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包括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两部分内容。
本节以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主题,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使学生能通过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认识细胞吸水和失水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运输,初步认识膜的选择透过性。
通过学习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认识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认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半透膜。
三三维目标
1、知识方面:描述半透膜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
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
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五教学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六教学流程
由实验现象,导入新课
观看渗透作用动画,总结渗透作用的原理
判断动物细胞是否是渗透系统应用原理解决问题总结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列举植物吸水和失水的例子观察实验现象,判断原生质
层是不是半透膜
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举出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结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八板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条件半透膜
半透膜2侧溶液浓度差2•水的扩散方向:低高二动物细胞(渗透系统)三植物细胞(渗透系统)。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3. 能够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优缺点;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显微镜、实验材料学具准备: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以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和机制。
3.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实验材料,观察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上。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强调其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和机制,并能够分析其优缺点。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实例;2. 深入研究一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了解其具体机制;3.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生物体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如植物、微生物等;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药物输送等;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实例;2.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分享给全班;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请学生分析其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机制。
八、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册;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实验操作建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优质课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由物理现象过渡到细胞,通过科学探究体会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其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可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从而为探究性学习开拓道路。
本节内容既与前边已学的“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相联系,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基础。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白菜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得萎蔫;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
这些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见的植物细胞失水的实例。
而且学生已经知道将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
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并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渗透现象的发生过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更好地去理解。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理解生物膜在细胞结构中的重要性。
2、科学探究: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动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理解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强化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教学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先用动物细胞类比渗透装置中的漏斗和半透膜,进行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然后再类比植物细胞,引导学生参照前面的探究过程,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方法“疑探展评”四环教学法。
疑:设疑,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学。
探:培养学生探究、动脑、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高中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和特点。
3. 能够分析实际例子,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3. 实际例子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特点。
2. 实际例子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推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五、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解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介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几种方式,并解释其特点和区别。
3. 实际例子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水分子跨膜运输、葡萄糖跨膜运输等,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和机制。
4. 物质跨膜运输的生理意义: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如维持细胞内外的物质平衡、实现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等。
5. 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法:介绍目前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法,如膜片钳技术、荧光标记技术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如何跨越细胞膜。
2.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跨膜运输方式,如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
3. 实例分析:各组汇报所选实例,其他组成员提问,共同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及机制。
4.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生理意义: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归纳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方式和生理意义。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具体实例。
2.能力目标:能够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掌握应用跨膜运输实例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教学难点: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应用跨膜运输实例解决生活中问题。
三、教学准备PPT、黑板、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生物教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实例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例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何进入我们的细胞;细胞内部的废物,如何排出细胞外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如何跨过细胞膜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Step 2 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2.每个小组负责一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例如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小分子的跨膜运输、大分子的跨膜运输等。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教师进行总结概括,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Step 3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请举例说明。
2.教师提供几个实例供学生思考: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甘蔗汁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盐在海水中的扩散等。
3.针对每个实例,教师可以提供背景知识,例如跨膜运输涉及的分子结构、运输方式、调控机制等。
4.分析每个实例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解释其原理和意义。
5.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整理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评论。
Step 4 进行相关实验1.教师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利用玫瑰花颜色变化的实验演示原子扩散、利用土豆切片演示渗透作用等。
2.学生在实验室或家庭中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
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能够掌握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理。
3. 能够举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并分析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理。
【教学难点】能够举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并分析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复述法、演示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答疑解惑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30分钟)1. 告诉学生跨膜运输的两种基本形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 介绍两种类型的被动转运方式:扩散和渗透压。
3. 介绍两种类型的主动转运方式:原位转运和现位转运。
4. 举例说明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理。
三、讨论(15分钟)1. 组织学生讨论有哪些物质在生物体内跨膜运输。
2. 从学生中选取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其重要性。
3. 讨论不同跨膜转运方式对生物过程的贡献。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内容,明确学生获取的知识点和能力,梳理思路,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复述法、演示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生物体内不同类型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理,并举出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并分析其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讨论的观点和问题,以便在下一节课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答。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如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3. 能够分析实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过程。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扩散的原理和实例。
3. 渗透的原理和实例。
4.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实例。
5. 其他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简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原理和实例。
