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李永琴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它篇幅短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富有形象,意境优美,感染力强。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一、正确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律美。
诗歌是有节律的韵文。新教材第一单元选编的诗歌是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都是节奏和韵律非常美的,如《毛泽东词二首》、《再别康桥》、《死水》、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这些诗文字浅显易懂,无须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读出节律,读出意境,读出感情,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比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在介绍了时代背景,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后,让学生模仿伟人,设想来到江边,看到秋天万山红遍的景象,有感而发,朗诵这首诗词。学生踊跃上台,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各个激情昂扬,精神饱满。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让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兴趣很高,很投入,读的很有感情。
二、化简为繁,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诗歌的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就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解读诗句,化简为繁。如,我在教《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表达出来,再与原诗比较,使学生明白了诗句的凝练,也懂得了“香”“劲”“霜”这几个词的锤炼之功和运用之妙。一个“香”字,写出了花之味,人之感,心之悦。同样,“劲”、“霜”都是从人的感觉上写景,使景蒙上了主观的色彩,其实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之笔。
有的诗,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描绘意境,或改编故事,领会诗的丰富内涵。,我在教《错误》这首诗时,诗中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爱情故事,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讲述这个故事,有的学生讲:“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抗日英雄,她的父母不同意,给她介绍了一个
有钱人家的儿子,但姑娘执意不嫁,一直等着英雄的归来,终于有一天,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有远而近,她以为心上的人回来了,她满心欢喜,又是收拾屋子,又是梳妆打扮。结果,马蹄声渐渐远去,原来那不是她等待的人,只是一个过客。女子失望而归,满院的春色她无心欣赏,她有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拉上了窗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浪子,他喜欢过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回家。”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侠客,她要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总之,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想象力和口头表达力,也让学生领会了诗歌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方法。
诗歌的内涵是丰富的,主题是深刻的,如果只让学生感受音律,品味语言,理解意境,不做深入的探究,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不利于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思想修养。再以〈错误〉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了诗的丰富内涵以后,让学生讨论“这个爱情悲剧是谁的错误?”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是达达的马蹄声的错,马蹄声使那个女子空欢喜一场。”有的说“是人的错,马是人骑的。”有的说“是那个女子等待的负心人的错,她没有责任心。”也有的说“是那个痴情女子的错,她不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男人。”我又问:“按照人之常情,谁愿意无缘无故的与相爱的人分离,让相爱的人独守闺房,寂寞等待?”于是,学生又纷纷议论“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或无奈?”我又问:“被迫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立即回答:“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我赞赏地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细心观察,能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语文功底不错”接着让学生猜想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有的说“我还要去打仗,不能与你团聚”有的说“我还要搞建设,暂时还不能回家”还有的说“我还要去抓特务,”“我要去搞科研”……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学生又想到“大陆和台湾还没有统一,两岸同胞不能自由来往。我要为两岸的统一而奔走。”最后,让学生总结是“谁的错”,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是“时代的错,政治的错”紧接着让学生总结如何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学生总结说:“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而且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四、走出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本无非是一些例子,仅限于课本,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学生就学不好语文。第一册诗歌单元所选的诗歌,往往一个时期,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只选一首,虽说窥一斑可以知全豹,但毕竟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作家或流派的创作风
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给学生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学习毛泽东诗词后,可以再给学生介绍一些毛泽东诗词,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学习闻一多的《死水》时,介绍学生读《发现》、《一句话》等诗歌,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学习《错误》时,引导学生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等词,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中的闺怨情;学习《致橡树》,介绍学生读顾成的《一代人》、《远和近》、《感觉》,让学生了解朦胧诗的风格特点,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介绍学生读韩东的《山民》,让学生了解新生代诗人的人生思考。这样,课内课外互相补充,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写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才情。
当学生读诗读出了情趣时,它们就会有写诗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相机诱导,不能压制学生的激情。尽管高考不考诗歌写作,但我认为写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悟性,对促进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诗是学诗的实践,通过习作,更能深刻地体会前人写诗的真谛,可以促进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写诗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诗先于文。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是从作诗入门的,郭沫若七岁能诗,一部《女神》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鲁迅未文先诗,用诗表达了他一身许国的志向;杨朔与冰心也都是从写诗踏上文学道路的;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也不乏才情横溢,诗歌创作成就卓著者,如王安石、毛泽东、华罗庚等。
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写诗,并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朗诵他们创作的诗,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打了下课铃,还意犹未尽,有的学生还在作业后附上自己创作的小诗,与老师交流。教师节,有许多学生自发的在作业本上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他们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毕竟产生了兴趣,我想,这已经为学好语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总之,诗歌是美的。怎样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探究学习的方法,是新课程的要求,我愿意与同行继续探索。