png)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是指在20世纪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是培养其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归纳总结三年级语文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一、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前,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学流派、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
这些对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重要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二、作品主题与情节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样,涉及到社会、人生、家庭、友情等方方面面。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作品,理解作品所揭示的主题和情节。
可以通过描述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对话等等,对作品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人物形象与描写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等都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出来。
在阅读作品时,学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和分析,塑造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四、语言运用与表达技巧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是其独特之处,作者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会辨析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其使用的目的和效果,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五、情感体验与思考现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呈现。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对比和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感知与思考水平。
综上所述,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在归纳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分析作品的主题与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与描写、辨析语言运用与表达技巧以及进行情感体验与思考等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阅读与理解现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9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
![9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8174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c.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一、必背核心知识(一)文章顺序、结构、句段作用:(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观察顺序:由远到近,如《观潮》,从上到下,如《草原》第1自然段。
(2)记叙顺序:倒叙、插叙。
(3)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4)中心句作用:总起句,总领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句,总结全文。
(二)文章要素、部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写作手法(1)表现(写作)手法:对比、首尾呼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象征。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3)常见感情:赞美、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憎恨、痛恨、痛苦、愧疚、伤心、悲痛......(四)描写事物角度(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2)描写事物角度:形状、声音、颜色、状态(动态/静态)、味道。
(3)词性:形容词、动词、叠词二、现代文阅读:◎六年级语文课内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梳理: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既能让读者感受到整体,又写出了个人的特点,让读者对细节有深刻的印象。
2.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浏览内容方法、勾画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查找资料法、对比筛选法。
3.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4.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5.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一)文本概括:1.概括题:(1)谁+干什么。
或者(2)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
答案要简洁完整,小标题注意字数一致。
“2+1”法则:人物+事件+结果/环境。
2.文本题:问有哪些?哪几个原因?为什么?指什么?技巧:回文定位,就近原则。
划出答案涉及的原文内容,直接抄写或概括回答。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adaa069af18583d04864592c.png)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一、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线索种类:核心人物(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核心人物(某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核心事件(中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寻找线索:文章标题; 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它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序: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答题格式】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进行叙述。
【答题格式】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插叙:叙述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
【答题格式】插叙了……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4.记叙文开头句段的作用: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埋下伏笔。
5.记叙文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起下(过渡);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对前文进行总结。
6.记叙文结尾句段的作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回味无穷;❍首尾呼应。
6.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方法:文章标题,首尾抒情、议论性的句子; 整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分析时代背景;❍由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总结。
【答题格式】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赞美(歌颂)了……8.记叙文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答题格式】属于……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的高尚品质等)。
外貌描写:指对人物容貎、衣着、神情、姿态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fb01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能力和思维意识,也能够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下面是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章的理解1. 主旨理解:通过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了解文章的结构。
3. 段落理解: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撑细节,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4. 词句理解:理解生词的意思,推断词语的引申义和上下文的暗示。
二、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增加表达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3. 排比:用并列的方法列举事物,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效果。
4.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起到引起联想和抒发感情的作用。
5. 夸张和矛盾修辞:通过夸张和矛盾的表达方式,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1. 古诗词阅读: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古文阅读: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通读全文:对于短文来说,要通读全文,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4. 阅读注释:阅读古代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注释中的生字词和古代用法。
四、故事阅读1. 故事中的情节: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抓住故事的主线。
2. 人物性格描写: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描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故事,体验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培养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4. 寓意和启示:通过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
五、修养与感悟1. 阅读与生活:将所阅读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现阅读与生活的共鸣。
2. 情感表达: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人生感悟: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散文等作品,获得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
4. 价值观培养: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f4045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5.png)
小学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现代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掌握一些阅读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提高阅读效果。
下面是小学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信息获取技巧1. 标题预测法在阅读文章之前,通过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提前了解主题和大致意思,对理解整篇文章起到引导作用。
2. 图片预测法观察插图和照片,可以从中获取关键词,了解文章主题的一些细节信息。
3. 首尾句法首尾句通常包含文章的主题和结论,学生可以先读首尾句,获得文章的大致思路。
4. 文章段落缩写法阅读过程中遇到较长的段落可以采用段落缩写法,将每段的主要意思通过关键词的方式缩写下来,方便整体把握。
