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龋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龋病的病理变化
部位: 组织: 速度: 深度:
分类
窝沟龋 平滑面龋 颈部龋 釉质龋 牙本质龋 牙骨质龋 急性龋 慢性龋 静止龋 I 釉质内 II 牙本质浅层 III 牙本质深层(牙髓-)
IV 牙本质深层(牙髓+) V 残冠残根
健康牙齿
龋
一、釉质龋(enamel caries)
牙本质 龋
透明层 牙本质龋最深最早出现的改
变,牙本质小管内出现矿化,管腔变窄, 最后可阻塞
透明层
坏死崩 解层 细菌侵 入层
脱矿层
透明层
脱矿层 酸
扩散至该区域 所引起的脱矿 改变。小管结 构仍较完整, 牙本质小管因 下方透明层的 形成而堵塞了 小管营养来源, 使远端的成牙 本质细胞突起 变性坏死,导 致小管空虚, 光镜下此区域 呈现黑色
釉牙本 质界
坏死崩 解层
牙髓组织反应
坏死灶、龋洞在牙本质内扩大。病理性的刺激 通过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或神经等可将这一 刺激传导至牙髓组织,在牙髓组织内引起一系列 的改变:
⑴刺激强烈, 成牙本质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 甚至出现局限性的牙髓炎症表现。
⑵刺激温和, 促使成牙本质细胞合成和分泌 功能增强, 牙髓内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 牙本质细胞。
暗层
病损体部
是病损区范围最广的一层,因病损体部孔 隙均较大, 树胶分子能进入,故该层较为透 明。其釉质生长线和横纹也更为清晰。
病损体部
▪ 表层
▪ 釉质龋的最表面,也是龋最先受到酸侵蚀的部位,但
比病损体部脱矿为轻,结构相对完整。
原因: 正常釉质表面矿化程度高, 含氟量高, 具备较强的抗酸
能力; 表层再矿化。
脱矿层不透 光的死区
细菌侵入层
细菌侵入小管 并繁殖, 牙本质 小管扩张, 电镜 下小管内充满细 菌。
由于细菌侵入 层内已有细 菌 存在, 在临床窝 洞预备时应彻底 清除该层组织, 以免今后发生继 发龋。
细菌在小管内繁殖,小管壁脱矿和蛋白质溶解而软化,局部小管因细菌繁殖而肿胀 、扩张变形、小管融合形成椭圆形液化坏死灶。
“三联因素”学说 其基本论点是:龋是由细菌(菌斑)、食物
(糖)和宿主(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产生 的,即食物、庶糖进入口腔后, 经过细菌作用 产生酸, 酸在牙抗龋力降低时, 可使牙脱矿 而形成龋。
一、 龋病病因
(一)细菌和菌斑(bacteril plaque):
致病菌:变形链球菌为主 细菌在牙面上是以菌斑的形式存在 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其基 质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所 构成,并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 残渣等。 。
(二)窝沟龋
咬合面点隙窝沟是龋病最好发部位。组织结构与平滑面龋似, 但形态有不同。
三角形的底部向着釉牙本质界, 顶朝窝沟壁。 病变常环状围绕着窝沟壁进展。 窝沟底薄,龋损可很快发展至 牙本质。
二、牙本质龋 (dentine caries)
牙本质龋与釉质龋有着很大的区别:
①牙本质内含有机物较多,约占重量的20%, 主要为胶原,其龋损过程除无机晶体的溶解外,有 机物的酶解破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利于食物和菌斑的滞留而发生龋。 ②牙发育不全和矿化不全等缺陷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③刚萌出的牙其表面矿化较差, 存在较多的微孔, 因此易
受酸的侵蚀。
1985年Larmas对龋的发病因素作了归纳,认为细菌的活 跃程度(粘附与产酸)和宿主对龋的易感性(牙的结构与抗龋能 力)是决定其是否患龋的关键因素,而食物、唾液和口腔卫生 等则为相关因素。
▪ 菌斑的分层: ▪ 1、基底层(菌斑牙界面层):获得性薄膜 ▪ 2、中间层(菌斑体部) ▪ 3、表层
▪ (二) 食物 ▪ 1、含糖量高的食物:蔗糖 ▪ 2、粘附性强的食物 ▪ 3、糖摄入的频率
(三)宿主(牙)因素
牙的位置、形态和结构都与龋的发生有关:
①牙排列不整齐, 后牙牙合面深而狭窄的点隙、裂沟均有
明状.该处釉质晶体脱矿,导致晶体间隙增大,树 胶的分子足以进入这些孔隙。由于树胶的折光 指数与釉质磷灰石的折光指数接近,故在光镜下 呈均质透明状。
▪
釉柱、晶体 间隙增大
部分晶 体溶解来自百度文库
▪ 暗层
▪ 紧接于透明层表面 ,由于 一些小的孔隙不能使分子 较大的树胶进入, 而为空气 占据, 又因空气的折光指数 与磷灰石的折光指数相差 较大, 故显出暗黑色。
平滑面龋
窝沟龋(最常见)
(一)平滑面龋(caries on smooth surface)
常发生于牙邻接面接触点下方。 早期为白垩色不透明区, 表面无缺损。 后期色素沉着, 病损区向周围扩展,最终可形成釉质 龋洞。
牙表面白垩 色不透明区
平滑面龋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的病理改变:
病损呈三角形改变,顶部朝向釉牙本质界, 底部朝向釉质表面。
由内向外分为四层:
o 透明层 (translucent zone)
o 暗层
(dark zone)
o 病损体部 (body of the lesion)
表层 病损体部
暗层 透明层
o 表层
(surface zone)
病损呈三 角形
病损区釉柱和生长 线变得明显
表层 病损体
暗层 透明层
▪ 透明层 位于病损前沿, 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
(三) 牙骨质龋
cementum caries
牙骨 质龋
牙骨 质龋
龋病(Dental caries)
龋病(dental caries)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 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 种感染性疾病。
龋好发于牙上食物滞留、菌斑不易清洁的部位。 最好发于咬合面点隙窝沟,其次为邻面连接点 下方。
第一节 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②牙本质龋因沿着牙本质小管进展,故发展 比釉质龋快;
③牙髓和牙本质实为一生理性复合体, 牙本 质龋损的同时,伴有牙髓组织一系列防御、修复 性反应的出现。
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
病损形态呈三角形,顶部朝向髓腔,底部
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
分为四层结构:
坏死崩解层
细菌侵入层
脱矿层
透明层
釉质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