2. 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调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分析实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原理和实例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中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准确性。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测试成绩:通过书面测试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知识掌握的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基础知识和深入讨论。
2. 多媒体课件:使用动画和图像来展示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
3. 实验材料: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跨膜运输。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课程、视频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下面是WTT整理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一、教材内容及立意分析教材第2章和第3章分别讲述了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第4章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则属于细胞功能的内容。
本节是第4章的第1节,通过对水分及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得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结论。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本节没有将细胞的吸水失水放在新陈代谢一章里,而是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由物理现象过渡到细胞,先分析动物细胞的水分进出,然后通过一个探究性实验来说明植物细胞的水分进出情况,得出水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结论。
通过对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得出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最终得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结论。
另外,教材安排了一项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这是必修课中的第一个“探究”,通过这项探究活动,重在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所体验和感悟,从而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本节课需2个课时完成。
二、学习目标设定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并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知识方面: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理解渗透作用产生的两个条件。
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3.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4.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证明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教学难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推理法、分析法、讨论法等,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推未知,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
本节主要介绍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为研究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本节课与前面研究过的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等内容相联系,同时为即将研究的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②了解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与失水;③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④概述水的跨膜运输方向与水浓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①能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能够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3.情感目标①通过参与课堂研究,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研究态度;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难点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包括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包括探究实验方案的实施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做过或见过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的实验,这些生活经验对研究本节内容有帮助。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研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高于外界溶液时,细胞会吸水,细胞膜会扩张;当细胞质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时,细胞会失水,细胞膜会收缩。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质跨膜运输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生物体内部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
通过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其原理。
1.2.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的关键因素。
能够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气体交换2.1 实例介绍以人类呼吸系统为例,介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过程。
2.2 教学内容2.2.1 氧气跨膜运输了解氧气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2.2.2 二氧化碳跨膜运输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二氧化碳在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交换过程。
2.3 学生活动2.3.1 观察和分析人类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现象。
2.3.2 讨论氧气和二氧化碳跨膜运输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水分子的跨膜运输3.1 实例介绍以植物根吸收水分为例,介绍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过程。
3.2 教学内容3.2.1 水分子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子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掌握水分子在植物细胞膜两侧的交换过程。
3.2.2 根毛的吸水机制了解根毛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根毛吸水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3 学生活动3.3.1 观察和分析植物根的吸水现象。
3.3.2 讨论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原理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营养物质跨膜运输4.1 实例介绍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例,介绍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
4.2 教学内容4.2.1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了解葡萄糖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运输过程。
4.2.2 载体蛋白的作用了解载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载体蛋白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原理。
4.3 学生活动4.3.1 观察和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现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类型。
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
3. 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
2. 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和调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渗透到细胞内部,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类型,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
3. 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机制,并强调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实例和机制的理解,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生物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如气体交换、水分运输等。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药物Delivery、基因调控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反馈等方面。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高中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类型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及其机制。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不同类型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及其机制。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
2.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实验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渗透作用)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如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
3. 实例讲解:针对每种类型的物质跨膜运输,选择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其机制和实例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和实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5.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如细胞摄取营养物质、药物输送等。
2. 引入一些前沿的物质跨膜运输研究,如纳米技术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答过程,了解其对不同类型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理解程度。
3. 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解答的准确性、思路的清晰性以及对生活实例的解释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探究性教学案例_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探究性教学案例_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科学探究作为发觉科学事实、提醒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意义。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学问,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得学问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让学生亲历思索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中学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素材对造就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承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背景分析1.1学习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两局部:“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根底上探究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表达了生物学中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使学生相识到不同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不同的。
然后讲解并描述了物质进出细胞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其中的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帮助扩散。
主动运输是三种跨膜运输方式中最重要的,所以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中利用大量的事例协助学生进展理解。
1.2学习目标1.2.1学问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详细实例。
(2)比拟三种方式的异同点。
1.2.2实力目标(1)造就视察实力、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实力。
(2)通过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体验生物学问的获得过程,驾驭分析、推理等方法。