二、细节获取技巧1. 句子分析法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成分,有助于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意义。
2. 词义猜测法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联系,猜测不懂的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3. 指代关系识别法当出现代词、名词等指代词语时,要通过上下文理解指代的对象,避免产生歧义。
三、主题思维技巧1. 梳理思路法通过整理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和重要关键句,可以将文章的主题思路梳理清楚,有助于整体理解。
2. 归纳总结法通过对文章中的事实、观点和论证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3. 对比分析法将文章中提到的相似、相反、对比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四、情感认知技巧1. 情感投射法通过阅读文章时将自己的感受与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比较,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2. 观点辨析法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文体辨析技巧1. 散文的特点散文一般采用抒情或叙事的方式,语言简洁明快,多用读者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描写和写作。
2. 诗歌的特点诗歌以文字的美感和音乐性为重点,常采用特殊的韵律和语言表达,富有节奏感和意境。
3. 小说的特点小说通过展示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来传达主题,文字通俗易懂,结构完整。
小学现代文知识点归纳
![小学现代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2e2f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1.png)
小学现代文知识点归纳现代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文字表达、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文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现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1. 文字表达文字表达是指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小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词语的选用:学生在写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恰当性,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2)句子的组织:学生需要学会合理组织句子,使文章结构清晰。
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内容连贯。
(3)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来理解其中的要点和细节。
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主旨理解:学生需要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意思。
(2)细节理解: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细节信息,包括人物、事件、时间等。
(3)推理判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意思。
3.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小学生在写作方面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写作结构:学生需要学会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要注意开头吸引读者,中间部分论述主题,结尾总结全文。
(2)观点表达: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要注意观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理解自己的立场。
(3)文采运用:学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艺术性。
4. 作文题材小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来进行表达。
常见的作文题材包括:(1)记叙文: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通过一系列的描述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说明文:介绍一个事物的特点、性质和作用,通过分析和解释来增加读者的理解。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c95bdf561252d380eb6ed3.png)
小学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乐学宫主寄语:阅读理解想要拿到满分,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英语学习中得“语法”。
在阅读专题课程中,提到过阅读理解得“三剑合一”,将“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喻成“武当太极剑”。
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掌握了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拿上了一把武当太极剑,举重若轻,以柔克刚,从而轻松搞定阅读。
瞧了下面得内容,您会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知识点就是如此简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得定义记叙文就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得一种文体。
它得主要特点就是通过生动得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得思想感情,文章得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得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得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得起因、经过、结果三、记叙文得顺序(1)顺叙:指记叙得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局得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2)倒叙:指记叙得时候把后发生得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得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与过程。
(3)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得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得事情。
(1)插入得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四、记叙文得人称(1)第一人称: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得真实感与亲切感,缩短双方得距离。
(2)第三人称:不受时间与空间得限制,能从更多得方面自由得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与视觉得限制。
(3)第二人称:像在与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五、记叙文得线索(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按照事情得发生,发展,经过与结果得顺序。
如《落地得红枣也不能吃》,就就是按照事情得起因,经过与结果得线索来写得。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得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得内容。
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与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得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乐学宫主寄语:
阅读理解想要拿到满分,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英语学习中的“语法”。
在阅读专题课程中,提到过阅读理解的“三剑合一”,将“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喻成“武当太极剑”。
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掌握了阅读理解知识点,就如同拿上了一把武当太极剑,举重若轻,以柔克刚,从而轻松搞定阅读。
看了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知识点是如此简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的顺序
(1)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2)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3)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四、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2)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3)第二人称: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五、记叙文的线索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
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
养花有何乐趣等。
六、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明白,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
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4)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5)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不是主要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
七、修辞手法
小学常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引用
借代。
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
2托物言志
3对比
4衬托
5铺垫
6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7设悬念
8渲染
9伏笔
10照应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二、说明文的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三、说明文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方法
什么是打喷嚏?
打喷嚏通常是指鼻子过敏并通过不自主的喷发而释放。
⑵分类别:按一定标准将说明对象分类。
例如:学而思网校的语文老师按教学风格分类,有精灵派、柿子派、糖果派、乐学派。
作用:条理。
⑶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使要说明的对象具体化。
例如:动物园里的动物品种繁多,有斑马、猴子、大象、老虎等。
作用:具体,说服力。
⑸作比较:用具体的、大家熟悉的事物和抽象的、人们陌生的事物相比较。
例如: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作用:突出强调。
⑹列数字: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
右。
作用:准确,说服力。
⑺引资料
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⑻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苏州园林》)
作用: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摹状貌与打比方的区别——
摹状貌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打比方相当于记叙文中比喻。
⑼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再如:
四、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
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3)分——总。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
如《向沙漠进军》。
五、说明文语言特点
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