1.2.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树立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造就擅长分析和推理的探究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看法。
1.3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扩散的学问,所以比拟简单理解自由扩散的概念,对于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但能被细胞汲取,这在前面两节已有所涉及,为本节讲解并描述帮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打下了伏笔,本节内容虽然抽象,但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做菜馅时参加一些盐,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等,这些生活经历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也有协助。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六、教学程序引言: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一)、渗透现象[问题探讨]: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
在屏幕上打出渗透现象示意图提问:⑴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讲述:⑴半透膜的特性: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蔗糖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⑵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⑶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
⑷原理: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A流向B;当溶液浓度A=B时,则处于动态平衡。
人教版生物高二年级《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策略建议本节用两课时完成。
由“问题探讨”引入,可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
回忆细胞膜制备的实验,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就不困难了。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在做好引导。
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应该相近吗?如果相近,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呢?这就需要探究活动来解决了。
探究活动顺利,得出结论也就不难。
要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为第3节作铺垫。
资料分析提供的素材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讨论题试图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点:一是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一定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为第3节作铺垫);二是细胞吸收物质是有选择性的,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对于突出整节重点并突破难点非常关键。
可以先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帮助引导和归纳。
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归纳能力。
关于本节的“探究”,指导如下。
新鲜洋葱鳞茎外表皮(紫色洋葱最好)是进行此项实验的较理想材料。
它既容易被剥离而制成临时装片,又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践证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很容易使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短时间内对细胞的伤害很小;而清水又可使质壁分离得到复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细胞膜(在本实验中是原生质层,下同)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细胞膜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其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跨膜运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类型。
2. 实例一:水分子跨膜运输(渗透作用)。
3. 实例二:离子跨膜运输(离子通道)。
4. 实例三:葡萄糖跨膜运输(载体蛋白)。
5. 实例四:氧气和二氧化碳跨膜运输(简单扩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原理。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微观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植物吸水,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类型和原理。
3. 分析:分析每个实例的跨膜运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跨膜运输。
4.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验证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和实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验报告或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跨膜运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如脂肪酸、氨基酸等。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意义和应用,如营养物质吸收、废物排出等。
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实例。
3. 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一个实例,阐述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及其实际意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确保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在设计时,主要通过进行实验、然后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来完成。
重点的解决方法:
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相当于半透膜,并且是选择透过性膜。
2.要发生渗透作用,需具备什么条件?
3.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怎样的?
a)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流动方向为:
b)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流动方向为:
c)当溶液浓度A=B时,则
4.渗透作用的结果如何?
提示:
流动方向?宏观上的方向?微观上的俄方向?
学生观察并回答:扩散
(在老师引导下得出)扩散是分子从浓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向浓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运动的现象。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第1课时
提供者
逯晓芸
单位
临汾市汾西一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技能目标
1)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说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2)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3)说出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
4)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投影播放渗透作用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及微观上分子穿过半透膜的情况。
介绍: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半透膜是一些物质(一般是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
2)举例说出细胞膜或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理解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各自的基本功能。而从本章起将进入对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学习。
难点的解决方法:
1)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所谓问题又可以来源于哪儿,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意义,并知道可以从哪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针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提出一些问题,并讨论哪儿问题比较有探究价值,体现在哪儿;学生尝试对刚才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体验假设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做的一种预测性回答。
小组讨论:
a)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上升?
b)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为什么?
c)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总结:在本实验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数量多的一侧向数量少的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作用。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一个渗透装置需要包含一个半透膜,以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
明确实验条件和现象。
a)因为在单位时间内,进入半透膜的水分子数 < 渗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
b)不会。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过。
c)液面保持不变。因为此时在单位时间内,进入半透膜的水分子数 = 渗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
师生共同总结:
a)半透膜
b)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从B流向A
从A流向B
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那么在细胞中是谁在发挥着控制物质进出的重要作用呢?在这节课我们主要以水分为例,共同探讨水分等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本章与前几章的关系。
细胞膜
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大的问题背景,即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结构怎样?功能怎样?本章研究的事那部分内容?
从细胞是生命系统出发,引出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顺利进入本章的学习,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到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渗透作用
1.分析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得出渗透作用的概念。
1)演示实验: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出现什么现象?
怎样就是扩散?
2)提出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交流知道,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知道了分子的热运动,这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半透膜和细胞膜。在第三章第一节学生体验了制备细胞膜的过程,是学生容易理解教材中“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从而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在第三章已经知道了植物细胞的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别,也知道了植物细胞内的液体主要是细胞液,这对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做了铺垫。
处于动态平衡
(在老师引导下得出)
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
从宏观观察,水分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将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与渗透装置相类比,理解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方式。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感受科学的严谨性;
2)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本课题选自“模块一 分子与细胞”“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它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的。前三章依次学习了细胞的种类、物质组成和结构。接下来本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其中本章承接第三章所学的生物膜的功能来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本节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依次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理解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理解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而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进而理解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本节内容的落实对于本章后两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都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由于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程内容较多,本节课用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